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3-10 20: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d,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1.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12.当(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13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4.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5.经济波动的周期四个阶段依次为( )。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 2.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2

3.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4.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 5.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

6.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7.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

8.当实际GDP小于充分就业的GDP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小于实际预算盈余。( ) 9.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 10.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3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GDP: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1分)所生产产品和劳务价值总计。(2分)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3分) 3.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1分)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2分)。

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3分)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共30分)

题号 选项 1 A 2 C 3 A 4 D 5 A 6 A 7 D 8 D 9 C 10 11 C A 12 13 14 15 C A D 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题号 1 选项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共2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

4

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

(亿美元),因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GDP=c+i+g+nx,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2分)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经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的余额,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2分)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2分)

(5)个人储蓄:S= YD-C=3310-3000=310亿美元 (2分)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此,国内生产净

=4800-500=43

00(亿美元) (2分)

(2) 从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先求IS曲线,联立:y=c+I ① C=a+by ② I=e-dr ③

得,y=a+by+e-dr,此时IS曲线为:r=(a+e)/d—(1-b)y/d (3分) 于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

y=1250-30r

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50,货币需求L=0.2y-4r,故均衡时得:

150=0.2y-4r (2分)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的收入和利率可同过求解IS和LM方程得到,即:

5

y=1250-30r ① (2分) y=750+20r ② (2分)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 (1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2分)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他获得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海外获得的是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1分)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答: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为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2分)人们手中的货币就好像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出去,否则很快会贬值。人们坐公交车所省的钱,也许远远比因坐公共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然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2分)这样,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费时坐公交车。(1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分)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货币政策一经实施,给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生作用,如何有效地控制正确的方向,以及能否有效地影响到实际经济生活社会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有五各方面,即:(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4)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5)货币政策的效果。 (3分) 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

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

6

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消费倾向 2.预防性动机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4.总需求 5.周期性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当GDP大于GN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净出口是指( )。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4.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 D.周期性失业. 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6.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

A.大于1 B.小于1 C.永远等于1 D.永远不等于1

7.货币供给的增加( )。

A.将使LM曲线向左上移动 B.将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 C.将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 D.将使IS曲线向左下移动 8.自发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

30亿元 B.左移

7

30亿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9.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10.下列( )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1.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中央银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13.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14.可持续发展指( )的经济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 B.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 C.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 D.没有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 15.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

A.提高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B.降低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C.对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

D.如果δ<n则如B所述,如果δ>n则如A所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 2.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3.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

4.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

8

5.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的。( ) 6.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无数个。( )

7.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9.通货膨胀的对债权人有利。( )

10.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条件是:sy=(n +δ)k。 (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没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2.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 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

t=0.25,名义货币供给为M=750,价格水平P=1,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联系宏观经济政策其他几个目标,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在前在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要求将选项填入表格)

题号 选项 1 A 2 C 3 A 4 B 5 C 6 C 7 B 8 C 9 B 10 D 11 A 12 D 13 A 14 D 15 B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9

题号 选项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没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失业人数=1.2+0.1=1.3(亿) (4分)

(2)劳动参与率=1.3/1.9=68.4% (4分) (3)失业率=0.1/1.3=7.69% (2分)

2.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

NX=100-0.04Y-5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 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5,名义货币供给为M=750,

价格水平P=1,试求:

(1)IS曲线(2)LM曲线(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由Y=C+I+G+NX,得:Y=300+0.8Yd+200-1500r+200+100-0.04Y-500 r

又Yd=(1-t)Y =(1-0.25)Y,则:Y=300-0.8(1-0.25)Y+200-1500 r+200+100-0.04Y-500 r 整理后,IS曲线为: Y=2000-5000r(3分)

(2)在名义货币为750和价格水平为1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为750,由L=M得:750=0.5Y+200-2000 r,即: Y=1100+4000r,即为LM曲线(3分) (3)由IS和LM方程联立得: Y=2000-5000r;Y=1100+4000r

解方程组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1500。(4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2分)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他获得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海外获得的是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1分) 2.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IS曲线表示所有产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和利率的组合,LM曲线表示所有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与利率的组合。(2分)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起来的总需求或总支出,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的影响,而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到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 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

10

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3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答: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主要包括5个方面:充分就业,稳定经济,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在这5个目标中,稳定经济是其他4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3分)

(1)一国政府之所以要保证充分就业,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如果整个社会存在大量失业,社会就必然不稳定,而不稳定的社会也就必然带来不稳定的经济。人们收入水平由于长期失业的存在非常低,消费自然受到限制,而那些正在就业的人员,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就必然在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整个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

而一国经济的稳定又与该国的充分就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或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那么一国充分就业目标也不会出现持久,所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对实现充分就业非常重要。(3分) (2)经济稳定与价格稳定

一国另外一个重要宏观政策目标是价格稳定,价格的不稳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严重通货紧缩情况下,都将使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不稳定的经济又将激化这种危机。例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此时供不应求,导致货币的急速贬值,社会经济出现了动荡,而动荡的经济又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认为货币购买力仍然会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刺激经济过热,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3分)

(3)很明显,如果一国经济希望能够持续均衡地增长,就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例如,如果经济处于动荡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改变原本非常健康的合理预期,经济的波动也就不可避免,而波动的经济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导致经济进一步动荡。(3分)

(4)经济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已经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个重要的渠道来传递经济,一国的繁荣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将自己的衰退转嫁给其他国家。因此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减少国际收支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如果一国经济出现了不稳定,即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这种波动将会很快地反映在国家收支上。剧烈的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逆差,剧烈的经济衰退,将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产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通过乘数的方式影响国民经济,从而放大经济的波动幅度,使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一国政府需要努力稳定经济,使经济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将为宏观经济的调整创造重要的环境条件,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

1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 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三、 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12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第二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 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 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 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

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 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8、 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 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13

二、 判断题

1、若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对) 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错)

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对)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错)

5、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对) 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横截距增加。(对)

7、若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提高,则在利息率下降相同时产出的增量减少。(错) 8、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错) 三、 简答题

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 四、 分析说明题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五、 计算分析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 政府支出G=50,求:

(1) 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1) IS和LM曲线;

(2)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0.01Y。

(1) 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2) 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

5、设有下列经济模型:

Y=C+I+G,I=20+0.15Y,C=40+0.65Y,G=60。求: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I。

6、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在初始年份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使国民经济恢复平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都增加100亿元,而是每期消费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上否会变?如果每期消费增加150亿元呢?

