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整理资料

更新时间:2024-01-21 05: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必修一 课本 读本

《劝学》

一、重点实词

1. 学不可以已 (停止) 6. 假舆马者 (凭借) 2.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提取) 7. 声非加疾也 (快) 3. 木直中绳 (合于) 8. 故不积跬步 (半步) 4. 虽有槁暴 (即使,枯) 9. 用心一也 (因为) 5. 金就砺则利 (靠近) 二、词类活用

1. 非能水也(名作动,游水) 3. 上食埃土(名作状)2. 非利足也(使动,使…有利) 三、特殊句式

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后)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后) 2.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4. 用心一也(判断) 四、古今异义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的学习,今义:知识广) 2.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寄居) 五、通假字 1. 輮以为轮(“煣”用火烤使弯曲) 2. 虽有槁暴(“又”,“曝”晒干)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性”本性) 六、重点虚词 而

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 6. 而致千里(转折)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7.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 3. 则知明而行无过(并列或递进或承接) 8. 锲而舍之(转折) 4.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9. 锲而不舍(承接) 5. 吾尝跂而望矣(修饰) 10. 而神明自得(因果)以

1.輮以为轮(把) 之

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 3. 蚓无爪牙之利(定后表)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独)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于

1. 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2. 其皆出于此乎(从)

1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3. 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七、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贤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专一(的缘故)。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师说》

一、重点实词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原因) 2.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本来) 3. 是故无贵无贱 (无论) 4. 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 5. 圣人之所以为圣 (…原因) 6. 士大夫之族 (类) 7. 闻道有先后 (懂得) 师

1. 吾从而师之(意动) 2. 惑而不从师(老师) 3. 吾师道也(意动或学习)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儒家之道) 2. 师道之不复(道理) 二、词类活用

1. 吾师道也(意动或作动) 2. 则耻师焉(意动) 3. 是故圣益圣(形作名) 4. 则群聚而笑之(名作状) 三、特殊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 3. 不拘于时(被动句)

2

8. 术业有专攻 (研究) 9. 不拘于时 (拘束) 10.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 11. 君子不齿 (不屑一故) 12. 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老师) 13. 余嘉其能行古道 (赞赏) 14. 作论师说》以贻之 (赠送) 5.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乐师) 6. 不耻相师(学习) 7. 师道之不复(从师) 8. 孔子师郯子(意动)3. 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4. 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5. 吾从而师之(意动)

6.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 7. 小学而大遗(形作名) 8. 不耻相师(意动) 4. 而耻学于师(介后) 5. 学于余(介后) 6. 句读之不知(宾前)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7. 惑之不解(宾前) 四、古今异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识渊博的人) 2. 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五、通假字

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否”) 六、重点虚词 而

1. 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 5. 而耻学于师(转折) 2. 惑而不从师(转折) 6. 择师而教之(承接) 3. 吾从而师之(承接) 7.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并列) 4. 犹且从师而问焉(承接) 8. 则群聚而笑之(修饰)以

1. 作《师说》以贻之(来) 之

1.吾从而师之(代词)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衬词) 2.道之所存(取独)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取独)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 4.句读之不知(宾前的标志) 8.师道之不复(取独)于

1.于其身也(对于) 3.学于余(向) 2.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4.不拘于时(被) 其

1. 其可怪也欤(感叹) 3. 其为惑也(那些) 2.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们) 七、翻译

1.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以道为师,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长无论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人们)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译: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未能看出那种人的高明。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如此罢了。

6.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够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师说》来送给他。

《赤壁赋》

1、重点实词 (1)、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纵:任凭。 如:往。 凌:越过。 (3)、正襟危坐 危:端正。 (4)、酾酒临江 临:面对。 (5)、挟飞仙以遨游 挟:持、带。这里意为偕同。 (6)、知不可乎骤得 骤:骤然,突然。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往:流逝。 (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9)、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共食:共同享用。 (10)、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的样子。 2、词类活用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名词作动词,攻占) (2)顺流而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动词,捕鱼打柴)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南)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侣鱼虾而友糜鹿。 (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3、特殊句式

(1)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结构后置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结构后置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结构后置 (7)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4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8)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9)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10)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11)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12)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1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4、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5、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冯:同“凭”) (2)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3)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6、重点虚词 (1)而

A、连词,表转折。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B、连词,表修饰。 ⑴倚歌而和之。 ⑵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连词,表并列。 ⑴侣鱼虾而友麋鹿。 D、连词,表承接。 ⑴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2)之

A、代词 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⑵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⑶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B、助词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⑵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⑶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d.寄蜉蝣于天地。(在) b.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e.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c.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f.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7、重点句子翻译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吟诵《月出》中的诗句,高唱“窈窕”的篇章。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5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舞动,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连结盘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繁茂的样子,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面对长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 本来是一世英雄,如今又在哪里呢?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叶 小船,举起酒杯互相劝酒。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不断流逝的就象这江水,实际上不曾流逝;月亮时圆缺,但最终没有消减和增长。。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食。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始得西山宴游记》

