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规划讲义

更新时间:2024-05-24 14: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城镇环境规划讲义

(水、气、噪声、固废部分)

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包括: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状水质调查与评价

调查范围:包括城镇范围内的地表水域和地下水源。

调查方法: 以资料收集为主,现场监测为辅。

水质监测资料主要从当地水质监测部门收集。收集对象是有关水质监测报表、环境质量报告书及建于附近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技术文件中的水质资料;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规划需求,应按照调查时间的要求,安排实地监测。具体监测方法参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调查时段: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平、枯三个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着三个水期的季节或月份。

调查内容: 包括水文和水质两方面。 (1) 水文

? 河流 包括河流概况、级别;控制断面的流量、流速、水温、泥沙含量等;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冻、解冻等现象。

? 湖泊、水库 包括湖泊、水库的面积形状;流入流出的水量;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湖流流向和流速,环流和流向、流速及稳定时间)等。

? 降雨 应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用于城镇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 (2) 水质

? 常规水质参数 以GB3838—2002表1种所列的各项指标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及污染状况适当增减。

? 水生生态参数 当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时候,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水生生物调查包括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底质调查主要调查河段底质中易积累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类。)

水环境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是水质调查的继续,通过对水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说明水质污染状况并作为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

评价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评价区内不同功能的水域应采用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如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应分别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选用的标准应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审查认定。

评价方法:

(1)单因子评价法:即将每个污染因子单独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利用概率统计得出各自的达标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平均值等结果。

(2)综合评价法:既某项评价因子的污染指数=该因子年平均浓度/该因子的评价标准值;

某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该断面各项评价因子污染指数之和 /参加评价的污染物项数。 城镇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乡镇工业污染源排放量迅速增长,主要污染物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比重快速上升,以成为全社会污染物增加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乡镇工业在农村和城镇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乡镇工业污染,是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的关键。

调查内容:

? 城镇工业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数量,以及在城镇各个水域的分布情况; 如:掌握占当地污染负荷总量80%以上的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排放规律、排污去向、主要影响水体的程度等信息。

? 掌握城镇主要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及污染治理现状。

如: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水平、环保设施、原料能源消耗、供水量、污染治理方法、治理工艺、运行费用等信息。

调查方法:由环保部门根据当地污染源情况制定并发放污染企业情况调查表,内容含盖以上方面,一般要调查规划基准年污染源情况,重点企业(指排污量较大或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根据规划需要可以要求申报连续2~3年的数据。

环保部门通过组织重点抽查核实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各类企业的排污系数进行核准。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调查结果汇总:收集调查数据资料,开列城镇污染源清单,对排污单位按照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以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排污量、入河量等指标进行排序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 确定排污量较大的重点污染源清单;

? 通过入河量分析确定环境影响较大的重点污染源清单;

? 对污染企业的行业进行分析,确定当地主要的污染行业与类型; ? 确定重点控制区,评价当前乡镇工业污染程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 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成为影响城镇水域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因此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是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

调查内容:

(1)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 (2)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状况与排放去向; (3) 城镇供排水管网配套情况。

调查方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调查一般采用系数估算法,即通过用人口乘以人均排污系数进行估算。

调查结果汇总:通过以上数据资料,可对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指标的浓度以及生活污水入河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城镇废水排放量的比重; ? 生活污水的入河量及对环境的影响;

? 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

2000年流域分区主要用水指标

人均GDP (万元) 0.88 0.90 0.53 0.70 0.74 2.66 0.79 1.22 0.40 0.68 人 均 用水量 (m) 530 310 360 270 410 800 510 450 510 1980 3万元GDP 用水量 (m) 600 350 680 390 550 300 640 370 1280 2910 3农田灌溉 亩均用水量 (m) 533 261 412 271 489 506 916 665 616 790 3人均生活用水量(L/日) 城镇生活 152 224 167 168 256 362 256 274 208 216 农村生活 90 68 53 67 87 108 146 112 109 166 万元工业 产值用水量 (m) 91 41 75 46 109 79 80 52 161 110 3流域片 松辽河 海 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其中:太湖流域 珠 江 东南诸河 西南诸河 内陆河 2000年行政分区主要用水指标