第二单元答案:

一、B、A、B、D、C、D、B、A、A、D、A、C、B、C、C; 二、对、错、对、错、对、对、错、错; 三、1、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的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2、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 四、1、(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

14

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四、1、(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

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 2、(1)由Y=C+I得IS曲线为:Y=1250-30r; 由L=M得LM曲线为:Y=750+20r; (2)联立得:Y=950; r=10。

3、(1)由Y=C+I+G得IS曲线为:Y=4250-125r; 由L=M/P得LM曲线为:Y=2000+250r。 (2)联立得:r=6;Y=3500。

4、(1)联立得:r=25.7,Y=4572;

(2)产出3000高出均衡收入,此时利率也高于均衡利率,利率将会下降。进而引起产品市场求大于供,产出趋于增加。又引起利率提高。最终经济趋于均衡水平。 5、(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1-0.65=0.35。

(2)Y=C+I+G得:Y=600,C=430,I=110。 6、(1)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1-0.9)=10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2)不会变。如果消费增加15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15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第三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 2、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 )而右移。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3、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6、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

15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8、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2、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 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5、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三、 简答题

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2、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

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4、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有何不同? 四、 分析说明题

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价格水平为P。求: (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2、设劳动需求函数L=400-10(W/P),名义工资W=2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80。 (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能实现充分就业。

3、已知:C=100+0.7(Y-T), I=900-25r, G=100, T=100, Md/P=0.2Y+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利率r。

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L=0.4Y+1.2/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r, 储蓄函数S=-50+0.25Y。

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第四单元答案

一、D、A、A、B、A、D、D、D; 二、错、对、错、对、对; 三、1、(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

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

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

3、(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

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 4、(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1、(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

16

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 五、1、(1)由Y=C+I得IS曲线:r=60-1/8Y 由M/P=L得LM曲线:r=-100/P+0.4Y 联立两式得总需求曲线:Y=190/P+114.

(2)根据(1)的结果可知:P=10时,Y=133;P=5时,Y=152。 (3)由Y=C+I+G得:Y=190/P+162 P=10,Y=181;P=5,Y=200。

(4)LM曲线为:r=0.4Y-140/P,再结合IS曲线r=60-1/8Y,得:Y=267/P+114

2、(1)P=2时L=400-10(20/2)。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决定就业,就业为300,失业为80。 (2)同理,就业为360,失业为20;

(3)380=400-(200/P),得P=10,即当价格提高至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由Y=C+I+G得:0.3Y+25r=1030;

由Md/P=Ms得:0.2Y-50r=400。 联立得:Y=3075;r=4.3。

4、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故0.25Y+2000r=245;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 ,故0.4Y+1.2/r=200; 联立得:Y=500, r=0.06。

第五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2、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4、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6、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 A、只存在于长期; B、只存在短期; C、长短期均存在; D、长短期均不存在。

7、认为长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均不存在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 A、凯恩斯主义流派; B、货币主义学派;

17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8、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高能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财政部向公众借债弥补财政赤字,高能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0、 中央银行收购公众持有的债券,导致债券价格(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 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2、 由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3、 政府支出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4、 通货膨胀使实物财产所有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5、 通货膨胀使货币财产所有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6、 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7、 通货膨胀使利润收入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8、 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

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其他。 二、 判断题

1、在供给型通货膨胀情况下,若扩张总需求,则价格水平提高。( )

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 3、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5%。( ) 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

5、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

需求时两者的差额。( )

6、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

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8、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9、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学派,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 10、 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一定增加。( ) 三、 简答题

1、凯恩斯是怎样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的? 2、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3、货币主义学派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

4、如果现在社会上失业率很高,人们估计政府要实现膨胀性经济政策,这属于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为什么? 5、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原因的? 四、 分析说明题

1、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试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有利论和不利论的理由各有哪些?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某国价格水平在1998年为107.9,1999年为111.5, 2000年为 114.5。求: (1) 1999年和 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18

(2) 若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值,计算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 (3) 若2001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gp=36/U-10,其中P和U均为百分数表示。求:(1)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涨率;(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第五单元答案:

一、B、B、A、A、C、B、D、A、C、A、B、B、A、A、B、B、A、C。 二、对、错、错、错、对、错、对、对、对、错。

三、1、凯恩斯认为: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就业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

总需求。但它们一致时并不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国民收入也并不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将存在紧缩的缺口,从而出现失业;反之会发生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实际总需求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2、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电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最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3、(1)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因此,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失业率。(2)在长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上移。一方面,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即长期中,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无效。

4、属于理性预期。这是根据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作出的判断。如果失业率较高,根据两者的关系,人们预计政

府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以联系人降低失业率。于是人们抢先一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到工资合同中去,这样在政府推行扩张性政策时,由于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实际工资没有下降,所以厂商并不扩大产量和增雇工人,即使短期中,政府也不能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这里,人们对通货膨胀所作的判断不是依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历作出,因此不属于适应性预期。

5、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萧条阶段。凯恩斯将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

求。消费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力)与利息率水平。因为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两种需求都不足,从而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 四、1、(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三种。 3、(1)有利论的理由: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可以增加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有利于储蓄的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不利论的理由:价格不能反映供求,从而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投资风险加大,社会动荡,经济效率低下;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五、1、(1) gp1999=(111.5-107.9)/107.9×100%=3.34%; gp2000=(114.5-111.5)/111.5×100%=2.69%;

(2) gp2001=(3.34%+2.69%)/2=3.015%;

(3) 2001实际利率 =6%-3.015%=2.985%。

19

2、(1) gp=36/2-10=8;

(2) gp=0, 36/U-10=0, U=3.6;

(3) U1=U(1-20%)=0.8U, gp1=45/U-10。

第六单元

一、 选择题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 2、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3、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 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C、大量工厂倒闭; D、大量机器更新。 4、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A、库兹涅茨周期; B、基钦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熊彼特第三个长周期的标志创新产业为(C) A、蒸汽机; B、 钢铁; C、汽车; D、纺织。 6、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A、外部因素的变动; B、乘数作用;

C、加速数作用; 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7、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A、净投资大于零; B、净投资小于零; C、总投资大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8、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判断题

1、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对)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对) 3、基钦周期是一种中周期。(错)

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

5、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对) 6、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错)

7、顶峰是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错) 8、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错) 三、 简答题

1、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2、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3、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4、纯货币理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四、 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20

三、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投资乘数越大。因此,当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并挤出私人部门投资时,

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就越小。

2、在一定利率和价格水平上,私人部门持有货币和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数量会保持一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会打破

这一比例,使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比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多一些,因而会增加购买一些金融资产,以恢复他们希望有的资产组合比例。在债券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会使债券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这里价格不变条件下很重要,因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价格也随之上升,则货币需求会增加,增加的货币供给可能会被价格上升所吸收,人们就可能不再多出货币去买债券,于是利率可能不会下降。

3、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决策,主动采取的增加或减

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认为,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具体来说,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刺激总需求,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是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需求,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4、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

