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9-22 09:01: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脊 椎 动 物 学 名 词 解 释
王志坚 张耀光 王德寿
本小册子是在张耀光和王德寿教授分别整理的基础上,由王志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潘梅老师完成了录入工作,特此感谢!
《脊椎动物学》中的名词术语很多,而且很重要。理解和记忆这些名词术语是学习《脊椎动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需认真对待,下功夫去理解、记忆。脊椎动物学中的许多名词其实就是某一器官的特征或结构。理解这些名词可以从其归属、位置、结构、功能及发生、演变等方面去分析。当然它们各有所侧重,有的名词仅从一方面就可以说明问题,有的则需从几个方面去归纳它。弄清了名词术语的内涵,文字上的表述就容易了。表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其实质不能改变。表达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只有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下面所列出的是《脊椎动物学》中的部分重要名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未列出部分请同学们参照上述方法去归纳解释。《脊椎动物学》在不断的发展,一些新的名词会不断出现,一些解释也许会进行修正,希望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
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它是位于脊索动物消化管背侧,神经管腹侧的一条纵贯身体前后、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由许多内部富含液泡的细胞组成,外面围有两层结缔组织鞘(脊索鞘)。低等类群终身存在,而高等类群只出现于胚胎期,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
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索的背方,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咽鳃裂:咽鳃裂是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
内柱:是原索动物咽部内壁腹侧中央的一条纵沟,故也称咽下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腺细胞分泌的粘液可以将随水流进入咽的食物颗粒
结成食物团,纤毛细胞的纤毛可将食物团驱向围咽环,故与摄取食物有关。它与甲状腺属同源器官。
背板:又称咽上沟。是原索动物咽壁背侧的一条膜状纵褶,仍与食物摄取有关。
逆行变态:动物一般的变态是器官结构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而海鞘的变态则与一般变态恰恰相反,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器官,如脊索,背神经管等,形态结构变得比幼体更为简单,生活方式也由自由生活变为固着生活,我们把海鞘这种独特的变态方式称作逆行变态。
开放式循环:血液循环过程中要经过血窦而非完全在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称开放式循环。
封闭式循环:血液完全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称封闭式循环。
轮器:文昌鱼缘膜边缘由纤毛上皮组成的伸向前方的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轮器。轮器可以搅动水流,使流水成为旋涡,以聚集食物。
鳃笼:七鳃鳗等圆口纲动物支持鳃囊的一系列软骨,由 9 对垂直排列的弯曲的软骨和 4 对纵走的长杆状软骨互相连接而成,因似笼形,故称鳃笼。
囊鳃:七鳃鳗等圆口纲动物的鳃。鳃丝由内胚层演变而来,因鳃丝只着生于由鳃裂膨大而成的鳃囊内壁,故称这种鳃为囊鳃。
脑垂体囊:位于七鳃鳗脑垂体下方一条由鼻孔通入的盲管管壁的一部分细胞参与了脑垂体的形成,即形成脑垂体的腺垂体部分。脑垂体囊又称鼻垂体囊或鼻腭沟。
脑颅(cranium):是头骨的组成部分,即包围并保护脑和头部重要感觉器官的骨质盒。软骨鱼类的脑颅为一个发育良好的完整软骨盒。硬骨鱼类及其以上脊椎动物均由众多骨块组成。
咽颅:为头骨的一部分,是指支持舌、口腔和鳃的一系列骨块。包括颌弓、舌弓和鳃弓三部分。咽颅在各类脊椎动物中变化较多,尤以鳃弓变化最大。鱼类的咽颅由七对咽弓组成。
脊椎骨:是脊椎动物脊柱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个典型的脊椎包括椎体、椎弓(髓弧)、椎棘(髓棘)、前后关节突和横突五个部分。具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脊柱:是一条由许多脊椎骨彼此前后串接而成的骨柱,位于身体背部中央,以取代部分或全部脊索。属中轴骨骼之一,一般由颈、胸、腰、荐、尾椎五部分组成,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
脊髓: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指神经管前端膨大分化为脑后所剩下的部分,位于身体背方,贯穿于脊椎骨的髓弧所围成的椎管之中。乳白色,背腹略扁平,紧接延脑之后而终止于最后一个脊椎(或稍前面)。脊髓中空,称中央管,前端与第四脑室相通,内充满脑脊液,脊髓两侧发出的背根、腹根组成脊神经,脊髓为低级反射中枢。
