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说

更新时间:2023-10-22 1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谨以《中华大道说》、《中华文化(理念)说》、《大道与中华文明》、《世界和平说》献给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

中华大道说

缘起(一)

公元2012年9月10日,日本国有化中国故有领土钓鱼岛。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层浪,险象环生,牵动着全人类的正义心灵。

日本不承认历史,多次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罪行,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再加上美国主导下的几场战争,给现实的国际空间,蒙上了一层“弱肉强食、强者任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阴影。能否让和平、稳定、天理、正义,早日回归国际空间,再一次摆在了全人类的面前。

在此时的时空点上,中华民族正经历着改革强国、发展壮大的复兴历程。将中华民族所奉行的和平、稳定、长久、发展、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治国理念,与大人类的共同美好汇总融合,凝聚成国际空间上的天理正义,就成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当务之急。

中国的复兴强国需要和平稳定天理正义,全人类的共同美好、更加美

1

好,同样需要和平、稳定、天理、正义。所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人类的和平正义主导国际空间,就成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奏序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她的先进性、优秀性不容质疑,所需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理解、传承、弘扬和引领。从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了解、走进、弘扬,到中国文化为大人类的正义、文明保驾护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众多众多人的共同努力。在此,老生常谈重提中华大道,意在重温中华理念的根与本,再显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终极支撑。

缘起(二)

老子《道德经》开篇首言:“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告诫人们,对于“元始大道” 任何形式的表述方式,都是在大道门径上做功夫,都是力求最大极限的接近。

即然大道无法完整的全盘托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仁志士全力解析哪?因为:(一)人类要想生存要想走向更加美好,就得思考自己,如何生?如何存?用什么样的思维理念,主导人类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就是追根溯源,而溯源的终极点(再也无法向前),就是中华老子强为之名的“大道”。( 二)宇宙天地、四方周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呼吸长天、脚踏厚土,就在天地的怀抱里营求劳做、生生不息。天地自然是人类的唯一,祖辈、父辈、我辈、未来辈,都是在仰仗着我们眼前的这个玉宇太空(包括日月球星),承前启后、生生不息。(三)时间的唯一性、大人类百岁人生的传承性、百岁人生的短暂性、人生,生、老、病、死的必然性;??

所以,人类要想成为大人类,别无选择,必须穷理尽性,寻找到最适合于人类自身生存的最佳理念,来支撑人类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来

2

实现人类最最长久的时空存在。

中国文化的根在道,人类文化的根同样在道。大道通天、一而贯之,链接天地人我政、经、农、商,开花结果,生、长、收、藏,以她独特(强为之言)的无形无态,“存在”( 无奈之语) 于我们的周围,平淡的被人遗忘,被人说无(俗语说法上的无)。

中华大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只待时下学者仁人志士,静心领悟、融会贯通、阐发、弘扬、引领到人类生存的多个层面,光辉灿烂,服务人类。

元始大道说

元始,是初始之前、开始之先,是体之前、是气之前、是质之前、是人类之前、大地之前、长天之前。

我们是站在大人类的时空点上,阐说大道,试想一下,在大人类之前、大地之前、长天之前、气质之前,大太空、大宇宙是个什么样子呢?

茫茫太虚、玉宇空旷、致虚致无、致简致朴、廖阔无际、空洞虚位,一气不存(本无一气)、一尘不染(本无一尘),守无不有、元真不杂,空空然虚位常在,本本然独立无朋,大无辽阔,自自然然??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廖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此种无状之状,先圣老子强名“大道”。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无”即道。无论怎样思维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是在形体上打转转,只要思

3

维再向前推演一步,就进入到“无中生有”的境地。此“无”就是道。

中华老子,体悟现实中的道路特性,用中华文字中的“大”与“道”,来命名这种最最元始的无状之状,“大道”之名,横空出现(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惊天地,泣鬼神,将人类的思维空间,推演到了终极境界,把万物的根与本、人类文化的终极支撑,呈现眼前,任由后世学者将大道精髓引领到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光辉灿烂,服务人类。

