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综述

更新时间:2023-12-07 15: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摘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外的心理学史上

的第三大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和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感等治疗理论。本文主要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理论发展以及贡献和不足展开探讨。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一、前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1943年,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论》,以后出版《动机与人格》一书,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并已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西方心理学五种研究取向之一,与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一起,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并且从组织上、教学上和科研上已被正式纳入学院心理学之中。[5]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

的几个部分。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美国本土。美国战后,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社会问题如失业,种族歧视、犯罪道德堕落,人的异化与追求量上感性满足等现象愈演愈烈,人民精神生活极度空虚。往往把人变成社会机器的一部分,使人缺乏主动性和个性,处于被控制.被隔离的状态。特定的社会环境呼唤人本主义精神的重归。[1]人们终于明白科学和实证乃是一把双刃剑人要想真正享有圆满的生活,充实的内心世界,还需研究人的尊严,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涉及心灵的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独树一旗.从自己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原则来支持这一追求。证明人类生活与人类行为是一种综合系统.其中价值、目标、意义占据中心位置。[2]人本心理学发现并证明人的充分发展建设性原理,而这些对个人生活构建有意义的原理将最大可能挖掘人的潜能。1962年马斯洛呼吁成立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这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不同的心理学思潮,吸引不同背景、来自各学科的成员,但他们都同意:为了与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进行斗争,与20世纪非人性、泯灭人性的感情作斗争,要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提出挑战,并呼吁建立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3]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模式

马斯洛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强调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

体的思想。马斯洛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人性本质观 、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 。[4]首先,马斯洛在身心关系问题上持身心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显示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就是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采取了连续观;在天性与教养问题上持“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上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自己,决定于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这就是马斯洛人本思想之源。其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共有七个层次:生理需要:饥饿及渴等;安全需要:感到安全、有保障、没有危险;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别人亲近、为人接受、有归属;自尊需要:成就、能够胜利、获得赞美、友赏识;认知需要:知道、了解、及探索;美的需要:对称、称序、及美;自我实现需要:发现自我满足的方式,及实现个人的潜能。[6]再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这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使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7]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除了个人条件之外,难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8]

(二)、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

罗杰斯与马斯洛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但罗杰斯强调人本理念用于心理治疗的实践。他提出了自我为人格核心的人格理论,即著名的“自我论”。该理论采用了完形心理学所涉及的现象场概念,强调个人的现象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活经历逐步改变而扩大,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个人自我。罗杰斯采用自我概念来说明白

我的内涵,即在个人的现象场之内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然是主观的,某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在别人看来可能是骄傲自大的,而在他本人心理感觉上却可能是虚心谦卑的。因此,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唯一的途径是将当事人对他自己的看法作为研究他的中心议题。在此基础上,罗杰斯又提出了“当事人中心论”,并将该理论用于心理治疗,强调咨询人员应真挚、同理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形成了著名的“当事人中心疗法”。 (三)、罗洛·梅的人性本质观

罗洛·梅是介于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桥梁人物,在其心理学思想中,自由与焦虑是两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在现实中个体根据自己的条件做自由选择,个人的潜力才会获得充分发展,即自由选择是个体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在心理治疗方面,罗洛·梅将自由与焦虑连在一起解释。认为自由是人性的重要本质,人在现实生活中自由选择时,其选择的后果往往非但使人心安,反而使人感到焦虑。[9]因为选择的不确定性后果会使个体面临选择情景时,在心理上产生想成功怕失败而又必须承担后果的矛盾状态,导致心理压力。罗洛·梅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正是帮助那些因患得患失而不敢选择导致神经质焦虑的人,使他领悟到自由选择和勇于负责两者间的必然关系,以期使其面对现实去实现自我。 (四)、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凯利强调自我认知自由选择及自行负责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人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表现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是决

定于他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评价后所建立的观念。凯利将个人在其生活中经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称为个人建构,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建构自然也因人而异,因此个人建构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根据这一理论,凯利发展了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设定角色治疗,希望情绪困扰者在角色扮演时改变他过去不健康的观点,这与罗杰斯的思想颇为一致。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不足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心理学的主题是人,心理学的存在依据及生存价值亦蕴含于人身上,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因此,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学科,理所当然应该以人为中心,这一点无论是实证心理学还是人文心理学都予以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适应了“关注主体”这一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把“自我”看成是能动的、积极向上的统一体,强调自我潜能与人性的充分发挥,充分展现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的主体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不仅建构一系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客观范式统合的新构想,而且在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等方面也有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在人性的先天与后天,自然性与社会性等关系的问题上的理解仍有偏差,因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与误区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首位。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力地抨击了传统心理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

