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更新时间:2023-10-14 1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作者:大达瓦卓玛

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9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教学枯燥无味,不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缺乏精益求精的计算态度和精神。《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知识。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计算教学情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花费心思去研究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的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力。

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很多的学生只要一听是计算了,马上就丧失了兴趣。此时若能创设一个激趣情境,我想学生的心马上又会回归课堂的。教学中,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讲“积的近似数”一节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昨天,小明做了一次小当家,去超市买了5.12千克苹果,每千克7.2元,小明马上用计算机算了算是36.864元。标签写的却是36.86元!走时收银员阿姨反而收了36.9元。这是怎么回事呢?同样的东西三个价钱合理吗?问题一出马上有的学生高高举起手回答:“这种现象很常见,收36.9元是为了好找钱。”很简单而且很熟悉的情境,学生知道一部分而不全知,便带着好奇疑问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计算——讨论——总结,同学们很快发现了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并且要符合实际情况。这种靠积极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比仅靠记忆得来的知识更深刻、更清晰。 二、要善于介入,使生活情境迅速切向数学情境

创设富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后,我们不能纠缠于具体的情节,而应当通过巧妙的提问等手段迅速介入,从中抽取出对本节课教学有用的信息,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情境,引领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因为生活情境并不总是对教学有利的,相反,有时会对正常教学产生干扰。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案例中: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o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