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5-10 09: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

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

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

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

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

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

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

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

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

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

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

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

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

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管理幅度是指一

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12、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

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13、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

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4、领导班子: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

15、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了对人的激励。

16、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

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17、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

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18、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

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19、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20、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

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

活动与过程。

21、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

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22、分散控制: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

部直接控制。

23、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

组织目标的实现。

24、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

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25、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

统。

26、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

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

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27、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

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

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

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2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组织内的文

件传达、定期召开的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汇报以及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等。

29、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30、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31、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32、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

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

33、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

达到的结果。

34、组织: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

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是指维持与变革组

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5、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36、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37、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

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因素的总和。

38、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

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39、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供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

水平控制。

40、外部环境: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41、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企业的正

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点。

42、职务轮换:即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

43、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

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44、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

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

管理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45、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它指明了组织

活动的方向和范围,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以保证行动同目标一致,并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46、策略: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47、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经营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将其具体化为企业目标,才可能使其成为企业的共同追求。

48、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

控制工作。

1.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以

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应用科学。

2.市场营销:是指从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通过满足对方需要实现

自己目标的活动过程。

3.市场:是指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

潜在顾客。

4.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

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5.负需求:是指绝大多数人对某种产品感到厌恶,甚至愿意出钱回避它的一种需求状况。

6.无需求:是指目标市场对产品毫无兴趣或漠不关心的一种需求状况。

7.潜伏需求:是指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有强烈的需求,而现有产品或服务又无法使

之满足的一种需求状况。

8.下降需求:是指市场对一个或几个产品的需求呈下降趋势的一种需求状况。

9.不规则需求:是指某些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一年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

天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的一种需求状况。

10.充分需求:是指某种物品或服务目前的需求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求水平和时间的一

种需求状况。

11.过量需求:是指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超过了企业所能供给或所愿供给的水平的一

种需求状况。

12.有害需求:是指市场对某些有害物品或服务的需求。

13.市场营销管理哲学:也就是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处理企业、顾客、社会

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

14.生产观念:是指导企业营销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哪些

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

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营销的商业哲学。

15.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

产高价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

16.推销观念:或称销售观念,是为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它认为,消费者通常表

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听其自然的话,消费者一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企业的产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该企业的产品。

17.市场营销观念:是作为对上述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它认为,

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

递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18.客户观念:是指企业注重收集每一个客户以往的交易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心理活动信

息、媒体习惯信息以及分销偏好信息等,根据由此确认的不同客户终生价值,分别为每一个

客户提供各自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传播不同的信息,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每一个客户

的购买量,从而确保企业的利润增长。

19.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补充和完善。它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

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

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

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

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

20.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就是企业为实现其任务和目标而发现、分析、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

的管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管理市场

营销活动。

21.市场营销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可能机会,选择一个目标市场,并试图为目标市场提供一

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营销组合。

22.大市场营销:是指企业进入封闭性或保护性市场所实施的特殊的市场营销战略。

23.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作的全盘考虑和统筹安排。由计划、政策、模式、

定位和观念组成。

24.战术:是指为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

25.逆向营销:是指战略应当自上而下地制定,即先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战术,然后再把该

战术发展成为战略。换而言之,逆向市场营销意味着“战术应当支配战略,然后战略推动战

术。”

26.战略计划:是企业根据外部市场营销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

面(包括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计划。

它强调企业组织的整体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市场营销一个方面。

27.定点超越: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

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过程。对比衡量的目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或寻找行业

领先者之所以会领先的内在原因,以便为企业制定适当的战略计划提供依据。

28.战略计划过程:是指通过制定企业的任务、目标、业务组合计划和新业务计划,在企业

的目标和资源(或能力)与迅速变化的环境之间发展和保持一种切实可行的战略适应的管理

过程。

29.目标管理:规定了企业的任务之后,还要把企业的任务具体化为一系列的各级组织层次

的目标。各级经理应当对其目标心中有数,并对其目标的实现完全负责,这种制度叫做目标

管理。

30.波士顿咨询集团法(BCG Approach):波士顿咨询集团法是用“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

有率矩阵”来对企业的战略业务单位加以分类和评价。

31.通用电气公司法(GE Approach):通用电气公司法用“多因素投资组合矩阵”来对企业

的战略业务单位加以分类和评价。

32.市场渗透:就是企业通过改进广告、宣传和推销工作,在某些地区增设商业网点,借助

多渠道将同一产品送达同一市场,短期销价等措施,在现有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33.市场开发:就是企业通过在新地区或国外增设新商业网点或利用新分销渠道,加强广告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促销等措施,在新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34.产品开发:就是企业通过增加花色、品种、规格、型号等,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改

进产品。

35.后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材料供应商,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现

供产一体化。

36.前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

行产销一体化。

37.水平一体化:就是企业收购、兼并竞争者的同种类型的企业,或者在国内外与其他同类

企业合资生产经营等。

38.多元化增长:就是企业尽量增加产品种类,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和服务,扩大企业

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使企业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39.同心多元化:就是企业利用原有的技术、特长、经验等发展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从

同一圆心向外扩大业务经营范围。

40.水平多元化:就是企业利用原有市场,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发展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

41.集团多元化:就是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企业,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扩

展到其他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的现有产品、技术、市场毫无关系。也就是说,

企业既不以原有技术也不以原有市场为依托,向技术和市场完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发

展。它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采用的一种经营战略。

42.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指一个由人员、机器和程序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企业借

助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适当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为市场

营销管理人员改进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43.市场营销调研:是指系统地设计、收集、分析并报告与企业有关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44.公正性:是指提供该项数据的人员或组织不怀有偏见或恶意。一般来讲,研究人员以为

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或商业组织提供的数据没有歪曲或偏见。

45.有效性:是指研究人员是否利用了某一特定的相关测量方法或一系列相关测量方法来收

集数据。

46.可靠性:是指从某一群体中抽出的样本数据是否能准确反映其整个群体的实际情况。

47.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正在进行的某一特定市场营销过程,来解决某一市场营销调研问

