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心理学题库

更新时间:2023-12-17 20: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选题

第一章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 ) 答案: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哪一年龄段? 答案

答案:D 11~成年

3、个体运用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做什么?( ) 答案:A 同化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6~12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 答案:A 勤奋感对自卑感

5、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被称为哪种智力? 答案:B 实践性智力

6、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倾向于在做出决定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应慢,但犯错少的特点? 答案:D 沉思型

7、哪种风格的学习者对人的感受,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很敏感? 答案:B 人际型

8、哪种风格的学习者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求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答案:C 理解型

9、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做什么? 答案:B 顺应

10、下面哪个特点不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所特有的? 答案:B 具体的逻辑推理

11、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韦克斯勒智商测验中得了100分,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D 该生在同龄人中智商排中等

12、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具有哪种智力类型的人常常是特别出色的综合思维者,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联合(综合)点?

答案:C 创造性智力

13、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的人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答案:A 身体运动智能

14、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的人善于确立目标、评估他人能力和弱点、监控自己的思维?

答案:C 自我认识智能

15、哪种学习风格的人是独立的,不顺从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感到不自在? 答案:D 自我表达型

16、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E 可逆性

17、皮亚杰认为婴幼儿早期对世界的认识最早来源于什么? 答案:A 动作 1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同时注意到事物的多个角度,而不受眼前具体内容的限制? 答案:D 形式运算阶段

19、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人善于将观念视觉化、创造心理意象、注意视觉细节?

答案:A 视觉空间智能

20、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很难将自我或特定物体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答案:B 场依存型

第二章

1、运用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等解决实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答案:A 智慧技能

2、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答案:D 概念学习 3、个体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或对某些观念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答案:D 态度学习

4、学会调节和控制个体自身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这是哪种类型的学习? 答案:C 认知策略

5、将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答案:B 有意义学习

6、学习前的状态对学习的影响是? 答案:B 准备律

7、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是哪一位? 答案:C 巴甫洛夫

8、学生考出好成绩后,能得到家长的奖励是属于? 答案:D 强化

9、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A 斯金纳

10、消除不愉快刺激使行为增加是? 答案:B 消极强化

11、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Gestalt),这是哪一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案:A 格式塔

12、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头脑内形成认知地图。这一观点是由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答案:C 托尔曼

13、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在大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表征,这是观点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答案:D 认知结构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这是什么教学原则? 答案:B 强化原则

15、学习中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这是________学习的必要条件。 答案:D 有意义学习

16、先行组织者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观点? 答案:B 奥苏伯尔

17、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是由心理学家___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D 维果斯基 18、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这是______学派的观点。 答案:C 建构主义

19、儿童的“学习”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这是_________教学模式。 答案:B 支架式教学

20、在_______________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答案:A 建构主义

第三章

1、一般学习动机是在哪些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答案:C 许多

2、高成就需求者不具备下列哪个特点: 答案:D 喜欢自己掌控学习过程

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动机强度与哪个因素无关 答案:A 目标

4、班杜拉认为在传统的期望概念之外,有一种期望称为( ) 答案:B 效能期望

5、马斯洛将需要的七个层次分为两类,其中较低的四个层次可以成为( ) 答案:D 缺失性需要

6、根据学习动机的( ),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C 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7、学习动机的内部强化是一种自我强化,即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良好行为进行( )

答案:B 激励

8、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控的特质,学习和努力只能获取新知识,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观。 答案:A 能力实体观

9、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可控特质,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增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观 答案:C 能力增长观