1、重点实词

(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隙:公务之暇。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2)日与其徒,上高山。 徒:随从。 (3)意有所极 极:至。

(4)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5)攒蹙累积 攒蹙:聚集收缩。 (6)外与天际 际:交会。 (7)心凝神释 释:解除束缚。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先前。 未始:不曾。 (9)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 (10)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每天) (2)四望如一 (名词作状语,向四面) (3)箕踞而遨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4)萦青缭白。 (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5)自远而至。 (形容词作名词,远处) (6)穷山之高而止。 (形容词作名词,顶点) (7)而不知其所穷 (形容词作名词,尽头,边际) (8)穷回溪。∕穷山之高而止。 (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 (9)始指异之。 (意动用法,以……为异。) 3、特殊句式

(1)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2)居(于)是州 ∕始指(之)异之∕因坐(于)法华西亭 省略句

6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古今异义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2)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3)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5、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2)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6、重点虚词 (1)而

A、连词,表转折。 ⑴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⑵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连词,表修饰。 ⑴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⑵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C、连词,表承接。 ⑴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⑵卧而梦。 ⑶觉而起,起而归。 (2)之 A、代词。 ⑴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⑵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B、助词。

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⑵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⑶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的) ⑷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⑸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同4) 7、句子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享有了,但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与天相交会,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3)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远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

《晚游六桥待月记》

1、 重点实词

(1)梅花为寒所勒 勒:束缚,压制 (2)与杏桃相次开发 相次:相继 次第 (3)石篑数为余言 数:多次 (4)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故:旧的 原来的

7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5)竟不忍去湖上 不忍:舍不得 去:离开 (6)艳冶极矣 艳冶:色彩明丽,装饰盛美 (7)止午未申三时 止:只,仅仅 (8)湖光染翠之工 工:精巧。 (9)山岚设色之妙 设:着,染 (10)皆在朝日始出 /始极其浓眉 始:才 (11)夕舂未下 夕舂:夕阳 (12)月景尤不可言 尤:尤其 更加 (13)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受用:享用

(14)安可为俗士道哉! 安:怎么 道:说 2、词类活用

(1)余时为桃花所恋 时:名作状 当时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被动句 梅花为寒所勒/余时为桃花所恋 (3)介词结构后置 多于堤畔之草 4、古今异义

(1)与杏桃相次开发 开发:开放 5、重点虚词

为 a.为春为月/尤为奇观 表示判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b.余时为桃花所恋 “为……所”表判断 c.歌吹为风 成为 d.安可为俗士道哉 向 6、翻译

(1)石篑数为余言。 译:石篑屡次对我说。

(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我当时被桃花的美丽所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3)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怎么能够向俗人说呢!

(4)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译:月光下的美景尤其难于用语言来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趣,另是一种特殊的趣味。

《湖心亭看雪》

1、重点实词

(1)是日更定 是:这 (2)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3)拏一小舟 拏:撑船 (4)上下一白 一:全

(5)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独自 (6)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8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7)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9)客此 客:客居 (10)及下船 及:等到 (11)惟长堤一痕 惟:只 (12)铺毡对坐 坐:相对 2、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作动 下大雪 (2)上下一白 白:形容词作动词 变白 3、特殊句式

(1)是金陵人 判断句 (2)客此 省略句 4、翻译

(1)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一天天刚亮,我驾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去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变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像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草籽罢了。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中怎么能够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先生你痴迷,还有比你更痴迷的人。

必修二 课本 读本

《六国论》(苏洵)

一、重点实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器) 2、弊在赂秦(弊病)

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5、思厥先祖父(其,他们的)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招致) 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9、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击退) 10、破灭之道也(途径)) 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 1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帮助) 1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 ③诚不得已(能够)

二、词类活用

9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人皆得以隶使之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形容词用作动词: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名词作动词: 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侍奉)(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以礼相待)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斯用兵之效也

2.被动句: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洎牧以谗诛。

3.省略句:至丹以(派)荆卿(刺秦王)为计……举(之)以予人 4.介词结构后置:赵尝五战于秦

5.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数目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以致 ,以至于 今:表让步的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力量 今:智商 5.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又一次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 今:一种文体 7、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五、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倘 :如果) 六、.重点虚词 1、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②秦以攻取之外 (用 )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 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来 )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 ⑦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凭借 ) 2、、乃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 3、而

赂秦而力亏(因果)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其间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转折) 4、之

破灭之道也(的)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急也(取独)

10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会亏损,(这就)是灭亡的途径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以至于落到颠覆的结局,按照道理本来就是这样。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以前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和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文: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地向西进军,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饭也吃不下去了。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论》(苏辙)