大道无极说

无,在此是普通字义上的无。极,是从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之极。 大道本体,致虚致无;大道常在,无增无减;大道永恒,独立无朋;大道至简,守真不二;??。无形无体,无象无声,无踪无影。大道,以它固有的本质本性(无质、无性、不得已而如此)恒定常存,不因人的意愿而变,不因寒暑而改,本体虚无,虚位常在。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虽然感知之中可以体悟它的存在、恍惚之中可以偶有一感、理性的推演可以确实它的固有,然而却无法准确的说出它的“体貌特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所感知道的都在后天的形体气质层面。

大道先天,没有后天的固有形体,没有后天的相貌特征,是先天之“无”,无无之无,是先天之“空”,空无所空,是元始层面的“无”“虚”“空”(从人类思维和言说层面,可以说其“有”,亦可说其“无”)。所以就无极变之说(其生化的部分相对于大道整体而言可以忽略,比之静态下的眨眼之间)。

4

既无形体,又无极变,所以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捕捉,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动作可以准确无误的将元始大道阐述。

老子《道德经》开篇首言:“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告诫后世学者,任何形式的大道表述,都是后于天、后于地、后于人类的表现方式,不论描述的如何精准,如何确切,也只是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接近大道本体。

大道意境,无法全盘托出,只能静悟致远,参透形体,才能全方位了悟。

大道生化说

生,是从无到有;化,即是从无到有,又是从小到大,又含从一种常态衍生出新一轮的常态。在整个生化的过程中是不加任何外力的自自然然,其结果是一种必然,也是唯一。

注明一点,本篇的生化说与前篇的无极说是本与末、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并不存在矛盾,生化对于无极本体只是冰山之一角,比如人身整体与一呼吸。即是生化就有生有灭,灭者归根复命,终归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就是我们人类周围的这个物质世界,这个充满天、地、人、气、质、形的有机整体。中华先祖,在世仁人,也是站在这个“三生万物”的层面上回观解析、明道阐一、创造文化。不难想象我们周围这个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日月、有气有质有万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始虚无的无状之状生化而来,不论如何生、如何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无法否定的生化模式。只是漫长的岁月,漫长的不可想象、不可言表(注,生,在这里是在漫长岁月中的自然变化。人们之所以产生疑惑,是忽略了这个“漫长岁月”)。

元始大道,至虚至无,本无一气可有,亦无一力(粒)可用,于太?太?久?久的“岁月”(无奈之语)之中,自自然,本本然,于元始大道之一隅(部

5

大融合。是元始大道生化而成的实体,填充占据(勉强而用)大道虚体(形体之前)的共同存在。

大道,指元始大道。我们周围的大道,泛指:一 原始大道;二 混元一炁所载之道;三 阴阳两气所载之道;四 天之道;五 地之道;六 万物之道;七 人类大道;??数者合合、混融,形成了我们周围的大道理念,影射人类。

隐含在我们周围的大道天理(二)

天,习惯上,人们把地球以外的空间和天体,总称之为天。空间是指包括:一 元始大道;二 混元一炁、;三 阴阳两气在内的气与质和被气与质填充后剩余的虚无(无形)空间;天体,就是指日、月、星,等有形实体。

理,谈到理,就把时空定位在了人类层面。人类是“三生万物”层面上的类种,是后于天,后于地而生。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大道、天、地、日、月、星,都以它的特性特质而本位存在。我们把这些天体、虚空,所具备的全部特性、全部特质,归入大道范畴,统称为大道;当人类回首,于宁静之中感悟先天(日、月、星、地、天、道)、体察大道的时候,只要是中正、客观,就会感知到先天的特性特质(部分而非全部)。也就是道之在我、道之在家、道之在国就是德;把我们感知到的先天特性、特质,形成规律、模式、印象,应用(引入)到具体的事施之中就是理。