10、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 )提出来的 答案:B 班杜拉

11、自我效能感理论传统的期望理论只分析了哪种期望? 答案:A 结果期望

12、下面哪个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答案:D 情绪唤醒

13、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动机缺失的的一个原因是 答案:D 不胜任

14、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 答案:A 自我接受

15、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 )提出来了 答案:C 马斯洛

16、ARCS动机激发模式下列哪个因素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 答案:B 兴趣

17、ARCS模型中显示的切身性,是指将学生的哪个需要与动机相结合。 答案:B 重要需要

18、下面哪一项是ARCS动机激发模型中自信的亚类型 答案:C 个人控制

19、亲和需要是一种寻求被他人喜爱和( )的愿望 答案:C 接纳

20、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 ) 答案:C 一般学习动机与具体学习动机

第四章

1、安德森等人把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 答案:A 陈述性知识

2、下面哪类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答案:C 程序性知识

3、下面哪类知识是关于认知的知识? 答案:D 反省认知知识

4、能够区分童话故事和历史故事,需要运用下面哪类知识? 答案:B 概念性知识

5、知道如何写留言条,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C 程序性知识

6、知道云南的省会是昆明,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A 事实性知识

7、学会如何对戏剧进行一般性思考,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C 程序性知识

8、掌握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并能背诵某些段落,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A 事实性知识

9、知道《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A 事实性知识

10、学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B 概念性知识

11、地理学科中知道如何阅读地图,属于下列哪类知识? 答案:C 程序性知识

12、对自己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有清楚的了解,这属于下面哪类知识? 答案:D 反省认知知识

13、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是由( )和概念规则构成的。 答案:B 定义性特征

14、对于那些并不具备定义良好特征的概念,可以通过如下哪种方式加以学习? 答案:B 建立原型

15、奥苏贝尔把概念同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 答案:C 并列结合学习

16、若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新知识,属于哪种概念同化方式? 答案:A 下位学习

17、学习了“虾”、“螃蟹”、“蜘蛛”、“甲虫”、“蚱蜢”等之后,形成“节肢动物”的概念,这属于( )。 答案:B 上位学习

18、学生原来认知结构中已有“爱国行为”的观念,通过学习获得了“反击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的观念,现在要学习“保护历史文物”也是爱国行为的观念,这属于( )。 答案:A 相关类属学习

19、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辨别,对概念的规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至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属于哪种概念学习方式? 答案:A 概念形成

20、以概念同化的思想为指导,通常教师可以采用( )法帮助学生学习概念。 答案:B 规则-举例

第五章

1、“开窗通风”这一行为属于( ) 答案:A 随意运动

2、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连贯的三步上篮动作,学生掌握的是? 答案:A 操作技能

3、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详细讲解题的步骤,学生学到的是? 答案:C 程序性知识

4、学生画画前对画面的构思是属于 答案:B 认知技能

5、学生放学回家总是写完作业再出去玩是属于? 答案:C 习惯

6、数学题的每个步骤都要清晰地写出来,这是操作技能的什么特点? 答案:D 展开性

7、借助肌肉骨骼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是? 答案:A 思维技能

8、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答案:B 认知技能

9、做数学题时,某学生经过口算直接写出答案,省略了过程,这是认知技能的什么特点? 答案:C 简缩性

10、阅读技能是属于什么技能? 答案:B 认知技能

11、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答案:B 模仿阶段

12、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答案:C 整合阶段

13、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答案:D 熟练阶段

14、两个小时没休息,终于熟练掌握了一套拳法,这属于? 答案:D 集中练习

15、练习一段时间后,出现即使再努力,进步也不明显的现象,这一现象是? 答案:A 高原现象

16、高原现象出现在练习的哪个阶段? 答案:B 中期阶段

17、把数学试卷抄两遍以加深印象,这是什么技能? 答案:C 操作技能

18、某学生写作业时很安静,但老师却发现他嘴在不停地动。 答案:A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19、原型内化阶段后,此时认知技能? 答案:A 已经形成