髓弧:脊椎骨之椎体背方两侧向上向中靠拢所形成的弧状骨片,脊髓从中穿过,具有保护脊髓的功用。也称神经弧。
髓棘:髓弧向背中央合拢再向上延伸形成的突起称髓棘,也称神经棘。 脉弧:脊椎骨之椎体腹方两侧向下向中间靠拢所形成的弧状骨片,尾动脉、尾静脉从中通过,具有保护尾部血管之功用。也称血管弧。
脉棘:血管弧向腹中央合拢再向下延伸形成的突起称脉棘。又叫血管棘。
初生颌:在软骨鱼类,由于第一对咽弓的部分骨块消失而由剩下的上鳃软骨转化的腭方软骨和角鳃软骨转化的麦氏软骨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执行颌的机能。因这种颌在演化上出现最早,故称初生颌。
次生颌: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失去颌的机能后,由其前方重新形成的前颌骨、上颌骨代替腭方软骨成为上颌,由齿骨、隅骨等代替麦氏软骨成为下颌。这些膜性骨组成的颌,因演化上晚于初生颌,故称次生颌。硬骨鱼及其以上的脊椎动物的颌均属次生颌。
自连式: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腭方软骨(或上颌骨)直接与脑颅连接,而舌弓和脑颅脱离,不再有悬颌的作用,这种连接方式称作自连式,也叫自接型。肺鱼类和所有陆栖脊椎动物如此。
舌连式: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大多数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通过舌颌(软)骨把颌弓悬系在脑颅上的连接方式称舌连式,也叫舌接型。
双连式:脑颅与颌弓连接方式之一。颌弓除通过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外,还直接同脑颅相关节的连接方式叫作双连式,也称双接型。部分软骨鱼类属此型。
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口裂向上,这种口型称上位口,如翘嘴红鲌之口,此类口多以浮游生物为食。
下位口:上颌长于下颌,口位于头腹面,如鲨、鳐、中华鲟等鱼之口,这种口多以底栖生物或附着生物(藻类)为食。
端位口:上、下颌一般等长,口开于吻端,如鲤、鲫鱼之口,这类口多以漂浮在水中的生物或其它有机物为食。
幽门盲囊:一些硬骨鱼类胃、肠交界处的盲囊状突起,开口于十二指肠处,不同种类数目不一,可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一般认为有分泌消化液和增加食物消化吸收面积的功能。
板鳃:软骨鱼类的鳃,鳃间隔发达,鳃丝着生于鳃间隔上、末端不游离,呈板状,故称为板鳃。
栉鳃:硬骨鱼类的鳃,鳃间隔退化,鳃丝着生于鳃弓基部,鳃丝完全游离,呈梳齿状,故称为栉鳃。
喉鳔类: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的鱼类称喉鳔类(或称开鳔类)。 闭鳔类:鳔无鳔管的鱼类称闭鳔类。
原形尾:椎骨的末端平直,达于尾端,将尾鳍分为完全对称的上下二叶,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尾型,不光外形对称,内部结构也是对称的,这种尾型仅存在于胚胎期及刚孵化不久的稚鱼中。
歪形尾:椎骨末端弯曲向上,伸向尾鳍的上叶,把尾鳍分为上下不对称的二叶。即不光是内部结构不对称,外形也不对称,一般上叶大,下叶小,如鲨鱼、鲟鱼尾。
正形尾:尾椎末端仍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尾鳍外形是对称的,即内部结构不对称,但外形对称的尾,如众多高等真骨鱼类的尾。
等形尾:也称假尾鳍,这些鱼的椎骨末端和原来的尾鳍都消失了,重新由背鳍或臀鳍的一部分向后延伸扩充而成第二尾鳍,其不论在外形上或内部结构上都是完全对称的。如鳕鱼、肺鱼、矛尾鱼之尾均属之。
楯鳞:最原始的一种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由埋入皮肤的基板和露在外面的棘两部分组成,而基板和棘均由真皮外突骨化而成,棘外覆有一层由表皮来的珐琅质,内有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有血管,神经伸入腔内。
硬鳞:为硬鳞鱼类所特有,来源于真皮,为一些彼此紧接的菱形骨板,表面有一些坚硬的闪光质,下面为骨质板。如鲟鱼的鳞。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常见的鳞片,也由真皮形成。由真皮细胞骨化的骨质板所成,骨板外覆有一层角质化了的物质,骨板薄而软并略有弹性,一端插入真皮之内,另一端露于体外,突出部分两面都被表皮覆盖,彼此重迭成覆瓦状排列。骨鳞因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前者后端边缘光滑,后者后端边缘有细齿。
卵生:动物以成熟的卵细胞或受精卵的形式排出体外进行发育,其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卵黄,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卵生。
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输卵管或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所需要营养物质仍来自卵黄,母体只对胚胎提供保护和适宜的发育场所,最后发育成幼体才产出体外的生殖方式称卵胎生。
假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卵黄,同时子宫内膜与卵黄囊膜形成类似胎盘(假胎盘)的结构,母体与胚胎可发生物质上的交换,最后以幼体的形式产出体外,这种生殖方式称假胎生。
