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更新时间:2024-02-18 05:5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亚里士多德形质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汉 译 世 界 学 术 名 著 丛 书
形 而 上 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吴 寿 彭 译
形 而 上 学·1·
形 而 上 学
A)一①
卷(
章 一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
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
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
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
②
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
动物在本性上赋有感觉的官能,有些动物从感觉产生记
忆,有些则不产生记忆。这样,前者就比那些不能记忆的更明
敏而适宜于学习。那些不能听声音的,虽也明敏,可是不能受
教诲:譬如蜜蜂,及其它相似的种属;除记忆以外,又具备听觉
的那些动物,就可加以教诲。
① 本卷首章简述人类由感觉,记忆,经验,积累智慧以建立理论学术,而哲
学尤为宝贵。次章列叙自然研究中所识万有之常态与变化,综为四因;遂撮举希腊
先哲各家之说略论其得失。9955,105918,等所称“导言”
( )
b a EFGHιIπEψHHιιασ
μFHιI
正当指此卷各章。一般诠疏家如耶格尔(, .)罗斯
( , .)等以卷 第
JaegerW RossWA
九章与卷M 第四第五章相对勘,推论此卷当系亚氏初离柏拉图学院后,在亚索
( )时所著录,故行文语气仍自侪于柏拉图学派之列。本书边注页数行数系照
Assos
亚氏全集希文本页行数编录,索引即凭此码制订。
② 希腊学者一向认为视觉是五官中特重的一官,下文言及感觉时,往往单
举视觉。
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的经
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现在,人从记忆积累经验;
同一事物的屡次记忆最后产生这一经验的潜能。经验很象知
识与技术,但实际是人类由经验得到知识与技术;浦罗说:“经
①
验造就技术,无经验就凭机遇”。从经验所得许多要点使人
产生对一类事物的普遍判断,而技术就由此兴起。作成这样一
个判断:加里亚沾染过这种病,于他有益,苏格拉底与其他许
多病例也如此,这是经验;但作成这样一个判断:所有具备某
一类型体质的人沾染过这种病,例如粘液质的或胆液质② 的
人因病发烧,都于他有益,——这是技术。
在业务上看,似乎经验并不低于技术,甚至于有经验的人
较之有理论而无经验的人更为成功。理由是:经验为个别知
识,技术为普遍知识,而业务与生产都是有关个别事物的;因
为医师并不为“人”治病,他只为“加里亚”或“苏格拉底”或其
他各有姓名的治病,而这些恰巧都是“人”。倘有理论而无经
验,认识普遍事理而不知其中所涵个别事物,这样的医师常是
治不好病的;因为他所要诊治的恰真是些“个别的人”。我们认
为知识与理解属于技术,不属于经验,我们认为技术家较之经
① 语见柏拉图:“乔治亚篇”( :“ ”448,462 )。 (技术,
Plato GeorgiasC BC
GEJFη
音译:德赫尼)与 (机会或运道,音译:托赫尼)原文声韻相切近,译文不
能声
GKJηF
义并达。
② 古希腊生理学及医学将人分别为四种体质:粘液质,血液质,胆黄质,胆
黑质。因其体质不同,感疾与治病均不同。粘液质者其人恬静,性迟缓,胆液质者其
人胃弱,易怒。
验家更聪明(智慧由普遍认识产生,不从个别认识得来);前
者知其原因,后者则不知。凭经验的,知事物之所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技术家则兼知其所以然之故。我们也认为每一行业中
的大匠师应更受尊敬,他们比之一般工匠知道得更真切,也更
聪明,他们知道自己一举足一投手的原因(我们认为一般工匠
凭习惯而动作,——与非生物的动作相似,如火之燃烧——趁
着自然趋向,进行各自的机能活动,对于自己的动作是不知其
所以然的);所以我们说他们较聪明,并不是因为他们敏于动
作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理论,懂得原因。一般说来,这可算是人
们有无理论的标记,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不知其所以然
者不能执教;所以,与经验相比较,技术才是真知识;技术家能
教人,只凭经验的人则不能。
又,我们不以官能的感觉为智慧;当然这些给我们以个别
事物的最重要认识。但官感总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所以然
之故——例如火何为而热;他们只说火是热的。
当初,谁发明了超越世人官能的任何技术,就为世人所称
羡;这不仅因为这些发明有实用价值,世人所钦佩的正在他较
别人敏慧而优胜。迨技术发明日渐增多,有些丰富了生活必需
品,有些则增加了人类的娱乐;后一类发明家又自然地被认为
较前一类更敏慧,因为这些知识不以实用为目的。在所有这些
发明相继建立以后,又出现了既不为生活所必需,也不以人世
快乐为目的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开始有閒
① 括弧内语句很象是早期希腊诠疏家所作注释,而其后混入正文的。以下
各例仿此。
暇的地方。 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
许有閒暇。
我们在“伦理学”中② 曾已讲过技术与知识与各种官感的
分别;这里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大家用来阐释事物的原因与原
理的所谓智慧;因此,如上所述,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感
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
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
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章 二
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索非
亚〉是那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如果注意到我们对于“哲
人”的诠释,这便可有较明白的答案。我们先假定:哲人知道一
切可知的事物,虽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
人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既人人所同有而易
得,这就不算智慧);又,谁能更擅于并更真切的教授各门知识
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