20、认知技能形成的基础是? 答案:A 操作技能

第六章

1、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 ) 答案:B 元认知监视

2、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 答案:D 划线

3、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答案:B 组织策略

4、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答案:A 精加工策略

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答案:C 复杂方案

6、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答案:D 元认知策略

7、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答案:C 列提纲

8、组织策略重点强调( )之间的联系。 答案:A 新知识与新知识

9、精加工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 答案:B 新知识与旧知识

10、学生利用系统结构图对学习材料归类整理,这一策略属于( ) 答案:C 组织策略

11、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 )模式

答案:D 交互式教学模式

12、复述策略适用于( ) 答案:C a和 b都适用

13、划线是一种常用的( ) 答案:A 复述策略

14、概念图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答案:C 组织策略

15、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应用性原则、( )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和监控性原则。 答案:B 个性化指导

16、学生在学习时能主动选择安静的环境,这是( )策略。 答案:D 资源管理策略

17、陈林在等公交车时,不断回想下午所学的英语单词,这说明陈林很擅长()策略 答案:C 时间管理

18、小王发现自己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效果不佳,他及时调整了记忆方法,这说明他很擅长()策略

答案:A 调节策略

19、小明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问,来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难点,他在应用( )策略 答案:B 元认知监控

20、小云非常喜欢通过口头讲解,课堂讨论和其他听觉刺激进行学习,这说明她的优势感觉通道是( )

答案:C 听觉通道

第七章

1、创造性存在于哪些人身上?( ) 答案:B 所有人

2、选择题中的单选题是训练学生的什么思维?( ) 答案:B 聚合思维

3、随机应变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 答案:A 变通性

4、空间想象能力一般位于大脑的哪个部位?( ) 答案:D 右半球

5、创造性高的人智力会怎么样?( ) 答案:A 高

6、创造性一词由谁首先提出?( ) 答案:C 吉尔福特

7、整齐划一、遵守常规对创造性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B 消极的

8、对教师而言,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做法是( ) 答案:C 不急于评价

9、不经过一步一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与理解属于( ) 答案:D 直觉思维

10、头脑风暴法是谁首次提出的?( ) 答案:A 奥斯本

11、在一个问题中,朝向目标努力方向的操作或活动称为( )。 答案:C 问题的路径

12、问题解决者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把握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明确问题的结构,属于问题解决的( )。 答案:B 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13、问题解决者首先明确目标,不断分析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将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而后选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去达到子目标,缩减差距。( ) 答案:B 手段——目的分析法

14、在数学中常常采用验算的方法来评价解答。如:以减法验算加法;解方程时,将答案带入算式等,这属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 )。 答案:D 回顾与监控反思

15、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中,结合各门学科来培养问题解决策略和思路,称为( )。 答案:A 具体领域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

16、在一个问题中,给定的信息与情境,称为( )。 答案:A 问题的初始状态

17、当选择了某种解决方案后,执行计划,尝试解答之后的问题解决步骤是( )。 答案:D 回顾与监控反思

18、从目标开始往回走,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叫做( )。 答案:B 逆向反推法

19、在一个问题中,期望达到的结果称为( )。 答案:B 问题的目标状态

20、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第一步是( )。 答案:A 明确问题与条件

第八章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答案:B 情感成分

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 答案:C 态度

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答案:A 道德认知

4、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答案:B 道德行为

5、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

答案:D 自我中心阶段

6、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答案:B 三年级

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答案:B 6~8岁

8、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答案:A 前习俗水平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答案:B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答案:C 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1、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答案:A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答案: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答案:B 从众

1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答案:D 与他人相接近

1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答案: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答案:C 价值体系

17、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答案:B 认同

18、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 答案:B 试图与榜样一致

19、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 答案:C 内化

2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答案:B 道德认知

判断题

第一章

1、心理发展具有可逆性。 答案:B 错误

2、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每个个体的发展曲线都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是绝不会完全吻合。 答案:A 正确

3、同化是指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 答案:B 错误

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了,具有“表象性思维”的特点。 答案:A 正确

5、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错误

6、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的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答案:A 正确

7、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客观化时期,即获得社会自我的阶段。 答案:A 正确

8、心理自我在儿童期就开始发展和形成了。 答案:B 错误

9、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倾向性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 答案:A 正确