致理天源,源于天平地准;天理大用,用于天下太平。浩天之内蕴含着的特性特质,勃勃生机就是天理。

人类层面上的大道天理,就是虚空和天体所呈现出的特性

11

特质、勃勃生机,对人类的启示,和仁人志士,把虚空天体呈现出的特质特性,在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的完美诠释;

比如:天之长久、清明;地之安泰、淳厚;日之温暖阳光普洒;月之循序渐进;天体之共融;虚空之包容;宇宙之博大;空间之共有;大道之恒定千古不变(本位特性);大道之生化(部分暂时)一轮生机衍生出新一轮的勃勃生机。

大太空中,天体相融相合,虚空常态稳定,一轮常态衍生出新一轮常态的勃勃生机,就是天地祥和。

人类(间)问道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与万物一样依附于一段时空而存在,虽然存在的时空历程,有很多很多的自然影响,但人类与大时空的伴伍,绝对与人类自己有很大关联。因为人的可动性决定了这一点。

人,是可动可静,可损可益,虚实相含的类种,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思维体系,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驾驭人类的动与行,朝向正之义,来实现人类的美好和人类周围的更加大美好。

美好是一个大话题,犹如美味佳肴,很难言说内在滋味。这里只从反面略说一二:比如,战火硝烟的时刻不会存在美好;扛着枪炮走世界,不会创造美好;他人的被我占有,那不叫美好;损人利己不是共同美好;言而失信无法营造美好;否认昨天,否认历史,否认自己是没有根基的假美好??

人类为什么需要美好呢?任何物种都需要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人类天赋的优跃(越)性和自身的缺陷性,同样不希望把有限的百岁人生精力,消耗在搅乱人类的自身安宁。

从美好到更加美好,需要一个过程,究竟怎样的思想内涵支撑下的行为举措,才能完美的成就这一历程呢?探索、寻根、问道,人类无

12

时无刻不在寻找答案:

究竟是什么评定着是非取舍?是什么让我们追悔莫及?是什么能让人生生死无悔?是什么能成为传统千古传承?整个人类在寻觅,探索的整个过程中,长天、厚土、日光、月明、虚空、清透??人类身边的大象气质,始终伴随着人类左右一刻不离。

人类的穷理(追求致理)尽性(最大极限的发挥人的天性)就是要将人生、家庭、国家、人类的存在空间,最大限度的接近天长地久。

人类法道说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阐述了一个纵向的时空概念,把天地人的纵向关系,一语道破。而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则阐明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合合关系,则是源于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这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参天法地。参是参仿,法是效法。参天法地是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根基。

人类为什么要参天法地呢?

一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没有大自然(天、地、虚空、万物)的环抱,人类无法生、无法存;

二 人类的天赋、思维、可动性,根本无法复制大自然,大自然的唯一性、千古存在性、广育性,是人类生存必须守候的先天至宝。

三 追求美好是人类的天性,只要追求,就应该有目标,有参仿的对象。人类效仿的物象,不可能是还没有诞生在地球上的类种。

四 应该是比人类更长久、更博大、更厚重、更恒久、更清明、更通透的大象物形,才更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的天性。

五 天地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后于人类而仍存,即是人类的生身之根,又是人类的不离不弃和形影不离。

13

所以人类的参仿大象就是天地虚空、大道自然。

《道德经》开篇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说,在现实中,无欲者,宁静致远才可以透过物象洞察天地之玄妙,玄妙者,比如虚无之出有入无、阳光之穿空透气、知识之力量、文章之正义、人类之根基??;在现实中,有欲者直视眼前,触摸物象之外在,外在者比如大、厚、重,比如高山流水,比如春花秋果??。

“观其(天、地)妙”,“观其徼,”就是参天法地,就是从大自然中吸取养分。现实中,希望中的天长地久、行为中的积极向上、心态中的快乐阳光、文化中的化的方向、文章中的内涵之意、正义中的正之确立、祥和、安泰、吉祥、平安??法道之举无处不在。