一、重点实词

1、.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 (国土)

2、韩魏塞秦之冲(交通要道) 3、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过去\\从前) 4、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托付) 5、以二国委秦(对付)

6、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凭借\\遮挡) 7、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抵御) 8、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因此 保全)

9、燕、赵拒之于前(抵抗) .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11、而贪疆埸尺寸之利(边界) 12、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暗中)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2、动词的使动用法: 然后秦兵得通其兵于东诸侯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秦之危事也

2、被动句: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11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3、介词结构后置: 秦之用兵于燕、赵

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然后秦兵得通其兵于东诸侯

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 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宾语前置:彼秦者将何为哉 四、古今异义

1、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古:休养生息 五、重点虚词 1、以

(1)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 来 )

(2)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 凭借 ) 2、乃

(1)而乃贪疆埸尺寸之界 (4)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只) (2)乃不知有汉(竟然) (5)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 3、而

(1)转折: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其间

而乃贪疆埸尺寸之界

(2)因果\\递进: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3)顺承: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4、之

破灭之道也(的)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急也(取独)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其间,此岂知天 下之势耶?

译文:韩国、魏国是诸侯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韩国、魏国 境内出入,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形势吗?

2、韩、魏塞秦之充,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译文:韩国、魏国堵塞了秦国的交通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看重的地方,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3、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译文:韩国、魏国屈服而归向秦国,这样以后秦国人能够使他的军队通到东边各诸侯国,因而\\从而让天下人都遭受他的祸害。

12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阿房宫赋》

1、重点实词 (1)、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4)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运送。 (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6)、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复道:在楼阁间架木筑成的通道. (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复:又。 (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9)、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剽:击。 2、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骊山、北、西:名作状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名作状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作动(使动) (4)、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蜂房水涡:名作状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名作动 (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作状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 (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日:名作状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炬、焦土 3、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 (3)、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状语后置句 (4)、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6)、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4、古今异意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精英:收藏的金玉珍宝(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 6、重点虚词 (1)、盘盘焉,囷囷焉 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焉:助词 (3)、且焉置土石? 焉:代词,哪里 (4)、风雨兴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5)、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连词,表承接。

13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而:连词表转折。 7、重点句子的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从骊山向北面建造,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意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起义军振臂一呼,函谷关被攻取;楚人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国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只有后人来哀怜它;后人哀怜它而不借鉴它,又让更后的人来哀叹后人了。

《念奴娇》

1、注音

公瑾( jǐn ) 纶( guān )巾 强虏( lǔ ) 早生华( huā )发 酹( lèi ) 淘(táo)尽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浪淘尽(冲洗、冲刷。 ) ② 千古风流人物( 有文采,有功绩;杰出的 ) ③ 人道是( 说 ) ④ 乱石穿空( 陡峭不平的样子。) ⑤ 雄姿英发(卓越不凡 ) ⑥ 一尊还酹江月( 同\樽\,酒具。 ) 3、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对偶、) ②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夸张) 4、内容分析

本词格调豪壮,映衬烘托。 《念奴娇》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豪壮情调表现有二:一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二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壮情调不合。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5、艺术表现手法。

(1)虚实相济,起伏跌宕。 (2)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3)议论入诗,清新自然。 (4)格调豪壮,映衬烘托。

14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永遇乐》

1、字音

舞榭(xiè)歌台 金戈(gē)铁马 摇曳(yè) 游弋(yì) 封狼居胥(xū) 佛狸(lí) 2、诗歌分析

(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思考:上阙和下阙分别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 上阕 孙仲谋(孙权) 寄奴(刘裕) 下阕 元嘉草草(刘义隆) 佛狸祠(拓跋焘) 廉颇 (2)分析上阙

a、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分析下阙 a、“元嘉草草”

①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 ②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委婉劝阻韩侂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佛狸祠”

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伸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法强化这种感情?

明确:今昔对比: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此情此景让人不堪回首。 c、“廉颇”

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小人挑拨,使他很感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3、名句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

15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4、归纳全诗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既有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词诘》评曰:“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声,如闻其声。”

《田单列传》

1、重点实词 (1)、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见: 被。 (4)、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登上。 (2)、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5)、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6)、燕军由此益懈。 懈:懈怠。 (3)、齐人未附。 附:归附。 (7)、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遗:赠送。 2、词类活用 (1)、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 怪:意动。 (2)、师事之。 师:名作状。 事:名作动。 (3)、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师:意动。 (4)、燕既尽降齐城 降:使动。 (6)、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王:名作动。 (5)、齐人追亡逐北 亡:动作名 (8)、东乡坐 东:名作状。3、特殊句式 (1)、不见知。 被动句。 (4)、城之不拔者二耳。 被动句。 (2)、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判断句(5)、立以为将军, 省略句 (6)、乃迎襄王于莒 状语后置 (3)、为燕所虏。 被动句。 (7)、坚守惟恐见得。 被动句。 4、古今异意 (1)、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宣言:扬言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扰乱:混乱 (3)、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南面:面向南坐指称王。 (4)、僇先人,可为寒心 寒心:担心害怕 (5)、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约束 :号令 (6)、牛尾炬火光明炫耀 炫耀:闪动之状 (7)、卒至河上 河:黄河 5、通假字 (1)、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 溢同镒。