10、智商是一个绝对值。 答案:B 错误

11、智商100表示一个人在智商测验中得了满分。 答案:B 错误

12、三元智力理论将智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成功智力三个方面。 答案:B 错误

13、多元智能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 答案:B 错误

14、自我认识智能也叫内省智能,是指能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状态,并能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答案:A 正确

15、人际关系智能突出的人擅长与别人交流。 答案:A 正确

16、认知风格,也叫思维风格,是指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心理倾向。 答案:A 正确 17、“执法型”的学生更细化提出自己的规划,他们喜欢发明创造,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

答案:B 错误

18、掌握型的学习者喜欢以有组织、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任务。他们偏好动手操作或技术性的学习,更多是关注事而不是人或者观念。 答案:A 正确 19、理解型学习者渴望探索观念,提出新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的兴趣经常变化、不可预测。 答案:B 错误

2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他们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难以进行抽象思维。 答案:A 正确

第二章

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的行为、认知或心理倾向的持久变化。 答案:A 正确

2、由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答案:B 错误

3、必须是因学习者的经验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学习者的变化,才能被视为学习。 答案:A 正确

4、学习水平分类方法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 答案:B 错误

5、学习结果分类法是由加涅提出的。 答案:A 正确

6、奥苏贝尔提出按照学习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答案:B 错误

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习得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 答案:A 正确

8、行为只有受到积极强化才会增加。 答案:B 错误

9、消极强化就是减少反应概率。 答案:B 错误

10、生理或情绪上的反应多数都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 答案:A 正确

11、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反应的重要性。 答案:B 错误 12、学习过程不是试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这一观点是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的观点。 答案:B 错误

13、行为主义的S-R联结公式,在托尔曼理论中变成了的S-O-R,O是中介变量,指行为的目的性和认知性。 答案:A 正确

14、奥苏伯尔认为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答案:B 错误 15、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具有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儿童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

答案:A 正确

16、意义学习是学习者并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答案:B 错误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发现式学习为主。

答案:B 错误

18、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是整合协调原则。 答案:B 错误

19、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工作台”,是新信息暂时储存和新信息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相整合的界面。 答案:B 错误

20、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答案:B 错误

2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答案:A 正确

第三章

1、学习动机是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答案:A 正确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答案:A 正确

3、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范围,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B 错误

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 答案:A 正确

5、低龄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年龄的一些的学生可以产生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A 正确

6、在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使用外部强化,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内部强化。 答案:A 正确

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答案:B 错误

8、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控的特质,学习和努力只能获取新知识,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答案:B 错误

9、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可控的特质,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增长。 答案:A 正确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答案:A 正确

11、缺失性需要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自然产生。 答案:A 正确

12、韦纳将人们的成败归因的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答案:A 正确 13、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是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答案:B 错误

14、通过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减轻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可以起到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答案:A 正确

15、产生认知冲突与不协调,是唤起学生注意的重要要素。 答案:A 正确

16、根据ARCS动机激发模型动机设计的主要过程有四个, 注意、切身性、自信、满意感 答案:B 错误

17、动机的切身性是指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 答案:A 正确

18、激励学生的自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答案:A 正确

19、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选择属于动机激发策略中的满足感激发。 答案:B 错误

20、为保持学生的注意,教师要适当使用幽默的手段。 答案:A 正确

第四章

1、按照知识所表征的信息类型及表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两类。

答案:B 错误

2、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并且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答案:A 正确

3、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答案:A 正确

4、无论是动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可用程序性知识来储存。 答案:A 正确

5、程序性知识包含认知策略在内。 答案:A 正确

6、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都涉及“是什么”的知识,但概念性知识比事实性知识更加深刻、有组织、更综合和系统。 答案:A 正确

