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中预加力的说明

更新时间:2023-11-11 22: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应力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拉紧结构,使桩稍有位移,锚杆就能受力;一个是控制变形。软件的计算模型不考虑第一种作用,软件的计算模型认为结构已经是压紧的了,因此对于软件来说,只考虑第二种。

对于上面的讨论,归根结底是规范上要求预加力要为锚杆力的0.5-0.65(有的规范规定这一值为0.7)引起的。实际上如果增加预加力,势必改变支点刚度,改变支点刚度,就有可能改变桩的变形和锚杆力,而如果遵循预加力要为锚杆力的0.5-0.65,就又要改变预加力。如此循环下去,直到一种情况锚杆力不再增加,就是变形为0的时候。有兴趣可以试试用软件不停迭代(这个本人试过),就可以出现这个结果。这个结果当然不是设计需要的。因此个人认为,要么是这个规范附录上弹性法的计算模型有问题,要么就是这个规定预加力要为锚杆力的0.5-0.65没有考虑弹性法这个模型会产生这个死循环。因此,我们回归到预加力的根本上,既控制变形这一目的上说话,讲只要变形满足,预加力又不大于锚杆力的一个百分比(为了锚杆不被预加力破坏)就行了。或者干脆用经典法算出锚杆力(这个锚杆力是个固定值),然后再取其0.5-0.65做预加力,然后看看变形满足了就行了。 这只是个人愚见,盼望规范编制者们给出更符合计算的实际方法。

如要求加预加力,可按无预应力计算一次,得到锚杆的轴力设计值,预应力取其0.5-0.65(基坑规程),再计算一次即可,此处不可以迭代!

支锚刚度是用在弹性法计算中的,如果是锚杆,根据不同锚杆长度不同而变化,如果是内撑,跟内撑的材料、长度都有关系。不都是30。具体可以看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附录C。

锚杆内力设计值=锚杆最大内力弹性法(经典法)*荷载分项系数(即1.25)*基坑侧壁安全系数,你试算一下即可验证。

位移是否满足要求可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有关规定!

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 149.2(kPa) < 180.0 基底边缘最大压力设计值 232.5(kPa) > 1.2*180.0 抗滑安全系数: 5.267 > 1.600 抗倾覆安全系数: 10.178 > 1.600

如上,在土钉墙+预应力锚设计计算中出现基底边缘最大压力值偏大(红色显示)的情况,其他都没有问题,请问是否需要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怎样调整? 先谢谢了~~~

说明土钉墙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基底最大压应力不满足要求,请参照说明书中181页的公式:7.1.7-30进行调整.

请问土钉墙基底宽度怎么确定啊?

土钉墙的外部稳定是将土钉加固的整个土体视作重力式挡土墙,土钉墙基底宽度即这个挡墙的基底宽度,这个数值需由设计者自己设定。

排桩+锚杆方案中,锚杆的支锚刚度怎么计算出来呢?

锚杆的支锚刚由用户交互,可以参考《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附录C

土钉墙计算中土钉墙背倾角α怎么考虑,怎么取值

将加筋部分土体看作一个重力式挡土墙,背倾角α就是这个挡墙的墙背的角度。

[问题一

[ 土钉选筋计算结果 ]中,“土钉拉力(抗拉)”含1.25荷载分项系数;“土钉拉力(稳定)”若按规范6.2.1公式不含任何系数,是这样吗?

问题二

内部稳定设计土钉长度初始值选择正常情况下应选择“1)取局部抗拉结果、2)取最小土钉长、3)用户交互录入度 ”三种的哪一个,因为它们在选筋结果上差异极大。下面是三种不同选择的计算结果。由于局部抗拉的安全系数是1.25x1.30=1.625,所以是否应该选择 3)用户交互录入度,并且使每一种工况的内部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625才最合适呢?

