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

更新时间:2024-06-22 08: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管理概论--

1. 企业

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2. 企业的二重性

一方面,企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协作劳动而向市场供应商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力实际运动的场所,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属性;

另一方面,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孤立生存,总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因而又必须具有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

3. 经营方式:是指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或经营者对生产要素及其生产成果所采取的运营方式,以及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运营方式。

4. 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5. 企业集团:是具有母子公司特征、组织程度较高的企业联合组织,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这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但不是任何企业联合体都可以称之为企业集团。

--磊 1 磊---

--企业管理概论--

6. 企业集团的特点

(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3)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连结为主,多渠道联系包括参股和控股、章程与合同、人事派遣,业务联系等。

7. 现代工业企业的特征

(1)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并且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3)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4)生产社会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联系。

8.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

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之所以发生分离并且普遍化,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二:

(1)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2)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9. 公司制的特点

--磊 2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企业在经济往来中承担债务清偿责任是无限责任;

(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委托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来经营管理企业。在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中,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在所有者手中。

10.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点

(1)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其特点是:

①股东经协商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额不要求等额,可有多有少,协商确定;

②股东人数比股份有限公司少得多,而且既有下限又有上限;

③不发行股票,股东交付股金后,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它不能上市交易,只能按公司章程规定在内部转让;

④注册资本数量比股份有限公司少;

⑤公司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不向股份有限公司那样高,只接受股东的监督,

--磊 3 磊---

--企业管理概论--

无须向社会公开账目。

(2)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为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其特点是:

①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须有发起人,他们负责公司筹办事务,并依法认购公司股份;

②股东人数较多,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法律规定只有下限而无上限; 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份采取股票形式,通过认购股票筹集资本;

④注册资本数量要求较高;

⑤公司的经营状况的透明度较高,不仅要接受股东查询,还要向社会公告其财务会计报表。

11. 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12. 基础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磊 4 磊---

--企业管理概论--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工作。

它一般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传递、数据处理、资料贮存工作,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和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等内容。其作用是:

(1)基础工作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 (2)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3)基础工作是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4)基础工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

13. 国企如何实现民主管理

(1)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资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

(3)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4)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 (5)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14.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涵义及构成

--磊 5 磊---

--企业管理概论--

公司制企业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的,这个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以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简称经理班子)和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 它们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既能保证作为专家和内行的高层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能保障所有者的权益,使所有者不致失去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

这样的以法人治理结构为特征的企业领导体制,适应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历史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15. 企业建立组织机构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1)任务目标的原则; (2)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3)指挥统一的原则; (4)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8)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开设臵的原则; (9)精简机构的原则。

16. 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1)企业规模;(2)生产技术特点;

(3)管理专业工作的性质;(4)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干部素质。 17.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磊 6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以集权为主的职能制结构; (2)以分权为主的事业部结构; (3)模拟分权制的组织结构; (4)矩阵组织结构。

18. 企业文化的内容

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的企业文化、中层的企业文化、深层的企业文化。

19. 表层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

指的是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

20. 中层的企业文化

需要人们调查了解才能搞清楚,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际交往等方面。

21. 深层的企业文化

是渗透在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

22. 企业文化的特征

隐形性、潜移性、稳定性、可塑性、继承性等。 23. 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磊 7 磊---

--企业管理概论--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灵魂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

24.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把两个文明建设一齐落到实处; (2)更有效地进行职工队伍建设;

(3)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旺盛的活力。

25. 我国工资分配制改革目标

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6. 经营战略

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它是企业家指挥竞争的经营艺术,军事家靠正确军事战略决胜于战场,企业家靠正确的经营战略决胜于市场。

27. 经营战略的内容

(1)战略思想;(4)战略方针; (2)战略目标;(5)战略阶段;

(3)战略重点;(6)战略对策。 28. 经营战略的特点

--磊 8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战略决策对象的复杂性; (2)决策信息的不确定性; (3)决策条件和结果的风险性; (4)方案评价的困难性。

