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选课手册

更新时间:2023-05-16 16: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开大学公共选修课分类目录

一、 自然科学与技术

二、 人文科学

三、 社会科学

四、 艺术、体育与实践

修订日期:2014年6月

南开大学公共选修课课程介绍

目录

自然科学与技术 .................................................................................................... 6 人文科学 .............................................................................................................. 26 社会科学 .............................................................................................................. 45 艺术、体育与实践 ............................................................................................... 58

一、自然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数学文化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culture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顾沛 等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数学文化”选修课希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组织教学的思路是:第一,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第二,涉及的数学知识不要过深,以能讲清数学思想为准,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都有收获;第三,开阔眼界,纵横兼顾,对于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要有所介绍。

课程努力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本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顾沛:《数学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

1、邓东皋等:《数学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齐民友:《数学与文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3、方延明:《数学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郑毓信等:《数学文化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5、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张楚廷:《数学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G.Polya:《Mathematical Discovery》。 考试要求:

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报告”占40%,半开卷的期末考试占60% 。 任课教师简介:

顾沛,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顾沛现在的科研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Yang-Baxter方程的集值解与群上的亚同态”,一个是“唯一析因的伪欧氏环”。

顾沛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负责的“抽象代数”课程和“数学文化”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作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物理与社会发展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宋锋 等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面向文科学生,在中学物理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主要进展和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知道物理思维模式,了解物理理论的基本结构和实验技术。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外,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讲量子力学中普朗克常数和量子现象的时候,在介绍完黑体辐射物理现象、及经验公式后,告知学生,经典理论公式无法解释实验现象,出现了问题,这时候,普朗克是怎么分析的,怎么解决的,其他科学家是怎么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的,把当时这些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讲给大家。在讲物理知识的时候,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打雷时不能站在大树下,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素养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课程主要特色:(1)贯彻通识教育原则,构建以知识、素质、能力综合培养为目的的大学文科物理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注重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博导教授上课,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教学时注重把科研中的实践和生活中的实例带入课堂来解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

任课教师简介:

课程负责人:宋锋,博士,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指导本科创新:2004年起每年指导1-2个本科创新小组;并指导2个国家创新小组。获得学校特等奖、两次天津市挑战杯特等奖、两次国家挑战杯二等奖。本人获得天津市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获得教学表彰与奖励:

--2010年,宝钢教育基金会奖教金优秀奖

--2009年,天津市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天津市挑战杯特等奖,全国挑战杯二等奖) --2008年,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2007年,天津市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天津市挑战杯特等奖和一等奖各一项,国家挑战杯二等奖一项) --2007、2008年,首届和第二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由学生投票选举) --2006年,南开大学金乔奖教金特等奖

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中文名称: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杨光明 等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有人说《化学:中心科学》,也有人说《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周公度教授在书中进行了回答,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更是用一首诙谐幽默的歌唱出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化学为了你,化学为了我; 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 你我的喜怒哀乐是化学神出鬼没, 记忆和思维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 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化学不能不火!

本课程面向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特别是非化学专业的同学。围绕《身边的化学》,将文、史、哲、教、艺,经、管、法、军,理、工、农、医等全部13个学科门类与《化学大渗透》,贯穿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全过程,结合社会热点,解析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从中体会《化学的神奇》、《化学的魔力》和《无处不在的化学》,正确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现《化学超入门》。以便结合各自的不同专业兴趣、生活现实,拓宽视野,兴利除弊,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社会生活品质。

本课程是国家首批(2011年)立项建设视频公开课。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杨光明:《化学与社会》(讲义)。 参考书:

1. 美.段连运 译:《化学与社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唐有祺:《化学与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孟长功:《化学与社会》,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 方明建、郑旭煦:《化学与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胜义、陈祥迎、杨捷:《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6. 吴旦:《化学与现代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考试要求:

提问、答问、建议(10%)+小测试(30%)+专题读书报告(30%)+交流研讨(30%)。 任课教师简介:

杨光明,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讲精品课《综合化学实验》和国家级立项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化学与社会》;获多项国家、部、市、校级教学成果奖;承担多项国家和市级科研项目,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一百多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

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中文名称:计算机安全技术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computer safet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陈志来 职 称:高级工程师 课程简介: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安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的安全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使用的安全、网络的安全,病毒的侵害、黑客的攻击、逻辑炸弹的破坏、后门的威胁等。本课程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刘荫铭:《计算机安全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书:

1、王宝会等:《计算机信息安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步山岳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瓮正科:《计算机维护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4、焦树海:《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 5、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试要求:

1、 平时成绩占30%。

2、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任课教师简介:

陈志来,化学学院高级工程师。

1994年开始主讲计算机教学工作,曾获天津市科学进步二等奖。

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中文名称:网站开发技术 英文名称:Website Developing Technique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刘冲 职 称:讲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MIS)”(以服务器端编程、数据库应用为主的网站系统)类型的网站开发技术,讲解当前主要的商业MIS开发使用的技术,重点介绍其中典型问题的解决思路,并简要介绍软件公司在网站开发实际运作中的内容。客户端编程以JavaScript编程为主,服务器端编程以ASP为主。

