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7-24 23: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通动物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胚胎逆转: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植物极的大细胞外包形成 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

物原肠胚的形成相反,因此称为逆转现象。(多孔动物 51页)

2、逆行变态:海鞘的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过程中,失去了脊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

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3、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没有发现有其它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

的,故称侧生动物

4、原肾管排泄系统:原始的排泄管,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

口(排泄孔)。是由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每一

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由排泄孔通向体外,排出多余水份和代谢废

物。(扁形动物 如涡虫 65页)

5、后肾管排泄系统: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体腔为肾口,另一端为肾孔或排泄孔,开口于体节的

腹面或体节。(环节动物 如蚯蚓 96页)

6、同律分节:动物体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环节动物 94页)

7、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节肢动物 如蜘蛛 122页)

8、马氏管:昆虫等节肢动物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多数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

吸收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除体外。

9、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为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

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

10、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

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类群具有后口。

11、咽鳃裂:为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数目不等的裂孔。

12、渐变态:幼虫翅和生殖腺未发育,称若虫,如蝗虫。

13、半变态:幼虫形态和习性和成虫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称稚虫,如 蜻蜓

14、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3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捶骨)、间插骨(砧

骨)和舟骨(蹬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淋巴腔接触。水中

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产生同样振幅的波动,通过韦伯氏器传导到内耳,从而感受到声

波,类似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听觉。

15、颞窝:为头颅两侧 眼眶后面的凹陷,是藏颞肌的地方,颞窝周围骨片形成的骨弓叫颞弓,附着咬

肌。其 作用:可增大咬肌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16、次生硬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联合形成后延的腭,使内鼻孔后移。

17、假胎生:卵靠自身的卵黄发育,但后期卵黄囊与母体子宫壁相连形成卵黄囊胎盘,由母体供给后

期营养

18、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生活环境,经过长期的演变,终于在形态结

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

19、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124页) 20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21、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

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气管是高效的呼吸器官。

22、外套膜:身体背侧的皮肤向下延伸包裹着整个内脏团的皮膜。

23:假体腔:体壁与内脏器官之间的空腔。

24真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有一个广阔的空腔。

二、简答题

1、两侧对称在进化上具有的意义

答:①动物体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面,相应地引起机能分化:

腹面:运动和摄食

背面:保护(色素和腺体)

前端:集中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②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创造了进入新环境——陆地的条件;

③为脑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答: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

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肌肉层: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加快了运动的速度。

促进器官和系统的分化:运动加快,摄食能力增加,促使消化系统发展,新陈代谢功能加强,

促进排泄系统发展。

实质组织:具有储存水分养料、抗干旱、耐饥饿、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3、假体腔出现的意义及特点

答:①为体内器官系统运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②促进肠道与体壁独立运动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③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还可作为流体静力骨骼参与运动,维持体形。

④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

得到明显加强。

4、真体腔出现的意义及特点

答:①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②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③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5、身体分节的意义

答:①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

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②分节增强运动机能。

③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

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

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

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6、脊柱出现的意义

答: ①脊椎是支持动物的中轴骨架,作为运动器官的附肢和保护内胀的肋骨均固着其上。

②脊柱和由其前部膨大而形成的头颅,同时又保证着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以及视觉、听觉和

嗅觉器官。

③所以脊椎动物的骨胳起着无脊椎动物外骨胳无可比拟的优越作用。

7、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从渗透压调节、呼吸、控制沉浮)

答:①体型: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具鳍。

②皮肤及其衍生物:表皮为多层细胞,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表皮内具有大

量单细胞粘液腺,粘液使体表粘滑,减少了水中游泳的阻力。具鳞,鳞

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在游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

③肌肉:肌肉具有分节现象。

④呼吸:具鳃。气体交换面积大,壁薄,鳃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逆流循环使气体充分

