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更新时间:2023-08-26 08: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本章重点问题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特点 罗宾逊的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 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 卡尔多和卡莱斯基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本章主要内容四 、 卡卡 莱 斯 基 的 经 济 学 说 论 理 长 增 济 经 的 多 尔 卡

三 、 尔 多 和 卡 莱 斯 基想 作 思 著 济 与 的 经 平 生 法 的 拉 法 斯 拉

二 斯 、 拉 罗 法 的 经 济 学 说想 作 本 特 点 思 著 济 与 的 经 平 生 逊 的 宾 逊 罗 宾 罗

一 宾 逊 的 经 济 学 说的 基 论 论 法 理 方 成 学 派 的 形 派 的 桥 学 派 剑 桥 学 新 剑 桥

概新 剑 新

、 述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一、概 述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对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进行解释、补充 和发展,力图使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凯恩斯 《通论》一书,一般被称为是一种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 析),因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经济波动论、宏观经济学、 动态经济学等。所有这些在凯恩斯的《通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经济理论,一般统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 。 后凯恩斯经济学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 以美国萨缪尔森、索罗、托宾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 该学派后来自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其特点是尽量 把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理论结合起来;二是以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为代 表的新剑桥学派,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竭力使 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理论分开。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4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1.新剑桥学派的形成新剑桥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界纷纷修正和 创立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的热潮中,以琼·罗宾逊为首的 一些英国经济学家,同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 综合派,就增长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等进行激烈 论证的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罗宾逊、斯拉法、卡尔多、 帕西内蒂等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他们的经济理论、 分析方法与政策主张又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有 所不同,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属于 非主流学派。此外,这个学派论证的对手——萨缪尔森 和索罗等任教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所在地也叫剑 桥,因此他们之间的争论也叫“两个剑桥之争”。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5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1956年罗宾逊出版了《资本积累》一书,卡尔多也在 《经济研究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几种不同分配理论》 的论文,各自提出自己的经济增

长理论模型。两者的共 同点是从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出发,把经济增长理 论与分配理论结合起来,这一观点标志着新剑桥学派的 形成。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经济学说是以凯恩斯的收入分配理论 为依据,主张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 论为基础,以现代收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同时, 探讨和制定向没有食利者阶层和文明生活过渡的生活政 策,企图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现存的分配制度来挽救资本 主义。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新李嘉图学派或凯恩斯 左派。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6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2. 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可归纳如下: 第一,恢复凯恩斯的历史分析法,强调历史(特别是时 间)、制度(尤其是私有财产)、关系(重点是劳资关 系)等;摈弃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 第二,主张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将宏观长期动态 分析与微观短期静态分析相结合。 第三,确定结构分析与制度分析,摈弃边际分析。 新剑桥学派认为,价值的决定与部门的生产结构和技术 条件有关,收入分配制度则取决于制度因素。因而,他 们主张以收入分配的制度分析作为收入分配格局决定的 基础,从而反对新古典综合派坚持的边际分析方法。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3.新剑桥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一)强调收入分配理论 在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方面,它们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 论出发,肯定投资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并提出了两个特殊的观点:(1)认为在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上必须摈弃传统的“储蓄支配投资”的旧观点,应坚持 “投资支配储蓄”的凯恩斯新观点。(2)认为投资量不 仅决定着生产水平和就业水平,而且是工资和利润在国民 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新剑桥学派根据其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考察现 代经济社会(资本主义)而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增长将更加有利于利润收入集团,而不利于工资收入集 团,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低,或者说具有 下降的趋势。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富裕中 的贫穷”,收入分配的失调才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根。 于是,新剑桥学派给出的对策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 种种弊端,就应改进它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8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二)摈弃边际生产力分配论1926年斯拉法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竞争 条件下的收益律》的文章,着重批判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新剑桥学派认为,所谓边际生产力不外乎是增加一个单位 劳动或资本所增加的单位产品的价值,其货币表现即为