题。

48.实验法:是指将选定的刺激措施引入被控制的环境中,进而系统地改变刺激程度,以测

定顾客的行为反应。

49.实验主体:是指可被施以行动刺激,以观测其反映的单位。在市场营销实验里,主体可

能是消费者、商店及销售区域等。

50.实验投入:是指研究人员实验其影响力的措施变量。在市场营销实验里,实验投入可能

是价格、包装、陈列、销售奖励计划或市场营销变量。

51.环境投入:是指影响实验投入及其主体的所有因素。在市场营销实验里,环境投入包括

竞争者行为、天气变化、不合作的经销商等。

52.实验产出:也就是实验结果。在市场营销实验里,这种结果主要包括销售额的变化、顾

客态度与行为的变化等。

53.实验设计:是指决定主体数目的多少、实验时间的长短以及控制的类型等。

54.原始资料:是指那些企业必须首次亲自搜集的资料称为一手资料或原始资料。

55.二手数据:是指经过编排、加工处理的数据,称为二手数据。

56.因变量:任何一个市场营销问题都要涉及一组变量,而市场营销调研人员主要对其中一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个感兴趣,他要了解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该变量的变动情况。这个变量就叫做因变量。

57.自变量:市场营销调研人员在确定了因变量之后,还要进一步考察其他变量在不同的时

间、地点对因变量的变动有何影响。这类变量叫自变量。

58.回归分析:是指一种表述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公式技术。

59.判别分析:将两个获两个以上的群体根据某特征予以明确分类,使任何一个群体都归属

于某一类,目的在于发现重要的判别变量,使之组合成为可预测的公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

法,就是判别分析。

60.因素分析:从一组相关变量中找出一些真正相互独立的自变量。因素分析是一种用来确

认一组相关变量中真正造成相关的基本因素的统计技术。

61.市场需求:某个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的时间、一定

的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方案下购买该产品的总量。

62.基本销售量:即使没有任何需求刺激,不开展任何营销活动,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仍

会存在,我们把这种情形下的销售额称为基本销售量(也称市场底量)。

63.市场潜量:在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数量后,即使营销费用进一步增加,但市场需求却不再

随之增加,一般把市场需求的最高界限称为市场潜量。是指在一定的营销环境条件下,当行

业营销费用逐渐增高时,市场需求所能达到的极限值。

64.营销灵敏度:市场底量与市场潜量之间的距离表示需求的营销灵敏度,即表示行业营销

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力。

65.市场预测:同计划的营销费用相对应的市场需求就称为市场预测。这就是说,市场预测

表示在一定的营销环境和营销费用下的孤寂的市场需求。

66.最大的市场需求:是指对应于最高营销费用的市场需求,这时,进一步扩大营销力量,

不会刺激产生更大的需求。

67.企业销售预测:与计划水平的营销力量相对应的一定水平的销售额,称为企业销售预测。

就是根据企业确定的营销计划和假定的营销环境确定的企业销售额的估计水平。

68.企业潜量:是当企业的营销力量相对于竞争者不断增加时,企业需求所达到的极限。

69.环境预测:就是分析通货膨胀、失业、利率、消费者支出和储蓄、企业投资、政府开支、

净出口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最后作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70.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目标顾客建立并保持互利关系等营销管理能力的各种角

色和力量。它可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71.相关环境:每个企业都和市场营销环境的某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将这部分

环境称为相关环境。企业的相关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72.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市场营销

行动,这种不利趋势将损害企业的市场地位。企业市场营销经理应善于识别所面临的威胁,

并按其严重性和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分类,然后,为那些严重性和可能性都大的威胁制定应变

计划。

73.市场营销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管理富有吸引力的而且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或动向。这

些机会可以按其吸引力以及每一个机会可能获得成功的概率来加以分类。企业在每一特定机

会中成功的概率,取决于其业务实力是否与该行业所需要的成功条件相符合。

74.反抗:即试图限制或扭转不利因素的发展。

75.减轻:即通过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等来改善环境适应,以减轻环境威胁的严重性。

76.转移:即决定转移到其他盈利更多的行业或市场。

77.市场营销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

本身及其市场营销中介、市场、竞争者和各种公众,这些都会影响企业为其目标市场服务的

能力。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78.供应商:即向企业供应原材料、部件、能源、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的企业或组织。

79.商人中间商:即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并对所经营的商品拥有所有权的中间商,如批发商、

零售商等。

80.代理中间商:即协助买卖成交、推销产品,但对所经营的产品没有所有权的中间商,如

经纪人、制造商代表等。

81.辅助商:及辅助执行中间商的某些职能,为商品交换和物流提供便利,但不直接经营商

品的企业或机构,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市场调研公司、市

场营销咨询公司等。

82.消费者市场:即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83.生产者市场:即为了生产、取得利润而购买的个人和企业所构成的市场。

84.中间商市场:即为了转卖、取得利润而购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所构成的市场。

85.政府市场:即为了履行职责而购买的政府机构所构成的市场。

86.国际市场:即由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中间商、政府机构所构成的市场。

87.愿望竞争者:即消费者想要满足的各种目前愿望。

88.一般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些愿望的各种方法。

89.产品形式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些愿望的各种产品型号。

90.品牌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些愿望的各种产品的各种品牌。

91.金融公众:即影响企业取得资金能力的任何集团,如银行、投资公司等。

92.媒体公众: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众媒体。

93.政府公众:即负责管理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有关政府机构。

94.市民行动公众:即各种保护消费者权益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少数民族组织等。

95.地方公众:即企业附近的居民群众、地方官员等。

96.一般公众:即一般群众。

97.企业内部公众: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职工等。

98.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

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

99.购买力:是构成市场和影响市场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整个购买力即社会购买力

又直接或间接受消费者收入、价格水平、储蓄、信贷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100.可支配个人收入:是指扣除消费者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款和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开支后可

用于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101.可随意支配个人收入:是指可支配个人收入减去消费者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固定支出

(如房租、保险费、分期付款、抵押贷款)所剩下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102.消费者信贷:就是消费者凭借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

103.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和对这种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依靠

新的发展、发明、研究、创新的知识,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它以不断创新

为特色,新的超过旧的,旧的退出市场丧失效用,新的占领市场获得超额价值。这个创新过

程是急速旋转、异常快捷、没有终止的。

104.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最大限度地贡献其积累的知

识,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105.政治和法律环境:是那些强制和影响社会上各种组织和个人的法律、政府机构和压力集