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子宫内膜与胚胎的绒毛膜及尿囊形成真正的胎盘,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最后发育成为幼体产出体外,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
孤雌生殖:在有性生殖的动物中,卵子不经过受精而在各种外界因子的刺激下直接发育形成幼体的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
雌核发育:雌核发育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与孤雌生殖有许多类似之处。卵子的发育需要同种或异种动物的精子进入卵内才能引起,但进入卵内的精子并不参与受精作用,即精子头部并不形成具有功能的雄性原核,卵子的发育完全是在雌性原核的控制下进行的,故其子代为纯母性性状。营雌核发育的鱼类的成熟卵细胞在缺乏精子的情况下是不能发育的,但精子在雌核发育中的确切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精子的穿透作用是诱发一种生理杂种优势,也有人认为精子的作用是提供细胞分裂所需的细胞器——中心体。
性逆转:存在于黄鳝等鱼类的一种性别转化方式。刚出生至第一次性成熟的个体全为雌性,生殖一次以后逐步变为雄性的这种性别转化称性逆转,黄鳝的性逆转为永久性的。
相对怀卵量:指单位体重的相应怀卵量,即每公斤(或克)体重有多少卵粒。
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的卵巢中成熟卵粒的总数。
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卵黄上有一个大油球或有较多油粒,能使卵漂浮水面,如乌鳢卵。
漂流性卵:卵的比重稍大于水的比重,但卵产出后卵膜能迅速吸水膨胀,出现较大的卵周隙,可借水流的翻滚使卵悬浮于水层中,不停漂流,在静止水域,将下沉于底部,如四大家鱼的卵。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卵周隙小,产出后即沉入水底,如鳅科、黄颡鱼、棒花鱼之卵。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卵膜外层遇水后具粘性,卵产出后即粘附于水草,石块等物体上,不沉入水底,如鲤、鲫、江团的卵。
洄游:鱼类为适应其生命周期中某一环节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的、定向的、集群的长距离迁徙现象,称洄游。
生殖洄游:鱼类在生殖季节到来之际,为寻求适宜的产卵场所,以生殖为目的而进行的洄游,称生殖洄游。
索饵洄游:鱼类为寻找食物、索取饵料、育肥为目的而进行的洄游,称索饵洄游或觅食洄游。
越冬洄游:鱼类在冬季水温下降,为避开低温的影响从索饵场到越冬场的洄游,称越冬洄游。
双列式偶鳍:偶鳍骨排列方式之一,由软骨质的奇鳍骨组成一根多节的中轴骨,辐鳍骨沿两侧对生,具有这种排列方式的偶鳍称双列式偶鳍。这样的偶鳍在离水时不能支撑和移动身体。如肺鱼类的偶鳍。
单列式偶鳍:偶鳍骨排列方式之一,仍由软骨质的奇鳍骨组成一根多节的中轴骨,辐鳍排列在中轴骨一侧,其排列方式与陆栖脊椎动物四肢排列相似,具有这种排列方式的偶鳍称单列式偶鳍。这样的偶鳍在离水时能支撑和移动身体。如总鳍鱼类的偶鳍。
广盐性鱼类:能在宽广盐度幅度内生活的鱼类称广盐性鱼类。河海洄游鱼类和生活在咸淡水河口区的鱼类可看作广盐性鱼类。
狭盐性鱼类:只能在较小幅度盐度范围内生活的鱼类称狭盐性鱼类。如纯海产鱼类和纯淡水鱼类。
固胸型肩带:无尾两栖类肩带与胸骨的组合类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左右上乌喙骨形小而直,在腹中线紧密相连而不重叠,有的种类甚至愈合成一条狭窄的上乌喙骨,肩带不能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这种肩带称固胸型肩带。例如蛙。
弧胸型肩带:无尾两栖类肩带与胸骨的组合类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左右上乌喙骨形大呈弓形,在腹中线上不相连而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乌喙骨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这种肩带称弧胸型肩带。例如蟾蜍。
泄殖孔:集泌尿生殖为一体的泌尿生殖乳突的开孔,称为泄殖孔,也称尿殖孔。是尿液和性产物最终排出体外的通道口。
泄殖腔孔:是容纳排遗、排泄、生殖道开口的泄殖腔最终向外界的开口。粪便、尿液和性产物最终均从此孔排出。
同体型:幼体和成体形态一致,如泥狗和洞螈、鳗螈终生为幼体形态而不发生变态,并以此形态繁殖。
幼体生殖:生活于高海拔地区的一些两栖类,因寒冷致使甲状腺分泌不足,到性成熟繁殖时仍为幼体状态,以这种状态生殖的称幼体生殖。当条件改变即能完成变态。
幼体持续:到了该变态的时候却不变态,仍为幼体的现象称幼体持续。也是因条件不适所致,一旦条件改变仍能变态。
变态:在一些动物生活史中,幼体经过一系列发育变化转变为成体的过程称作变态。在两栖动物中,这些变化包括肺呼吸代替鳃呼吸,四肢代替了鳍的运动,从水生转变为可以水生也可陆栖,植食性变为肉食性,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双凹型椎体:椎体的前后均向内凹,称为双凹型椎体。如鱼类的椎体。 前凹型椎体:椎体是前凹后凸,蟾蜍及雨蛙科属之。 后凹型椎体:椎体是前凸后凹,盘舌蟾科如此。
马鞍型椎体:鸟类颈椎的椎体水平切面为前凹型,矢状切面为后凹型,呈马鞍状,故称这种椎体为马鞍型椎体,又称为异凹型椎体。
双平型椎体:哺乳类的椎体前后均不内凹或外凸,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这种椎体称为双平型椎体。
参差型椎体:第一至七枚椎骨椎体为前凹型,第八枚为双凹型,荐椎双凸,其前缘凸出部分与第八枚的凹入部分相关节,它后缘有两个尾杆骨髁与尾杆骨相关节,荐椎横突柱状或略宽大。树蛙科、蛙科、姬蛙科如此。
