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更新时间:2024-07-03 05: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宏观经济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宏观经济发展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对应的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 ①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②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③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常用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最多、最普遍。 ④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其中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指标。资本项目包括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贷款及企业信贷等。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消费投资结构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私人购房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中)。投资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问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相互促进,推动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全球化,必然引起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的全球化,并由此对银行带来巨大影响。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货币资金融通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主要分散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经济调节功能和定价功能。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市场的种类 ①按金融工具的期限划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②按具体的交易工具类型划分: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③按交易的阶段划分: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 ④按交割时间划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⑤按交易场所划分:场内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我国的金融市场 ①货币市场:依托同业拆借市场的债券回购业务获准开展,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一起构成我国的货币市场,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 ②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等证券产品为主体、场外交易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并存的资本市场。

③其他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4月)、上海黄金交易所(2002年10月)、商品期货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06年9月);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多种中外资保险机构并存的保险市场体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

影响

(1)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促进作用

首先,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其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再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最后,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银行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 (2)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第一,随着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会不断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第二,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第三,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会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同时大量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会减少在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工具

1.基本概念

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 2.金融工具的种类

①按期限长短划分:短期金融工具(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和长期金融工具(如股票、企业债券、长期国债等)。 ②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工具(如政府、企业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等)与间接融资工具(如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存单、人寿保险单等)。 ③按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划分:债权工具(如企业债、国债、金融债)、股权工具(如股票)、混合工具(如可转换公司债券、证券投资基金)。

④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投资筹资类工具(如股票、债券)、支付类工具(如票据)、保值投机类工具(如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①最终目标: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②操作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构成。

③中介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即广义货币。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流通中现金

M1=M。+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上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当中央银行需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人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央行需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向操作。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需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需上缴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2004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例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 (3)再贷款与冉贴现

①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贷款用以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处置金融风险和有特定目的贷款的需要。

②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意愿,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 (4)利率政策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可采用的利率工具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5)汇率政策

按照不同的标准,汇率可以分为: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双边汇率和有效汇率。

央行的汇率政策主要有: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其中选择汇率制度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6)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中央银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的措施,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虽然仅是一种指导,不具法律效力,但发展到今天,已是一种强制性手段。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个人存款业务 办理储蓄业务的原则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自2000年4月1日起,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时,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件,使用实名。

个人存款业务可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个人通知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保证金存款。 (1)活期存款

①计息金额: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活期存款在每季度结息日将利息计入本金作为下季的本金计算复利,其他类存款一律不计复利。

②计息时间:2005年9月21日起,我国对活期存款实行按季度结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次日付息。

③计息方式:一种是积数计息法,一种是逐笔计息法。采用何种计息方式由各银行自己决定。目前,各家银行多使用积数计息法计算活期存款利息,逐笔计息法计算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息。 (2)定期存款

①根据不同的存取方式,定期存款分为: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四种,其中,整存整取是定期存款的典型代表。

②定期存款利率视期限长短而定,通常期限越长,利率越高。 ③到期支取的定期存款按约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付利息。

④定期存款逾期支取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并全部计入本金。

⑤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时,支取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提前支取部分的利息同本金一并支取。

⑥定期存款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仍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3)其他种类的储蓄存款

除常见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还有定活两便储蓄存款、个人通知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利息税)、保证金存款。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单位存款

单位存款又叫对公存款,按存款的支取方式不同,单位存款一般分为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单位协定存款和保证金存款等。其中,单位活期存款也称为单

位结算账户,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可再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

单位保证金存款按照保证金担保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黄金交易保证金、远期结售汇保证金四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人民币同业存款 同业存款,也称同业存放,全称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款项,是指因支付清算和业务合作等的需要,由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于商业银行的款项。同业存放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存放同业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外币存款业务 (1)外币存款业务的币种

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外币存款业务币种主要有九种: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 (2)外汇储蓄存款

个人外汇账户按主体类别区分为境内个人外汇账户和境外个人外汇账户;按账户性质区分为外汇结算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及外汇储蓄账户。外汇结算账户用于转账汇款等资金清算支付,外汇储蓄账户只能用于外汇存取,不能进行转账。 (3)单位外汇存款

境内机构原则上只能开立一个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额统一采用美元核定。单位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包括贷款专户、还贷专户、发行外币股票专户、B股交易专户等。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借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借款包括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两种。短期借款主要包括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形式。长期借款包括发行普通金融债券、次级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1.同业拆借

