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6-03 08: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阆中市白塔小学校 梁晓林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注意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抓思维训练,使学生活学;教给合适的方法,使学生会学。这样为学生创造了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学会”到“会学”,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探索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形式,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存在着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面对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以前便先去把铁打热 一个做教员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之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学生渴求知识。”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一个生动愉快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1、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琥珀》这篇课文时,可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是一种怎么样的东西吗?(接着出示投影片)这是一种黄褐色、美丽透明的,像玉石一样的东西,很珍贵。在这块美丽的琥珀里能清楚地看到一只小苍蝇和一只小蜘蛛。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初它是怎么形成,后来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简单的几句话就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通过阅读,寻求答案。

2、设置悬念。悬念,以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紧张心理和强烈的想念。悬念有很大的诱惑力,能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并逐渐使人的感情达到美的升华,从而激起学习的强烈兴趣。因此,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教《智烧敌舰》这篇课文时,我先出示一面镜子,让学生说说镜子的用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我就说:“课文中告诉我们镜子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请同学们看一看,再来说一说。”这一句话,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把课文的难点化易了。

3、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意境,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情境教学的特点,可分为形象、情感、环境、角色与理智等类型。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

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三)训练思维,使学生活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为了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师要以训练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会分析,由“死学”变成“活学”,进而达到会学。以阅读教学中,应开拓以下几条训练思维的途径。

1、抓课题,训练思维的正确性。好的题目,常用精警的词语,对课文的内容和主旨作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引人入胜。上课伊始,教师抓住题目引发问题,启动思维,引导学生从“课题”这个窗口窥探,进行合理想象: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会写些什么?应怎样写? 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从而仔细体会自己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有何差别,这对训练学生思维的合理、正确性很有作用。

2、抓思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思路,获得思路顺畅,对发展思想,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提高读写能力,关系重大。例如《军神》一文,既写了沃克,又写了刘伯承,那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呢?可启发学生根据沃克的神态、刘伯承的神态以及他们两的对话列出这样的思路提纲:

沃克: 孤傲 —— 怔住 —— 肃然起敬

刘伯承:微微一笑——一声不吭——开玩笑地说

这样,学生不仅对作者的思路一目了然,而且学路也清晰了,为以后写类似的文章增强了逻辑性。

3、抓中心,训练思维的深刻性。课文的中心犹如军队中的统帅,读课文不明中心,不可能真正读懂,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中心的训练,应不拘形式地全面渗透。如教《惊弓之鸟》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填空让学生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只( )的大雁听到( )就吓得( ),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 )就( )。使我们懂得善于( ),善于( )才能( )。”这是一道具有较高总结功能、概括性强的训练题,在本课导读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经过这一练习,学生对本文的中心理解就深刻了。

4、抓延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所谓“延伸”,也就是要向生活延伸,向实用延伸。这种课内外的沟通,有利于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教《智取生辰纲》后,大多数学生仍意犹未尽,这时可把握时机,有选择地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课文有关的某些故事。把课堂教学向课

外延伸,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5、抓评论,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学生阅读课文,不仅仅是消极地接受作者的思路,而必须经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生发、内化,这从根本上来说便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的机制离不开评论。阅读活动中,评论是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还可以通过抓画面,训练思维的形象性,抓关键词句,训练思维的准确性等。

(四)教给方法,使学生会学。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例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朗读、背诵的习惯。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是极有功夫。青少年正是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多读多背多记,将终生不忘,受用无穷。

(2)预习、复习的习惯。预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自觉性,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学生练笔的好形式,日记形式灵活,可长可短,可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坚持写真事,说真话。让学生享受到写

日记的无限乐趣。

此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勤摘笔记、勤学好问、勤用工具书、珍惜时间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加以提醒,严格督促,强化养成,久而久之,学生的这些习惯“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叶圣陶语)

2、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学生质疑解疑中要起好“中介作用”,发动学生互相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更新观念,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学会”到“会学”,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rs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