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03-18 12: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诚 信 声 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相机的控制、自动对焦与图像采集技术的研究
[摘 要] 自动对焦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工作是设计了一套自动对焦程序,通过对拍摄对象特定检测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和边缘点统计,可确定离焦程度,再自动调整摄像头向最佳对焦位置靠近,最终实现自动对焦。该程序主要采用了边缘检测和爬山法算法。
要实现自动对焦通常要解决自动定位问题,自动定位目的是确定拍摄对象的平面位置,以便能准确计算出检测区域。以拍摄对象中有关键特征的部分作为匹配模板,就可以采取模板匹配的方法实现自动定位。
自动对焦技术可应用在工业生产线上,例如实现机器手准确抓取工件的功能。程序设计选择利用NI LabVIEW 8.6和NI vision图像处理函数库。 此外,论文还论述了相机控制的内容
[关键词] LabVIEW;机器视觉;自动对焦;图像处理
Research on Camera Control, Auto Foc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Abstract] Auto focus techn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industry manufactur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a set of auto focus program, which can evaluate the level of focus deviate by taking a picture on a surveyed area of the object for edge detection and edge point statistics. Then the program will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camera towards the location of best focus and eventually achieve auto focus. The program mostly uses the edge detection and climb mountains arithmetic.
Usually, to achieve auto focus we need solve the automatic location problem. The automatic location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plane position of an object, which aims to exactly figure out the surveyed area. Using a part with key feature in the object as matching template, we can adopt the template matching method to achieve the automatic location.
The auto focus technology has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area, such as used in the industry production line to achieve the exactly grabbing work piece with a mechanical hand. This program is base on the NI LabVIEW 8.6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NI vision 8.6 image disposing function library.What is more,the paper also talks about the camera control.
Keywords: LabVIEW ; Machine Vision ; Auto Focus ; Image Disposing;
目 录
1 绪论 ........................................................................................................... 1
1.1 虚拟仪器概述 .................................................................................................................. 2
1.2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4
1.2.1课题意义 ....................................................................................................................... 4
1.2.2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现状 ........................................................................................... 6
2 LABVIEW程序设计技术 .......................................................................... 7
2.1 LABVIEW软件介绍 ........................................................................................................ 7
2.2 LABVIEW的基本模块 .................................................................................................... 7
2.3 程序调试技术 ..................................................................................................................... 8
3程序设计算法分析 ................................................................................... 11
3.1基于边缘检测的自动对焦算法 .................................................................................... 11
3.2爬山法分析 .................................................................................................................... 11
3.3 查表法分析 .................................................................................................................... 15
4基于边缘检测的自动对焦程序设计 ......................................................... 16
4.1程序设计思想 ................................................................................................................ 16
4.1.1程序总体 ..................................................................................................................... 16