我国的同业拆借,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的无担保资金融通的行为。同业拆借具有期限短、金额大、风险低、手续简便

等特点,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货币市场最莺要的基准利率之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套人民币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标体系。 2.债券回购

债券回购是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重要方式,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两种。与同业拆借相比,债券回购的风险要低得多,利率一般也低于拆借利率,因此债券回购的交易量远大于同业拆借。 3.向中央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有再贴现与再贷款两种途径,一般商业银行把向中央银行借款作为融资的最后选择,因此中央银行被称为“最后贷款人”。 4.金融债券

我国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金融债券,均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贷款业务概述 贷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运用。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贷款业务可划分为个人贷款与公司贷款(按客户类型划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按贷款期限划分)、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按有无担保划分)。 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贷款利率不再设定上限。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结合自身经营目标,具体制定本机构的贷款利率。

“贷款五级分类法”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个人贷款业务

个人贷款绝大多数用于消费,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信用卡透支。 (1)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个人贷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贷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个人住房最高额抵押贷款、直客式个人住房贷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等。 (2)个人消费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一般包括个人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权利质押贷款等。

个人汽车贷款中,自用车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汽车购价的80%,商用车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汽车购价的70%,商用载货车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汽车购价的60%,二手车的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汽车购价的50%;所购车辆为自用车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商用车或二手车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

个人消费额度贷款,质押额度一般不超过借款人提供的质押权利凭证票面价值的90%;抵押额度一般不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70%;信用额度和保证额度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确定。

(3)个人经营贷款

个人经营贷款是指银行对自然人发放的,用于合法生产、经营的贷款。个人申请经营贷款,一般需要有一个经营实体作为借款基础,经营实体一般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等。 (4)个人信用卡透支

个人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进行信用消费、取现或其他情况所产生的累积未还款金额(信用卡详细介绍参见“银行卡”部分详细介绍)。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公司贷款业务 公司贷款,又称企业贷款或对公贷款,是从企事业单位为对象发放的贷款,主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并购贷款、房地产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贴现等。 (1)流动资金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按期限可分为临时流动资金贷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其中,临时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在3个月(含)以内,主要用于企业一次性进货的临时资金需要和弥补其他支付性资金不足;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在3个月至1年(不含3个月,含l年),主要用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周期性、季节性资金的需要;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在1年至3年(不含l年,含3年),主要用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经常占用的、长期流动性资金需要。 按照贷款方式,流动资金贷款可分为流动资金整贷整偿贷款、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和法人账户透支四种形式。 (2)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也称为项目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但也有用于项目临时周转用途的短期贷款。按照用途划分,固定资产贷款一般包括如下四类: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商业网点贷款。 (3)并购贷款

并购贷款是指银行为境内企事业法人在改制、改组过程中,有偿兼并、收购国内其他企事业法人、已建成项目,以及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发放的贷款。 (4)房地产贷款

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地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法人商业用房按揭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四大类。公司业务中房地产贷款是指前三类贷款。 (5)银团贷款

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合同,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 参加银团贷款的成员有银团牵头行、银团代理行、银团参加行,银团贷款成员按照“信息共享、独立审批、自主决策、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确定各自授信行为,并按实际承诺份额享有银团贷款项下相应的权利、义务。 (6)贸易融资

商业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可以分为国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融资两大类。

目前,我国开办的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有国内保理、发票融资、国内信用证、国内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国内信用证项下买方融资等产品。

贸易融资中常用的融资工具:

①信用证。信用证是指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开证银行依照客户(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承诺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进行付款,或承兑;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信用证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进口信用证和出口信用证(按进出口);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按开证行保证性质的不同);跟单商业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按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是否附商业单据);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按信用证项下的权利可否转让);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按付款期限);循环信用证和不循环信用证(按是否可循环使用);保兑信用证和无保兑信用证(按是否保兑)。

②押汇。按进出口方的融资用途来分.押汇可分为出口押汇和进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银行凭借获得货运单据质押权利有追索权地对信用证项下或出口托收项下票据进行融资的行为。出口押汇在国际上也叫议付,即给付对价的行为。