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提高。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四、分析说明题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来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宏观经济。(2)财政政策本身就是总需求扩张的因素,通过乘数总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张;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增加带动总需求扩张的。(3)在陷阱区和古典区,两种政策的效应恰好相反。(4)某些因素对这两种政策的效应的影响是相同的,某些则不同。(5)财政扩张会产生一个财政融资问题,而货币扩张则没有。

2、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即IS曲线不变,向左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上述特点,只要IS、LM向右同方向和同幅度向右移动,就可以使收入增加而不变。为此,本题可采用松财政和松货币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3、(1)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采用扩张性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大腹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及放宽贴条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增加总需求,达到总供求的均衡。(2)繁荣时期,与上述政策的运用相反。 五、计算分析题 1、(1)由Y=C+I得IS曲线为:Y=480-8r 由L=M得LM曲线为:r=-100+0.4Y

(2)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得均衡产出为Y=305;均衡利率为r=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是4,实际代入200,即: IS曲线为:

再联立得均衡产出Y=352,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r=41,利率提高19。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仍为22时的均衡产出为:Y=504;均衡产出增加:504-305

=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而上述已计算了利率提高后的效应为47。由此,挤出效应为:199-47=152。

2、(1)均衡产出为304;均衡利率为22。

(2)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为504,产出增加200;均衡利率为22不变。 (3)货币增加20不改变均衡状态。 3、(1)15%;(2)667万元;(3)400万元。 4、(1)400元;(2)250元。

26

第九单元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A、进口与GDP的比率; 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

A、资本性转移; B、间接投资; C、服务; D、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

A、货物; B、服务; C、收入; D、证券投资。 4、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改善外贸收支; D、恶化外贸收支。 5、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

A、减少外贸差额; B、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C、使投资超过储蓄; D、降低均衡收入水平。 6、美元升值将会( )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C、增加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

A、外汇汇率下降; 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C、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

A、IS曲线向右移动; B、IS曲线向左移动; C、LM曲线向右移动; D、LM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

A、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资本内流; C、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收入增加; D、以上都正确。 10、 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1、 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顺差或逆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二、判断题

1、国内总需求增加,既可增加国民收入,又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因此是绝对有利的。( )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对外贸易乘数大于一般的乘数。( ) 3、出口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4、当国内存在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以通过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 5、当国内存在经济衰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仅仅采用扩张性政策无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 6、自由贸易可以实现全世界经济福利最大化,从而使各国本身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 7、汇率贬值后马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

8、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 9、提高关税的税率将使本国的厂商可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

10、 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将更小,是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

数变小。( )

27

三、简答题

1、在开放经济中,若价格、汇率等不变,IS曲线会有怎样的变化?有何经济含义? 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如何? 3、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如何?

4、在顺差的萧条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5、在顺差的过热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分析说明题

1、为什么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为什么一国国际收支还存在着顺差或逆差? 2、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五、计算分析题

1、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已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模型为 Y=C+I+X-M, C=40+0.8Y, I=50, X=100, M=0.2Y+30, Yf=500 Yf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求: (1)外贸乘数;(2)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3)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贸易收支。

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第九单元答案

一、A、C、D、D、B、D、C、C、D、D、D、B; 二、错、错、对、对、对、错、错、对、对、对;

三、1、在开放经济中,IS曲线更为陡峭,这表示当利息率下降时,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小。原因是:利息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这使收入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在开放经济中,在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要购买进口品。这使乘数变小。因此,当利息率下降时,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小。

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顺差导致本币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投放本币、回收外币。货币扩张一方面使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增加,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使需求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顺差减少。这样,顺差逐渐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逆差则会导致货币收缩,以及进一步的调整,最后使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3、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汇率变动。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逆差减少,趋国际收支平衡;顺差则导致本币升值,进行反方向的调整。 4、(1)扩张货币一方面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可取;(2)本币升值固然可以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不可取。 5、(1)紧缩货币可以使需求减少。同时,紧缩货币导致收入减少,进口减少,顺差增加;另一方面紧缩货币导致利息率提高,资本净流出减少,顺差增加。因此,紧缩货币政策不具有兼容性;(2)本币升值一方面使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所以,本币升值政策具有兼容性。 四、1、(1)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形式上看总是平衡的,这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依据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2)虽然平衡表本身总是平衡的,但这并不是说一国的国际收支总平衡的。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是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某些账户而言的。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账户的平衡,不包括非自主性交易如:官方储备账户所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当自主性交易账户总余额出现顺差或逆差时,一国国际收支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2、这主要是由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变化后,会影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及劳务的国内外比价。一国货币升值

后,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出口会下降;相反,进口商品本身本币的价格相应下降,需求会上升,因而会扩大进口。 五、1、(!) K=1/(1-c+m) c=o.8 m=0.2 K=2.5

(2) Y=C+I+X-M Y=400 X-M=-10(贸易赤字) (3) X-M=0 Y=350 (4) Y=Yf X-M=-30。

2、在开放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为:Kg=1/(s+m)=10/3

政府支出10亿美元时,收入增加为:△Y=Kg△G=100/3

28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为: △M=m△Y=20/3 亿美元。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 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is ,L>M; C.i>s ,LM

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8.( )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 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 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

A.失业率的波动; 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 D.国民收入的波动

四、判断命题的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GDP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GDP的基期价格。( )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

29

)。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9.如果宏观经济的均衡处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之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失业率的下降。( )

五、计算题(共27分)

1.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民收入帐户中的资料:

GDP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的预算盈余 6 000 800 200 4 000 1 100 30 计算:(1)NDP;(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本小题8分)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为c=800+0.6y,投资需求为i=7500-20000r,货币需求为L=1000y-10000r,价格水平P=1,试求货币名义供给为6000亿美元时的GDP。(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本小题6分) 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 = 5 + 0.75(y – t) i = 6 – 0.25r t = 4, g = 18

货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L(r, y) = 0.2y – 2.5r 名义货币供给M = 40

(1)推导总需求方程(有关运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假如在短期里,价格固定为4,试求国民收入以及利率.

