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6 03: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

“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

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

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二、 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四、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

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1、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 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能完整表述情景图图意,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4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 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巩固练习 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知道0比1、2、3??小。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0”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第2只呢?第3只呢? 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0是一个数,比1、2、??要小。 (3)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文 具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找朋友,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再连一连 2、活动“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文具(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复习6——10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数一数比赛” (1)正确数数1——10,倒着数数10——1. (2)单数有:1、3、5、7、9. (3)双数有:2、4、6、8、10. 2、按顺序填数。 ( )( )2( )( )( )( )7( )( )( ) 二、重点练习。 1、复习数10以内的数。在直尺上数一数。 2、读10以内的数,并正确书写。 3、按一定顺序填写数字。

4、说说10以内数的数序。 5、填一填 (1)6的前面是( ),后面是( )。 (2)与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5后面的第4个数是( )。 (4)比7大1的数是( )。 2、写一写 (1)书写0、6、8、9、10几个数。 (2)数一数 三、综合练习。 1、看数涂色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单元练习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复习1——10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数一数比赛” (1)正确数数1——10,倒着数数10——1. (2)跳数1、3、5、7、9. (3)跳数2、4、6、8、10. 2、按顺序填数。 ( )( )2( )( )( )( )7( )( )( ) 1、复习数10以内的数。 2、读10以内的数,并正确书写。 3、按一定顺序填写数字。 二、 、填一填 (1)5的前面是( ),后面是( )。 (2)与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3后面的第4个数是( )。 (4)比2大3的数是( )。 2、写一写 (1)书写0、5、8、9几个数字。 (2)数一数 三、综合练习 1、看数涂色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3、实践应用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间接比较和多个物体的比较 三、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动物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比较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并学会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2、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数数。 教学重点:学生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觉得咱们的校园漂亮吗?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二、探究新知。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教师小结: (1)学习一样多 (2)学写等号。 (3)学习比较多少。 ①、认识>、<。②、学写>、<。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高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2、在比较过程中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或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具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三、拓展练习: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长、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谈话法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2、“试一试” 出示课本做一做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本小鸟青蛙图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游戏 手指上的减法 3、卡片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教后反思: 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践中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学情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先观察情图(金鱼图和山羊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口算游戏:开火车 5以内加减法 3、“找家”,(课间出示) 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看谁连得又对又快, 4、我能行:6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然后完成书上习题。 比一比谁想出的方法最多。 5、游戏:出示盒子,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 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那些知识? 教后反思: 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中体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 教 具: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猜数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可件出示)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4 + 2=6 5 + 2=7 6 - 2= 7 - 5= 6 - 4= 7 - 2=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并用语言叙述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教后反思: 跳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 具: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 =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3.9 单元测验 一、 让我数数: 看图 把相应的数字写在方格里 二、 我会连: 看图 把对应的图和数用线连起来 三、 我会算: 1+3 = 4+5= 7-1= 8-3= 9-7= 5-2= 6+2= 1+4= 2-2= 3+3= 5-5= 8-6= 四、我们是朋友: 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课件出示) 五、我能想出好多方法,我最聪明 5-( )=( ) ( )+( )=9 六、找邻居 ( ) 3 ( ) 6 ( ) ( ) 七、我会画 用点子图表示7的分解或组成 图略 教后反思: 可爱的企鹅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后反思: 练习二(6—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对于本部分加减法进行综合。 2、 实6、7、8、9的加减法计算。 据加减法的意义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3、生计算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 结合练习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教学准备: 计算题卡,相应图片,实物教具。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