16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2)、皆畔燕而归。 畔同叛 (3)、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 乡同向。 (4)、齐人走,争涂, 涂同途。 (5)、因坚守距燕军, 距同拒。 (6) “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反同返。 6、重点虚词 (1)、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以:连词,来。 (2)、遣使约降于燕。 于:介词,向。 (3)、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乃:副词,于是。 (4)、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因:副词,就。 (5)、城之不拔者二耳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田单知士卒之可用 之:取独。

(7)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为:恢复、变成。 7、重点句子的翻译 (1)、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译:齐人所害怕的,只怕别的将领来了,那样即墨城就毁灭了。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译:燕军混乱奔走,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 (3)、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译:于是扬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下了。 (4)、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译: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不过用继续攻打齐国做幌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附,所以暂且缓攻即墨以等待王齐之事。

《肥水之战》

1、重点实词

⑴若移陈少却:稍微;后退 ⑺其走者闻风声鹤唳:逃跑 ⑵谢安固却之:坚决;推辞 ⑻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率领 ⑶不闲将略:娴熟;用兵 ⑼重以饥冻:加上 ⑷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将要 正 ⑽客问之,徐答曰:慢慢地 ⑸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距离 ⑾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捉,俘获 ⑹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率领 去⑿栅淮以遏东兵:阻止 会合 ⒀融驰使白秦王坚:告诉 ⒁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紧压;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⑴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名作动,扎营

17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⑵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意动,以…为阻 ⑶草行露宿:名作状,从草地上,在露天里 ⑷栅淮以遏东兵:名作动,设置栅栏; ⑸欲不战以老秦师:使动,使…衰竭。 ⑹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形作动,精锐部队 ⑺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阵”名作动,列阵 3、特殊句式

⑴谢玄入,问计于谢安:介词结构后置 ⑵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定语后置 ⑶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省略句 ⑷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被动句

⑸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被动句 4、古今异义

⑴幽、冀之兵至于彭城:到达 ⑵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部署 ⑶西藩宜留以为防:把…作为 ⑷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都城 ⑸谢安石有庙堂之量:朝廷 5、通假字

⑴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缺”缺少 ⑵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阵”阵势

⑶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趋”迅速前往 6、重点虚词

⑴桓冲深以根本为忧:介,把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表目的,来 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介,用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而”

⑵吾其左衽矣:语气副词,表推测,恐怕 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代,秦军

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代,自己的,指符融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指示代词,那些 ⑶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表修饰 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表承接 7、重点句子翻译

⑴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译:现在大敌将要来到,(谢安)正游玩清谈没有空闲,派几个没有经历的少年抵抗秦军,士兵又少又弱,天下的事情已经可以知道了,我们恐怕要穿外族的服装了。 ⑵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18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译:我用精锐的骑兵紧压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⑶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译:符融骑着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行,想要控制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秦军于是崩溃。

⑷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

译:那些逃跑的人听到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都认为晋兵将要到。

《过秦论》(上)

一、注音

腴(yú) 轸(zhěn) 镞(z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èng) 牖(yǒu)

孝公既没(mò) 召滑(shào) 俯首系(xì)颈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二、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2)制其弊(通“敝”) 百有余年(通“又”) (3)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三、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2)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4)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爱护、喜欢 (6)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7)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8)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 后一事紧承钱一事 四、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 释义

(1)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2)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3)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4)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5)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19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6)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 登上

(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B、动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1)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2)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3)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4)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5)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C、形容词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1)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2)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3)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五、重点实虚词 实词 1制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2)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4)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2亡

(1)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3)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5)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6)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1)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4利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20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5)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6)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5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2)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 6度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3)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7奋六世之余烈(发扬) 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9揭竿为旗(举起) 10非及(比不上) 11向时(先前)

12致万乘之势(招致,获得) 13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 虚词 1因

(1)因遗策(沿袭) (2)因河为池(凭借)2相与为一(帮助)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而)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3)宾语前置 陈利兵而谁何。 (4)介词结构后置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成语

同年而语 度长絜大 7翻译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好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箭把守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喝问过往的行人。

21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译:如果让崤山以东的诸侯国和陈涉量长短比大小,比较权势较量武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然而陈涉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子系门轴的贫家子弟,是一介平民,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凉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砍下树木当做兵器,举起竹竿当做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他。

《过秦论》(下)

一、重点实词

1曾:(竟然) 曾无藩篱之艰/ 曾不若孀妻弱子/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良将行其师(指挥,统帅) .3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崩溃) .4安土息民,以待其敝(衰败) .5其救败非也(挽救败亡) ..