人均GDP (万元) 0.71 1.78 1.64 0.75 0.50 0.59 1.10 0.67 0.88 2.72 1.15 1.29 0.51 1.13 0.48 0.94 0.55 0.71 0.57 1.10 0.45 人 均 用水量 (m) 430 290 230 310 170 720 320 420 800 650 600 430 300 510 530 270 220 450 490 500 650 3万元GDP 用水量 (m) 610 160 140 420 340 1230 290 620 910 240 520 330 580 450 1090 290 400 630 860 450 1440 3农田灌溉 亩均用水量 (m) 479 290 275 252 210 446 462 505 650 352 478 549 309 859 521 261 197 538 578 827 1176 3人均生活用水量(L/日) 城镇生活 219 354 209 222 142 103 215 102 139 368 271 305 155 315 190 143 164 234 279 249 303 农村生活 89 179 84 64 40 99 78 87 104 92 110 105 53 118 90 55 66 80 133 183 139 万元工业 (m) 78 39 17 37 54 64 29 78 271 114 81 37 87 86 252 34 66 122 110 61 192 3万元工业 (m) 288 143 72 122 187 185 136 291 566 395 370 182 352 317 893 117 201 411 442 239 628 3省级行政区 产值用水量 增加值用水量 全 国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0.66 0.51 0.48 0.28 0.46 0.45 0.46 0.38 0.51 0.47 0.71 560 180 250 240 340 1040 220 480 540 1550 2490 850 350 520 850 750 2320 470 1250 1060 3290 3520 1061 254 395 640 593 415 303 619 644 1213 829 311 236 195 219 260 94 174 190 198 192 246 129 78 63 92 87 210 49 55 124 43 200 142 155 119 229 114 389 71 149 180 182 104 570 478 351 612 263 712 230 540 476 514 258 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河南省城市居民日用水量被限定在 85~140升/人。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地域分区 一 二 日用水量(L/人·d) 适用范围 80~135 85~140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按产污系数70%计,核算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

3、农业及畜禽养殖业污染调查

我国大多数城镇农业仍采用传统的大量施用化肥、土地漫灌等经营方式,造成农田退水中营养物质浓度非常高,对各大江河湖泊水之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随着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更加剧了面源污染所占的比重。

调查内容:

? 耕地 调查各个类型耕地的面积、用水量、施肥量、化肥流失率、水土流失去向等。

? 非耕地 包括裸露土地、荒弃耕地、山坡耕地以及其他土地等,调查各类非耕地的面积、土壤营养物含量、水土流失去向等;

? 畜禽养殖企业概况 包括养殖方式、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等,用水量、污水、粪便处理方式和工艺、污水排放去向。

调查方法:

按照土壤类型、土地高程、种植结构等特点,把城镇的农业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块,每一类土地按照系数估算法计算每年污染物的流失量和入河量。基本思路是:某块土地污染物流失量=单位面积流失量×土地面积。确定单位面积流失量是面源调查的主要技术难点。一般可采用土壤退水实际监测法进行确定,如果没有实测条件,可参考其他相似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估算。

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应选取城镇有典型意义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

取主要畜禽的用水量、排污量参数,然后发放畜禽养殖企业排污调查表,调查各种畜禽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各类畜禽的排污系数确定是技术难点,可以通过选取有代表意义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确定。

调查结果汇总:

城镇农业面源调查应得出面源污染占城镇污染负荷的比重、污染类型和主要分布、入河规律和环境影响特征。

畜禽养殖应开列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清单、主要分布和污染类型及占城镇污染负荷的比重等。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组织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和废气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

评价:采用比较直观、简单的单项指数评价法。即某单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该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物理意义是某种污染物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主要分为三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在一般中小城镇中主要对前两类进行调查,但有些城镇交通污染源也不可忽视。

排污量计算

大气污染物主要调查计算:烟尘、粉尘、S02、NOx、CO等,也可选取其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如该地区还有污染严重的其他大气污染物,即该地区的特征污染物,则也要进行调查和计算。

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现场实测

废气体积流量及浓度的测量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和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1990年)。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染物的源强。物料衡算法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量。不论进入系统的物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是否反应完全。

即投入物料的总和=所得产品总和+物料和产品流失总和 3.经验估算法

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 S02、烟尘经验估算法: QS=1.6×B×S%,

Q烟=B×A%×b%×(1-η)