4.1.2程序初始化工作 ......................................................................................................... 18
4.1.3定位程序模块 ............................................................................................................. 19
4.1.4边缘检测参数设置 ..................................................................................................... 20
4.1.5检测区域的设置 ......................................................................................................... 20
4.1.6检测过程记录 ............................................................................................................. 22
4.1.7检测区域拍摄对焦特性图 ......................................................................................... 22
4.1.8测量结果 ..................................................................................................................... 22
4.1.9图像信息显示 ............................................................................................................. 23
4.2 基于边缘检测的自动对焦程序重点的分析 ............................................................... 24
4.2.1图像对焦距离及随机选择程序 ........................................................................................ 24
4.2.2水平检测线调整程序 ...................................................................................................... 25
4.2.3垂直线绘制程序 ............................................................................................................. 25
4.2.4边缘点等参数计算程序 .................................................................................................. 25
4.2.5多检测线边缘检测子程序 ............................................................................................... 26
4.2.6检测过程序记录程序 ...................................................................................................... 26
4.2.7对焦效果判断程序段 ...................................................................................................... 26
5基于查表法的自动对焦程序设计............................................................. 28
5.1设计思想 ........................................................................................................................ 28
5.2设计程序简介 ............................................................................................................... 28
6图像采集和相机控制技术 ........................................................................ 31
6.1图像采集技术 ................................................................................................................ 31
6.1.1光源选型 ..................................................................................................................... 31
6.1.2机器视觉常用光源的种类和选型 ............................................................................. 32
6.1.3相机的种类和选型 ..................................................................................................... 34
6.2相机控制技术 ................................................................................................................ 37
6.2.1一般摄像机的控制功能 ............................................................................................. 37
6.2.2相机的控制方式 ......................................................................................................... 38
结论............................................................................................................. 39
致谢............................................................................................................. 40
参考文献 ..................................................................................................... 41
第一章 绪论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相机(包括摄像头)是获取图像信息的主
要设备。近年来,随着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机器视觉技术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相机的性能、相机镜头的精确程度等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到整个系统,因此,对相机的功能控制、性能测试与校正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机器视觉测试系统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所在。自动对焦技术是获取优质图像的关键,镜头对焦不好对后续的图像处理影响很大,因此,自动对焦技术是目前机器视觉的研究热点之一。