7、陈述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通常表示为一系列要遵循的步骤。 答案:B 错误

8、陈述性知识具有零碎性、点滴性特点。 答案:B 错误

9、机械学习不适合符号学习。 答案:B 错误

10、任何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看它是否符合某一知识类型的学习条件。 答案:A 正确

11、符号学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可以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解释。 答案:A 正确

12、学习事实知识时适合使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答案:B 错误

13、事实知识主要是以有意义命题的形式来习得和贮存的。 答案:A 正确

14、所有概念都可以列出定义性特征。 答案:B 错误

15、并非所有概念都可以列出定义性特征,有些概念主要通过特异性特征组织而成。 答案:A 正确

16、纬度、海拔等概念属于具体概念。 答案:B 错误

17、定义性特征是指一个概念所呈现的典型特点。 答案:B 错误

18、定义性概念实质上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规则。 答案:A 正确

19、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的不同而造成的。 答案:A 正确

20、按照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学习条件,可以相应地采取“规则——例子”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概念。

答案:B 错误

21、概念形成通过直接下定义的方式来揭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答案:B 错误

22、通过派生类属学习的内容使已有观念得到了充实,并使已有观念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答案:B 错误

23、以概念同化的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概念时常常采用“举例---规则”法。 答案:B 错误

24、概念的外延扩大(过度概括)通常是由于概念的可变属性呈现得不够丰富。 答案:A 正确

25、图式是由若干个“槽”或“空位”构成的知识包。 答案:A 正确

第五章

1、操作技能是程序性的知识。 答案:B 错误

2、操作技能达到熟练后会变成本能行为 答案:B 错误

3、操作技能的动作是可以合并、简化的 答案:B 错误

4、抄写字词应该属于操作技能 答案:A 正确

5、解数学题应该属于认知技能 答案:A 正确

6、中学生还没有内部言语 答案:A 正确

7、操作模仿阶段视觉占优势 答案:A 正确

8、操作熟练阶段动觉占优势 答案:A 正确

9、操作技能的提高与练习次数无关 答案:B 错误

10、集中练习不如分散练习效果好 答案:A 正确

11、练习出现“高原现象”后,技能就无法再提高了。 答案:B 错误

12、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外部言语 答案:A 正确

13、小学生没有认知技能,而中学生有 答案:B 错误

14、认知技能的基础是操作技能 答案:A 正确

15、原型操作时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知技能 答案:A 正确

16、原型内化后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知技能 答案:B 错误

17、认知技能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才能完成 答案:A 正确

18、操作技能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才能完成 答案:B 错误

19、整体练习比分散练习效果好

答案:B 错误

20、认知技能可以指导操作技能的获得 答案:A 正确

第六章

1、划线是一种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答案:B 错误

2、组织策略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答案:B 错误

3、精加工策略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 答案:A 正确

4、复述策略只适用于机械记忆 答案:B 错误

5、认知策略有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答案:B 错误

6、个体在学习时有不同的感官偏好 答案:A 正确

7、应用概念图来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精加工策略 答案:B 错误

8、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我们应适当过度学习。 答案:A 正确

9、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要好于中间部分材料的记忆效果 答案:A 正确

10、复述策略是一种低效的学习策略。 答案:B 错误

11、划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答案:A 正确

12、歌谣记忆法是一种常用精加工策略 答案:A 正确

13、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答案:B 错误

1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答案:A 正确

15、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个体的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和关于策略的知识。 答案:A 正确

16、列提纲属于元认知策略 答案:B 错误

17、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答案:A 正确

18、时间管理属于元认知策略的一种 答案:B 错误

19、调节策略是根据元认知监控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和手段的策略 答案:A 正确