4.(1)某经济社会三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0%、12%和15%,为了使每年的实际利率为4%,那么三年的名义利率应分别为多少?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是多少?(有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名义利率为10%,而实际利率仅为5%,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多少?(本小题6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IS曲线? 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3.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国务院参事陈全生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670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失业率攀升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8%,这一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

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为拉动内需,北京2008年11月出台价值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30

1.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3分)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为什么?(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什么定律?(4分) 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其原理是什么?(4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B; 2. B; 3. C; 4. A; 5. C; 6. C; 7. B; 8. A; 9.B; 10.D。

四、判断命题的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 3. × 4.√ 5. × 6.√ 7. × 8. × 9.√ 10.×

五、计算题(共27分,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

1.解:(1)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5400(2分) (2)净出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100 ??(1分) (3)因为: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所以: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1130??(2分)

(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税收+转移支付= GDP-(税收-转移支付)=6000-1130=4870????????(2分)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870????(1分) 2.解:根据y=c+i,得y=800+0.6y+7500-20000r,整理得IS方程为 y=20750-50000r????????(2分)

根据M/P=L,得LM方程为:y=6+10r????????(2分) 联立IS与LM方程,得:r=0.4,GDP=y=10????????(2分)

3.解:(1)根据已知条件,得:y=c+i+g=5+0.75(y―4)+6―0.25r+18,整理得IS方程为y=104-r????????(2分)

令L=M/P,得LM方程为:y=200/P+12.5r????????(2分)

联立IS与LM方程,并进行整理,得总需求方程为:y=96.3+14.8/P????????(2分) (2)将P=4代入总需求方程,得GDP=100????????(1分) 再将100代入IS或者LM方程,得出利率r=4%????????(1分) 4.解:(1)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每年的名义利率分别为14%、16%、19%????????(3分) 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为16.3%????????(1分) (2)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5%(2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

1.答:(1)自发支出变动,即自发消费和自发投资的变动。自发支出增加,导致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其经济学含义是:即使利率r不变,国民收入y也会增加。(2分)

(2)政府支出变动。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移动的幅度为△y=kg·△g。这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分)

(3)税收变动。税收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从而IS曲线左移,移动的幅度为△y=kt·△t.这体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分)

答出因素名称以及IS曲线的移动情况即可。

2.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2分)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2分)

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2分)

3.答: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2分)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3分)

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1分)

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答:1.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2分)。衡量失业的指标为失业率,即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1分)。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1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3分)。

3.失业加剧了中国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将会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2分)。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2.5或3)个百分点(2分)。

4.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2分)。其原理在于“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2分)。

六、 计算题

1、根据以下统计资料(单位:亿元),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1)净投资125 2)净出口15 3)储蓄15 4)资本折旧50 5)政府转移支付给个人120 6)企业间接税75 7)政府购买200 8)社会保险金130 9)个人消费支出500 1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 11)公司所得税50 12)个人所得税80

1、 解:1)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亿元)

32

2)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亿元) 3)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亿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亿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元)

2、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至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1)收入、消费变动后的平均消费倾向;(2)收入、消费变动后的平均储蓄倾向;(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储蓄倾向。

2、解:根据题意,代入相关公式,求出: (1)APC=C/Y=900/1200=0.75

(2)APS=S/Y=(1200-900)/1200=0.25 (3)MPC=(900-800)/(1200-1000)=0.5 (4)MPS=1-MPC=0.5

3、社会收入为2000亿元,储蓄为1000亿元,收入增加为2500亿元,储蓄为1300亿元,请计算:(1)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2)边际储蓄倾向是多少?(3)乘数是多少? 3、解:根据题意,代入相关公式,求出:

(1)MPC=ΔC/ΔY=(1200-1000)/(2500-2000)=0.4 (2) MPS=ΔS/ΔY=(1300-1000)/(2500-2000)=0.6 (3) 1/1-C=1/1-0.4=1.67

4、已知消费函数C = 100 + 0.6Y,投资为自主投资,I0 = 80,分别计算(单位:亿元): (1)均衡的国民收入(Y)(2)消费额(3)储蓄额(4)投资额(5)乘数 4、解:根据题意,代入相关公式,求出:

(1)均衡的国民收入Y=C+I0=100+0.6Y+80 Y=(100+80)/1-0.6=450(亿元) (2)消费额C=100+0.6Y=100+0.6X450=370(亿元) (3)储蓄额S=Y-C=450-370=80(亿元) (4)投资额I=S=80(亿元) (5) 乘数=1/1-MPC=1/1-0.6=2.5

5、设实际储蓄率为0.3,实际资本-产出比率为5,合意储蓄率为0.4, 合意资本-产出比率为4,自然增长率为8%,实现自然增长率的资本-产出比率仍为4,请计算并分析:

33

(1)实际增长率 (2)有保证的增长率 (3)实现自然增长率的储蓄率 (4)经济在短、长期是否保持充分就业状态的均衡稳定增长,若不是,会出现怎样的波动情况?

5、解:根据题意,代入相关公式,求出:

(1)实际增长率Gt=St/Vt=0.3/5=6%

(2)有保证的增长率GW=SW/VW=0.4/4=10%

(3)实现自然增长率的储蓄率SN=GNVN=8%x4=32% (4)由上可知,Gt < GW ,, GW > GN 所以经济在短、长期不能保持充分就业状态的均衡稳定增长,短期内由于Gt < GW ,经济会出现累积性收缩;长期内由于, GW > GN,经济会出现衰退趋势。

答:(略)

6、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2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20万元,请计算:

(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多少货币?(3)若银行吸收存款增至500万元(准备金仍为20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4)若银行吸收的存款200万元不变,但准备金增至25万元,这时能创造多少货币?

6、解:根据题意,代入相关公式,求出: (1)r=20/200=10%

(2)D=R/r=200/10%=2000(万元)

(3)D=R/r=500/(20/500)=12500(万元)

(4)D=R/r=200/(25/200)=1600(万元) 创造的货币=存款/存款准备金率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基本总量是什么?这些基本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五个基本总量: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

③国民收入NI ; ④个人收入PI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关系: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 产值—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产值 NDP = GDP —折旧; ??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

+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

34

单选题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0 2. 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 A. 5 B. 0.25 C. 4 D. 2 3. 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

A.平均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边际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4. 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 A.税收 B.政府支出 C.净出口 D.投资

5.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 A. C.+I=C.+S B.I+G=S+X

C. I+G=S+T D.I+G+(X-M)=S+T+Kr 6. 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 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 C.两者互为相反数 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 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7.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

A.MPC同方向变动 B.MPC反方向变动 C.MPS反方向变动 D.以上都不是

8. 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 A.杜森贝里 B.希克斯 C.莫迪格利安尼 D.弗里德曼

9. 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B.利率水平不变 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

10. 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 A.出口函数 B.进口函数 C.消费函数 D.投资函数 (二)填空题

1. 在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分析中,消费上去容易下来难,以至于产生了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消费的这种特点被称

为 。

2.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 3. 乘数是指 增加所引起的 增加的倍数。 4.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是 和 。

5.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是由 、 和 构成。 6. 投资乘数是 的倒数。 7. 平衡预算乘数的值等于 。

8.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 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标为“T”,错误的标为“F”)

1. 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 2. 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 3. 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一定也是零。( )

4. 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越大。( ) 5. 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是实际总需求。( ) 6.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是:Y=C+I+T。( ) 7.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于税收乘数。( ) 8. 加进对外贸易后,乘数变小了。( ) 9. 储蓄不可能为负数。( )

10. “节俭悖论”是一种节俭导致的相互矛盾的结果。( ) (四)名词解释

总需求 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自发消费 引致消费

储蓄函数 乘数 节俭悖论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 (五)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产出、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N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是多少?