6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也(提出纠正错误的..

意见)

7拑口而不言(闭(口) .8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坏消息) .9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阻塞蒙蔽) ..

二、词类活用 1据险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要的地方 ..2秦之地可全而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

3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意动用法,以……为被|以……为带 ..4贤智并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人智士 ..5守险塞而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6高垒毋战:名词活用为动词,构筑高高的营垒 ..7其实利之也:为动用法,为……的利益 .

8安土息民:使动用法,使……平安|使……休养生息 ..9收弱扶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的人|疲敝的人 ..10秦王足己不问:意动用法,以……为足 .

22

10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安定,太平) .11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怨恨) ..12秦本末并失(根本和次要方面) ..13安危之统相去远矣(统绪,纲纪) .1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师法,借鉴) .15审权势之宜(明辨) .16去就有序(取舍) ..

17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自己) .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11遂过而不变:名词活用为动词,坚持过错 .12五伯征而诸侯从:使动用法,使……从 .13内守外附而社稷存:使动用法,使……存 .14繁法严刑而天下振:使动用法,使……震动不安 .15秦使章邯将而东征:名词作状语,向东 .16内守外附而社稷存: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 ..

三、特殊句式

1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定语后置(数百散乱之众) 2楚师深入,战于鸿门:介词结构后置(于鸿门战) 3可见于此矣:介词结构后置(于此可见) 4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判断句 5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被动句(于)

6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判断句 7诸侯起于匹夫:介词结构后置(于匹夫起)

8不患不得意于海内:介词结构后置(于海内得意) 9而身为禽者:被动句

10忠言未卒于口:介词结构后置(于口卒) 11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被动

12是以三主失道:宾语前置(以是,因此)

1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宾语前置(不忘前事)

14观之上古,验之以当世,参以人事:介词结构后置(以当世验之,以人事参) 四、古今异义(左-古义,右-今义) 1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山东) 崤山以东 |省名 ..2横行于天下:(横行)纵横驰骋|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3于是山东大扰:(于是)在这时候|表示一事承一事 ..

4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至于)至,到;于引出对象|另提一事 ..5其势居然也:(居然)居,在、处;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6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开关)打开函谷关|接通和截断电炉的设备 ..7不患不得意于海内:(得意)实现自己的意愿|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8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因而)因,沿袭|表结果 ..五、通假字 1鉏耰白梃:通“锄” .

2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通“徼”,求取 .3子婴立,遂不寤:通“悟”,觉悟 .4自缪公以来:通“穆” .

23

5收弱扶罢:通“疲”,疲敝 .6而身为禽者:通“擒”,捉住 .7以饰法设刑:通“饬”,整顿 .8五伯征而诸侯从:通“霸” .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9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通“叛” .

六、重点虚词 1因:(趁机) 章邯因以三军之众 (沿袭)二世受之,因而不改 (通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于是,就)乐毅因归赵 (趁机)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因击沛公于座/不如因而厚遇之 2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因为) .3暴虐以重祸(因而) .4暴虐而重祸(因而) .

5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因而) .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

译:优秀的将领指挥他们的军队,贤能的相才沟通他们的谋略。 2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译:秦地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把它们作为坚固的地势,是个四面有险要关塞的地方。 3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译:难道他们世世代代都贤能吗?是它的地理形势所在才这样的。

4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译:然而他们被险阻的地势所困而不能前进,秦人于是就延请他们进入作战为他们打开函谷关,百万军队败退逃跑最终崩溃。

5岂勇力智能不足哉?行不利,势不便也。

译:难道是勇气力量指挥能力不够吗?是形势不便利啊。

6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

译:秦国将小城的军队并入大城,守住险要关塞驻军,构筑高高的营垒,不要作战,关闭函谷关,把守住险要的关塞,扛着长矛来守卫要塞。 7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译:他们的交情还不亲厚,他们的下属还没有亲附,名义上是灭亡秦国,他们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8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志于海内。

译:使境内平安,使百姓休养生息,来等待的他们衰败,而让秦国的国君,不怕不能在天下实现自己的愿望。

9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而重祸。

译:秦二世继承了父亲的做法,因循而不加以改变,又加上暴虐残酷,因而加重了灾祸。

24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古诗文助读

《卫风 氓》

一、语音: 蚩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子无怒、 垝垣(guǐ yuán)、 筮(shì)、 咎(jiù)言、 徂(cú)、 帷(wéi) 二、重点实词

