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复习内部资料 夏天程提供
更新时间:2023-10-23 0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统计学期末题库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内部资料
一、判断题
Q:报告单位和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 )
Q: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一组发生的次数较多时,计算的算术平均数接近中间一组。( × ) Q: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 )
Q: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
Q:从广义讲,计划完成相对数也是一种指数。( √ )
Q: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 ) Q:当全及总体单位数很大时,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相差无几。( × ) Q:当一组数据中出现零或负值时,则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 ) Q: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 )
Q: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 Q: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 Q:分区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 √ ) Q: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
Q:根据季节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12。( × ) Q:观察法是一种盲目性的被动感受。( × )
Q:几何平均法适用于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 √ ) Q: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 ) Q: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
Q:进行统计研究的前提条件是统计总体具有同质性的特点。( × )同质性改为差异性 Q:均值、中位数及众数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均值和众数。( × ) Q: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 ) Q:两个简单分组并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
Q:某类商品的销售量上升10%,价格下降10%,则该类商品的销售额不变。( × )
Q: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4.76%。( √ ) Q: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 )
Q:权数本身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权数绝对值的大小。( × )
Q: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 Q: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强度相对数。( √ ) Q: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 √ ) Q: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的调查。( √ )
Q:人口普查可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济性调查。( × )
Q: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 ) Q:如果两个数列的极差相同,那么,它们的离中程度就相同。( × ) Q: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1元钱只值原来0.8元。( × ) Q: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也相等。( × ) Q: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提高。( × ) Q: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 ) Q: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 × ) Q: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 )
Q:数据组中各个数值大小相当接近时,它们的离差就相对小,数据组的标准差就相对小。( × ) Q: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汇总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汇总而来。( × ) Q:说明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标准差数值越大,则表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 Q:四分位差就是两个四分位数之差。( × ) Q: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 )
1
Q:统计报表属于全面调查方式。( × )
Q: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 )
Q:统计的三大职能有信息、咨询、监督,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职能。( √ ) Q: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 ) Q: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 Q: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 × ) Q:统计指标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 )
Q:为研究新事物,了解新情况,总结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应选用重点调查这种方式。( × ) Q:相关系数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的值越大,从而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性越低。( × ) Q: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 ) Q:一般而论,统计不研究不变标志,不变标志在统计中没有用处。( × ) Q:一个人口总体可以用人口总数、年龄、性别等概念来反映和描述。( × ) Q:一种回归直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 ) Q: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大,其结果会使序列数据的逐期增长量更接近常数。( × ) Q: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可以求出某一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 ) Q:用样本推断总体,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 ) Q: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 )
Q:在分组时计算频数密度是因为不等距分组的各组频数分布受组距大小影响,不能真实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 )
Q:在全国工业普查中,所有工业企业都是总体,各企业工资总额都是标志,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变量。( × ) Q: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是全国总人口,总体单位是每一户,全国总人口数是变量。( × ) Q: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应高于最小变量值。( × ) Q:在任何条件下,典型调查的资料郡可以推算总体指标。( × ) Q: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 √ )
Q: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两者通常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是不一致的。( √ )
Q:正态分布总体有现金两个参数,一个是均值X,一个是均方差 ,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 √ )
Q:众数、中位数都是位置代表值,它们不受极值的影响,对于偏态分布它们的代表性好于均值。( √ ) Q: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
Q: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
Q: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临时组织的调查,它与定期统计报表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 ) Q: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 ) Q: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不随总体范围大小而变化,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 )
Q:总体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 ) Q: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
Q: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 ) Q:组中值是各组的实际平均数的近似代表值,因此,用组中值来计算总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 ) Q:组中值与各组的实际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它只是各组实际平均值的近似代表值,因此,用组中值计算总平均值,只是近似值。( √ )
Q:最后一个时期以前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最后一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 )
二、填空题 Q:(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Q:1996~2000年我国房地产业经营情况:经营总收入增长了5.1倍,据此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率)为 (50.28%)。
Q:1997年4季度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为280亿元,2000年4季度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为350亿元,年度化增长率
2
为(7.72%)。
Q:1998年3月份财政收入总额为240亿元,2000年6月份的财政收入总额为为300亿元,年度化增长率为 (10.43%)。 Q:1999年1月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5亿元, 2000年1月份在零售总额为30亿元,年度化增长率为(20%)。 Q:2000年1季度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00亿元,2季度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10亿元,年度化增长率为 (8.24%)。
Q:按连续变量分为4组,各组为55-65,65-75,75-85,85以上,则数据6Q:85分别在第(Q:4 )组。 Q:编制拉氏数量指标指数,一般以(基期)为度量因素;编制派氏质量指标指数,一般以(报告期)为同度量因素。
Q: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加权综合指数法和( 加权平均法 )。 Q:标志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两种。
Q:从内容上看,统计表主要由 (主词)和 (宾词)两部分组成。
Q:当各组的次数(相等)或者(分布对称) 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Q:当平均数大于中位数时,数据呈(右偏)分布。 Q:对200件产品进行检查,发现合格品为180件,不合格品为20件,则其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0.9或90% )。 Q: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式是( 抽样调查 )。 Q:根据季节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4 )。
