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分析--基于区域经济政策角度 000

更新时间:2023-10-01 2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分析—基于区域经济政策角度

摘要: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

的,本文通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发展阶段中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在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区域效应基础上,找出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缩小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政策;东西部;

区域经济政策,简称区域政策(regional policy),是一国政府为了改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促进国内各地区经济均衡和有效发展而实施的各项措施的总称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二十一世纪初的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现在的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每个发展阶段所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东西部的发展作用都不一样。

一、不平衡发展战略

(一)政策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央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区域经济政策,舍弃了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同步发展战略,采取了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1979年,中央决定率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灵活的经济政策,随后又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的14个港口城市。1985年到1987年底,又决定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

(二)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表现

一是地区差距拉大。1979—1991年,东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西部为8.8%。1978—1994年,东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52.5%变动到58.5%,提高6个百分点;西部所占比重由16.5%变动为14.1%,降低2.4个百分点。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动,引起了东西部地区间人均国民收入发生了相应变化,1978年东西部人均GDP分别为466元、257元,西部为东部的55.1%。到1994年东西部人均GDP则分别增长到5352元、2320元,西部为东部的43.3%2。

二是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加剧。东西部要素禀赋的差异和发展所处阶段的不

贵州师范大学

同,决定了其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随着地方政府经济权限的扩大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的实施,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本地财政收入,采取了种种手段,对本地市场进行保护,其结果不仅加剧了地区之间的矛盾和贸易摩擦,也阻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导致全国区域经济秩序的混乱。

二、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作用下的中国东西部发展

(一)政策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持续拉大、区域差距的日益拉大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政府正式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 “九五”计划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十五”计划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一五”规划则进一步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制定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二)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表现

一是地区差距继续大。1995年—2003年,东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50.7%变动到61.09%,提高10.4个百分点;西部所占比重由18.38%变动为17.44%,降低0.94个百分点。东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差由1995年的32.37%上升到2003的38.25%,上升6个百分点。

二是贫富分化开始凸显。1999年国家正式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使东西部地区间人均国民收入发生了相应变化,1995年东西部人均GDP分别为7349.18元、3121.93元,西部为东部的42.48%。到2003年东西部人均GDP则分别增长到17330.14元、6417.59元,西部为东部的37.03%。2003年人均GDP最高(上海市约46718元)与最低(贵州省约3601元)差达到43117元,比1995年人均GDP最高(上海市约17403元)与最低(贵州省约1796元)的15607元拉大27510元。这种差距开始导致贫富分化,不利于我国长远经济发展。

三、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作用下的中国东西部发展

(一)政策背景

为了弥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缺陷,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把优化国土开发

1

贵州师范大学

格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以部署。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这两个战略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的完整战略。

(二)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表现

一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差距依然很大。2004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近92823亿元,是西部地区28603亿元的3.25倍,西部地区人均GDP为7704元,相当于东部的37.38%。201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近267839亿元,是西部地区98686亿元的2.71倍,西部地区人均GDP为28443.27元,相当于东部的49.42%。2004年—2011年,东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55.39%变动为56.8%,增长了1.41个百分点;西部所占比重由17.1%变动为20.9%,增长了2.6百分点。东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差由2004年的38.29%降至2011的35.9%,可见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国家对西部地区加大扶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

二是东西部人均GDP差距拉大。2004年东西部人均GDP分别为20611.7元、7704.23元,西部为东部的37.38%。到2011年东西部人均GDP则分别增长到57549.48元、28443.27元,西部为东部的49.42%。2011年人均GDP最高(天津市86496元)与最低(贵州省16117元)差达70379元,比2004年人均GDP最高(上海市42525 元)与最低(贵州省4114元)的38411元拉大31968元。以上数据表明,东西部人均GDP收入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数据来源:根据各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汇总计算,为保持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

2

值比重总计为100%,将把全国GDP由各地加总而得,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统计中各地区加总略大于全国GDP值,因此本文数据不同于国家层面直接汇总的数据.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o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