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降非停行动措施(汽机专业)

更新时间:2024-06-08 2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汽机专业防止机组停运因果图】

油系统泄漏 油系统着火 油质严重不合格 油系统泄漏 EH油泵同时停运 油质不合格 主汽门同时卡涩 调门同时卡涩 空侧油泵全停 油系统跑油 氢侧油泵全停 油压控制阀故障 给水泵全停 系统管道泄漏 闭冷泵全停 冷却器全停 开冷泵全停 冷却水门故障 非透平油系统故障 调速系统故障 密封油故障 给水中断 闭式水中断 开式水中断 计划停运 机外管道爆破泄漏 机外管道泄漏 循环水中断 凝结水中断 内冷水中断 真空异常下降 主机故障 循泵同时停运 循泵出口门故障 入口滤网堵 凝泵同时故障 凝升泵同时故障 系统管阀泄漏 内冷水泵全停 系统堵塞 真空泵装置故障 真空系统泄漏 检修质量问题 设备部汽机专业防止机组非计划停机措施

一、 防止主机故障(振动、串轴、胀差等异常,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有: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大轴弯曲及轴瓦烧毁等)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杨森、张松昆、才新、杨旭辉 1. 引起原因:

a) 油质不合格,调速部套存在卡涩; b) 主油泵联轴器损坏,转速指示失灵; c) 转子材质或表面存在严重缺陷;

d) 平衡块固定螺丝、联轴器螺栓等转动部件松脱或叶片断裂,造成不平衡; e) 汽封等动静部分发生碰磨,轴振动大或轴承振动大; f)

抽汽逆止门卡涩或不严、抽汽倒流,汽缸进冷汽、冷水;

g) 汽轮机保温不完整,汽缸温差超标; h) 油系统大量泄漏造成断油事故; i) j)

主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或卡住造成断油事故; 热态轴瓦标高发生变化,轴瓦负荷分配不合理;

k) 轴系中心调整不好; l)

轴瓦检修质量差;

m) 负荷等运行参数发生突变。 2. 防范措施:

a) 检修时严格汽封、油挡检修工艺,防止油中进水; b) 定期进行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及时消缺;

c) 在检修时对汽缸螺栓、法兰螺栓探伤检查,及时更换有缺陷螺栓; d) 在检修时对高中压转子作动平衡试验;

e) 严格控制保温工艺质量,防止汽缸温差超标及冷、热态轴瓦标高变化过大; f)

认真调整轴系中心,保证各瓦负荷分配均匀;

g) 检修时严格轴瓦检修工艺;

h) 检修时对主油泵联轴器进行探伤,严格控制主油泵中心标准; i) j)

加强滤油机维护工作,保证透平油及EH油油质;

大修时对油管道焊缝进行检查,对小管道支撑、碰磨情况进行检查。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橡皮和石棉材料垫片,禁止使用铸铁阀门;

k) 检修时对主油泵出口逆止门进行检查; l)

加强运行调整,防止机组参数发生突变。

二、 防止循环水中断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陈志方、李政、马长亮、徐跃峰 1. 引起原因:

a) 运行泵突然跳闸,备用泵不联动; b) 两台泵均有缺陷必须停运; c) 循环水管道破裂; d) 水塔补水不足,水位过低;

e) 循环水入口一次、二次滤网严重堵塞,造成泵汽化不打水; f)

泄油电磁阀卡涩,循环水泵停运后出口门不联关;

g) 行程开关故障或油泵电机损坏,循环水泵停运后出口门不联关; h) 出口门液压部件严重漏油,油压无法维持,运行泵出口门关闭。 2. 采取预防措施:

a) 加强循环水泵维护,确保其运行或备用正常; b) 防止循环水系统发生水锤或超压现象;

c) 每天巡检,及时清理循环水入口一次、二次滤网; d) 定期清理出口门油箱,更换液压油(每年一次); e) 定期清扫泄油电磁阀(每月一次); f)

定期检查液压油系统及时消除渗漏点,必要时更换(每天一次)