Q:根据皮尔生规则,对同一变量而言,当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时,其分布是(正偏或右偏)分布。 Q:根据总体大量性的状态,总体又可分为(有限)总体和 (无限)总体两类。
Q: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一般用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水平,其假定前提是假定各组数据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Q:计算比率的平均数一般用(几何平均法),它实际上是各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Q: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主要方法有(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 Q:价格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8%,则物价上涨 (8.7%)。
Q: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为3,则Q:10Q: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
Q: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统计分组)基础上计算的。
Q:某班7位学生英语成绩分别为88,85,85,91,88,93,88分,则英语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88,88)。
Q:某班数学平均75分,英语平均80分,则该班两门课总成绩平均(155)分。
Q: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年度化增长率为 (44%)。
Q:某高校大二年级学生2000人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将2000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Q:某工厂2002年比2001年产量提高了15%,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4.3%)。
Q: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65 )。 Q:某企业1996年产量为125,1997年比上年增长20%,1998年比1997年增长20%,则1998年比1996年增长( 44% )。 Q:某企业2005年的利润额比2000年增长45%,2004年2000年增长30%,则2005年比2004年增长(11.54%);2004年至2000年平均增长率(6.78%)。
Q:某企业某产品2004年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14.7%,生产总成本增长了9.8%,则该厂2004年的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为(95.73%),下降了(4.27%)。
Q: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年末库存额为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41 )。
Q:某生产小组5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800.600.700.1000.900元,这个数列中(无)众数,(700)是中位数。 Q: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
Q: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15)个。
3
Q: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指数为( 100%或1 )。 Q: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解为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随机变动。 Q:时间序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时间)和(指标数值) 。
Q:时间序列中各逐期比值的几何平均数减1后的结果称为(平均增长率)。 Q:数据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来源),二是(间接来源)。 Q: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两大类 Q: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Q:统计分组中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习惯上遵循(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 Q:统计绝对数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总量)。
Q: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理论统计学)和 (应用统计学) 两类。 Q:完全相关即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1或-1)。 Q:为了估计全国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 )。
Q: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Q:一般地说,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给定的)。 Q:一个因变量对一个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单相关),一个因变量对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复相关)。
Q: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变量值即为(众数)。
Q:已知某厂工人数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0%,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77%)。
Q:已知某地区1990年的财政收入为150亿元,2005年为1200亿元,则该地区的财政收入在这段时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1.57%)。
Q:已知某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6%、8%,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17.91%)。 Q:已知总体标志值的平均数为13,各标志值平方和的平均数为174,则标准差系数为( 17.2% )。 Q: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 序时 )平均数。
Q:有两个变量数列,甲数列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均值为14.5, 标准差为3.7,比较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结果是( 甲好于乙 )。
Q: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每个人 )。 Q:在数据分组中,(离散型变量)可以进行单变量值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Q:在综合指数的编制中,同度量因素有 (权数)作用和(同度量(媒介))作用。
Q: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 调查。 Q:周末超市的营业额常常会大大高于平日数额,这种波动属于(季节变动)。 Q:总体成数P的平均数等于(P) ,其方差为 (P(1-P)) 。
Q:组距数列中,每一组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它通常作为该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
三、单项选择题
Q: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A:各组的界限 Q:编制总指数的两种方式是(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Q: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A:越接近于0 Q:单相关系数和可决系数( )。A:二者数量上有密切联系
Q: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从总体看,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这个数字资料为( )A:强度相对数
Q: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 A:强度相对数 Q: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A: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Q: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 A:复合分组 Q: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 )。A:不会小于平均差 Q: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的统计分组,叫( )。A:分析分组
4
Q: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范围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A:可能大于后者也可能小于后者
Q: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头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A:首尾折半法 Q: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 A: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Q: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A: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Q: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基期水平
Q: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A:变量值 Q: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 A:650
Q: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 A:分院数
Q:某灯泡厂对产品质量进行大检查,应该选择( )。A:抽样调查 Q: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Q: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5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重点调查
Q: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20 Q: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00,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 )。A:300
Q: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 A:左方
Q:某企业按200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3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20.5%,这说明( )。A:产量增长了20.5% Q: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0.98% Q: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93.14% Q: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6.5%,销售量增长了6.5%,则价格( )。 A:不增不减 Q: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期限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Q:某市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A:117.6%
