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8-09 03: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

1.“30年战争”——发生于1618—1648年欧洲的大战,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掷出窗外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30年战争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30年战争”的结果,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从而在欧洲形成了一个相对均势的政治格局。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指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定的一系列和约。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近代国际关系的第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北方大战(北方战争)——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而与瑞典发生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取胜,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特和约》。根据和约,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领土,打通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北方大战后俄国国力大振,一跃而成为当时的欧洲强国,奠定了以后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基础。

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1748年,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欧洲两大阵营为争夺奥地利王位,并在奥地利攫取取利益而引发的战争,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当中包括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爭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爭。1740年12月,普鲁士派兵占领了西里西亚。接着,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班牙也向奥地利发动了进攻,奥地利战败,于1745年12月与奥地利签订了《德雷斯登和约》,以及1748年1月18日签订的《亚琛和约》,和约确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王位继承权,普鲁士如愿已尝地得到了西里西亚,正式加入欧洲强国行列。 普鲁士的崛起是通过内政外交方面的改革和对外侵略扩张等途径实现的。同时普鲁士的强大为日后欧洲均势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5.均势外交——是大国为谋取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均势外交是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在16世纪开始的欧洲民族国家争夺欧洲大陆和海上霸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均势外交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国的重要战略,而小国和弱国往往是列强谋取均势的筹码。所以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均势外交为大国的强权政治服务,用以削弱对方,增强自己,造成有利于已的国际力量对比,以实现自己的霸权地位。

6.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一场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法国大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同时也推动了整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法国大革命之后,封建的欧洲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之争,在相当长的时期之内,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欧洲王朝性的国际主义同法国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民族主义形成尖锐的国际意识形态冲突。此外,传统上欧洲列强奉行多强均势与寻求欧洲霸权的法国之间处于尖锐对峙,革命的法国同欧洲其他国家关系一直极为紧张。

7.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时代,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与奥、普、俄、英为核心的反法联盟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其直接后果是反法联盟取得了胜利,封建王朝复辟,但它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唤起了欧洲民族觉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有侵略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性质到战争后期越来越明显了。

8.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际的利益,必然遭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9.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10.“门罗主义”——由美国总统门罗总统在1823年12月2日的国会咨文中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三个原则:①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争夺殖民地原则;②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和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的“不干涉原则”;③“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美洲体系原则。这些内容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门罗主义是在国际反动势力神圣同盟武装干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涉拉美的企图实际存在、英美对拉美的激烈争夺以及美俄两国之间尖锐冲突的国际形势下,为了维护美资产阶级现实的和未来扩张的利益的产物。

11.巴黎和会——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1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1919)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会议标榜废除秘密外交,实际上所有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日四国代表团团长会议先行讨论决定,有时法国也被排斥在外。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是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凡尔赛体系未能包括的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因此它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但它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13.《洛加诺公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其主要内容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14.《九国公约》(《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比、荷、葡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和中国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会议上中国提出废除“第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取消外国在华势力范围和一切特权;“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约》以条约的形式将美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时的一个重要思想——“门户开放”原则进一步具体化了。它同时也起了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

15.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奥、保、土四国同盟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条约规定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德军占领;俄军应完全复员;苏俄要向德国支付赔款60亿马克等。布列斯特和约先后被布尔什维克的七大和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批准。德国宣布战败后的同年11月12日,苏维埃俄国于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16.《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际联盟标榜“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实则被英法操纵,是帝国主义对战后殖民地进行再分割的工具。国联对德意日侵略政策的纵容、姑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6年4月边防部队正式宣布解散。

1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这个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1939年 9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18.绥靖政策——主要指二战前英法美等主要大国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以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避免冲突和对抗的一种外交政策。它主要包括英法绥靖政策,美国中立政策等。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也称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等问题,通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而建立的战后国际体制。雅尔塔体制是美苏按照各自实力瓜分世界的产物,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确定了美、苏两国在欧洲及远东的势力范围和保持均势的各项措施,从而确定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雅尔塔体制所体现的“东西”关系和美苏对抗,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核心和主要标志。

20.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与刑事犯罪的国际恐怖活动两者所采用的手段和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同小异,但一般说前者具有政治色彩,故又被称为政治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21.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排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

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主要内容是:

(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

(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

(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

(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

(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

(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 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简述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欧洲大国举行这维也纳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商讨能反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因此,会议的任务就是“恢复旧秩序”, 重建欧洲的政治秩序。

会议确定的原则包括:(1)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2)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3)势力均衡原则: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4)围堵法国原则: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以围堵法国,以防其扩张。

5.对维也纳会议及其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突出的特点是强权政治。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

第一、它为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该体系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

第二、它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战胜国四强对法国的威胁心有余悸,深恐其卷土重来,因而增加法国周围国家的力量,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

第三、它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同时有利于英国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第四、它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从长远来看,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力量对比是在变化的,因此才有大国之间的兴衰更替。