20、自我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元认知监控策略 答案:A 正确

第七章

1、创造与创新其实没差别。 答案:B 错误

2、创造性的产品一定是新奇独特的 答案:A 正确

3、数学中的几何比代数更有助于右脑的开发 答案:A 正确

4、喜欢做“白日梦”的学生不利于创造性的发展 答案:B 错误

5、没有创造型教师就没有创造型学生 答案:A 正确

6、喜欢“质疑”的学生会限制其创造性的发展 答案:A 正确

7、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 答案:B 错误

8、创造性思维者的动机一般源于内部动机 。

答案:A 正确

9、奖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答案:B 错误

10、就创造性的发展而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答案:A 正确

11、一个问题会包含三个方面:问题的初始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达到目标的路径。 答案:A 正确

12、学生每天上学校,如何坐车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案:B 错误

13、问题表征是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建立起对问题客观描述的理解。 。 答案:B 错误 14、在图式教学中,可以直接教授学生相应的问题图式;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样例问题后,对解题思路进行归纳。 答案:A 正确

15、样例问题数目的增加并不会促进学生的图式归纳 。 答案:B 错误

16、可以采用元认知提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 答案:A 正确

17、问题解决是一个认知加工过程。 答案:A 正确

18、样例之间越相似,越容易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答案:B 错误

19、当个体对问题范围或领域知之甚少时,更多地依靠具体领域问题解决策略来理解情境。 答案:B 错误

20、有效的元认知监控还有助于减少问题解决中的思维偏向。 答案:A 正确

第八章

1、态度是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答案:A 正确

2、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答案:B 错误

3、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即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答案:A 正确

4、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道德动机。 答案:B 错误

5、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答案:A 正确

6、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服从。 答案:A 正确

7、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答案:A 正确

8、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答案:A 正确

9、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答案:A 正确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答案:A 正确

11、皮亚杰认为自律阶段时,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答案:B 错误 1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遵守法规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答案:B 错误

13、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答案:A 正确

14、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后自律的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A 正确

15、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 答案:B 错误 16、超限逆反是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它是机体的自然的保护反应。 答案:A 正确

17、人们由于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的推动,对外界劝导或影响所作的保护反应,即为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答案:B 错误

18、禁果逆反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答案:A 正确

19、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答案:A 正确

20、认同是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上被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B 错误

填空题

第一章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具有四个特征,分别是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差异性

3、皮亚杰将年幼儿童表现出行为或思维的模式叫做 图式

4、 认知风格 是指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心理倾向。

5、 场独立型的人能够很容易地从周围环境中区分出自我或特定的物体。

6、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7、 客体永久性 指当该物体不在眼前时,儿童知道该物体并非真的消失不见了,他们会去寻找。

8、 学习风格 是指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前运算阶段 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了,具有\表象性思维\的特点。

11、 自我同一性 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人生观的形成。

12、 心理自我 是指我们所感知到的关于自己的内在心理品质,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感受。

13、 分析性智力 是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通过分析性思维个体试图利用策略来操作问题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14、 实践性智力 指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

15、席瓦尔和汉森认为存在四种学习风格,分别是 感官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 感官-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 直接-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 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学习者)

16、 场依存型 的人很难将自我或特定物体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17、感官-思考型学习者也被称为是 掌握型 学习者。 18、 感官-感受型或人际型 学习者偏重于学习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的生活的事物,而不是那些与个人无关的事实或理论。

19、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了智力的两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包括 一般因素 和某个特殊因素。

20、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被称为: 音乐智能

第二章

1、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以将学习分成 内隐学习 和外显学习。 。

2、按照学习结果可以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

3、按照学习水平可以把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 问题解决(学习) 。

4、按照学习方式可以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 发现学习 。

5、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

有意义学习 。

6、 经典条件反射 强调某些刺激能自动引发某些反应。

7、通过消除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的是 消极强化(负强化) 。

8、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受到练习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这是 练习律 。

9、行为塑造主要是采用 逐步逼近法 ,通过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10、按照强化物的来源,强化可以划为一级强化物和 二级强化物 。

11、托尔曼认为学习不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形成了类似现场的

认知地图 。

12、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表征有三种类型, 动作型表征、映像性表征和

符号性表征 13、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 实质性联系 。

14、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 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5、 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16、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 语义编码 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阶段。