进口押汇是指银行应进口申请人的要求,与其达成进口项下单据及货物的所有权归银行所有的协议后,银行以信托收据的方式向其释放单据并先行对外付款的行为。进口押汇包括进口信用证项下押汇和进口代收项下押汇。目前,银行主要办理进口信用证项下的进口押汇业务。

③保理。保理又称为保付代理、托收保付,是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出口方为了规避收款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的做法。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与传统结算方式相比,保理的优势主要在于融资功能。

国际保理按进出口双方是否都要求银行保理分为单保理和双保理。单保理是只有出口银行与出口商签订保理协议,并对出口商的应收账款承作保理业务。双保理是进出口银行都与进出口商签订保理协议。国内保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买断和应收账款收购及代理。 ④福费廷。福费廷也称为包买票据或买断票据,是指银行(或包买人)对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远期承兑汇票或本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即买断)。

在福费廷业务中,包括出口商卖断票据,即放弃了对所出售票据的一切权益;银行(包买人)买断票据,即放弃了对出口商所贴现款项的追索权,可能承担票据拒付风险。从业务运作实质来看,福费廷就是远期票据贴现,并带有长期固定利率融资的性质。 (7)票据贴现与转贴现

票据贴现是银行贷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以前为获取票款,由持票人或第三人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后,以背书方式所作的票据转让。因此,票据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行为,通过贴现,票据持有人卖出票据,提前拿到了现金,而银行则买入了一项资产(即票据),相当于发放了一笔贷款,获得了利息收入。

票据转让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卖断方式向另一个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接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按出票人不同,票据贴现业务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债券投资的目标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目标,主要是平衡流动性和盈利性,并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债券的投资对象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对象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资产支持证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等。 (1)国债

国债以国家信用为后盾,通常被认为没有信用风险,而且国债的二级市场非常发达,交易方便,是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

我国的国债不论期限长短,统称为国库券。国债分为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两种,记账式国债有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发行及流通渠道,二级市场非常发达,交易方便,是商业银行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 (2)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也被称为市政债券,是指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工具,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3)中央银行票据

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行票据或央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的、期限一般在3年以内的中短期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与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的性质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不是筹资,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央行票据具有无风险、流动性高等特点,从而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重要对象。

(4)金融债券

我国金融债券,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券,即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商业银行债券,包括商业银行普通债券、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等;其他金融债券,即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金融债券。 (5)资产支持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是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资产。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机制和过程。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简称开元证券)和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简称建元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标志着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中国大陆。2012年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意味着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停滞了近4年之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重新开闸。2012年9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金额l01。66亿元。这是我国资产证券化重启的第一单,也是迄今为止单笔规模最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只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其投资者仅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因此,商业银行是其主要投资者。 (6)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在国外,没有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划分,统称为公司债券。在我国,企业债券是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发行与交易、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债券,在实践中,其发债主体为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信用。公司债券管理机构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债主体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在实践中,其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其信用保障是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等。公司债券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一登记托管,可申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信用风险一般高于企业债券。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债券投资的收益 债券投资的收益一般通过债券收益率进行衡量和比较。

① 义收益率,又称票面收益率,是票面利息与面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名义收益率=票面利息/面值×l00%

名义收益率没有考虑债券市场价格对投资者收益产生的影响,衡量的仅是债券发行人每年支付利息的货币金额,一般仅供计算债券应付利息时使用,而无法准确衡量债券投资的实际收益。

②即期收益率,是债券票面利率与购买价格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即期收益率一票面利息/购买价格×100%

即期收益率反映的是以现行价格购买债券时,通过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而能够获得的收益,但并未考虑债券买卖差价所能获得的资本利得收益,因此,也不能全面反映债券投资的收益。

③持有期收益率,是债券买卖价格差价加上利息收入后与购买价格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持有期收益率一(出售价格一购买价格+利息)/购买价格×l00%

持有期收益率不仅考虑到了债券所支付的利息收入,而且还考虑到了债券的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从而考虑到了债券的资本损益,因此,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实际收益率。 ④到期收益率,是投资购买债券的内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资购买债券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场价格的贴现率,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其中隐含了每期的投资收入现金流均可以按照到期收益率进行再投资。

其中,PV为债券当前全价市场价格;Ci为第i期现金流;y为到期收益率。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债券投资的风险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等。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现金资产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主要包括三项:一是库存现金,二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三是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1.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2.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 3.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在其他银行保有存款的目的是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由于存放同业的存款属于活期存款性质,可以随时支用,因而属于银行现金资产的一部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交易业务