Q:某造纸厂2004年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 ,则该厂2004年产品单位成本()。A:减少6.2%
Q: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A:99.5%
Q:年劳动生产率х(千元)和工人工资у=10+70х,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Q:年龄是( )。A: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Q:平均发展速度是( )。A: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Q:平均数反映了( )。 A: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Q: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Q:若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2%,实际提高6%,则超额完成计划( )。A:3.9% Q: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A:负相关 Q:若要观察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展现出来的总态势,需要测定现象的( )。A:长期趋势 Q: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Q: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情况,总体是( )。A: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Q:时间数列的项数是9,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个。A:8 Q: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 )。A: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 Q: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A:时期数
Q:通过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A:重点调查 Q: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 A:统计指标
5
Q: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Q:统计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 Q: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Q: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Q: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恩格尔系数 Q: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Q: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学生 Q: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 A:全体学生 Q: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一个人 Q:一个统计总体( )。A:可以有多个指标
Q:依据报告期销售额和个体价格指数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A:调和平均数指数
Q: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加权调和平均法
Q: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 A:25%
Q: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A:у=6000+24х Q: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品质标志 Q: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工业普查 Q: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Q: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Q: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 A:9个
Q: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Q: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 Q:在统计综合评价中,( )。A:评价项目体系是单一层次的,所有项目权数之和为1 Q:众数的计算( )。A:既适合变量数列又适合品质数列 Q:综合指数是一种( )。A:加权指数 Q:最先叫出统计学之名的是( )。A:国势学派 Q: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 C )
A数据的收集 B数据的整理 C数据的分析 D数据的分组
Q:某公司1,2,3,4月职工平均人数分别为190人,215人,220人和230人,该公司一季度月职工平均人数为( A )
A 208 B 215 C 214 D 222
Q: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分别降低了5%(甲)和10%(乙),报告期销售额二者的比重为40%(甲)和60%(乙),则两种商品价格总指数为( C ) A 92.5% B 92.4% C 91.9% D 92.0%
Q:某企业1996年产量为125,1997年比上年增长20%,1998年比1997年增长20%,则1998年比1996年增长了( D )
A 20% B 40% C 60% D 44%
Q: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 极差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Q:编制动态数列的重要条件是动态数列的每个指标必须具有( B ) A 可加性 B 可比性 C间隔性 D 连续型
Q: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的关系是( B )。 A 固定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与可变构成指数之积 B 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之积 C 固定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与可变构成指数之和
6
D 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之和 Q: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年末库存额为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B )。 A 52 B 41 C 41.33 D 50 Q: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 B )
A数量性 B同质性 C综合性 D差异性 Q: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Q: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B )。
A资料是否齐全 B调查单位是否全部 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项目是否齐全 Q:调查工业企业设备情况时,工业企业是( C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Q: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D )
A次数的多少 B变量的大小 C组数的多少 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 Q:绝对指标的基本特点是计量单位都是( B )
A无名数 B有名数 C复名数 D无名数和有名数 Q: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 B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Q: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 )
A 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 确定调查的范围 C 确定调查的单位 D 登记的方便 Q: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C )。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Q:某地区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C )。 A、7% B、10% C、2.94% D、3%
20、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C )
A、95% B、89% C、68% D、99% Q: 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C )。
A、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x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x值增大时y值随之减少,或x值减少时y值随之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Q: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回归系数b( B )。 A、肯定是正数 B、显著不为0 C、可能为0 D、肯定为负数 Q: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级别 D.劳动生产率
Q:了解某企业期末的原材料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B ) A.大量观察法 B.直接观察法 C.采访法 D.报告法
Q: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 ,据此资料分为6组,形成闭口组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 B )
A.71 B.26 C.348 D.156
Q: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分子与分母的数值( D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Q: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 D ) A.0.9 B.0.8 C.0.7 D.0.6 Q:加权算术平均数( C )
A.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C.同时受A、B的影响 D.无法判断 Q: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加( B ) A.10% B.7.1% C.7% D.11%
7
Q: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 C )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11. 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D )
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标志变异度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Q: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 C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Q: 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Q: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Q: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Q: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Q: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Q: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 2%×5%×8%×7% D.(2%×225%×8%×7%)-100% Q: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于编制下列哪种指数( D )
A.工业生产指数 B.零售商品价格指数 C.居居消费价格指数 D.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Q: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 B )。
