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目前儿童教育面临的严重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23 06:0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怎样解决目前儿童教育面临的严重问题

目前儿童教育面临的严重问题有哪些呢?

一、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由于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而把幼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为其设计好了将来,希望幼儿能按照自己所设计好的发展路线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使家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更极大地挫伤了幼儿的兴趣。也给幼儿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有些幼儿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家庭教育内容萎缩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学外语当做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的认为只要幼儿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未来的一切,而疏忽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未来事业是否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重视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从而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分溺爱,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什么都替他们做好;二是过度严厉,有部分家长还信奉“不骂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会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来对付父母的惩罚与教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贞。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还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的“酣战”,丢下孩子不管。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家长几时有时间陪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也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长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直接发展。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针对以上儿童教育面临的这些严重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思想要端正、责任心强;

要充分认识到“德是成才之本”,“要学知识,要先学做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品德上”,当孩子表现不好时,也能看成“是给我机遇、向我挑战”,从而对教好孩子有信心:“孩子怕不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家庭教育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自信心和责任感强,保证了在家教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重在抓孩子的“做人”上。

二、不断充实、提高自身全面素质;

作为家长要明白:“自身素质不好,根本就没有资格教养孩子”。作为家长勤奋工作、为人诚恳、是非分明,而且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无疑给了孩子很好的榜样,不提倡家长在孩子面前谈及:你看爸妈没什么能耐,现在如此,将来也这样了,就希望你将来有本事,为爸妈争气。这样无疑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他的爸爸妈妈是没出息的、软弱的、是没有能力战胜困难的。父母都如此,作为他们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可以,失败者不是孩子的首创,根源在于父母。

三、注意保持家庭内外信息的交流沟通、增强合力合作;

传统的家庭教育,大多在家庭范围内封闭式进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特别是较严重的错误时,家长往往抱定“家丑不可外扬”,不向教师、亲友或邻居透风,因而失去更多的督促力。即使在家庭内部,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大多是“直流”而非“交流”,即总是由家长教育孩子,不太允许孩子发言,对家长的做法和说法提出意见。希望家长朋友们多观察孩子的一些细微处,而后会感到“今天的小孩子们智商高,精神和心理的水准远胜于父母当年,传统的德育,似乎难以收效于犟牛般的孩子。”而是应该努力开拓与保持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对外,要注意从小带孩子去亲友家、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托、入园、入园后更是密切地跟孩子的老师们保持联系,明确要求老师“狠心地教”,自己主动配合老师,也要求老师配合家长的教育。

对内,提倡夫妻间、父子间、母子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教育,在祖孙三代的家庭中,更要提倡这种交流,这种教育上的一致性。

四、讲究教育艺术

1、针对孩子喜欢争强好胜的心里特点,抓住关键日进行教育;

对孩子不同生活阶段的第一天(次),应该大做文章,因为这时孩子将面临的是全新的刺激,容易产生深刻的体验。比如: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上小学的第一天、第一次参加考试、第一次考了100分、第一次挂上红领巾时,家里都非常看重,煞有介事地对待,让孩子产生一种“更上一层楼”的心理需求。

2、说教与适度体罚相结合;

体罚,一般认为是一种不好的教育手段。但对成长的孩子,除了说教,适度体罚也是有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对于孩子的很多行为、父母们总是要弄清楚缘由。重在明理,把事情缘由讲清,而不只是简单地发号施令。使他慢慢的做一个讨人喜好的懂道理的孩子。但若劝阻无效时,也会采取特别措施,如任其哭闹,谁也不许理他,让他明确意识到:哭是没用的,或打且不是隔靴搔痒似的打,而是打得让小家伙有所怕、有所忌。当然、体罚之后,母爱依旧。待孩子有一些进步,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一些小小的奖励。如陪孩子下棋、讲故事、允许他看些爱看的电视片等,且在某些生活习惯的要求方面,应容忍孩子,不强求立刻循规蹈。这样的说理和适度体罚相结合,辅以兴趣活动转移法,让孩子在受罚后情绪上能迅速愉快起来。

3、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指导注重实效;

一般的家长,往往以为“小孩子懂什么”,而无视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面对孩子,总是一副“老子说了算”的姿态,例如幼儿期的孩子,常常要问父母同样的问题:你们喜不喜欢我?所有这些,作为父母应该警告自己:这么一颗幼小而稚嫩的心灵,已熔铸了如此丰富的成人感情,倘若始终以孩子相待,很可能会伤及他的情绪而不利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知道孩子怎么做人时,要强调实效,毫不吝惜表扬鼓励。不仅孩子迈出的小步成功要表扬,就是孩子改正错误也要夸奖,甚至对孩子犯错以后“下次不再”的保证,也表示相信,并以自己对孩子信守承诺的身教潜移默化孩子,努力说到做到。

4、言行结合、注意分寸;

既然孩子了解道理,提高道德认识,也要督促孩子道德实践。但是有个度的问题需要把握:有个双职工家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他们只有一个孩子,经济比较宽裕,但从不让孩子过高的物质要求得到满足。告诉孩子节俭是美德,但不久就发现孩子把钱看得很重,为贪的小便宜而高兴,要付出时就斤斤计较。父母就常当孩子的面,整理出大包大包的衣物,赠给贫困的孩子;平时邀请小客人上门,热情招待;在他五年级时,还专门带他去贫困山村走访,让他把资助学费交给那里的“弟弟”,还要求他们之间定期通信。通过这些行为,让孩子明白:节俭不等于小气。对自己的生活应力求节俭,但帮助别人,则应热情大方,这才是男子汉气概。

五、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该和他商量后再做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和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六、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家长不管有多忙,都应该抽空陪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游戏中,成为孩子们游戏伙伴,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个普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七、家长要理智的对孩子施爱。

隔代亲现象难以避免,让孩子较少受到长辈的无原则庇护和不良影响,是做父母得应理性处理的。

所以,作为一名家长,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还应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合作,用科学的育儿方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度过金色的童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pu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