第五、它追求封建体制的复辟又无视弱国的利益,因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同时也是不正义的。

6.试析普法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战争是由法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国发动的。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和奥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为此,在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事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告建立德意志,德国遂告统一。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使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而德国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7.简述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影响。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统一无论对德国还是对欧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结束了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第二、德国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德国统一后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使德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统一是一场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革命,有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 第四、改变了欧洲用到世界的政治格局。德国统一后,成为欧洲强国,打破了法国独霸的局面,从而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8.简答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长期的对外征服和统治在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的同时,又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帝国的经济技术停滞不前,缺乏当时西欧国家变革社会、提高生产力的动力。

(2)封建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帝国历任统治者和政府高官都很腐败,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获取经济利益。

9.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其性质而言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的意义。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体现在:(1)产生了两大政治后果:一是引起了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二是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是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二是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欧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同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三是国际权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力中心发生偏移,世界政治的权力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并且由于俄国的崛起,权力重心也存在着向苏俄转移的迹象。

10.试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内在矛盾。

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2)重划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疆界。(3)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独立交划定它们的边界。(4)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交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5)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6)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7)成立国际联盟。

主要影响:(1)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2)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3)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内在矛盾: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体系内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1.简述华盛顿体系体系的作用。

第一、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四国条约”的签订,解除了英日联合对美国的威胁,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清了障碍;“五国条约”的签署,使美国和英国取得了相同的制海权,英国的海上优势从此结束;“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创造了条件。

第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遏制。

第三、中国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总之,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宰割中国和遏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2.试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

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 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1)德俄奥土四大帝国被摧垮;(2)德国面积缩小,且东西互不连接;(3)欧洲出现7个新兴国家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即,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重;美日冲突,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总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却为下一轮冲突创造了条件。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1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

第二、国际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第三、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

第四、新的国际争端正在酝酿,为新的国际关系添加了新内容。

14.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第一、巴黎和会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

第二、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和约,是把战败国踩在脚下的和约。 第三、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掠夺性和约。

第四、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重新瓜分世界的和约。

15.论述国际联盟的性质及作用。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③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但是,国际联盟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首先是英、法的工具。《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制度,确认战胜国——英国及其自治领、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占有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因此,所谓委任统治制只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16.简述德国希特勒对外扩张政策的理论基础。

种族理论:希特勒认为,地球上各人种按其优劣分为三等:文明的创造者、文明的继承者、文明的破坏者。而德意志人是其中最优秀者,有权统治全世界。因此,德意志人必须开展永恒的生存斗争,除保持自身的血统纯洁外,还要争取统治世界,排挤和消灭劣等民族。

“生存空间”论:认为国家是一种有机体,服从有机体生长和发展的规律,人口必须同土地面积保持一定的比例,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领土和属地,即“生存空间”。

17.试述二战前夕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实质及其影响。 绥靖政策是一战后英法主要大国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

复习国际关系史的好资料。

妥协政策,其原因:(1)客观上:一战使其经济和军事地位受到巨大削弱,使英法等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内部分人士对《凡尔赛和约》有负罪感,对德国的违约行为采取容忍;一战的残酷性,导致战后和平主义盛行。(2)主观上:英法美对法西斯本质及其打的“反共”旗号认识不清。的残酷性,导致战后和平主义盛行。(3)根本原因:英法美为维护既得利益和阶级利益而祸水东引。

绥靖政策的实质:为了保全自己避免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绥靖政策的影响: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②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③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④不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对敌。

1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大国关系有何影响?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深重打击,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局面,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美、法面临着法西斯国家我争夺,逐渐抛弃前嫌,于1936年秋分别签署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一定程度上调切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19.评一战后英国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

一战打破了欧洲大陆均势,法国俨然成了大陆强国。英国虽然在大战中遭到削弱,但在别的强国尚未兴起之时,仍旧具有谋求世界霸权的实力,并将重点放在欧洲。欧洲均势的破坏,不利于英国操纵大陆,于是它继续执行以往的“均势政策”,只是在内容从过去的扶法抑德,改变为扶德抑法。一战后德国战败,在欧洲安全和赔款问题上,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20.为什么德国会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策源地?

德国成为两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策源地不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其原因主要有:(1)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垄断国家,但由于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基本被老牌强国瓜分完毕,导致其不得不凭扩军备战来拓展其阶级利益,全球范围内同其他强国展开争夺。(2)德国本身是靠自上而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缺失民主国家的法律、独立反对党、公民社会等规范,因此易发生政体与市场经济的“错位”。(3)统治阶级为了表现它们统治的合理性,极力煽动民族主义,不断挑起对外战争,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4)地缘政治的影响,受到传统国家的打压,尤其是一战后受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排挤,复仇心理浓厚。(5)自身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其战时经济经得起一定周期的消耗。

(6)国际环境的变动,具有共同利益亲德集团的力量日益强大且走向国际联合,而抑德集团内部矛盾却错综复杂,短期内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nk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