作为中间业务的交易业务,是指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外汇交易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 1.外汇交易业务

外汇交易既包括各种外国货币之问的交易,也包括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买卖。根据外汇交易方式的不同,外汇交易可以分为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1)即期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为现汇交易或外汇现货交易,是指在交易日后的第二个营业日或成交当日办理实际货币交割的外汇交易。 (2)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为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能够对冲汇率在未来上升或者下降的风险,可以用来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 2.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金融衍生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 构化金融工具。

①远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问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②期货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期货按照交易的标的物的不同可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

③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当利率看涨时,可将浮动利率债务类金融工具转换成固定利率金融工具,将固定利率资产类金融工具转换成浮动利率金融工具;而当利率看跌时,做相反交易。

货币互换是指在约定期限内交换约定数量两种货币的本金,同时定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的交易。

④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为了取得这一权利,期权买方需要向期权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与远期、期货不同,期权的买方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

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指期权买入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享有按照一定的价格向期权卖方购入某种基础资产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买进的义务。投资者一般在预期价格上升时购入看涨期权,而卖出者预期价格会下跌。看跌期权指期权买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享有向期权卖方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基础资产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投资者一般在预期价格下跌时购入看跌期权,而卖出者预期价格会上升。

期权按行使权利的时限分为两类:即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是目前较为通行的方式,其买方只能在期权到期日方能行使权利;美式期权的买方可以在买入后到期权到期日之间任何时间行使权利。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清算业务

银行清算业务是指银行问通过账户或有关货币当地清算系统,在办理结算和支付中用以清讫双边或多边的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按地域划分,清算业务可分为国内联行清算和国际清算。

常见的清算模式有实时全额清算、净额批量清算、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及小额定时清算四种模式。

1.国内联行清算

国内联行清算根据交易行是否属于同一银行分为系统内联行清算和跨系统联行往来。 同一家银行的总、分、支行间彼此互称为联行。当资金结算业务发生在同一个银行系统,即同属一个总行的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资金账务往来,称为联行往来。

1 跨系统联行往来是指结算业务发生在两家不同的银行间的清算业务。跨系统往来的资金清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办理。 2.国际清算

国际清算业务是国际银行间办理结算和支付中用以清讫双边或多边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国际清算的类型主要分为内部转账型和交换型两种。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支付结算业务 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收入来源是手续费收入。

传统的结算方式是指“三票一汇”,即汇票、本票、支票和汇款。在银行为国际贸易提供的支付结算及带有贸易融资功能的支付结算方式中,通常是采用汇款、信用证及托收。 1.汇票

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是由出票银行签发的。

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出票人一般是企业。商业汇票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和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两种。 2.本票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用于单位和个人在同一交换区域支付各种款项。银行本票分为定额银行本票和不定额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提示付款期限为两个月。 实践中,没有银行支票账户的客户一般采用银行本票。 3.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可用于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普通支票等。

4.汇款

汇款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银行间的资金划拨、清算、通汇网络,将款项汇往收款方的一种结算方式,主要有电汇、票汇、信汇三种方式。 5.信用证

信用证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支付承诺。信用证业务的主要特点:信用证是一项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 的契约。信用证业务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 6.托收

托收属于商业信用,托收银行与代收银行对托收的款项能否收到不承担责任。 托收根据收款单据、交单方式、服务客户类型等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种类,见下表: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或者发卡机构)发行的具有支付结算、汇兑转账、储蓄、循环信贷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支付工具或信用凭证。银行卡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多种类型,见下表:

表3—2 银行卡种类

1.信用卡

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非银行发卡机构向其客户提供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主要包括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发卡业务包括营销推广、审批授信、卡片制作发放、交易授权、交易处理、交易监测、资金结算、账务处理、争议处理、增值服务和欠款催收等业务环节。

收单业务包括商户资质审核、商户培训、受理终端安装维护管理、获取交易授权、处理交易信息、交易监测、资金垫付、资金结算、争议处理和增值服务等业务环节。

按照发行对象不同,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可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单位卡按照用途分为商务差旅卡和商务采购卡。

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信用卡分为准贷记卡和贷记卡两类。 信用卡消费信贷具有的特点: ①循环信用额度。

