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7-19 03: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摘要】:美国自从独立以来,发动了不少内外战争,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战前、战争过程中到战争结束,始终都有大众传媒的参与,而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也在影响着战争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大众传媒 美国战争 作用

【作者简介】:唐辉,中国传媒大学 政治与法律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序言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是指以印刷媒体、广播、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化的传播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业务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相继经历了印刷媒体时代、视听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时代。当然它们之间并不是后者取代前者的关系,只是后者与前者相比在当时更先进。

了解美国,就必须从了解美国战争开始。美国从诞生以来一直与战争结下不解之缘。有人说“近代欧洲是在战争的铁砧敲打出来的。”而美国呢,则不断用战争来壮大自己,锻炼自己。 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一战、二战,再到越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可以二战为界,之前的战争,美国是不断的壮大发展;之后的战争则是壮大和削弱参半。而在历次战争中,一直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与大众传媒的纠葛之中。或利用借助或被动卷入,从而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主动或被动地影响着美国的战争,也影响着改变着美国甚至世界的面貌。下面按历史顺序来看一下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独立战争中印刷媒体的作用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在1776-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报刊在战争的酝酿、准备和进程中发挥了巨大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的作用。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随着战场上的胜利,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期间由托玛斯·潘恩(1737—1809年)所写的小册子《常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776年1月,他发表了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仅二百五十万的殖民地里,可能总共售出了五十万册。在这本小册子中,潘恩强烈抨击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批判了那种依赖英国的殖民地思想,陈述了英国统治对殖民地人民所带来的种种害处。他指出,现在已经不是辩论的时期了,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最后的争端。他满怀激情地向人们呼吁,“站起来吧,接受自由!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人们都被潘恩的思想和热情所感动,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居民都读过这本书。《常识》在唤起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促使殖民地人民将独立作为自己战斗的唯一目标的宣传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另外,塞谬尔·亚当斯等几位卓越的革命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充分利用报刊进行宣传和鼓动,鼓舞了战争中民众的精神力量,对革命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

南北战争中的印刷媒体的作用

这里只介绍一部文学印刷品对美国内战的影响。1851年,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陀夫人)在丈夫体弱多病、家境极其贫寒的情况下写成其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一部反奴隶制小说。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 。小说首先以连载的形式在《民族时代》报纸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仅第一年就在国内印了100多版,销了30多万册,后来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评论界认为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陀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汤姆叔叔、乔治夫妇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描述,揭发和控诉了黑暗的奴隶制度,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下,不失为引发、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推动废奴运动的惊世之作。当然我们不能说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引起了南北战争,而是这本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使得奴隶制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也让赞成和反对这一制度的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局,进而导致南北战争爆发。甚至对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获得胜利,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美西战争中的印刷媒体的作用

在美西战争中大众传媒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向海外扩张时,整个世界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美国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还无力同英法等国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国西班牙是个好目标。美国决定首先拿西班牙开刀,夺取这几个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并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这时,西属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也给美国创造了有利环境。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围了马尼拉。古巴起义军则牵制了西班牙的20万大军。在美西战争爆发过程中,美国报纸竭尽煽风点火之能事,无所不用其极。

1898年2月份,发生了两件诱发战争的事件。第1件,是西驻美公使攻击麦金莱的信件被公开。第2件,美国l艘军舰在哈瓦那爆炸。《纽约日报》2月9日刊登了一份西驻美公使德洛梅去年12月写给马德里《先驱报》一位编辑的私人信件。信中谈及麦金莱的国情咨文时,说麦金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一个自命不凡的政客。这封信评论美国总统麦金莱是“一个政治骗子,既要把自己的后门打开,又要和党中好战分子保持良好关系”等等。这些观点纯属公使的个人感受,不料,这封信被《纽约日报》公之于众后,在美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纷纷谴责这是西班牙官员对美国国家元首的侮辱。在压力下,西班牙政府担心事态闹大,西政府一面正式向美赔礼道歉,一面让德莫洛引咎辞职。但美国人不依不饶,抓住此事大造舆论。

在古巴起义军日益壮大的形势下,1897年底,美国驻哈瓦那总领事菲茨休·李要求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政府派军舰到古巴“保护”美国侨民。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海面的美国军舰“缅因”号突然爆炸沉没,舰上的354名官兵中有266人丧生。爆炸事件发生后,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一口咬定这是西班牙人的阴谋。一时间,“记住‘缅因’号事件”和“西班牙人见鬼去吧”成为美国人口中最流行的话语。加上《纽约世界报》等报的记者在报道古巴局势时对西班牙的邪恶和残暴加以渲染,很多不明真相的美国人产生了“正义干涉”的冲动情绪。《纽约太阳报》在第2天发表的报导,更是让美国人冲动。美国笼罩在一片痛苦与惊恐之中,华盛顿停止了公务,全国举行了空前规模的哀悼活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爆炸原因。尽管报纸提到,许多士兵是被西班牙军舰派出的小艇救起来的。人们还是怀疑此事为西班牙蓄谋制造。调查结果对于已经群情激愤的国内气氛犹如火上浇油。“让西班牙见鬼去吧”、“记住缅因号”、“讨还血债”的复仇怒吼在美国各地此起彼伏。还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已有人开始煽风点火。佛蒙特州参议员普洛克特在参议院发表演说,以不久前访问古巴的所见所闻,揭露西班牙在岛上实行集中营的罪行。据当时的《华尔街日报》说,这次演说使“华尔街许多人转变了思想”,倒向主战派。《纽约日报》的老板郝斯特在此期间曾电告驻古巴记者:“你供给速写图画,我将供给战争。”此后不久,美西战争爆发。

