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

更新时间:2024-06-08 0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的运用

李宜航

【摘要】柔性管理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本文通过对企业柔

性管理相关理论介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管理柔性做出评价,最后阐述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确保有效运用的途径。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管理;分析;作用;途径

柔性管理源于日本丰田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柔性制造系统”,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逐步被引用到工业生产和管理中,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学术界对于柔性管理的认识虽然分歧较大,但都是围绕着适应市场变化和员工满意两个方面展开的。笔者认为,比较中肯的柔性管理的定义应为:“柔性管理是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在动态的环境下,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建立高柔性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

一、柔性管理理论发展及其本质、特征

(一)柔性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阶段:20 世纪初的“科学管理”阶段

泰勒的管理学名著《科学管理原理》在20 世纪初出版,称作为刚性管理理论的标志。泰勒首次提出人是“经纪人”的观念,促成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是管理学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科学管理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纵向的专制管理,其核心是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并且把管理的对象视为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理性经济人。

第二阶段:20 世纪20 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梅奥,马斯洛等学者从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比如说人的工作动机,行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还有根据人的心里规律去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接着,以他们为代表的学者研究的行为科学管理论就产生了。其核心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它可以说是早期的柔性管理理论。将人看做“社会人”否定“经济人”的概念,并且否定“人适应机器”的观念。并且指出了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低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工人满意度,也就是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满足。其主要的理论有人际关系说,人性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等。所以说,行为科学理论是柔性管理理论的基础。

第三阶段:20 世纪80 年代的“企业文化管理”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文化”在西方掀起了热潮,管理的重心定位到人的价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知识管理,智力资本和核心能力也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而崛起,并且出现啦“柔性工作制”、“柔性工作时间”“柔性工作地点”等管理实践,柔性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总的说来,从科学管理到行为管理,再到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人类对人的心理行为因素越来越重视,对人性越来越关注。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情感的管理从本质上,内涵上都要求理解,关心,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属于柔性管理的研究范畴,却与刚性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柔性管理的本质及其特征 (1)柔性管理的本质

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的本质,也就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把组织意识变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2)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其有内在的驱动性。所谓的驱动性就是不依靠权力影响力,而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靠的是员工内在的主动性、内在的潜力和创造精神,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员工的自觉认识自我约束就是这种内在的驱动。柔性管理影响持久性。所谓的持久性就是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与员工内在的目标或者个人有所冲突但是一旦协调一致,便会相对独立对员工具有强大的持久的影响力。柔性管理激励的有效性指的是员工的一种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等,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此说其具有激励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实行柔性管理的基本体现

1.柔性的企业管理理念

旧的经济管理理念, 主要依据企业的计划来实施其经济活动, 进而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柔性经济管理更注重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环境, 引导企业符合实际的经济活动, 少走弯路, 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原来存在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企业, 现在可以转变为对双方有利的合作关系, 达到合作共赢; 曾经的竞争对手现在可以转变为互利共赢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对经济活动的组织和处理从最初的推进式发展到现在的牵引式。

2.柔性的企业管理方法

传统的刚性经济管理是强制性,是不随人的意愿而改变的,较为死板。现在的柔性经济管理更多的是去程序化和刚性化,采用非程序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例如:科技人员在企业内部可以自由流动,来支持各部门的创新活动。企业要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加大投入,这样就能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也能提升科技人员的水平,企业的总成本相应得到了降低,柔性管理方法是企业更加的柔性化。

3.柔性的企业管理环境

柔性经济管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复杂的环境影响,既包括外部影响, 也包括内部影响,例如企业领导作风不正,对企业来说柔性管理几乎很难实现,如果实行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4.柔性的企业资产分配

企业的资产分配要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在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兼顾大多数人利益基础上,资本分配的柔性一般表现在分配比例、分配数量、政策制定、分配形式的选择上,企业应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环境变化条件,进行相应的分配,同时要保证分配政策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三、企业管理系统影响的因素

(一)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企业战略的柔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

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旧。 2、组织结构的柔性。

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3、制度创新的柔性。

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o 4、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

1、自动加工系统柔性

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2、物流系统柔性

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3、信息系统柔性

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4、软件系统柔性

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三)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

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

四、企业管理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表一见下页)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X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12=(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X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2TW2=(W21,W22,?,W216) W32=(W31,W32,?,W316)T 2T W4=(W41,W42,?,W416)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 C:C=(W12,W22,W32,W42)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T

Ai=(ai1,ai2,?,ai16)

则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柔性评价值只F(i)为:

4

?? ?? = Wj Vj

??=1

其中

16

????= Wjkqik

??=1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五、企业管理中进行柔性管理的作用 1、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不断创新,就要保证员工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员工自身所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决定了他们工作的质量。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创造更大的效益。