1,抱布贸丝:换取,交换。 2,送子涉淇:渡过。

3,匪我愆期:错过,延误。 4,将子无怒:愿,请。 5,乘彼垝垣:登上。

6,载笑载言:一边...一边。 7,体无咎言:灾祸。 8,以我贿迁:财物。 9,无与士耽:沉溺。 三、词类活用

其黄而陨。(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四、特殊句式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以秋为期) 五、古今异义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 六、通假字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同“毋”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同“吁”;“无”同“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于”同“吁”;“无”同“毋”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同“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同“畔” 七、重点句子翻译

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变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③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

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原想同你白头偕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洼的湿地再大也有个边。

25

10,淇水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11,女也不爽:差错。

12,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 13,士也罔极:没有;标准。 14,二三其德:心意,情意。 15,言既遂矣:顺心,满足。 16,总角之宴:欢聚(或指小孩子的游戏)。 17,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由此观之 之:代词 齐国之美丽者也 之:助词,的 (2)欲有求于我也 于:对 皆以美于徐公 于:比 皆朝于齐 于: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在

(3)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以为 7、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 是一种固定结构,它表示的是“…与(和)…比,哪一个…”)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2)能谤讥于巿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触龙说赵太后》

1、重点实词

(1)新用事 新:刚刚 用事:执政 (2)大臣强谏 强:竭力 (3)太后盛气而揖之 揖:等待 (4)入而徐趋 徐:缓慢 (5)至而自谢 谢:道歉

(6)曾不能疾走 曾:竟然 疾走:快跑 (7)窃自恕 窃:私下里 (8)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郄:病痛 (9)恃辇而行 恃:依靠

(10)得无衰乎 得无:该不会 衰:减少 (11)老臣近者殊不欲食 殊:很 (12)乃自强步 强:勉强

(13)少益耆食 少:稍微 益:渐渐 (15)和于身 和:舒适 (16)太后之色少解 色:脸色 (17)最少,不肖 肖:成材 (18)没死以闻 没:冒着 (19)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及:趁

(20)妇人异甚 异:特别 甚:厉害

(21)微独赵 微:无,不 独:仅,只

31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22)此其近者祸及身 其:表揣测语气 大概 (23)挟重器多也 挟:拥有 (24)恣君之所使 恣:任凭

(25)约车百乘 约:置办,配备 2、词类活用

(1)日三四里 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名作动,每天

(2)没死以闻 闻:使动用法 使…听到 (3)念悲其远也 悲:意动,以…为悲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动 使…尊贵

(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托:使动用法 使…立足 (6)质于齐 质:名作动 做人质 3、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赵氏求救与齐 b.贤于长安君 c.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封之以膏腴之地 e.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f.质于齐 (2)宾语前置 a.窃自恕 b.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3)省略句 a.没死以闻 b.念悲其远也 c.必勿使反 (4)被动句 赵主之子孙侯者 4、古今异义

(1)太后明谓左右 左右:近臣 (2)故愿望见太后 愿望:希望 (3)年几何矣 几何:多少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男子 (5)至于赵之为赵 至于:直到 5、通假字

(1)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2)必勿使反 反:通“返”,回来 返回 (3)奉厚而无劳 奉:通“俸”,俸禄 6、重点虚词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乃:才

乃自强步 乃:仅,只 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 乃:于是 (2)赵氏求救于齐 于:向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于:在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于:对 甚于妇人 于:比 7、翻译下列句子

(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也哉?

译:难道不是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使他们能够有子孙一代继承一代做王吗?

32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2)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译:不仅仅是赵国,其他诸侯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3)此其近者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

译:这大概就是灾祸来得早的,危害到他们自身,灾祸来得晚的,危害到他们的子孙。

《召公谏历王弥谤》

一、重点实词:

1、厉王虐:残暴,酷虐 5、为川者决之使导:治;疏通 2、民不堪命矣:能忍受 6、天子听政:治理 3、吾能弭谤矣:消除 7、胡可壅也:怎么 4、川壅而溃:堵塞;水冲破堤坝 8、其与能几何:帮助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道路以目(在道路上) 2名词作动词: 道路以目(用眼睛看)

3形容词作名词: 行善而备败 (好的政策,不好的政策) 4使动用法: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使……丰富) 三、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可 (二)宾语前置: 是以事行而不悖

(三)省略句:1.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2.以告,则杀之3.为民者宣之使言 (四)判断句:1.是鄣之也。2.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四、古今异义:

1.厉王虐,国人谤王。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贬义)诽谤 2.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古:直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亲戚补察. 古:内亲外戚 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得家庭或成员. 4.财用于是乎出. 古:从这里 今: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5.口之宣言也 古:发表言论 今: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得文告或声明. 6.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古:用来……得方法 今:表因果关系得连词 7.其与能几何?古:多少 今:几何学的简称. 五、重点虚词:

