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古韵

更新时间:2023-11-01 0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琴古韵 田德军 文

(一段古琴高山流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华民族最早且富有民族色彩的的弹弦乐器。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册页里,常常可以看到古琴的身影。在那些古意氤氲的画页里,巍峨的大山,飘逸的高云,嶙峋的山石,苍翠的松树,朴素的茅舍,静默的仙鹤,烘托的却是古人怀抱古琴的画面。没有琴声,却仿佛能听到一阵阵空灵的与凡俗无关的回响。在兰亭斋主人王培义的藏品中,就有一把琴面浑古、音质苍古、古意盎然的古琴。

(王培义 寿光市文化局退休干部 传世用的,再一个有一定的年龄了,都打了大漆,大漆都有裂纹,都有斑点,而且描了金,描金描的都是南方原来的,苏州 杭州原来的,描金的东西很少在古代,再一个从侧面看像凤一样,凤嘴 凤头 凤身子 凤尾巴,这样一个制式,这些比较考究的,在古代古人们很考究,在形体 它的材料 构造)

(小标题——明代古琴)

此琴长135厘米,为仲尼式,明万历年间印章清晰可见,琴身描金徽漆,琴面合缝严紧,弧面挺出,四展双翼,侧身凤凰,天地柱均极牢固,内未经剖修,略一匀拨清雅醇和发出金石之声。明初《太音大全集》中已收录历代不同琴式38种,至清初的《五

1

知斋琴谱》则达50余种,最常见的是仲尼式。仲尼式”又称“夫子式”,相传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创制。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规划制度,后人称孔子创制的琴式为“仲尼式”,仲尼式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造型简洁朴素,声音清雅纯正。背面琴池上半部刻有“白云”两字。

(几百年了,它这个名字叫“白云”,这里题了一首诗,碧涧流红叶 青林点白云,这里而且留了一个很好的一个标志,叫“永保子孙”)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唐代著名诗人贯休有诗云:我有白云琴,朴斫天地精。俚耳不使闻,虑同众乐听。然而,“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曲高而和寡,似乎是必然的了。

(黄欣红 寿光市教育局音乐老师:古琴的记谱它不像现在的简谱和五线谱一样,它是用文字谱记的,也就是以前古代的时候是用文字来记谱,那么古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就是比较简单的字来表示,还有一些符号表示右手在这边要怎么弹,左手在这边要怎么按,全是用文字谱来记录的)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承载体,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古琴,就是如此安静

2

的存在。即便是在某些古装电影里,也多为山高水长之地,有着仙风道骨的老者从容抚琴,清雅的琴声萦绕于山水间,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神仙境界??

(王培义 总起来像匣子一样的算琴匣,像盒一样空着,空着才发音,单板发音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因为它形成匣式以后呢它自然就拢音,拢音就向外放音,这都是放音口)

(黄欣红:他这个古琴长的就像人一样,这边就是它的琴头,这边好比是身体,这边好像是下身,整个都是一个人的形状造成的,它上面有十三个徽,这十三个徽代表日月什么的,这七根弦也称七弦琴···这个琴比较古老,从纹上看有这样的缎纹比较古典的那种···) (阳关三叠琴声)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黄欣红 刚才一看这个琴还以为它不出音,通过调试以后这个音色还比较好,看起来这个琴还相当的好,很有收藏价值,我去学古琴的时候就听老师说,特别是古琴最有收藏价值,这个琴的木质,做古琴不像平时普通的木质做成,古琴啊特别是比较古老的这种都是比较好的那种木,整个的这块木头都是一块比较完整的木质,然后刨制成的,所以说古琴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

3

许多古代文物,保存到现在都变得弱不经风,古琴属于漆器,一般而言漆器的确很难保存。黄老师还向我们介绍,这把古琴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而且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在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就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因而就不至于散架。而为了让这把古琴还原古风,王培义还费尽周折淘来了一张琴桌。

(这个琴桌呢那段时间我就想非配上不行,因为古琴放在那个地方都不好看,只有放在琴桌上最搭档,所以隔了三个月以后我打听了一家有琴桌,把它收过来了,在淄博那个地方)

琴桌和古琴很是搭配,也是黑漆描金,画面清晰,人物风景皆栩栩如生。古时,抚琴是士大夫的文化象征,琴桌随琴器而生,此外还有琴几、琴架、琴台。到了清代,琴桌并非专门用来弹琴,可以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壁桌,有了陈设的功能。主人将其置于厅堂中,往往以示清雅。花纹主要布置在琴桌前后和腿部,技法有透雕和浮雕及攒接。琴桌纹饰有代表吉祥如意的凤纹、龙纹、如意纹、灵芝纹及云纹等。再细看这张琴桌,它的文化蕴含得到了更深的诠释。

(这个琴桌不是和它一块的,这个是乾隆年间的,也是一个古东西,和它能配套,这些年来都看出来了,这些大漆也都裂了纹了,有斑点,而且描金跟(琴)也比较配合,匹配的不错,(问)这构图是多子多福,这一对小兔 石榴 水果,这女人们 男人们)

4

(小标题 清代月琴 琵琶 中阮)

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因其形圆似月、声如琴,而得月琴之名流传于汉、彝、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王培义收藏的这把月琴如意造型,形制颇为古雅、别致。 (王培义:这个是清雍正年间的,描了金,构造 设计都非常精致,描金的东西现在很少,那个年代要不是名家用的也很少有描金的,我见了不少咱京剧团用的,也没有这样的,材质都是杭州产的,做乐器用的比较好的木头,什么木头呢,有桐木的,有南方那些木头咱也不知道了,我也说不清楚,这件东西到现在也有几百年的时间了,而且这里描了金,做了标志,非常高级,很精致)

月琴起源于阮。早在西汉时,我国已经创造发明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琵琶。北宋陈旸《乐书》载:“月琴,形圆项 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巧合的是,在王培义这里,古代的琵琶和中阮皆有收藏,让我们对这三类乐器有了比较,也能感受一下其中的演变。

(这件乐器是康熙年间的,这上面有大漆,有描金画,做的也是非常精致,从木料 构造(上看),有好几百年了现在都不走形 不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o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