任课教师有3年软件公司MIS系统的实际开发经验,在授课中从实际项目开发中精选若干实例,加以简化,通过这些例子讲解必要的语法,讲解MIS开发中的典型问题,重点介绍思路,不重编程语言本身。最后虚构了一个小型MIS项目实例,完整系统地介绍了从系统分析到实际开发的项目开发全过程。

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网络,最好系统学习过一门编程语言,具备编程的基本思路。本课程无上机实习,学生需自己安排上机练习。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刘冲:《网站开发技术(第二版)》(讲义), 南开大学教材科, 2010。 参考书:

1、王占全:《HTML/CSS/JavaScript完全学习手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韩延峰:《即用即查JavaScript核心对象参考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明日科技:《ASP开发典型模块大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4、微软公司:《IIS 5.0使用参考手册 IIS 6.0新增功能详解》,科学出版社, 2003。 5、林杰斌:《MIS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考试要求:

本课程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占课程总成绩的60%,考勤占总成绩30%,课堂讨论或作业占10%。 任课教师简介:

1999-2001年:研究生,化学信息系统网站的开发。

2001-2004年:项目经理,在软件公司中进行MIS系统开发。

2004年至今:讲师,在化学院进行化学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方面的研究。

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中文名称:软物质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ft Matter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王维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目前,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是学科之间的交叉,传统划分的物理、化学、材料学和生物学的学科之间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科学研究中涉及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逐渐地产生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软物质科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了聚合物、胶体、乳液、双亲分子、表面活性剂、膜、液晶和生物材料,涵盖了化学与物理重要基础知识,有助于化学、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学者们了解在研究工作中可能涉及的一些生物体系有关现象。软物质涉及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包括了结构和包装材料、泡沫材料和粘合剂、洗涤剂、化妆品、涂料、食品添加剂和生物材料。显然,软材料的广泛应用是这门交叉学科能够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那么,本课程不仅仅有益于化学和材料学科的学生,也应该有益于物理和生物领域的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软物质科学的研究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让他们将学到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与各种软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相结合。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Ian W. Hamley(王维 译):《软物质导论――合成和生物自组装材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书:

1、 Richard A.L. Jones:《Condensed Matter》,科学出版社,2008。 2、 王绍坊:(目前基本上没有相同类型的参考书)书名,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考试要求:

本课程以考核为主。本课程有五个重要章节。讲授完每一章节后,都会要求一部分学生,准备材料,到课堂上做学习内容介绍,介绍的效果将作为考试成绩之一。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写一份材料,成绩记入考试成绩中。最后成绩由出勤率、进展报告和书面考试成绩共同决定。比例为20%、40%和40%。 任课教师简介:

王维,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教授,从事合成软材料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约80篇学术论文。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 英文名称: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王南林 邵超峰 职 称:研究员 讲师 课程简介: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主要介绍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出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该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公共课,它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及中国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施途径,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在城市、工业、农业等领域采取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伦理的分析视角,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和道德观。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鞠美庭、邵超峰等:《环境学基础(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

1、朱坦、王南林、李淑华等:《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10。 3、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 5、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地方可持续发展特色案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7、戴斯 贾丁斯:《环境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9、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考试要求:

本课程属考查课,考试方式为开卷。

课程总成绩 = 笔试(60%)+作业(20%)+课堂讨论(20%)。 任课教师简介:

王南林: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担任“环境伦理学”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主讲教师。

邵超峰:2009年7月开始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职称为讲师,目前担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专业必修课“环境学基础”的主讲教师之一,先后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的研究论文20余篇,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40余个区域环境管理方面的科研课题。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中文名称:急救与灾难应变 英文名称:First-aid and disaster response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倪虹 职 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

<急救与灾难应变>分两大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生活中各类常见的急性创伤包括出血、骨折、烧伤和中毒等和常见急症病人如低血糖昏迷、中暑等抢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重疾监护知识。第二部分介绍灾难时应当做出的逃生反应及各种紧急和必要的处理措施。授课过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专业能力,使学生在病人生命垂危和灾难的紧急关头,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规范地、科学地抢救病人的生命,培养能胜任急救工作需要的护理人才。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急救课程手册》,香港圣约翰救伤会,2007。 参考书:

1、北京急救中心:《现场急救课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7。

2、国家减灾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全民防灾应急手册》,科学出版社,2009。 3、(日)梶原玲,成田式部/箫晓萍译:《完全图解野外求生宝典》,南海出版社,2008。 4、陈晓松:《现场急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美)杰文/王明晓,于乾海译:《急症与现场急救实用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考试要求:

心肺复苏术考核(30%)。

外伤处理与灾难应变技能考核(30%)。 理论考试(40%)。 任课教师简介:

倪虹,医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外科手术学实验室和临床技能实训室创建人,建立了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并对医学院02级、03级和04级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学生进行了临床前的考核和培训。现主讲医学院7年制本科生的“外科手术学”课程及3年制研究生的“肿瘤生物学”课程。2007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病理生理学”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的校级精品课程。主编中英双语《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和《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手册》。