29. 经营战略的实施基本原则

(1)目标分解、任务合理的原则; (2)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原则; (3)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 (4)适应变化、机动灵活的原则。

30. 战略家的主要职责

企业家应是战略家,他们不同于一般管理人员,不是从事具体的管理业务,也不是担任参谋提供咨询建议,而是为企业确定使命和战略目标,指引企业求生谋存发展的方向,即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作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企业家最主要的职责。

31. 战略家的基本素质

(1)品德高尚,志向高远;(2)思维敏捷,知识渊博; (3)心理健康,个性优异;(4)足智多谋,能力超群;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32. 制定经营战略的程序

--磊 9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形成战略思想;(2)进行环境调查; (3)拟定、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

(4)战略方案的落实和在实施中修改完善。

33. 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1)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

(3)优化配臵企业资源结构,谋求理想的经济效益; (4)科学安排企业高层工作的要求。

34. 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中各种劳动分工与协调方式的总和,它规定着组织内各个组成部分的任务、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企业的组织机构要服从于企业经营战略,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战略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去实施,合理而高效的组织结构,是经营战略顺利执行和实现的重要保证。

实施新的战略,相应地需要新的组织结构相匹配;没有适应变化的新环境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将严重制约新的战略的实施。

35.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⑴政治因素;⑵经济因素;⑶技术因素;⑷文化因素; ⑸社会因素;⑹自然因素;⑺心理因素;⑻产品因素。 36. 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磊 10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竞争对手总体情况的调查:

①对手厂的数量、分布、所属部门和行业; ②全部竞争对手的生产总规模;

③可供产品的总数量,满足市场需要的总程度。 (2)竞争对手竞争能力的调查:

①资金握有情况;②企业规模;③技术水平;④技术设备情况;⑤产品情况;⑥服务工作情况;⑦市场占有率。 (3)竞争对手发展新产品动向的调查。 (4)潜在竞争对手的调查: ①将要出现的新的竞争对手情况; ②调查由弱变强的对手情况。

37.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的目的

(1)搞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2)查清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内部的潜力。

38. 企业经营实力分析的内容

(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 (2)技术开发能力分析; (3)生产能力分析; (4)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5)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39. 战略环境综合分析

--磊 11 磊---

--企业管理概论--

就是将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的分析。

40. 战略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有

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风险的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41. 战略综合分析的目的

为经营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2. 战略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 (2)波斯顿矩阵分析法; (3)麦肯西矩阵分析法。

43. 差异化战略如何实施产品差异化

企业努力寻求在产品的功能与外观、产品的服务和产品的市场营销等方面,与竞争对手有所差异,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来吸引顾客的战略。 首先,在产品功能和外观上以新取胜,或在产品质量上高过对手,以优取胜; 其次,在销售服务上为顾客提供多种方便,以诚取胜;

最后,在市场营销上有所创新,或以杰出的引人入胜的广告宣传产品特色,或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顾客,或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来突出本企业产品的地位。

实施差异化战略,就是产品及其营销的特色化战略,努力使企业以特取胜或以奇取胜。 44. 经营计划

--磊 12 磊---

--企业管理概论--

是根据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有关目标的要求,对方案实施所需的各种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所做出的统筹安排。

经营计划具有决策性、效益性、开放性、全面性、长期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从计划对象、计划期限等方面进行分类。

45. 经营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指导思想、目标和指标、方针和策略、项目计划及方案、综合平衡、执行部署等。

46. 经营计划的编制步骤是

(1)调查研究,确定编制计划的前提; (2)统筹安排,确定目标; (3)拟定方案,评价选择; (4)综合平衡,编制计划。

47. 经营计划的执行,主要方式是:实行目标管理和方针展开。 48. 经营计划的调整,主要方式是:滚动计划法和启用备用计划法。 49.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

(1)近细远粗,近期计划细致安排,稍远的时期计划安排粗一些,执行远期计划时,再由粗变细;

(2)保持各期计划的灵活性,各期的计划指标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 (3)保持各期计划之间的连续性。每期计划都是以上一期计划为基础而制定。滚动计划法一般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情况下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 50. 技术开发的条件