35

(3) 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 2.假设C=1600+0.75YD,I=1000,G=2000。(1)当T=800时,求均衡国民收入。(2)当税率为t=0.2时,求解均衡国民收入。

3.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单位均为10亿),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C=-10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期收入各为多少? (六)简答题

1.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有哪些发展?

2.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4.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5. 简述投资乘数的作用过程。 (七)论述题

1. 试述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2. 试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之间的异同。

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悖论”? 4. 试述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⒈ B;⒉ A;⒊ C;⒋ A;⒌ C;⒍ B;⒎ AC;⒏ ACD;⒐ ABCD;⒑ ABCD (二)填空题

⒈ 棘轮效应;⒉ 越大 越小;⒊ 自发总需求 国民收入;⒋ 总需求—总供给法 投资—储蓄法;⒌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⒍ 边际储蓄倾向;⒎ 1;⒏ 产品市场

(三)判断题

⒈ T;⒉ F;⒊F;⒋ F;⒌ F;⒍ F;⒎ F;⒏ T;⒐ F;⒑ T (四)名词解释(略) (五)计算题 1. 解:

(1) 已知C=100+0.8Y,I=50,根据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

Y=100+0.8Y+50

所以,均衡产出为

Y=(100+50)/(1-0.8)=750

这样,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

S=-a+(1-b)Y=-100+0.2×750=50

(2) 当均衡产出为750时,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800-750=50。

(3)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8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50。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100+50)/(1-0.9)=1500,S=-a+(1-b)Y=-100+(1-0.9)×150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

(5) 消费函数从C =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 2. 解:(1)Yd=Y-T=Y-800 S=Yd-C=-1600+0.25(Y-800) 由于I+G=S+T

则有: 1000+2000=0.25Y-1800+800 所以 Y=16000

(2)当税率为t=0.2 则税收T(Y)=0.2Y

Yd=Y-T(Y)=Y-0.2Y=0.8Y S=-1600+(1-0.75)0.8Y = -1600+0.2Y

由于 I+G=S+T

所以 1000+2000=-1600+0.2Y+0.2Y Y=11500 3. 解:(1)YD=Y-T+TR=Y-0.25Y+62.5=0.75Y+62.5 Y=C+I+G=100+0.8(0.75Y+62.5)+50+200 =0.6Y+400

则均衡收入 Y=1000

36

1c1??110.8???2KGK????2?..52IT1?1?.8(1..251?c(c1(?t)t)11??00.8(1???000.2525)))KTR?(2)

4.

c0.8??21?c(1?t)1?0.8(1?0.25)解:根据已知,可得I=300时的均衡收入为y=(1000+300)/(1-0.8)=6500;当I=500时,y=7500,可见,均衡收入增加了1000亿美元。

当投资从300增加到500时,收入从原来的6500增加到7500的过程中第1、2、3期收入将是: 第1期收入=0.8×6500+1000+500=6700 第2期收入=0.8×6700+1000+500=6860 第3期收入=0.8×6860+1000+500=6988

(六)简答题

1、消费函数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决定消费的变量很多,但最具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是收入水平。消费函数集中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许多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这种短期分析进行了修正、补充与发展,推动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体现在杜生贝里(J. S. Duesenberry)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莫迪格利安尼(F. 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和弗里德曼(M. Friedman)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以及影响消费的利率、价格水平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因素方面。

2、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法和投资—储蓄法。前者根据均衡条件:Y=C+I,利用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求得,并可通过消费加投资即总需求与450度线相交的方式在几何图形中得到表示;后者根据均衡条件:I=S,利用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得求得,并可通过储蓄等于投资的方式在图形中得到说明。

3、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财富增加;但从整个经济来说,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4、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G)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TA,当征收比例所得税时,TA=tY)与转移支付(TR)影响产出与可支配收入(YD=Y+TR-TA),而消费决定于可支配收入,在I给定,G也固定不变时,可求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AD和均衡国民收入。并且可以描述在几何图形中,此时AD曲线的截距高于两部门经济的,其斜率小于两部门经济。

答:假设原来的投资是I0均衡国民收入为Y0,现在投资增加了△I的收入;该部门将其中的一部分即c·△I用于再生产即生产性消费,这又意味着出售资本品原料的部门得到了c·△I数量的收入;该部门也将其中的c·(c△I)用于再生产,这一部门的支出又转化为另一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该经济从最初的投资增量△I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收入增量。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Y=△I+c·△I+c·(c△I)+c·(cc△I)+??

23n-1

=△I(1+c+c+c+??c) =△I·1/(1-c)

由此可看出,增加△I数量的投资,创造了△I·1/(1-c)数量的国民收入。由于c<1,因而△I·1/(1-c)>△I.这就是说,一定量投资的增加引起了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既定的;第二,经济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资源,有供扩大再生产利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乘数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七)论述题

⒈ 答: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1)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里所提出。杜生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不仅取决于绝对收入的量,而且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相对收入的量,即取决于消费者过去的收入及消费习惯、其他人的消费水平等。他用偏好相互假设来代替偏好独立假设以及用消费者行为的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来解释消费的决定。

(2)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提出。该理论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性之间的关系到以及收入与财产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使其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最优配置。

(3)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该理论强调了永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之间的区分,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暂时性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性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永久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影响较小。

(4)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如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前面三种消费函数理论主要研究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实际上,在影响消费的因素中,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利率通过影响储蓄等影响消费;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是指价格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所发生的影响而影响消费。由于高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而当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更加平均,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此外,还有消费品存量、财政政策等一些影响消费的因素。

⒉ 答:他们都是乘数原理中的一种重要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计算结果也完全相同,其原因是政府支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都是构成总需求的因素,即总需求=C+I+G+(X-M),因此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支出变化,都使总需求发生同样的变化,因而对均衡国民收入所产生的作用也完全相同。当其他条件不变时,KG=KC=KI=1/(1-MP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与上述两种乘数不同。因为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化一个量时,对总需求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当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一个量时,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转移支付的量能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称为转移支付乘数。以△TR代表转移支付的增量,KTR代表转移支付系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TR=△Y/△TR=MPC/(1-MPC)。

税收乘数是指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税收对消费支出的作用同转移支付对消费支出的作用一样,也受到边际消费货币的影响。但是,与转移支付不同之处在于,税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负方向的。以KT表示税收乘数,则在其它条件不变时,KT=△Y/△T=-MPC/(1-MPC)。它刚好与转移支付系数的符号相反。 37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当政府增加支出时属扩张性的政策,而当增加税收时,却是紧缩性的政策。因而这两类乘数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或者说是相反的。

⒋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与储蓄构成,因此有,C+I=C+S 或 I=S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

(1)总需求—总供给法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式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C?C?cYY?C?I01?c 均衡条件:Y=C+I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I=I0 所以,均衡国民收入: AD 450线