内部稳定设计土钉长度初始值选择

1)取局部抗拉结果(稳定的安全系数远大于1.30) [ 土钉选筋计算结果 ]

土钉号 土钉拉力(抗拉) 土钉拉力(稳定) 计算钢筋面积 配筋 配筋面积 1 145.3 192.7 642.3 1D32 804.2 2 73.5 112.7 375.7 1D25 490.9 3 111.8 149.9 499.7 1D28 615.8 4 142.9 187.0 623.2 1D32 804.2

2)取最小土钉长度 (稳定的安全系数1.30左右)

[ 土钉选筋计算结果 ]

土钉号 土钉拉力(抗拉) 土钉拉力(稳定) 计算钢筋面积 配筋 配筋面积 1 145.3 76.4 484.4 1D25 490.9 2 73.5 89.2 297.5 1D20 314.2 3 111.8 95.8 372.7 1D25 490.9 4 142.9 10.6 476.5 1D25 490.9

3)用户交互录入(稳定的安全系数远大于1.30)

[ 土钉选筋计算结果 ]

土钉号 土钉拉力(抗拉) 土钉拉力(稳定) 计算钢筋面积 配筋 配筋面积 1 145.3 116.5 484.4 1D25 490.9 2 73.5 77.1 257.0 1D20 314.2 3 111.8 102.8 372.7 1D25 490.9 4 142.9 137.9 476.5 1D25 490.9

问题一:

如果您所指的系数就是荷载分项系数的话,“土钉拉力(稳定)”是不含这个系数的,依据公式,“土钉拉力(稳定)”含有软件上所让交互的“土钉抗滑摩阻力分项系数”

问题二:

局部抗拉的安全系数是1.25x1.30=1.625不合适,应该是1.25*侧壁重要性系数(0.9~1.1) 而且按照规范,内部稳定安全系数应该大于1.3即可,不用大于1.625。 土钉长度的三个选择,我们建议用是取局部抗拉结果,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土钉的最小长度可以同时满足局部抗拉和内部稳定两项计算,如果两项都计算,这样也比较快捷。另外两种方式更适合于只做内部稳定计算时用,这样可以更真实的反映纯内部稳定需要的土钉长度。这样可以灵活运用该软件,不存在那种更合适的问题。

计算m值时,输入的“基坑底面位移估算值d”的含义是什么?

答:“基坑底面位移估算值d”是指基坑底面的水平位移。

该值影响m值的选择;对于有经验地区,可直接采用m值;对于无经验地区,m值采用规范建议公式计算。

一般采用水平位移为10mm计算,当水平位移大于10mm时,应进行适当的修正,不能严格按规范建议公式计算。否则,计算的基坑底面处水平位移会增大,计算的m值会更小,导致水平位移更大,m值更小,结果不一定收敛。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建议不要进行迭代计算。

经典方法与弹性方法有何区别?

答:

①经典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等值梁法,将内撑和锚杆处假定为不动的连杆支座(即不动的铰支座)。计算出桩(墙)两侧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水压力

及其分布后,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支护构件各点的内力。

②弹性方法:将作用桩墙上的支锚点简化为弹簧,将基坑开挖面以下被动侧土体简化成水平向的弹簧,将主动侧(全桩、全墙)的土压力施加到桩墙之上。利用有限元或其他的数

值解,即可得到其内力及位移。 ③两种方法的对比如下表:

支锚点 被动区的土 桩身刚度 内力计算方法 经典法 简化为支点 被动土压力 不考虑 等值梁法 弹性法 弹簧 弹簧 考虑 有限元方程

([Kz]+ [Kt]){W}={F}

④两种方法不存在绝对对错和优劣问题。由于经典法的诸多假定,如锚杆处假设成支座,被动土压力定值,不考虑变形等,使得弹性法看起来更接近真实的受力,但如果没有经验,支锚刚度,土的m值(决定土弹簧的刚度)等取得不合适,计算出的内力就会有差异。

对于联合支护,上部是土钉、下部是排桩,如何计算?

对于联合支护,上部是土钉、下部是排桩,如何计算?

答:分成土钉和排桩两个模型分别计算。如下图的形式,可分为土钉和排桩两个支护结构进行计算。

建立土钉模型来进行土钉相关计算,其中基坑深度为土钉坡面的深度。 建立排桩模型来进行结构及稳定相关计算,其中基坑深度为原模型的基坑深度,计算中不考虑土钉的作用。

图2.1-3

联合支护

图2.1-4 土钉计算模型

图2.1-5 排桩计算模型

排桩模型中:上部6米是不是换算成附加荷载形式来实现。 软件会自动换算成附加荷载

锚杆的刚度如何取?

答:有四种方法: ①试验方法

②用户根据经验输入

③公式计算方法(见规程附录)

④软件计算。具体做法是先凭经验假定一个值,然后进行内力计算、锚杆计算得到一个刚度值,系统可自动返回到计算条件中,再算;通过几次迭代计算,直到两个值接近即可,一般迭代2~3次即可。 注:

进行刚度迭代时,有可能会出现不收敛的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r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