团。

106.社会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

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要素的总和。

107.主体文化:是指在凝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文化,包括世界观、价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值观、人生观等。

108.次级文化:是在主体文化支配下所形成的文化分支,包括种族、地域、宗教等。

109.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110.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

111.消费习俗:指历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消费方式,是风俗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112.消费者市场(第五章):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

的市场。

113.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

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114.参照群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115.直接参照群体:又称为成员群体,即某人所属的群体或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群体。成员群

体又分为首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种。

116.首要群体:是指与某人直接、经常接触的一群人,一般都是非正式群体,如家庭成员、

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

117.次要群体:是对其成员影响并不频繁但一般都较为正式的群体,如宗教组织、职业协会

等。

118.间接参照群体:是指某人的非成员群体,即此人不属于其中的成员,但又受其影响的一

群人。这种参照群体又分为向往群体和厌恶群体。

119.向往群体:是指某人推崇的一些人或希望加入的集团,例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就是其

崇拜者的向往群体。

120.厌恶群体:是指某人讨厌或反对的一群人。一个人总是不愿意与厌恶群体发生任何联系

的,在各方面都希望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121.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表现的有关其活动、兴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

122.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了一个人对其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和持续不

断的反应。

123.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124.知觉: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

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25.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

其他刺激。

126.选择性扭曲:是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127.选择性保留:是指人们倾向于保留那些与其态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128.感觉:是指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对刺激物的反应。随着感觉的深入,人们

将感觉到的材料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知觉。

129.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130.驱使力:是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心理学家把

驱使力分为原始驱使力和学习驱使力两种。

131.原始驱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饥、渴等。

132.学习驱使力:指后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骄傲、贪婪等。

133.刺激物:是指可以满足内在驱使力的物品。比如,人们感到饥渴时,饮料和食物就是刺

激物。

134.诱因: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驱使人们产生一定行为的外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

因。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135.正诱因:指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136.负诱因:指引起消费者反感或回避的因素。

137.反应: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所发生的反射行为。

138.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139.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140.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

和行动倾向。态度的基本特性是持久性和广泛性。

141.持久性:指一种态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142.广泛性:是指一种态度适用于所有同类事物,而不仅仅是用于单一事物。

143.发起者:即首先提出或有意想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

144.影响者:即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145.决策者:即对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何处买等有关决策作出安全或部分最后决定的

人。

146.购买者:即实际采购人。

147.使用者:即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

148.习惯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花

时间选择,也不需要经过收集信息、评价产品特点等复杂过程的最简单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

型。

149.变换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消费者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

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的品牌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0.协调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品牌差异不大的产品,消费者不经常购买,而购买时又有一

定的风险,所以,消费者一般要比较、看货,只要价格公道、购买方便、机会合适,消费者

就会决定购买;购买以后,消费者也许会感到有些不协调或不够满意,在使用过程中,会了

解更多情况,并寻求种种理由来减轻、化解这种不协调,以证明自己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消

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1.复杂型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面对不常购买的贵重产品,由于产品品牌差异大,购买风

险大,消费者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广泛了解产品性能、特点,从而对产品产生某种看法,

最后决定购买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2.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

153.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

154.产品的特色属性:消费者被问及如何考虑某一产品属性时立刻想到的属性,叫做产品的

特色属性。

155.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

156.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

系。

157.评价模型: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158.组织市场:是由各种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它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产业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

159.产业市场:又叫生产者市场或组织市场,它是指一切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之用于生产其

他产品或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个人或组织,通常由以下产业组成:农业、

林业、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通信业,公用事业,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服务业等。

160.中间商市场:是指那些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转售或出租给他人来获取利润的个人或组

织。中间商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时间效用、地点效用和占用效用。中间商市场由各种

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161.批发商:是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将之转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以及产业用户、公共机关

用户和商业用户等,但它不把商品大量卖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单位。零售商的主要业务则是

把商品或服务直接卖给消费者。

162.政府市场:是指那些为执行政府的主要职能而采购或租用商品的各级政府单位,也就是

说,一个国家政府市场上的购买者是该国各级政府的采购机构。

163.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简称组织购买行为),是指各类正规组织机构确定其对产品和服务

的需要,并在可供选择的品牌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识别、评价和挑选的决策过程。

164.采购中心:所有参与购买决策过程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营销学称之为采购

中心。使用者,即具体使用欲购买的某种产业用品的人员。影响者,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直

接或间接影响购买决策的人员。购买者,即在企业中有组织采购工作(如选择供应商、与供

应商谈判等)的正式职权人员。决定者,即在企业中有批准购买产品权力的人。信息控制者,

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能控制市场信息流到决定者、使用者的人员,如企业的购买代理商、技

术人员等。

165.直接重购:即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从供应商名单中选

择供货企业,并直接重新订购过去采购的同类产业用品。

166.修正重购:即企业的采购经理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购工作任务,适当改变要采购的某些产

业用品的规格、价格等条件或供应商。

167.全新采购:即企业第一次采购某种产业用品。

168.环境因素:即一个企业外部周围环境的因素,诸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前景、市场需求、技

术变化、市场竞争、政治与法规等。

169.组织因素:即企业本身的因素,诸如企业的目标、政策、程序、组织结构、制度等。

170.个人因素:即各个参与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性等。

171.确定需要:也就是确定所需品种的特征和数量。

172.征求建议书:是指企业的采购经理邀请合格的供应商提出建议。

173.“一揽子合同”:采购经理通过与某一供应商签订“一揽子合同”,和这个供应商建立长

期供货关系,这个供应商就会许下承诺,当采购经理需要时就按照原来约定的价格条件随时

供货。这样,库存就摆在供货企业(卖方)那里,采购单位(买方)如果需要进货,采购经

理的电脑就会自动印出订货单,或者用传真机发送订货单给供应商。因而“一揽子合同”又

叫做“无库存采购计划”。

174.购买全新品种:是指中间商第一次购买某种从未采购过的新品种。在这种购买行为情况

下,可根据其市场前景的好坏、买主需求强度、产品获利的可能性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