2005年-2009年共指导“百项创新”项目13项,获校级“百项工程”优秀项目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获校级“百项工程”优秀项目奖二等奖。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中文名称:疾病与用药 英文名称:Diseases and Medicine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张京玲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疾病与用药”通过介绍大学生常见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使大学本科生掌握自我保健的卫生知识和用药的基本方法。鉴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行购药医治机体的小疾病,并且在药店内就可以购得绝大多数的非处方药,因此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和基本的药理学知识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本课程通过讲授自我保健的卫生常识和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使非医学专业的文、理科同学学会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最基本的用药常识。这不仅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知识,提高我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可促进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与发展。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自编课件 参考书:

1、杨世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王鸿利:《实验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欧阳钦:《临床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王吉耀:《内科学》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陈孝平:《外科学》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陈主初:《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8、《大众医学》杂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48年8月创刊。 考试要求:

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60%。 课堂提问、讨论、操作演练占总成绩的40%。 任课教师简介:

张京玲,南开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教授,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十年,一直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主讲过本科生的“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概论”和研究生的“基础药理学与前沿动态”、“医学实验动物学”等课程,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自2000年始至今,每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疾病与用药”课程。近五年完成教学改革课题4项。参编或主编了4部教材。还先后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科委“863”、“963”等攻关项目的研究课题,独立主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迄今为止共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近二十篇。获得市级科研奖励两项。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中文名称:人体部分器官结构与保护 英文名称:Human Structure and Protection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刘 文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本科程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开设的健康教育科普性课程,适合于全校文理各院系、各专业对自我健康知识有兴趣的本科生选修。 本课程主要以大学生群体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介绍相关器官的解剖形态、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后及预防的基本知识,增加大学生对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初步认识,对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和预防意识,特别提高对严重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疾病的重视和防护,开阔学生的健康知识视野,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方法。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刘文:自编讲义和课件。 参考书:

1、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姚 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吴阶平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王贤才主译:《西氏内科学(第21版)》,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5、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孙维佳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考试要求:

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问:平时作业八次,占总成绩40%;期末开卷笔试,占总成绩60%。 任课教师简介:

刘文,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长期在基础医学的教学与科研岗位上工作,具有二十余年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同时从事头颈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及颅底等方面形态学和功能学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教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已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十几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七部。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中文名称:重要疾病的病因与预防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沈啸洪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重要疾病的病因与预防”课程包括疾病与健康新的观念、微生物学及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和过敏性疾病等课程。 具体细化为:概述疾病和健康的概念;概述人体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重大传染病的疾病特点;概述重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预防;概述肿瘤的概念、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对机体的影响;概述呼吸道、皮肤过敏性疾病和外源性过敏疾病;介绍常见血液病的早期发现。

通过讲授,使学生能了解重要疾病的医学相关知识,为完善知识结构打好基础,为发展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理解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Grammer:《帕特森过敏性疾病》,中文翻译版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杨永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科学出版社,2007。 3、Harold P. Adams Jr:《脑血管病手册》中文翻译版,科学出版社,2009。 4、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考试要求:

学期末开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任课教师简介:

沈啸洪,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

教学:主讲7年制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主讲3年制硕士生的理论教学工作。认真参加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按照学校的要求,探索、开展“病理生理学”的双语教学,病理生理学是校级精品课,并积极申报校级示范精品课建设,认真屡行教学工作制度,服从学院的各学科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优秀。

科研: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11篇,均为核心期刊,其中被SCI收录4篇。在研科研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重组LI-12对AR的干预作用和中药的增效作用。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中文名称:中医常识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孙元莹 职 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中医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植根于古文化,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经验总结,为中国人民的保健和世界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也必将为人类保健事业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医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学习有关后续课程以及日常医疗保健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解和熟悉中医对于人体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的具体认识、内在机制及其调节规律。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李家邦 中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参考书:

1 雷载权 中药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年 2 段富津 方剂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 3 刘青云 中药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任继学 中医急诊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 5 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 考试要求:

课堂提问与读书报告相结合比例为40%及60%。 任课教师简介:

2001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张琪教授,2002年来津工作。天津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2003年起为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7年制硕士班讲授中医学,2005年起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先后发表论文核心期刊第一作者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著作6部。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中文名称:营养与食疗 英文名称:Nutrition and Food Therap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倪虹 职 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提示大家: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将对自己一生的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呈现井喷式上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提前,各种癌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称,其中80%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因此要求合理饮食、提高体质、增进健康的呼声越来越高。本课程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为主要思想,在详细介绍几种社会常见病、慢性病的病因及诊疗之后,引入营养与卫生学知识以及中医食疗精髓,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一生的健康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珍视生命、珍爱健康的人,均为本课程的授课对象。

教材:

1.Richard J. Contrada The Handbook ofStress Science:Biology, Psychology, and Health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LLC 2.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薛建平 食物营养与健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唐典俊 编著 应激与疾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学义,李凌江 主编 创伤后应激障碍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澳)彭斯 著,雷丽萍 译 缓解紧张——处理应激增进健康10法 新华出版社 考试要求:

课堂讨论(20%),文献报告(50%),理论考核(30%) 任课教师简介: 倪虹,副教授,医学院 1、近五年的主要教学成果

(1)编著出版的教材、专著(注明主编/参编)

《急救与灾难应变》,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主编

《机能学综合实验指导(英语)》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参编 《基础医学概论》,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参编

2、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注明本人名次)

A review and recogni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ell Biology: A shift to student-centred teaching 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4, Issue 3, 67-72(第一作者)

腹腔镜模拟训练对提高腔镜手术基本技能的效果分析. 继续医学教育 2012, 26(4): 16-19(通讯作者) 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中培养起点的思考. 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6): 5-7 (通讯作者)

3、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励 (注明本人名次)

“《外科手术学》技能考核方式改进”获2012年南开大学实验教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1。 “临床能力序贯化培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实施”获2012年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获2008年南开大学实验教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1。

《提高外科手术学实验动物利用率的教改实践》获2012年南开大学实验教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2。 《联合办学的医教育模式下质量保障机制探讨》获2012年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 “《机能学综合实验指导》实验教材”获2010年南开大学实验教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3。

4、近五年的主要科研成果(承担项目、发表的论文以及获得的成果奖励,注明本人名次) 承担项目

自然衍发基质与构建表达矩阵预言成骨miRNAs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编号:30772193。起止年月:2008 年3月-2010年2月) 火针对SCI后神经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天津市自然基金课题,编号:08JCZDJC24900,起止年月:2008年1月-2010年12月) 发表论文

Chao Zhang, YaPing Tian, Yue Wang, FengHua Guo, JunFang Qin, Hong Ni(通讯作者), hTERT rs2736098 genetic variants and susceptibil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3, 12(1): 74-9.

Guo ZW, Qin JF, Ni H(通讯作者). Regula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VEGF. 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2012, 43(1): 34-36

Wang Q, Ni H, Lan L, Wei X, Xiang R, Wang Y. Fra-1 protooncogene regulates IL-6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s and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M2d macrophages. Cell Res. 2010, 20(6): 701-12.

XiaoLi Wei, Hong Ni, QingShan Wang, Rong Xiang and Yue Wang. Impact of STAT4 gene silencing on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proteins in EL-4 cell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18): 3265-3270.

5. HU Ying, NI Hong(通讯作者). Advance in human free circulating DNA. HEREDITAS (Beijing) 2008,30(7):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微生物与人类 英文名称:Microorganisms and Human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魏东盛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微生物与人类 是南开大学国家级精品课(微生物学)的延伸和辐射课程。它的主要授课对象是非微生物学专业院系的学生。由于微生物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和日常生活特别与人类目前面临的食品、健康、医药、能源和环境等热点问题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和微生物相关的知识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解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特点有所了解,初步认识微生物对人类日常生活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掌握一些微生物学特有的相关技术。为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微生物对该专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进行与微生物相关的工作时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基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约翰·波斯特盖特(John Postgate)/周启玲 周育 毕群 译 《微生物与人类》(第四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年 参考书:

1、Brock 《Brock Biology of Microoganisms》 科学出版社 2010年 2、黄秀梨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Prescott Harley Microbiology McGRAW-HILL 2005年 4、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5、杨文博 《微生物学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考试要求:

课堂讨论和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讨论占40%,小论文占60%。 任课教师简介:

魏东盛,男,微生物学博士,讲师,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系教师。国家级精品课微生物学成员之一,曾主讲微生物学实验和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及研究生必修课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009年获南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两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2008.1.-2009.12月赴美国Wisconsin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共建实验室从事能源微生物博士后研究。共发表第一作者SCI科研论文7篇,承担省部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8项。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Introductory Basic Biological Sciences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张金红 等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为全校非生物类本科生所开设的科学素质课,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既强调突出重点,又不失内容的涵盖,还注意了实验的趣味性。实验内容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命的结构基础、生命的遗传特征、生物个体的生理特征、生物的发育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力求全面反映生物科学基础课程的概貌,涵盖生物科学的大部分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希望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加强非生物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身健康和环境意识,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张金红:《生命科学导论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宋思扬:《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玉葆:《植物生物学与生态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9。 3、吴 敏:《生命科学导论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丁明孝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考试要求:

平时成绩( 40 %),开卷考试( 60 %)。 任课教师简介:

张金红(课程负责人),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教学方面:

主讲校级精品课2门“普通生物学”(必修)和“基础生命科学”(全校公选课国家教学团队)。校级精品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和“生物科学综合实验”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开放实验必修专题”和“生命科学前沿知识”课程。南开大学“百项工程”项目,在生科院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三年共指导本科毕业论文6名,必修课;百项工程项目2项(8名学生)。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或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十几篇,5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论文。获南开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称号。 科研方面: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酶学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参加或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等十几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学研究论文50余篇,多篇被SCI和EI收录并引用。