变凹型椎体:大部分椎体是前凹后凸的,间或也有若干个椎体未愈合,而成为双凹型,荐椎与尾杆骨完全愈合,没有关节的形成,荐椎横突特宽大,其前面几个椎骨横突均细小,向前方斜出。仅锄足蟾科如此。
休眠:动物有机体在环境条件恶化,于生存不利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使自身处于麻痹状态,以此度过不良环境,待外界条件有利于生存时再复苏的现象,称为休眠。
动脉圆锥:为心室向前延伸的膨大部分,能博动收缩,协助心室将血液压入动脉,它属心脏本体,存在于软骨鱼类,两栖类。
动脉球:为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部分,不属心脏本体,其构造与血管壁的构造一致,不能博动收缩,只对快速流动的血流起缓冲作用。存在于硬骨鱼类。
单循环:具单心房单心室的动物,静脉血由心脏经腹大动脉送入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再经背大动脉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进行气体和
营养物质交换,交换后的静脉血沿前后主静脉汇集入心脏,整个循环途径只有一条,故称单循环。见于鱼类及其以前的低等脊索动物。
不完全双循环: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具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但由于心室单一或分隔不完全,因此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心室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血液循环称为不完全双循环。
完全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心室分隔完全,其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的血液完全在各自的封闭管道中流动,不在心室发生混合,我们把具有这类体、肺循环方式的血液循环称完全双循环。
体循环:亦称大循环,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经大动脉及其分支到全身(肺除外)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沿全身的小静脉、大静脉、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入右心室的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肺循环:亦称小循环,缺氧血由心脏的右心室出发,沿肺动脉到肺部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转变成多氧血,再沿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而入左心室的循环途径,称肺循环。
介间软骨:每个指(趾)末两个指(趾)节之间的一小块软骨(或已骨化)称为介间软骨。其作用是使指(趾)末端的吸盘吸附在物体上以后,指(趾)的前后各节仍可活动。存在于雨蛙科和树蛙科。
羊膜:羊膜动物在胚胎早期发育中(原肠胚时期),由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状皱褶,并从背方包围胚胎之后相互愈合洞穿,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内侧一个腔叫羊膜腔,其壁称羊膜,腔内充满羊水,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羊膜卵:凡胚胎发育中有羊膜形成的卵称羊膜卵。
绒毛膜:羊膜卵在胚胎早期发育中, 胚膜从背方包围胚胎相互愈合洞穿后,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其外侧一个叫胚外体腔,其壁称绒毛膜,绒毛膜紧贴于卵壳内面,在哺乳动物中则参与胎盘的形成。
尿囊:羊膜动物胚胎发育中,在羊膜形成的同时,自消化道后端发生的一个盲囊状突起称尿囊,逐步向胚外体腔伸入且最终占据胚外体腔的位置,为胚胎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颞窝:指头骨两侧的颞部由于相邻膜性骨缩小或消失而形成的洞穿现象,称颞窝,其出现与咬肌的发达有关。颞窝是颞肌附着的地方。
颞弓(弧):颞窝周围的骨片所形成的骨弓称颞弓或颞弧。 无颞窝类:又称无弓类或无孔型。位于眼眶后面的后眶骨、鳞骨、颧骨和方颧骨连为一体,之间无孔洞穿,即无颞窝形成,古代杯龙类和现今的龟鳖类属之。
单颞窝类:又称合颞窝类或合弓形,单孔型。位于眼后的后眶骨、鳞骨、颧骨和方颧骨之间有一个孔洞或凹陷,根据孔的位置不同有上颞窝和下颞窝之分。有鳞类属上颞窝。古代兽齿类,鱼龙类等属下颞窝类,现代哺乳类是合颞窝类的后裔。
双颞窝类:又称双弓类或双孔型。头骨每侧有两个颞窝,即既有上颞窝又有下颞窝,古代恐龙,原螈及现代鳄类属之。
颊窝:是蝰科蝮亚科蛇类的红外线感受器,位于眼睛和鼻孔之间的一个窝状器,腔内有一薄膜,仅厚约15微米,上面布满三叉神经末梢、血管和线粒体,对周围环境温度有极高的敏感性。
唇窝:是蟒科蛇类的热能感受器,位于唇鳞片处,作用与颊窝相同,但灵敏度不及颊窝。
初生腭:由颅底部直接成为口腔顶壁的腭称初生腭。
次生腭:是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共同愈合而成的一块覆盖于口腔顶壁的水平隔板,次生腭的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完全分开,内鼻孔后移至咽部,以解决取食与呼吸的矛盾。
犁鼻器:又称贾氏器,是一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盲囊,为嗅粘膜延伸所形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感受器。存在于部分两栖类,蜥蜴类和蛇类。