产 品的价格。但要计算产品的价格,必须先知道各投入因素 如劳动和各种资本设备的价格。而这些投入因素的价格如 不知道它们的工资率、利率和利润率又无从计算。因此, 用来决定分配份额的工资率、利率和利润率的边际生产力 本身还得用工资率、利率和利润率来计算。这完全是一种 循环论证,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此外,若根据边际生 产力理论,则生产要素对产品价值的贡献与其获得的相应 的报酬是对称的;它们之间的收入分配份额即使有差距, 甚至是很大的差距,那么在客观上也是公平合理的。这种 结论与新剑桥学派坚持通过人为的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减 小贫富差距的主张是不相容的。因此,新剑桥学派坚持用 自己的分配理论来代替边际生产力理论。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9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三)强调货币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新剑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是一种流动性最大并 且风险最小的价值储藏手段。但是货币的存在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货币的存在使收入和支 出、储蓄和投资不一定相等,这也就使得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不一定相 等,从而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第二,货币和信贷制度的存在为企业家 (资本家)的投资提供了融资的便利。这样,企业家(资本家)就把 生产资源较多地投向利润高的投资品的生产,而较少地投向工人所需 要的消费品的生产,使得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份额相对下降。这就产 生了不稳定因素,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之间发生了偏离。在这种情 况下,工人不得不要求提高货币工资,而工资的提高导致物价水平的 上升,形成工资—物价、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的通货膨胀,最后造 成信心崩溃、增长停止,经济陷入萧条,产生大量失业。 新剑桥学派认为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工资率决定的。按照其理论观 点,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一般是在产品的直接成本(工资和原材料费用) 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毛利或利润而形成的。在垄断程度不变的条件 下,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主要是由直接成本的变动,特别是货币工资率 的变动决定的。这样,工人为保持他们的工资份额而斗争,企业则为 提高自己的利润而希望降低工资的份额,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工资— 物价、物价—工资的螺旋式通货膨胀。此时,大量的失业也无法阻止 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就是新剑桥学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 义世界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滞胀”现象的解释。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0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二、罗宾逊的经济学说1.生平和著作琼·罗宾逊(1

903—1983)是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她出生于英格兰坎伯利的具有革新精 神传统的莫里斯家族。 罗宾逊夫人于1921年10月入剑桥大学学习经 济学,1925年毕业。次年与剑桥的经济学家 A.罗宾逊(1897~ )结婚,并一起去了印度。 1929年返回英国,在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 琼(罗宾逊夫人)开始在剑桥任教,1949年 任讲师,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 授,退休后被聘为剑桥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 1983年去世。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1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主要著作琼·罗宾逊的论著很多,内容涉及经济理论的各个方面, 从不完全竞争理论到就业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资本 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至对马克思经济理 论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 其主要著作有:《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就 业理论引论》(1937),《就业理论文集》(1937), 《论马克思经济学》(1942),《资本积累》 (1956),《经济成长论文集》(1962), 20世纪70年代(退休后),琼·罗宾逊继续出版了不少 经济学著作。其中,她与剑桥三一学院的青年教师伊特 韦尔合著的《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一书基本概括 了琼在各个经济理论领域的基本观点。她在《发展与不 发展》(1979)和《经济学论文集》(5卷,1979)等 著作中,认为“应该把道德观点带回到经济思想和社会 思想中去”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2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2.罗宾逊的经济思想(一)不完全竞争理论琼·罗宾逊对经济学的早期贡献主要是在微观经济学方面。她提出并系 统阐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对建立在完全竞争概念基础上的传统经济 学的价值理论、价格理论进行了批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在否定 传统的垄断理论的同时,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现在该理论及其分 析方法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该书的 新的价格分析方法为当代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 这本著作的主要特点是:(1)广泛使用“边际收入”概念。(2)价格 歧视。琼·罗宾逊认为价格歧视是不完全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她说: “一旦市场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不完全,商品价格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差 别,这是由于各个市场的需求弹性不相同。”她认为,所谓价格歧视 是指企业可以对不同的购买群规定不同的价格。但企业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求企业能够确切地知道不同市场的价格需求 弹性;二是市场是分割的,以便企业能够防止消费者从一个市场转移 到另一个市场。总之,企业应使各个市场在价格歧视条件下企业总产 出的边际成本等于总的边际收入,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3)买方垄 断