本课程组任课教师还包括:10位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并承担科研课题的骨干教师;白艳玲博士/教授、牛淑敏教授、刘燕强博士/教授、刘巍博士/副教授、江莎博士/副教授、朱晔荣博士/副教授、李登文博士/副教授、徐海津博士/副教授、李国强博士/副教授等。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自然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古松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学》是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以及调控的综合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宇宙环境、地壳运动、气候、水文、地貌、生态、土壤及其资源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研究认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一般性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有正确的了解,建立起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认识,加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初步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的一般性质、特征、类型、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全球变化生态学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古松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全球变化生态学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地球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相互交叉的学科。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全球范围内德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其变化已经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课程从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方面说明全球变化生态学所包含的主体内容,其实质就是研究生物圈及其变化。重点介绍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得基本生态学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全球碳循环,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卫星遥感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变化的适应对策等内容。为预测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人类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它既是现代生态学的前沿,也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方精云等:《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周广胜等:《全球生态学》,气象出版社,2003。 2、朱诚等:《全球变化科学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于贵瑞等:《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和碳储积》,气象出版社,2003。 4、邵孝侯等:《生态学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5、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气象出版社,2003。 6、王绍武等:《现代气候学概论》,气象出版社,2005。 7、邹冬生等:《生态学概论》,海南科技出版社,2007。 8、J.L.Chapman:《Ecology_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 2001。 考试要求: 任课教师简介:

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 职称:教授;学位:博士(日本);所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与生态学系,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基础生命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Biological Sciences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张金红 等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为全校非生物类本科生所开设的科学素质课,内容简练、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基础与前沿并重。

以生物同一、遗传和多样性为主线、以生物结构与功能为理论基础、以人口增长和人类文明引起的几大危机为切入点,进行专题性质的讲授。内容体现基础知识的普及性、趣味性和热点问题的关注性。通过生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进展、重大成果讲科技背景和重要科技事件,通过人物讲科技素养、科学精神与科学家人格魅力。

内容涉及生命的物质基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基因和基因工程、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动物的行为、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比病毒还小的生物、多莉羊带来的挑战、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和环境保护、生命起源和进化。非生物专业本科生通过学习,在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生命科学的研究对于全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科学研究思路的通用性(了解前人研究工作的进展,提出假说,设计并制定研究路线,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得出结果);充分感受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

讲授内容特色:为突出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进行生物科学与技术素质教育,对讲授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和优化组合,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为主线,以生物结构与功能为理论基础,以生物与人口、粮食、环境、资源、能源、健康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专题性质的讲授。讲授内容体现基础知识普及性、趣味性和热点问题的关注性。通过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讲重大成果,通过重大成果讲科技背景和重要科技事件,通过科研突破讲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人物,通过人物讲科技素养、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的人。

授课内容及计划学时:第1章 绪论(2学时);第2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2学时);第3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2学时);第4章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学时);第5章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2学时);第6章 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2学时);第7章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2学时);第8章 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2学时);第9章 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粒子—普列昂(2学时); 第10章 多莉羊带来的挑战与困惑(2学时);第11章 生物的多样性(3学时);第12章 生态和环境保护(2学时); 第1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学时);第14章 动物的行为(2学时);自然博物馆参观(4学时);考试(2学时)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宋思扬:《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湘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翟中和、王喜忠:《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胡玉佳:《现代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考试要求:

平时成绩( 40 %)开卷考试( 60 %)。 任课教师简介:

课程负责人:张金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主讲课程

1)主讲“普通生物学”,专业必修。(生科/环科院) 2)主讲全校共选课“基础生命科学”。(全校本科生) 3)主持并承担全校共选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4)主持生科院选修课“生物科学综合实验”。 2、实践性教学

1)本科生毕业论文:平均2人/年,共50余名;开放实验:1人/年,已11届。 2)负责生科院本科生“百项工程”创新项目,连续7届;指导5项,1项/年。 3)组织生科院选修课“生命科学前沿知识”,6届/500余人。

4)指导硕士研究生:18名(已毕业并获学位15人,其中3人为校级优秀论文) 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质量工程和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1)质量工程2项,申报并全面主持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基础生命科学”课程组为顾培教授领衔的国家级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成员,

2) 教学研究项目2项 “大学本科科技创新实验与强化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天津市重点教改项目子项(2008-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探索”天津市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急需人才重大研究立项,主持(2008-2010年)。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科研方法论 英文名称: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张伟刚 等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在培养高水平研究型人才过程中,科研素养是本科阶段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引导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受到规范的科研训练,掌握必备的科研技能,使他们在科研素质方面具有强的优势,对在未来的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研方法论”课程基本构架由三个主要模块和一个辅助模块构成,体系创新,特色鲜明,在同类课程中开设早,基础好,受众广,质量高。课程通过系统的科研方法讲解,提供大量的科研实例,结合课程网站教学,教法灵活,学以致用,对大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与思维方式,培养科研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6 年1 月,“科研方法论”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任选课;2008年12 月,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8年7月,成为首批国家级“科学素质系列公共课教学团队”核心课程之一;2009年11月,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10 年3月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2010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敏于思辨,成于方略。学习科研方法的目的,在于应用科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和效率以及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张伟刚:《科研方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 张伟刚:《科研方法论(第2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伟刚等:《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3.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 4. 栾玉广:《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 袁 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宗占国:《现代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李建珊:《科研方法概览》,科学出版社,2002。 8. 柴雅凌:《网络文献检索》,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9. Wikipedia:《History of scientific method》,From Encyclopedia,2010。 10. 课程网站:《Scientific research》,From Encyclopedia,2010。 考试要求:

课程成绩由以下 4 个部分综合评定:考勤与提问20%,课堂作业15%,随堂考试25%,课程大作业40%。 任课教师简介:

张伟刚,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激光》杂志常务编委, 《Chinese Physics Letter》特约评审;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光学学会常务理事,OECC / COIN 2004 和ICOCN2010国际学术会议TPCM。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多年, 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以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100多篇。发表专著及教材4部,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教革立项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0多篇。国家级“科学素质教育系列公共课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南开大学科学素质核心课程“科研方法论”负责人。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奇妙的材料世界 英文名称:Wonderful World of Materials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敖建平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奇妙的材料世界”是一门介绍新材料技术基础知识的课程,可作为大学理工科一、二年级本科生的公选课。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火箭、飞船、导弹、卫星、电脑和激光等高新技术不断创造新的奇迹。然而这些高新技术都离不开奇妙的新材料。新材料被称

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先行官,新技术革命的引爆剂,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信息同列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材料的基础和范围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现有材料的分类、特性、应用范围及其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清楚高技术新型先进材料的发展趋势。提高理解、探索现代科技的兴趣和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陈光、崔崇:《新材料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谭毅:《新材料概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周馨我:《功能材料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顾家琳:《材料科学与功能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殷景华、王雅珍:《功能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5、吕孟凯、宫瑞敏:《绚丽多彩的新材料》,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新能源挑战与机遇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敖建平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新能源概论”是一门介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本知识的科普性课程。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也十分严重。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在新能源领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本课程主要介绍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的前景,为学生了解能源科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平台,同时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能源的基础知识,熟悉新能源的应用开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了解能源系统工程和能源发展趋势,拓宽专业知识面,为捕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奠定基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李传统:《21世纪能源与动力系列教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刘琳:《新能源》,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罗伯特L.埃:《未来能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徐炜:《新能源概论》,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穆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出版社,2009。 5、高虹:《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李建中:《大国博弈与能源战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7、张军:《国孙能源战略与新能源技》,科学出版社,2008。 8、傅庆云:《世界能源形势和前景》,地质出版社,2005。 考试要求:

开卷考试占60%,课堂讲授占20%、讨论和读书报告占20%。 任课教师简介:

敖建平,教授,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光电所,主要从事能源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光伏材料与器件。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面向21世纪的新材料(英)

英文名称:New Materials for the 21st Centur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张磊 职 称:讲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大二以上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选课,适合对于材料科学感兴趣的同学选修,全英文授课,32学时,2学分,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本课程在知识讲授上将同时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在基础方面,本课程将注重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和新型聚合物的介绍;在前沿方面,本课程将偏重讲授先进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本课程将力求不仅有利于本科学生学术视野的拓宽和专业英语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学有所获。由于本课程在讲授时将较多涉及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原则考虑,选修本课程的同学应有兴趣去学习上述方面的知识。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大卫 E. 牛顿 新材料化学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参考书:

1 David E. Newton Chemistry of New Materials Facts on File 2 Oded Shoseyov等 NanoBioTechnology Humana Press 3 J.S.Temenoff等 生物材料:生物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 科学出版社

4 Rolf E. Hummel Understanding Materials Science Springer 5 R.W. Cahn 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 Pergamon 考试要求:

结业成绩为百分制:期末开卷考试(70%),课堂讨论、出勤率等教学环节(30%) 任课教师简介:

张磊,讲师,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师。张磊具有八年的留美学习经历,英语口语较好,能够在英语会话中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同时专业英语基础扎实,词汇量丰富。张磊重视教学工作,在我校2011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征文和2012年本科生创新教育征文中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在科研方面,张磊从事光学与相关学科(材料、生物)的交叉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在SCI收录的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电子技术的跨学科应用与创新实践 英文名称: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高艺 职 称:高级实验师 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与计算机软件作为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该课程希望学生在多方面了解电子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针对本学科领域应用的小型电子设备的实现与设计。通过该实验课,了解电子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与本学科结合的可能性,以及电子技术对本学科研究的辅助作用。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自编讲义 参考书: 1 曾斌 :《电子小制作》中国劳动出版社 2 谢维成,杨加国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刘波文:《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经典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 姚汉:《 Arduino开发实战指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安健:《张文东,何欣 物联网技术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试要求:

考试形式以考核为主。

平时成绩占40%,其中讨论部分占30%,出勤占10%

综合设计考核占30%,其中课程设计报告占30%,电子系统实物占30% 任课教师简介:

博士毕业以来,共发表论文14篇,9篇EI收录,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 3篇EI收录。合著实验教材1本,申请专利1项。主持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主讲本科理论课1门,工程硕士理论课1门,同时指导4门本科实验课程。年均指导本科毕业设计3-4人。

