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瞭望时评汇总

更新时间:2024-05-05 05: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第22期 瞭望时评:为出行安全多交底

近一段时间,铁路、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仅在5月23日一天,辽宁、重庆、黑龙江、河南4个省市就陆续发生了4起伤亡严重的交通事故,截至目前共造成50人死亡、80余人受伤。这几起事故的救援尚未完结之时,24日凌晨,广西境内再次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2人死亡,31人受伤。如此频繁的重大交通事故难免为人们的出行带来阴影。

搞好交通安全防范,减少事故发生,保障老百姓的出行安全,让民众心中有底、无疑是有关部门的职责所需。应当说,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长期、艰苦、系统的工程。其存在着主观可控与客观不可控的风险。不管是主观可控的还是客观不可控的,都必须积极作为。 可控方面,交通事故多由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超载、超速、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造成,而这些风险尽管不能完全避免,但从执法和自律方面,以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有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这一点上来说,近期诸多汽车制造企业的“召回门”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可以看出,每一次事故后都会有相关部门展开调查,整改措施提出了,检查也作了,但隐患是否真正排除,排除的程度又如何,这些都需要细化。检查要到位,整改措施要有力,切不可做表面文章。 客观上看,交通安全也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近期,极端天气较多,再加上地形复杂,地质情况不稳定,时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而铁路、公路的许多路段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隧道桥涵多,即便是有关部门实时监测,也难免百密一疏。对于这些风险的排查情况,有关部门难以表态。话说大了或是说满了,担心“秋后算账”,不说吧,公众又因不了解真实的安全情况而担心。

在此方面,铁路、公路交通部门不妨向民航学习一下。对于防范工作和存在的风险应该对公众说实话,向公众交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上了飞机,航空公司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安全器械的使用方法,让乘客了解基本逃生的技能。天天讲,班班讲,乘客并没有因此“预警”就不坐飞机了,相反更加踏实。信息化时代,信息公开比不公开要好。

对于相关部门和企业,则应当结合近期发生的事故,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探寻安全生产规律、加强隐患治理、完善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平安畅通道路等方面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监督。只有在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风险面前主动作为,才能为道路交通安全多构筑一道屏障。

2010年第22期 瞭望时评:愿世博志愿者成为新名片

世博会正在上海举办,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热情服务各方来客,并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赢得了多方好评。但同时,也传来些许微词,尤其是感受过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人,指出个别志愿者服务态度冷淡、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时光倒回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有这样一幕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对志愿者的感谢。的确,在奥运期间,广大的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汗水与微笑,为来自四海的宾朋提供了高水准的服务,成为北京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于是便有人担心,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会不会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世博主题丢分?

要知道,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仅园区志愿者就达7.7万人,比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还多了近3000人。客观地说,如此众多的志愿者,在服务上水准上出现参差也难免。

首先,奥运会对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都有着科学、规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精准地对接实际需求。能否提供细致周到的志愿者服务是决定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重要因素。在各个申办城市的申办报告中,都会有专门的章节来阐述相关方面的内容。

其次,相比北京奥运会16天的举办天数和700万的现场观众,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天数将长达184天,入园参观的人数将达到数千万。如此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

整个组织和服务体系都是一个持续的考验。如果说16天时间还能够凭借责任感和新鲜感来维持志愿者饱满热情的话,那么,184天的坚持则就不能仅仅依靠志愿者本身的意志。

再者,在落户中国之前,世博会的举办地无一不属于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志愿者服务不但深入人心,而且经验丰富,已是常态化。相比较而言,对于像组织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我们依然缺乏经验。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护短”,恰恰相反,对于一座善于学习的城市而言,存在的差距也正是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因此,上海世博会的管理机构,宜及时发现和正视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不忽视任何微小的细节,对于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都应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比如,缩短志愿者的轮换时间间隔、对志愿者进行再培训、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等等。 我们还有时间和能力去改进与完善。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之下,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们,同样能够成为上海这个东方明珠的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2010年第22期 瞭望时评:炫耀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近来,随着调查报告的正式出炉,韩国“天安号”军舰沉没事件进一步发酵,朝鲜半岛的局势日趋紧张,有关各方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博弈。朝鲜半岛南北方都以罕见的强硬姿态来回应对方,在该地区有着“重要利益”的美国也“强烈谴责朝鲜的挑衅行为”,并声称将重新调整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同时,美国和韩国将举行大规模联合反潜艇演习,并有可能动用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 无独有偶,为了增强其在地中海和波斯湾地区的空中和海上打击力量,奥巴马政府近期也决定向波斯湾增派军力,“杜鲁门”号航母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出发,与已经停靠在那里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会合”。 依靠航母,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对别的国家形成军事压力或者参与实际作战。作为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美国的航母家族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目前共有11艘正在服役的大型航母。而一旦世界上某个地区出现了紧张局势,并且这种紧张局势“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航母总是乐此不疲地急忙出现在该地区。尽管美国航母每次出现的名义不同,但是明眼人看得出来,美国实际上是在炫耀自己的武力。美国希望通过一艘或者两艘航母战斗群告诉对手,我在该地区存在着,我有着超强的实力,我有能力防范你的威胁,我有能力对你实施打击。 然而,这种炫耀武力的方式能够完全奏效,实现美国的预期目标吗?未必!冷战结束后,美国尽管“保留”了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称号”,但是其地位却远不如前,不可能包打天下,无所不能,在很多问题上都需要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合作。事实上,美国政府高官也承认单靠美国自身的力量无法应对来自全球的挑战。奥巴马上台16个月后首次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也不得不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明确摒弃了布什政府时期的“先发制人”战略。 于是,这种炫耀武力的方式就出现了第一个漏洞:炫耀者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此外,被称为海上最强大武器的航母自身并非无懈可击,它也有“短板”:维护成本高,缺乏隐蔽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航行速度相对较慢,应对潜艇也相当“吃力”,等等。难怪有人戏称航母是海上最大的坟墓。这样,炫耀武力的本钱又出现了疑问,它的攻击能力到底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防御吗?