A、顺序数据 B、分类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比例数据 Q: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满意度”是( B )。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相对数据 Q:下列数据中层次最高、也最精确的数据是( C )。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调查数据
Q:某班三名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76分、85分和92分,这里的“统计学成绩”是( C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Q: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785元、860元、1015元和1200元,这四个数字是(B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数量指标
Q: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D ) A、数量标志 B、质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数量指标 Q:若要研究某班学生的成绩,则统计总体是( C )。
A、该班每一位学生的成绩 B、该班每一位学生 C、该班全体学生 D、该班全体学生的成绩 Q: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状况进行了解,统计总体是( A )。 A、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Q: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B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总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Q: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D )。
8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数序数据 Q:下列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D )。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或者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Q:到商场购物停车变的越来越困难,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为此某一个管理人员跟踪了50名顾客并记录下他们找到车位的时间。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C )。 A、管理人员跟踪过的50顾客 B、上午在商场停车的顾客 C、在商场停车的所有顾客 D、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
Q: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具体表现,所以( D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Q: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这里得“产品等级”是( B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Q:统计学的两大类基本内容是( D )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 C、统计预测和决策 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Q: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情况,总体是( D )。
A、每一个企业 B、所有60家企业 C、每一双皮鞋 D、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Q: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 D、典型调查
Q: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为3,则Q:10Q:20Q:……、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Q: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C )。
A、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Q: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 520 B、510 C、 500 D、 490 Q:可以计算平均数的数据类型有:( C )。
A、分类型数据 B、顺序型数据 C、数据型数据 D、所有数据类型 Q: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指标有:( B )。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差 D、标准分数
Q:数据型数据的离散程度测度方法中,受极端变量值影响最大的是( A )。 A、极差 B、方差 C、均方差 D、平均差 Q:当偏态系数为正数时,说明数据的分布是( C )。
A、正态分布 B、左偏分布 C、右偏分布 D、双峰分布 Q: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数的是(A )。
A、某省人均粮食产量 B、某省人均粮食消费量 C、某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 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 Q:一组变量数列在未分组时,直接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与先分组为组距数列,然后再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两种计算结果( C )。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在某些情况下相等 D、大多数情况下相等 Q:随机抽查了某班的10名同学英语、数学成绩,计算得
x英语?80分、
x数学?75分,标准差分别为s英语=8,
s数学=8,则比较而言,两者的离散程度( B )。
A、英语的大于数学的 B、英语的小于数学的 C、相当 D、无法确定
Q:某人持有一种股票,连续三年皆获益,但三年的收益率皆不同,要计算这三年的平均收益率应采用的方法为
9
( C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Q: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 B )。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代表性也相等 D、无法判断 Q: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 A、均值>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均值>众数 C、众数>中位数>均值 D、众数>均值> 中位数
Q: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B )。
532532A、1.03?1.05 B、1.3?1.05 C、1.03?1.05 D、以上都不对
Q:进行移动平均预测时,当数据的随机波动较大时,选用移动平均的时间间隔K应该(A )。 A、较大 B、较小 C、随机 D、 等于数据个数n
Q:2000年1季度完成GDP 50亿元,2000年2季度完成GDP 51亿元,则GDP年度化增长率是(C )。 A.102% B. 8% C. 8.24% D.92%
Q: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5%,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又知第一批、第二批 送检产品分别占三批产品总量的40%和30%,则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 A )。 A、1.5% B、1.6% C、4.5% D、6% Q: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B )。 A、15% B、15.5% C、4.8% D、5% Q:年度化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 D )
G?A、
nYn?1Y0Gi? B、
YiYY?1Gi?i?1Gi?(i)m/n?1Yi?1 C、Y0Yi?1 D、
Q: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应等于( D )。
A、100% B、120% C、400% D、1200%
Q:如果某商店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量每年都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 B )。 A、年年增长 B、年年下降 C、年年不变 D、无法确定
Q:1996——2000年我国房地产业经营情况:经营总收入增长了5.1倍,据此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率)为( B )。
A、38.52% B、50.28% C、57.16% D、43.57% 20、定基增长率是( C )。
A、报告期观察值与前一时期观察值之比减1 B、报告观察值与前一时期观察值之比加1
C、报告期观察值与前一固定时期观察值之比减1 D、报告期观察值与某一固定时期观察值之比加1 Q:移动平均法适合于预测( A )。
A、平稳序列 B、非平稳序列 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 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
Q:季节指数反映了某一月份或季度的数值占全年平均数值的大小,如果现象的发展没有季节变动则各期的季节指数应等于( B )。
A、等于0 B、等于100% C、小于100% D、大于100% Q: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C )。
A、下降3% B、上升3% C、下降2.91% D、不变 Q:
?qp??qp1000表示( D )。
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B、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C、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D、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Q: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销售价格下降了3%,则销售量( C ) A、增长8% B、增长1.94% C、增长8.25% D、增长1.85%
10
qq?p10Q:设p为商品价格,为销售量,则指数?p0q0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B )。
A、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Q:某地区2005年的零售价格指数为105%,这说明( B )。
A、商品销售量增长了5% B、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增长了5% C、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量增长了5%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价格增长了5%
Q:某企业按200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3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20.5%,这说明( A )。 A、产量增长了20.5% B、价格增长了20.5%
C、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20.5% D、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120.5% Q: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不同( A )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Q:某小组学生数学考试分别为60分、68分、75分和85分。这四个数字是( C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 Q: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 B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四、多项选择题
Q: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那么( ) A: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就业人数是时点数;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Q: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 A:各组频率大于0;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Q: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对比,这时因为( )。 A:平均数不一致;标准差不一致 Q:地区国企职工的工资总额是( ) A:数量指标;总量指标;平均指标