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
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被施为,他不
应听从他人,智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
①间暇产生理论学术这一节,希腊诠疏家亚历山大 (
AlexanderA
phroL
)与阿斯克来比( )等注释甚详。几何等学皆先兴于埃及。
disiensis Asclepius
② 参看“伦理学”113914—11418.(凡涉及亚氏本人其它著作者,举书
名
bb
不再举作者名。以下倣比)。
这些就是我们关于智慧与哲人的诠释。 这样,博学的特
征必须属之具备最高级普遍知识的人;因为如有一物不明,就
不能说是普遍。而最普遍的就是人类所最难知的;因为它们离
感觉最远。最精确的学术是那些特重基本原理的学术;而所包
涵原理愈少的学术又比那些包涵更多辅加原理的学术为更精
②
确,例如算术与几何〈度量〉。研究原因的学术较之不问原因
的学术更为有益;只有那些能识万物原因的人能教诲我们。知
识与理解的追索,在最可知事物中,所可获得的也必最多(凡
为求知而求知的人,自然选取最真实的也就是最可知的知
识);原理与原因是最可知的;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
此可得明白,若凭次级学术,这就不会搞明白的。凡能得知每
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
终极目的,个别而论就是一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
宙的“至善”。上述各项均当归于同一学术;这必是一门研究原
理与原因的学术;所谓“善”亦即“终极”,本为诸因之一。
就从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来看,也可以明白,这类学术不是
一门制造学术。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① “智慧”( )一字出于伊雄语,其要义有三:(1)一般聪明与谨慎,(2)
敏
σHψια
于技艺,(3)学问与智慧。其后在学术方面分别了小巧与大智,遂以此字专主大智。
其初尝以 ,(智人)尊称毕达哥拉斯。迨诡辩者滥用机巧小慧,为人所鄙薄,遂
σHψHI
另以(爱智者[哲学家])别于(诡辩家[智者]),以 (哲学)
ηI ψιMHσψια
ψιMHσHψHI σHψισG
别于 (诡辩术[智术])[参看亚历山大诠疏,见于白朗第
()辑诠疏
σHψσGιJη Brandi
s
525以下各页]。
②[ ],“度量学”。中国将埃及希腊量地之法,据欧几里得拉丁本而
AEHμEGHια
译为“几何”,始于明末利玛竇与徐光启、李之藻时,沿用已三百余年。本书亦沿此
译名。
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
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
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
(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
①
的人);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
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
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
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
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
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
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是超乎人类的能力;从许多方面
想,人类的本性是缧絏之中②。照雪蒙尼得③ 的话,“自然的秘
密只许神知道”,人类应安分于人间的知识,不宜上窥天机。如
诗人之语良有不谬,则神祇亦复怀妬,是故人之以此智慧(洩
漏天机)胜者,辄遭遇不幸。然神祇未必妬(古谚有云:诗人多
④
谎),而且人间也没有较这一门更为光荣的学术。因为最神
① 神话为哲学先启;亚里士多德时混用“哲学”与“神学”两词。至公元后第
篇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0 级
本科课业论文
论文题目: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工商管理系
专 业: 审计学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4 月
I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形而上学的形成,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到康德的形而上学,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形而上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把哲学成为神学,哲学是最初的,本原的。所以这不是人所能掌握的,而是神圣的,它超出了人的控制范围。并在这基础上研究运动与不运动的对象,通过对本原等的介绍进一步发展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两位学者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康德首先对只是进行的分类再进一步到批判的构建形而上学,把对事物的认识分为本质和现象认识。并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详细的解释了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神学、本原、灵魂
I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on the metaphysics, aristotle's the first from kant's philosophy of the metaphysical, we can se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ysics. aristotle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to be put on the basis of the motion and object to developing further as metaphysics. kant a metaphysica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ssence of things and phenomena are known.