最为重要是,炫耀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2010年第21期 瞭望时评:政府信息公开要解法律瓶颈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来,部分法规条文在不同人群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解。防止一些政府部门故意曲解法规条文、钻法律空子,限制公民知情权,逃避信息公开义务,已成为亟待解开的“法律瓶颈”。

条例确立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准则。但是“不公开为例外”的边界过于模糊,一些政府部门倾向于以国家秘密为由不公开信息。此类案件诉讼到法院后,由于保密法的效力等级高于条例,只要有关部门说是国家秘密,法院基本上就没什么好审的。根据保密法规定,确定密级的源头在本单位,有争议了要到保密局去核定。 在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遇到了一些申请公开历史政策文件的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知青返城政策、退伍军人安置政策、私房政策甚至土改政策等,其中尤以申请公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房地产政策的较多。根据条例的立法精神,政府有义务公开历史信息。但是,行政机关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信息并不完全符合法治要求,有的手续不全,有的程序缺失。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后,这些政府信息成为信息公开的焦点。而一些行政部门在收到信息公开申请后,把信息转移到档案部门。因为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基本都要经过30年才能公开。

司法实践中必然要涉及秘密信息的举证质证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法院对事实进行全面审查有法律依据,但是就行政机关要不要把秘密信息像其他证据一样,全盘提交给法院的问题,还需要论证。与此同时,法院是不是可以绕开国家保密部门,直接判决行政机关公开信息,这些都缺乏具体规定。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是否一定要与自己有切身关系,这是条例实施过程中的又一法律困惑。按照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除政府主动公开事项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国务院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则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申请公开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府信息,可以不予提供。

如何解开这些瓶颈,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一些政府历史信息不规范是客观现象,但不宜刻意掩盖,还是公开为好,这符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本质要求;应当修改档案法有关规定,缩短档案封存年限;一些案件诉讼到法院后,在原告资格方面不宜设置太多门槛。知情权利主体范围扩大,已是各国信息公开的普遍趋势。

2010年第21期 瞭望时评:莫让“以旧换新”变了味

最近,国务院研讨部署鼓舞汽车、家电消费的政策措施。会议决议,采用财政补贴方式,鼓舞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今年将布置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此举旨在释放城镇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在这两类产品上升级换代的消费需求。

冰箱和洗衣机的运用年限在8-10年。城镇家庭所具有的这两类消费品,不少曾经步入更新换代期。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让更多消费者用上新的家电产品。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也将启动范围巨大的乡村汽车市场的终端消费,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贡献力气。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9年汽车报废量将达到270万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5种家电近9000万台也步入改换期,如果全部淘汰更新,年拉动消费需求将超越5000亿元。而且,这一措施,也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应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长期来看,加速家电和车辆更新报废,将为今后发展循环经济探索道路,有利于产业升级换代。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和工艺,新家电大多比旧家电节能环保,这将有助于完成国度节能减排的目标。

但是,一项措施,能否能够惠及于民,除了需求政策在设计时的人本思索外,还需求看其能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在看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利好的同时,也需求关注政策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阻力,树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切不可让好政策走了样、变了味。

在前一阶段家电下乡的推行过程中,由于补贴产种类类、参与下乡的生产和流通企业、

农民购买数量等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各环节工作谐和难度增大,部分地域的补贴资金迟迟未能到位成为了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一大阻力,不少农民以至由于领补贴的时间太长而放弃购买下乡产品。要真正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需求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充沛为农民思索,规范操作流程,大幅度简化补贴审核兑付程序,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此外,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大部分并没有进入正轨的回收体系。比如,废旧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40%~50%卖到废品市场。这种现状为不法商贩创新家电下乡提供了资源上的便利。而创新家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就需求增强监督管理,提高回收处置能力。要确保财政资金运用安全有效,便当广大消费者,同时充沛发挥大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2010年第21期 瞭望时评:橙色警报的预警

近日,江南华南地区持续发生强降水,气象台为此多番发布暴雨橙色警报。气象专家建议,华南、江南、江淮以及西南地区须加强防范强降水可能造成的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加强这些区域内多条江河干支流的水情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防御洪涝灾害。

特大洪灾的记忆并不久远,橙色警报又发出预警。预警不仅为可能到来的洪灾,更是提醒我们,自然灾害的威胁依然潜伏,主政者在千头万绪中应格外注意做好防灾减灾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中国有句古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貌似悲观,实际隐含了我们文化传统中对世事持有的一种忧患意识。正是出于这样的忧患意识,中国政府此前果断对甲型H1N1流感作出应对。这种应对方式的逻辑基础是:天灾不能避免,但至少可以通过提前预判,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小灾变大灾”,“小灾酿大祸”。

基于同样的逻辑,橙色警报也预警了当下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比如确保粮食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储备体系,准确盘查清点粮食储备,有预判地加强粮、油、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给,避免因天灾歉收造成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甚至缺粮的现象。

再比如,对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基础建设部分应予以严格的项目审查、施工督察和完工验收,杜绝“豆腐渣”工程。吸取地震中垮塌校舍的教训,对一些水利枢纽、交通要道要特别加强施工质量,通过人为的预先努力,把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对上述问题的重视,是防灾减灾的题中应有之义。这首先要求高度重视可能发生的灾害,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因为估计不足而在风险一旦发生时手足无措,陷于被动。

其次,有关部门应充分做好预案。近年来我国已经针对不同危机制定出多种预案制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综合性减灾管理模式,应通过进一步明确防灾责任,建立规划性防灾行政,完善财政援助保障体系等途径,严密防灾减灾的谋划和部署。

再次,应依法进行防灾减灾。2003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体系建设,也制定修订了多项相关法规制度。在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基础上,还需大力整合社会各部门资源,建立常态化的专业的防灾减灾综合体系。

当前,各级各地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会“弹钢琴”。只有把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预防好,才能更加心中有数地打好主攻战。

2010年第21期 瞭望时评:整合金融力量“扩内需”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一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的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率先脱离谷底。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内需的基础,但要遏制经济继续下滑,下一阶段应将投资重点转向制造业和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应整合金融力量,聚集社会资金,刺激个人消费,积极“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金融形势良好,银行业经营稳健,具备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实力和能力。2008