购买。

175.选择最佳卖主:是指中间商对将要购买的品种已经确定,但需考虑选择最佳的供应商,

确定从哪家卖主进货。

176.寻求更佳条件:是指中间商并不想更换供应商,但试图从原有供应商那里获得更为有利

的供货条件,例如,更及时的供货、更合适的价格、更积极的促销合作等。

177.配货决策:是指决定拟经营的花色品种,即中间商的产品组合。

178.供应商组合决策:是指决定准备与之从事交换活动的各有关供应商。

179.供货条件决策:是指决定具体采购时所要求的价格、交货期、相关服务及其他交易条件。

180.独家配货:即中间商决定只经营某一家制造商的产品。

181.专深配货:即中间商决定经营许多家制造商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各种型号规格。

182.广泛配货:即中间商决定经营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但尚未超出行业界限的产品。

183.杂乱配货:即中间商决定经营范围广泛且没有关联的多种产品。

184.采购人: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物资或者服务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185.政府采购机构:是指政府设立的负责本级财政性资金的集中采购和招标组织工作的专门

机构。

186.招标代理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招标代理资格,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187.供应人:是指与采购人可能或者已经签订采购合同的供应商或者承包商。

188.竞争者:一般是指那些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似,并且所服务的目标顾客也相似

的其他企业。

189.价格竞争:是生产经营同种商品的企业为获取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190.非价格竞争:是通过产品差异华进行的竞争。

191.从容不迫型竞争者:一些竞争者反映不强烈,行动迟缓,其原因可能是认为顾客忠实于

自己的产品;也可能是重视不够,没有发现对手的新措施;还可能是因缺乏资金而无法作出

相应的反应。

192.选择型竞争者:一些竞争者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反映强烈,如对降价竞销总是强烈反击,

但对其他方面(如增加广告预算、加强促销活动等)却不予理会,因为他们认为这对自己威

胁不大。

193.凶猛型竞争者:一些竞争者对任何方面的进攻都迅速强烈地作出反应,一旦受到挑战就

会立即发起猛烈的全面反击。

194.随机型竞争者:有些企业的反应模式难以捉摸,它们在特定场合可能采取也可能不采取

行动,并且无法预料它们将会采取什么行动。

195.市场主导者:是指在相关产品的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196.阵地防御:就是在现有阵地周围建立防线。这是一种静态的防御,是防御的基本形式。

197.侧翼防御:是指市场主导者除保卫自己的阵地外,还应建立某些辅助性的基地作为防御

阵地,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

198.以攻为守:这是一种“先发制人”式的防御,即在竞争者尚未进攻之前,先主动攻击。

199.反击防御:当市场主导者遭到对手发动降价或促销攻势,或改进产品、占领市场阵地等

进攻时,不能只是被动应战,应主动反攻入侵者的主要市场阵地。可实行正面反攻、侧翼反

攻,或发动钳形攻势,以切断进攻者的后路。

200.运动防御:这种防御是,不仅防御目前的阵地,而且还要扩展到新的市场阵地,作为未

来防御和进攻的中心。

201.收缩防御:在所有市场阵地上全面防御有时会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实行战

略收缩,即放弃某些疲软的市场阵地,把力量集中用到主要的市场阵地上去。

202.市场扩大化:就是企业将其注意力从目前的产品上转到有关该产品的基本需要上,并全

面研究与开发有关该项需要的科学技术。

203.市场多角化:即向无关的其他市场扩展,实行多角化经营。

204.市场挑战者和市场跟随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第二、三甚至更低地位)

的企业。

205.市场挑战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的,为争取市场领先地位向领先者挑战的

企业。

206.市场跟随者: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安与次要地位,在“共处”的状态下

求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的企业。

207.正面进攻:就是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发动进攻,即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弱

点。

208.侧翼进攻: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有时可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佯攻

正面,实际攻击侧翼或背面。

209.包围进攻:是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战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借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助围堵计划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这种战略。

10.迂回进攻:这是一种最间接的进攻战略,完全避开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

211.游击进攻:这是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企业的一种战略。

212.紧密跟随:这种战略是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方面,尽可能仿效主导者。

213.距离跟随:这种跟随者是在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

方面都追随主导者,但与主导者保持一定差异。

214.选择跟随:这种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跟主导者,而在另一方面又自行其是。也就是说,

它不是盲目跟随,而是择优跟随,在跟随的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但不进行直接的竞

争。

215.市场补缺者:就是指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些细小部分,而不与主要的企业竞争,只是通

过专业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的企业。

216.大量市场营销:即大量生产某种产品,并通过众多的渠道大量推销产品,试图用这一产

品来吸引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

217.产品差异市场营销:即企业生产销售各种外观、式样、质量、型号不同的产品。

218.目标市场营销:即企业识别各个不同的购买者群体,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目标市场,

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219.地理细分:就是企业按照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变量(包括城市或农村、

地形气候、交通运输等)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0.人口细分:就是企业按照人口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家庭规

模、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宗教、种族、国籍等)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1.心理细分:就是按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个性等心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2.“AIO”尺度:是指为了进行生活方式细分,企业可以用活动(Activities)、兴趣(Interests)、

意见(Opinions)三个尺度来测量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223.行为细分:就是企业按照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的时机、消费者所追求的利益、使

用者情况、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店)的忠诚程度、消费者待购

阶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行为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224.可测量性:就是细分后的子市场其购买者的数据资料应能够加以测量和推算,否则,将

不能作为制定市场营销方案的依据。

225.可进入性:就是企业细分后的子市场应能够借助营销努力达到进入的目的,企业的营销

组合策略能够在该市场上发挥作用。

226.可盈利性:是指细分后的市场有足够的需求潜量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能使企业赢得长

期稳定的利润。

227.可区分性:是指在不同的子市场在概念上可清楚地加以区分。

228.目标市场:就是企业拟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具有相似需要的顾客群体。

229.无差异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子市场

的共性,决定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某种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适合

尽可能多的顾客的需求。

230.“多数谬误”:由于较大的子市场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因而往往是子市场越大,利润越

小。这种追求最大子市场的倾向叫做“多数谬误”。

231.差异性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决定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在渠道、

促销和定价方面都加以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

232.集中性市场营销:是指企业集中所有力量,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

标市场,试图在较少的子市场里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233.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在性能、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的大小。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234.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进行营销设计,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

