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信仰宗教及组成家庭式宗教团体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2 03: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大学生信仰宗教及组成家庭式宗教团体的研究

学号 1200016808

丛雪

目录

一、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的宗教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往关于此问题的研究 ..................................................................................................... 2 3、研究大学生宗教问题的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量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访谈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原子化与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建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社会原子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建立与原子化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关于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和家庭式宗教团体研究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大学生信仰宗教和建立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大学生信仰宗教和家庭式宗教团体的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大学生建立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于国家政府和学校的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研究的创新和价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关于大学生对宗教信仰问题社会调查问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关键词

一、绪论

1、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在刚刚踏入大学不久的情况下,笔者发现一些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并且这个数目远远比人们认为的要多,并且他们这些大学生在暗地里自发的组成一些家庭式宗教小团体,定期举行集会活动,共同读经传播教义,并在学校里不断发展新的成员。这虽然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大致不相违背,但是在大多数普通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业历程中来看,除一些极其特殊的原因(如本身是少数民族,或者家庭传统信仰等)外,普通学生的宗教信仰比较的罕见。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逐渐增多,这看起来似乎不太符合常识。谈到宗教,一些人会不自然的把宗教和封建迷信联系起来,所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高学历高智商学习了科学知识的大学生也会信仰宗教。

当然这种观点是带有偏见的。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不符合常识的。

这或许会引起我们的些许思考,为什么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在渐渐增长?而这些信教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对于大学生学习科学和知识有什么影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学校的整体氛围有什么影响,而这一群体的增长对于国家和政府对于宗教的管理会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是我们研究所讨论的问题,在下面我们会就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2、以往关于此问题的研究

起码今天,大多数学者的普遍观点都是大多数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人一直信奉佛教,但是很明显从东汉佛教传入以来,舶来的佛教很快就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佛教仅在中国民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近现代,随着各种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深入,普通的老百姓信仰佛教越来越少,佛教在古代对于民间百姓的思想控制已经一去不返了。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我国兴盛时期主要在唐宋,之后逐渐衰落,影响力逐渐减小。

中国自古至今两千年来一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一直有尊儒尚孔之习俗,所以有些学者就把儒家看成是儒教,认为中国人一直信仰儒教。这种看法虽然给中国人统一了思想,但是把儒家思想当成一种宗教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妥和正义。

那么在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的今天,一些大学生是如何找寻自己信仰的呢? 通过宗教这种信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1、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意义

宗教问题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往往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对于大学生兼有青年人和高等知识分子这双重身份的群体,我们确实应该关注这一群体在当代信仰的变化,从而从深层次探究

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发展状况,找寻发展问题,探求这一过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理、心里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的产生本身就与社会上本身的固有观念发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探究这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演变更具有一种创新的意义。

宗教事务问题往往是国家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宗教政策总体还是比较严格,所以对于这些传教和家庭式的宗教团体往往不支持,对于这些小型宗教团体的活动政府想要管理也是鞭长莫及,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探究原因,增加社会对于大学生组成的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关注,也从中找到大学生目前心灵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得社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

关于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的社会调查,笔者做了一个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区的问卷调查,共收集83份问卷,尽量保证问卷的抽样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图1 定量调查范围图

1-2 调查问卷范围饼状图

以下为问卷填写者的学历统计。问卷填写者的教育水平主要为大学及大学以上水平,所以大学生的比例占相当大的部分。

1-3调查问卷学历统计表

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比例却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信仰宗教的同学朋友,那么统计的结果恐怕会让我们吃惊。

您是否信仰宗教

图1-4大学生信仰宗教情况

您身边是否有同学朋友信仰宗教

图1-5 大学生周围人宗教信仰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有13.25%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占有人大部分。而大学生周围同学朋友信仰宗教的比例高达72.29%,所以有绝大多数比例的大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被宗教的一些思想影响。

而潜在的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在以下的调查中,对宗教感兴趣的大学生接近一半,所以,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宗教信仰者,也是传教的潜在市场。于是这对宗教在校园里传播创造条件。大学生本身的兴趣再加上身边同学朋友的鼓动,所以,一部分在大学前没有信仰的大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接触宗教,继而产生宗教信仰。

