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0 16: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经典习题】

1.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

A.阶级斗争学说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理论

2.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曾这样描写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条件,“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里所说的“魔鬼”是指( ) A.撒旦与波塞冬

B.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激化 D.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建立起了阶级统治 B.全世界无产阶级实现了联合

C.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D.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5.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但这只是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把这些可能性转变成现实的条件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养和操守 B.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C.马克思恩格斯天才的头脑和非凡的智慧

D.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创新

6.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B.以实践为基础的阶级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以科学为基础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自由平等普世价值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8.学习马克思主义重在学风,要在()

A.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 B.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

C.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及指导实践上下工夫。 D.掌握文本背后的奥秘解读其弦外之音上下功夫 【习题答案】1.CD 2.BCD 3.D 4.ABC 5.D 6.C 7.D 8.ABC 第二章——唯物论 答案

1.C 2.D 3.ABD 4.ABDE 5.D 6.C 7.D 8. A 9.ABE 10.D 11.C 12.C 13.ACD 14.CD 15.A 16.ABCDE 17.BDE 18.B 19.C 20.D 21.C 22.D 23.D

【经典习题】

1. (1997理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在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意志论与宿命论 C.机械论与反映论 D.反映论与先验论

3.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1997文11)下列命题中,居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5.(2003.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2003.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7.(2008.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8. (2009.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9.(2002.1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0. (1996.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1.(2008.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源自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12. “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类似的特性。”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13. (2010.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4. 2012年6月24日12时55分,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手控精准实施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现了出发前“百分之百成功”的诺言。7

月13日与媒体见面时,刘旺说,“我的诺言来自于信心,信心来自于实力”。这表明( ) A.诺言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B.信心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C.信心是成功的能动因素 D.实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15. (1999文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16. (1995理1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7.(1998.11)鲁讯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

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8. (2000理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9.(2000文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20. (2008.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

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1.(1995文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2. (2010.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9.(2002.17)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10.(2013.18)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1.(2009.4)卢梭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12.(2001文1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13.(2002文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k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