顾客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35.产品特色定位:是指突出具体产品特色。

236.顾客利益定位:是指突出产品能给予顾客某一方面更多的利益。

237.使用者定位:是指把产品引导给某一特定顾客群体。

238.使用场合定位:如有的企业把小苏打作为冰箱的除臭剂,有的企业则把它作为调味汁和

卤肉的配料。

239.竞争定位:是指突出本企业产品与竞争者同档产品的不同特点,通过评估选择,确定对

本企业最有利的竞争优势并加以开发。

240.初次定位:是指新企业初入市场,企业新产品投入市场或产品进入新市场时,企业必须

从零开始,运用所有的市场营销组合,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

241.重新定位:是指企业变更产品特色,改变目标顾客对其原有的印象,使目标顾客对其产

品形象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242.对峙定位:是指企业选择靠近现有竞争者或与现有竞争者重合的市场位置,争夺同一个

顾客群体,彼此在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等各个方面差别不大。

243.避强定位:是指企业避开目标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将其位置确定于市场“空白点”,

开发并销售目标市场上还没有的某种特色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44.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

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

245.核心产品:是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每一种产品实质

上都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服务。

246.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

247.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该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

件。

248.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产

品说明书、保证、安排、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

249.潜在产品:是指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的,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

状态的产品。

250.非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次或几次使用就被消费掉的有形物品,如文具、化妆品

等。

251.耐用品:是指正常情况下能多次使用的有形物品,如空调、汽车、住房等。

252.服务:是指供出售的活动或满足感等,如修理、旅馆、教育等。

253.便利品:是指消费者通常频繁地购买,希望一旦需要即可买到,并且只需要花最少精力

和最少时间去比较品牌、价格的消费品,如香烟、报纸等。

254.选购品:是指消费者为了物色适当的物品,在购买前往往要去许多家零售商店了解和比

较商品的花色、式样、质量、价格等的消费品,如儿童衣料、女装、家具等。

255.特殊品:是指消费者能识别哪些牌子的商品物美价廉,哪些牌子的商品质次价高,而且

许多消费者习惯上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购买的消费品,如特殊品牌和造型的奢侈品、名牌

男装、供收藏的特殊邮票和钱币等。

256.非渴求物品:是指顾客不知道的物品,或者虽然知道却没有兴趣购买的物品,如刚上市

的新产品、人寿保险、百科全书等。

257.完全进入产品的产业用品:是指经过加工制造,其价值完全进入新产品的产业用品。

258.部分进入产品的产业用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磨损,其价值分期分批进入新产品的

资本设备。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259.不进入产品的产业用品:是指不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变为实际产品(但其价值要进入新

产品成本),维持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产业用品。

260.产品组合:是指某一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

261.产品大类:(又称产品线)是指产品类别中具有密切关系(或经由同种商业网点销售,

或同属于一个价格幅度)的一组产品。

262.产品项目: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

品。

263.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一个企业的产品组合中所拥有的产品线的数目。

264.产品组合的长度:是指一个企业的产品组合中产品项目的总数。

265.产品组合的深度:是指一个企业产品线中的每一产品项目有多少个品种(如大小、口味

等)。

266.产品组合的相关性:是指各条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销渠道或其他方面相互

关联的程度。

267.向下延伸:是指企业原来生产高档产品,后来决定增加低档产品。

268.向上延伸:是指企业原来生产低档产品,后来决定增加高档产品。

269.双向延伸:是指原定位于中档产品市场的企业掌握了市场优势以后,决定向产品大类的

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扩大市场阵地。

270.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它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

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做一个销售者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

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

271.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以用语言称呼的部分。

272.品牌标志:是指品牌中可以被认出,但不能用言语称呼的部分。

273.品牌资产:是指与品牌的名字与象征相联系的资产(或负债)的集合,它能够使通过产

品或服务所提供给顾客(用户)的价值增大(或减少)。品牌资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是

指品牌随着产品的出售而带给购买者的附加利益的大小。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品牌资产即是

品牌的竞争力。

274.商标:实质上是一种法律名词,是指已获得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

的一部分。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驰名商标更是企业的巨大财富。

275.注册商标:是指受法律保护、所有者享有专用权的商标。

276.非注册商标:是指未办理注册手续、不受法律保护的商标。

277.独特性:是指容易辨识并能够与其他企业或商品的名称相区别。

278.简洁性:是指简洁明快的名称可降低商品标记的成本,并便于写成醒目的文字做广告宣

传。

279.便利性:是指名称应易拼、易读、易记。

280.品牌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品牌和中间商品牌之间经常展开激烈竞争,这就

是所谓的品牌战。

281.无牌产品:是指在超级商场上出售的无品牌、包装简易且价格便宜的普通产品。

282.品牌阶梯(Brand Ladder):即自己最偏好的品牌位于阶梯的最上层,随着偏好程度的递

减,个个品牌的阶层依次降低。

283.品牌均势(Brand Parity):即在消费者看来,所有品牌都是一样的。他们愿意购买本周

正在出售的任何可接受的品牌。

284.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是用不同的品牌。

285.统一品牌:是指企业所有的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名称。

286.分类品牌:是指企业的各类产品分别命名,一类产品使用一个牌子。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287.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其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且各种产品的

品牌前面还冠以企业名称。

288.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包括推

出新的包装规格、香味和式样等。

289.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

290.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 ):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

神文化,运用整体传播系统(特别是视觉传播设计),传播给企业周围的关系或团体(包括

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与价值观。换言之,也就是结合现代

设计观念与企业管理理论的整体性运作,以展现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使消费者产生深

刻的认同感,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一种设计。它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经营理念识别

(Mind Identity,简称MI),经营活动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和整体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

291.包装工作:就是企业的某些人员对某种产品的容器或包装物的设计和制造活动。

292.首要包装:即产品的直接包装,如牙膏皮、啤酒瓶都是这种包装。

293.次要包装:即保护首要包装的包装物,如包装一定数量的牙膏的纸盒或纸板箱。

294.装运包装:即为了便于储运、识别某些产品的外包装。

295.相似包装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在包装上采用相似的图案、颜色,体现共同

的特征。

296.差异包装策略:是指企业的各种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包装,在设计上采用不同的风格、