(一)乃 1乃不敢言(竟然) 2三年,乃流亡于彘(于是,就)

3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4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二)之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 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取独)

3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代词,这样) 4以告,则杀之(代词,代谤者

(三)其 1其与能几何(那) 2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这)

(四)于 1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在;从) 2乃流王于彘(到) 3甚于防川(比)

(五)以 1以告,则杀之(把) 2道路以目(用) 3是以事行而不悖(因)

33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六、重要句子翻译: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译文:堵塞民众的嘴巴,比堵塞河流还要厉害,河川阻塞而溃决,伤害的人一定很多.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因此治理河流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统治人民的人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3)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文:老百姓张有嘴巴,如同大地上有山脉河流,财务从这里产生. (4)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译文:推行好的,防范不好的,这是用来使财产物资,衣服品食丰富的办法。 (5)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百姓在心里考虑就要从口里公开讲出来,思考成熟了因而就要在言语上表露出来,怎么能够堵塞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那样做又能有多少帮助呢?

《齐桓公求管仲》

一、重点实词:

1、使鲍叔为宰:担任 2、君加惠于臣:给予恩惠 3、治国家不失其柄:根本 4、君若宥而反之:宽恕 5、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善 二、通假字

1、桓公自莒反于齐:反通返 返回 2、是以滨于死:滨通濒 迫近 三、词类活用

1、宽惠柔民:柔,使动,使……安定 2、制礼义可法于四方:法,名做动,效法 3、君若宥而反之:反,使动,使……返回 4、欲用其政也:政,名做动,执政 5、请生之:生,使动,使……活着 6、执枹鼓立于军门:鼓,名做动,击鼓 7、使百姓皆加勇焉:勇,形做名,勇气 四、特殊句式:

⒈判断句:臣,君之庸臣也 施伯,鲁君之谋臣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⒉介词结构后置句:忠信可结于百姓

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⒊省略句:(我)弗若(之)也。 庄公以(之)问施伯。 五、重点虚词

34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⒈则其管夷吾乎: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⒉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被 ⒊使百姓皆加勇焉:语气助词 ⒋请诸鲁:兼词,之于

⒌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用来 ⒍君若宥而反之:连词 表顺承 ⒎欲用其政也:代词 代管仲 六、翻译

⒈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译:那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差点死掉。

⒉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译: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才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就一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

⒊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译:于是鲁庄公派人捆起管仲来把他交给齐国的使臣,齐国的使臣领回了他就告退了。

《重耳之亡》

一、重点实词

⑴重耳之及于难也:遇到

⑵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依仗,依靠 ⑶纳诸公子:上交,交给 ⑷将适齐:到…去

⑸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接近,靠近 ⑹浴,薄而观之:迫近 ⑺皆足以相国:辅佐 ⑻臣闻天之所启:开 ⑼殆将启之:大概

⑽有三士足以上人:居于…之上,超过 二、词类活用

⑴以叔隗妻赵衰:名作动,以女嫁人。 ⑵郑文公亦不礼焉:名作动,以礼相待。 ⑶天将兴之,谁能废之:使动,使…兴盛 ⑷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意动,以…为卑微 ⑸公子安之:意动,以…为安 ⑹醉而遣之:使动,使…醉

⑺而天不靖晋国:使动,使…安定 三、特殊句式

35

⑾楚子飨之:(xiǎng):用酒食招待人 ⑿则何以报不谷:善,好 ⒀秦晋匹也:相当,相等

⒁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朗诵 ⒂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用来…的 ⒃臣负羁绁:背 ⒄公子降:下台阶

⒅违天,必有大咎:灾祸

⒆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结盟 ⒇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繁盛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⑴稽首,受而载之:省略句 ⑶则何以报不谷:宾语前置 ⑵有三士足以上人:定语后置 ⑷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介词结构后置四、古今异义: ⑴乞食于野人:农夫 ⑶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用来…的 ⑵必得志于诸侯:称霸 ⑷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黄河五、通假字:

⑴于盍蚤自贰焉:“早”时间靠前 ⑷其辟君三舍:“避”退避 ⑵寘壁焉:置,放 ⑸奉匾沃盥:“捧”捧着⑶离外之患:“罹”(li),遭受 六、重点虚词:

⑴晋人伐诸蒲城:合音词,“之于” 纳诸公子:合音词,“之于” 天其或者将建诸:合音词,“之乎” 乃送诸秦:合音词,“之于”

⑵吾其奔也:语气助词,表希望语气,还是 曹其首也: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天其或者将建诸: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曹共公闻其骈胁:代词,指重耳 其波及晋国者:指示代词,那些 ⑶以叔隗妻赵衰:介词,把 以戈逐子犯:介词,用 何以报我:介词,用 若以君之灵:介词,凭 ⑷罪莫大焉:兼词,“于之”,比这种做法 寘壁焉:兼词,“于之”,在熟食 郑文公亦不礼焉,代词,指重耳 七、重点句子的翻译:

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 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译:我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那养生的俸禄,于是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人民的拥戴却(反过来跟君父)较量, 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我还是出逃吧! ⑵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于盍蚤自贰焉?