机器视觉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在遥感图像处理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成功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兴起的,并应用于多种领域。在我国机器视觉仍属新兴行业,但是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必将呈上升趋势。虚拟仪器技术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只有同时拥有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这四大优势。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快速地开发机器视觉应用程序,其中包括各种图像处理的功能,并可应用在很多实际工程中。
本论文是主要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展研究的,因此本章首先介绍虚拟仪器的一些相关知识,包括它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其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此外,介绍了本课题的设计背景、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1.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1986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National Instruments)首先提出了虚拟仪器的概念。所谓虚拟仪器(VI,Virtaul Instument)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将通用计算机与功能化模块结合起来,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存储图形环境和在线帮助功能,建立图形化界面的虚拟仪器软面板,完成对仪器的控制数据分析存储和显示,改变传统仪器的使用方式,提高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仪器的价格,且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仪器的功能[1]。
与传统仪器相比,虚伪仪器打破了传统仪器的“万能”功能概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强调“软件就是仪器”的新概念,软件在某种程序上可以完成传统仪器不可能实现的硬件测试功能:仪器或系统的功能,规模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虚拟仪器的开放性和功能软件的模块化,使得组建系统变得更加灵活简单。虚拟仪器是建立在当今世界最新的计算机和数据
采集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更新很快。虚拟仪器具有虚拟仪器的主要特点有:
(1)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虚拟仪器的硬件确立后,它的功能主要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所以美国车家仪器公司就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软件就是仪器。
(2)虚拟仪器的性价比高。一方面,虚拟仪器能同时对多个参数进行实时高效的测量,而且,用户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虚拟仪器的功能,大大缩短了仪器在改变测量对象时更新周期。另一方面,采用虚拟仪器还可以减少测系统的硬件环节,从面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因此,
使用虚拟仪器比传统仪器更经济。
(3)虚拟仪器的出现,缩短了了仪器厂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虚拟仪器使得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仪器的功能,利用虚拟仪器,用户可以组建更好的测试系统,并且更容易增强系统的功能。由于PC机能提供远胜于仪器内部的处理能力,因些借助一台通用数据采集系统(或板卡),用户就可以通过软件构造几乎任意功能的仪器。
(4) 虚拟仪器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在虚拟仪器中,测控操作是通过计算机屏幕上的,与传统仪器面板相似的友好图开形界面来实现的。
(5)虚拟仪器具有和其它设备互联的能力。如和总线或现场总线等的接口能力,此外,还可以将虚拟仪器接入网络,以实现对现场生产的监控和管理。
(6) 虚拟仪器的硬软件都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可重复使用及互换性等特点。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组合,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了投资。当然,虚拟仪器的特点还不止于这些,作为新型仪器,还有许多传统仪器无法比拟的地方。这使得虚拟仪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目前在这一领域内,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标准化、模块化、软件化、网络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将成为未来虚拟仪器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方便用户使用各仪器制造商和各仪器标准化组织,都不断致力于对硬件和软件的标准
化。VXI技术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和模块化的自动测试技术,使之成为未来虚拟仪器理想硬件。以PC机,特别以工控PC为中心的体系结构,以其板卡的高性价比和丰富的软件而将被广泛用于USB,由于其简单、快速和价格便宜,将在未来的虚拟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VXI即插即用系统聪明为实现接独立,将VISA标准定义为编程接口。可互换虚拟仪器基金会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仪器驱动技术,即IVI规范,比VPP规范又迈进了一步,使测试界工程师能够建立与测试系统无关的高性能硬件设备,使仪器驱动程序成为仪器测试系统中的标准部件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新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工具不断涌现,并朝着可视化编程方向发展,软件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的进们和作用越来越大。ActiveX,COM,DCOM,C/S模型,Internet等组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用户能够通过Internet实现远距离控制,将信息和多维空间相连,使远距离监测和控制变得更加容易,虚拟仪器正朝向网络化发展。
1.2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1 课题意义[2]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数字成像设备开始走近百姓的生活,因而成像设备的易用性,智能性和快速性开始倍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
光电成像系统是集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中央处理器已应用到光电成像系统,使光电成像系统在功能和精度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使光电成像
