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西方经济学总结

更新时间:2023-05-10 20: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二章

稀缺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

选择(choice):即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尽可能多的经济物品,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的各种欲望。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这是选择的结果。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包括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是指用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的曲线。

供给(supply):是指生产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如一日、一月或一年等),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是指用图示法把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供给定理: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在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给定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或者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供给定理

供求定律(“三同一反”):即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和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行最低限价)

弹性理论:是要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弹性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主要指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变动的比率之比。其公式是: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收入变动的比率

1.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2.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古希腊学者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提出“经济”一词,家政管理的意思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经济学。

(1).前古典经济学,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

(2)古典经济学从1776年开始,至1870年结束,是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也宣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诞生。

(3)新古典经济学坚持自由放任思想‘其采用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同时也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4)当代经济学是一个综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庞大理论体系,划分为二大派别:一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称新自由主义经济 。另一派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3.经济学(economics)经济学是人们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萨缪尔森《经济学》。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及经济制度的科学。

1、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需求的?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消费者的嗜好(偏好)

(4)其他有关商品的价格

(5)人们对将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需求定理的例外

(1)某些炫耀性商品。

(2)某些珍贵、稀罕性商品。

(3)某些生活必需的低档商品。

(4)某些投机性商品。

收入(奢侈品、正常品、劣等品)

正常品: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

劣等品: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

偏好

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substitutes、互补品complements)

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2、为什么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而个人供给曲线个市场供给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在曲线上表现为向右下方倾斜。

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在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给定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或者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在曲线上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

3、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与其市场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说,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其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简述决定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需求弹性。

替代品多(少),弹性大(小) 。

(2)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大,弹性大;比重小,弹性小。

(3)时间的长短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

时间长,弹性大;时间短,弹性小。

(4)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弹性大,反之则小。

第三章

效用(utility)就是消费者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

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的大小是可以测度的,它可以象计量货币和物品一样,用统一计数单位和基数(1、2、3 )来表示并可加总计量。

2)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1)总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TU),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根据上述效用的理解,总效用是所有各单位的效用加总,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如果X表示某种物品,TU就是X的函数,即TU=f(X)。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减)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量所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即每增加一单位物品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其数学表达式为:MU = △TU/△X。其中MU为边际效用,△TU为总效用的增加量,△X为X商品的增加量。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当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时,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时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到均衡状态。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情况下,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每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PXQX + PYQY =I (3.1)

MUX / PX = MUY/PY= MUI (3.2

1)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等效用线)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X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商品,表现为Y商品的减少量与X商品的增加量之比。假设△X为X商品的增加量,△Y为Y商品的减少量,MRSXY 为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有:

MRSXY=△Y/△X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满足程度各不相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越近的效用越小。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因为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效用水平,因此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如果可以相交,其交点就是具有同等的效用水平,这就是说,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有相同效用水平,显然 ,这和前提是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

(1)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2)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的两种物品。

1)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线、等支出线)

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可以写为:

PX?QX + PY?QY =I

消费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或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消费可能线的斜率。 其公式:

MUX / PX = MUY/PY

MUX / MUY = PX /PY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因为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而实际付出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即市场价格。

1)价格效应

(1)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是指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3)总效应(total effect)表示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需求量的总变化。

1)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扩展线)

收入—消费曲线(income consumption curve,ICC)是指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均衡变动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反映的是消费长期变动趋势的曲线。该曲线强调的是收入变动对消费均衡的长期影响。

2)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是指表明一种商品需求量与总收入关系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随着收入的上升,食品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是下降的

第四章

2)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经济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劳动是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而脑力劳动是复杂劳动。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自然资源,如土地、

水、自然状态的矿藏、森林等。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它采取无形的人力资本和有形的物质资本两种形式。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一般表现形式为:

Q=f(L,K,N,E) (4.1)

生产函数通常表现为:

Q=f(L,K)

2)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short run)是指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短期——研究的是某种变动投入要素的收益率。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通常表示为:

短期生产函数也可表示为:

Q=f(L) (4.4)

1)长期的含义

长期(long run)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长期——研究的是厂商生产规模的收益率。在长期中,厂商的生产要素不再划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而是所有的要素投入都可以改变。

2)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是指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通常表示为:

Q=f(K, L)

(1)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isoquant curve)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即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的曲线。

等产量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是指一种生产要素可以由另一种生产要素所代替而保持产量不变。假设以△L代表劳动的增加量,△K代表资本的减少量,MPL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MPK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MRTSLK代表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则有:

MRTSLK =-△K/△L=MPL/MPK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每一条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如果说有两条等产量线相交于某一点,那么在这一点上就有相等的产量,显然这与不同等产量线代表不同产出水平产生逻辑上的矛盾。

(2)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等成本线可以写为:

PL?QL + PK?QK =M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

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或指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是指每一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TPL=APL?L或APL=TPL/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或减少量。劳动的边际产量表示为:

MPL=△TPL/△L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左侧,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右侧,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

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正数时(MP>0),总产量就会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时(MP=0),总产量停止增加,并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MP<0),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不变。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假定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它不适应于所有要素的数量都等比例增加的情况。

(3)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产量递增阶段;第二,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无需提出理论证明。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得出来的基本生产规律,边际产量是可以计量的。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从消费者心理感受中得出来的,边际效用是不可计量的。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于技术系数可变的生产函数中。对于技术系数固定的生产函数,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不可相互替代,其组合的比例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当改变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边际产量突变为零,不存在依次递减的趋势。

4)生产扩张线

生产扩张线(expansion path)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厂商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轨迹。

1)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就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动)引起生产单位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

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是指产量的增加比例大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是指产量的增加比例等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

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是指产量的增加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

2)影响规模经济变动的因素

内在经济(internal economies)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收益或产量增加。

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的减少,这种情况就叫做内在不经济(internal diseconomies) 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是指由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es)是指由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下降。

3)适度规模

所谓适度规模(appropriate degree dimensions)就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规模扩大的同时,并使产量或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厂商的技术特点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

第二,市场需求的影响。

第三,自然资源状况。

第五章

名词: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边际成本,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在短期内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如原料、燃料的支出和工人工资,属于可变成本

在短期中,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其中不能在短期内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属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long-run total cost ,LTC)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AR)是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和劳务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销售量,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是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使总收益所增加的收入。

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型,请分别解释其原因。

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

2、说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对应于不变的价格,厂商每多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也必须按这一不变的价格出售,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也等于

该价格。即AR=MR=P*

如果厂商拥有较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厂商面临着一条向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就意味着,如果想销售更多的产

品,就必须以更低的价格出售。

3、用图说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名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博弈,价格领先制,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perfect monopoly),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oligopoly)也称少数企业垄断市场,是指几家大厂商控制了一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产量和供给的市场结构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这里的“策略”是指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会做出什么反应的状况。

价格领先制(价格领导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价格。

(1)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对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索取最高的可能价格.

(2)二级价格歧视(secon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对不同的数量制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的价格销售.

1、请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

1许多厂商

2产品同质

3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垄断竞争市场特点: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

(3)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略微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4)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完全垄断市场特点:

1 一个卖者(厂商)

2唯一产品

3很高的进入障碍

4价格制定者: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寡头厂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

(2)寡头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其决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寡头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当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剩下的照这个图像上面那么答

2、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为什么是价格的接受者?课件上没有,一下是我的理解

完全竞争市场的三个阶段,

(1)当行业存在着超额利润时,新资本大量进入→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AR=MR=P随之下降→超额利润逐渐消失;

(2)当行业出现亏损时,部分资本退出→行业规模减少→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上升→AR=MR=P随之上升→亏损消除;

(3)当行业的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此时的均衡价格是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达到的。单独的某个厂商改变价格,并不能影响均衡价格,所以厂商成为了价格的接受者

3、具体分析三种价格歧视的形式。貌似没明白问的是什么~~不过应该照着这个答吧~

4、(1)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对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索取最高的可能价格.

(2)二级价格歧视(secon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对不同的数量制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的价格销售.

第7章 分配理论

工资:劳动的价格,或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地租:土地的价格。地租的高低由土地的供求决定,租地人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利息:利息是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或使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

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洛伦茨曲线: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是什么?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性质: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2)因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状况;生产要素的价格。

2、解释垂直的土地供给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无论土地价格如何变化,最优的自用土地数量总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总为,即等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资源。所以,土地供给曲线垂直。

3、用图说明劳动供给曲线。

4、洛伦茨曲线的含义。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利用洛伦茨曲线可以表明收入与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运用洛伦茨曲线可以比较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收入分配的平均状况与变化状况。

第8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场合不能或不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配置的情况。

公共物品:指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外部性: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对其他人所造成的无法通过价格体系反映的影响。

逆向选择: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时,市场中大量的劣货会排挤好货并最终占领市场的过程。

道德风险: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政府干预:

1、公共物品如何导致市场失灵?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产权不易明晰,从而使得市场配置无效率,导致市场失灵。

2、政府干预的方式是什么?

1)针对公共物品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主要是决定是否提供公共物品以及提供多少的问题

2)针对外部性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1)税收与补贴

(2)实行“内部化”政策

(3)界定产权

(4)运用行政措施

3)针对垄断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1)制定反垄断法

(2)公共管制

4)针对信息不对称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1)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措施。

(2)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措施。

第9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存量和流量: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中一般为一年)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而存量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数值。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中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

收入法: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所有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不同?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2、支出法包括哪几部分?

私人消费、私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nw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