--磊 13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科学技术工作队伍:

①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应有一定数量,即科技人员应在企业职工人数中占有一定比例;

②科技队伍结构要合理化,可以从学科结构、职能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考察;

(2)技术开发的经费: ①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 ②从企业内部筹措经费; ③科技合同收入; ④向银行申请贷款; (3)技术开发的设备; (4)技术开发场所; (5)科学技术情报。

51. 技术的评价

是指对技术开发的过程及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综合分析和比较鉴别。 其目的主要是为新技术的采用、改进、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的评价是技术开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技术开发全过程。

52. 技术评价的原则

--磊 14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相结合。 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所开发的技术成果具有先进水平。

经济合理性包括保证用户在实用技术成果过程中的经济合理,能够为生产企业带来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生产可行性是指能够预计到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2)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

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对本企业发展生产、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还要考虑到今后对本企业较长时间的影响。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新技术成果的效益分析,不仅要求能为本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能为本行业、本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是指规模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与其中的若干较小课题相结合。

53. 技术评价的内容

(1)技术价值的评价; (2)经济价值的评价; (3)社会价值的评价。

54. 技术评价的方法

(1)经济评价法。 (2)综合因素评价法。 55. 价值工程

--磊 15 磊---

--企业管理概论--

是通过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和管理技术。 56. 价值的含义

是指能与成本之比即价值=功能/成本。 公式表达了价值、功能、成本之间的关系。

57. 产品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指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属性。

产品功能是指产品的用途,即产品所负担的职能和应起的作用。

58. 产品成本的含义

价值工程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在该时期,所发生的与产品有关的各种费用之和便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制造成本;二是使用成本。

价值工程要求要重视降低这两部分的成本,在满足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寻求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59. 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

(1)以提高产品价值为准则;(2)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3)以集体的智慧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基础的有组织的活动。 60. 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

--磊 16 磊---

--企业管理概论--

是指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过程。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核心)、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61. 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

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占用和耗费最少,效率最高,能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

具体来讲,有如下六个要求: (1)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 (2)生产过程具有平行性; (3)生产过程具有单向性; (4)生产过程具有比例性; (5)生产过程具有均衡性; (6)生产过程具有适应性。 62. 流水线生产的优点

(1)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

(2)它的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

(3)由于是专业化生产,流水线上采用专用的设备和工艺设备,以及机械化的运输装臵,所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加速奖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

(4)还可以简化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生产服务工作。

--磊 17 磊---

--企业管理概论--

63. 流水线生产的缺点

(1)不够灵活,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品种变化的要求,以及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2)对流水线进行调整和改组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花费较多的时间; (3)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比较单调、紧张、容易疲劳,不利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64. 流水线的生产条件

(1)产品品种稳定,是社会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

(2)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按时供应; (4)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实行计划预修制度;

(5)各生产环节的工作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产品检验能随生产在流水线上进行。

65. 工艺专业化

又称工艺原则,就是按生产工艺性质不同来设臵基本生产单位的一种组织形式。

66. 对象专业化

又称对象原则,就是以产品为对象设臵生产单位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磊 18 磊---

--企业管理概论--

67. 两种生产组织方式专业化(工艺、对象专业化)的优缺点 (1)生产效率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 (2)设备利用率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

(3)在适应产品品种变化能力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 (4)在生产周期方面,对象专业化要比工艺专业化更能缩短时间;

(5)在产品运输距离、停放等待时间方面,对象专业化要优于工艺专业化;(6)在生产协作、管理方面,对象专业化要比工艺专业化简单。

68. 定员:是企业劳动计划工作的基础,有了用人标准,就可以根据标准来进行劳动力的调剂和平衡。

69. 定员的作用

(1)定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单位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2)定员对新建企业来说,可以有计划地配备各类人员,防止过早过多的招工。

70. 企业定员的要求

(1)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 (2)定员依据要科学;