Q: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 A: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各产业占的比重 Q: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Q: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5个组。这一分组( A: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Q: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现象间确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现象间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Q: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Q: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权数作用;同度量作用(媒介作用) Q: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 )。 A: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客观性 Q: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
A:区分现象的类型;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Q:下列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工业企业普查;商业企业调查
11
。 ) Q: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基本建设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三产业比例;居民生产费用价格指数; Q: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Q:下列可以计算众数的是( )的数据。 A: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Q:下列哪些关系是不完全相关关系( )。
A: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Q: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历年牲畜存栏数;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Q: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A:国民生产总值;全国人口总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Q: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人口密度;投资效果系数;工程成本降低率 Q: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劳动生产率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价格指数 Q:询问调查法有以下几种( )。
A: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计算机辅助调查 Q: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某人的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Q: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Q: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不对等关系 Q:中位数是( )。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Q:众数是( )
A:位置平均数;总体中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
Q: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 )
A:研究目的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总体单位比较集中存在着重点单位 Q:综合评价结果的局限性是( )。
A:综合评价结果不具有唯一性;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性;综合评价结果具有主观性 Q: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BCD )
A 国民收入 B 平均工资 C 计划完成程度 D 出勤率 E 总产量数 Q: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BC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统计报表 E.定期调查 Q:编制时间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 ABCE )
A.时间方面的可比 B.总体空间范围的可比 C.统计指标内容和计算方法的可比 D.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可比 E.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价格的可比
Q:应用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少项计算移动平均数,一般考虑下列问题( ABC ) A 现象的变化是否有周期性 B 原数列的项数 C 原数列波动大小 D 是否需要移动平均数列的首尾数值 E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 Q: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BD )。 A 职工人数 B机器设备台数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 汽车、船舶数 E工业增加值 Q:在编制总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C )。
12
A 同度量作用 B 平衡作用 C 权数作用 D 协调作用 Q:统计指数的作用是( ABCDF )。
A 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 B 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程度
C对复杂现象总体中各因素进行分析 D研究现象在长时期内变动趋势 E 解决不同性质数列之间不能对比的问题 F 反映事物在空间上的变异程度 Q:进行指数体系分析的作用是( BC )。
A 解决不同性质数列之间不能对比的问题 B 进行因素分析 C 根据已知推断未知 D 以上都正确 Q:下列对数量指标指数的权数叙述正确的是( ABCD )。
A 通常固定在基期水平 B 可以选择固定在计算期水平上
C 可以采用计算期和基期的“交叉”水平 D 以上都正确 E 以上都不正确 Q:在编制指数时,确定同度量因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CE )。
A 各指标间的经济联系 B 同度量因素的可比性 C 同度量因素固定的时期 D 实际条件和使用上的方便 E 同度量因素是否符合指数形式
Q: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CE )。 A 职工人数 B机器设备台数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 汽车、船舶数 E工业增加值 Q:对季节变动分析的目的有( ABC )。
A 为了分析与测定季节变动规律 B 为了便于用剩余法测定循环变动 C 为了消除季节变动对时间序列的影响 D 为了便于剔除不规则变动
Q:在确定组数多少和组距大小时,应考虑的原则有( ABC )。
A 应将总体单位分布的特点显示出来 B 要考虑原始资料的集中程度 C 要考虑组内单位的同质性和组间单位的差异性 D 要考虑组内单位的差异性和组间单位的同质性 E 应考虑极端数值的影响 Q: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C ).
A 总人口数 B 计划产量 C 人口增加数 D 计划完成程度 E 序时平均数 Q:抽样调查遵循随机原则的原因是( BE )
A 样本容量有限 B 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 C 能确定抽样方法 D 能确定推断的可靠程度 E 能计算抽样误差 Q:可以进行经常性调查的是( CDE )
A 人口普查 B 耕地普查 C 职工工资调查 D 产品质量调查 E农产品产量调查 Q: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 ABC )
A. 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 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C. 总体指标是确定值,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D.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 E. 所有可能样本的标准差等于总体的标准差
Q: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数量表现是变量值,所以( ADE ) A 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是变量 B 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是变量
C “工业企业总产值”是个变量值 D 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 E “某企业工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 Q: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分组的( BDE )
A. 人口按性别 B.企业按产值多少 C.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 D. 家庭按收入水平 E.成年人按受教育年限
Q:某商业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17.5%,这一结果说明( AC ) 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17.5% B、商品零售额上涨17.5%
C、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增长17.5% D、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减少17.5% E、商品零售额增长17.5% Q: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D E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Q:下列动态指标中,可能取负值的指标是( ACE )
A、增长量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Q: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有( BDE )。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2+下限
13
D、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五、简答题
Q:什么叫统计分组?简述等距式组距分组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准分成不同的组别。步骤为:第一步,从小到大排序;第二步:确定组数,组数K?1?log10N,其中N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是一个组的上
log102限和下限的差,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第四步:根据组数整理成频数分布表;第五步,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
Q:什么叫标准差系数?计算它有何意义?
答:又称离散系数,是用来对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相对比较的。因为在比较相关的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时,方差和标准差是以均值为中心计算出来的,因而有时直接比较方差是不准确的,需要剔除均值大小不等的影响,计算并比较离散系数。计算公式为 ?sv??或v?? xxQ:平均指标指数是总指数还是一般相对数?
答:是一般的相对数,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即 xfxfxfxfxfxf??? f??f xf???xf ?f?f111011100?(000?