二战中的美国媒体的作用

广播是继报纸之后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与报纸相比,它具有时效性强、收听方便、万水千山瞬间即至、能够克服语言障碍跨越国界传播、感染力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传播优势,正是这一传播优势使广播成为战争时期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和进行心理战的主要武器。大众传媒无疑是战时舆论战的先锋。如果说网络和电视改变了现代战争,报纸推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广播则决定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方。

二战中,美国的广播主要起这几个方面作用:1、传递信息,改变本国受众思想。广播是当时人们主要的消息来源。许多重大事件,人们都是最先从广播中得到的。1941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的相互广播公司最先报道这一新闻,许多美国人是从相互广播公司的广播中得到这一消息的。美国国内的中立主义思想很快烟消云散了,全国都在积极备战。2、鼓舞己方士气,对外广播获得国际社会和盟友的支持。二战时期最著名的战前动员莫过于罗斯福通过广播所进行的四次被称为“炉边谈话”的演讲。被罗斯福当作政治武器的“炉边谈话”,因为定位准确,采用适合于说与听双方身份的广播语言方式而独具魅力。它对美国走进二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混淆敌方视听,离间敌人的关系,瓦解敌军斗志。美国的一个“诺顿海军中校”电台节目向德国海军进行了309次广播,成为“美国在整个大西洋战争期间,在进行具有战略水平的战时宣传上卓有成效的一员。 被缴获的德国海军文件承认:‘诺顿广播对于德国海军人员的士气具有摧毁性的影响。’”还充分利用广播对敌军进行怀柔软化,使他们军心大乱,无心恋战。二战期间,盟军充分利用广播,在战场广泛播放一首德国歌曲《莉莉·玛莲》,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流动的旋律所讲述的缠绵故事,使德军产生了思乡情绪,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对战争产生了厌恶。

美国的参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媒体英雄,那就是美国之音(VOA)。美国之音在二战中,不断地给敌方制造混乱,瓦解对方的士气和斗志,离间敌人和其盟友的关系,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一语道破了舆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越战中美国媒体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1961--1974),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是被美国人称为“越战泥潭”而留在记忆中的。而此时大众媒体发展到视听时代,电视新闻成为主流快捷的传播形式。视听媒体对越战的介入极大的改变着越战的进程和结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美国的新闻媒体使美国得以从越战的泥潭中脱身。所以,有人也称这次战争为“第一次电视战争”。

二战后,根据《日内瓦协议》,法国从越南撤军。而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出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直接加强对越南的干涉,并不断升级。由“特种战争”演变为“局部战争”的全面参战。从1961年到1968年间,包括电视在内的美国媒体大多都热情地站在美国政府一边,行驶着自己“爱国主义”神圣职责。

而1968年对于驻越美军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除了具有转折意义的“春节攻势”之外,还有转变美国国内对越战态度风向的媒体对“美莱村事件”的集中报道。新闻媒体对美军屠杀越南平民的“美莱村事件”的报道,彻底打碎了美国民众支持越南战争的道义理由,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这两件事都极大的改变着美国的内外政策。“春节攻势”让美国民众深切地感受到赢得越战希望的渺茫,而“美莱村事件”则从内心上刺激了民众的反战决心。美莱村事件发生在1968年3月16日,美军的一个连队在威廉·卡利中尉的率领下,进入越南广义省的美莱村,开始几个小时的大屠杀。全村109名村民无一幸免。战地记者西摩·赫什率先捕捉到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惨绝人寰”的消息。很快,一份小报《圣路易斯报》以巨大的标题“在美莱村:我们发疯了”刊登了他的文章。第二天,《华盛顿邮报》、《旧金山时报》等36家美国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

由于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被战地记者的电视摄像机把捕捉到的血淋淋的战争画面直接传播给美国民众,电视带进千家万户的血腥屠杀、悲痛的哀嚎、惊愕的表情都真实地展现在荧幕上,美国的大众舆论出现了裂痕,国内开始掀起反战浪潮。CBS和NBC都进行了电视特别报道,新闻杂志《时代》和《新闻周刊》也进行报道,并配以血腥的图片。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CBS播报的克朗凯特关于越南的特别报道。作为CBS的节目主持人,成为当时美国最获民众信赖的“新闻先生”。以至于总统约翰逊说,克朗·凯特的报道可能会改变那些“一直以来支持战争的公众”的立场。还说:“这是一个转折点。 假如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大众。”随后,约翰逊总统在电视上宣布退出总统连任竞选,大大限制对越南北方的轰炸,缩减向越南增派援兵的规模。后来,他写道,这样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公众意志一直在遭受着来自越南战场的军事失败的打击,而同时,报纸和电视采取何种方式来把越南发生的一切报道给美国人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有人在评论克朗凯特的作用时指出:“克朗凯特的报道确实改变了原来的平衡。在美国历史上,由一个新闻主持人宣布一场战争应该结束,这还是第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一次。”