年末,我国银行业税后利润较上年增长30.6%,平均不良率2.45%。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人民币新增贷款4.58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银行信贷投向直接关系经济复苏的基础和动力。不容乐观的是,当前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政府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而居民消费并没有被明显拉动起来。同时,2009年欧美经济将进一步陷入衰退,我国将面临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这客观上形成了两股力量的较量,一个是外需变得更冷,一个是国内基本面的支撑会加强。 根据分析,预计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可能会同比下降8%,出口额可能将下降10%左右。综合来看,今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对GDP的影响估计可能会部分抵消4万亿元投资的拉动作用。那么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看消费的拉动作用。 综观之,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峻,“三驾马车”中的外需不可靠甚至有可能拖后腿,投资拉动难以持久,而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挖潜的重点,就是着力整合金融的力量,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纳入信贷扶持的重点,更好地支持经济由“启动内需”阶段进入“扩大内需”阶段。 首先,在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纳入信贷扶持的重点,促进制造业升级。

其次,将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列为支持重点,扩大就业。

再有,加大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助业贷款和助学贷款的支持力度,为我国真正启动内需、拉动消费提供支撑。银行在“扩内需”方面,要积极作为,切实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为启动内需拉动消费做出努力。 在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业、证券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险业在医疗、社会、失业等民生保障领域发力,可为下一步扩大内需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年第20期 瞭望时评:“佟文事件”再问食品安全

这两天,北京奥运会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级冠军佟文被国际柔道联盟理事会取消2009年荷兰世锦赛上所获金牌并处禁赛2年的消息,着实让人心里堵得难受。

首先是为佟文抱屈。尽管认为对运动员服兴奋剂应零容忍,既然尿检被查出兴奋剂,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处罚,却在感情上没法不心疼佟文。那个憨憨的胖姑娘没有在赛场上被对手撂倒竟狠狠地被“瘦肉精”摔到了运动生涯的谷底,她招谁惹谁了?

然后是由于“佟文事件”引起的担忧和不安。佟文作为中国女子柔道界的领军人物,奥运会冠军,所有的饮食无疑都是受到最严格保护千留心万注意的,竟然也会吃到“瘦肉精”,那作为普通大众,我们一日三餐的安全还有起码的保证吗?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不敢深想的问题。佟文如果只是个如笔者一样的“芸芸众生”而非必须检受兴奋剂检查的运动员,潜藏在她体内的“瘦肉精”显然不累积到致病或致命的程度将很难曝光。而“瘦肉精”可能对她身体造成的损害,她自己或许也永远难知。而这,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真实境遇。当一个奥运冠军也躲不开“瘦肉精”的困扰,除非不吃肉,否则,我们谁还敢自信没中“瘦肉精”的招?

更要命的是,包围着我们的不光有“瘦肉精”,而被包围和损害的还有成千上万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

食品安全早不是什么新话题。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国家提升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监管级别,今年初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国务院设立了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为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显然促进了食品安全形势向好。但是,佟文事件再次令大家沮丧地看到,因为前所未有的严厉打击,甚至在追责中开了杀戒,的确令毒奶迅速从市场遁形了,却并未使食品安全从此无虞。“瘦肉精”等仍在害人,而近期相继曝出的“地沟油”、毒筷子、黑心餐盒、染色豆,等等,正在为食品安全不断增添新的“杀手”。

为什么会是这样,说实话,要找原因能夸夸其谈地找出一大堆,但依笔者之见,问题的真正症结其实就一个:政府还没来真的。三聚氰胺奶粉动真的了,现在哪个奶品里也不敢再有三聚氰胺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并非责怪政府,在太多的防不胜防的食品安全威胁面前,需要政府特别地负起责任来,甚至不惜使出非常规的雷霆手段。因为,再不痛下决心根除有毒食品,不用多长时间,被撂倒的就不光是一个佟文,而可能是一个民族。

2010年第20期 瞭望时评:4月数据增大加息压力

从近几年的走势看,春节后特别是3月份之后CPI、PPI一般会走低或基本稳定。但今年有所不同,两项物价指数同时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PPI同比分别上涨2.8%和6.8%,同比增幅分别扩大0.4和0.9个百分点。

CPI上涨2.8%,虽然还难以反映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切身体验,但从趋势上还是可以证明当前物价正处于上升通道,各种新涨价因素和正翘尾因素将导致短期通胀压力继续增大,逐步逼近今年政府所确立的CPI增长3%的价格水平目标,甚至不排除6、7月份将超过3%。

当然,通胀压力增大并非一定就代表通胀发生,政府确定3%这个“警戒线”应该当作判断经济是否处于通胀的一个相对浮动的参考目标,不能理解为一旦突破这个线就是通胀发生。不过,虽然目前难以发生高通胀,但CPI已连续3月超过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造成实际“负利率”。

现在,坊间呼吁加息的声音挺高,但央行却迟迟未有回应,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繁荣存在一定疑虑。当前的世界经济极其复杂和多变,希腊债务危机余波未平。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着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情况下,贸然加息会打击国内刚刚有所恢复的出口形势,减弱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二,目前的加息,可以看作是国家所释放的一个明确的“退市”信号,已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单纯的货币政策手段。由于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还没有明确“退市”,我国如果单方面提前“退市”,将会造成市场恐慌,带来不可估量的成本和风险。

其三,央行的基本职能是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目前外界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加息将使得热钱和一些产业“闲钱”进一步转向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中,更加会带来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无异于火上浇油。

其四,在调控高房价的组合拳中,加息也可以算是一把“杀手锏”。但考虑到我国投资渠道不通畅,如果加息造成实体经济受损、产业投资受阻,不排除部分资金反向操作,更加投入到房屋等不动产资产领域,起到“好心办坏事”的作用。

因此,虽然目前CPI还有上行可能,加息压力增大,呼声升高,但仔细分析CPI上行因素,及考虑到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数量调控的空间,如果今后几个月农副产品、食品价格上涨不明显,通胀预期得到有效控制,全球债务危机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出口需求没有得到强劲恢复并持续健康的增长,央行几乎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启动加息措施。