古脑皮: 硬骨鱼类的脑皮,基本上是由一些上皮组织所构成,没有神经细胞的分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最早,故名古脑皮。在进化过程中,以后发展成为嗅脑的梨状叶。
原脑皮:也称旧脑皮,软骨鱼、多鳍鱼、肺鱼和两栖类的脑皮,脑皮中已有分散的与嗅觉有关的神经细胞。在种系发生上晚于古脑皮。随大脑半球在动物中的进化而被挤向大脑半球内,成为海马。
新脑皮:羊膜动物的脑皮,到哺乳类得到高度发展。大脑半球的灰质已向外延伸并逐渐扩展,神经细胞排列在表层,机能上成为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在种系发生上最晚,但分化能力极强,动物越高等,新脑皮越发达。
同型齿:爬行动物及其以下的脊椎动物的牙齿均呈圆锥状,其大小、形状也较一致,这种的牙齿称同型齿,只起咬捕食物而不具咀嚼作用。
异型齿: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形态、大小各异,功能不同的牙齿,以适应取食和咀嚼的需要。依其形态和着生位置不同,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四种。
端生齿:脊椎动物牙齿的着生方式之一。牙齿由纤维膜贴附于颌骨顶端或边缘,无齿根,易脱落,见于鱼类,两栖类和某些蛇类。
侧生齿:脊椎动物牙齿的着生方式之一,齿的基部和一侧贴附在颌骨的内侧缘,血管和神经由侧面的小孔进入齿腔,无齿根,较易脱落,大多蜥蜴和蛇类为侧生齿。
槽生齿:脊椎动物牙齿的着生方式之一,齿由发达的齿根深植于颌骨齿槽中,血管和神经由牙根末端小孔进入齿腔,初见于爬行纲鳄目,到哺乳纲发展最完善。
多出齿:一生中可以脱换多次的牙齿称多出齿,如鲨鱼、两栖类、爬行类的齿,最初萌出的齿,经磨损后随时脱换。
一出齿: 牙齿自萌出后一生中永不脱换,如有袋类、齿鲸亚目以及食虫目、啮齿目的若干种类的齿终生维持幼生状态。
再出齿:萌出后终生只换一次的牙齿称再出齿。见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未脱换以前名乳齿,更换以后称恒齿,通常门、犬、前臼齿属更换齿,臼齿,则终身不换。
迷齿:由于釉质陷入齿质内,横断面上具有迷路状构造的锥状齿,称迷齿,为古总鳍鱼类和迷齿(坚头)类所特有。
裂齿:食肉目动物上颌最后一颗前臼齿和下颌第一颗臼齿特别发达锋利,上下咬合呈剪刀状,以利撕裂肉类食物,故称裂齿,也称食肉齿。
咽喉齿:亦称下咽齿,咽齿,鲤科鱼类咽部特有的齿。着生于最后一对鳃弓特化形成的下咽骨上,通常1-3行,少数4行,侧扁呈梳齿状或侧扁而末端呈钩状,亦有呈臼齿状者。咽齿与其背侧的角质厚垫(咽磨)彼此摩擦,以咀嚼食物。其行数,齿数及形状为分类的依据。
孵卵斑: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后出现的裸区称孵卵斑。 正羽:也叫翮羽,是覆盖于鸟类体表的大型羽片,由中间的羽轴和两侧的羽辐构成。羽轴分羽干和羽根(翮)两部分,羽辐又称甲羽,由很多斜行排列的羽枝构成,羽枝上有羽小枝,羽小枝上有羽小钩,由羽小钩的钩连而成完整的羽辐。
绒羽:位于正羽之下,或雏鸟体表,无羽干,羽根短,羽枝柔软,羽小枝不具羽小钩,而不构成完整的羽辐。具有很强的保温力。
毛羽:又叫纤羽,是发育不完整的正羽,位正羽与绒羽之间,口鼻部羽毛也属之,此羽之羽轴长呈毛发状,仅顶端见数羽枝及羽小枝,无钩状突起及锯齿状突起,有保暖及感觉作用。
愈合荐椎:为鸟类所特有的结构,由少数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及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行走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三射型骨盆:即蜥龙类的三射腰带。构成骨盆的髂骨前后伸展,耻骨向前下方伸展,坐骨向后下方伸展,把这种向三个方向伸出的骨盆叫三射型骨盆。
四射型骨盆:构成鸟龙类腰带的髂骨前后伸展,耻骨向前下方和后下方伸展,坐骨向后下方伸展并与向后下方伸展的耻骨相伴,而成四射,故叫四射型骨盆。
开放式骨盆:鸟类所特有的骨盆。腰带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架,髂骨向前后伸展并与愈合荐椎相愈合,耻骨退化成细棒状,而且左右坐、耻骨在腹中线上不汇合联接,而是一起向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开放式骨盆。与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封闭式骨盆:哺乳类腰带中的髂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缝合而构成的骨盆,称封闭式骨盆。它加强了后肢的牢固性。
双重呼吸: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鸟类具有气囊,吸气时部分气体入肺进行交换,另一部分未经交换的气体入后气囊储存,呼气时后气囊中未经交换的气体压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我们把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是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双重调节:鸟类视力不仅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改变晶状体的凸度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角膜调节肌收缩改变角膜的凸度来进行调节,这种视力调节方式称双重调节。
