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3-05-30 12: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根本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E o o c Ta eU d t Mi- un l S m NO 1 4 c b r 0 0 c n mi& rd p ae d o r as u . .8 O t e. 1 j o 2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z谐文化的必要性 t: 3李婷婷刘凤仙(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河南河

焦作

4 40 ) 5 03

【摘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根本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史观

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其依据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为一体的文化形态,不但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而且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

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出的背景 .我国正处于逐步拓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成果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充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凸显,我 党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利益, 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因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_这一论断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关 1]系,表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所特有的,这决定了和谐文化的社会制度属性。 毛泽东在《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定的文化 (新 一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

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

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的性质,归根到底决定于它所 2 3反映和服务的经济和政治的性质。当代中国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即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2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政治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是指人类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问题,即哪个是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文化史观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最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基本面貌;唯物史观则认为是经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时也肯定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英国现代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史研究》中提出宗教史历一

观,认为人类社会史是文化史或宗教史,即认为人类社会的单位是文明而非国家,文明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文化是文明的核心和精髓,而文化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宗教是文明生机的源泉”,不同类型的文明由不同类型的宗教决定。他根据不同类型的宗教,把世界区分为2多种类型的文明,如基督教文 O明、东正教文明 (俄罗斯和东亚的基督教 )、伊斯兰文明、远东文明 (中国、朝鲜、日本等 )等。l 3 J 我国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一种颇为典型的与唯物史观根本不同的文化史观,认为世界上存在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三种基本文化。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印度文化的核心是宗教。科学技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伦理道德社会是其高级阶段,宗教社会则是最高阶段。中国社会和印度社会处于早熟状态,处于低级阶段的西方社会虽国力强大,但生活弊端甚多。 H他从这种观点出发提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要把】三者结合起来,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来复兴中国文化,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再过渡到宗教社会阶段,达到人类社会发展成熟的最高阶段。显而易见,梁漱溟把文化看成区别不同社会类型的根本标准,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源自精神。_ 5 1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依

据和意义 .历史上曾有过蕴涵着社会和谐、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思想,但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背景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曾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未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社会科学出版社, 0:. 2 3 0 5

转移对产业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产业结构的G a g r因。 rne原表3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之间的G a g r r n e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零假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小是产业结构的G a r7

F统计量 1 06 88.

P值 045 88008 .73

决策接受拒绝

n e原冈 gr

产业结构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G r n e原因 agr

3.

87 17

五、结论

从长期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有较强的正的影响,但短期存在着负的影响。产业结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G a g r因,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产业结构的 G a g r r n e原 r n e原因。我们要依据产业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与短期不同效应而科学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合理有效配置我国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李愈强 (99 ),男,数量经济学硕士,教授,中共宣汉县委党校 16-教师。 参考文献: 【徐勇,阳藏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J 1 J徐增 M.北京: 中国

【张军. 2 1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贡献了什么【]l C l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0: . 2 85 0 5[朱晓东. 3 1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上海: q.上海交通大学, 0: 1 2 7 2. 0 1 I华民.外开放造就中国经济奇迹[]/ 4 1对 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 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0: . 2 83 0 7【蒲艳萍, 5 1吴永球.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Ⅱ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o ( .】 2 5) 0 9【褚志远. 6 1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Ⅱ.】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 济研究》) 071),20 ( . 2叶琪.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町.论财经科学2 0 ( 063 )【彭晖, 8 1郭晖.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Ⅱ当代经济, 0 0 ( ) 1 . 2 7) . 0 T【高铁梅.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I . 9 1计 M1清华大学出版社, 0,】 2 6 (. 0 1) I]皓,云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有效性及其应用Ⅱ统计与决策, 9 ( . 1庞陈述 0] 1 9) 9 9

4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n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