三、 防止真空异常下降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杨森、张松昆、才新、杨旭辉 1. 引起原因:

a) 循环水系统异常; b) 真空泵装置故障; c) 系统漏真空; d) 低压轴封供汽不足;

e) 压缩空气压力降低,真空泵入口门自关; f)

热井水位高淹没抽气口

g) 轴加水位过低,水封破坏。 2. 采取预防措施:

a) 加强对循环水系统及冷却塔设备巡检、维护;(责任人:陈志方、李政、马长亮、徐跃

峰)

b) 每季对真空泵轴承加油一次,每周对真空泵轴承测振测温,每半年检查更换盘根;(责

任人:陈志方、李政、才新、杨旭辉)

c) 检修期间对真空泵冷却水滤网及冷却器进行清理;(责任人:陈志方、李政、才新、杨

旭辉)

d) 过夏期间,每月对真空泵冷却水滤网清理一次;(责任人:陈志方、李政、才新、杨旭辉) e) 检修期间对各真空泵排气阀片进行检查,一个大修周期进行一次更换;(责任人:陈志

方、李政、才新、杨旭辉) f)

大、小修期间对真空系统进行查漏,消除漏点。(责任人:杨森、李政、才新、杨旭辉)

四、 防止凝结水中断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杨森、张松昆、马长亮、徐跃峰 1. 引起原因:()

a) 运行泵跳闸,备用泵不联动或故障检修 b) 凝汽器水位过低或入口滤网堵塞严重; c) 凝泵机械密封或入口段漏空气,泵不出力; d) 凝泵或凝升泵机械密封损坏; e) 凝泵内部故障; f)

凝升泵轴瓦烧损或振动大;

g) 系统放水门严重内漏或汽水管道大面积泄漏。 2. 采取的预防措施:

a) 大、小修时对凝泵进行解体检修,对凝泵入口滤网进行清理; b) 大、小修时对凝泵机械密封进行检修; c) 大、小修时对凝升泵轴瓦检修;

d) 定期对凝升泵轴瓦测振、测温(每周一次); e) 每天对凝泵、凝升泵巡检,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f)

提高阀门检修质量,消除阀门内漏缺陷。

五、 防止内冷水中断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杨森、张松昆、才新、杨旭辉 1. 引起原因:

a) 运行泵跳闸,备用泵不联动或故障检修;

b) 机械密封泄漏; c) 轴承损坏;

d) 泵出口逆止门卡涩或严重内漏; e) 系统有杂质造成线圈冷却水管路堵塞。 2. 采取的预防措施:

a) 内冷水滤网及垫片按《25项反措》要求全部采用聚四氟乙烯板; b) 冷却水滤网每月清扫一次; c) 停机后对内冷水系统进行反冲洗;

d) 小修内冷水泵定期换油;大、小修对泵出口逆止门进行检查。 e) 定期对轴承测振测温(每周一次)。 六、 防止机外管道泄漏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所有点检员 1. 引起原因:

a) 疏水门内漏,管道长期冲刷; b) 高温管道材质用错;

c) 高、低加水位过低,疏水带汽两相流; d) 蒸汽管道疏水不畅,管道水冲击、振动; e) 管道支吊架松脱或损坏; f)

焊接质量问题;

g) 管道超温超压。 2. 防范措施:

a) 严格阀门验收手续,新门安装前如厂家无特别限制,必须进行解体检查; b) 提高阀门及其检修质量,消除阀门内漏缺陷;

c) 在更换管道、弯头、阀门时要对新旧管道、弯头、阀门进行材质检查;

d) 结合机组大、小修,对机外管直管及弯头进行检查、测壁厚,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e) 发现泄漏,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f)

每月对管道的支吊架、支撑座、膨胀节全面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g) 加强焊接质量监督,不符合要求的焊口必须返工。 七、 防止透平油系统故障(油质恶化、系统跑油、油系统着火)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杨森、张松昆、才新、杨旭辉

1. 引起原因:

a) 汽封、油挡间隙超标,油中进水;

b) 差压阀、平衡阀故障,密封油压、氢压异常; c) 润滑油管道泄露,油压低保护动作跳闸; d) 油管道焊缝、法兰泄露,油喷到高温管道上着火; e) 顶轴油管、油压表管因震动、碰磨漏油引发事故; f)