开课单位:泰达学院 中文名称: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英文名称: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高峰 职 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

自然科学体系是人类了解,适应和改造外在世界的基本体系,这一基本体系在完善和建立的过程中,本身即存在着一些客观的规律。这些规律既体现在自然科学本身的体系构成方面,也体现在发展自然科学时人类自身思想层面。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不但对于当前解放思想,突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当前我们如何在信息化时代鱼龙混杂的消息中去伪存真,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有着更加重要的实用意义。在整体课程中,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与体系只是作为手段,更重要的是体味和学习自然科学在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利用的思想方法,培养独立理性思维。课程将在简要介绍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特别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使自然科学的认识了解问题的基本方法呈现在课程参与者的面前,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讨论,利用简单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探讨性地分析当前的互联时代庞杂的信息,引导课程参与者自己思考并给出问题的答案。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远得玉,王建吉: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 1.石云里 ,科学简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2.王士舫,董自励,科技术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 月第三版 3.远德玉,丁云龙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4.吴元樑,科学方法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7月出版

5.陈其荣 曹志平,科学基出方法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考试要求:

考核方式分成三部分,平时签到占20%,课堂讨论占20%, 期末以论文方式(1000字以上)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占60%。考核要求总分60分以上,签到两次不到者平时分为零,课堂讨论以参加课堂讨论时的签到为基准,不参加课堂讨论的学生不予计分。 任课教师简介:

高峰,泰达学院应用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光学,特别是光纤类微纳器件的科学研究,多次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长期担任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部分的教学工作。

开课单位:泰达学院 中文名称: Oracle电子商务系统基础 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Oracle E-Business Application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 教师姓名:梁峰 职 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

电子商务系统( E-Business System,简称EBS)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管理软件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Oracle EBS软件的基础模块。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系统了解Oracle EBS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此同时,掌握Oracle EBS软件中该模块的诸项功能和使用操作。

本课程有以下特点:(1)本课程是一门管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教师讲解、上机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三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2)选取业界使用最广的Oracle EBS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并与甲骨文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生在选修三个模块的基础上,可考取甲骨文公司的管理咨询资格证书,迅速开启进入管理咨询行业的就业之门。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甲骨文著:Oracle EBS使用手册:基础模块,甲骨文公司 参考书:

1.甲骨文著:Oracle EBS使用手册:基础模块,甲骨文公司 考试要求: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教学环节所占比例: 出勤 10%; 课堂参与 30%; 上机考试:60% 任课教师简介:

梁峰:泰达学院工业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作管理,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开课单位:药学院 中文名称: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rug Design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李弟灶 职 称:讲师 课程简介:

随着《药品专利法》的实施,我国的药物研究工作战略也开始由仿制向创新转轨、且越来越重视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新药设计这一新兴学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各院系几乎都已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Drug Design 系列从书自上世纪70年代创刊以来,每年1卷,随后系统论述药物设计理念和方法的专著于80年代在国外出版。有关新药设计、定量构效关系等方面的专门学术会议,不断在世界各地召开 说明该学科领域在寻找新药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已举足轻重。虽然国内各版本的药物化学教程书中有关章节已增加一些新要设计方面的内容,许多有关新药设计的综述性文章也不断在一些药物刊物上发表,但是,有关系统论述新药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教材或参考书出版尚不多见。

本课程在基本教程《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和摘录了国内外前人论著中的一些精华片段,不断充实和完善授课内容。是药物化学本科生的必修课、药学或其他相关专业(如有机化学、医学和生物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由于所授内容概括了多种新药设计的策略与技巧,故也可为各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提供有益的培训。

本课程此次作为公共选修课而开设,主要是针对非药学专业的本科生,考虑到授课对象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因素,本课程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扩大学生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上,因此授课时将采取比较宽松的、有针对性的以及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

如果你对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或如何进行新药设计感兴趣,如果你有志于从事创新药物研制或与此相关的工作、却苦于专业限制而没有相关背景知识,如果你想开拓你的学术视野、丰富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使自己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创新人才,如果你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那么,选择本课程不会错!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徐文方:《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参考书:

1、郭宗儒:《药物分子设计》,科学出版社,2005。 2、王晓良:《应用分子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3、杜冠华:《实验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4、林元藻、王凤山:《生化制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郑虎:《药物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闻韧:《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7、姚新生等:《有机化合物波普解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8、陈芬儿:《有机药物合成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9、张招贵:《精细有机合成与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0、吴毓林、姚祝军:《现代有机合成化学——选择性有机合成反应和复杂有机分子合成设计》,科学出版社,2002。 考试要求: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由两部分检测指标综合确定;平时(包括课堂讨论、作业、课外阅读或实践等,50%),期末(提交与课程相关的专题综述或自选题综述1篇,50%)。 任课教师简介:

李弟灶,药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师从于天然药物学家于德泉院士,现任南开大学药学院讲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年。

从事的教学工作如下:1)主讲课程有:药物化学实验2-1(药学院本科必修课)和活性多肽与药物开发(药学院选修课);2)指导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3)指导南开大学本科生“百项”(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项;4)指导药学院2008级药学本科生药物化学科研实践;5)迄今,已辅助饶子和院士指导硕士研究生若干名。