1973年,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的失败。可以这样说,对于美国政府和军方而言,这几乎是一场被美国媒体定义为失败的战争。美国民众通过电视新闻,在起居室里近距离地接触越南战争现场的画面,使之产生了厌战情绪,掀起了反战高潮,最终促使美国撤出越战泥潭。越南战争结束后,有观察家声称这是一场发生在起居室的战争,是一场电视化了的战争。也使美国及时调整了外交政策,扭转了自己在国际角力场上的颓势。

冷战后美国媒体对战争的影响

索马里战争中的媒体作用

1991年巴里政权垮台后,索马里的形势日趋混乱。电视画面上那些可怕的关于索马里的镜头让人明白,索马里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外界干预了。 在干预的这段时间里,艾迪德是索马里被全力追捕的人物:当美国部队在摩加迪沙真正开始追捕他的时候,联合国也公开要求逮捕他。1993年10月3日,形势紧张起来。三角洲部队没有通知联合国便袭击了位于摩加迪沙南部奥林匹克饭店附近的一座建筑,因为猜测艾迪德的重要军官在那里聚会。行动成功抓捕了所有参会人员,但对美国来说是个悲剧性的结局。在这天夜里,有18名美国士兵阵亡,索马里人死亡达1000人之多。10月4日下午,美国士兵的尸体被索马里人拖着游街示众的电视画面毫不留情地传送到美国家庭的电视机上,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这件事导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没有与其他国家和组织进行协调的情况下匆忙下令撤军,以应付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4年3月,美军全部撤离索马里。 电视新闻再次提前结束了美国的索马里之战。

伊拉克战争中的媒体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2003年3月20日,英美联军突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高科技战争,而且引发了一场媒体大战。伊拉克战争也被称为是第一场电视直播的战争。从美英联军开始对巴格达打响战争的那一刻起,CNN、FOX、BBC、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就开始了对这场战争的电视直播。也是一场被各种媒体全方位报道的战争。除了电视,还有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都参加进来了。如果说越战中美国政府和军方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话,那么伊拉克战争则完全改变了这种状态。美国政府不断试图利用和控制媒体,想法设法让媒体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服务。无论是战前的舆论造势,还是战时控制新闻舆论,美国政府都做了精心安排,甚至在战争中多次摧毁伊拉克的广播电视设施,以图控制对方的声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两年以前,美国政府就开始进行舆论造势了。很快伊拉克被定义为“邪恶轴心”,萨达姆是屠杀人民的“暴君”,伊拉克“拥有或正在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于是美国必须“先发制人”。战争爆发后,为了控制舆论,对外保持口径一致,由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国务院及国防部发言人共同拟定了一套完整的计划来进行新闻发布。

对于记者报道,美国军方在伊拉克时期实施了所谓的“嵌入式”报道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记者的言论,进而控制媒体。美军严格地执行了详尽苛刻的采访规则。

相对越战中的媒体而言,伊拉克战争中媒体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这与美军的严格控制有直接关系。也说明了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也得服务于政治。

结论

西方媒体历来标榜“客观、公正”等理念。而美国,新闻媒体被当做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力”,在反映民意、监督政府行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美国媒体在历次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媒体在战争中既起了极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传媒与战争正方向方面

1.大众传媒宣传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不管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大众传媒的宣传对美国发动战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在美西战争、伊拉克战争之前,为了激发本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和仇敌情绪,大众传媒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2.在战争过程中,大众传媒是宣传战的主打工具。从对己方,对敌方两个方面对起巨大作用。对敌方的欺骗、隐瞒、恐吓、瓦解斗志等等;对己方的鼓舞、激励、促进团结等等。当然也包括对中立国的宣传,争取国际道义舆论的支持。

二、大众传媒与战争反方向方面

1.大众传媒可以阻止或延缓战争的爆发。

2.大众传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战争的升级、激化。

3.大众传媒可以加速战争的结束。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美国的越南战争的结束。 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美西战争,再到二战、越南战争、索马里战争,都可以看出美国媒体对战争的独特巨大影响。而从伊拉克战争中有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对媒体的强大控制力,也不言而喻地表达了一个信息:美国的大众媒体是美国政府的大众媒体。

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已经很多年了;纵观美国的历史,几乎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发展的,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战争的催化剂还是战争的终结者?

参考书目:

1、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赵雪波主编:《传播视野中的国际关系》,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张桂珍主编:《国际关系中的传媒透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5、蔡国芬:主编 《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6、赵雪波:等编著 《看得见的手----国际事件中的传媒》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2期。

8、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蔡国芬主编:《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