色调和材料。

297.相关包装策略:是指将多种相关的产品配套放在同一包装物内出售。

298.复用包装策略或多用途包装策略:是指包装内产品用过之后,包装物本身还可做其他用

途使用,如奶粉包装铁盒。

299.分等级包装策略:是指对同一种商品采用不同等级的包装,以适应不同的购买力水平。

300.附赠品包装策略:是指在包装上或包装内附赠奖券或实物,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301.改变包装策略:是指当某种产品销路不畅或长期使用的一种包装时,企业可以改变包装

设计、包装材料,使用新的包装。

30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可分为四

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303.创意:就是开发新产品的设想。

304.甄别创意:取得足够的创意之后,要对这些创意加以评估,研究其可行性,并挑选出可

行性较强的创意,这就是甄别创意。

305.产品创意:是指企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可能产品的构想。

306.产品概念:是指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这种创意所做的详尽的描述。

307.产品形象:是消费者对某种现实产品或潜在产品所形成的特定形象。

308.产品概念试验:就是用文字、图画描述或用实物将产品概念展示于目标顾客面前,观察

他们的反应。

309.何时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最适宜。

310.何地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地方(如某一地区、某些地区、全国市场或国

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最适宜。

311.向谁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把它的分类和促销目标面向最优秀的顾客群体。

312.如何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管理部门要制定开始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

313.新产品采用过程:是指消费者个人由接受创新产品到成为重复购买者的各个心理阶段。

314.相对优势:即创新产品被认为比原有产品好。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315.适用性:即创新产品与消费者行为及观念的吻合程度。

316.复杂性:即认识创新产品的困难程度。

317.可试性:即创新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试用。

318.明确性:指创新产品在使用时,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

319.认识不和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认识互不一致或者其中某种认识与一个人的行为相

抵触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320.新产品扩散:是指新产品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采用的过

程。也就是说,新产品上市后逐渐地扩张到其潜在市场的各个部分。

321.新产品扩散过程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措施使新产品扩散过程符合既定营销目标的一

系列活动。

322.成本函数:反映产品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关系。C=f (Q)

323.总固定成本(TFC):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固定投入成本的总和。

324.总可变成本(TVC):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可变投入成本的总和。

325.总成本(TC):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

326.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在短期平均成本中,包括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三个成本要素。

327.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总固定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28.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可变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29.平均总成本(ATC):是产品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30.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相应增加的单位成本。

331.规模效益:是指各种生产要素都等比例增加时,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如果企业的产

出增加大于投入增加,则企业支出会使规模效益增加;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小于投入增加,

则企业规模效益会减少;如果产出与投入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规模效益不变。

332.需求弹性:因价格与收入等因素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叫做需求弹性。

333.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

334.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

的百分比之比值来计算,那么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335.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各产品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是指一项产品的价格变动影响

其它产品项目销售量的变动的程度。

336.替代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项产品价格的小幅度变动将

会使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337.互补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虽然某项产品价格大幅度地变

动,但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发生太大变化。

338.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之间的市场形势,既有垄断倾向,同时又有

竞争成分,因而垄断竞争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339.寡头竞争:是竞争和垄断的混合物,也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340.纯粹垄断:(或完全垄断)是指一个行业中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卖主独家

经营和控制。

341.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P=C

(1+R)

342.目标定价法:是指根据估计的总销售收入(销售额)和估计的产量(销售量)来确定价

格。

343.认知价值定价法:就是企业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344.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345.随行就市定价法:是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

346.投标定价法:通常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即采购机构(买方)在报刊上登广告或发出函

件,说明拟采购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具体要求,邀请供应商(卖方)在规定的期限内

投标。

347.现金折扣:这是企业给那些当场付清货款的顾客的一种减价。

348.数量折扣:这种折扣是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的一种减价,以鼓励顾客购

买更多的货物,因为大量购买能使企业降低生产、销售、储运、记账等环节的成本费用。

349.功能折扣:这种价格折扣又叫贸易折扣,是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一种额外折

扣,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市场营销功能(如推销、储存、服务)。

350.季节折扣:这种价格折扣是企业给那些过季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的一种减价,使企业的生

产和销售在一年四季保持相对稳定。

351.让价策略:这是另一种类型的价目表价格的减价。如以旧换新折让、促销折让。

352.地区定价策略:就是企业要决定对于卖给不同地区(包括当地和外地不同地区)顾客的

某种产品,是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还是制定相同的价格。也就是说,企业要决定是否制定

地区差价。

353.FOB原产地定价:就是顾客(买方)按照厂家购买某种产品,企业(卖方)只负责将这

种产品运到产地某种运输工具(如卡车、火车、船舶、飞机等)上交货。

354.统一交货定价:就是企业对于卖给不同地区顾客的某种产品,都按照相同的厂价加相同

的运费(按平均运费计算)定价,也就是说,对全国不同地区的顾客,不论远近,都实行一

个价。因此,这种定价又叫邮资定价。

355.分区定价:就是企业把全国(或某些地区)分为若干价格区,对于卖给不同价格区顾客

的某种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地区价格。距离企业远的价格区,价格定得较高;距离企业近

的价格区,价格定得较低。在各个价格区范围内实行一个价。

356.基点定价:就是企业选定某些城市作为基点,然后按一定的厂价加上从基点城市到顾客

所在地的运费来定价(不管货物实际上是从哪个城市起运的)。

357.运费免收定价:有些企业因为急于和某些地区做生意,负担全部或部分实际运费。

358.声望定价: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声望的心理来确定商品的价格,故

意把价格定成整数或高价。

359.尾数定价:又称奇数定价,即利用消费者数字认知的特殊心理制定带有零头的价格,使

消费者产生价格较便宜的感觉,还能使消费者产生卖主定价认真的印象:有尾数的价格是经

过认真的成本核算才得出来的。这样,就容易使消费者对定价产生信任感。

360.招徕定价:零售利用部分顾客求便宜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

顾客。

361.差别定价:也叫价格歧视,就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

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

362.顾客差别定价:即企业按照不同的价格把同一种产品或劳务卖给不同的顾客。

363.产品形式差别定价:即企业对不同型号或形式的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但是,不同

型号或形式产品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和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并不成比例。

364.产品部位差别定价:即企业对于处在不同位置的产品或服务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即使