系统走向数字化,成为数字成像系统。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数码相机,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它以要取代传统胶片相机的趋势飞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一增长势头有增无减。
无论是传统的检测方法还是光电检测方法,凡光学系统都有成像的问题,成像质量是人们对多数光学系统进行研究时比较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结果。为此,人们找出了多种方法来提高成像的质量,对焦作为提高成像质量的手段之一,己广泛应用于显微镜、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多种精密仪器之中,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以非自动即目测和手动调节的方式来进行的。
手动对焦是由大脑直接参与对焦过程,图像是否对焦清晰的判断是由人脑来决定的;而自动对焦是由系统的计算机提取图像的某种特征来判断是否对焦清晰,通过调整镜头参数或恢复观察的物体特征来达到对焦的目的。
图像采集系统中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焦距或者物距的调节至关重要。在图像测量中,判断图像是否对焦与图像的高频成分有关,当系统完全对焦时,图像清晰,其包含边缘信息的高频分量最多。通常,判断图像对焦与否是通过对焦评价函数来衡量的。自动对焦的实现使采集系统具备一定的智能,在特殊应用中更可以代替手动对焦的环节,譬如无人视频监控系统中焦距的调节、显微镜下焦距的调节等。但是,在自动对焦系统研究发展中,人们为了得到清晰的显微图像、或者其他目标图像,只得依靠专门的人员进行不断的、反复的手工操作,直到调到被测对象的对焦位置。这样的过程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个人评判图像的清晰度的标准跟理想的
清晰图像存在一定的差距。单凭在个人主观条件下拍摄的图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而且在一些工作条件下人工操作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自动对焦控制系统的研究越显其必要性,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内的应用变得很急需。
基于图像技术的自动对焦方法采用了与传统对焦技术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对焦,传统的对焦方法是通过传感器检测焦点或测量距离的方式实现的,而基于图像技术的对焦方法直接根据图像分析出图像的质量,从而获得当前的成像状态,通过比较不同成像位置的成像状态,找出最佳成像位置,完成对焦操作。
1.2.2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现状
光电成像系统己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作为一种获取图像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于生成过程监控、工况检测、图像拍摄、显微观察、医学图像分析、地质遥感和军事遥感等。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和信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图像作为一种高容量的信息载体已深深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图像输入、输出设备己渐渐成为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通外设,并具有广泛的需求前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各个领域有与计算机结合的趋势,与计算机的结合,不仅使各种信息带有明显得数字化的特征,同时也使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时代。图像与计算机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图像的数字化使得对图像的各种处理和图像的存取变得更加容易。近年来,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继续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同时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第二章 LabVIEW程序设计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虚拟仪器方面应用比较普遍的软件LabVIEW应用程序的构成,主要模块,编程思想,和它独特的数据流等。
2.1 LabVIEW软件介绍[3]
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它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LabVIEW集成了与满足GPIB、VXI、RS-232和RS-458协议的硬件及数据采集卡式通讯的全部功能。它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IP,ActiveX等软件标准的库函数。这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标准的库函数。这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图形化的程序语言,又称为G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编程时,基本上不用写程序代码,取而代之的流程图。它尽可能利用了技术人员、科学家、工程师熟悉的术语、图标和概念。因此LabVIEW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工具。它可以增强你构建自己的科学和工程系统的能力,提供了实现仪器编程和数据采集系统的便捷途径。使用它进行原理研究、设计、测试系统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 LabVIEW应用程序的构成
所有的LabVIEW应用程序,即虚拟仪器(VI),它包括前面板(front panel)、流程图(block diagram)、以及图标/连结器(icon/connetor)三部分。
前面板是图形用户界面,也就是VI的虚拟仪器面板,这一界面上有用
户输入和显示输出两类对象,具体表现开关、旋钮、图形以及其他控制(control)和显示对象(indicator)。图1所示是一个随机信号发生和显示的简单VI是它的前面板,上面有一个显示对象,以曲线的方式显示了所产生的一系列随机数。还有一个控制对象——开关,可以启动和停止工作。
显然,并非简单地画两个控件就可以运行,在前面板后还有一个与之配套的流程图。
流程图提供VI的图形化源程序。在流程图中对VI编程。控制和操纵宣言在前面板上的输入和输出功能。流程图中包括前面板上的控件的连线端子,还有一些前面板上没有,但编程必须有的东西,例如函数、结构和连线等。
如果将VI与标准仪器相比罗,那么前面板上的东西就是仪器面板上的东西,而流程图上的东西相当于仪器箱内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使用VI可以仿真标准仪器,不仅在屏幕上出现一个惟妙惟肖的标准仪器面板,而且其功能也与标准仪器相差无几。图标/连接器VI具有层次化和结构化的特征。一个VI可以作为子程序,这里称为子VI(subVI),被其它他VI调用。图标与连接器在这里相当于图形化的参数,详细情况稍后介绍。
2.3 LabVIEW的基本模块
像许多Windows应用程序一样,当进入LabVIEW编程环境后,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两个无标题(untitled)窗口,一个是前面板窗口,用于编辑和显示虚拟仪器的前面板对象,另一个是框图程序窗口,用于编辑和显示流程图。同时在屏幕上方显示工具按钮,由于两个窗口除框图程序窗
口增加了4个用于程序调试的工具按钮外,工具条是一样的,但应特别注意它提供的操作模板,包括工具模板、控制模板和函数模板。
2.4 程序调试技术
