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关系

更新时间:2023-03-29 11:16:01 阅读量: 建筑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08)13-0108-03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8年第18卷第13期

收稿日期:2008-03-25

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关系*

周秀成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要:指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是推动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和谐共赢的重要战略举措。关键词: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起”“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对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着眼于中部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的分工要求,科学地确定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这是我国在科学统筹区域发展指导下实行中部崛起战略的必然要求。确立中部崛起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对构成我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即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东部发展到一定时期,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中部崛起战略是继“两个大局”之后的又一战略决策,是承东启西,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各地区竞相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我们必须把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结合起来,朝着均衡态势和完整结构的发展方向努力,才能完成中部崛起战略任务,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协调发展。

1.2中部崛起是互动经济区域中的发展方向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1.1

中部崛起是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方向和纽带

中部崛起在全国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是东部优先发展,接着进行西部大开发,进行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党和国家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这一基础上,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为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结构性调整,唯独中部地区是没有进行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扶持的区域,长期以来缺乏足够外资和国家投入的强力拉动,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其他政策扶持地区明显放缓,区域经济基本上还是处于原始的发展状态,这是导致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为此,在“促进中部地区崛200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时明确地提出:

(2)均质器(匀浆机)或粉碎机械:用于样品提取。要求刀具锋利,机器坚固耐用,转速可调,容器耐有机试剂或酸、碱。

(3)旋转蒸发器:用于除去溶剂,浓缩样品保留待分析组分。要求能够控制温度、真空度,希望根据溶剂的种类自动调节温度和真空度。

(4)全自动凝胶色谱制备系统:要求能自动进样、自动分离、自动检测、自动收集样品、自动清洗仪器系统。要求仪器故障率少,能连续运转,仪器稳定性好,如样品分离时间或体积误差小于2%。

!!!!!!!!!!!!!!!!!!!!!!!!!!!!!!!!!!!!!!!!!

般为仪器的检测下限,它是根据进口仪器的指标而定的。

(2)灵敏度满足分析要求。目前对于禁用药物及化学品,安全标准一(3)仪器经久耐用。一台仪器的寿命一般为10年;各项技术指标如

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要保持10年以上。仪器的密封垫圈、垫片耐高温、耐腐蚀等。

(4)自动化程度高。在样品前处理、自动进样和数据处理方面,均能实现自动化,提高效率。

(5)易用性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界面友好,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6)其他要求。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仪器更能满足未来认证实验室的要求,安全环保,防止实验室的二次污染,充分保护分析人员的健康。

(责任编辑:白尚平)

4.2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主要为色谱仪或色谱质谱联用仪。根据样品的色谱保留时

间或质谱特征离子及峰度比定性,根据色谱峰的峰高或面积定量。此类仪器要求如下:

样品峰的样品保留时间误差小于1%(气相色谱)或2%(液(1)稳定。

相色谱),峰面积误差小于1%。要求气相色谱的载气压力稳定,尤其在仪器程序升温时稳定。仪器各部分温度稳定或可以根据要求程序升温,重复性好。液相色谱仪输液泵流量准确并稳定,多种洗脱液混合均匀、比例准确,梯度洗脱时可以根据要求改变各种流动相配比,重复性好。

───────────────

第一作者简介:王号,030024.

涛,女,1976年8月生,2004年毕业于太原师范

学院,助理工程师,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19

TalkingabouttheProblemoftheFoodSafetyinChina

WANGTao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theimportanceofthefoodsafety,pointsoutthatthefoodsafetyanalyzingtechniqueisthebaseofguaranteeingthefoodsafety,anddiscussestheprogressinR&Dofanalyzingandtestinginstrumentsinourcountry’sfoodsafetyarea.