②具有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性质。

③一般有最低还款额要求。我国银行规定的最低还款额一般是应还金额的l0%。 ④通常是短期、小额、无指定用途的信用。

⑤信用卡除具有信用借款外,还有存取现金、转账、支付结算、代收代付、通存通兑、额度提现、网上购物等功能。

2.借记卡

借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一种要求先存款后使用的银行卡。借记卡与储户的活期储蓄存款账户相联结,卡内消费、转账、ATM取款等都直接从存款账户扣划,不具备透支功能。 借记卡按功能的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储值卡。转账卡是实时扣账的借记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专用卡是具有专门用途,在特定领域使用的借记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功能。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的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存储,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代理业务

1.代收代付业务

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收付事宜的业务。目前主要是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两类。 2.代理银行业务

①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即商业银行受政策性银行的委托对其自主发放的贷款代理结算并对其账户资金进行监管的一种中间业务。目前主要代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业务。

②代理中央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代理财政性存款、代理国库、代理金银等业务。 ③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包括代理结算业务、代理外币清算业务、代理外币现钞业务等。 3.代理证券业务

代理证券资金清算业务主要包括:

①一级清算业务,即各证券公司总部以法人为单位与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业务。

②二级清算业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业务。 4.代理保险业务

代理保险业务是指代理机构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经营活动。

代理保险业务的种类主要包括:代理人寿保险业务、代理财产保险业务、代理收取保费及支付保险金业务、代理保险公司资金结算业务。 5.其他代理业务 (1)委托贷款业务

委托贷款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2)代销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代销业务是指银行利用其网点柜台或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销售渠道代理销售开放式基金产品的经营活动。 (3)代理国债买卖

银行客户可以通过银行营业网点购买、兑付、查询凭证式国债、储蓄国债(电子式)以及柜台记账式国债。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托管业务

1.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种类很多,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保险资产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券商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托管、信托资产托管、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产托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产托管等。 2.代保管业务

代保管业务是银行利用自身安全设施齐全等有利条件设置保险箱库,为客户代理保管各种贵重物品和单证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近年来,出租保管箱业务发展迅速,成为代保管业务的主要产品。此外,代保管业务还包括露封保管业务与密封保管业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担保业务

我国银行的担保业务分为银行保函业务与备用信用证业务。 1.银行保函业务

根据担保银行承担风险的不同及管理的需要,银行保函可分为融资类保函(借款保函、授信额度保函、有价证券保付保函等)和非融资类保函(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等)。 2.备用信用证业务

备用信用证是在法律限制开立保函的情况下,出现的保函业务的替代品,其实质也是银行对借款人的一种担保行为。

备用信用证主要分为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与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两类。

在备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通常是第二付款人,而在一般的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都承担对受益人的第一付款责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承诺业务

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承诺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贷款承诺业务可以分为:项目贷款承诺、开立信贷证明、客户授信额度和票据发行便利四大类。

(1)项目贷款承诺

项目贷款承诺主要是为客户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表明银行同意贷款支持项目建设的文件。 (2)开立信贷证明

信贷证明根据银行承诺性质的不同,分为有条件的信贷证明和无条件的信贷证明两类。 (3)客户授信额度

按照授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贷款额度、开证额度、开立保函额度、开立银行承兑汇票额度、承兑汇票贴现额度、进口保理额度、出口保理额度、进口押汇额度、出口押汇额度等业务品种分项额度。 (4)票据发行便利

根据事先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一系列协议,借款人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以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发行短期票据,从而以短期融资的方式取得中长期的融资效果。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理财业务

1.对公理财业务

对公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资金、信用等方面的优势,为机构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对公理财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资信服务、企业咨询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现金管理服务和投资理财服务等。 2.个人理财业务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个人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1)理财顾问服务

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 (2)综合理财服务

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综合理财服务又分为私人银行业务和理财计划两类。

①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向富裕阶层提供的理财业务,它并不限于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还包括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为客户进行个人理财,维护客户资产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平衡,同时还包括与个人理财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等专业顾问服务。

②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向客户提供的离柜式银行服务。电子银行渠道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 1.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企业网上银行与个人网上银行。 2.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电话自动语音及人工服务应答(客户服务中心)方式为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话银行的服务功能包括:业务咨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代理业务等。 3.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业务是银行利用移动网络和移动技术,通过移动网络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 手机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缴费、支付、投资理财等。 4.自助终端