Keywords: theology、 principles 、
spirit
III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 5
神学就是哲学 .......................................................................................................................................... 5
形而上学的由来 ...................................................................................................................................... 6
对本原的讨论 .......................................................................................................................................... 9
对灵魂的研究 ........................................................................................................................................ 10
第二章 康德的形而上学 .................................................................................................................... 11
康德对知识的分类 ................................................................................................................................ 11
批判的构建形而上学 ............................................................................................................................ 15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 18
第三章 结 论 ..................................................................................................................................... 21
参考文献 ............................................................................................................................................. 24
4
ABSTRACT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神学就是哲学
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事实上,每一种大的宗教就是某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义、礼仪和体制。从知识的等级开始,亚里士多德把知识按等级分成:感觉、记忆、经验、技术到智慧。而智慧,一般意义上成为“哲学”。但不是所有的智慧都是哲学。哲学是一种智慧,是最高的智慧。关于研究最初的本原和最初的原因的。
首先,哲学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好奇、闲暇、自由。对最初的本院和最初的原因的探寻需要对它的追求心理及闲暇和自由去探索。
科学(哲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哲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
5
篇三:《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对认知世界的启示
——《形而上学》读后感
自从人类诞生文明起,人们在谋生之余总会遐想这世界的奥义。人们总是希望以更普遍、更简单的答案来回答那些我们似乎无从入手的问题:世界的组成是什么?万物为何如此又将如何演变?人类在自然中是否特殊又是否肩负着某些使命?人类首先归纳出万物都趋向于下落——这是生活的经验。后来人们又继续寻找下落的原因——也许在牛顿之前还没有人能系统地说明引力——但却已经诞生了最早的“物理学”。此时此刻,必定还有人要刨根问底,探寻物理背后的原因,也就是物理学的基石。然而一旦至于此,问题便变得玄虚起来。一来是这种学问必须来源于现实事物的观察与总结中,不能空空而谈;二来这种学问必须高于物理学的层面,必须能够充当物理学的基础而不是物理学的补充。
显然,这种学问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为高级的、最为统一的,它能为所有一切的规律提供理由,能为所有一切的现象提供解释,而它本身应该是众所周知的,毋庸置疑的。我个人怀疑这种学问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它应该是高于语言而独立于语言存在的,它不会因为语言的存在而产生,而我们又必须让这种学问依附于语言。无论如何,尝试系统地阐述说明这种学问都是必须的。亚里士多德本人并未将这种学问命名,后人整理其著作,统称这一方面的文章为“物理学之后(metaphusika)。”在中国,由于《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汉语和日语中译为“形而上学”。
对于形而上学所论述内容的定位我如上理解,但是政治书告诉我们在康德、
黑格尔之后,形而上学这一词汇有了更多的涵义。它渐渐演变成为与辩证法相对立思想的代名词,并在黑格尔、马克思哲学中被全面否定,目前政治书也采纳了这一观点。关于“形而上学”的部分解释中明确指出此前后两者的方向不同,并非同一事物。但查到更多的解释认为是辩证法指出了自古希腊以来论证形而上学的狭隘与弊端。从古至今,思想一直在走向多元,我们不应该去否定《形而上学》及之后有关这门学科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应该因为形而上学的历史局限性而去扼杀这种思想。每种能穿越时光留存下来的思想都有其先进性,都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都有它独一无二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使用的最主要的理论工具我认为是“四因论”,即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寻求解释:质料因、形式因(本因)、运动因和目的因。例如我正在写文章这件事上,首先要有笔和纸作为质料,二要有文章这种形式,三要有我作为动力去工作,最后还必须有写这篇文章所要完成的使命(完成作业)作为目的。这样看似乎这四因确实是面面俱到,缺一不可,而对于大多数情况这四因都被可以找到。首先,它肯定了质料,也就是肯定了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运动是我们看来事物的两个基本特征,也容易被肯定。问题纠结在目的因这一项上:是否任何事件都有其目的?《苏菲的世界》一书给出了一个例子:天空下雨的原因是否包含其目的呢?如果肯定四因论,答案最终会是“下雨的目的是滋润植物的生长”。这显然是十分有争议的,有学者据此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归结为唯心主义,认为坚持目的因就是在肯定一种超出自然规律之外的支配力量。如果万事万物都有其目的,那么宇宙诞生的目的呢?人类文明的目的呢?人生在世的目的呢?是否只能知道结果才能反推目的,如果这样那么万事万物便冥冥之中都有了一种宿命的支配,它既能为现在提供目的,也早已为未来设定结