栉膜:鸟类和部分爬行类的眼后房内一个含有丰富毛细血管和色素细胞,折迭成梳状的结构,从脉络膜突出伸入玻璃体中,肉眼见为黑色。猜测功用有三,增加对迅速移动着的物体的识别能力;供给视网膜氧气,营养物质和除去代谢废物;调节眼球内部压力。
迁徙:随着季节变化鸟类周期性、定向性、集大群的在越冬区和繁殖区之间进行的迁飞的现象,称为迁徙。它是鸟类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本能活动。
留鸟: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而不更换栖息场所的鸟类称作留鸟。 候鸟:在不同季节沿固定路线来往于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鸟类称候鸟。候鸟包括夏候鸟和冬候鸟。
夏侯鸟:春夏季在某地繁殖,秋天又离开此地去南方越冬的鸟称夏候鸟。
冬侯鸟:秋冬季到某地越冬,夏季到北方繁殖的鸟称冬候鸟。 旅鸟:在南北长途迁徙时路过本地只作短暂停留的鸟称旅鸟。 迷鸟:偶然出现在某一地区,飘离习惯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的鸟称迷鸟。多因气候因素造成的。
早成鸟(雏):幼鸟出壳即已充分发育,体被稠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或独立生活,这种雏鸟称早成鸟。但尚需10-20天发育才能飞翔,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差,成活率较低。大多地栖种类和游禽的雏鸟属于此。
晚成鸟(雏):幼鸟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裸露或具稀疏绒羽,眼未睁开且不能站立和自由取食,须亲鸟喂食,在巢内继续完成后期发育,
才能逐渐独立生活。这种雏鸟称晚成鸟。离巢时可达到或超过成鸟体重,成活率高。如啄木鸟等攀禽,鹰等猛禽和雀形目鸟类的雏鸟属此。
初级飞羽:着生于腕掌骨和大部分(第三、四)指骨上的正羽。 次级飞羽:着生于尺骨上的正羽,位初级飞羽之后。
三级飞羽:飞羽中最后一列正羽,着生于肱骨上。仅少数种类(百灵科、鹡鸰科等)明显,目前不大使用这一概念,而与次级飞羽统称为内侧飞羽。
覆羽:为覆盖在飞羽基部的小型羽毛。覆盖在初级飞羽基部的是初级覆羽,覆盖在次级飞羽基部的是次级覆羽,次级覆羽分为大覆羽、中覆羽和小覆羽。翅基部,背两侧的覆羽称肩羽。翼基下(腋下)的覆羽称腋羽。位于上体腰部以后、覆盖尾羽羽根的覆羽称为尾上覆羽。位于下体泄殖腔开口之后、覆盖尾羽羽根的覆羽称为尾下覆羽。
小翼羽:位初级覆羽之上,小覆羽之下,中覆羽外侧,附着于第二指骨上之形小而硬的羽毛。
翼镜:翼上特别明显的块状斑,通常为初级飞羽或次级飞羽的不同羽色区段所构成,往往带有金属光泽。
不等趾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的趾型称不等趾型,它包括常态足(各趾强弱相似,如鸽子)、离趾型(前趾各游离,后趾最强,适于树栖,如一般鸣禽)、索趾型(前趾多少相并,后趾甚弱,如阔嘴鸟)、半对趾型(第四趾可前可后)四种情况。
对趾型: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之趾型。如杜鹃、啄木鸟之趾型。 异趾型:一、二趾向后,三、四趾向前,如咬鹃之趾型。 前趾型:四个趾均向前。如雨燕之趾型。
并趾型:向前的三趾基部有并合。如翠鸟之趾型。 蹼足:前三趾间有发达的蹼相连着。如潜鸟。
半蹼足:或称微蹼足,蹼大部分退化,仅趾间基部有蹼。如鹤。 全蹼足:前后趾间均有蹼连着。如鸬鹚。
瓣蹼足:每一趾的两侧附有叶状膜。如小等。 凹蹼足:与蹼足相似,但蹼膜中部往往凹入。如燕鸥。
巢寄生:一部分杜鹃自己不营巢、孵卵、育雏,而是把自己的卵产在别的鸟巢内,由其它鸟类代为孵化、饲育的繁殖习性称作巢寄生或繁殖性寄生。
圆口类:又称无颌类,是具有圆形的口、无成对附肢和上下颌、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
鱼类:是体被鳞片、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用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发育变态而成为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的成体,繁殖仍然离不开水的这样一类动物称作两栖动物。
爬行类: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上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鸟类: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适应于陆地和空中飞翔生活。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它在动物界中适应能力最强,形态结构最完善,功能、行为最复杂,分布最广,分类地位最高等。
胎盘:由胚体的绒毛膜之绒毛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胎儿与母体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场所。
散布状胎盘:绒毛均匀地分布在绒毛膜上。绒毛上皮直接与子宫上皮接触进行物质交换。如猪、马、鲸、狐、猴等的胎盘。
叶状胎盘:绒毛在绒毛膜表面若干地方集中成丛,绒毛上皮与母体子宫壁的结缔组织相接触进行物质交换。如反刍动物属此型胎盘。
环状胎盘:绒毛集中分布于绒毛膜的中部呈环带状,绒毛上皮直接与母体子宫壁的微血管内皮接触进行物质交换。如食肉类和长鼻类等的胎盘。
盘状胎盘:绒毛集中在绒毛膜的一个部分形成盘状,母体子宫壁全被破坏,绒毛上皮或绒毛血管内皮直接与母体血液接触进行物质交换。如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和多数灵长类的胎盘。