交换。

⑤沉浮:有鳔的鱼类(硬骨鱼类),靠鳔内气体调节来控制沉浮。

无膘的鱼类(软骨鱼类),靠身体的不停摆动来控制沉浮。

⑥渗透压的调节:

淡水硬骨鱼:体内含盐量高于水环境含盐量,所以肾小体发达,泌尿功能强,排尿量大,

盐分经直肠腺排出。

海产硬骨鱼:体内含盐量低于水环境含盐量,所以肾小体退化,多余的盐分依靠鳃上的

泌盐细胞排出。

海产软骨鱼:血液中尿素浓度较高,肾小体发达,可通过排尿量控制尿素浓度的方法与海

水保持渗透压平衡。

8、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答:①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随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善双

循环。

②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③发展五趾型附肢,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及推动身体爬行。它是从总鳍鱼的偶鳍发展来的。

④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觉器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大脑半球完全分开。

9、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不完善性特点

答:①皮肤角质化程度低 ,不能完全防止水分蒸发,所以还不能离开潮湿环境。

②不能在陆地繁殖,必须回到水中生殖,卵子在水中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和生活。 ③五指型附肢较原始,四肢不能将躯体抬离地面,运动能力不强。

④肺呼吸不够完善,还必须有皮肤辅助呼吸。

⑤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休眠的习性。

环境温度是两栖类生存中重要条件之一,当温度降低到7-8℃时,大都进入冬眠状态。环境温度过高,则进入夏眠状态。

10、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进化特点

答:①具羊膜卵,真正适应陆生的脊椎动物,使胚胎发育脱离了水环境;

②具角质鳞片保护的皮肤,有效防止水分蒸发;

③脊柱进一步分化,具有颞窝,次生腭;

④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胸廓出现;

⑤心脏分为2心房和1心室,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⑥消化器官进一步复杂,排泄器官为后肾;

⑦出现新脑皮,大脑体积增加,脑神经为12对,

11、胎盘的结构及胎生哺乳的生物学意义

答: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

意义:

①胎生为胚胎发育提供了营养、安全及恒温的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大大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

②哺乳使后代能在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的保护下迅速成长,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1、羊膜卵的结构及生物学意义

答:结构

①羊膜动物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胎周围开始突起环状褶皱,环状褶皱不断生长,逐

渐向中间愈合成围绕着胚胎的两层保护膜,羊膜和绒毛膜,羊膜围成羊膜腔,绒毛膜围成胚外体腔;

②羊膜腔内充满羊水,胚胎浸浴在羊水中,舒适又安全,得到很好的保护,且为其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③胚胎原肠后部向胚外体腔突出囊状结构,为尿囊,尿囊外壁和绒毛膜紧贴,为胚胎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④羊膜卵具有卵黄囊,储存大量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⑤羊膜卵一般外包一层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变形、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的侵袭。(卵壳仍透气,保证呼吸)

意义

①因为羊膜卵是独立的单位,它们可以在干燥的土地上离开水环境。

②胚胎在羊膜卵中不易被环境条件等负面因素影响。(例如:温度变化,洪水)

③壳的高强度使得动物幼体能生活在壳里,这样一来使动物幼体有了一个更长的发育期,长时间的发育能使幼体孵化出来后,具备更好的生存能力。

三、论述题

1、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

答:因是其对陆地生活的成功适应。

(1)昆虫保水问题。①减少体表失水。昆虫的外骨骼都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蜡质层

通常有几个分子的厚度,但其保水性能大部分是一层蜡分子的作用,这些蜡分子的排列相当紧密,导致水分子不能从中间通过。②昆虫通过CO2的爆发式释放来减少呼吸失水。由于气门开启的时间短而间歇的时间长,身体水分损失大为减少。③昆虫的非气体代谢终产物主要是尿酸,可以作为固体保留并和粪便一起排掉。尿酸分子中的氨与氢为一比一,意味着排除同样的氨所消耗的氢比其它排泄化合物要少,而氢与氧结合可在体内产

