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立项报告

更新时间:2024-02-03 10:44: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立项报告 1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

1.1 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因此,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1.2 为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制造业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格局下,我国制造业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世界制造业基地转变,更需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撑。

1.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掌握制造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高薪难聘高级技工”,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1.4 加快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的重大而急迫的历史使命。教育部等六部委已联合发文,决定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规模发展转向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当前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2 当前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但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不相适应;由于实训条件差,使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制造业专业毕业生质量普遍不高。

2.3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职业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应建设一批可共享的实验和训练基地。”为解决实训这一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中央财政予以支持。

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 社会的需求与关注,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历届人代会上,改革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个热点,人民群众对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给予普遍关注,希望了解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使用情况。

3.2 现代科技发展的条件,为项目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可能性。由于科技发展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对专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在短期内培养一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可能。

3.3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项目实施指明了方向。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其他有关的重要批示,为本项目提供了战略意义上的导向作用。

3.4 财政部的支持与指导,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财政部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贯给予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达20亿元,建立了一批示范性重点建设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和实训基地,对本项目也已表示原则支持,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5 教育部科学严密的组织规划,是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部长多次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亲自指导项目规划;邀请专家参与决策咨询研究,加强项目运行的效益监控评估;合理规划地区布局,初步确定建设单位名单,提出详细的立项报告。

3.6 广大职业院校已积累的改革经验和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

3.7 国家财政的投入,将起到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中央财政经费的投入,必将拉动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投入,带动职业教育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4 项目建设的方案

4.1 项目建设目标。自2004年开始,集中财力,集中优质资源,主要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经过3~5年的努力,在全国建成约400个能够实现区域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150个、汽修70个、电子70个、软件70个、建筑40个)。按每个实训基地年均完成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550人计算,到2007年,400个基地将完成90余万人的高水平职业技能实训,另外还能为社会提供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加上辐射效应,可完成教育部等六部委提出的5年内培养100万、培训300万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实训要求。

4.2 项目建设的原则。主要遵循效率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4.3实训基地布局的指导思想及测算方法。方案设计采取“三个优先”的指导思想:资源共享优先、紧缺地区优先、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优先。建议布局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测算: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各地区相关的经济背景分析、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布局修正。 4.4 实训基地布局的建议方案。(略)。

4.5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组织模式。为了有利于发挥实训基地效率,有利于共享机制有效运行,扩大公共财政的受益面和可持续发展性,应主要依托职业院校和已有的实训基地,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普及型模式。

4.6 申报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要求具备资源共享条件、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较好的办学条件。

4.7 项目实施进度。2004年上半年启动数控实训基地150个,下半年启动其他各基地的建设工作;2005~2006年进行评估检查,对合格单位给予中央财政后期补贴与奖励;2007年进行评估验收,对优秀基地给予中央财政的后期补贴与奖励。

5 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

5.1 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式。这是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一次重要探索。

5.2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际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岗位技能训练,积极实施“双证书”教育。

5.3 面向社会积极提供培训服务。发挥为企业员工培训和应用性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的职能;重视开展在职人员的技能更新培训,失业人员、转岗人员再就业能力的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服务,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

5.4 探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身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省级统一规划、地市管理为主、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探索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创造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环境;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快形成“订单式”培养机制。

6 项目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

6.1 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及建设单位共同负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实施“先启动、后补贴”制度,即先期投入启动资金与贷款贴息资金,然后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行中期与后期的补贴及奖励。

6.2 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方式。基地建设的经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建设经费,主要由建设单位自行筹措解决;实训设施设备经费,由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或建设单位共同投入;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转发展经费,主要由基地建设单位负责。

7 项目运行与管理

7.1 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制度。合作负责制度、经费配套制度、立项评审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管理监督制度、项目评价制度。

7.2 实训基地的共享机制。共享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形成实训基地牵头单位与各共享单位之间的资源争夺和利益冲突的制度化协调机制。在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时,牵头单位与各共享单位之间必须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7.3 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设立实训基地运行专项基金,用于支付基地管理费、材料消耗费、日常维护维修费、设备更新费和教师津贴等项费用,维持基地正常、良性运转。

8 项目的效益分析

8.1 直接效益。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制造业实用人才紧缺的问题。据测算,每个实训基地可完成年均培养550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任务,因此到2007年,400个基地共可培养出近90余万名具有中、高级技能水平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同时至少可为社会培训150万至200万人。

8.2 间接效益。形成了一种在我国特定的职业教育体系下高效运作中央财政经费的新机制,使有限的国家财政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对于解决多年来困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充足的设备条件能够大幅度提高受培训者技能水平的内涵,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周期,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年1月30日

附件1: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方案

附件2:计算机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方案 附件3: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方案

附件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方案 附件5: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配置方案

附件6: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

附件7: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附件8: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pt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