中华先祖名(明)道说

天地玄黄,玉宇洪荒,天安地泰,日来月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方以类聚,物以群芳。中华先祖,指上为天,指下为地,号万类,以名四方。神农尝草制药,黄帝划野分州,大禹治水安天下,仓撷造字大(兴)中华,??古代先贤,为中华民族的长久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感知到了宇宙本源,“强名曰大,字之曰道”,将人类的思维直径引领到超越远古的先天终极,站在至高无上的大道境界俯视回观,中正、客观的说天、说地、说万物、说圣说贤、说人生、说政说经说军事、说家说国说天下,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蕴含着天地人我,光辉灿烂;就像一座灯塔,千古参比;就像无形之藤,滋养着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成就(按动词解)最佳;老子所言道德,有而用之(知而守之)则安,弃而失之则乱。普天之下,家国一理。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能够流芳千古的仁人仙贤、诸子百家,无一不是站在现实(人物生活的年代)的基点上,参照大道天理,著书立说,定规中矩,择方选式,躬身营求,力求把一个现实社会营

14

造的繁荣富强安泰长久,最大限度的接近天人合一。

与老子同时期的云蒙山鬼谷老祖,一生致力于天下太平,在大秦一统之前的动荡时期(先秦),在仙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造就了多位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如果说老子《道德经》是对多个层面(天、地、人)在最高境界的终极诠释,那么鬼谷老祖则是将多个层面合合一身,并能将最高境界引领、拓展到诸多领域的千古人生。

“全世界人们大团结万岁!”十个大字镶嵌在天安门城楼上,闪闪发光,就凝聚着中华民族太多太多的大道理念。

中华大道说

中华民族是地球村中全人类的一支,生活在东方神州。中华大道泛指:①老子强为之名的元始大道和由元始大道生化而成的一、二、三的特质特性(勉强之言)在人类层面、在东方神州的潜隐(中正客观下的文辞表述)和彰显;②中华人生对元始大道、一、二、三的本位存在和生化存在的理性解读和理性参引;③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的生存理念。

中华大道,就是道、一、二、三的本位存在和生化存在,在人类层面上的综合影映;就是先于人类的太空存在,在人类生活层面上的延伸和彰显;就是人类本性自觉、本性选择、本性追求的最佳理念,是中华民族能够形成光辉灿烂文化、能够稳立于世界之林的终极支撑。

大道、一、二、三的本位存在,延伸(勉强言之)到人类层面,就是和平、稳定,就是天长地久,就是人生、家、国、天下的常态存在;

大道、一、二、三的生化存在,延伸到人类层面,就是发展,就是人类的积极向上,就是人类的走向更加大美好,就是一轮常态

15

生化出新一轮的常态。

大道、一、二、三(天、地、人)之间相互关系延伸到人类层面就如同天体群星,共生、共存、共同繁荣。

大道虚无,与天地实相之间的护卫关系延伸到人类层面就是博爱、大德、大容。

大气通透,清明万里;阳光普照,慢晒一身温馨;群星灿烂,共用一天太虚。车来人往享受大道坦途。

在中华文化中,把宇宙太空所蕴含的本质本性叫做祥和或者大道天理。把这种大道天理,引用落实到人类的方方面面,就是人间祥和。

人间祥和说

人间,泛指地球上生存着的全人类和人类生存过程中所触及到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方方面面中,先于人类而存在的虚空天体,就是先天之说。

我们把道、一、二、三、天、地的本位存在所固有的特质特性(比如,恒定、稳固、博大、包容、常态、厚重??)和生化存在所蕴含的特质特性(比如,发展、繁荣、壮大中的稳定、长久、一轮常态化生一轮又一轮常态的勃勃生机)叫做祥;我们把道一、二、三、气、质、形、天、地、人之间的共存、共融、共用(比如天体共用一天空间)谓之和。