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没有任何差异。

365.销售时间差别定价:即企业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甚至不同钟点的产品或服务也分别

制定不同的价格。

366.撇脂定价:它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润,就像从鲜奶中撇取奶油。

367.渗透定价:它是指企业把它的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

场占有率。

368.市场营销渠道:是指配合在一起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个生产者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

业和个人。也就是说,市场营销渠道包括某一种产品供、产、销过程中的所有有关企业和个

人,如供应商、生产者、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辅助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或用户等。

369.分销渠道:是指某种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和服务的

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

370.渠道层次:在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对产品拥有所有权或负有

销售责任的机构,都叫做一个渠道层次。

371.直接分销渠道:零阶渠道通常叫做直接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

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

372.分销渠道的宽度:是指渠道的每个层次使用同种类型的中间商数目的多少。它与企业分

销策略密切相关,而企业的分销策略通常可分为三种:密集分销、选择分销和独家分销。

373.密集分销:是指制造商尽可能地通过许多负责任的、适当的批发商、零售商推销其产品。

374.选择分销:是指制造商在某一地区仅仅通过少数几个精心挑选的、最合适的中间商来推

销其产品。

375.独家分销:是指制造商在某一地区仅选择一家中间商推销其产品,通常双方协商签订独

家经销合同,规定经销商不得经营竞争者的产品,以便控制经销商的业务经营,调动其经营

积极性,从而占领市场。

376.渠道成员:构成分销渠道的不同环节的企业和个人,叫做渠道成员。

377.传统渠道系统:是指有各自独立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分销渠道。

传统渠道成员之间的系统结构是松散的。由于这种渠道的每一个成员均是独立的,因此它们

往往各自为政,几乎没有一个成员能完全控制其他成员。

378.整合渠道系统:是指渠道成员通过一体化整合而形成的分销渠道系统。

379.垂直渠道系统:这是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纵向整合组成,其成员属于同一家公司,

或为专卖特许权授予成员,或为有足够控制能力的企业。

380.公司式:即由一家公司拥有和管理若干工厂、批发机构和零售机构,控制渠道的若干层

次,甚至整个分销渠道,综合经营生产、批发和零售业务的渠道系统。

381.管理式:即通过渠道中某个有实力的成员来协调整个产销通路的渠道系统。

382.合同式:既不同层次的独立的制造商和中间商,以合同为基础建立的联合渠道系统,如

批发商组织的自愿连锁系统、零售商合作系统、特许零售系统等。

383.水平渠道系统:这是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横向联合,共同开拓新的营销机会的分销

渠道系统。这些公司因资本、人力、生产技术、营销资源不足,无力单独开发市场,或因惧

怕独自承担风险,或因与其他公司联合可实现最佳协同效益而形成共生联合的渠道系统。

384.多渠道系统:它是指对同一或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多条渠道的分销系统。多渠道系统

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制造商通过两条以上的竞争性分销渠道销售同一商标的产品;另一

种是制造商通过多条分销渠道销售不同商标的差异性产品。此外,还有一些公司通过同一种

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服务内容与方式的差异,形成多条渠道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385.分销规划:是指建立一个有计划的,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垂直营销系统,把制造商的需要

与经销商的需要结合起来。制造商可在营销部门下专设一个分销关系规划处,负责确认经销

商的需要,制定交易计划及其他各种方案以帮助经销商以最佳方式经营。

386.强制力:是指生产者对不合作(如顾客服务差、未实现销售目标、窜货等)的中间商威

胁撤回某种资源或中止关系而形成的势力。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387.奖赏力:是指生产者给执行了某种职能的中间商额外付酬而形成的势力。

388.法定力:是指生产者要求中间商履行双方达成的合同而执行某些职能的势力。

389.专长力:是指生产者因拥有某种专业知识而对中间商构成的控制力。

390.感召力:是指中间商对生产者身怀敬意并希望与之长期合作而形成的势力。

391.渠道冲突:是指某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成员从事损害、威胁其利益或以牺牲其利益为

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从而引发的争执、敌对和报复等行动。渠道冲突是渠道成员合作

过程中出现的渐次发展过程,包括潜在冲突、知觉冲突、感官冲突、行为冲突和冲突余波五

个阶段。

392.垂直渠道冲突:指同一渠道中不同层次的渠道成员之间发生的冲突。

393.水平渠道冲突:指同一层次的渠道成员之间发生的冲突。

394.多渠道冲突:指同一制造商建立的两条以上渠道向同一市场出售产品引起的冲突。

395.信息加强型策略:是指通过渠道成员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预防和化解

渠道冲突。

396.信息保护型策略:是指冲突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需要第三方的介入来解决冲突的

策略。主要方法有:调解、仲裁、诉讼。

397.渠道势力策略:是指应用渠道势力来解决冲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合理

使用渠道势力,减少渠道冲突;利用渠道势力预防渠道冲突;利用渠道势力化解渠道冲突。

398.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

地点的经营活动。

399.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

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客户物流流动过程管理的体系。

400.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

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401.物流系统: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提供尽可能优良的客户服务的机制。一般来说,

只有在系统的客户服务水平决定之后,物流的方式和成本行为才是现实可行的。

402.订购前置时间:就是自订购单发出到接到物品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403.使用率: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顾客的平均购买数量。

404.服务水平:是指企业希望从存货中直接用来完成顾客订单的百分比。

405.促销或促进销售:是企业通过人员推销或非人员推销的方式,与潜在顾客进行信息沟通,

引发并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和过程。

406.编码:是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编辑成特定的文字、图像、符号的过程。

407.译码:是接收者将接收到的编辑信息还原为语义并理解其意义的过程。

408.反馈:是接收者将接收的状况返回给发送者的过程,没有反馈,发送者便不知道接收的

状况。

409.噪音:是干扰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各种因素,如虚假信息、竞争者的干扰。

410.促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促销的需要,对广告、销售促进、宣传与人员推销等各种促销

方式进行的适当选择和配合。

411.推式策略:是指利用推销人员与中间商促销将产品推入销售渠道,是指生产者将产品积

极推到批发商手上,批发商又积极地将产品推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将产品推向消费者。

412.拉式策略:是指企业针对最后消费者,花费大量的资金从事广告及消费者促销活动,以

增进产品的需求。如果做得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零售商要求购买该产品,于是拉动了整个销