无蜕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分娩时,绒毛从子宫内膜拔出,不伤及子宫内膜,不造成大出血。包括散布状胎盘和叶状胎盘。
蜕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分娩时,部分子宫内膜被带出来,而造成大出血。如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
犀牛角:犀牛的角是毛的特化产物。由表皮产生角质纤维交织形成,无骨心,不脱换,但断落时能长出新角。
实角:也称鹿角。通常雄兽发达,是由额骨的突起形成的骨质角,分叉,且每年脱换一次。是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如梅花鹿的角。
洞角:也称空角、牛角。由表皮产生角鞘和额骨上的骨质角突紧密结合而成,其内中空,终身不更换,不分叉。如牛角。
叉角羚角:介于牛羊和鹿之间的角,其角心同牛羊,而角鞘有分小叉,并有融合拢的毛鞘,毛鞘在生殖季节要脱换。雄性发达,雌性有很小的角心,无角鞘,仅叉角羚为此种角。
瘤角:长颈鹿的角属之,骨质角外终生包有毛被,不脱换。 椎间盘:哺乳动物两椎体之间具有一个由弹性纤维组成的可减缓震荡,使椎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度的软骨垫,这种软骨垫称椎间盘。
趾行性和趾行足:以足趾着地的运动方式称为趾行性,趾以上部分全升离地面,这样的足称趾行足。如猫、犬。
蹄行性和蹄行足:以蹄着地的运动方式称蹄行性。这样的足称蹄行足。如马、牛等。
跖行性和跖行足:以全部足跖(掌部)着地的行走方式称为跖行性。这样的足称跖型足。如人、猿、猴。
双子宫:左右子宫尚未愈合,一对子宫直接开口于单一的阴道内,为原始类型的子宫。如兔形目及一部分啮齿类、象、土豚等。也称双体子宫。
双分子宫:左右子宫的底部开始愈合成一单子宫底,外观为一个子宫,但内有隔膜分成左右两部分。也称分隔子宫。如部分啮齿类、翼手类及猪、牛、羊、马等动物的子宫。
双角子宫:左右子宫愈合范围更加扩大,子宫的近心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角状突起,其余部分全部合并。如部分食肉类、有蹄类及鲸类的子宫。
单子宫:左右子宫完全愈合形成单一的子宫。如部分灵长类及翼手类的子宫。
口咽式呼吸:蛙类的呼吸动作由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口咽式呼吸。
胸式呼吸:爬行类的呼吸由肋间肌的作用使胸廓扩大或缩小而导致气体出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哺乳类的呼吸是由于膈肌的作用使胸腔容积增大或缩小导致气体出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腹式呼吸。
前肾:亦称原肾,脊椎动物最原始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壁前部,左右各一,由少数按节排列的,扭曲的前肾小管组成。前肾小管内端各有肾口开于体腔,外端连接成一纵走的前肾管,肾口周围有纤毛,能从体腔内收集废物汇流入前肾管,再排出体外。仅少数圆口类有前肾,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期出现,但只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起作用。
中肾:鱼类、两栖类等脊椎动物成体的泌尿器官(羊膜动物仅在胚胎期出现),由一定数量按级排列的扭曲的中肾小管组成,中肾小管内端分叉,一支开口于体腔或闭塞不通,另一支末端膨大包围血管球,形成肾小体,泌尿作用全靠肾小体进行,尿液由血管球滤出,经中肾小管,再由外端的中肾管排出。
后肾:简称肾,是羊膜动物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侧壁后部,由数目众多、细长而屈曲的肾小管和肾小体构成,尿液或通入膀胱或直接通入泄殖腔。
肾单位:是最基本的泌尿单位,由肾球囊,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球囊略似一个双层杯状体,肾小球也叫血管球,是一个弯曲盘绕成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包在肾球囊内。肾小管是连接肾球囊的细长管道,分近、远曲小管和髓袢三级,往后通入集合管,肾球囊和肾小球和称肾小体。
听斑:球状囊和椭圆囊内的感觉上皮称听斑。
壶腹嵴:半规管壶腹部之感觉上皮称壶腹嵴,感觉上皮之细胞有感觉毛。
柯蒂氏器:内耳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听觉感受器,由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位于基膜之上,基膜振动时,毛细胞之纤毛束来回触击柯蒂氏器上的覆膜(一种纤维膜),刺激毛细胞引起兴奋,发出的冲动经听神经传入中枢而引起听觉。
适应辐射:凡分类地位相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同源器官:存在于不同动物体上的器官,功用不同,形状亦异,但来源和基本结构却相同,这样的器官称同源器官。
同功器官:存在于不同动物体上的器官,功用相同,形状相似,但来源和基本结构完全不同,这种器官称同功器官。
痕迹器官:动物体内常保存着一些处于退化状态的没有用处的器官,称痕迹器官。
生物发生律或重演论:是德国人赫克尔用进化论观点总结当时的胚胎学研究成果而提出的著名学说。即个体发育简单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统发育史。但这个观点有一定局限性。
生物圈: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能够存活的空间区域。
栖息地:指某一种动物能够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的地方。栖息地范围因种而异,可大可小。