式中,Qs 、Q烟——燃煤排放的S02及烟尘量,万t/a;

B一一耗煤量,万t/a; S一一煤的含硫量; A一一灰分含量;

B——飞灰量(自然通风炉15%~20%,风动炉30%~40%,沸腾炉60%~80%) η一一平均除尘效率。

生活污染源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调查人口、能源构成、能源消耗情况。其主要污染因子可限于调查二氧化硫、颗粒物两项,其排放量可按全年平均燃料使用量估算。对于有明显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地区,应分别按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统计。

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进行排序并评价。开列污染源清单,掌握占区域污染负荷90%以上的主要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噪声污染现状评价 现状噪声测量与评价

噪声监测点位的布设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

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

在监测的基础上,评价出现有重要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固体废物排放现状评价

小城镇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城镇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

一般来说,城镇每人每天的垃圾量为1kg左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可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逐个对工厂规模、性质、排污量以及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理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找出重点排污对象,实施重点管理。

污染源评价通常从排污量和污染物毒性两方面考虑,主要表现在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卫生和占用土地等5个方面的影响。

小结

通过对生态及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源排放情况的调查,应分析区域环境质

量变化趋势,明确区域的主要生态及环境污染问题,为今后制定区域环境目标、实施分区管理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规划方案奠定基础。

4预测与目标确定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水污染物排放趋势的预测

工业污水排放量预测:预测年污水排放量=基准年污水排放量×(1+工业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t

t——基准年至目标年的时间间隔 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预测年生活污水量=预测年份人口×人均日生活污水量×365

或者根据水利部门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预测年的工业、生活用水量,取产污水系数0.8来匡算污水量。

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的预测

根据基准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和今后工业规划增长速度进行预测。预测值未计采取治理措施后的削减量。

参照《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5.1总量控制

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的计算方法。

固体废物排放预测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居民生活习惯方式等的不同和其他因素影响,人均垃圾产生量的变化范围较大,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人均垃圾产生量指标,并结合人口发展规划进行预测。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预测:根据不同行业单位产品的产污系数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固体废物产生量。即:

固体废物产生量=单位产品的产污系数×企业产值

目标确定的原则

各地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以及地方环境保护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特点,针对主要环境问题,提出规划目标,并将其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

控制目标必须满足小城镇的性质发展定位与功能,必须满足小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应遵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强调的“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城镇环境”的原则。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环境质量要求是判定环境保护目标的最低标准。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必须首先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需要,还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目标,即在小城镇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控制阶段目标,力争达到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适宜或基本适宜的程度。

控制目标必须与相关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目标的确定,应该统筹兼顾环境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两方面,并确保二者协调发展。必须考虑所应用技术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以确保环境保护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实现。

小城镇环境规划目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模式可参照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考核指标。

例:总体目标

依托莘庄镇区位、政治、交通和人文的优势和较高的绿化覆盖率、较为完善的市政设施基础,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为指导思想,结合上海市和闵行区的有关规划,分两阶段(近期和远期)达到以下目标:

1) 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在稳步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加速发展包括咨询业、

商业、商务、房产在内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三、二”型产业结构,GDP年均递增速率超过上海市平均水准1~2个百分点,规划期末莘庄镇单位面积GDP产出超过上海市平均水准15%以上,人口密度控制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平均密度的70%左右;

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各类用地分布合

理,功能分区协调;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完善,生态廊道功能完善;逐步形成高质量的社会环境景观;加强包括城市绿地、河道整治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单位GDP

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大幅度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准。

规划指标体系

通过对莘庄镇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结合闵行区的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莘庄镇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和目标值: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控制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等五类指标和31项指标。详见表5-1。