2010年第20期 瞭望时评:勿让城市再变泽国

5月7日,一场被称为“百年不遇”的暴雨突袭广州。全市102个镇(街)受浸,109间房屋倒塌,25.68万亩农田受淹,受灾人口32166人。35个地下车库变“水库”,1409台车辆受淹或受到影响。初步统计,经济损超过5亿元。此外,还因洪涝次生灾害死亡6人。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曾屡次发生。2004年北京的“7·10”暴雨,2007年济南的“7·18”暴雨,都依然让人记忆犹新。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交通瘫痪、房屋倒塌、车辆被淹、道路沉陷以及供电中断,有的甚至付出了数十人瞬间殒命的惨痛代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有明训。因此,在叹息之余,不免令人困惑,既然已有事例在先,为何还会遭受如此损失? 广州暴雨发生不久,有人将巨大的损失归因于气象部门仅仅提前一个小时进行预报。其

实,这并非根本原因。正如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在反思此次暴雨灾害时所指,暴雨成灾绝不是预报滞后的单一原因所致,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规划。

作为中国的南方重镇,广州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在全国也属前列,即将在此召开的广州亚运会就是最好的例证。实际上,对于这个习惯了台风暴雨的南方城市而言,为防止出现“水漫金山”,下过不小的功夫。仅2009年,广州就投入了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 尽管如此,此次暴雨还是将严峻的现实呈现于世人眼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严重滞后。

今日之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天气的变化也似乎越来越无常,动辄“多年未遇”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因此,城市的公用设施如何跟上城市壮大的步伐,如何适应变化无常的天气,是城市管理者要持续解决好的难题。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曾经因为一场大雨、一场大雪就造成全城瘫痪之痛的北京,借着奥运建设的“东风”,以大手笔对市政建设和相关的管理体制作了诸多改进,因此如今的北京应对雨雪要比原先从容许多。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希望“5·7”暴雨灾害事件之后,我们所有的城市能在相同的地方不犯相同的错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所有的城市管理者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长远目光、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尽早实施。

2010年第20期 瞭望时评:保险业解医保难需攻坚

近期,广东省湛江市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模式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实现了“政府不多花一分钱、老百姓不多出一分钱,居民保障金额大幅提高、覆盖面更广”,这一探索引起不小关注。

该模式主要通过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和湛江市政府合作,保险公司发挥主导作用。其具体方式为,将当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将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的85%继续用于基本医疗保险,而保障金额不变,个人缴费的15%购买人保健康的大额补助医疗保险。在个人缴费不变的情况下,年保障限额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一档的5万元、二档的8万元。

在此过程中,人保健康分别和当地政府、当地社保定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人保健康在提供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的同时,和当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在医院派驻医保专员,对医院执行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此前,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企业离休干部医保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运作,而新农合则由卫生部门经办管理。政出多门,管理尺度不一,易引发矛盾。

原新农合是“县办县统筹”,“湛江模式”则实现了市级统筹,基金统筹能力显著提高;医院拖欠费用情况明显降低,政府行政压力减小,居民也不再担心有病没钱治。居民、政府、医院、保险公司四者实现了共赢。

然而,这一多方受益的模式,在复制和推广中却遇到种种障碍。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界定不明晰,造成市场空间得不到有效扩展。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城镇职工大额保险制度,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明确准许商业保险公司介入的依据,一些地方政府不敢或不愿将城镇职工大额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

补充医疗筹资渠道也存在困难。1%的保险保障基金,使原本就利润微薄的社保补充医疗保险更显捉襟见肘;开展基本医疗委托管理,对保险公司所取得管理费收入,还要征收5.5%的营业税,更加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负担。 另外,广泛存在且根深蒂固的部门利益也形成掣肘力量。以新农合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转变为例,以往县卫生院只需与卫生局签协议即可,而如今,签协议对象却变成了当地社保局和保险公司。而现实却是,卫生局和医院的关系恰如父子,医院有错,作为父亲的卫生局可以打。如果别人打,卫生局就不高兴了。

医保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破难,仅靠企业攻坚远远不够,政策层面应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2010年第19期 瞭望时评:玉树重建生态优先

玉树震区重建的大幕已经开启。对于这样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大地震、整个城区几近成为废墟的地方来说,灾后重建可谓千头万绪。高原、高寒、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少数民族聚居……这些因素在重建过程中都必须要考虑清楚、计划周全。有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玉树重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玉树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它不仅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三大水系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玉树的生态,不仅关乎当地,也关乎全国,还关乎周边国家。

然而,近年来,这里正越来越受到沙漠化的侵袭。

从宏观上看,玉树地区毗邻大西北荒漠干旱区,虽然昆仑山、祁连山分别阻隔了新疆、甘肃两地的沙漠,但源自两地的沙尘暴天气对玉树威胁越来越大。例证之一,就是地震发生后至今,玉树已出现过数次沙尘天气。其中,4月24日和25日,更导致西宁至玉树的“空中生命线”航班多次延误。

除此以外,当地干旱的气候也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近3年来,玉树地区冬季降雪量减少,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甚至在有的地方出现了打十几米深井仍不见水的情况。

上述种种,已足以说明当今玉树所面临环境之严峻。玉树的重建,必须是在这种生态环境硬约束前提下的科学重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这一重建总目标,要害即在于此。 首先,需要在规划上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对城镇规划、产业发展有清醒选择。而关键问题就是要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做好协调,宜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方针对重点地区实施保护型开发。不上马重工业,以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要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需要着力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仅就保护生态环境而言,自然是人为干预越少越好。但在玉树,实行全封闭式的绝对保护,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此,需要完善生态补偿等相关机制。对于任何开发行为,开发主体都要进行生态补偿并确保履行生态修复责任。还可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建立三大水系全流域的横向转移支付体系,由中下游地区根据用水量对上游和水源地给予适度补偿。

2010年第19期 瞭望时评:90后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假如你因为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就认为他们娇生惯养;因为娇生惯养,就认定他们好逸恶劳;因为好逸恶劳,就推断他们一事无成;因为一事无成,就称之为“垮掉的一代”。 这其实是一个可笑的逻辑,因为60后、70后和80后都曾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但是,新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垮掉的一代”。

90后不仅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是充满希望的一代。因为,正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说,他们生长在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

