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的文学艺术

更新时间:2023-09-29 12: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围城》的艺术性

摘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诙谐刻薄的风格,以及弥漫着的文人味和没落贵族的气息,使它成为小说界的常青树,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

美籍学者夏志清教授评论这部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营造的小说,

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这部小说以留学生方鸿渐为线索,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内忧外患的交相冲击下的精神风貌。《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阶级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的众生相。

本文先不就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仅就本人对拜读全文后对其艺术方面的独特性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围城;艺术;讽刺;幽默;博学

一、讽刺与幽默的结合

讽刺与幽默当是给每一个看过《围城》的读者的第一个印象,文中处处充满了引人捧腹的讽刺情节,《围城》的讽刺并不是如鲁迅似的长枪大刀,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正面作战,钱先生是冷眼旁观,冷嘲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读《围城》,必然是不忍释卷,也必然会不断发出会心的笑。

小说对人物稍纵即逝的细微心理变化的把握,对人情世态的精确入微的描写,均堪称独到。他俏皮、诡异、聪明的讲述,处处流露出作者作为一位评论者的本色,而幽默之中又会渐渐感觉出一种悲剧意味。钱先生在序言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也就是说钱先生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这种忽略阶层和时代的描写手法,也许是《围城》在刚面世时不如一些时令小说那样受欢迎的原因,但也使《围城》的魅力长存。即使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窥见自己的影子,并且,随着人生的增长,每一次翻看《围城》都会有一种常看常新之感,让人不由不为钱先生那淡淡的,细水长流一般的对人生的认识敬仰一番。

- 1 -

在《围城》中,讽刺与幽默总是同时出现。正因为这一点,小说中散发出来的幽默就像飘散在空气中的一种氛围,无形,但是总感觉其中。形成这种讽刺与幽默的完美结合的原因是由于该小说中讽刺形象的独特性,自古以来,书生就是讽刺艺术的绝佳对象,象《儒林外史》中因中榜而疯掉再遭耳光的范举人;也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气质以及才学等钱先生个人魅力的主观缘故。

与其他一些擅长讽刺艺术的现代作家,如鲁迅、张天翼等笔下的讽刺形象有所不同,钱先生在《围城》生的讽刺之笔可以说完全地集中在抗战初期中国的上层知识分子身上。作者以其深厚的讽刺艺术功底以及驾驭长篇小说的高超技巧,刻划出了一系列生存在他称之为“充斥着臭人丑事的粪窖的世界”的知识分子的人物画脸谱。

这里面有知识界、文艺界的名流如褚慎明、董斜川、曹元朗等;有涉世未深,到处碰壁的留学生如方鸿渐;有被西方文化和半殖民半封建文化扭曲的女性形象如苏文纨;还有一批在高等学府里忙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而误人子弟的假道学们如高松年、李梅亭、韩学愈、汪处厚等。这些带着一些漫画倾向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中国这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某一病态部分。

钱先生对当时社会上某些知识分子的堕落极为蔑视,慨然擎起冷嘲热讽这把理性之剑狠狠的蔑视了一番。

如描写所谓的大学校长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假使一个犯校规的女学生长得非常漂亮,高校长只要她向自己求情认错,也许会不尽本于教育精神地从宽处分。这证明这位科学家还不老。”这里对高松年假道学的无情嘲讽暗示了他好女色的龌龊本色,也为后来对汪太太垂涎三尺埋下伏笔。

尽管作者犀利的讽刺笔触所及的都是些上层知识分子,但却是有区别地对待,隐含着作者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对于诸如高松年、褚慎明、汪处厚等人的无情嘲讽;一种是对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等人的包含着同情的讽刺。下面举褚慎明和方鸿渐两个例子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写褚慎明:“他心里装满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 posteriori(从后果推测前因)那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后臀),看见X记号会联想到kiss(接吻),亏得他没读柏拉图的太米蔼斯对话”。

- 2 -

这一段叙述将褚慎明道貌岸然下面的满肚子男盗女娼的阴暗下流心理无情地揭露出来,并加以辛辣的嘲讽。与这段叙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方鸿渐上大学时想和女生接近而又害怕的情形描绘,它是借助于苏文纨之口说出来的:

“他老远看见我们脸就涨红,愈走近愈脸红,红得我们瞧着都身上发热难过。我们背后叫他‘寒暑表’,因为他脸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学生距离的远近”。

上面两段话一比较,虽然都有讽刺的意味,但是作者的爱憎同情便清晰可见。 决定《围城》的讽刺与幽默联姻的另一主观方面的原因便是作者个人的经历、个性、气质及才华等因素的综合。作者本人机智、幽默、诙谐的个性以及学贯中西的丰谵才华无疑地决定着小说讽刺艺术的基本特点。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精心地把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以及渊深的知识巧妙地编织成了一根闪烁着幽默之光的讽刺缨络,意之所指,无不俯首称降。

