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4-03-02 1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 第一学期 科 学

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第一节 溶解

1.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等等 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溶质: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液体,常见的如水、酒精,汽油。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搅拌与否(搅拌使溶解速度加快) 温度高低(加温使溶解速度加快)

第二节 水以外的溶剂

1.生活中除了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一些物质的溶剂使用。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碘和指甲油等不能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其它溶剂。

3.干洗:利用水以外的更容易溶解污渍的溶剂,清洗衣物,并且该溶剂不会溶解衣物。 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溶液的分类: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第四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1.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是酸红、碱蓝,水紫(原)色 酚酞是碱红、酸和水无(原)色。

2. pH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蒸馏水变淡绿色 3. pH试纸特点:pH值在0—14之间

pH值小于7是酸性 pH值等于7是中性 pH值大于7是碱性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 第五节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1.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 2.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3.中和作用:酸碱混合时,会使对方的酸性和碱性减弱生成盐类物质和水。 4.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六节 酸雨

1.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

2.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 酸雨的危害:(1)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物、植物死亡。

(2)土壤酸化,导致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3)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4)影响人体健康。

4. 预防酸雨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第七节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1. 稀盐酸的腐蚀性:(1)稀盐酸可以与除铜以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速度快慢不一,

生成氢气等,所以不能将稀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

(2)稀盐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这就是酸雨对建筑

有伤害的原因。

2. 浓酸、浓碱溶液腐蚀性非常强

3. 强腐蚀性溶剂的保存:阴凉通风处,用抗腐蚀性材料做器架。

4. 酸碱灼伤处理:被酸灼伤应该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弱碱溶液洗涤,最后用水清洗,如果有水泡应涂紫药水。若被浓硫酸灼伤,切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先要用布将浓硫酸擦去,然后再用上述的方法处理。若被浓碱灼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5. 实验后酸性碱性废料的处理

第九章 电力与电信 第一节 电力的应用 第二节 电路的连接

1. 四种基本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力;导线:输送电力;开关:控制电路;用电器:消耗电力 2. 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没有形成回路) 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形成回路)

短路:电源正负极短接造成大量电流通过,电池报废,非常危险。 3. 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①要有电源;②电路呈闭合电路 4. 串联:依次连接;并联:并列连接

5. 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 第三节 电路元件及简单的电路图

四种基本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的画法:

第四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1. 串联电路:

①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②串联电路中,一个灯泡坏,另一个灯泡不能工作(会使电路成短路状态) ③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的亮度减弱

2.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两条分支电路相互没有影响。 第五节 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0. 导体:导体中的电子可以在原子之间穿梭往来——自由电子 绝缘体:绝缘体中的电子不容易在原子间自由移动——束缚电子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科学上规定: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开关,用电器之后回到负极

1.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强度的大小。 2. 电流表符号: A 3. 电流表的连接:串联在电路中,并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红色),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黑色)流出。(决不允许将电流表与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 4.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六节 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

1.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 2电压表的符号: V 3.电压表的连接:用电压表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时,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这段电路上,并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黑色)流出。

4. 当电池首尾连接时,他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电压的和。 我们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任何两点之间的电压。 第八节 电流的热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使导体发热。 2. 通过导体电流越大,热效应越明显。 3. 并联电路中的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 第九节 熔丝和断路器

1. 熔丝是一个保护电路元件及导线的装置。 2. 熔丝的额定值:表示可以负荷的最大电流值。 第十节 插座与插头

(1)插座:固定插座;多用插座 两孔插座,三孔插座

(2)在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伏特 (3)插头:火线(右):电流沿着火线流入电器。

零线(左):电流沿着零线流回插座。 地线(上):如火线意外地与电器的金属外壳接触,电流会沿地线导入大地,避

免人体触电。

第十一节家庭用电安全措施 (1) 避免电路负荷过重

(2) 不要用湿的手触碰电器,插头,开关 (3) 避免在浴室内使用电器 第十二节 额定功率

(1)功率: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化的电能 (2)功率的单位:瓦特(W)千瓦(kW)