尽管我们还面临许多的社会不公平,但不容置疑的是,社会越来越进步,公平正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牢不可破的民意和中央政府坚定的主张。就在十几年前,农民一旦在交农业税和计划生育方面有所抵制,就可能遭受牵牛、扒房、禁闭、毒打这样的惩罚;而今天,

农民可以挺直腰杆对乡镇干部直抒胸臆,而乡镇干部也不敢轻易动用暴力手段制服“刁民”。 城市居民追求公平的步伐也没有放慢。十年前,在政府行为面前,私有产权、个人利益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草芥。但法制的完善,正在使如入无人之境的公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制衡。 每个人都在追求权利的均等性和公平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完善的公正的强大的法制基础。这就是90后生活的时代,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

90后追求公平的意识和理念比上一代、上上一代强烈得多。他们从上小学开始,班主任就不再指定学生干部,每一个竞选人都必须当众演说,然后票选定胜负。

90后已经光明磊落地实现了AA制。他们如果坐在一起吃饭,就必须各自负担费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他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也许还会虚伪地暗自咬着牙花钱请客,而心里却一直盘算着自己的收益和损失。中国人奋斗了几千年,始终跳不出这个人情怪圈,但是90后终于革命性地突破了。

这是一个多元化、用实力说话的社会,形形色色的PK锻造了90后坚强的心理。无需假惺惺地拱手让贤,无需偷偷摸摸地暗渡陈仓,无需提心吊胆地暗箱操作,一切都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比个明白、辨个真假。在这个竞争时代,他们对于网络、高科技、真理具有先天的适应性,同时也乐于通过NBA、漫画和其他娱乐缓冲竞争带来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当然,无论哪一代都有缺点和劣势,但这种缺点和劣势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和上一代赐予的。我们不仅应该对90后多些宽容,也应该为他们创造成长的条件,包括创造考验他们的意志和应对艰险环境的条件。

2010年第19期 瞭望时评:基层干部要适应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日益升温,领导干部主动上网与网民交流将成为一种常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已经成为各级党政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更有甚者,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这样的干部主政的地方,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与不懂网者相比,部分干部对待“网络问政”时缺乏主动引导能力,缺少坦诚沟通的态度。另有“不适应者”面对“网络问政”时存在着只唯上不唯实的情形。有舆情被上级领导批示下来就很重视,上网了解情况,下去调查实情,还做出长篇回馈。一旦没批示了就不关心了。有的面对舆情一味打压封锁,事情发生后只想到找有关部门删帖,缺乏冷静的分析和应对。 网络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管张三李四,在网络上都是网民,都是平等的对话主体。而某些领导干部发号施令惯了,到了网上仍放不下官架子,与网民对话时不是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就是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这样上网,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网络上,难免有一些负面的声音甚至是尖锐的批评,领导干部应端正自己的心态。确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应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进而改进。对于群众有误解的地方需要耐心讲解,以求理解和支持,真正做到主动不被动,坦言不讳言,交流不交恶。至于作秀多作为少、请枪手发帖等网民最为反感的行为就更不应有了。领导干部应当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工作受到群众关心和关注是一件好事,应该善于听取意见,善于处置问题,唯此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当然,面对舆情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回应,需要用理性和智慧来对待。一方面,不能把网络所反映的民意当做民意的全部,要去伪存真,仔细筛选和甄别,防止政府决策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另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防止政出多门的现象在网络上发生,避免党政机关所属部门发布信息相互交叉甚至矛盾的问题出现。

上网看看,在线聊聊,既了解了社情、掌握了资讯,又发扬了民主、集中了智慧、化解了矛

盾,网络平台应当好好利用。

2010年第19期 瞭望时评:为何歧视中国电信设备

印度电信部近期以未通过“安全审查”为由,拒绝批准印度运营商采购中国电信设备,导致在印所有中国电信设备企业今年一季度新合同订单几近于零。

从2009年12月3日起,印度政府明确规定,该国电信运营商在签署设备采购合同时须接受印度电信部和内政部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安全审查”。自那以后,5个月来,印度主要电信运营商对中国企业的电信设备采购合同,均被印度电信部以不符合“安全要求”为由拒绝批准。受此影响的中国企业有华为、中兴、通宇等。据悉,印度运营商已经据印度电信部的文件与中国企业沟通,但印度电信部从未给中国企业发出任何正式文件或进行沟通。

知情人士指出,印度政府所谓“安全不符合要求”并不成立。中国电信设备企业和西方企业都是基于同样的行业技术标准来进行研发和生产的,若对设备进行纯技术审查,不存在西方产品通得过而中国产品通不过的情况。 中国企业生产的电信设备都经过沃达丰、英国电信、德国电信和法国电信等发达国家运营商更为严格的技术测试,目前已广泛服务于世界各个电信网络市场。中国企业提供给印度市场的设备与提供给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设备是一样的,如果在发达国家都通过了严格的技术测试,没有理由在印度通不过。更何况,中国企业生产的设备5年前就开始广泛和大规模地服务于印度无线网络。事实证明,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能并无问题。 在观察人士看来,印度电信部的做法明显是歧视中国公司。结合此前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在印度市场遭受的经历,这一事件反映出印方对中国的某种防范心理,是“中国威胁论”在作祟。印度政府中以内政部为首的安全机构不希望中国影响力在印度扩展;内政部去年提出严卡中国工程人员签证,近年来中国汉语教师和学者赴印度签证申请成功的比例也很低。此次对中国通讯设备企业的安全审查材料最后也是由印度电信部转交内政部国内安全司的。

印度电信部的做法对中兴和华为订单的直接影响保守估计有50亿美元,加上3G等因素,损失可能达80亿美元以上。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3月25日向包括印度电信部、内政部和总理办公室在内的6个相关政府部门发出正式外交照会,对此问题表示严重关切,并要求印度政府公正透明地解决问题,给中国政府和企业明确回复。但时至5月3日,印度方面尚未回应。

与中国电信设备相比,同类西方产品价格高出30%。在商言商,更多的人希望看到印方早日取消这样的歧视性做法。

2010年第18期 瞭望时评:给予“80后”更多肯定

又到“五四”青年节,一个早被贴上了无数标签的社会群体再次引人关注。

此前,他们曾被称为“小太阳”、“小皇帝”,曾因脆弱任性、责任淡漠而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而“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蚁族”等刺激神经的新名词,也是这一群体的不同分身。他们就是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80后”。

从2010年开始,首批“80后”将陆续奔三。面对三十岁的门槛,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难立”?