17、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

18、建构语言认为教学中以 学生 为中心。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9、课程设计的中心在于设置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从学习的全过程,属于

情景(抛锚式)教学 教学模式。

20、建构主义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 意义建构 。

第三章

1、动机是人们指向和 维持 行为的一种内部状态 。

2、学习动机是 激发 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己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3、学习动机的作用指向、维持、提升、 强化 、监控。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 社会意义 ,可以分为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

5、根据学习动机的 动力来源 ,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6、内部动机是指由学生内在 需要 的引起的动机。

7、外部动机是指学生由外部 诱因 所引起的动机。

8、多种动机可以构成由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若干辅助性学习动机构成的

动机体系 。

9、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 范围 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

10、 马斯洛 在1954 年出版了《动机与个性》一书。

11、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 权力 和亲和的需求。

12、持能力 实体 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控的特质,学习和努力只能获取新知识,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13、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一种不稳定的、 可控的 特质,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增长。

14、成就目标分为四种,即 掌握趋近目标 、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15、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 主观判断 。

16、自我效能理论是 班杜拉 最早提出来的。

17、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成功与失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18、自我决定理论根据\自我决定\的程度,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

动机缺失 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依次递减。

19、根据自我决定的程度,外在动机可细分为四种亚型:整合调节、认同调节、 摄入调节 和外在调节。

20、ARCS模型的四要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切身性、自信心、

满足感 。

第四章

1、按照知识所表征的信息类型及表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 两类。

2、安德森提出陈述性知识有三种类型的组块:时间序列、表象和 命题 ,它们分别储存不同类型的信息。

3、陈述性知识组织和整合的心理机制主要是 图式或陈述性知识网络 、监控。 4、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体遵循一系列程序步骤来执行某种行为或 心智过程 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5、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主要是 产生式 。

6、程序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 产生式系统 。

7、安德森等人把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

8、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概括性和 组织性 。

9、反省认知知识包括三个亚类:策略性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 与认知和动机有关的自我知识 。

10、符号学习的重要学习条件是重复练习和及时、清晰的 反馈 。

11、在事实知识学习过程中,使用 组织 、表象、主题、记忆术等方式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12、概念是基于 共同属性 对物体、事件和特征进行分类后形成的类别。

13、概念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例证、 概念属性 和概念定义四个方面。

14、按照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 定义性概念 。

15、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性特征和 概念规则 构成的。

16、心理学家对人们在头脑中如何形成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理论:

特征表理论 和原型理论。

17、原型是某个概念、分类或等级的最佳 表征或实例 。

18、概念学习有两种方式:概念形成和 概念同化 。

19、概念形成是指从观察和辨别概念例证出发,逐渐发现 概念属性 的概念学习方式。

20、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通过 下定义 的方式来揭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新的概念。 21、举例时需要注意三个一般性规则: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举例、挑选彼此不同的例子、 对实例和非实例进行比较 。

22、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关于一类客体、事件或情境的 有组织 的一般知识结构。

23、图式获得的过程包括两个子过程:图式的形成与 图式的改进 。

第五章 1、技能一般分为操作技能和 认知技能 。

2、 操作技能的特点有物质性、外显性和 展开性 。

3、认知技能是借助 内部言语 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4、认知技能的特点包括观念性、内隐性、 简缩性 。

5、写作技能是属于 特殊 认知技能。

6、思维技能是属于 一般 认知技能。

7、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包括定向、模仿、整合、 熟练 。

8、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 模仿 阶段。

9、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 熟练 阶段。

10、相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练习是 分散练习 。

11、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是属于 集中练习 。

12、在练习中期,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这种现象叫

高原现象 。

13、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通常被称之为 原型 。

14、认知技能的学习过程有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

15、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这属于 原型操作 。

16、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隐的、简缩的形式,这一过程叫 原型内化 。

17、 安德森认为,认知技能的学习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 自动化 阶段。 18、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称之为 内部反馈 。 19、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 整合 阶段。