E AD=C+I

I

图3-2 总需求——总供给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0图3-2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从原点出发有一条45线,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到两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与总 0需求相等。总需求曲线AD与45线在E点相交,E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Y0。由于E点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因而Y0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一) 选择题 单选题

1. 投资100元一年以后所得的利息是10元,在这期间价格上涨了6%,则投资的实际利率为( )。 A.10%; B.6%; C.4%; D.16% 2. LM曲线水平状的区域被称为( )。

A.古典区域 B.凯恩斯区域 C.中间区域 D.以上都不是 3. 其他条件不变,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变 D.变为垂线

4.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5.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越小,则财政政策作用效果( )。 A.越大 B.越小 C.零 D.为负 6. “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多选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7. 图4-2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以下关于图形的论述正确的是( )。 A.IS曲线表示实际利率与总产出的关系 B.在图中,利率与总产出呈反比关系

C.在利率不变时,收入的增加将使曲线右移 D.上述都不正确

r IS1 IS2

r1

r2

8. 图4-2中,哪些因素的变化将导致曲线由IS移动至IS2( )。 0 Y1 IS Y2 Y3 1 Y A.政府支出的增加 图4-2 产品市场的均衡 B.个人所得税的减少 C.储蓄的减少

D.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

38

O Y0 Y

⒐ 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谨慎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其它 ⒑ 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 A.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较大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对利率不敏感 (二)填空题

⒈ IS曲线描述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当投资等于储蓄时会有的国民收入,故又称 曲线。 ⒉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与利率成 变动。

⒊ IS-LM模型是说明 与 同时达到均衡的模型。 ⒋ 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使IS曲线 移动。

⒌ 位于LM曲线右边的点表示 大于 。

⒍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 。 ⒎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下, 十分有效。

⒏ 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曲线将变成 。

⒐ 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市场会由 逐步趋向均衡。 ⒑ 凡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 移动。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为“T”,错误的标为“F”)

⒈ 当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主义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 ⒉ 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 ⒊ 在给定总产出不变,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 ⒋ 在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货币市场的均衡。( )

⒌ 根据货币的预防需求,消费计划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较高的货币需求。( ) ⒍ 从长远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主要对实际产量有影响。( ) ⒎ 交易量越大,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越大。( )

⒏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供给增加不会对总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 ⒐ 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点不仅一个。( ) ⒑ 古典主义极端下的挤出效应是零。( ) (四)名词解释题

1. 资本的边际效率 2. 流动性陷阱 3. 挤出效应 4. LM曲线 5. 古典区域 6. 货币总需求 (五)计算题

1. 已知IS方程为Y=550-1000r,边际储蓄倾向MPS=0.2,利率r=0.05。计算: (1) 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5,新旧均衡收入分别是多少? (2) IS曲线如何移动?

2. 已知某国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C=150+0.5Y,投资函数为I=150-400r,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为L1=0.25Y,货币的投机需求函

数为L2=50-100r。政府支出G=50,实际货币供给m=180。求均衡国民收入Y、利率水平r、消费C、投资水平I以及货币交易需求L1和货币投机需求L2。

3. 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为t=0.25, 投资函数为I=900–50r, 政府购买为800, 货币需求为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5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⒋ 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00-200i,货币需求L=20Y-50i,货币供给M=50。 (1) 求IS曲线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2) 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3) 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4) 求挤出效应。

⒌ 下面表4-1给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1)求收入为700美元时, 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货币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4)根据(2)做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怎样移动?

表4-1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资需求 39

收入(美元) 500 600 700 800 900 货币需求量 (美元) 100 120 140 160 180 利率(%) 12 10 8 6 4 货币需求量 (美元) 30 50 70 90 110 6.若货币交易需求L1=0.2Y,货币投机性需求L2=2000-500r,求: (1)若r=6,Y=10000,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2)若货币供给MS=2500,收入Y=10000,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多少? (六)简答题

1. 简述IS-LM模型的提出。

2. 简述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3. 推导IS曲线。

4.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5. 为什么古典区增发货币的产出效应最大?

6. 简述IS、LM曲线的移动所引起的一般均衡的移动。 (七)论述题

1. 试述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并加简评。

2. 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3. 试用IS-LM模型分析凯恩斯极端及古典主义极端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不同。 4. 用IS-LM模型说明如何弥补财政赤字?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⒈ C;⒉ B;⒊ A;⒋ C;⒌ A;⒍ C;⒎ ABC;⒏ ABCD.;⒐ ABC;⒑ AD. (二)填空题 ⒈ “储蓄—投资”;⒉ 正方向;⒊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⒋ 右上方;⒌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⒍ 越大;⒎ 财政政策;⒏ 水平线;⒐ 不均衡;⒑ 左下方

(三)判断题

⒈ T;⒉ T;⒊ F;⒋ T;⒌ T;⒍ F;⒎ T;⒏ T;⒐ F;⒑ F (四)名词解释

1. 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该资本资产在使用期内的各项未来收益折为现值之和等于该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可以用该贴现率将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转换成现在的价值。

2. 当利率很低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变得无穷大,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这时,因货币的投机需求弹性变得无穷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保留在手中,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LM曲线也变成水平线。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而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3. 是指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经济效应。可通过图形加以说明。挤出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的效果。其大小受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4. LM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均衡。而LM曲线外所有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都不能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从而都是非均衡点,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5. 是指当利率很高时,人们除了完成交易必须有持一些货币外,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即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时的LM曲线区域。此时LM曲线将变成垂线。这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十分有效。

6. 货币总需求具体由应付交易和预防动机的交易性货币需求L1(Y)和应付投机动机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r)组成,因而货币的总需求可以表示为:L=L1+ L2=L1(Y)+L2(r)=kY-hr,k是货币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系数,h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

(五)计算题 ⒈ 解:(1) r=0.05时,Y=550-50=500 KG=1/0.2=5 △Y=5×5=25 新均衡收入为 Y’=550+25=575 (2)IS曲线水平右移

新的IS曲线为 Y’=550-1000r+25=575-1000r ⒉ 解:由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Y=C+I+G, C=150+0.5Y,I=150-400r和G=50,可得 150+0.5Y+150-400r+50=350+0.5Y-400r 即IS曲线方程为 r=0.875-0.00125Y

又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1(Y)+L2(r)

L1=0.25Y,L2=50-100r和M/P=180, 可得 180 =0.25Y+50-100r,

即LM曲线方程为 r=0.0025Y-1.3 解IS曲线和LM曲线的联立方程,可得: 40

Y=580, r=0.15

因此,C= 150+0.5Y=440 I= 150-400r=90 L1=0.25Y=145 L2=50-100r=35

⒊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

Y=0.8(1-0.25)Y+900-50r+800,

化简可得: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 (2)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M/P=L