一项涵盖薪酬水平、生活现状及工作稳定度三方面,由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近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将近六成1980年代出生的职场人表示,不能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近五成人无房无车;有四成以上的该类人群处于未婚状态,担任高级职务的不到一成,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将近三成,将近一半人工作变动频繁。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而是深感社会竞争激烈,生活不易,“而立”难立。

“80后”成长的30年,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和转型的30年,社会转型的矛盾冲

突在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处于变革中的他们承担着来自现实和思想上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就业、住房、婚育、为父母养老等道道难关。

一方面,社会转型给“80后”带来更多的现实挑战、“奴”感触,比起其他几代人,“三十而立”对于80后来说,有着新的艰辛;另一方面,同样有新的机遇,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开始接触社会权力,他们渴望得到社会认同并参与社会决策管理过程。 更愿意自称为“红色一代”的“80后”也正在以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努力赢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2008年奥运会上,一位外国记者赠与中国“80后”青年一个崭新的称谓——“鸟巢一代”,认为在一次次大事件冲击面前,这些曾经的“小皇帝”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爱国主义、开放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另一组调研数据则显示,针对“80后”被调查者“你自信吗”这一问题的交叉分析表明,“80后”最大的特点仍是“自我”与“自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与责任,曾经年轻的“80后”终将长大。面对“80后”的三十而立,社会和公众也应常怀宽容之心,更多关注其工作生存状态,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善意理解,相信开放自信的他们会更快地成熟,更多地承担起社会重任,终将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中坚。

善待青年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为当代青年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各界责无旁贷。

2010年第18期 瞭望时评:如何看“合法错拘”不赔

4月29日,国家赔偿法的修改经四审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合法错拘”赔不赔的问题随之盖棺论定:不陪。

按三审草案,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只要是“错拘”,不管违法还是合法,都应进行国家赔偿。此规定被欢庆为公民权利的进步。四审退回来后,连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都持保留意见,普通公民的情绪可想而知,互联网上一看即知。 其实道理与现实都清清楚楚。学究一点讲,乃“违法责任原则”和“结果责任原则”的取舍,前者有违法的前提限定,后者则只论结果。二者俱行之域外,后者较通行。无过错不得受伤害,天经地义;受伤害得获赔偿,理所当然。

然而,潜在赔偿义务机关亦有情理可言:一拘一个准并不现实,在特定情形下需便宜处理。若所有“错拘”都被问责,一来损害办案效率与安定局面,二来不利警威国威与经费预算。 国家政府要颜面,公民要尊严,二者并不矛盾。公民有尊严而国家无颜面,古今中外无一例。近年不断推行的各类问责广受好评,久经考验的中国老百姓甚为宽容,往往知错难改道个歉就原谅你了,甚至还赞扬。即使丢脸,也是丢小脸保大脸。 再看现实国情,作为国家主人的公民,时下最担心的不是国家权力代理者不够雷厉风行,而是权力滥用。而权力代理者则还不太习惯被束缚得过多。

赔偿支出更好说,现在的中国,国家比公民富裕,且反正都是纳税人的钱,如果纳税人愿意为自己和不纳税的同胞们埋单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是怕危及国家和广大公众安全的特别紧急情况下被捆住手脚,对此作特别规定予以豁免,亦无不可。不过,即便是目前通过的规定,也不必过虑。揆诸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先行拘留须符合七大具体限定条件之一,且无常见的“兜底”条款。在一般情况下,若真正严格执法,错拘可能性并不大。 再退一步观全局,国家赔偿法走到今天这一步已属不易。新中国成立40多年后才有一部国家赔偿法,实施15年来,此次修改整体上多有进步,如赔偿范围有所扩大,赔偿标准有所提高,赔偿程序更趋完善,除“合法错拘”的“豁免权”外,更多地是体现结果责任原则。可以预期它对救济公民权利、限制权力滥用有进一步作为。

置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权利本位”在中国还只能算个新观念、新事物。如今它已越来越成为共识,并逐步落地。权利的空间总是需要一定时间来换取,大踏步固然可喜,小步走也值得鼓励。

2010年第18期 瞭望时评:铁矿石“中国价格”的机会

铁矿石一路涨价已成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痛苦,谈判中三大国际矿商逼压中国钢企,成为中国失去资源定价权而遭“锁喉”的缩影。特别是目前,在三大矿商的强势左右下,维持了近40年的传统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已经名存实亡。

中钢协和国内钢企,一方面应该清醒,这套游戏规则正在经历破坏性重建的历史时刻;另一方面,更应洞悉,铁矿石定价权重新洗牌的过程,或许正是“中国价格”横空出世的机会。这集中体现在三大矿商正在积极酝酿的“铁矿石指数定价模式”中。

例如,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铁矿石指数主要有3个:环球钢讯的TSI指数、英国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其采集地和潜在客户都瞄准中国,但发布者却是外资机构。而国内行业机构一方面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又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事实上,价格指数本身只是一套工具,关键不在于由谁建立,而在于由谁监管,只要铁矿石定价指数在中国境内设立和发布,中国监管机构就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监管、名正言顺地按照游戏规则打击垄断价格,而且可以在市场管理中获得重要的核心信息。

当然,国外矿商及相关利益方变本加厉地要求指数型定价,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想在中国境外建立不受中国监管机构管辖的指数来指导或控制中国价格,继续肆无忌惮地炒作铁矿石价格。因此,主动抓住洗牌机会,加快制订中国指数和中国市场标准,才是当前博弈铁矿石中国定价权的核心工作。 在这方面,中国目前有足够的筹码把指数市场确定在中国境内。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中国,可能很少人知道,还是全球铁矿石产量第一大国,2008年原矿产量达8.24亿吨,占全球比重达36%。今年更是有望达到10亿吨,估计超过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相比较,三大矿商只是占据世界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以上,不是铁矿石的总贸易量,更不是产量。因此,不要只看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大,还要看中国巨大的生产量,中国市场规模决定中国制订指数拥有坚实力量。