论,把人的本性与价值第一次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开拓了心理学研究人类许多高级精神生活的领域;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心理治疗诸方面独树一帜,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这在人类心理学史上来说是一个创举。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局限于意识经验的元素分析的狭隘封闭性,径直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道路。再次从主体内部出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潜能(似本能)、自我实现、超越自我,高峰体验、宇宙关怀、人类协同等。

其次,人本主义心理学突出了的动机系统和高级需要的作用,把人的社会性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把人与动物分开,而且突出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以及人的社会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把人兽性化、非人格化和无个性化的倾向,阐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和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高级需要所具有的重大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发展的后期分化出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在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在反对把人兽性化、非人格化和无个性化,突出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自我实现、丰满人性方面,既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对人类动机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义范式统合的

构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僵死的方法论和实验主义,主张对研究方法采取开放、兼容和综合的态度;反对心理学研究中的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主张突出人的主体和主观的作用,提出将实验--客观范式和经验--主观范式统合起来的新构想;反对心理学研究中的元素主义,强调整体分析的方法论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突出体现在开放研究、整体分析和多学科式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根据心理学对象决定心理学方法的原则,反对方法为中心而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这既是对行为主义以方法为准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种反抗,又是对各种各样方法中心主义的一种批判。

最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以人为中心的需要层次理论、受辅者中心疗法,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理论基石,而且也是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人的需要的金字塔,除了低层次的基础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而外,还有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自主学习与意义学习的理论,弘扬情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教学心理气氛等诸方面做出了贡献。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着眼于人具有内在的建设性倾向和自我指导能力,重视人的整体性

和人际关系,强调通过辅导者和受辅者设身处地的理解、积极的关怀和耐心的引导使其障碍消除而恢复健康。受辅者中心治疗法使用最广、影响最大。该疗法旨在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罗杰斯在开创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创造团体治疗的新形式、建立良性互动的咨访关系、使用现代化治疗工具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等人对心理治疗的贡献是巨大的,并使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足

第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过份强调人性自然因素的作用,忽视宏观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在形成和发展现实人性中的决定性意义。这种研究虽然也是一种必要的科学研究的领域,但是它忽视了人的个性、价值和创造性赖以实现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制约性,以致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待人的属性的进化,并不能从总体上或根本上对人的本质或人性做出真正科学的回答。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不是从宏观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中去研究人的本性,而是从封闭的主体内在世界中去寻找人性的根源。

第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过分强调个人在自我实现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发展、社会现实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具有个人本位主义倾向。人本主义对自我价值的标榜,无法解释人类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与行为,马斯洛本人到了晚年已看到这一矛盾,所以提出超个人心理学,以弥补从个人出发追寻人的价值的动机论之不足。但

是,超个人心理学尚处于酝酿、探索和初创阶段,它既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没有确定成熟的研究内容,特别是存在着神秘主义色彩,且在许多问题上缺乏实证的研究和科学的检验。

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都崇尚存在主义和现象学,过分强调经验范式的重要性而忽视客我,过份强调论假设、推演或类推而忽视实证研究,缺乏有力的实验分析与佐证,难以涵盖现代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尚不能成为整个心理学统一的研究模式,深深打上了主体思辩哲学的印记。本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把实验(客观)范式和经验范式两者统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论构想。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大多偏重于现象学的描述和经验性的分析,停留于横向研究而缺乏纵向研究的检验,样本较小而实验较少,信度和效度不无问题,有力的实验支持显然不足。迄今为止,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但没有很好地把实验范式和经验范式整合起来,反而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人的本性价值、潜能、经验、创造力、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高层面的意义上,因而还不能涵盖人的各个层面心理的全部研究领域,成为心理学统一的研究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 .心理学思想的流变 .台北 台湾东华书局 .2000 [2] 张厚粲 行为主义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 出版牡 ,1997 [3] 高觉敷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4] 章士嵘 .心理学哲学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1991.

[5] 林增学 .心理健康结构维度 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 .社会科学家 ,2000.

[6]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华夏出版社,1987. [7] 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7. [8]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9] 赫根汉.现代人格心理学历史导引[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r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