自助终端业务是指利用银行提供的机具设备,由客户自助操作,获取银行提供的存取款、转账、账户查询等金融服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公司治理的涵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等治理制衡机制,以及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治理运行机制。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遵循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高效地进行决策、执行和监督。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即健全的组织架构、清晰的职责边界、科学的发展战略、价值准则与良好的社会责任、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容控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公司治理的主体 银行公司治理的主体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1.股东和股东大会

商业银行的股东需要符合监管当局规定的向商业银行投资入股的条件。同时,商业银行要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尤其是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股东大会是由股东参与银行重大决策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股东履行自己的责任、行使自己权利的机构与场所。 股东大会会议包括年会和临时会议。 2.重事和董事会

董事会是股东大会这一权力机关的业务执行机关,负责银行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指挥与管理,承担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最终责任。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为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中应有一定数目的非执行董事。注册资才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 董事会会议包括例会和临时会议。 3.监事和监事会

监事会是由全体监事组成的、对银行业务活动及会计事务等进行监督的机构。监事会由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股东大会选举的外部监事和其他监事组成,其中外部监事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 4.高级管理层

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由行长、副行长、财务负责人等组成,对董事会负责,同时接受监事会监督高级管理层成员的任职资格需要符合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利益相关者 除了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监事以外,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还包括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信息披露

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持续有效的重要保证和促进因素。商业银行应披露下列公司治理信息:①年度内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②董事会的构成及其工作情况;③独立董事工作情况;④监事会的构成及其工作情况;⑤外部监事工作情况;⑥高级管理层构成及其基本情况;⑦商业银行薪酬制度及当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⑧商业银行部门设置与分支机构设置情况;⑨银行对本行公司治理的整体评价;⑩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银行资本的概念与作用

1.银行资本的概念

银行通常在三个意义上使用“资本”概念,即财务会计、银行监管、内部风险管理,所对应的概念分别是会计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 (1)会计资本

会计资本也称账面资本,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资本包括普通股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投资重估储备、一般风险准备等。会计资本反映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与银行面对的实际风险并无关联。 (2)监管资本

监管资本是银行监管当局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促进银行审慎经营、维持金融体系稳定而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从外部监管者最关心的问题是银行体系的安全性、稳健性和公平性。

(3)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它用于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损失超出预计损失的那部分损失,是防止银行倒闭的最后防线,在银行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它直接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挂钩,因此也称为风险资本。 2.银行资本的作用

银行资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满足银行正常经营对长期资金的需要;吸收损失;限制银行业务过度扩张和承担风险;维持市场信心;为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巴塞尔资本协议》修

订背景下的资本管理要求

(1)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资本协议》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简称《巴塞尔资本协议》(也称“巴塞尔协议工”),主要有四部分内容:①确定了资本的构成,即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大类,且附属资本规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l00%;②根据资产信用风险的大小,将资产分为0、20%、50%、l00%四个风险档次;③

通过设定一些转换系数,将表外授信业务也纳入资本监管;④规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4%。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6月正式发表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称“巴塞尔协议II”),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新规定,形成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

①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一(资本一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2.5倍的操作风险资本)

②第二支柱:外部监管。为保证最低资本要求的实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监管当局可以采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方法审核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

③第三支柱:市场约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特别强调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水平,加大透明度,要求银行披露资本充足率、资本构成、风险敞El及风险管理策略、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及过程等。

(3)《第三版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12月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也称“巴塞尔协议Ⅲ”)。 ①严格资本要求。巴塞尔协议Ⅲ进一步提高了监管资本的最低要求,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普通股一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由原来的2%提高至4.5%,一级资本充足率由4%提高至6%,总资本充足率维持8%不变。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要求,使得实际的总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10.5%。

②建立国际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框架。流动性覆盖比率(高质量流动资产/未来30日的现金净流出重)反映了压力状态下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净稳定融资比率(可用稳定资金来源/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需要)反映了银行长期流动性水平。

③加强市场约束和公司治理。为缓解银行对外部信用评级的过度依赖,巴塞尔协议Ⅲ进一步强化了对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要求,将《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准则》的相关规定纳入巴塞尔协议的资本框架中。

④缓解银行体系顺周期性。巴塞尔协议Ⅲ在资本要求、杠杆率监管和损失拨备制度等方面采取抑制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的措施。