在中国境内制订中国铁矿石指数,就能让中国所有矿山企业都加入中国指数市场与国际垄断矿商进行博弈,而不是在屏蔽了中国矿商力量的海运价格市场上。在海运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的三巨头,其博弈力量将会因中国指数市场的确立而大为削弱。更何况,在中国境内还有反垄断的手段和法律。

所以说,面对来自西方国际规则体系的挑战,中国应该主动应对并力争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

2010年第18期 瞭望时评: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博弈

在攻下医疗改革这个堡垒之后,奥巴马下一个目标就是金融监管改革了。但在4月26日参院的程序性投票中,改革方案却因遭共和党集体抵制而受挫。奥巴马接下来要面对的,显然不会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这是因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牵涉各方利益的调整。一边是美国经济金融核心的华尔街,一边是美国政治核心的华盛顿,两大阵营在利益面前都不会善罢甘休。华尔街需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奥巴马则希望大刀阔斧展现自己的改革决心和魄力。

根据目前的“新政”细节,美国将把监管触角伸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清除导致目前危机的各种系统性风险。以后大至大金融机构的运作、并购,小至抵押贷款的发放、信用评级的制定以及各种场外衍生工具的交易等,都将在监管之列。最让华尔街心惊胆寒的,则是“沃尔克规则”。沃尔克为白宫经济复兴顾问委员会主席、前美联储主席,他主张更严厉监管,限制华尔街的规模,监控华尔街生意,并征收危机特别税款。如果这一系列措施付诸实施,

无疑将是大萧条以来美国金融体系最大胆、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华尔街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为阻止法案通过,院外团体已花费300多万美元用于影响国会立法、减轻监管力度。华尔街的同盟是共和党。共和党尽管也支持改革,但却批评民主党的方案给予政府和美联储的权力过大,不能有效阻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共和党重量级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就称,改革方案不能充分确保纳税人不再为将来倒闭的金融机构埋单。 共和党有自身的谋划,奥巴马刚拿下医疗改革方案,如果他在金融监管方面再下一城,一败再败的共和党在随后的中期选举中将可能面临惨败命运,因此以各种理由拖住民主党,也就成了共和党试图反败为胜的一个法宝。

对民主党来说,目前有一大优势,那就是民意普遍支持加强金融监管。为加大民意支持度,奥巴马政府近来双管齐下,一方面,以“欺诈门”为突破口,对华尔街第一投行高盛开刀;此外在G20会议上,更主张对银行征税,这被视为奥巴马试图通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来逼华尔街就范。

按照目前的立法进程,众议院已通过相关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在关键的参议院表决中,由于共和党占据了41席的“关键性少数”,因此民主党必须从共和党中再取得一票。总体看,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通过将是大概率的事情。不过,如果指望该法案“一管就灵”,就此遏制住华尔街的贪婪、彻底杜绝危机的爆发,那也不过是一个太美好的愿望而已!

2010年第17期 瞭望时评:让世博成为精神文明学校

4月20日上海世博会首次试运行当天,几张照片就在开心网网友之间疯传。照片拍摄于世博园某处直饮水台。只见本来光可鉴人的不锈钢梯状饮水台上一片狼藉地堆放着废弃的塑料餐盒、食品袋……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个垃圾场。

很难想象,干出这种事儿的都是些什么人。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缺少起码的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只顾自己方便,却丝毫不顾及国家在世界面前的尊严;他们是一些自私的人,缺教养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总之,用不少网友的话说,是“把脸丢到国际上去了”的人。 世博园刚开门就有人敢作如此不堪表演,很真实地暴露了部分国人与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完全相悖的不文明“底色”。虽然很令人汗颜,却也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它再次以生动的场景警示人们: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在城市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摩天大楼,私人轿车开进家庭,手机、互联网迅速普及;短短几年时间,我们更是以令世人瞠目的速度和质量相继建起了科技含量很高、当今最为先进的北京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园区。可是,我们隐蔽在现代化城市光鲜外表下面的道德意识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离真正的现代文明却还差得太远!在有目共睹的“硬实力”的提高过程中,我们的“软实力”还不行。因此,我们决不能沉醉和止步于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的巨大成就,而必须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

其次,它以极其“写实”的手法适时而强烈地给了世博会当局一个及时的提醒:半年世博全程将接待7000万人,几倍于上海全市人口总数,如果不能千方百计地杜绝上述陋习恶行,且不算国家形象这笔“虚”账,光算垃圾清扫这笔实账,那就不知要多开销多少经费。不仅如此,随着夏季日近,气温越来越高,在人口密度极大而又相对狭小的园区内,若清洁不及时,还可能引发游人身体不适甚至疾病流行。因此,在不能完全指望游人和参观者自觉的情况下,世博会组织者应考虑赶在开幕前的最后时间,对世博园区的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制订更严苛的处罚措施。比如,硬性规定入园者必须随身携带垃圾袋,乱扔垃圾处以高额罚款等。 若能如此,那上海世博会就不仅是个展示当代人类城市最新文明成果的地方,而且将成为一所精神文明学校,成为所有参与者通过行为约束、学习做个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的现代文明人的地方。毫无疑问,对于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亟待加速的我们,这将比世博会本身更有意义。

2010年第17期 瞭望时评:旱涝碰头更须强化预案

近年来,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2008年年初的南方低温冰冻灾害尚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今年西南地区又出现一月之内旱涝交替的局面。降水的不均匀造成有的地方久旱逢涝,有的地方旱情仍在加剧。

这不仅是对地方防汛抗旱部门的考验,也是对全国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考验。就前者而言,前段时间还在为缓解旱情而四处调水,眼下又要为防汛而备战;就后者而言,全国用水的调度难题再次突出地显现出来。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治水历史的国家。从古代有名的大禹,到今日的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引汉济渭等,我们一直希冀通过水的跨流域调度,来应对大自然带来的地区差异和不平衡。

与国字号调水工程相比,小区域的水利兴修易被忽视。数十年前,农村经常自行组织“挖河”,干旱的时候,从村子的池塘抽点水,即可满足一时急需。这些年来,这种挖河的事越来越少。