您对宗教有兴趣吗

图1-6 大学生对宗教兴趣

除了个人信仰宗教以外,传教行为和共同的宗教信仰还会促使信仰宗教的大学生联合起来,形成一些组织和团体。由于这些群体人数较少,并且关系大多较亲密,具有计划性的聚会活动,我们把它称为家庭式宗教团体。

您的大学里有家庭类的宗教团体吗

图1-7 大学生对家庭类宗教团体认识

有25.3%的大学生身边有家庭类的宗教团体,说明现在这些组织和团体越来越多,传教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如今宗教活动开始慢慢由暗地转向明处,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家庭类宗教团体的了解不断增多。

随着大学生的对于家庭类宗教团体的了解,更多的人会尝试了解或者加入这个团体。

如果有机会您会去尝试加入这种家庭式宗教团体吗?

那么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会有什么样的分析呢?

图1-8 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调查

从以上的调查来看,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原因主要是家庭因素和寻找归属感,这就引起了我们许多思考。家庭原因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因素和宗教的本身信仰,是大学生本身从小对于宗教的接触和影响造成的。但是包括心灵空虚这一原因,归属感的缺失也是当代大学生寻求宗教信仰的很大原因。这一原因在后面的访谈中会详细分析。

对于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行为的看法,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

对于信教的同学朋友您会怎么看?

图1-10 对于信教人群的看法

这个调查结果充分说明现在大学生以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看待宗教信仰,而且,对于宗教也有一个自己的基本判断。也是较理性的判断。

2、访谈研究

笔者(以下为访问者A)为了研究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特地访谈了一个P大学的学生(以下为被访者B),她信仰基督教已经将近10年,并且在大学周围参与了一个家庭式的宗教团体。

以下为访谈内容:

访问者A 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被访者B 谢谢,我是P大的研究生。 访问者A 请问您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被访者B 我信基督教。

访问者A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信教,大概信了多久了? 被访者B 大概十年了。

访问者A 您为什么会信仰宗教呢?

被访者B 我家是农村的,一开始我是因为父母信基督,所以我从小就跟着父母信教。 访问者A 但是许多大学生都不太相信宗教,您是如何在上大学后还这么笃信宗教?

被访者B 我一开始来到大学比较孤独,你明白,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外地的没出过员们的孩

子,大学刚开始生活比较艰难。大学和初高中学习生活状态完全不同,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计划,都有自己的小世界,所以即使是同宿舍的舍友也会很生疏,比如很多男生会在宿舍里一直打游戏,所以我们都很陌生,我们没有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时候恰好我找到了我们的组织,我虽然离开了原来家乡的“兄弟姐妹”,但我找到了我在北京的“兄弟姐妹”,我父母也非常放心把我托付给“兄弟姐妹们”,觉得我们有很多事可以相互照应。而且在我经历了许多生活上的事情以后,我更加信仰神的存在。 访问者A 您的意思是说你们有一个组织?

被访者B 是的,其实也不不能说是一个组织,因为在里面,我们都是亲人,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幸福分担痛苦。有哪个“兄弟姐妹”遇到困难,我们会一同帮他祷告,祈求神的支持。

访问者A 你们会进行一些活动吗?

被访者B 我们每周末大概有十多人会聚在一个家庭里一起诵读《圣经》。 访问者A 你的意思是你在里面找到了一种群体归属感?

受访者B 可以这么说,就像我和身边的C(与B一起的受访者,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我和她是这个寒假才认识的,但是我们现在就像亲姐妹一样。她一开始也是被同学带进来,想看看我们的组织,后来就真正的离不开这里了。 访问者A 您是怎么看待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被访者B 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现代科学的发展也能在部分上证明神的存在。科学追求的是知识,可是知识有时候不能教你如何生活,如何判断对错,信仰追求的是精神上崇高。你看,就像我学法律一样,有时候如果没有信仰,那么就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现代人很少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畏惧,没有畏惧才是真的可怕。 访问者A 您认为信仰宗教给您带来了什么?