可得LM曲线:500=0.25Y-62.5r,

化简可得:Y=2000+250r,此即为LM曲线。

(3)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 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联立方程:

Y=4250-125r ?????????①

Y=2000+250r ?????????② 得均衡利率r=6,和均衡收入Y=3500 ⒋ 解:

(1)由Y=C+I,可得IS曲线的表达式:Y=480-800i,由m=L,可得LM曲线的表达式:I=-1+0.004Y。 (2)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可得均衡产出Y=305,均衡利率i=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为4,实际代入200,即

IS曲线:Y=680-800i

然后联立方程求解,得;均衡产出Y=352,所以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i=41%,利率提高了19%。47即为利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不变(22%)的均衡产出 Y=(100+20+50-2×22)=504

均衡产出增加:504-305=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上面已经计算了利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为47,所以挤出效应为199-47=152。 ⒌ 解:(1)收入 Y=700,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10时,L=140+50=190

(2)收入 Y=600,利率r=12时,L=120+30=150

利率r=10时,L=120+50=170 利率r=8时,L=120+70=190 利率r=6时,L=120+90=210 利率r=4时,L=120+110=230 收入 Y=700,利率r=12时,L=140+30=170

利率r=10时,L=140+50=190 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6时,L=140+90=230 利率r=4时,L=140+110=250

收入 Y=800利率r=12时,L=160+30=190

利率r=10时,L=160+50=210 利率r=8时,L=160+70=230 利率r=6时,L=160+90=250 利率r=4时,L=160+110=270

(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货币需求函数

L=0.2Y+150-10r

(4)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⒍ 解:(1)根据货币需求量L=L1+L2以及r=6,Y=10000有,L=0.2×10000+2000-500×6=4000,即货币需求量为4000。

(2)由均衡条件MS=L有,2500=0.2×10000+2000-500r,即r=9。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r=9。

(六)简答题

⒈ 答:凯恩斯的分析包括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切因素,如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偏好、货币量等,但他没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工作是由希克斯完成的。希克斯(J.Hicks)和汉森(A.Hansen)等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对其同时均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IS-LM模型,从而解决了循环论证的问题,又被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本章的IS-LM模型是在希克斯简陋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对这一模型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还有F·莫迪格利安尼、克莱因以及萨缪尔森等人。

20世纪60年代以前,IS-LM模型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标准解释,从而也就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模型而被经济学界所公认,并被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模型虽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责难,但它仍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⒉ 答:所有影响投资边际效率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都影响IS曲线的移动。首先有储蓄和投资,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政府支出、税收等的变动;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还要包括进出口的变动。总之,一切自发支出量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如果利率无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的总产出增加或减少,可视为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考察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动后,IS将如何变动:

(1) 投资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2) 消费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3) 储蓄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4) 税收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5) 政府支出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41

总之,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属于增加总需求的)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而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属于减少总需求的)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

(1)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易与预防需求的移动,二是投机需求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与预防需求曲线的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向移动,即如果交易与预防需求减少,其曲线向右移动,相应地,LM曲线也会向右移动。投机需求曲线的移动则正好与之相反,即投机需求曲线图的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

(2)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当物价水平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会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这是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必然会使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又会刺激投资和需求,从而使收入增加。

(3) 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LM曲线反方向变动。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固定不变时,如果物价水平下降,则相应地向右移动。这是因为价格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根据上述推理,收入必须相应增加,这意味着与任一给定的利率(r)水平相应的收入(Y)增加,这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若货币供应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则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减少,表现为LM曲线向左移动。

⒊ 答:IS曲线中的I代表投资,S表示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要求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因此,IS曲线被用来反映产品均衡条件。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也称做IS曲线。

将投资看做是利率的函数后,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用以下三个方程来表示:投资函数:I=I(r)

储蓄函数:S=S(Y) 均衡条件:I=S

因此有 I(r)=S(Y)

可以通过下图来描述IS曲线的推导过程。

r r

I=I(r) IS

r0 B` A

r1 A` B

O I0 I1 (a) I O Y0 Y1 (d) Y S S I=S S=S(Y) 图4-3 IS曲线的推导 图4-3S的图()是根据投资函数画出的投资曲线。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图(b)中的直线从原点出发与横轴成450角,表示 I=I(r) S1 1 a 在均衡条件下储蓄与投资均等的关系,函数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轴的距离相等。图(c)表示储蓄函数S=S(Y),

S0 S0 储蓄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与收入按同方向变化。图(d)的投资曲线上任取一点A`表示在利率r1时投资为I1,然后由A`点作连线交于

O 45 0 线。根据I0 I1 I=S 的均衡条件,在投资为 I O Y0 Y1 S 1,再根据图( Y c)的储蓄函数,得到储蓄为S1时实际国民收入就为图(b)中的I1时,储蓄应为Y1,从而可以在图(d)中找到利率为r1、收入为Y1时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A点。用同样的方法,在图(a)的投资曲线上再找一点B`,在图(b) (c) (d)中可得到B点。依此类推,可以作无数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图(d)中的IS曲线。

⒋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支出乘数的大小。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乘数越挤出效应越大;相反,乘数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

(2)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挤出效应越大;相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小。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挤出效应越大;相反,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 (4)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相反,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挤出效应也越小。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零,财政政策的效果极大。而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1,因而财政政策无效。

⒌ 答:(1)在古典区,利率太高,投机的货币需求为零,增发的货币不会用来投机而留在手中,全部转化为交易货币。这样,货币数量对总需求扩张的限制最小。换言之,产出效应最大。

(2)在古典区,投机的货币需求为零,LM曲线变成垂线。此时,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当增发货币时,垂线状的LM曲线将平行地向右移动与增发的货币同样的距离。货币均衡生产的途径是:增发货币—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收入增加—交易货币需求增加—重新实现货币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下降得最多,投资需求增加得最多,产出效应最大。

⒍ IS、LM曲线的交点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即一般均衡,但当其中的任一曲线变动时,一般均衡将会发生变动。 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时,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如果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左下方移动。

如果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边水平方向移动时,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左上方移动。凡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凡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右边移动;凡是紧缩性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左边移动。可用下面的图形加以简单的说明。

r IS LM0 r IS0 IS1 LM

42 LM1 r1 E1 r0 E0 r0 E0 r1 E1

图4-4 一般均衡的变动

如图4-4所示,左图表示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引起的均衡变动,在新的均衡点,收入增加而利率提高了。右图表示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的均衡变动,在新的均衡点,利率下降而收入增加了。亦可证明相反的移动导致的均衡变动。当然这种变动及其程度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关。