如今让不少地方在旱涝面前无力应对的是,由于中长期天气预报水平仍有极大提高空间,人们对未来天气往往心中没底,因此,当旱涝来临时,有所准备的尚可抵挡一阵,准备欠缺的则只能被动挨打。 技术进步非一日之功,但通过充足的统筹准备,将旱涝的影响降至最小则是完全可能的。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需要对应急预案通盘考虑,科学谋划。而现实的情况则是,有的地方在预案制订方面往往存在缺失。

人们经常看到的是,每临汛前,有关部门就会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组织各种防洪抢险演练。然而,在非汛期洪水开始增多的当下,这种汛前的应急预案或许已力有不逮。既如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的防汛抗旱经验,并根据新问题,寻求新对策。如果在兴修水利工作方面再周全细致一点,面对旱涝交替时调度是否会更通畅?汛期的密切监视如果扩大至常态,是否更能提早准备? 防汛抗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相关部门鼎力合作。为了保一方平安,当地的民政、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是否也可以加强综合演练?

另外,防汛抗旱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抗洪,稍有差池便可能带来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因此,预案做得再好,也不意味着工作就一定能做好。这就需要在确保预案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时,在执行上也不走样。对于诸如此类细节性的工作,在预案上不妨作最坏的打算。

2010年第17期 瞭望时评:面对灾难应保持三颗“心”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全国举办了悼念遇难同胞的活动。泪水祭奠之余,大家还应该认真思索:世界上天灾人祸接二连三,身处多事之秋,应该保持三颗“心”。

首先应该保持的,是对地球和自然界敬畏之心。曾几何时,人类似乎成了世界的主宰。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超常发展之势不可遏制,人们不仅从坐马车变成了坐汽车、坐轮船、坐飞机,亿万富翁甚至还可以乘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不仅早已登上月球,而且正准备在向火星进军。与此同时,人类也从一个传统的、封闭的地缘分割时代进入到全球化、信息化的地球村时代。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掘和随意践踏也越发肆无忌惮,并以此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日益铺张豪华的生活。然而,我们得到的却不是地球的臣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地震、火山、海啸、滑坡、洪水、矿难、旱灾、污染……这些灾难越来越频繁地袭击人类,而人类却无处可逃。

当然,像地震、火山爆发这样的灾害,从本质上讲是地球自身活动造成的。但不管灾害是否因人类活动引起,我们都应该常怀敬畏之心,减少人类对地球的不敬和冒犯,因为地球才是人类的父母和主人。否则,即使我们拥有再强大的科技,地球的一次轻微咳嗽,都会让

芸芸众生横遭重创。

我们同样应该保持的,是一颗宽容之心。从美国“9·11”事件算起,在八九年的时间内,人类已经历了不计其数的人祸和暴行,一些地方爆炸不断,肉弹横飞,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最大的杀手。这一切的根源,离不开权力的争斗和人性的变异。这使得宽容成了世界上最稀缺的品格,每个利益集团都在为了各自所谓的真理而纷争不断,并不惜用越来越多的生命作为谋取自身利益的祭品。

历史地看,人类曾经历过不同宗教和平共处的时代,“和而不同”也曾经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过,实现这个目标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应该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之心,阳光就会洒遍每一个角落。

对信仰的虔诚之心,也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不容忽视的是,这个世界上,缺乏信仰的人不在少数。没有信仰的人,最后只能信仰金钱、欲望和堕落。正是因为这些人缺少信仰,才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邪恶。屠杀8名小学生的郑民生,肯定没有信仰。而那些抢着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人、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敢于牺牲的人,无疑是有信仰的人。信仰能够造就圣人,没有信仰就可能让人变成魔鬼。

2010年第17期 瞭望时评:12点共识”难解伊核困局

在4月18日落幕的德黑兰核裁军国际会议上,与会国官员和各方代表就核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达成了12点共识。其中包括对国际裁军与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持续存在,以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等方面面临的复杂形势深表关注,并强调各国加倍努力破解当前核裁军僵局的重要性,倡导核裁军和核不扩散领域的多边主义等。 伊朗外长穆塔基在会议闭幕式上赋予了“12点共识”较高的政治意义,认为它将为全球实现核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这一崇高目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穆塔基的高度评价,缘于伊朗举办此次会议的深意。关于此,从会议的时间和主题上即可见端倪。

伊朗把会议安排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结束不久以及5月份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查会议前夕,而且把主题定为“核能为大家,禁止核武器”,显然希望与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强调核不扩散与打击核恐怖主义的主题拉开距离,同时突出伊朗一贯坚持自己无意发展核武器,但有权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场。 因此,尽管穆塔基此前曾表示伊朗无意贬低核安全峰会作用,但伊朗方面试图通过此次会议,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争夺核问题话语权的用意仍非常明显。如果美国及其盟友主导下月联合国会议的话语权,伊朗面临的国际制裁压力可以想象。

伊朗在会议上强调,核安全领域的重点不是核恐怖主义与核扩散,而是核裁军;认为拥有世界绝大多数核武器的美国和俄罗斯应率先进行核裁军,而不是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伊朗进行制裁。 通过举办此次会议,伊朗实现了向外界宣传本国核政策和核立场的目的,使伊朗的立场赢得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同情和支持,但是伊朗意图争夺核问题话语权的目的短期内难以实现。此次会议吸引了包括美、俄、中、英、法、德在内的56个国家派团参加,与会国数量超过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但是不少与会国对此次会议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大国只派出了级别较低的官员与会。因此,虽然会议达成12点共识,但并未制订推进核裁军和核不扩散进程的具体措施,也没有就核裁军问题达成有实质内容和有约束力的协议。

目前,美国正在推动联合国对伊朗实施新一轮经济制裁,联合国可能在5月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查会议上讨论美国提出的制裁方案。伊朗目前的不利局面并无缓解,面临国际制裁的压力并未减轻,美伊在核问题上的激烈博弈仍将持续下去。

2010年第16期 瞭望时评:煤矿安全要“避难设施”

回顾“3·1”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3·28”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规模宏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