被访者B 确实,神带给我很多。你看信教的人,尤其是我们信仰基督的人,我们大多无大喜大悲,有一颗平静的心。生活就像是一叶扁舟,我或许会碰到一块礁石,这个时候我就会祷告神,我希望神帮我挪开礁石。这个时候,神可能会挪走我面前的礁石,也可能让水面涨高把我抬起。我想大多数人就像我家乡的人一样信教就是为了行善积德,上天堂享受更好的生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我们并不满足这一点,我们信教是因为神把我们塑造成全新的“新人”,是个全新的在社会上有向善价值趋向的人。在神的眼中我们都是羊,所以我们需要群居在一起。

访问者A 那么您毕业以后,您跟这个团体怎样联系呢?

被访者B 这没有关系,周末我还是会继续参加活动,我们还是一家人,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我们还是亲人。我们也有许多“兄弟姐妹”,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毕业了以后还会继续回来。

在这个访谈中暴露了许多问题。首先,被访者坦然自己信仰宗教的原因,第一当然是家庭因素(被访者的父母都信仰基督教),第二点,被访者提及自己的大学生活孤独,没有朋友,所以会想去追求一种群体的归属感。我们不禁会想到,大学生活不仅意味着大学生获得了自由,其实也意味着他们增加了孤独。刚刚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青年人尝试独立生活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在他们寻求学校、老师和同学朋友都有障碍的情况下,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寻求一个安全温暖的群体分担自己的感情。进而寻求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和被需要感,这其实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自我救助的方法。而这一群人联系的纽带就是宗教信仰,共同的宗教信仰把他们汇聚到了一起,给了他们集体的力量,他们重新有了温暖,有了依靠,有了被需要的感觉。

这似乎又印证了在前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表格里面显示的数据与访谈结果基本一致,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信仰除了家庭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归属感的缺失和内心的空虚。要分析这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就必须要面对当今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群体的“原子化”。“原子化”导致了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疏离,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大学生群体与一些初级的社会群体和一些组织团体联结中断,使个人直接面对国家。所以大学生群体为了对抗“原子化”的进程,才会主动形成家庭式宗教团体,希望可以以这种方式对抗从大学生活开始的“社会原子化”。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原子化”,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还会继续发散探讨。

图1-9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表格

三、社会原子化与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建立

1、社会原子化

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intermediate group)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一般而言 ,社会原子化危机产生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

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旧的中间组织正在处于解体之中,新的中间组织并无完全建立,个人与社会的中间联系纽带中断,使得个人直接面对国家,人际关系疏离,个人与组织团体疏离,而个人的公民感渐弱,社会规范失灵。

田毅鹏教授在《中国社会后单位时代来临?》中说,社会原子化,主要是指在单位制度变迁过程中社会联结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社会原子化的表现为:(1)人际关系疏离化。社会纽带松弛,初级社会群体开始走向衰落,即伴随着现代化或社会转型的进程,人们开始从各种共同体中被“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个体存在。但在社会尚未实现新的更为高级的社会联组的情况下,人际关系开始疏离,走向原子化,陷入利己主义的小圈子。(2)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任何一种成熟的文明社会都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真实的社会连结基础之上的,其中最为重要的连结应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初级群体及其相应的组织团体。而走向原子化的社会则恰恰是破坏了上述基本连结,使个人直接面对国家,导致社会内部松散,组织能力差,在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个人权益时,往往以原子化的个人去面对政府和社会。此种现象的危险性在于,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上达,而政府的惠民政策也失去了下传的管道。(3)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当社会走向原子化后,各种社会制约因素消解了。同时,当各种人际联接的纽带丧失后,社会上自私自利的唯我主义风行,导致各种社会制约因素走向消解,人们终将纯粹工具性地看待社会。

中国自古的集权传统使中国人大多都是“集体人”的概念,人是生活在集体的一份子,所以与西方人民主传统形成的“社会人”相比,中国人更重视家庭,更重视各种组织和单位,重视他们在其中的地位,重视他们的社会关系,可以说,社会关系构成的关系网是中国人最常态的活动范围。所以当社会上的各种旧式组织团体瓦解之后,中国人的关系网络开始逐渐破裂,传统的“集体人”思想又严重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的情况下,中国人的社会原子化的问题暴露无遗。