二、比喻在作品中的运用

《围城》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比喻句。有人统计过,说作品中的比喻句有一千二百多条。前面的讽刺基本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来。

人生是个大围城,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社交等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又是套在这大围城里的小围城。我们总是活在不间断的围城效应里,这山望着那山高,以为自己的世界不甚美好,别人的境地总是好。

从小说的标题《围城》开始,钱先生就在比喻中下足了功夫。他的比喻不同于普通的文学需要,他有作为讽刺作家所具有的独特性。

先看一段话:“??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象‘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炮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在这一段话里,作者连续用了一组递进式的精巧比喻,不但显露了全书幽默风趣的风格,而且作者的超人智慧和那种直面人生,公心讽世的大胆的讽刺精神也都露出端倪。

- 3 -

作者既讽刺当时当局和一些党政要人骗人的空话,也讽刺了一般庸俗作者的小聪明。给人的感觉是一位智者依据了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在揭穿一些人的把戏,目的在于唤醒人的道德,多讲一些切实的人情,由此表达出作者“忧时”的心情。相对于鲁迅,老舍,这属于钱先生所特有的学者型的,或者说是善意的、柔和的文学手法。所以比喻之后,作者再加上了详细而风趣的解释,以显出其以理服人。

例如下面几个句子:

“夜仿佛浸透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春气鼓动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瘙痒。” “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不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本。”

第一个比喻句的主体是夜,喻体是油;第二个的主体是春气,喻体则是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第三个的主体和喻体都很多,我也无须一一列出。但这三个句子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主体和喻体乍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必须通过作者的一番仔细描述,由一个个意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人心悦诚服的承认,两者确实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比如第一句,夜晚的夜都容易让人联想到红色的东西,可这种红又不是调色盒里常见的那种,通过对熟悉事物的观察分析,于是便有了“傍晚的夜也像被涂上了红漆。”而真正要写出“像浸透了油的纸”并非易事。据杨绛女士讲,在1941年正值珍珠港事变时,钱先生沦陷在上海出不去,《围城》便是他那个时期写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钱先生写比喻句的一种风格:想别人所未想,把两种没有联系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时而言,当算作是一种“创新思维”了。

《围城》中诸如此类的比喻并不少见。再如:“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

- 4 -

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如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在这段引文中,作者用了一个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这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间距离是很大的,一般人很难想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俏皮的笔调,对社会上崇洋媚外的风气,官吏搜括百姓的恶行,商人重利盘剥的贪婪,都给以辛辣的嘲讽。这个内容繁丰的比喻,既可见出钱先生作为学者的博学,也可见出其作为一个正直学者对学人的空虚,官吏和商人的见利忘义的厌恶和不满,而从一个小句子就包容如此庞复的内容,也只有钱先生也。

还有将“女人的大眼睛”比作政治家讲大而无当的“空话”;把半生不熟的隔夜红烧肉说成“象红人倒运,又冷又黑”;“物价象断了线的风筝,又象得道成仙,平地飞升”这些比喻,都无非是用来表达对时世的忧患的,在《围城》中这类比喻简直俯拾皆是,信手即可拈来。

且让我们再来看另一种比喻:“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腰跟腿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

这比喻无疑是生活的实录,将“车厢”比作“沙丁鱼罐”,人比成“沙丁鱼”,甚至还不如“沙丁鱼”,罐装的鱼尚能条条挺直,而拥挤在车厢里的人却没了站直的自由,他们的腰、腿弯成了“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这些笔下生花的描写,无疑也只属于钱先生,我们不只叹服于他的见多识广,而更惊叹于他在不紧不慢的抒写中,将“人生不幸的悲伤”尽情流出。

而比喻中体现出超常的幽默感也是小说一绝,例如第一章:

鲍小姐定要吃西菜,??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两人吃得倒尽胃口,谈话也不投机。方鸿渐要博鲍小姐欢心,便把“黑甜”、“朱古力小姐”那些亲昵的称呼告诉她。鲍小姐怫然道:“我就那样黑么?”方鸿渐固执地申辩道:“我就爱你这颜色。我今年

- 5 -

在西班牙,看见一个有名的美人跳舞,她皮肤只比外国熏火腿的颜色淡上点儿。”鲍小姐的回答毫不合逻辑:“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不照照镜子!”说着胜利地笑。