。琼·罗宾逊认为,一个从事生产的垄断者必然是其所使用的生产要 素的买方垄断者,此时,关于垄断者的理论如边际收入应等于边际成 本,价格歧视等也同样适用于买方垄断。琼还使用这一概念对劳动市 场做了深入的分析。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3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二)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琼·罗宾逊的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在于她将有效需求理论运 用到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并着重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收 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首先,琼着重考虑了历史的时间因素, 区分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等概念。“过去”是不可改变的, 故应注意历史的影响;“现在”相当于马歇尔的“短期”, 即不必注意资本设备存货的变动;“未来”具有某种不确定 性。其次,琼着重考察了制度的影响。 她在投资增长过程中考察了利润与工资相对份额的变动趋势。 根据她的分析,在工人将所有收入(工资)用于消费的前提 下,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积累率(投资与资本存量之比)与资 本家利润的储蓄比率,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 她强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她首先分析她称之为”黄金时 代”的假想状态(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长期充分就业)所 必需的条件,但她作此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这一”黄金 时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如没有政府干预是不可 能实现的。以后在《经济增长理论文集》中以此假想的”黄 金时代”为基准,分析了种种不稳定增长的类型和原因。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4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三)价值与价格理论在与新古典学派的长期论战中,琼·罗宾逊批判新古典的 “边际生产力理论”,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她认为财富的创造归根到底应归于劳动;第二,她 认为作为商品的资本,其价格与价值也应同其他商品一样, 最终应用劳动量来测量,应采用斯拉法的方法把它们“还 原为有时间的劳动量” ;第三,罗宾逊认为,所谓资本 边际生产率的概念是“形而上学的”;第四,现代生产越 来越复杂,投入很少有像(新)古典学派所假设的那样只 有一种;第五,按照新古典学派的边际生产率理论,劳动、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都可根据各自提供的生产率而“公 平”地获得应得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但要做到 这一点,则要求三方当事人都有“平等的谈判能力”以及 每个集团内部都有“自由竞争”。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很难满足这些条件;第六,罗宾逊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 纯产品的增加,应视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5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三、斯拉法的经济学说1.斯拉法的生平与著作 皮罗·斯拉法(1898—1983)是英

籍意大利经济学家。他 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的一个法学教授家庭,1920年毕业于 都灵大学法学院。斯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 在 佩鲁贾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5年,他用意大利文 发表了一篇批评马歇尔价值论的论文《成本和产量之间 的关系》,后改写为英文,于1926年发表在《经济学杂 志》上,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论文《竞争条件下的收益 律》 。1926—1927年,斯拉法任卡利亚里大学政治经 济学教授,1927年夏移居英国,接受了凯恩斯为他提供 的剑桥大学讲师的职位。从1928年秋到1931年,斯拉法 在剑桥大学讲授“价值理论史”课程。后来,他不再讲 课,而是专心于研究工作。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6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斯拉法就着手收集、考订和编辑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全集》,在最后阶段,由于莫·多布 的协助,在1951—1957年间,完成了《李嘉图著作和通 信全集》的编辑工作,共10卷,先后于1951—1973年由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当代研究李嘉图的权威著作。 斯拉法到剑桥后就开始酝酿《用商品生产商品》 一书的理论体系,经过30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960年由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的98页,但 自出版之日起,该书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当代很 受重视,而且直到现在还颇有争议的名著。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2.斯拉法的经济思想 2.斯拉法的经济思想(1)对马歇尔理论的批判 斯拉法在1926年的文章中指出,马歇尔的局部均衡 价值理论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马歇尔的 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自由竞争和报酬递增定律)在 逻辑上是矛盾的。他对于要在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 确立一种函数关系进行了批评。认为部门的成本的 变动将意味着其他部门可比数量的成本的变动,而 不能像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那样把一个部门的成本 变动孤立起来考察。 他揭露了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竞争模式的 突出弱点。 斯拉法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线索。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8

外国 经济学说史 姚开健版

(2)《用商品生产商品》 (2)《用商品生产商品》—新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基础新剑桥学派认为,分配论和价值论是紧密结合的,前者是后者的引申, 没有对价值论的探讨,就不可能解决分配理论问题,价值论是分配论 的基础。而价值概念又不是主观的,应该有一个客观、物质的基础, 即不变的价值尺度。总的来说,新剑桥学派的分配论是以斯拉法的价 值论为基础的。 斯拉法证明了如何有可能解决李嘉图终生困惑而未找出的”不变的价 值尺度”问题。他规定一种”标准合成商品”,或简称”标准商品”, 即经济体

系中所生产的合成商品本身配合的比例,必须等于参加生产 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总量的比例。 当收入分配发生变动时,用标准商品来计量的相对价格就未变动,除 非有了技术的变革。斯拉法还论证了在实际工资为已知和特定的技术 条件下,利润率和相对价格就被决定。如果实际工资是用标准商品来 测定的,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工资和利润率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 就能被确立,如:r=R(1-W)。式中R为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 即最大利润率;r为利润率;W为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比率部分。 这就是斯拉法根据其还原原理得出的所谓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说明, 是劳动决定了商品价格,而决定商品价格的劳动量的变化也将通过对 商品价格的作用而影响到标准工资和利润率。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o4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