也就是说大太空大宇宙所固有的勃勃生机,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天地祥和。天地祥和是大自然的元始固有,是人类之前的先天存在。人类之前是这样,人类之后仍然还会这样。

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可动可静可损可益的类种,人类在生存的活动中,效仿天地那样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开创出的一轮又一轮的人间常态,就是人间祥和。人间祥和就是天地祥和在人间。其境界再现,比如登高俯视,可见处:山水人烟,相依相连,奔车行人,穿来去往,只显营求劳作不见争斗怨恨,好一派生

16

机盎然。

站在人类的层面上,我们仍然可以理解为祥和是天地赋予人类的无形财富,是隐含在我们周围的勃勃生机,关键在于人类所具备的动静本能,能否在大人类生存的这个时空点上将其保守延续;能否驾驭自己的行为,在一轮又一轮的创新中缔造常态稳定,再现祥和。

因生果,果成因;常态因,生常态果,常态果又成下一轮的常态,(常态)因果互根,常态永存,(常态)因果互根,人间祥和常存。

人间常态说

平平常常,平平则常;常态之态,不是狭义上的庸庸碌碌、固定不变;而是与稳定、长久、博大、恒定相并列的辞义载体,是化生新一轮勃勃生机的母体基因。

人间常态,泛指人类在几千年生存的过程中而形成的适合于人类自身特点的存在模式,比如平安人生;比如和睦家庭;比如真情夫妻;比如国家昌盛;比如天下太平;??人类生存所触及到的方方面面。

就平安人生而言,他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担当起相应的“人生义责”,比如求学、事业、婚姻、家庭、子辈、父辈、祖辈??不同的角色的份内担当,从而影响下一轮的“健全”发展。

就真情夫妻而言,白首偕老共度一生,夫刚妻柔,相容相合于无形之中,言传身教育养未来,于平淡之中收获家和万事兴。

和睦的家庭,能使几代人快乐成长,于无形中成就健全的人文固有,容入社会岗位,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昌盛,天下太平,也是如此,一轮一轮又一轮,生机无限。 中华文化防患于未然,就是在常态上做功夫,就是把常态护卫的不偏不失,把偏失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比之中华养生,把精、气、神守固在体内不失。

17

现实社会是多彩人生汇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过”即失,关键是有过能回,再次回归到常态境界。所以我们把人生分为常态存在和非常态的暂时存在。

中国文化、人类文化都是在常态上保驾护卫,在失常态时,引领

导航,不能让失常的暂时,演变成一而再、再而三的徘徊往返,更不能演化成危及人类自身安全的人为灾难(包括战争)。

正义天平说

我们把人生、家庭、社会、国家的现实存在,分为常态存在和失(非)常态存在,两种状态。

常态存在,是主体,是人生、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大人类和平、稳定、长久、健康,稳步前进、稳步发展的主体(最大、最有力)支撑。比如:在“家和万事兴”中,人和、家和、国和、民和、政和、天下和??都是常态,“万事兴”,就是在“家和”的大前提下的勃勃生机,是一轮又一轮祥和的重复再生。再比如,战火硝烟下的国计民生,何来生命保证,人生尊严,何谈“万事兴”。

失常态是由常态演化而来,是正处在迷茫、过失、失误、病态、战火中的暂时状态。

失常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寻觅到正确的方向回归常态,一种是继续迷茫,再一步失去,进入再失去状态,走向深渊。

百岁短暂,有多少个三年、五年可以允许我们徘徊往返,有多少个十年、二十年,可当做积累经验。知识就是力量,文化就是光芒,天地正义隐含在我们的周围,谁人解读,谁人受益。

“正”字,内含“上”“下”“止”“工”几个字。“工”者,人也,上参天平,下察地准,居天地之间,不上不下不偏不倚。

正确,就是正的确定、确立和认可,就是对适合于人类自身长久稳定、长

18

久发展、长久生存,而选择而形成的生存模式的确立、认定和认可。

正义是正之义,也有正的义举之意。人间正义就是对人间常态的守护和对失常态的回归;就是人类的和平、稳定、长久、发展的永恒延续;就是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理念、思维和行动。

