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3-08-15 21:11: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前营养学

主讲人:汤霞敏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 二

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基本知识生长:是指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 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发育: 成熟: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 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是指的生长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状态。它标志 着个体发育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 人的阶段。

一、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一)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 (二)体格发育特点及整体的生长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五)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1.胎儿期(受孕至分娩)特点: 胎儿依赖母体生存,组织器官正在 形成,母体的健康状况、情绪、营 养、卫生环境等都会影响胎儿发育保健: 孕妇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 动;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防止 各种疾病的感染;避免接触有毒 物品和放射源

(一)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2.新生儿期(分娩至出生后28天)特点: 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面临着内 外环境的巨变,各系统功能从 不成熟转变到初建和巩固保健: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注意保暖及脐带、皮肤和 粘膜的清洁;选择衣物;预 防感染性疾病

(一)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3.婴儿期或乳儿期(29天至1岁)特点: 体格增长迅速;乳牙开始萌出 ;呀呀学语 ;逐步学会爬.坐. 站.走;哺乳与辅食交替,易发 生腹泻和营养不良;抵抗力较 差,易感染多种疾病 保健: 合理调配营养,适时增加辅 食;按时接种和健康检查;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 生活护理 ,经常晒太阳,保 持口腔.皮肤清洁

(一)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特点4.幼儿前期(1—3岁)特点: 身长、体重增长减慢,中枢神经系 统发育加快;乳牙全部出齐,转为 普通食物;动作发展迅速,语言、 思维能力增强,智能发育较快;好 奇心强,识别危险能力不足;免疫 力仍较低,易患传染性疾病 保健: 给予富含营养、质软易消化的食物;加强预防接种;防止中毒或 创伤;注意早期教育,养成良好 生活及卫生习惯

5.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岁)体格发育减慢,四肢增长较快;中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智力 发育增快,理解能力加强,求知欲 强,好奇.好问.好模仿;运动的协 调能力逐渐完善 ;抵抗力虽已增 强,但接触疾病和受伤的机会增多

加强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日光、 空气和水进行体格锻炼;供给充 足的营养;加强安全教育和卫生

习惯的培养;开发智力潜能

(二)体格发育特点及整体的生长1.身高出生:50cm 1周岁:×1.5

2岁以后:身高≈(年龄×5)+75cm

(二)体格发育特点及整体的生长1.体重出生:3kg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7~12个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52~10岁:体重(kg) ≈年龄×2+8

(二)体格发育特点及整体的生长3.整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 成熟。量变和质变通常同时进行,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

2.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独特的特点,各阶段 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

胎儿形态发育: 头部 婴儿动作发育: 头部

躯干 上肢 无意识乱动

四肢 躯干 一把抓 下肢 (头尾发展规律) 拿 捏 (正侧发展规律)

3.生长发育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也不均衡 生 长 突 增 高 峰 第一个突增阶段:胎儿中期到1周岁,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胎儿中期,一生中身长增加最快(27.5 cm) 胎儿后期,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2300g) 第一年,出生后身长.体重增长最快(20-25cm,6—7kg)

第二个突增阶段: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向心发展规律

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头部增加1倍,躯干2倍,上肢3倍,下肢4倍 4.身体各系统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神经系统领先发育 ,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 淋巴系统发育得最快, 第一个10年发育特别迅速,第二个10年逐渐萎缩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童年时期进展缓慢,到青春期迅速发育

5.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 异性 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 天环境条件的不同,每个儿 童的体型、生理功能和心理 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6.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 密切联系 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

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生理功能 生理缺陷会引起心理活动的不 正常 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

(四)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1.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1、体重:指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1~10岁体重(kg)=年龄×2+8(或7) 2、身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2-12岁身高(cm)=年龄×5+80(或75)

3、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颅骨及脑的大小与发育程度

4、胸围: 沿乳头下缘绕胸

1周的长度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

5、坐高: 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2.生理功能指标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1、心率和脉搏、血压 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

2、肺活量、呼吸频率 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3、握力、拉力、背肌力 反映骨骼肌肉系统机能的指标

4、最大耗氧量 心血管和呼吸机能的综合指标

3.其他体格评价指标1、视力 2、听力 3、微量元素

4、血红蛋白

(五)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评价1.生长发育的标准是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一般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儿童, 就某几项发育指标进行大数量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处理, 所得的资料即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的评价标准

现状标准: 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一般儿童的发育水平的标准 理想标准: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体格发育状况较理想,而高于一般儿童水平的标准

生长发育长期加速:指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成年身高增加以及寿命延长等复合现象

生长发育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每5-10年就应重新修订一次

2.身体发育的评价方法(1)发育等级评价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 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五等级评价标准表

等级上等 中上等 中等 中下等 下等

标准X+2s以上 X+s 至 X+2s X+s 至 X-s X-2s 至 X-s

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 标是身高和体重

X-2s以上

(2)曲线图评价法根据某项发育的均值、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均值加减二个标准差,分 别标在坐标图上绘出五条曲线,作为评定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评价时,只要将个体儿童在该年龄的实测值标在图上,就能了解该儿童当时的发 育水平。若将个体儿童在不同时期的连续实测值分别标在图上并连成曲线,这样 既能看出该儿童各个时期的发育水平又能了解其发育速度和趋势

(3)指数评价法

利用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 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的方法

身高体重指数: 即体重(g)/身高(cm) 可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当时营养状况

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100

反映胸廓发育状况,说明体型

生后3个月内有一定增加,而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身高坐高指数: 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 Kaup指数 :体重(g)/身高(c㎡)×104 反映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充实度正常值为15-19(

如>22为肥胖,13-15为消瘦,13-10为营养不良)

(4)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是WHO近年来推荐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它是用年龄 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全面评价儿童的 生长发育状况。 举例:一个3岁的小姑娘,身高88厘米,体重16公斤。请用综合评价法对其发育状况作出评价。查“年龄别身高”表,3岁女童身高的正常范围是86.5—101.4厘米。小姑娘 是88,属正常 查“年龄别体重”表,3岁女童体重的正常范围是11.2—17.9公斤,小姑娘的 体重是16公斤,属正常。 查“身高别体重”表,女童身高88厘米时,体重的正常范围应是10.3—14.1公 斤。小姑娘身高88厘米,体重16公斤,超出正常范围 由此可见,这位小姑娘体型偏胖,目前营养过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no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