(七)论述题

⒈ 希克斯认为,凯恩斯虽然知道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但他的利息理论也认为货币供求的相等会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利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是收入的函数。既然如此,在收入变化时,货币供求的均等就不是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收入,而是形成各种利率水平的均衡利率。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利率,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投资和消费决定收入。希克斯认为,凯恩斯体系中的这种因时序列必须修正。这是因为:要知道利率,就必须知道流动偏好;要知道流动偏好,就必须知道收入水平;要知道收入水平,又必须知道利率。西方学者所发现的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是,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但无法确定均衡利率水平。凯恩斯绕开矛盾的方法是,在讨论产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在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产品市场的均衡收入。希克斯、汉森等人不满足于凯恩斯的做法,他们试图用IS-LM分析解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并同时确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问题。后来萨缪尔森等人赋予IS-LM模型以更多的意义,认为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起来。 IS-LM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

I(r)=S(Y) (4.1) M=L=L1(Y)+L2(r) (4.2)

式(4.1)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投资等于储蓄。式(4.2)是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其中,货币需求分为交易

需求和投机需求。在式(4.1)和式(4.2)中,需要确定的量为利率r和收入Y。在假定其他量为既定的条件下,可通过联立求解式(4.1)、式(4.2)得到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这样便解决了上述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该模型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r IS LM

r0 E

图4-5中,IS曲线是式(4.1)的几何表示,即在IS曲线上任一点都必须有I=S。LM曲线是式(4.2)的几何表示,即在LM曲线上任一

点都必须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图中的O E 点即为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均衡点, Q0 Q r0和Q0分别为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图 4-5 IS-LM模型 IS-LM模型不仅能说明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确定,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即如果实际收入水平不位于充分考虑就业的收入水 平,国家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经济(相当于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使之交点所对应的收入与充分就业的收入相一致),使其

达到理想的状态。简言之,IS-LM模型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了。该模型曾经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得心应手的理论工具,他不仅被凯恩斯主义者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而且被用来说明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在滞涨出现后,该模型由于不能解释滞涨,加上这一模型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因素,其作为分析研究工具的影响在减弱。尽管凯恩斯主义者还没有完全放弃IS-LM分析,然而他们已经越来越感到它远不是像它过去被认为的那样正确和有用。

⒉ 答:凯恩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原理,即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因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但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过建立IS-LM模型的理论框架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使其得到了发展。总需求曲线就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⒊ 如果IS曲线越陡峭或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线垂直或LM曲线为水平线的极端情形下,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则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如下图所示。 r IS IS1 LM r IS LM1 IS IS1 LM r1 LM r0 E E1 r0 r0 图4-6 凯恩斯主义极端 在图中,在LM曲线图的水平线阶段,垂直的LM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为Y0,利率为r0。扩张性财O Y0 4-6 YO Y0 Y1 IS 曲线与 Y 1 Y O Y1 Y 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到IS1,IS1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1点,决定了收入为Y1,利率为r0。这说明,扩张主义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收 (a) r0 。 (b) (c) 入增加到Y1,而利率保持不变,仍然为 r0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穷大,因而即使政府增加货币供给 这是因为,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说明当利率降低到 量,也不会使利率降低、投资增加。而政府如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的办法来扩大出口总需求,则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会挤占私人投资。也就是说,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即“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十分有效。如图中的(b)。如果IS曲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则即使利率发生了变化,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即 43

使LM曲线不为水平线,政府的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如图中的(c)。

当LM曲线为垂直线、IS曲线为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也可通过图示的方法加以说明。

r LM0 LM1 IS1

IS0

r0

在图4-7中,当LM曲线垂直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人们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如果政府实行扩张 性财政政策,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办法来刺激总需求,由于私人手中已经没有闲置的货币则只有当私人投资减少到等于政府支出增加O Y 的数量时,政府支出才能扩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即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收入有任何改变,财政政策无效。而当IS曲线为水平线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无穷大,利率变动对投 图4-7 古典主义极端 资的影响极大。这时,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使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会大大减少,挤出效应会非常大。

这说明,在古典主义极端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效果则很大。如当IS曲线为水平线时,只要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利率稍稍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而如果LM曲线为垂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货币需求只与产出水平有关,而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带来产出的极大增加。

⒋ 答:财政赤字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所造成的。当经济中出现了财政赤字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可以增发债券并配合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只要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果在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已发行的旧债券,财政赤字就被货币化了,这时已不再是纯粹的财政政策,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使用。由于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的数量恰好相反等于政府财政部新发行的债券数量,债券的总供给量不变,利率也会保持不变,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大,货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赤字开支一同增长,这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不变时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争资金的情况,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如果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低于生产力可能增长的速度,就只有总产量的增加而不会有通货膨胀。这就是说,财政赤字即使被货币化了,也不意味着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为弥补财政策赤字而综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这样,既弥补了财政赤字,也不会导致利率上升(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可以用图4-8加以说明。

r IS2 LM1

r2 IS1 B LM2

r1 A C

图4-8 财政赤字的弥补与经济政策的使用

图4-8说明了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中央银行采取使赤字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IS1曲线向右移动到IS2;中 央银行购买等量债券的结果则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从LM1移动到LM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到是使产量从Y1增

加到Y2,利率从r1上升到r2;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总产品由Y2进一步增加到Y3,而利率却下降到原来r1左右的水平。在财政政策和货币O A 点几乎是向右平移到了 Y1 Y2 Y3 C 点。这样便财政赤字得到了弥补,而且未带来不利影响。 Y 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双重均衡点由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3.其他条件不变时,( )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44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 )。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多选题(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7.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均衡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需求下降 D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需求上升

8.发生( )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大

9.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能引起AD曲线右移的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10.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 )。 A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 B劳动市场是竞争的

C劳动力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

D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迅速的、及时的、没有时滞 (二)填空题

1.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成 变动。

2. 是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时决定的模型。

3. 新古典的 说明了在技术水平既定及一定的资本存量下,总产量与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 4. 总供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 变动。

5. 其它条件不变,国际石油涨价,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 。

6.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总供给曲线以 假说为基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则以 假说为基础。 7.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增加总需求,会使 。 8. 假定货币工资弹性,则总供给曲线为 。

9. 凯恩斯主义者将劳动供给量作为 的函数。 10. 动态调整就是考虑到 的调整。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上“T”,错误的标上“F”)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量波动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工具。( ) 2.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 3.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NP的影响越小。( )

4.新古典总供给曲线模型关于价格与名义工资的决定以货币数量为出发点。( ) 5.AD曲线陡峭时,意味着总需求对价格的变化反映大。( ) 6.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7.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是对新古典总供给模型的发展。( ) 8.总供给曲线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 ) 9.在总供给分析中,工资行为的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0. AD-AS模型是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 ) (四)名词解释

1. 总需求 2. 总需求曲线 3. 总供给曲线 4. 劳动市场均衡 5. 宏观生产函数 6. 工资下限假说 7. 实际余额效应 (五)计算题

1. 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