???)?(???)?f?f?f?f?xf??xf)?(?xf??xf)(?f?f?f?f011001110110011001110110Q:简述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
答: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移动平均消除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变动,从而揭示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它是选择一定的用于平均的序时项数N,采用对序列逐项递移的方式,对原数列递移的N项计算一系列序时平均数,由这些序时平均数所形成的新数列,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削弱了原序列中的由于短期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成分,对原序列的波动起到一定的修匀作用,从而呈现出现象在较长时间的发展趋势。 Q: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特征;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汇总得来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一定要受到时间、地点、范围等条件的限制。
联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指标与数量标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Q: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原因、特点及实质是什么?
答: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因为各期发展速度之和不是总速度,而是各期发展速度之乘积是总速度,因此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特点是着眼于期末水平,不论中间水平如何,只要期末水平确定,对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隐含假定:从时间序列的最初水平出发,以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代替各期的发展速度,计算出的期末水平与实际水平相一致。
Q:什么是均值、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均值即算术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正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三者的关系是:对于同一组数据资料计算众数、中位数和均值,如果数据具有单一众数,??且分布是对称的,则三者相等。若数据为左偏分布,则有X?Me?M0,若数据右偏分布,则有X?Me?M0。
14
从数值关系上看,三者的关系可表述为M0?3Me?2X。 Q:总指数有哪两种基本编制方式?两种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有加权综合指数法和加权平均法。前者先综合后对比,当编制质量指数时,选择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为在综合对比过程单纯反映指数化指标的变动或差异程度,需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或报告期。后者先对比后平均,首先计算个别现象的个体指数,再选择与编制指数密切关系的价值总量pq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当选择加权算术平均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当选择加权调和平均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Q:简述测定季节变动的原始资料平均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答:又称按月(或季)平均法,这种方法不考虑长期趋势影响,根据原始数据直接计算季节指数,测定季节变动。 步骤:(1)计算各年同月(季)的平均数 y (i=1~12月或i=1~4季),目的消除各年同一季度(月份)数据上的不规
i??则变动;
y ,找出整个数列的水平趋势; (2)计算全部数据的总平均数
?(3)计算季节指数
yiS i,即 s i ? y i?(i=1~12月或i=1~4季)
Q:简述测定季节变动的“趋势-循环剔除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答:在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数列中,为了测定季节变动,必须先将趋势变动因素在数列中加以剔除,然后用平均的方法消除不规则变动,而后计算季节比率的,就称为趋势剔除法。数列的长期趋势可用移动平均或趋势方程拟合法测定。假定包含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的各影响因素以乘法模型形式组合,其结构为Y=T·C·S·I,以移动平均法测定趋势值,则确定季节变动的步骤如下:(1)对原序列进行12个月(或4个季度)移动平均数,消除季节变动S和不规则变动I,结果只包含趋势变动T和循环变动C;(2)为剔除原数列中的趋势变动T和循环变动C ,将原数列各项除以移动平均数的对应时间数据(3)将消除趋势变动后的数列各年同月(或同季)的数据平均,消除不规则变动I,再分别除以总平均数,得季节指数S。(4)对季节指数再调整。 Q:什么是统计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统计总体特征是: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Q:时期数与时点数有哪些区别?
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的关系:时期数呈正相关,时点数没有直接关系
同一总体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是否具有可加性:时期数可以,时点数不可以 获取资料的方法:时期数连续登记,时点数间断登记 Q:简述卡尔?皮尔逊法则。
在适度偏斜的情况下,中位数到算术平均数的距离大约为中位数到众数的距离的一半。 Q:请回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继续和深入; 区别:两个变量间,
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回归分析的两个变量是非对等的; 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可以配合不同的回归方程;
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Q: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原则;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运用的原则;多种相对数结合运用的原则。 Q:什么是正相关和负相关?并举例说明。
正相关:两个变量间,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变量的数值也增加。如,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
负相关:两个变量间,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变量的数值反而减少。如,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 Q:统计绝对数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绝对数是认识事物的起点.认识一个国家国情国力的基点;用来制定政策和计划.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是计算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基础。 Q:统计综合评价分析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建立评价项目体系;确定评价项目的权数;选择单项目的评价方法并综合评价结果
15
Q: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包括: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对于社会经济和管理的统计而言,包括效度.信度
Q: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
编制时间数列应保证各项数据具有可比性这一基本原则。可通过以下几方面了实现:时间长度应一致;总体范围要一致;数据内容要一致㈣数据的计算要一致。 Q: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有能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和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联系: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标志和指标可以转化;许多指标的数值可以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简单汇总而得。 简记:
区别: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联系:许多指标数值由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来 Q: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指标数值的搜集是否连续登记。时期数一般要进行经常性调查,对搜集的数据应连续登记;而时点数一般需要进行一次性调查,不连续登记。
指标数值是否可以累计。不同时间的同类时期数可以直接相加;而不同时间的同类时点数不能直接相加。
指标数值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时期数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而时点数的大小与相邻时点间的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的关系:时期数呈正相关,时点数没有直接关系; 同一总体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是否具有可加性:时期数可以,时点数不可以 获取资料的方法:时期数连续登记,时点数间断登记。 Q: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对象: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Q:简要说明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
变量为离散变量,且变量值种类较少适合编制单项数列;
变量为离散变量,变量值差异较大,变量值种类较多;或者变量为连续变量适合编制组距数列 Q:如何对任意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进行比较?