冷油器、切换阀漏油,油压低保护动作跳闸;

g) 主油泵出口逆止门卡涩。 2. 防范措施:

a) 每天对两台机油系统认真进行巡检。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b) 对油系统附近保温不完善的,要及时联系保温班处理;

c) 定期检查压力油管道,并采取措施。防止因震动、碰磨漏油引发事故(每月全面检查

一遍);

d)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出现漏油应及时消除。对于暂无法消除的漏点,

要采取临时措施清除油迹,防止火灾;

e) 油系统上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系统原理、设备构造及油系统安全知识,工作前必须办

理工作票手续,并做好危险点分析; f)

加强滤油机维护,保证油质合格;

g) 大修时检查主油泵出口逆止门,对油管道焊缝进行检查。 h) 大修时严格汽封、油挡检修工艺,防止油中进水; i)

及时消除密封油系统缺陷。

八、 防止调速系统故障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杨森、张松昆、才新、杨旭辉 1. 引起原因:

a) EH油管道震动、碰磨造成漏油;

b) EH油质不合格,电阻率、酸值或颗粒度超标; c) 伺服阀卡涩或内漏; d) EH油系统胶圈泄露; e) 蓄能器皮囊破损; f)

配汽机构故障;

g) EH油位低。

2. 防范措施:

a) 加强系统巡视,发现油位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处理;

b) 定期检查EH油管道,并采取措施,防止因震动、碰磨漏油引发事故。(每周全面检查

一遍)。对接近高温部分EH油管段要每月进行一次测温。对超温部分要采取保温等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c) 每周全面检查各阀门连接部分是否有松脱现象;

d) 班组备少量EH油,过滤经化验合格,密封保存好,以便在油箱油位低时及时进行补

油;

e) 准备好各种EH油备件,按规定存放; f)

按规定定期校验伺服阀;

g) 加强滤油机维护,保证油质合格;

h) 及时更换老化密封圈,密封圈材质必须为氟橡胶; i)

对蓄能器定期进行压力检查,及时补充氮气。

九、 防止开、闭式冷却水中断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陈志方、李政、马长亮、徐跃峰 1. 引起原因:

a) 开式水滤网堵塞;

b) 开式水总门故障,无法打开; c) 两台闭冷泵同时故障; d) 两台水-水换热器均泄漏。 2. 防范措施:

a) 每天认真巡检,听音、测振、测温,发现异常及时办票处理; b) 闭冷泵轴承每月定期进行加油,检查盘根; c) 每月检查备品配件储备情况,及时报计划补充; d) 结合机组大、小修,水-水换热器查漏。

e) 结合机组大、小修,对开式水滤网进行清扫检查。 十、 防止给水中断

责任部门:设备部 责任人:陈志方、李政、马长亮、徐跃峰 1. 引起原因:

a) 两台汽动给水泵组均故障,电泵不备用; b) 除氧器压力骤降,给水泵汽化;

c) 除氧器水位低; d) 给水调节系统故障; e) 高加泄漏,无法切除; f)

给水管道破裂。

2. 防范措施:

a) 每天认真巡检,听音、测振、测温,发现异常及时办票处理; b) 对高加系统阀门加强维护,严格检修质量; c) 每月检查备品配件储备情况,及时报计划补充; d) 加强小机油系统维护,保证油质合格; e) 利用大小修,对给水系统管道进行检验; f)

加强电泵维护,每月对电泵冷油器冷却水滤网进行清理。

十一、 防止出现检修质量问题

责任部门;设备部、维护单位 责任人:所有点检员、维护单位负责人 1. 引起原因:

a) 检修人员对检修工艺不熟悉; b) 检修人员责任心差、作假记录; c) 验收人员对检修工艺不熟悉; d) 验收人员责任心差; e) 未认真履行三级验收制度; f)

备品质量不合格。

2. 防范措施:

a) 每周对班组成员培训学习一次,掌握所辖设备检修工艺;(责任人:维护单位) b) 每月对维护单位提出考核意见; c) 严格执行W、H点和三级验收制度; d) 加强备品质量管理,完善验收手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m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