售渠道系统,零售商会向批发商要求购买该产品,而批发商又会向生产者要求购买该产品。

413.广告:是由明确的发起者以公开支付费用的做法,以非人员的任何形式,对产品、服务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或某项行动的意见和想法等的介绍。企业的广告目标主要有提供信息、诱导购买、提醒使用

等。

414.量力而行法:这种方法即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依据是他们所能拿得出的资金数额。也就

是说,在其他营销活动都优先分配给经费之后,尚有剩余者再供广告之用。

415.销售百分比法:这种方法即企业按照销售额(销售实绩或预计销售额)或单位产品售价

的一定百分比来计算和决定广告开支。

416.竞争对等法:这种方法指企业比照竞争者的广告开支来决定本企业广告开支多少,以保

持竞争上的优势。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不少企业都喜欢根据竞争者的广告预算来确定自己的

广告预算,造成与竞争者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对等局势。

417.目标任务法:明确地确定广告目标;决定为达到这种目标而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估算

执行这种工作任务所需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的总和就是计划广告预算。上述确定广告预算

的方法,就是目标任务法。

418.网络广告:企业可通过两种主要方式作广告:一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网络地址,即以

http://www打头的字符串;二是像常规的广告一样,向某个网上的出版商购买一个广告空间。

419.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接受者的反应情况。由于广告接受者的反应是多方面的,于是就形

成了不同类别的广告效果。

420.历史分析法: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历史上企业的销售与广告支出联系起来,进行相

关分析,借以测量广告支出对产品销售的影响。

421.实验分析法:在不同的地区投放不同之处水平的广告,观察不同广告支出对促进产品销

售的影响。

422.人员推销:是指企业通过派出销售人员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能成为购买者的人交谈,作

口头陈述,以推销商品,促进和扩大销售。

423.人员推销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设计和管理销售队伍的经济

过程。

424.销售百分比法:企业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销售队伍的各种耗费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以及销

售人员的平均成本,然后对未来销售额进行预测,从而确定销售人员的数量。

425.分解法:这种方法是把每一位销售人员的产出水平进行分解,再同销售预测额相对比,

就可判断销售队伍的规模大小。

426.推销工作安排:是指销售努力分配,即在销售队伍规模既定的条件下,销售人员如何在

产品、顾客和地理区域方面分配时间和资源。

427.佣金制度:是指企业按销售额或利润额的大小给予销售人员固定的或根据情况可调整比

率的报酬。

428.销售促进:是指除了人员推销、广告、宣传以外的、刺激消费者购买和经销商效益的各

种市场营销活动,如陈列、演出、展览会、示范表演以及其他推销努力。

429.宣传:是指发起者无需花钱,在某种出版媒体上发布重要商业新闻,或者在广播、电视

中和银幕、舞台上获得有利的报道、展示、演出,用这种非人员形式来刺激目标顾客对某种

产品、服务或商业单位的需求。

430.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为实现计划目标而采用的主要市场营销方法。

431.市场营销计划:是指在研究目前市场营销状况(包括市场状况、产品状况、竞争状况、

分销状况和宏观环境状况等),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以及存在问

题的基础上,对财务目标与市场营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行动方案以及预计损益

表的确定和控制。

432.市场营销组织:是指企业内部涉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

433.职能型组织:这是最古老也最常见的市场营销组织形式。它强调市场营销各种智能如销

有关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名词解释,很全面,很经典

售、广告和调研等的重要性。

434.产品型组织: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产品经理组织制度,以协调职能型组织中的部门冲突。

435.市场型组织:是指许多企业都在按照市场系统安排其市场营销机构,使市场成为企业各

部门为之服务的中心。

436.地理型组织: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面向全国,那么它会按照地理区域设置其市

场营销机构。

437.金字塔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它由经理至一般员工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

的领导关系,管理幅度逐步加宽。

438.矩阵型组织:是职能型组织与产品型组织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原有的以直线指挥系统

为职能部门组成的垂直领导系统为基础,又建立了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两者结合起来就组

成一个矩阵。

439.小组制:企业为了完成某个跨部门的一次性任务(如产品开发),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

成由经理领导的工作组来执行该项任务,小组的有关人员一般受本部门和小组负责人的共同

领导。任务完成后,小组撤销,其成员回到各自的岗位。这种临时性的矩阵型组织又叫小组

制。

440.职位类型:每个职位的设立都必须与市场营销组织的需求以及内部条件相吻合。

441.职位层次:是指每个职位在组织中地位的高低。

442.职位数量:是指企业建立组织职位的合理数量。

443.分权化程度:即权力分散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上下级之间更好地沟通。

444.管理宽度:即每一个上级所能控制的下级人数。

445.市场营销执行:是将市场营销计划转化为行动方案的过程,并保证这种任务的完成以实

现计划的既定目标。

446.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共同持有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

则。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思想和领导风格,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观念、模范人物、仪式、文化网五个要素。

447.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外界条件,包括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政府

的经济政策以及资源、运输、竞争等环境因素。

448.价值观念:是指企业职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基本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49.模范人物:是共同价值观的人格化,是职工行为的楷模。

450.仪式:是指为树立和强化共同价值观,有计划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各种纪念、庆祝

活动等。

451.文化网:是传播共同价值观和宣传介绍模范人物形象的各种非正式的渠道。

452.市场营销执行配置技能:是指市场营销经理在职能、政策和方案三个层次上配置时间、

资金和人员的能力,如确定究竟花多少钱用于展销会等。

453.市场营销执行互动技能:是指经理影响他人把事情办好的能力。

454.市场营销控制:是指管理者经常检查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看看计划与实际是否一

致,如果不一致或没有完成计划,就要找出原因所在,并采取适当措施和正确行动,以保证

市场营销计划的完成。

455.年度计划控制:是指企业在本年度内采取控制步骤,检查实际绩效与计划之间是否有偏

差,并采取改进措施,以确保市场营销计划的实现。

456.全部市场占有率:即以企业的销售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市场占有率。

457.可大市场占有率:即以企业的销售额占企业所服务的市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市场占有

率。

458.可达市场:一是企业产品最适合的市场;二是企业市场营销努力所及的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o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