用变异系数(如标准差系数)来比较;变异系数小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大 Q:什么是同度量因素?试述同度量因素的固定方法?
答:同度量因素是使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转让化为同度量、可以加总的现象的媒介因素,也称权数。一个现象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互为同度量因素。在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时,基于指数研究的任务及指数体系成立的需要,一般按如下方法固定同度量因素: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以相应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以相应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
六、计算题
Q:某企业按计划规定,全年管理费用比去年下降10%,实际执行较去年降低7%,问该企业管理费用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是否完成计划? 解:计划完成程度=
1?实际增减率1?7%??103.32%
1?计划增减率1?10%该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03.32%,由于这是一个费用指标,该企业尚未完成计划。 Q:某企业1-7月份的总产值和工人人数资料如下: 1 2 3 4 5 6 月份 总产值(万元) 4000 4040 4050 4080 694 4070 670 4090 670 724 716 682 月初工人数(人) 要求:计算该企业上半年月均劳动生产率。
7 4100 660 16
解:上半年劳动生产率=
(4000?4040?4050?4080?4070?4090)?624330?6??35.40%
7246604124?716?682?694?670?670?22Q:已知某市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2006年增加为10890万元,零售物价上涨4.5%,试推算该市零售额总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值。 解:价格指数: KP??qp?qp1110?104.5%
?q1p0??qp11Kp?10890?10421.05?万元?
104.5%价格变动对零售总额的影响:?q1p1??q1p0?10890?10421? .05?468.95?万元)零售量指数为:
?q1p0??q1p1??q1p1?10890?104.5%Kq?
?q0p0?q0p0?q1p08600 ?126.63%?104.5%?121.18%零售量变动对零售总额的影响:
?qp??qp1000??q1p1?K??q0p0?10890?8600?10421.5?8600?1821.05(万元)104.5%
Q: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蔬菜价格计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品种 A B C 单价 (元/千克) 2.00 2.20 2.60 销售额(元) 甲市场 2200 1540 520 乙市场 800 1320 2600 要求:比较两个市场蔬菜的平均价格,并说明原因。
m答:甲市场H= ? =2.13元/千克 1
?xm乙市场H=2.36元/千克
乙高于甲,甲市场价低的A商品比重大,乙市场价高的C商品比重大。 Q:有两个工厂生产三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表: 品种 甲 乙 丙 单位成本(元) 15 20 30 总成本(元) 一厂 2100 3000 1500 二厂 3225 1500 1500 要求:比较两个厂的总平均成本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答:一厂H= 1 =19.41 ,二厂H=18.31
?xm
前高于后,一厂价低的产品比重小,乙市场价低的产品比重大。 Q:某商店销售三种商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17
?m商品 计量单位 甲 乙 丙 米 公斤 件 价格(元)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6.0 7.2 1500 1800 2.0 2.2 6000 6500 3.0 3.1 40000 44000 要求:(1)计算这三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增减额;
(2)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并用文字说明分析结果。 解: (1)
?qp?163660?116.07% ?qp141000 qp??qp?163660?141000?22660?qpqp?qp??(2)指标体系:???qp?qp?qp110011001110110
00001
?qp??q110p0?(?q1p0??q0p0)?(?q1p1??q1p0) 进一步计算得:
163660155800163660?? ,116.07%=110.496%×105.04%, 22660=14800+7860
141000141000155800计算结果表明:(1)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增长10.496%,使销售额增长14800元;(2)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04%,使销售额增加7860元;(3)由于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变动的结果,使销售额增长16.07%,增加22660元。 Q:若已知甲、乙两个企业1980年的产值分别为300万元和500万元,1994年的产值分别为800万元和1500万元。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两个企业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2)若按各自的速度发展,甲企业从现在起还需几年才能达到乙企业1994年的产值水平? (3)若要求甲企业在五年内达到乙企业1994年的产值水平,则每年应递增多少? 解:(1)甲企业 =107.26% 乙企业 =108.16% (2)8.97(年)
(3)113.40%-1=13.4% 应递增13.4% Q: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见下表: 品销售量(公斤) 价格(元/公斤) 种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丁 550 224 308 168 560 250 320 170 1.60 2.00 1.00 2.40 1.80 1.90 0.90 3.00 请建立指数体系,分析该市场这四种蔬菜的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答:指标体系:
?qp??qp??qp ?qp?qp?qp?q 1p1??q0p0?(?q1p0??q0p0)?(?q1p1??q1p0)111011000010228121242281 , 111.86%=104.16%×107.39% ,241.8=84.8+157 ??2039.22039.22124计算结果表明:(1)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增长4.16%,使销售额增长84.8元;(2)商品的价格平均增长7.39%,使销售额增加157元;(3)由于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变动的结果,使销售额增长11.86%,增加241.8元。 Q:某商店销售三种商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商品种类 甲 乙 丙
销售额(元) 基期 1000 900 4800 18
报告期 840 720 4968 个体价格指数(%) 120 100 90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建立适当的指数体系,并结合计算结果进行因素分析。 解:指标体系:
?qp?qp1010??qp??qp?qp?qp10100110
?qp??q110p0?(?q1p0??q0p0)?(?q1p1??q1p0) 进一步计算得:
652869406528?? , 97.43%=103.58%×94.06%, 670067006940(6528-6700)=(6940-6700)+(6528-6940),-172=240-412 计算结果表明:(1)三种商品的数量平均增长3.58%,使销售额增长240元;(2)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下降5.94%,使销售额减少412元;(3)由于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两个因素变动的结果,使销售额下降2.57%,减少172元; Q: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品种类 甲 乙 丙 基期 价格(元) 10 9 8 产量(万件) 基期 20 16 15 报告期 21.84 19.44 14.79 个体指数 (%) 109.2 121.5 98.6 要求: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方法,计算该企业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两种指数编制法区别与联系。
q1?qq0p0511.680答:Kq???110.28%,Kq?464?q0p0?qp?qp1000?511.68?110.28% 464 综合指数法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法是先对比后平均,二者计算产量总指数结果相同。 Q:有两个工厂生产三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表,要求比较两个厂的总平均成本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单位成本品种 (元) 甲 乙 丙 15 20 30 A厂 2100 3000 1500 B厂 3225 1500 1500 总成本(元) 解:HA= 19.41,HB=18.31 A高于B,A厂价低的产品比重小,B市场价低的产品比重大。 Q:某地三种商品销售情况,有关资料如下表:
价格(元) 商品 计量单位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件 担 个 10.0 60.0 2.0 11.0 54.0 2.3 基期 12500 12000 6000 报告期 1500 16800 5700 销售量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建立适当的指数体系,并结合计算结果进行因素分析。
19
解:指标体系:
?qp?qp1010??qp??qp?qp?qp10100110
?qp??q110p0?(?q1p0??q0p0)?(?q1p1??q1p0) 进一步计算得:
108531011694001085310??
8570008570001169400126.64%=136.45%×92.81%, 228310=312400+(-84090)
计算结果表明: (1)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增长36.45%,使销售额增长312400元;(2)商品的价格平均降低
7.19%,使销售额减少84090元;(3)由于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变动的结果,使销售额增长26.64%,增加228310元。
Q:某地区2000年末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又知该地区2000年GDP为1240亿元。要求到2005年人均GDP达到9500元,试问该地区计算2005年的GDP应达到多少?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达到多少?
答:2004年末人口数=2000×(1+9‰)4=2072.9778万人 2005年末人口数=2000×(1+9‰)5=2091.6346万人 2005年平均人口数=2082.3062万人
2005年GDP=9500/2082.3062=1978亿元 增速为51978?1?9.8% 1240Q:某商场销售的甲、乙两种商品的资料如下表,从相对数、绝对数两方面综合分析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两种商品销售额的影响。
商品名称 甲 乙 答:指标体系:
11计量 单位 千克 袋 10销售量 基期 2000 3000 11价格(元) 基期 4.0 2.0 报告期 3.80 2.10 报告期 2800 3500 ?q p11
?qp??qp??qp ?qp?qp?qp??qp?(?qp??qp)?(?qp??qp)0000100010001110179901820017990?? , 128.5%=130%×98.85%, 3990=4200+(-210)
140001400018200计算结果表明:(1)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增长30%,使销售额增长4200元;(2)商品的价格平均降低1.15%,使销售额减少210元;(3)由于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变动的结果,使销售额增长28.5%,增加3990元。 Q:某企业第三季度各月总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计算该企业第三季度平均每月人均产值。
月 份 总产值(万元) 月末职工人数(人) 答:c?a?b1600?1650?1850?2.72万元/人
600660?615?630?2220
6 7 8 9 1500 1600 1650 1850 600 615 630 660
正在阅读:
统计学期末复习内部资料 夏天程提供10-23
企业资源计划与电厂上网价格的制定04-05
慢下来的时光人生感悟11-03
曲线运动同步练习三(含详解答案) doc10-31
继电保护实训心得3篇12-30
最苦与最乐08-02
音标练习题(个人完全整理版)04-06
帮助学生提高绘画作业水平的几种有效途径03-14
财务管理709-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统计学
- 期末
- 复习
- 夏天
- 内部
- 提供
- 资料
- k12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学案2新人教版18
- IC718中文使用说明
-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达标测试题 练习(审定版)
- 2009-201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苏科版
- 秋天的雨优秀说课稿
- 2018学年湘少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5-Unit6单元测试题
- 微积分复习整理
- 《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试卷(A卷)
- 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声明书
-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
- 栈桥和钻孔平台施工方案(跨度12米) - 图文
- 城市管理作业
- 高清图集:MACD第二讲,顶背离和底背离!
-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及市场应用培训试题
- 金融学考研复习 公司理财习题(4)
- 2011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 - 图文
-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 3到6岁幼儿家长亲子阅读指导方法的现状研究
- 第十篇107-155 支座及钢梁制造过程检查用表
- 2015年庆“六一”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