KEYWORDS:foodsafety;samplehandlingequipment;detectinginstrument

108

周秀成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关系本刊E-mail:bjb@mail.sxinfo.net经济问题探讨

1.3中部崛起是互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

目前,东部大发展,东部的经济突飞猛进;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快

在不同省区走向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地建立统一规则、统一管理的模式,实现省区之间经济协调和发展目标。第三,改变目前的区域经济格局,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中国区域经济经历了从传统的行政区经济到大都市圈经济再到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轨迹,在此过程中,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将重新构建。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有明确体现,将打破贸易壁健全、完善的市场经垒和地方壁垒,区域经济模式会最终形成全国统一、

济体系。总之,中国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合作谋发展、以竞争促进步、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是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速发展。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政策的倾斜,又没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全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布局不合理,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所以,要使在全国形成经济一体化,由局部到全部,由东西部到全国,必须依托中部,使中部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利用中部地区的独特优势,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供应基地,国家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地理位置,连贯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的中枢枢纽,尽快使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使东中西部经济连成一片,形成全国互动。

从发展态势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平衡。《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重毛泽东在1956年的

的原则,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这一总体平衡发展的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实行了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即由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再由中部地区到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现在,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的发展”前加上了“深入”“全面”“大力”“积极”不同程度的词语进行表述,这一内涵更加深刻,思想更加丰富,表明了全国在均衡态势的发展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

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东、中、西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东部的发展、西部的开发和中部的崛起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有计划、分进、互相发展的。在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中、西部地区应互相配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中,东、合,相互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中部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赢营造良好的环境

3.1

树立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必须树立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构造新型发展观,进而形成新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和谐共建和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在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创新意识的同时,要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形成互动、互联、互建的合作机制,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办法,把自己的特色产业与对方的特色产业协调和衔接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是区域经济实现共赢的根本,应当把自己的品牌特色产品打出去,把对方的品牌特色产品引进来,可从网络信息方面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从产品的洽谈会方面进行互动交流,还可通过新闻媒体信息方面进行互动交流。总之,增强信息量的互动传媒,使双方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高效快捷的信息。

3.2创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

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没有和谐的发展环境,就没有和

2.1

中部崛起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中部崛起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西部地区人均GDP的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来看,东部地区与中、

谐共赢的发展局面。只有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合作互相融洽,创造积极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才能为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创造条件。

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区域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不仅与经济文明、

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紧密相连,而且把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对于区域经济的和谐共赢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创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中,必须依托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功能,积极地开发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创造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区域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模式,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对差距进一步扩大,分别由1980年的1.5∶1和1.9∶1扩大为2002年的(不包括直辖市)和人均GDP最低的2∶1和2.6∶1;人均GDP最高的省份省份之间的相对差距由1980年的3.52倍扩大为2002年的5.43倍。尽管按现行人均GDP的统计方法未完全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但即便是在考虑流动人口因素后,上述趋势依然是成立的。因此,在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继续推动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为此,在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东、中、西部地区缩小地区差距,对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打造特色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中部崛起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推进西部大开发、

3.3建立和谐共赢的发展关系

共建和谐、共谋发展、共融共赢是我国构建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建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完整的战略框架,缺一不可。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不仅对于区域均衡发展,而且对于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形成各大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抓住当前区域间生产要素和产业流动、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快速发展。

立和谐共赢的发展关系,消除区域经济间存在的矛盾,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消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很不平衡,在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仅在土地、技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而且在就业、住房、上学和保险方面等,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建立和谐共赢的发展关系,就必须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消除结构性矛盾,实现区域的共赢发展。同时,要求区域之间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我们应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建立区域与省际之间和谐共赢的合作发展伙伴关系,实现相互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向互利互赢的方向发展。

2.3中部崛起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

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中部的崛起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形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中部的崛起,必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第一,应按照市场原则,打破城乡分割和地区封锁格局,实行跨省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把原来的一些重复建设的非优势产业转移出去,集中建设自己的优势产业,以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对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体化的整合中,充分利用和积极发挥,其作用就一定会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第二,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

