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导学稿(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3-09-21 00:32: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新一中高二级语文科导学稿(学生版)

编号 2014YWX40514 主编人:苏锦贤 审稿人:黎国通 定稿日:2014.3.28

协编人:李娟 使用人:高二语文老师

学习课题:《听听那冷雨》(粤教版教材《选修4》P84--88) 学习目标:

1.了解余光中的情况

2.在反复诵读中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4、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学习重难点:

1、在反复诵读中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美、意境美。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余光中(1928~ ),中国现代作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1947年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外学系、厦门大学文学系1949年后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求学1953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1956年后在东吴大学兼课1957年主编《蓝星》周刊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主办《现代文学》及《文星》195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曾两次赴美国讲学,任密西根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16—2 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州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返台后相继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后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1984年返台任教其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宽阔,意象新丽其散文作品富有诗意,文字典雅,俊逸而雄浑。

2、重点生字词,加点字注音

(1).字音

仓颉( ) 滂沱( ) 岑寂( ) 如椽( ) 氤氲( ) .......忐忑( ) 蜗牛( ) 杉柏( ) 羯鼓( ) 啾啾( ) 雾霭( ) ......(2).多音字

( ) 似乎 ( )折骨 ( )纤手 似 折 ( )折本 纤

( )似的 ( )折腾 ( )纤夫 (3)分辨字形

潇 秋雨潇潇 滂 滂沱 舐 舐犊 萧 秋风萧萧 磅 磅礴 舔 舔盘子

3、 文章框架:

有教无类 第 1 页 共5页 成人成才

时间 空间 内容 今天 美国洛杉矶-台湾山中(6) 难睹云情雨意-仅有虚无幻化 日式古屋中(10-12) (13-15)

小结: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眼前与回忆,交融汇合。 4、选读喜欢语句,拟写评注。 示范:

如:“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赏析:大量叠音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感觉十分细腻,引起读者感官刺激,使人如闻如见,如履其境。

“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由外到内的写法。因为乡愁牵绵不断,躲过现实的雨躲不过乡愁这心中的雨,因为思念故国思想也在下雨。

第一课时

导入:渲染感情,导入本文

1、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气氛。 歌词展示:

河山只在我梦里情,祖国已多年未清静,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清,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是的,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深深扎在故土里。今天我们就进入《听听那冷雨》的学习,看看我们的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 2、《乡愁》导入: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曲乡愁的绝响,永远定格在文学时空的流程之中,也定格在海外游子心田的深处,令人深深回味。

思考:你对余光中了解多少?他在何种情况下写作此文?

(一)释题:

本文的题目“听听那冷雨”,可谓加一字,多;减一字,少;换一字,难。研究题目的妙处。

有教无类 第 2 页 共5页 成人成才

(二)主旨: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通过将台北、美国的雨与江南的雨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作者的中国意识、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眷恋

(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教师,《听听那冷雨》是你的学生交上来的一篇作文,你会给多少分?给出怎样的评语?

(四)、思考讨论:余光中的散文为何“美点遍布”?即他在写作时使用了哪些手法?摘选相关语句并品读,思考运用这一手法的妙处。

三、课堂小结:

余光中的文化内涵相当深厚,他的这篇《听听那冷雨》将原汁原味的唐宋诗歌化用在课文之中,却丝毫不给人以斧凿之感,相反,它能引领我们自然进入古典的情境;

雨,有形,有声,有意,字里行间的品读中让我们跟随余光中的脚步一起品味了雨的味道,观赏了山水中雨的风景,聆听了雨的声音,充分感受了雨的意境,从中体味了一位漂泊在外却对祖国文化情有独钟的古稀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 四、作业:

《听听那冷雨》称为诗化散文,选取喜欢的语段,利用巧妙的停顿改写成现代诗。

第二课时 季雨绵绵,乡愁悠悠

学习目标:研读1-4段和15段,体会作者单纯而又深沉的情思。 学习过程:

一、展示作业:改写诗歌展评。

二、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都在表达作者的中国情结,都在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眷恋,情在中国,根在大陆。朗读课文1-4段和15段,哪些语句表现出此种情感?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

有教无类 第 3 页 共5页 成人成才

三、如果此文是一首诗,请从景、情或手法任一方面鉴赏。(写一写,200字左右)

四、探究:

问题:《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与众不同的是,抒情主人公并不是“我”,而是“他”,本文使用哪种人称更好一些?

第三课时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料峭(qiào) 蜗牛(wō) 寒濑(lài) 湿黏(zhān) B.忐忑(ta) 黔首(qián) 杉柏(bǎi) 羯鼓(ji?) C.仓颉(ji?) 啾啾(qiū) 苔藓(xiǎn) 蓊郁(wěng) D.咀嚼(ju?) 颊上(xiá) 唧唧(jī) 薄荷(h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岑寂 淅淅沥沥 淋漓尽至 B.惊蜇 雨气空濛 春寒料峭 C.宛然 云气氤氲 白雪皑皑 D.韵味 秋雨萧萧 沉思暝想

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 予人宋画的韵味

②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 。

③这时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风,……低头向江心一看,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明忽灭的 一下位置

A.由来 绝响 变换 B. 原来 绝响 变幻 C.原来 绝唱 变换 D. 由来 绝唱 变幻

4.填入下列句子空格处的语句,符合逻辑、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教无类 第 4 页 共5页 成人成才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 ,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A.淅沥淅沥淅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 B.点点滴滴,淅沥淅沥淅沥,滂滂沱沱 C.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 D.滂滂沱沱,点点滴滴,淅沥淅沥淅沥 精读赏析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5.本段主要写到“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6.句子“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写了在大陆上和岛上听雨的感觉,这两种感觉是否相同呢?

7.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8.思考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 语言运用

9.依照下面划横线句子的句式,接着以“记忆”为开关写两个句子 真的,关于记忆,究竟该怎样描述呢?

有教无类 第 5 页 共5页 成人成才

记忆嘛,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于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嘛, 记忆嘛, 10、写作训练:以“我心中的冷雨”为话题。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心中的冷雨

写作提示:写作时可适当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要突出“冷”“情”二字,语言力求凝练隽永,给人诗歌般的灵动之感。

素材积累

★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单于采用各

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苏武在刀剑下昴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李陵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也没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单于最后无计可施, 16—5 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为伴19年后,他归国时已是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了,苏武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永垂青史(是对国家的眷恋和热爱造就了苏武忠贞不屈的伟大人格,使他成为中华民族流芳百世的人物,受到了后人的热爱和尊敬)

★一位旅美画家的遗嘱 :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旅美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了,她深

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故国的无限深情她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哺育之恩(临终不望故国,海外赤子杨

令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有教无类 第 6 页 共5页 成人成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6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