⑤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关联性风险。巴塞尔协议Ⅲ明确提出系统重要性银行除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外,应具有更强的损失吸收能力,巴塞尔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的规定。

⑥建立跨境银行处置机制。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跨境银行处置工作组最终报告及建议》,具体包括 强化国家对跨境银行的处置权和实施力度、强调单个银行应制定应对危机的计划、强化风险化解机制等。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我国实施《巴塞尔新资

本协议》的安排

2007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工程。按照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和外部环境,短期内我国银行业尚 不具备全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条件。因此,中国银监会确立了分类实施、分层推进、分步达标的 基本原则。

①分类实施的原则。中国银监会规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含香港、澳门等)设有业务活跃的经营性机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重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自2010年底起开始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如果届时 不能达到中国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要求,经批准可暂缓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 这些银行因此也称为新资本协议银行。而其他商业银行可以自2011年起自愿申请实施《巴塞尔新资本 协议》。

②分层推进的原则。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风险计量模型、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流程开发建设等方面进展不一。因此,中国银监会允许各家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时间先后有别,以便商业银行在满足各项要求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③分步达标的原则。商业银行必须结合本行实际,全面规划,分阶段、有重点、有序推进、逐步达标。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类风险中,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应先开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计量模型;就信用风险而言,现阶段应以信贷业务(包括公司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为重点推进内部评级体系建设。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我国实施《第三版巴塞

尔协议》新监管标准的安排

2011年4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和框架。

《指导意见》规定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和8%;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ll.5%和l0.5%。

《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不得低于4%。

《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l50%。

2012年6月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与巴塞尔协议Ⅲ接轨的资本监管制度,并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监管资本的定义和构成 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与其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其强调的是抵御风险、保障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 2012年6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资本办法》,监管资本包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其中,一级资本又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 ①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可计人部分、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②其他一级资本,包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如优先股及其溢价)、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③二级资本,包括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部分、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④资本扣减项,包括:商誉、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对资产负债表中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包括核心一级资产、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资本办法》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①最低资本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②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分别为2.5%和0—2.5%;③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l%;④根据单家银行风险状况提出的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资本办法》实施后,我国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分别为ll.5%和l0.5%。

2012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2013年末,储备资本要求为0.5%,其后五年每年递增0.4%。到2013年末,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6.5%、7.5%和9.5%;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5%、6.5%和8.5%,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办法 商业银行要提高资本充足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资本;二是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前者称为“分子对策”,后者称为“分母对策”。当然,银行也可以“双管齐下”,同时采取两个对策。 (1)分子对策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对策,包括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一级资本的来源包括发行普通股、提高留存利润等方式。留存利润是银行增加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发行股票来说,其成本相对要低得多。

商业银行增加二级资本的方法,主要是发行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券。 (2)分母对策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对策,主要是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

除非因资金来源的急剧下降而被迫采用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方法以外,银行一般不会主动采用这种方法。因此,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的方法,主要是减少风险权重较高的资产,增

加风险权重较低的资产,具体方法包括贷款出售或贷款证券化,即将已经发放的贷款卖出去;收回贷款,用以购买高质量的债券(如国债);尽量少发放高风险的贷款等。

在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方面,可以尽可能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在达到监管当局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巴塞尔协议Ⅲ所规定的内部模型或高级计量法来分别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可以在业务选择方面,尽可能减少银行需要承担高风险的业务,比如,减少交易账户业务就能够降低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3)综合措施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往往可以“双管齐下”,同时采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方法是银行并购。实际上,监管当局的资本要求是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经济资本的含义及计量 经济资本是指在既定的期间和置信区间内,根据银行实际承担的经营风险计算的用以覆盖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银行的经营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 经济资本计量是指运用风险计量技术和组合计量技术,将各类风险量化为资本占用的过程。经济资本计量包括经济资本供给量、经济资本需求量、经济资本缓冲量的计量。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供给量与经济资本需求量应保持动态平衡。经济资本供给量高于经济资本需求量的差额为经济资本缓冲量,用于战略性资本储备和覆盖其他风险经济资本需求。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是通过计量、配置、监控、评价各分支机构、部门、产品等维度的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统筹平衡风险与回报、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统一协调业务的总量、结构、速度、风险和收益,优化全行资源配置,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在于使银行从管理风险的角度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风险与收益最优平衡。具体而言,经济资本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下列领域:①绩效管理;②资源配置;③风险控制。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银行风险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风险发生的范围);资产风险、负债风险和中间业务风险(风险的主体构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风险的来源)。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九大类。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是银行最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可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