表5-1 莘庄镇环境规划目标体系

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基准年2001 目标值 近期2010 16.9 8700 >25000 50.18 0 55.43 44.57 27552 53400 100 100 100 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远期2020 21.7 11000 >35000 199.48 0 44.64 55.36 102140 157071 100 100 100 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备注 (一)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1. 常住人口 2. 常住人口密度 3.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 4. GDP 5. 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万人 人/km2 人/10万人口 亿元 % % % 万元/km2 元/人 % % % 11.5 5889 18617 14.05 0.23 64.48 35.32 7189 21170 100 100 96 达到国家卫生镇有关要求 莘庄户籍非常住人口不计 莘庄户籍非常住人口不计 户籍人口计 6. 单位面积GDP产出 7. 人均GDP 8 . 自来水普及率 9. 居民燃气普及率 10. 排水管网普及率 11.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率 (二) 产业可持续发展源指标 12.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 13. 单位工业增加值CODCr排放强度 14.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 (三) 环境质量指标 15. 地表水环境质量 16. 空气环境质量 17. 声环境质量 18. 水面率 19. 镇级以上河道水面保洁率 (四)污染控制指标 2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00 100 100 % % 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 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 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 4.75 100 达到环境功能区近期目标要求 达到环境功能区近期目标要求 达到环境功能区近期目标要求 4.75 100 达到环境功能区远期目标要求 达到环境功能区远期目标要求 达到环境功能区远期目标要求 4.75 100 m3/万元 kgCODCr/万元 % 3.8 0.89 3.1 <5.0 <2.0 >1.5 <7.0 <2.0 >1.5 21.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2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24.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 2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达标率 26.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 (五)生态建设指标 27. 绿化覆盖率 28. 人均绿地面积 29.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0. 城镇道路绿化普及率 31. 河道绿化普及率 % % % % % % 90 100 0 100 100 100 9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 m2 31.7 53.8 27.9 40 46.2 25 45 40.5 22 常住人口计 常住人口计,并假设公共绿地与绿化覆盖率同比增长 % % >98 95 100 100 100 100 5环境功能区划分

水环境功能分区

水环境功能区类型

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针对水域使用功能、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混合区、缓冲区和水域环境分类管理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等〉。

1.混合区

混合区通常指排放口附近不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特殊水域,是污水和清水逐步混合稀释的区域,由于排放标准远远高于环境质量标准,因此混合区内水质允许劣于V类。

2.过渡区

水质相差比较大的水环境功能区之间划定的、使相邻水域管理目标顺利衔接的过渡水质类别区域。过渡区体现水域水质的递变特征,一般下游用水要求高于上游水质状况,具有往复流且水质要求不同的相邻区域之间可划定为过渡区。

3.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区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称为自然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的区域。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城镇饮用水集中式取水构筑物所在地表水域及其地下水补给水域、地下含水层的某一范围称为饮用水源区。在饮用水源地取水口附近划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在一级保护区以外划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

5.渔业用水区

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养殖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水生动植物的水域称为渔业用水区。通常按照水质要求划分为珍贵鱼类保护区和一般鱼类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主要包括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一般鱼类用水区包括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

6.工业用水区

各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点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称为工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的水质以满足地表水的生态保护要求、下游水环境功能区高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依据,一般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

7.农业用水区

灌溉农田、森林、草地的农用集中供水站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称为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的水质以满足地表水的生态保护要求、下游水环境功能区高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依据,严于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8.景观娱乐用水区

具有保护水生生态的基本条件,供人们观赏娱乐、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水域称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最低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儿点: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环境保护区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

在各类功能区中,以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必须严格执行一级排放标准,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若不能满足,必须削减排污总量。

3.地下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饮用水源地的影响,要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必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的产生。

4.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

划分地表水保护区时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如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该区未来是否有环境质量高功能要求,并进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当同一水域兼有多个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保护区。

5.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体环境容量的原则

在地表水高功能区和优质地下含水层高标准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通过改变排放方式,调整排放口位置,划分混合区,掌握水环境的季节特征,合理利用水体环境容量。

6.对专业用水区及上下游跨行政管理水域统筹考虑的原则

属于专用单一功能的水域,如卫生部门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及其卫生防护区,渔业部门划定的渔业水域均为专业用水区,分别执行专业用水标准,由相应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上下游跨行政管理水域应规定跨界控制断面的水质要求和允许排污总量指标。对具有生物富集、环境累积效应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在上游严加控制。

7.与调整工业布局、执行排放标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紧密结合的原则

划分地表水保护区,应与陆上工业布局、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区域污染源达标排放方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与地表水保护区水质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使保护区的划分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

划分方案应实用可行,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便于行政区域内管理和跨行政区相互监督。

城镇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技术程序

1.汇集本城镇水域使用功能要求,确定控制断面

收集城镇各个部门对水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分析城镇水环境监测布点现状情况,按照以上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参考初步确定的各个水域的使用功能,根据污染源分布、水样提取稳定性等因素确定考核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监测断面的位置。城镇控制断面

