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甲午中日战争-2022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04-10 22: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读甲午中日战争

当前中日关系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重温百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史学界也称日清战争。关于这场战争对于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者——中国而言,我们更多的思考是满清为什么被中国的千年学生日本打败?就此问题,我们可以从诸多史学家的著作及相关的史料中去追寻历史真相。

首先,从两国最高统治者个人品质及才能对比看,关于满清最高统治者慈禧的有关记载,怎奈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甲午年举国上下竞相迎接慈禧花甲大庆之际,东邻日本正磨刀霍霍,首先利用朝鲜内乱出兵,要代替满清的宗主地位。清廷顿分主战与主和两派,目光共同投向慈禧,看她的脸色,决定对日本要不要兵戎相见。慈禧早已养成暴发户心态。她出身卑贱,靠偶然机遇,遽然跃居国母,又成唯一国母。她对中外态势无知,更对日本崛起过程无知。她对“法夷”搅乱自己五十寿辰庆典已很恼火,及至听倭人乘她六旬“万寿”捣乱,第一反应就是应战,否则“中国的面子何在”,就是说她等于中国,她的“面子”如何被“倭寇”打掉,岂非奇耻大辱?”(1),从这段表述看,战前最高决策者因怒而动,决策本身就失去理性思考,再加上一个专断。其决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可想而知。败因之一:失策。“清日的海军近代化,几乎同时起步,连舰船来源和军官训练都同样依赖

西欧诸国。但双方竞争二十年,面对清廷不断督战,李鸿章却力避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较量。他的理由是北洋舰队陈旧,不是日舰对手。这是怯敌,又是实情。因为海军经费成为慈禧个人享乐而营造颐和园的财源;主管财政的帝师翁同龢,又以抑阻海军添购军火为能事,得到慈禧支持。所以甲午战前,北洋两艘主力舰请求增购德国克虏伯快炮十二尊以制敌,“部议以孝钦六十万寿,急需巨款,力不逮而未果。”(见《花随人圣庵忆》引《甲午战纪》)可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慈禧庆辰狡诈、愚昧、淫佚、无耻等等独裁者品格于一身。她自甲申以后更以无敌女皇自居。然而她的全部本事,只在精通宫廷阴谋权术。”(2)这表明,满清最高统治者个人品质无法承载君临天下的道德表率。败因之二:失德。反观日本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拔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日本海军史》第27页)

其次,从两国的海军军力对比来看,“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居世界海军的第8位。排名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r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