生代谢水。昆虫通过马氏管和直肠的再吸收作用进一步减少了排泄和排便失水。

(2)昆虫的呼吸问题。昆虫血液没有或很少有运输气体的作用,氧气是由内部的气管系统直

接输入组织细胞的。在肌肉静止的情况下,最细微的气管分支内部,都充满了液体,当肌肉活动时管内液体即被吸进组织中,这种作用显然可以减少经由液体扩散给细胞中线粒体的路程,使它能更有效地向需氧的组织供氧。

(3)昆虫有发达的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

在坚厚的外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每只附肢一般有3条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内外各种不同方位活动。

(4)昆虫具有两对(或一对)能飞翔的翅,还有3对足,足因用途不同被特化成多种类型。

足和翅不仅使昆虫克服了重力,而且增加了它生存和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并更有效地逃避敌害。昆虫的翅使其成为无脊椎动物中侵入空中的唯一类型。

(5)繁殖问题。①昆虫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

②繁殖力较高。③昆虫生活周期短。一些种在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到数十代,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眠或滞育,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它的繁盛。④昆虫卵的卵壳和卵黄膜之间有一层极薄的蜡层,有保水作用。昆虫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外浆膜和羊膜,羊膜包围成一个充满液体、周围通常封闭的空腔(即羊膜腔),使胚胎始终在液体环境中发育,从而使昆虫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6)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都经历了3~4个形态、生理甚至生态完全不

同的时期。其中,卵期主要是传播及对抗不良环境的时期,幼虫主要是取食、营养及生长的时期,蛹期是由幼虫到成虫的调整转变时期,成虫是迁移及繁殖的时期。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7)体躯小,最大的个体不超过30cm。体躯小,消耗的能量少,所摄食物就少,尤其在食物

缺少时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从生态学分析,体躯小可以占有各种难于接近的栖息场所,可以依赖所有的遗传和生存能力占有大量的资源地。体躯小还便于隐藏躲避敌害,便于携带扩散。

(8)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灵敏的感觉器官。神经节的愈合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合信

息和指令运动等的机能,更有利于陆地生活。

(9)口器多样化,使食物来源丰富。

2、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答:(1)体型: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阻力。体表被羽且尾羽发达,有利于飞行。

(2)肌肉支持和运动系统:中轴骨多处愈合,减轻体重。颈部长且高度灵活。前肢变为翼用

于飞行,后肢骨片愈合、简化、加长。具V型锁骨,当鸟类扇翅时避免左右乌喙骨的碰撞以保护内脏。发达的龙骨突,有利于肌肉附着和牵引,胸肌发达。后肢肌肉发达且多分布于股部和胫部,并各以长肌腱连到脚趾,保持飞翔时身体重心的稳定。

(3)呼吸系统:肺接触气体的表面积极大;有9个气囊可作为呼吸的辅助系统,具有特殊的

双重呼吸;鸣管发达,飞翔时可以进行鸣声通讯。

(4)消化系统:具有嗉囊,可以储存和软化食物;腺胃可以分泌大量消化液消化食物,肌胃

具有很厚的肌肉壁,有很强的机械消化能力;直肠很短,不能大量储存粪便,随有随排,在飞翔时减轻体重。

(5)循环系统 :具有完善双循环。左体动脉弓和肾门静脉退化,循环速度加快。

(6)神经系统:小脑发达且体积大,与鸟类的飞翔能力有关。视觉发达,具有双重调节。

(7)生殖系统:单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与产大型羊膜卵有关。

幼虫及其对应的动物门

两囊幼虫——多孔动物门

浮浪幼虫——腔肠动物门

牟勒氏幼虫——扁形动物门(海产)

担轮幼虫——环节动物门(海产)、软体动物门(海产)

面盘幼虫——软体动物门(海产)

钩介幼虫——软体动物门(蚌科)

羽腕幼虫、短腕幼虫——棘皮动物门

柱头幼虫——半索动物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ql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