2、对员工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员工们的要求能够使企业的激励机制发挥良好的效果。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必然有着自己不同的需求,只使用单一的、统一的物质奖励形式,并不能使每位员工都得到满足。许多企业以往的激励机制通常都以单一的物质激励机制为主,效果不是特别好,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因此,在企业激励机制建设中,应该适时地引入柔性管理的思维, 不再使用单一的物质激励, 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用,充分了解每位员工的切实需求,根据其情况采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使每位员工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进而化为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3、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当前的市场中,物质商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消费者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广,追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企业应该及时认识到这种形势, 并生产出更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就需要将柔性管理引入生产管理中来,其基础是构建柔性制造系统(FMS),即能够生产任何设计指定范围的产品族群, 并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变化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依托柔性制造系统, 建立订单数量决定生产量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既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又不会积压库存,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在如今这个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进行柔性管理是大势所趋, 柔性管理在通过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来提升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柔性管理提倡企业组织结构不断简化,精简组织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充分相信人才能力,下放独立处理问题的决策权力,用层次少、网络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取代过去那种层次多、垂直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并在层级压缩后增强横向平等沟通, 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各个部门间的诸多障碍,畅通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增强企业总体的反应灵敏度,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快传递信息的效率,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落实柔性管理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要以员工为本,并对其采用自主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员工自身和团队的协调进步, 对员工自身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尊重,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2、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并用

应用柔性管理并不意味着将刚性管理完全排除在外,因为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不能没有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任何地方失去管束都将会产生混乱,因此,刚性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而柔性管理补充和升华了刚性管理,没有柔性管理的企业制度是呆板的,效率是低下的。

3、科学设计企业组织结构

柔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的灵敏度,提高内部信息流通的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这就要求更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具体要求如下:削减管理层次,精简企业内部机构;细化管理职责,充足业务,适度放权,以提高效率、有利于生产、强化服务、压缩机构为原则进行专业化管理;建立企业总体目标和方向,强化各部门间协同作战,保障各部门间的信息畅通;建立柔性的激励机制,进行柔性的价值管理,重塑管理流程,使各部门与员工协调合作。

4、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以高标准来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开阔的胸襟、全局的观念和长远的目光,并擅长运用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高效准确地协调、组织、运行和控制。

5、普通员工更需要柔性管理

在企业的人员中,占据比例最大的就是普通员工,他们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基石。普通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自主权,那么他们就会失去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整个企业也会因此变得失去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针对普通员工进行必要的柔性管理,既要减少对员工工作过程的干扰,也要针对不足之处给出善意的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员工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6、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 企业要实现目标,人才要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就要求企业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员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目标→企业给予员工报酬是满足人才基本个人需求的过程。但是企业要更加有效地参加到这个中心环节来,才能更好地对人才产生激励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打破条条框框,充分信任人才能力,在目标管理前提下给予人才工作自主权,才能让人才充分发挥才干,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7、激励机制中引入柔性管理

一般来说,企业都以各类员工的工作性质为前提构建了薪酬体系,但是仅仅只有物质激励很难满足各类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引入柔性管理,使激励机制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和成就感,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事业激励、精神激励、学习激励等。

8、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也需要柔性管理

企业用柔性管理来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模式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能够使领导和职工之间目标清楚、分工明确,这既可以给员工充分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又可以让上级主管更加高效地对员工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而做到将每个员工都放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

六、落实柔性管理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要以员工为本,并对其采用自主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员工自身和团队的协调进步, 对员工自身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尊重,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2、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并用

应用柔性管理并不意味着将刚性管理完全排除在外,因为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不能没有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任何地方失去管束都将会产生混乱,因此,刚性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而柔性管理补充和升华了刚性管理,没有柔性管理的企业制度是呆板的,效率是低下的。

3、科学设计企业组织结构

柔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的灵敏度,提高内部信息流通的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这就要求更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具体要求如下:削减管理层次,精简企业内部机构;细化管理职责,充足业务,适度放权,以提高效率、有利于生产、强化服务、压缩机构为原则进行专业化管理;建立企业总体目标和方向,强化各部门间协同作战,保障各部门间的信息畅通;建立柔性的激励机制,进行柔性的价值管理,重塑管理流程,使各部门与员工协调合作。

4、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以高标准来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开阔的胸襟、全局的观念和长远的目光,并擅长运用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高效准确地协调、组织、运行和控制。

5、普通员工更需要柔性管理

在企业的人员中,占据比例最大的就是普通员工,他们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基石。普通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自主权,那么他们就会失去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整个企业也会因此变得失去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针对普通员工进行必要的柔性管理,既要减少对员工工作过程的干扰,也要针对不足之处给出善意的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员工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6、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 企业要实现目标,人才要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就要求企业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员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目标→企业给予员工报酬是满足人才基本个人需求的过程。但是企业要更加有效地参加到这个中心环节来,才能更好地对人才产生激励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打破条条框框,充分信任人才能力,在目标管理前提下给予人才工作自主权,才能让人才充分发挥才干,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7、激励机制中引入柔性管理

一般来说,企业都以各类员工的工作性质为前提构建了薪酬体系,但是仅仅只有物质激励很难满足各类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引入柔性管理,使激励机制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和成就感,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事业激励、精神激励、学习激励等。

8、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也需要柔性管理

企业用柔性管理来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模式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能够使领导和职工之间目标清楚、分工明确,这既可以给员工充分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又可以让上级主管更加高效地对员工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而做到将每个员工都放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m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