20、人的意识对运动的主观控制调节被称之为 随意运动 。

第六章 1、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资源管理策略 等三个方面 。 2、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 元认知监控 。

3、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理,这是运用了认知策略 中的 组织 策略。 4、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 效率和效果 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

5、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 交互训练 模式。

6、元认知是对个体自身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

认知与监控 。

7、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 。

8、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 个体 的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和关于策略的知识。

9、常用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和组织策略。

10、学生利用系统结构图对学习材料归类整理,这一策略属于 组织策略 。

11、精加工策略强调 新知识与旧知识 之间的联系,以此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 。

12、谐音联想法属于 精加工 策略。

13、划线是一种常用的 复述 策略 。

14、当你在阅读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概念,这一过程属于 元认知监控 。 15、组织策略强调 新知识与新知识 之间的联系。

16、 记忆某个材料时,先学习的内容会对后学习的内容造成干扰,这叫做

前摄抑制 。

17、记忆某个材料时,后学习的内容会对先学习的内容造成干扰,这叫做

后摄抑制 。 18、记忆所学内容时,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背诵叫做 整体识记 。 19、记忆所学内容时,分成几个小段来背诵叫做 部分识记 。 20、根据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我们应该 及时复习 。

第七章

1、初始状态和(或)目标状态是模糊的,或者是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的问题,称为 结构不良问题 问题。

2、将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方法都列出来,逐一去尝试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 算法式 。

3、 问题图式 是由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原理、概念、关系、规则和操作程序构成的知识综合体,是已有问题解决成功样例的概括和抽象。 4、 元认知监控 对问题的表征、解答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结果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引和调节作用。

5、明确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明确的准则与解决步骤,可以确定答案正确与否的问题,称为 结构良好问题 。

6、 类比思维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搜寻与当前问题情境相似的情境 。

7、 启发式 指根据目标,不管将问题状态转换为与目标状态接近的中间状态,从而只探讨最有利于达到目标状态的中间状态。

8、个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困难,通常是由于受限于所提供工具的常规用途,这种现象被称为 功能固着 。

9、 思维定势 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个体倾向于用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

10、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的知识往往是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组织的,在各种概念、原理、情境、事件等信息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特别是与核心概念和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合理的 认知结构 。

11、首次提出创造性一词的心理学家是 吉尔福特 。

12、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发散思维 。

13、思维敏捷、话语快速是创造性的 流畅性 。

14、智力低的人,其创造性水平 低 。

15、不经过一步一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与理解是 直觉 。 16、 头脑风暴法是 奥斯本 首次提出的 。

17、鼓励学生间的竞争对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不利 。

18、创造性思维者的动机一般源于 内部动机 。

19、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 中等以上 的智商水平 。

20、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聚合思维 。

第八章

1、态度的结构包括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 和行为成分。

2、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 行为规范 和准则的总和。 3、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 和 倾向 。

4、 道德行为 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 伦理道德 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

6、 品德不良行为 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

7、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 道德观念 和道德行为中。

8、态度是一种 内部准备 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9、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稳定的 心理倾向 。

10、 能力 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11、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 行为 的统一 。 12、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 道德认识 指引和 道德情感 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13、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 依从 、认同、 内化 。

14、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规范要求 一致的行为。

15、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

他律道德阶段 和 自律道德阶段 。

16、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认知能力 和 社会关系 。

17、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 后习俗水平 三个水平。 1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惩罚服从取向 和 相对功利取向 。

19、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处于判断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 和 普遍伦理取向 。

2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寻求认可取向和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

21、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因素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同伴群体。

22、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是亲历学习和 观察学习 。

23、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

赞赏阶段 和行动阶段。

24、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对物的态度,都是 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 。

25、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对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 道德评判水平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p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