方鸿渐给鲍小姐喷了一身黑,不好再讲。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力割不动,放下刀叉道:“我没牙齿咬这东西!这馆子糟透了。”方鸿渐再接再厉的斗鸡,咬着牙说:“你不听我话,要吃西菜。”“我要吃西菜,没叫你上这个倒霉馆子呀!做错了事,事后怪人,你们男人的脾气全这样!”鲍小姐说时,好像全世界每个男人的性格都经她试验过的。

从一个吃饭的场景,将西餐比喻得体无完肤,而方先生意欲献媚而弄巧成拙的书生形象鲜活的跃将出来,让人不由会心一笑。

综上所述,钱先生先生在《围城》中的比喻运用,目的在于表现《序》中所说的“忧时伤生”。而这“忧时伤生”又只能是学者型的,温柔的通过讽刺手段表达出来。在抗战结束的前后,作为一个正直学者的钱先生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忧患意识,而对人生的不幸也有无限的感慨,正如作品题目《围城》所显示的,作者对于祖国、人民的命运既担心而又无所把握,他不同于政治家、思想家对于前途有清醒的认识,更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作品,他有如一位平民作家,有的是对人情世态的精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在热辣的喜剧高潮之中酿成足够的悲凉气氛。富有知识容量的比喻集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学者型讽刺小说风格。

三、叙述方式

读《围城》,不由自主会被作者渊博的知识所震撼。夏志清教授便说钱先生是:“(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在《围城》里,钱先生的博学多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这种浓烈的气息非但没有给人“显宝”的感觉,反倒形成了他个人特有的、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使这部小说放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没有一定的中西文化方面的了解,是无法完整欣赏到这部小说的美妙讽刺艺术的。小说中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及掌故,提到的著名的哲学、历史、文学方面的杰出人物有好几十

- 6 -

个,如柏拉图、孔子、爱因斯坦、苏东坡、苏曼殊以及徐志摩等。

作者集古今中外于一文,随手引来,自然而无可挑剔。使得读者觉得小说的叙述者在作品中无所不知、深不可测。作者在作品中俨然以上帝自居。但这正是《围城》杰出的讽刺艺术的精妙独到之处,也是那无处不在的超然之气的基础。

《围城》这个书名脱胎于法文成语:“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它的丰厚的象征意义关涉到小说的基本主题,这里就不予讨论了。与此相仿佛,作品中还有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所谓“逞才戏笔”。比如一位国外的汉学家认为,方鸿渐回国时乘的那条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Vicomte de Bragelonne)采用的是大仲马的一部小说的副标题“十年后或白拉日隆子爵”,旨在暗示1927年的国共分裂。

又如书中有一段: 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他说“verywell”二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vurrywul”。可惜罗马人无此耳福,否则决不单说R是鼻音的狗字母。当时张先生跟鸿渐拉手,问他是不是天天“go downtown”。鸿渐寒喧已毕,瞧玻璃橱里都是碗、瓶、碟子,便说:“张先生喜欢收藏磁器?”

“Sure!have a look see!”张先生打开橱门,请鸿渐赏鉴。鸿渐拿了几件,看都是“成化”、“宣德”、“康熙”,也不识真假,只好说:“这东西很值钱罢?”

“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方鸿渐道:“张先生眼光一定好,不会买假东西。”

- 7 -

张先生大笑道:“我不懂什么年代花纹,事情忙,也没工夫翻书研究。可是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西,忽然whatd'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用拿假货来fool我。O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关上橱门,又说:“咦,headache--”便捺电铃叫用人。

通过一个在中文中夹杂英文的张先生说出了当时那批人:“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在小说中,卖假博士文凭给方鸿渐的那个爱尔兰人的署名也颇有意思:Patrick Mahoney。在英文里,Pa、Ma分别是口语爸、妈的意思,而trick、honey则分别是诡计和甜蜜的意思。确实,高手为文看似漫不经心,但一举手一投足,皆具匠心。

三闾大学的命名更耐人寻味: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也称三闾,历来是文人节操的榜样。然而三闾大学的一帮文人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且还装出一副副道学模样。所以三闾大学的校名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这些虽都是作品中的一些小小的细节,是所谓的“逞才戏笔”,但却使作品的智慧之光更加明亮,亦可征作为大学者、大作家的钱先生先生的风炉日炭之功。

总之,《围城》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读第一遍是读故事,其后便慢慢为其文学魅力所吸引,感受当中,受益非浅。它时而让你笑,时而让你哭,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才惘然若失的悲剧底蕴。

注释:

①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参考文献:

钱钟书 《钱钟书文集典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

顾玉乔 《围城内外话<围城>》 中国教育报 2002年1月15日第7版 汤溢泽 《冷眼透视钱钟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舒建华 《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文学评论 1997年第六期

- 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