从事的科研工作方向主要是:基于蛋白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承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多项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药物研究课题(包括863和973项目),设计并合并成了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活性多肽、核苷类似物和其他活性小分子片段,为进一步寻找抗病毒有效化合物并最终研制出用于防止病毒相关重大疾病的药物提供了可能。

开课单位:药学院 中文名称:药物发现简史 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drug discover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郭宇 职 称:讲师 课程简介:

药物的发现贯穿人类整个文明发展的进程,从蛮荒时期神农尝百草式的探索,到今日理性化的药物设计与开发,每一种药物的发现,都是当时顶级科学技术的结晶,也是一幕幕充满激情与趣味的故事。然而,长期的分科教学导致文科学生缺乏了解药学知识的渠道,而理工科学生则对药物发现中的历史故事了解较少,人文情怀有待提高。本课程主要面向非医学、药学专业的学生,普及药物发现历程、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组织教学的思路是:以药物发现史、疾病与药物的基础知识为载体,介绍药物开发的思想与方法,体会药物发现故事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在此过程中也帮助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药物知识;本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基础,力求使包括文科类学生在内的非药学专业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拓宽视野,提高科学素养和社会生活品质。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K. C. Nicolaou 等:《Molecul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Wiley-VCH,2008。

参考书:

1、塔马斯·巴特菲 王明伟译:《药物发现》,科学出版社,2010。 2、Penny LeCouteur等:《Napoleon's Buttons: How 17 Molecules Changed History》,Penguin Group (USA) Inc,2004。 3、jie jack li ,邓卫平译:《药物考:发明之道》,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苏珊奥尔德里奇 黄曜译:《神奇的分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高宣亮:《药物史话》,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7、卡尔格 德克尔:《医药文化史》,三联书店,2004。 考试要求:

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出勤(20%)、课堂提问与分组讨论(30%);调研报告,包括期中报告(20%)、期末报告(30%)。 任课教师简介:

郭宇,男,28岁,博士,南开大学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针对重大疾病相关的靶点蛋白,探求其结构生物学基础与作用机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 Y. Guo et al,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nucleoprotein reveals endonuclease activity in bunyavirus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9(13), pp 5046-51, 2012.

开课单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中文名称:网络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Technolog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林初建 职 称:中级 课程简介:

本课程结合南开大学校园网讲解网络基本概念、重要网络协议和实用的网络技术,通过在网络实验室中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同学们可以学习网络的基本配置,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理解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网络问题提供技术储备。

内容包括:五层网络结构和协议,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网络故障排除。六次课与实验有关,

在七教实验室上课,学生在课上操作配置命令。每次课后都有相应的作业,半小时到45分钟完成。有平时考试。

本课程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不用背概念,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华为3com网络学院:《华为3com网络学院教材》(1、2学期),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 2005。 参考书: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3、吴功宜:《计算机网络》, 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试要求:

作业占总分的10%,课堂表现、考勤、实验占10%,平时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70%。

任课教师简介:

林初建,中级职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开课单位:退休 中文名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Agri-Biotechnolog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赵晓俊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农业是开发和利用阳光能源的最重要的产业,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农业的发明,诞生了与它相适应的文化,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在利用动、植物方面,人类显示了不可思议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通过野性驯化、选择和杂交等遗传改性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产品。生物技术应用后,动植物的很多特性被“重新设计”,使生物体发生精确的遗传变异成为可能。迄今我国基因工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已居世界第四位,基因食品已在我国登陆,并将有更大幅度的增加。本课结合实际,讲授现代化农业的产业技术特点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探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通过学习将对以基因工程、农业工程和农业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的现代农业有全新认识,以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赵晓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概论》,待出版,已挂在本校“教育在线”上。 参考书:

1、莱茵哈德:《绿色生物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 2、朱延明:《植物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瞿礼嘉:《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宋思扬:《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 5、樊龙江:《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争论与事实》,农业出版社,2009。 6、方舟子:《基因时代的恐慌和真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考试要求:

期末开卷考试:占80%;学习中的读书报告:占20%。 任课教师简介:

赵晓俊:教授,已退休。

开课单位:退休 中文名称:天文学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stronom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苏宜 职 称: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关于天体和宇宙的系统知识,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直至整个宇宙,分述行星系统、恒星、星系、黑洞、类星体等的结构、演化和物理化学性质;最后上升为对整个宇宙的起源、归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等带有根本认知问题和哲学性质的命题,用人类探索宇宙、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设本课程的另一目的是为国家天文事业推荐、培养天文专门人才。

本课程尽量避开繁难的数学、物理内容,寓深刻于浅显,既说明事理、又提高兴致,力求二者兼顾。多媒体教学展示大量天体和宇宙探测新发现的图片、动画、小电影。天气特别晴朗的时候带领学生户外认识星空和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条件具备时组织学生去国家天文台参观实习。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苏宜:《天文学新概论》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胡中为:《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宗伟:《天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潤乾:《恒星物理》,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9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