的选择要考虑与国控、省控断面的衔接,同时要考虑到获取水文资料的便利,兼顾水文站点位。

2.分水期收集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

收集控制断面的常规监测资料,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从不同水期的多个水质监测指标中找出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污染时段,分断面列出水环境问题清单。

3.协调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与水环境管理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协调,把本城镇内水域与相邻政区内水域统筹考虑,国家已经制定了流域规划的城镇可参考国家规划,确定各个控制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目标。在本辖区内,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保护目标,判断混合区范围是否侵占其他功能区,高、低功能区之间是否留有足够的过渡区衔接,具体划定各类功能区的范围。通常,一般水环境功能区(渔业用水区、景观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的划定要求是:保证排放的水污染物在水环境功能区边界处已经达到足够的稀释倍数(一般10倍以上),在功能区边界处能够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若上游为低功能区,下游为高功能区,期间应留有足够的过渡带,过渡带长度应保证水质恢复到高功能区标准。

4.上报审批

汇总上述各个步骤的数据和结论,编写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技术报告,按照法律规定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报告提交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一般水环境功能区(渔业用水区、景观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划分技术报告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环境功能分区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结合城镇自然环境概况和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域气象特征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规划区域大气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 范围 执行大气 质量标准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 区和农村地区 一级 二级 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三级 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分

按照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进行划分,应坚持以下原则:

1、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镇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2、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 3、便于城镇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4、易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

噪声控制一般分5类,功能区分别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规划方案

城镇水环境规划方案

小城镇水环境规划方案要在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措施,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加强湖泊、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立湿地、植物等生态防护隔离带,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按照种养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畜禽养殖的规模,加强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必要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倡处理后的污水回用。

污染综合治理与控制

城镇污染控制方案包括严格排放标准、排污总量控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污水治理与资源化等内容。

1、严格执行排放标准

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以达到控制排污量的目的。浓度控制在我国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工业达标排放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镇污染防治,首先是要对企业污染物排放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排污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这方面已经有法可依,需要严格监管。

2、实施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是对污染物达标排放后仍然不能达到环境质量要求的区域实施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把允许排污量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允许排放总量。总量分配一般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 优先保证生活需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生活排污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在倡导绿色消费、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优先保证生活排污总量的需求。

?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充分考虑城镇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对规模小、工艺差、污染重的企业要从总量控制的角度从严要求,坚决控制排污指标: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企业以及“关、停、并、转”的企业坚持不分配总量指标。同时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对改变城镇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以新代老、总量减少”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地方支持、企业协助等不同方式,支持城镇重点项目建设,分配排污指标。

? 防范风险

在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实际工作中,治理项目的调整、工程项目的延期、区域引进项目的增加、局部经济发展过热等都是很可能出现的现象。为确保完成总量控制目标,需要在总量指标分配工作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削减量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治理项目可能出现的延期或调整等不利因素。

? 区别对待

环境质量良好、经济暂时落后的地区,从宽控制排污总量;环境污染严重、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划定的重点地区,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最近20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容忽视地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负荷,是乡镇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当中明确提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实施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积极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公告。

4、污水治理与资源化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解决城镇水环境污染的最终出路。在刚刚出台的“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中提出,到2007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和部分重点镇都要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中等以上城市大气、水质排污达标,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城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般污水处理程度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城镇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逐步建立配套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污水经二级或三级处理后,可以考虑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城镇绿化或街道冲洗等用水可以考虑利用中水,达到农灌标准的污水可以考虑进行农灌,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水污染。

5、农业污染控制

农业污染控制是城镇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采取农田改造、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等方法。

? 农田改造

采取调整农业结构、农作物轮种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在农田内开展绿化种树,在适宜地区进行坡耕地改造,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提倡施用有机肥,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淘汰高残留的农药。开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建设,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 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要规范污水排放去向,并进行集中污染治理。畜禽粪便要综合利用,在堆存期间要进行地基防渗处理,并避免雨水冲刷与浸泡,防治污染地下水。规模较小的、分散的畜禽养殖场要妥善处理污水排放,粪便要合理堆存。

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在加强污染控制的同时,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提高并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提高水环境承载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资源。