译:重耳在诸侯中称霸就会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为什么不早点表示自己与曹国人不同呢?

⑶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译: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上天或许将要树立他吧?您还是以礼相待他吧!

36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谋攻》

1、重点实词

(1)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为:是 (2)修橹轒轀,具器械 具:准备 (3)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 拔:被攻取 (4)敌则能战之 敌:匹敌,相等 (5)少则能逃之 逃:退却,避开

(6)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坚:硬拼 擒:捉,消灭掉的意思 (7)是谓縻军 縻:羁绊、束缚

(8)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同:参与、干预 任:指挥 (10)是谓乱军引胜 引:夺、失去 (11)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准备、预料 (12)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御:牵制

(1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殆:危险,失败 (15)兵不顿而利可全 顿:坏,损失 2、词类活用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形容词作动词,使……整个降服。 (2)兵不顿而利可全 全:形容词作动词 完全获得

(3)必以全争于天下 全:形容词作名词,全胜的方法。 (4)毁人之国而非之也 久:形容词作动词,长久作战。 (5)十则围之 十:数词作动词,有十倍。

(6)识众寡之用者胜 众:形作名,众多的士兵。寡:形作名,极少的士兵。 (7)蚁附之 蚁:名词作状语,像蚂蚁那样, (8)不战而屈人之兵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降服 (9)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动词作名词 辅佐者 3、特殊句式

(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判断句 (2)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判断句 (3)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 被动句 (4)此攻之灾也。 判断句 (5)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省略句 (6)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判断句 4、重点虚词

(1)凡用兵之法 之: 的(助词) (2)敌则能战之 之:他们(代词) (3)不知军之不可以今而谓之进 (前)“之”:取独(后)“之”:代词军队 (4)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却(连词) (5)敌则能战之 则: 就(连词)

37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6)以虞待不虞者胜 以: 用(介词) (7)三军既惑且疑 且: 又(连词)

(8)必以全争于天下 以:用 于: 在(介词) 5、翻译

(1)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不用交战而使敌人的军队降服,才是高命中最高明的 (2)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发也。

译:一定要用全胜的方法合诸侯在天下争夺,因而军队不受损失但胜利可以完全获得。这就是用计谋攻取的方法。

(3)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所以如果弱小的军队死守硬拼就会被强大的军队消灭掉。

(4)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译:将领忍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爬上敌人的城墙,士兵被杀三分之一但城池却不能被攻取,这是攻城的灾害。

《学记三则》

1、重点实词

(1)教学相长(zhǎng) 长,增长 促进

(2)长(zhǎng)善 长,动词的始动用法 使…长 (3)身无长物 长,多余 (4)虽有嘉肴 嘉:美好

(5)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6)禁于未发之谓豫 禁:防范 豫:预防

(7)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陵:越过、超越 摩:切磋、互相研究

(8)则扞格而不胜 扞格:抵触 胜:克服 (9)则坏乱而不修 修:整治

(10)燕辟(pì)废其学 燕辟,谈不正经的话。辟,邪僻 复辟(bì) 辟(pì)谣

(11)燕朋逆其师 燕朋:坏朋友 燕:玩,戏 逆:违背 (12)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2、特殊句式

(1)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判断句 (2)禁于未发之谓豫. 介词结构后置 3、古今异义

(1)大学之法 古:古时最高的学校

今: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2)学者有四失 古:求学的人

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8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

4、重点虚词

而 a、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连词表修饰

b、则勤苦而难成 连词表转折 却 c、独学而无友 连词表转折 却 d、则孤陋而寡闻 连词表并列 5、翻译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译: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救他们的过失啊。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啊.

(3)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译:在问题没有发生时防范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叫做适时,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限度而施教,叫做合乎顺序,让学生互相观察学习而得到益处,叫做观摩。

《订鬼》

1、字音

(1)教① jiāo 教书,教②jiào 教习,教正,教学相长 (2)据 ①jū 拮据(仅此一词)②jù 占据

(3)衽(rèn) 庖(páo) 棰(chuí)椎①chuí 通“锤”②zhuī颈椎 2、通假字

昼日则鬼见 “见”通“现” 3、重点实词字义

(1)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造成 (2)何以效之 验证

(3) 顾玩所见 仔细查看 (4)觉见卧闻 睡醒 4、重点句子翻译

(1)觉见卧闻,具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2)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译: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灵魂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 (3)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4)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译: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n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