分布区:是指某一种或某一类群动物所占有的,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和繁衍后代的地域(空间)。
动物区系:指某一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动物群。
种群: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自然组合。 种群动态:单位空间和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动的状况称种群动态。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数量称种群密度。
群落:一定地区内所栖息的各种生物种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组合。
生态位: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特别是食物和天敌关系)及其所占的时间和空间的特殊位置。也称生态灶。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所生活的物理(非生物)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相互作用的生物的与非生物的系统。
生态平衡: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的、稳定的阶段时,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接近于平衡状态,此时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动,这种状态叫作生态平衡。
食物链与食物网:通过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把群落内各个成员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外《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简明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正在阅读:
脊椎动物名词解释09-22
2013年县“三城同创”实施方案10-18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基础知识汇总Word版可直接打印01-28
历年济南外国语小升初考试语文试题02-28
农村分户申请书及村级证明信(范本)09-02
推荐-中国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精品04-15
JJG 425-2003 水准仪检定规程05-25
海洋生物论文:海洋资源_中国的资源宝库08-26
阳光小学师德考核方案06-13
- 教育局拟征求中考升学奖励制度
- 2020房地产销售主管年终工作总结
- 虚拟多台位互感器检定装置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 车间工人辞职报告范本
- 溴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 改名字申请书怎么写
- 忧与爱作文素材
- 溴苯腈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 2020清华大学考研复试时间:3月6日至22日
- 2020年蚌埠高考查分系统网址
- 2020年二建《建筑工程实务》测试题及答案(13)
- 生死感悟——人间世观感一
- 武陵源区军地小学观看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讲座录像
- 全球10大安全旅游国出炉日本排名第9
- 企业策划书模板
-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3篇
- 法定代表人证明范本
- 大学助学金申请书范文1700字
- 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司法解释施行首份申请书递交齐齐哈尔...
- 环球国际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
- 脊椎动物
- 名词解释
- 智能化系统技术方案 - 图文
- 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 图文
-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 贵阳市教育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 临近既有线桥梁施工防护方案
- 一至六年级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相当实用!
- 古代文学
- 9.3.1.1 Packet Tracer- Configuring ASA Basic Settings and Firewall Using CLI - Instructor
- 《江南》解说词
- 2016年医疗器械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最全的全世界各种月季花品种大全,附月季花图片
- 2018年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 小学英语单词三年级至六年级
- 师院主楼施工组织设计
- 2015年下半年云南省中级锅炉设备装配工考试试卷
- 事业单位冲刺试卷
- 虚拟仪器实验四
-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