1.人工复氧

河道人工复氧是改善河流水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借助安装一定的增加河流溶解氧浓度的装置或修建一定的水利设施来提高河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达到改善水生态、为鱼虾和水生植物生长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水环境自净能力,实现提高水环境容量的目的。

2.污水调节

在河流环境容量低的时期(枯水期〉,用污水池或污水坝把污水暂时拦蓄起来,待河流的纳污能力较高时释放,利用污水入河的丰枯调节,达到改善河流枯水期水质的目的。污水池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产生恶臭,避免污染地下水。

3.内源治理

对于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长期大量污染物沉积在河道内,即使入河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底泥释放的污染物仍然会大大降低河流的环境容量。同样,围网养殖会使水域的营养物大幅度增加,降低水环境容量。内源治理是指采取清淤和限制围网养殖等措施,减少河

流或湖库的内部污染。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针对我省城镇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而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尘和S02这样的特征,采取集中控制是防治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最有效的措施。所谓集中控制,就是从城镇的整体着眼,采取宏观调控和综合防治措施。如: 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大力推广利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积极进行炉灶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结合当地实际,采用经济适用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控制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局部污染物,如: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工业粉尘、制酸及氮肥生产排放的S02、Nox、HF等,则要采取分散防治的措施。

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

在充分掌握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抓好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大多数乡镇企业资金不足、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缺乏科学技术力量,所以生产水平低、能源及材料消耗高,还有的乡镇企业接受了大城市中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像小电镀、铸造、小化工等,把污染也带到了农村。有的乡镇由于资金缺乏采用了非常落后的生产办法,搞土法炼焦、土法烧结、小高炉、小水泥生产,却没有控制污染的措施,对环境污染严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要搞好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县、乡各级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把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和发展农业经济问题放到地方政府议事日程上;其次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要重复走先污染节后治理的老路,再次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乡镇工业,采用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在发展初期就把发展工业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

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包括限制或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禁止机动车辆任意鸣笛;限制高噪声车辆进入社区的时间和路线,限制居住区内车流量;进行道路改造,完善城镇道路系统、道路绿化及护林带建设;建立违反交通规则罚款制度等。

工矿企业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声小的或不发声的设备,方法包括:

1、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

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反铆接改为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

3、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避免因设备运转不正常造成的噪声增高。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1、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敏感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

2、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

加强管理

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环境管理制度。对建筑施工噪声实行排污申报制度,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对商业活动及文化娱乐噪声应禁止使用高音喇叭,限制活动场所个数及活动时间,加强市场的管理力度,建设大棚式或封闭式市场,商业区内行人与机动车道分离。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

工业有害废物、医疗垃圾等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应考虑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通过堆肥、生产沼气等途径加以利用。制定残膜回收、利用和可降解农膜推广方案。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

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场与资源化技术主要是卫生填埋、 堆肥和焚烧等方法。国内较成熟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和堆肥等。其中,大部分城镇垃圾采用堆放、简易填埋处理,卫生填埋、机械化堆肥、焚烧处理也有部分应用。因为各地的垃圾组分不同,各城镇需根据垃圾成分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

(1)填埋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城镇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处理垃圾,只能达到一般性厌氧处理。但近几年,填埋场的建设日趋完善,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垃圾填埋场相继建成,同时,填埋场所产沼气的回收和利用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如杭州、广州、苏州、北京、成都、包头等城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生填埋场。目前填埋方式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城镇填埋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卫生填埋是指采取防渗、压实、覆盖和气体、滤水治理等环境保护措施的固体废物填埋方法。

(2)堆肥技术。

堆肥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肥料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垃圾堆肥发展较快。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应用“二次发酵工艺”,由于采取了强制密封、好氧发酵措施,缩短了发酵周期,堆肥机械也日趋完善,生产趋向产业化。目前,无

锡、常州、天津、沈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已自行设计了适合我国的机械化垃圾堆肥处理生产线,许多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简易垃圾堆肥厂。

(3)焚烧处理技术。

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焚烧技术是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最有效的方式,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仅有深圳、乐山、徐州等少数城市建立了垃圾焚烧处理场,进行了焚烧发电的示范性试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但规模不大,日处理能力低。国外已广泛采用焚烧和热解来处理固体废物(主要是有机质的固体废物)。焚烧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各种不同性质的废弃物,焚烧后可减少废物体积90%(取决于其灰分的高低),便于填土处理。