局——这在我们看来将是很荒谬的。然而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并不应被归为纯粹的宿命论,也并不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
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关于目的因的论述确实存在着疏漏,而且其本人或许并没有发现这些漏洞,自然也没有去解释这些问题。在“四因”中,亚里士多德着重点实际上在于质料与形式的对立。他之后将形式因、运动因、目的因统归于“形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世界的本原就是质料与形式。其中,质料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东西,而形式是质料背后真正支配的世界发展变化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亚里士多德其实有潜在的二元论倾向。虽然他并没有像笛卡尔那样将物质与精神完全并立,但可以看出他一方面尊重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继承了其师柏拉图的某些唯心主义观念(如“理念”与“形式”)。
关于“本原”、“原因”、“元素”等名词,作者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严格地解释这些词汇的涵义。但也许是由于语言方面和世界观的隔阂,我们可能还是会觉得其论述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我们会觉得“本原”是从“原因”概念中摘录出并补充的,但是作者又将本原作为原因之前的概念。按照作者(译者)的解释,本原的涵义应包括事物的始点、生成点、基本部分、来源、认知基础。然而如果把质料与形式作为世界的本原是不能涵盖这些所有方面的。我推测在希腊原文中“质料”、“形式”、“运动”、“技术”这些词汇是拥有更为广泛内涵的,只不过在翻译中受汉语词汇所限被简化了。这样理解其论述的许多地方会显得更为严密一些。
尽管看起来,作者这样的世界观与我们所通常接受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格格不入的,但如果我们肯认真地分析两种世界观的异同,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肯定其中某一种论调,也不容易轻易地提出一些确凿有力的事实来反驳其中一方。在哲学的争辩中,并不是更新颖的观点就能对古老的观点形成绝对的压倒。亚里士多德对当今我们认知世界的启示不仅在于其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上,也在于其思想的具体内容上。首先,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中从未以人类本身为中心,而是以自然定律为前提。人在大自然中本是渺小的,但亚里士多德在整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就指出了“求知是人类的天性”。求知让人类与动物与众不同,因此人类又是特殊的。明白了人类在世界的定位也便可以让我们更清醒我们所肩负的使命,那便是求得真知。真理是人类所不断追求的,尽管路途艰辛人类却义不容辞。在辩证法产生之前,几乎所有的自然学科的发展方向都是以形而上学为理论依据的。这足以见得形而上学对于对科学发展的正面激励作用。形而上学尤为重视对事物本质的研究。随
着近年来物理学研究尺度的一步步缩小,人类已经可以探知原子内部的秘密,对于物质的研究正在一步步贴近其本质。这也正是形而上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更是显而易见的。一部著作的名称之后独立成为一门学问并流传至今已经对它是至高的肯定与褒奖了。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各路各派哲学家几乎都受到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在其论述的话题之内表述自己的观点。如今形而上学仍然保持着其崇高的地位,各种新论点层出不穷。尼采、哈贝马斯、周国平都提出过与之相关的或深或浅的见解。形而上学仍然保持着它的活力。
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对形而上学的不屑一顾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一位古希腊人拥有比我们更为严密的逻辑与推理,不能接受一位提出“没有力就不能运动”“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等荒唐谬误的先人来引导我们的世界观。但存在必有其合理性,跨越两千多年的哲学史诗必将在新时代继续启迪后人,继续闪烁其光辉。
阅读资料一:《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阅读资料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杨玉成,张维翻译,百度文库电子书
正在阅读: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02-18
KETTLE详细设计 - 图文09-10
2014年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教学大纲12-26
动力气象试题分类03-29
020对人们生活的好处06-05
新理念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第五册部分答案06-02
共结晶11-15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亚里士多德
- 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