常态是正义;安分守己是正义;助人为乐是正义;厚德创新是正义;知错就改是正义;悬崖勒马是正义;礼让、忍让、合怨、解纷??都是正义之举、正义之范畴。

正义的内含里没有欺凌,没有挑衅,没有霸道,没有侵略,没有一错再错,没有损人利己。

正义无怨恨,正义无战争。正义在,祥和在,正义在,方向在。正义天平,常态大有;正义大爱,护卫人间常态。

战争定位说

“和平、稳定、长久、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是人类成为大人类、从美好走向全人类共同大美好的不二选择。过去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仍然还会如此。‖混乱,是由和平稳定(常态)演化而来的失常暂时;争斗、战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常态偏离;战争,是失常态的重复叠加,是最终、最惨的人为灾难。战争的杀伤性、毁灭性、破坏性、惊天动地性、让人不寒而栗。提到战争,就有对立的双方,它打破了对方和自己国民的生活秩序。双方之间,怕的是强弱对比下的胜负论,掩盖、忽略了战争的正义性。挑战者好战乐杀与侵略为伍,应战者被迫卷入与正义为邻,奋起的正义之战,其实是在自己的国土上的枪林弹雨、鬼哭狼嚎。战争无赢家:伤人伤物伤天理,毁家毁国毁大地。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云:“师之所出,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侵略行为是打破现有文明秩序的野蛮倒退,是烧、杀、抢、掠、把对方家园占为己有的军事占领。侵略无胜利:侵略的

19

非正义性、不人道性、失天理性注定侵略者必败,只是时间问题。‖正义立国无争斗,正义立国无挑战,正义立国无侵略;经济立国敌化有,军事立国邻成敌。当人类文明、人类的先进文化,还没有影响到地球各个角落的时候,军事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保家卫国。‖人类文明的步伐行进了几千年,人类积累创造的文明成果不应该再次被战火打破。战为正义战,战为抗击侵略战。‖国家是最大力量的凝聚者,凝聚的力量在于发展经济、壮大国力,在于维护正义,将正义弘扬的天上地下,各守其份,全世界人民大团结,天下太平大融合。

走近(进)中国(人类)文化的深层(终极)底蕴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注:“一”与“道”同(通)义,泛指广泛意义上的中华大道)

“天得一以清”,清者,风调雨顺,阳光普照;“地得一以宁”,宁者,地稳安泰,广承大载;“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天下正者,政通人和,兴百业,惠万民,国富民强,大气祥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百态人生追问探寻。中华大道一而贯之,连接天、地、人、我。“六极之内无道不能变化”【说明,此说是一句大实话,比如大路能够连接千万家、大路能够行车走人;比如人的一切活动,都以脚下的路为依托;比如“家和万事兴”,“家和”是道,“万事兴”是在“家和”的大“平台”下的生机变化。有道之变,是一轮一轮的勃勃生机;无道之变,最终是祸是患。是由于人们的“不知道”(大道无处不在,在人类生存所涉及到的多个层面都有彰显),和对“变化”的狭义解读,而对此句话,产生了神秘感】,谁人解读谁人

20

受益,大得大用,小得小用,认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自身修养、家庭状况、社会现状、企业发展、国家富强。得天道者(者,泛指人、家、国、天下):天地祥和,身康体键,天人合一;得地道者:大仁大义大德大容;得人道者:躬身营求、家和万事兴;得中华大道者:合天合地何人伦、施政谋经大复兴、能把中华大道引领到政治、军事、经济等人类生存所触及到的众多领域。

宁静致远,扪心自问,百岁时光,何方何向?何处是我之义责?何处是担当? 关注、了解、走近(进)中国文化的深层底蕴,破解人生迷茫,早日了悟中——国——心,然后是弘扬!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s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