此外,固体废物还有湿式氧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等等。湿式氧化法是有机物质在水的存在下、在温度为120~380~C、操作压力在10—200个大气压时快速氧化。固体含量3%~6%的液体即可用此法处理。在美国等一些国家里,已用来处理纸浆黑液。市政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工业系列化污泥等均可用该法进行处理。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案

1.降低产生量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资源消耗、高能耗企业,减少废物产生。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

2.提高综合利用率

我国一直重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工业固体废物广泛用于建材、筑路、回填、发电等领域。根据本地污染物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综合利用途径和利用率。

危险废物的处置与管理

危险废物,其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理、存放、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是污染源。 一方面,它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的特点,处置不当会造成空气、 水体及土壤的污染,造成人群伤害,引发污染事故;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被废弃的宝贵资源。所以对危险废物要建立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的管理机制。

1、建立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作好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处置和管理。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将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性状、流向、贮存、处置等资料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

2、集中控制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处置应从区域范围考虑采取集中处置,根据城镇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危险废物处置规划。目前以建立省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为宜,实现规模效益。城镇不需单独建立处置设施。但城镇需依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5号令,1999年6月22日)制定安全转移运输规划。

3、推行废物交换,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废物交换制度。20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推行废物交换制度,每年发4次公报。有一家碱排放量大的公司,以前要花费很多资金购买硫酸进行中和后排入下水道;而现在,通过废物交换,找到了6家排出废酸而买碱的公司,这样,废酸废碱

相互中和,再排入下水道,既节省了处置费用又控制了污染。

农业废弃物的利用

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尿、动物尸体及庭院废物。这些废物会污染地下水、空气、土壤,传播疾病,但同时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能变废为宝。农业废物的处理方法是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经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施用。

7可达性分析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是指各类环境目标在现有的及未来规划水平年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考虑:

(1)从经济结构和资源结构的调整改善情况论述规划目标可达性。 (2)从环境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论述和分析规划目标可达性。

(3)从总量控制和污染负荷削减的可能性论述和分析规划目标可达性。 (4)从环境投资水平论述规划目标可达性。

8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法规政策保障

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和目标,一方面规划的实施要以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也是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是规划实施的法律基础。河南省和信阳市应在国家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地方行政法规或管理条例,做到“一区一法”。由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和监督管理。

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外,为了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还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环境方面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也包括其他部门和行业的管理政策和制度。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和管理政策较少,应重视加强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有关的规章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规划的实施。河南省应制定和颁布生态保护政策,包括资源利用政策、产业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投资政策、环保科技政策等,并积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组织保障

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监察、考核、协调以及调整来进行,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因此成立河南省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势在必行,下设管理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负责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将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现行法律为依据,以责任制为核心,以行政制约为机制,集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为一体,就是将规划总目标按年度计划、按区域和行业层层分解到承担单位,并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规划阶段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主要领导省上,从而达到目标管理的目的。

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是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得以实施的有效组织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环境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技术范围宽,工作难度大,需要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环境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在基本素质方面,要求环境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在知识水平方面,要求掌握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管理理论、科学知识以及国内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在工作能力方面,要求能有较强的办事能力,有解决问题、协调各方面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

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鼓励工作人员参加提高自身素质的各种学习,也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培训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而

定。通过制定与实施切实有效的岗位人员培训计划和岗位激励政策,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在我省还是一项较新的研究领域,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生态环境学专家解答有关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科技保障

以省市环境监测站为基础,成立“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监测中心”负责采集和收集生态保护功能区建设的相关数据和文件信息,建立数据中心和网络管理系统,并依法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适时对生态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和预警, 并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提出对策和建议。

依托省内环境科学以及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机构制定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计划,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生态保护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理队伍,培养合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理人员, 依法实施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监理。

资金保障

落实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资金渠道是保证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目前,我国的规划存在规划目标与所需资金脱节的问题,致使环境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性降低,难以完全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因此,确保资金渠道和投资力度,对环境规划的实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各项任务应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投入与社会、国际资金渠道。积极吸收国外环保贷款或赠款,用于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恢复生态。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规划的融资方式和渠道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在发挥现有资金渠道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新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促进规划的实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n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