操作风险经常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交织并发,因而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包括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5.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声誉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做是对其市场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官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7.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罚款、罚金或进行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 8.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它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银行的发展而发展。从总体上看,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的风险管理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银行经营中最直接、最常见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银行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监管的限制,开始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汇率波动不断加大,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与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均不能满足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l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国际银行业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由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10年12月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也进一步丰富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体现了面向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全球化的,应根据业务中心和利润中心建立相适应的区域风险管理中心,与国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和配合,对各国、各地区的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在国别、地域之间的转化和转移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每个业务环节都具有潜在的风险,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 4.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银行可以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及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防范和转移各类风险。同时,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

通过内部模型来识别、计量和监控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每个人在从事岗位工作时,都必须深刻了解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主动地加以预防。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风险管理流程 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步骤。 1.风险识别

有效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即了解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分析引起风险事件的原因。良好的风险识别应遵循全面性和前瞻性原则。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断开发出针对不同风险种类的量化方法,成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标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根据自身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的风险计量方法,鼓励银行采用高级风险量化技术。 3.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可以将风险在进一步加大之前识别出来。二是报告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质量与效果。建立功能强大、动态/交互式的风险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体现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①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②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施;③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④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内部控制的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立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 ②审慎性原则; ③有效性原则; ④独立性原则。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 2.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措施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交流与反馈

信息交流与反馈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每一项信息均能够传递给相关的员工,各个部门和员工的有关信息均能够顺畅反馈。 5.监督评价与纠正

监督评价与纠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旦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可细分为授信的内部控制、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存款和柜台业务的内部控制、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会计的内部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六个方面。 1.授信的内部控制

重点内容: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使用。 2.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

重点内容: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3.存款及柜台业务的内部控制

重点内容:对基层营业网点、要害部位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贪污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商业银行和客户资金的安全。 4.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

重点内容:开展中间业务应当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5.会计的内部控制

重点内容: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 6.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重点内容: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系统环境的安全。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合规管理的相关概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合规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合规管理体系的基本要

商业银行应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①合规政策;

②合规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资源; ③合规风险管理计划; ④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 ⑤合规培训与教育制度。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合规管理的重点内容 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加强公司治理、培育合规文化、完善流程管理,提高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实行安全稳健运行,合规管理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强有力的合规文化

合规必须从高层做起,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基调,确立正确的合规理念,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与合规意识,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 2.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董事会应监督合规政策的有效实施;高级管理层应贯彻执行合规政策;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管理合规风险。 3.建立有利于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

主要包括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合规管理部门职责 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和管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①持续关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正确理解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及其精神,准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 ②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与教育等。

③审核评价商业银行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督促各业务条线和内部控制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进行梳理与修订,确保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

④协助相关培训和教育部门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包括新员工的合规培训,以及所有员工的定期合规培训,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

⑤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的适当性,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⑥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

⑦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建立合规风险监测指标,按照风险矩阵衡量合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合规风险的优先考虑序列。

⑧实施充分且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核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

⑨保持与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宴情况.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创新概述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金融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创新”: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金融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能以金融创新为名,违反法律规定或变相逃避监管。

2.公平竞争原则

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进行低价倾销、恶性竞争或其他不正当竞争。 3.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应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银行应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保护自主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4.成本可算原则

创新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成本往往十分高昂,银行在开展金融创新时,要尽可能保证其成本能比较准确地核算,避免创新活动偏离银行经营目标。

5.风险可控原则

只要是创新就是未曾验证过的,就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银行创新本质上就是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了保证银行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银行创新时必须保证风险可控。 6.信息充分披露原则

为了确保银行客户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银行创新所隐含的风险,银行必须对创新过程中不涉及商业秘密、不影响知识产权的部分予以充分披露。 7.维护客户利益原则

银行应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和专业操守,完整履行尽职义务,充分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8.四个“认识”原则

四个“认识”包括: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 金融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创新”: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金融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考点:金融创新与客户利益保

在金融创新的活动中,银行需特别注意从审慎尽责、充分信息披露、引导理性消费、客户资产隔离、妥善处理利益冲突、客户教育六个方面来保护客户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q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