(3)灯泡的额定功率越大,灯泡越亮,温度越高。不同的用电器额定功率不同 第十三节 电能,电能表

(1)耗电量的单位:千瓦时(kW·h)1千瓦时的电能俗称1度电。 (2)用电量(kW·h)=额定功率(kW)×使用时间(小时) 第十四节 磁现象

(1)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3)磁体:小磁针静止,指北的一端为N极,指南的一端为S极 第十五节 电流的磁效应

(1)电流磁效应: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有了磁性。

(2)电磁铁:增强通电导线的磁效应,将导线绕城线圈,在线圈中插入铁芯。 (3)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N极S极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第十六节 利用电流磁效应的家用电器 第十七节 电磁波

(1)电磁波: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磁波 (2)信号的形式:声音,图像,文字

通信的手段:电磁波,电信号,光信号 传播介质:空气,电缆,光缆

第十章 健康的身体

第一节 身体健康

1. 适量适当的食物:提供各种养分和能量。

2. 足够的运动: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3. 足够的休息:机体,器官,组织兴奋状态(工作)的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就会疲劳甚至损伤,休息能使大部分器官处于抑制状态,使器官得到很好的恢复。

4. 健康:心理健康: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生理健康:各器官运行正常;社会适应良好:自控能力自我调节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 第二节:营养与健康

(1)碳水化合物: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2)脂肪:身体的后备能量,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3)蛋白质:养成身体的主要原料,更新旧组织和修补植物组织的主要原料。 (4)维生素:Vc Vd Va Vb

盐类:铁盐 钙盐 碘盐 (5)水

(6)食物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 粗纤维:非水溶性的纤维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1)葡萄糖的检验方法:①营养成分:葡萄糖

②检验试剂:班氏试剂

③方法:葡萄糖溶液50ml+班氏试剂(过程加热至沸腾)红紫色沉淀

(2)蛋白质的检验方法:①营养成分:蛋白质

②检验试剂:10%氢氧化钠3%硫酸铜

③方法:10ml水+鸡蛋清1ml+搅拌+10%氢氧化钠+搅拌+3-4滴3%硫酸铜 溶液是紫色(粉紫色)

(3)脂肪的检验:半粒花生放在过滤纸上按压 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第四节 食物的消化

(1)食物的消化——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育肠,阑尾,直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液和食物相混,使食物彻底分解。

唾液腺:唾液;肝:胆汁;胰:胰液;肠腺:肠液;胃:胃液。

(2)消化各器官的作用 (3)牙齿的结构及作用

牙齿的分类:切牙(切割)尖牙(撕裂)磨牙(磨碎) 结构: 牙釉质:牙冠外部,坚硬,保护 牙本质:牙的主要部分骨质结构 牙髓腔:血管,神经 青少年常见牙病:龋齿 (4)营养物质的消化

消化:主要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能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第五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的吸收

消化:主要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能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吸收:食物经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的过程。

(2)吸收场所:

胃:少量水,酒精;大肠:水分;小肠:主要的吸收部位。 第六节 营养物质的运输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血管,心脏 血液:成年人血液总量:7%-8%

(2)血液的成分: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运输氧气 白细胞:杀死细菌 血小板:参与凝血作用 (3) 血管:

动脉:把心脏内的血运往全身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 静脉:把全身的血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 辨膜:防止血液回流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

特点:管壁极薄:只有一层细胞厚度血流速度慢却遍布全身。 作用: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

氧气

二氧化碳,废物 细胞

(2)吸收场所:

胃:少量水,酒精;大肠:水分;小肠:主要的吸收部位。 第六节 营养物质的运输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血管,心脏 血液:成年人血液总量:7%-8%

(2)血液的成分: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运输氧气 白细胞:杀死细菌 血小板:参与凝血作用 (3) 血管:

动脉:把心脏内的血运往全身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 静脉:把全身的血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 辨膜:防止血液回流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

特点:管壁极薄:只有一层细胞厚度血流速度慢却遍布全身。 作用: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

氧气

二氧化碳,废物 细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