(3)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

(4)定员标准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断提高。

--磊 19 磊---

--企业管理概论--

71. 企业定员的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

(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地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

(3)按岗位定员,这是根据岗位的多少、各岗位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按岗位定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

①设备岗位定员。具体定员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岗位量、岗位负荷量、生产班次和轮休组织形式。

②工作岗位定员。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值班电工等。

(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定员人数。应依据国家或主管部门确定的比例;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6)按零基定员,这是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零基定员法最关键的环节是核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等。

72. 工作地的组织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理装备和布臵工作地;

(2)保持工作地正常秩序和良好工作环境; (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工作。

--磊 20 磊---

--企业管理概论--

92. 全面质量管理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结合改善生产技术,经济地制造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9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

94. 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应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1)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

(2)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完善质量文件; (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

(4)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5)按照“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管理循环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转。

--磊 26 磊---

--企业管理概论--

95. 质量体系文件总类有

(1)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通常以质量手册的形式出现; (2)质量体系的管理文件;

(3)具体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案,通常以质量计划的形式出现; (4)技术性文件,即直接指导操作人员按技术规范要求完成质量活动的有关文件,如产品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工艺规程、检验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采购文件等。

96. PDCA循环(管理循环)步骤 ⑴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⑵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

⑶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⑷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制订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其效果; ⑸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各项措施的实施;

⑹把实际执行的工作结果同预定目标对比,检查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看是否达到预计效果;

⑺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纳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用来指导以后再干,以巩固成绩,把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再干时引以为戒,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⑻把这以循环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转入下一循环继续解决。

--磊 27 磊---

--企业管理概论--

97. 质量体系认证:

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98. 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

(1)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可以增强客户与供应者之间的信任感;(2)在公司内部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可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一次成功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对需方来说,可以查阅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的生产企业名录,从中选择能连续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供方,购到高质量的商品,减少验收费用和库存费用。

99. 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受理申请并对接受申请的供

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相应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 其具体程序如下:(1)申请:认证申请的提出;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2)检查与评定: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前的准备;现场检查与评定;提出检查报告;

--磊 28 磊---

--企业管理概论--

(3)审批与注册发证:审批;注册发证;

(4)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供方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暂停或撤销;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100.ISO9000系列标准的结构

(1)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是这套标准的导则;

(2)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是指导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质量体系的文件;

(3)ISO9001、ISO9002、ISO9003三个标准规定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适用于合同环境,也适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模式。

101.设备的使用方针:

是设备使用的指导原则。设备的使用方针,总的是爱护使用。 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坚决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 二是防止设备的闲臵不用。

102.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

是及时地处理设备在运行中,由于技术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大量、常见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使用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磊 29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03.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技术经济措施有

(1)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

(2)要为各类设备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实行凭操作证使用设备的制度; (3)为各类设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就是每台设备做到合理符合、安全运转;(4)为设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5)合理规定设备使用的能源等消耗定额以及费用限额; (6)利用各种形式把操作工人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

104.计划预修制中的定额标准主要有 (1)修理周期及其结构。

修理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大修理之间,机器设备的工作时间。

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内,大修、中修、小修的次数和排列顺序。 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修理之间的时间间隔; (2)修理复杂系数。

它是用来表示不同机器设备修理复杂程度,计算修理工作量的假定单位; (3)修理劳动量定额。

它是为完成各种修理工作所规定的劳动量标准。 通常以完成一个修理复杂系数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105.我国现行的设备维修制度有

(1)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简称计划预修制度,它的基础是设备的磨损理论与规律。计划预修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小修、中修、大修);

--磊 30 磊---

--企业管理概论--

(2)保养修理制度。它是由一定类别的保养和一定类别的修理所组成的设备维修制度。保养修理制度的特点是:打破了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之间分工绝对化的界限,由操作工人承担设备的保养。把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的管理具体化、制度化。同时,进一步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3)预防修理制度(PM)。这是我国从80年代开始,逐步研究、吸取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它的基础是设备的故障理论和规律。