1) 找出语法错误
LabVIEW程序的调试与其它计算机语言的编写调试类似,都需要找出语法错误,但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方式就相对简单的多,大大提高了编程的效率。如果一个VI程序存在语法错误,则在面板工具条上的运行按钮将会变成一个折断的箭头,表示程序不能被执行.这时这个按钮被称作错误列表。点击它,则LabVIEW弹出错误清单窗口,点击其中任何一个所列出的错误,选用FIND功能,则出错的对象或端口就会变成高亮。
错误的种类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有:
(1) 节点之间未连线;
(2) 有一个或多个节点在程序中没有发挥作用(既没有输入,也没有
输出);
(3) 程序中两节点之间的数据类型不同,导致数据不能传递;
(4) 在程序中有一个或几个节点在设计时,并不能按照其原有的功能
运行。
2) 设置执行程序高亮
在LabVIEW的工具条上有一个画着灯泡的按钮,这个按钮叫做“高亮执行”按钮。点击这个按钮或使该按钮图标变成高亮形式,再点击运行按钮,VI程序就以较慢的速度运行,没有被执行的代友灰色显示,执行后
的代友高亮显示,并显示数据流线上的数据值。这样,你就可以在根据数据的流动状态跟踪程序的执行。
3) 断点与单步执行
为了查找程序中的逻辑错误,你也许希望框图程序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执行。使用断点工具可以在程序的某一地点中止程序执行,用探针或者单步方式查看数据。使用断点工具时,点击你希望设置或者清除断点的地方。断点的显示对于节点或者图框表示为经框,对于连线表示为红点。当IV程序运行到断点处时,程序将暂停在将要执行的节点,以闪烁表示。按下单步招待按钮,闪烁的节点被执行,下一个将要执行的节点变为闪烁,批示它将被执行。你也可以点击暂停按钮,这样程序将连续执行直到下一个断点。
4) 探针
你可以用探针工具来查看当框图程序流经某一根连接线时的数据值。在框图程序中增加探针有两种办法。首先,从工具模板选择探针工具,再用鼠标左键点击你希望放置探针的连接线。这时显示器上会出现一个探针显示窗口。该窗口总是被显示在前面板窗口或框图窗口的上面。也可以要框图使用选择工具或连线工具,在连线上点击鼠标右键,在连线的弱出式菜单中选择“探针命令,同样可以为该连线加上一个探针。
第三章 程序设计算法分析 3.1 基于边缘检测的自动对焦算法[4]
边缘是图像最基本特征的之一,包含图像中用于识别的有用信息,
本设计采用了边缘检测技术和爬山法去实现自动对焦。 在本设计中,边缘检测算法是基于边界灰度变化的梯度。由于图像边缘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往往携带着图像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边缘检测在机器视觉、图像分析等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边缘检测分为彩色图像边缘检测和灰度图像边缘检测两种,由于彩色图像有八种彩色基,在边缘检测时选用不同的彩色基将直接影响实时性、兼容性和检测效果,其中边缘定位是对边缘图像进行处理,以得到单像素宽的二值边缘图像,通常使用的技术是阈值法和零交叉法。边缘定位后往往存在一些小的边缘片断,通常是由于噪声等因素引起的,为了形成有意义的边缘需要对定位后的边缘进行链接。通常有两种算法:局部边缘链接和全局边缘链接[4]。
图像中的边缘通常分为:阶跃边缘、斜坡边缘、三角型屋脊边缘、方波型屋脊边缘、楼梯边缘、双阶跃边缘和双屋脊边缘。本设计采用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的方法。
3.2 爬山法分析[5]
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状态后,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有时不得不先上矮山顶,然后再下来…。这样翻越一个个的小
山头,直到最终达到山顶。可以说,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具有"退一步进两步"的作用,后退乃是为了更有效地前进。爬山法也叫逐个修改法、瞎子摸象法或k-means法。
由于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为一单峰曲线,由函数单调性可以得出极点区域定位的重要原则。
如果评价函数曲线F( x) 是单峰尖锐的, 则有唯一极大值点,即在极点左侧单调递增,在极点右侧单调递减。如果在闭区间[ a1 , a2 ] 内存在点p , 使F( p) > F( a1) 和F( p) > F( a2) 同时成立,则极点必在区间[ a1 , a2 ] 内。重要原则在性能曲线上的示意图如图5 所示。
由区域定位原则,假设当前定位的区间是[ a1 ,a2 ] ,从a1 一侧爬山到b 点,由于F( b) > F( a1) 和F( b) > F( p1) 成立,则a2 点被舍弃,新的区间可以由[ a1 , p1 ] 确定。每次爬山都可以缩小极点区域范围,直至收敛到极点。
图3-2 爬山算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传统爬山算法[1 ,8 ,9 ] 中, 仅仅靠的是比较当前位置与前一位置评价函数值的大小来确定爬山方向和步长的,没有充分利用爬山过程中的
先验知识。在改进的随机起点爬山算法中利用了三组参数来标记历史“脚印”: { Peak , F(Peak) }表示爬山“脚印”中最大值点和其评价函数值,{ L , F( L ) } 表示靠近Peak 点的“脚印”位置和其评价函数值,{ R , F( R) } 表示另一侧靠近Peak 点的“脚印”位置和其评价函数值。根据极点区域定位原则可知,极点在区间[ L , R ]内。缩小移动步长分别从L 和R 两侧搜索,更新区间范围,最终可以收敛到极值点。
实际系统中,镜头初始状态对当前成像点是随机的,而传统爬山算法大多是从一侧起点搜寻极点。为了适应实际系统的需要,随机起点爬山算法分为三个阶段:测试爬山方向,搜索极点区域和区域内收敛到极点。爬山过程采用了类似于二分查找法的变步长搜索;极点区域搜索时加大步长确定粗略区域,在收敛到极点过程中逐渐缩小步长,提高精确度。具体算法如下:
(1) 初始化基本步长和参考方向。移动参考方向上的步长,比较移动前后的评价函数值。如果评价函数值增大表示参考方向正确,取较大值Max ;否则参考方向相反。
(2) 将步长增大一倍,继续移动参考方向上的步长,取当前位置评价函数值F( P) ,如果F( P) >Max ,则取Max = F( P) ,继续步骤(2) ;否则表示已经跨过极点, 区域寻找结束, 分别用L , R , Peak 标记极点区域的上下界、Max 点和当前位置的距离。如果参考方向相反, 且评价函数值大于Max , 表示起始点即为极点,结束搜索。
(3) 步长缩小一倍,参考移动方向相反,交替地从L 和R 两侧缩小极点区
域, 计算移动距离。用P表示当前位置,计算评价函数值F( P) 。如果Max >F( P) 表示极点在[ P : R ] 之间; 如果Max =F( P) ,则表示极点在[ L :Peak ] 之间。更新L , Peak ,R 值,继续步骤(3) , 直至步长小于所设定的极小值限δ,搜索结束, Peak 点即为聚焦点。
图3-3 爬山算法搜索极大点
爬山算法搜索聚焦点的过程如图3-3所示。图中的数字表示移动的顺
序。1 ~ 2 为测试爬山方向;3~5 为极点区域搜索,3 和5 为确定的边界,4 为“脚印”极大值;分别从3 和5 的两侧缩小区域范围,直至收敛到极点10 。
与传统方式相比,随机起点爬山算法复杂度有所增加,需要三组数据来记录区域信息,但该算法有效地减少了爬山步数。根据爬山过程的不同阶段特点,在区域搜索时,移动步长较大,评价函数值变化明显,可以采用计算量最小的灰度方差法;在收敛到极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聚焦精度,可以采用尖锐性好的边缘能量方式,甚至是频域方式评价函数。
(1)建立一个描述数据库变化的单极值函数,且使极值对应目标状态;
正在阅读:
Labview毕业论文03-18
品种法实验10-05
党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例文(含5篇)08-23
VMware Virtual SAN Vsan 设计和优化指南03-07
浅谈建筑理念及装饰施工技术05-29
功的原理机械效率03-07
我爱家乡的黄昏作文600字07-0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毕业论文
- Lab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