*本文为山西省统计局项目“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KY[2007]05)的研究成果之一。

109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08)13-0110-02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8年第18卷第13期

收稿日期:2008-03-25

用马克思利息理论解读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要:通过对马克思利息理论的阐述,用利率的市场性来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

并提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马克思利息理论;利率市场化;中国中图分类号:F830.0

文献标识码:A

利率水平。

1马克思利息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利率理论,一方面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间的分割作为

1.3市场利率由供求关系决定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市场利率决定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关

起点的,利率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由部门之间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本家之间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利率和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的市场性是其利息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观点如下:

系。“市场利息率是由供求关系直接地、不通过任何媒介决定的”“利息率也可以完全不以利润率的变动为转移”“市场利息率决定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由于平均利润率在较长时期内是个相对稳定的量,因此,受其制约而形成的平均利息率或一般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也是个相对稳定的量。而短期内,在平均利润量为既定的情况下,利息和企业利润各自所占的比重及利息率的确定是由资金提供者借贷资本家和资金使用者职能资本家的竞争决定的,对这个竞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可见,利息率具有显著的市场性特点,任何人为的干预和管制只会造成利率机制功能的萎缩。诚然,马克思利率理论也有需补充完善之处,这就是马克思同样没有考虑国家干预经济对利率的影响,因此得出“平均利率在长期内不变,因为一般利润率只有在较长的时间内才会变动”的结论。

至于市场利率的变化,马克思将其与经济周期运行联系了起来。在一个“大经济周期”情况下,利率变化如何适应大经济周期的变化,即在繁荣、萧条、危机、复苏4个阶段,利率是如何变化的。马克思认为,市场利率是不断变动的,特别是在不同的周期阶段变动更大,在繁荣时期利率是低的,利率上涨反映着由繁荣走向生产过剩,直至危机阶段利率上升到顶峰,当危机过渡到停滞时利率下跌并停留在低水平上,到复苏时利率又将回升。

1.1利率的决定因素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本金的比率。利

息是借款人使用借贷资金偿付给贷款人的报酬。马克思认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这部分要由产业资本家支付给货币资本家,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在这里“同一资本有双重规定:在贷出者手中,它是作为借贷资本;在执行职能的资本家手中,它是作为产业或商业。因此,利息本身没有任资本。但它只执行一种职能,也只产生一次利润”何特殊的规定。

1.2利率由一般利润率决定

“利息是由利润调节的”“利息率由利润率决定”。由于马克思对利息

率的理论分析只限于借贷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的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借贷关系,因此决定利息率的利润率是指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而不是指个别利润率。“利息率总是由一般利润率决定,而不是由可能在某个特殊产业部门内占统治地位的特殊利润率决定,更不是由某个资本家可能在某个特殊营业部门内获得额外利润决定”。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经济社会实际利率总是在零到平均利润率之间。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通胀、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

参考文献

2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分析

马克思的利息理论像生息资本理论一样,抽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特

殊经济关系,其一般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适用的。市场经济必[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EB/OL](.2005-

(责任编辑:薛培荣)

!!!!!!!!!!!!!!!!!!!!!!!!!!!!!!!!!!!!!!!!!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01).www.xinhuanet.com.

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1).[2]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N].光明日报,2007-11-15(2).

───────────────

第一作者简介:周秀成,男,1964年3月生,200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讲师,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TheRelationbetweentheCentralRegionRisingStrategyand

theCooperationandInteractionofRegionalEconomy

ZHOUXiu-cheng

ABSTRACT:Thispaperpointsoutthatthecentralregionrisingstrategyisanimportantstrategicmeasurefor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Chineseregionaleconomy,coordinatingtheall-rounddevelopmentofChinesesociety,andrealizingtheharmonyandwin-winofregionaleconomy.

KEYWORDS:regionaleconomy;riseofcentralregion;cooperativedevelopment

1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y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