106.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有

1日常维修;2事后维修;3预防维修;4生产维修; 5改善维修;6维修预防;7预知维修。

107.市场营销工作的内容

(1)市场调研工作;(2)目标市场选择工作;(3)产品开发工作;(4)产品定价工作;(5)销售渠道选择工作;(6)产品促销工作;(7)产品储存和运输工作;(8)承接定货和销售服务工作。 108.销售服务的作用

(1)销售服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2)销售服务是赢得顾客购买的重要条件;

(3)销售服务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4)销售服务是增加企业收益的重要途径。

--磊 31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09.企业进入市场的策略 (1)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上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在该市场的地位和顾客对该产品的态度,有目的地树立本企业产品的形象,确立其在目标市场的位臵。

有三种市场定位策略可供选择:①避强策略;②雷同策略;③超强策略; (2)进入市场的空间策略:

在企业选择多个目标市场的情况下,就有一个进入的顺序问题。

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①先近后远策略;②先远后近策略;③齐头并进策略; (3)进入市场的时间策略:

①提早进入市场;②适中进入市场;③较晚进入市场;

(4)进入市场的方法策略:广告策略、服务策略、公关策略、商标策略、包装策略、人员推销策略、营业推广策略等。

110.产品定价应有科学的依据,它需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价值因素;2供求因素;3需求价格弹性因素;4需求收入弹性因素; 5产品寿命周期因素;6相关产品因素;7产品比价因素;8顾客心理因素。

111.产品定价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合理的原则; 2遵纪守法的原则; 3适当适度的原则; 4文明竞争的原则。

--磊 32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12.定价目标

通过正确的定价,企业应考虑实现的经营目标是:

长远利润最大化;投资盈利率;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适应或避免竞争;维持经营;维持企业和产品声誉;保持与流通部门的良好关系。

113.定价程序 1确定定价目标; 2测算单位产品成本;

3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和产品特点;

4预测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了解顾客对产品不同价格的承受能力; 5选择定价战略和策略,确定定价方案。

114.广告宣传的原则

⑴真实性;⑵针对性;⑶艺术性; ⑷多样性;⑸创意性;⑹时效性。

115.营业推广:是一种辅助性的,以唤起短期需求为目的的各种促销形式所组成的活动。

116.营业推广工作的特点 (1)非规划性和非周期性;

(2)灵活多样性;(3)效益的短期性。

--磊 33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17.企业营业推广策略决策的主要内容

(1)营业推广对象策略选择。通常有两类推广对象: 一是以消费者或用户为对象的推广策略。 二是以中间商为对象的推广策略; (2)营业推广形式策略选择。 包括以下形式:

①样品免费赠送;②优惠券;

③有奖销售;④商品陈列与现场展示; ⑤附送礼品;⑥交易折扣; ⑦津贴;

⑧竞赛,可以在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之间开展营销竞赛,优秀者颁奖,也可在消费者中间举办猜谜比赛、知识竞赛,对优胜者颁奖; ⑨展销会、交易会。

118.企业公共关系策略选择的主要内容 (1)以政府为对象的公关策略; (2)以相关企业为对象的公关策略;

(3)以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为对象的公关策略; (4)以广大公众为对象的公关策略; (5)以顾客为对象的公关策略; (6)以本企业职工为对象的公关策略。

--磊 34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19.产品定价的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额法、目标利润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临界收益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优质优价定价法、流行水准定价法、渗透定价法。

120.企业为实现定价目标和价格战略,应选择定价策略如下

⑴厚利定价策略;⑵薄利定价策略;⑶保本定价策略; ⑷赔本定价策略;⑸提价策略;⑹降价策略;

⑺质量差价策略;⑻时间差价策略;⑼批量差价策略; ⑽地区差价策略;⑾心理定价策略。

121.人员推销

是指企业派出推销人员或委派专职推销机构,向目标市场的顾客介绍、示范和推销商品的经营活动。

即由销售人员直接与潜在顾客接触,以谈话的方式作口头说明,通过示范和表演,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122.人员推销的特点

