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更新时间:2023-04-07 04: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2)

2017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9)

2017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7)

2017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5)

2017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32)

第1 页,共40 页

2017年同济大学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一、名词解释

1.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2.文学性

【答案】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性质,如押韵、对偶等。文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多义性和暖昧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文学性的定义与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性”的定义中,接受者的角色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文学性的概念一直是开放的、宏观的,而非一层不变的。

3.审美意象

【答案】审美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一个理论观点。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刘姗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把审美意象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阐释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4.文体期待

【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二、简答题

5.司空图提出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所指为何?意义何在?

【答案】(1)“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内涵

第2 页,共40 页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其诗论的代表作。在这里他提出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说法。司空图着重从韵味的角度来谈诗歌意境的创造,即认为好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这“味”是妙在“咸酸之外”的,不是意尽于句中,而是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给读者留下联想与回味的余地,从而达到“思与境偕”的艺术“诣极”。这与作者在《与极浦害》中所标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反对现象(或表象)的堆砌,强调意境的创造。

这种韵味,不仅存在于风格“澄澹”的诗中,也存在于风格“遗举”的篇章中。司空图又认为,虽然前辈诺贤不是专工一路,但追求具有“韵外之致”的“意象”的创造则是共同的。其《二十四诗品》也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论述各种风格的。

(2)“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义

①韵味说重在讨论于艺术特征的探索中接触到形象思维问题

司空图的韵味说指出在艺术特征的探索,接触到形象思维问题时,不能对其全盘否定。但也应指出韵味说的重大缺陷:接触,并不等于就是科学的阐述。在形象思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上,司空图或是深不下去,或是论而不当。这就从理论上助长了脱离现实的不良风气。

②忽视重要的社会内容,使韵味偏于抒写闲情逸趣

《二十四诗品》虽然也接触到作品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如司空图标举自己的诗句,有所谓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进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寥、惬适等,但这里除了塞下、丧乱两项外,大都是一些孤寂出世、悠闲自在的有闲阶级生活,所以尽管本篇开宗明义也提出了“诗贯六义”的主张,并把“讽谕”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却是忽视重要的社会内容,使韵味偏于抒写闲情逸趣。

③影响了其他文学理论

后来,严羽的妙悟说,清人王十填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多少受到司空图韵味说的影响,成为有传统渊源的诗论。

6.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

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和抒情为目的,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其中,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或“形象”这一概念。

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审美意象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2)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①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②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③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④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第3 页,共40 页

⑤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7.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时距也可称为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

(1)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件。

(2)变慢,是指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8.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联系

①文学批评离不开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必须以对作品、对形象的具体欣赏和感受为出发点,从观念出发而不从具体的作品和形象出发的批评不是正常的或正当的批评。

②高度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判断力是批评家从事批评活动的基本条件。深刻的、独具创见的批评,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批评家欣赏和把握作品的深度和获得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的程度。

(2)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文学欣赏是为了在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文学批评则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自己的感受,即它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各方面的价值,如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等。

②程度不同

文学批评对作品的把握,对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比在欣赏活动中要更为深刻和深化,它是对欣赏活动的超越。因此,它能够帮助和引导欣赏者提高鉴赏能力。

③特点不同

文学欣赏中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而文学批评则不允许主观偏爱的介入,它要求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这不是说文学批评中不存在主观性,而是说批评中的主观性不像在欣赏中那样表现为个人偏爱,而主要是表现为批评的深浅程度和正确与错误。

④范围不同

文学欣赏的对象只是文学作品;文学批评的对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此外还包括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批评本身等等所有的文学现象。

⑤思维方式不同

文学欣赏是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文学批评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或科学思维。

9.什么是灵感?它需要哪些条件及触发它的原因。

【答案】(1)灵感的含义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灵感来临

第4 页,共4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p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