人员推销与其他促销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方式。具有特点:(1)推销的直接性;(2)感情的交融性;

(3)成交的及时性;(4)人员推销成本的昂贵性。

--磊 35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23.人员推销可供选择的策略

(1)专职营销人员推销策略; (2)技术人员推销策略; (3)生产人员推销策略; (4)企业全员推销策略。

124.营销计划:就是企业对选择的营销战略与策略决策方案加以具体化,对方案的事实所进行的统筹安排。

125.营销计划的作用

(1)对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及其预期目标起着落实作用; (2)对计划期企业资源分配起着导向作用; (3)对营销部门起着纲领作用;

(4)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起着协调作用。

126.综合营销计划包括内容:除包括产品营销计划、市场调研计划、市场开拓计划、分销渠道计划、销售服务计划、促销计划、产品储存和运输计划、营销费用预算计划等外,还需包括:(1)市场动态分析;(2)营销的指导思想、营销方针;(3)营销的目标和指标。

--磊 36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27.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

即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实现营销目标的组织机构。它是根据实现企业营销职能和完成营销目标的要求,在对企业全体营销人员分工和职能分配;使每个营销人员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和信息,使企业各项营销工作和营销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8.营销组织的地位

随着企业成为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营销职能成为企业的一个关键性职能。执行这一职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市场营销组织,也就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职能部门,在企业职能机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29.营销组织的作用

(1)保证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 (2)发挥产需之间的纽带作用; (3)信息反馈作用。

130.营销组织的特点:具有系统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131.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的基本形式 (1)职能管理式组织;(2)地区管理式组织; (3)产品管理式组织;(4)市场管理式组织; (5)产品一市场管理式组织。

--磊 37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32.企业在建立营销机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规模;(2)市场地理分布;

(3)企业经营产品的特点;(4)企业的类型。

133.资金的时间价值:

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发生增值叫资金的时间价值。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特性,所以生产经营者借用资本所有者的资本, 需要从资金增值额中分出一部分给资本所有者作为报酬,即支付利息。

134.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1)可用于投资决策不同时期的比较,可计算投资收益净现值,净现值为正值者可行,负值者不可取。也可用于不同方案的选择,选出净现值最大者为最优方案。

(2)可用于经营决策,如分期付款销售定价决策、资金使用效果分析等。 135.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单利法计算资金终值和资金现值,复利法计算的资金终值和资金现值,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136.风险报酬

是投资者冒着风险投资经营获得超过时间价值以外的收益。 风险报酬可用风险收益额和风险收益率来表示。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是时间价值率和风险收益率之和。 资金的时间价值率是不经过风险得到的价值,故又叫做无风险收益或无风险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磊 38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37.资金成本

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费用和资金的占用费用。资金成本通常以资金成本律来表示。

138.资金成本的作用

(1)作为筹资决策的依据; (2)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3)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

139.企业资金筹集:

是指企业通过资金渠道,利用筹资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资金的财务活动。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要求是讲求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

140.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

国家财政投资,专业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投资,职工居民投资,外商投资,企业自留资金等。

141.企业筹集资金的要求

(1)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 (2)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果; (3)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4)适当安排自由资金比例,正确运用负债经营; (5)注意合法性,接受国家的指导。

--磊 39 磊---

--企业管理概论--

142.股票发行程序 (1)订立企业章程; (2)报请银行审批; (3)银行代理发行。

143.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144.流动资产的特点

(1)流动资产流动性大,不断改变形态; (2)流动资金的价值是一次消耗、转移或实现; (3)流动资产占用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

145.信用政策包括内容

(1)信用期。这是指企业给用户的付款期间;

(2)信用标准。这是指企业接受用户赊销条件,用户必须具备的最低财务能力;

(3)现金折扣。它通常与信用期相联系,应在通过折扣减少应收账款所占资金,增加销售额所带来的收益和折扣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来权衡而定; (4)收账政策。收账政策要通过收账过程的成本与收回账款的收益来权衡确定。

--磊 40 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kd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