2、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建立与原子化的关系

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社会原子化的基本现状,而今,社会原子化已经逐步扩大,渐渐的进入了大学生之中。近些年来,大学的状况迅速变化,在大学生的周围许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在科技进步的时代,电子产品疯狂的涌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学生们把更多的生活时间投入了电脑中,游戏、音乐、电影、电视剧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的现实社会关系已经渐渐淡化,新的社会关系(即虚拟网络关系)渐渐形成。甚至有些人不需要任何网络关系,比如当前形成的一些“宅男”、“宅女”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不需要与人深入沟通交流,于是,他们逐渐脱离组织群体,形成了社会原子化的典型代表。

当前大学的制度建设也存在问题。大学虽然是学生自由学习自由生活的地方,但是过分的自由也会使集体感的缺失。第一,从严格的高考制度下走出来的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初期会感到极大地不适应,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导致敏感、多疑、不信任以及交往困难等问题。另一点,大学的学术自由氛围可以让大家充分的重组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但是大家多种多样的时间安排和生活方式,往往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集体感、归属感的缺失。在中学阶段,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同学和老师是学生在校的主要交往对象和关系网络的组成部分,而大学的制度方式在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同时本身就淡化了班级乃至院系的集体意识,淡化了个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哪怕是一个宿舍的舍友,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都很难找到共同点,这个时候就会引发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独孤感和寂寞感的产生,甚至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也就是大学生“原子化”的雏形。

在学校难以提供有效地解决方式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寻求自助解决办法。而宗教就慢慢的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从许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案例以及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图1-9)都能表明与其说宗教对于大学生首先形成的是一种信仰,不如说宗教对于大学生首先是一种纽带作用。宗教可以通过一种大家普遍认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把一些陌生的个体联结在一起,从而给予这一群体关怀和认同,也使得这一群体的成员彼此亲切和团结,使他们有了共同的信仰、认同、宗旨和理想目标。这对于处于“原子化”状态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解决良方。

对于大学生来讲,宗教团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他们脱离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中获得这些东西的另一渠道,虽然是从亲人关系到陌生人之间产生的所谓“兄弟姐妹”的关系,但是这些也已经往往超过了普通的同学朋友关系,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些通过宗教联系的“兄弟姐妹”却有着空前的团结,共同的

宗教活动使得他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行动,共同的信仰使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念,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情,经验和情绪,使得心理上增加了更多的安全感,获得了更多的充实和信赖,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当代的理性社会,或许大学生依靠着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获得更多感情上的理解和支持。

四、关于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和家庭式宗教团体研究结论

1、大学生信仰宗教和建立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原因 通过调查,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理性和教育程度相对高的群体,信仰宗教人数较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家庭因素。家庭是最初级的社会群体,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家庭承载着最初教育儿童的功能,这使得父母亲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孩子,从而成为一种家庭传统。其他家庭因素也包括民族和生活地区的宗教信仰传统和民族文化,都是最初通过家庭的形式进行文化传续的。由于这种信仰培养时间早,历经时间长,对于大学生来讲往往是一种终身性宗教信仰。

归属感缺失。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从而使得大学生心理产生一些问题,缺乏归属感,慢慢走向“社会原子化”的一群人。通过信仰宗教可以得到宗教团体的支持,从而在组织团体找到归属感和集体感,更好的找到生活的意义。

心理空虚。看似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其实暗含许多的无奈,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大学生活不能有很好的适应就会不知所措,从高考巨大的压力解放出来,在大学不能找到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心理空虚,需要通过宗教为途径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

解决生活问题。虽然宗教不可以直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但是却给予大学生们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信仰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自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乐观的面对问题,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他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追求个性。许多大学生都对宗教产生好奇,这种好奇以前产生于书本或者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者是其他人的谈论。而在大学中,他们找到了可以直接接触宗教的机会,宗教对大多数大学生是一个神秘和好奇的东西,他们希望通过进入大多数人不了解的领域来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个性。

学习西方文化。许多宗教都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西方文化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希望可以通过信仰宗教和加入宗教团体的形式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的思想。

大学生信仰宗教以后,由于去教堂等宗教活动不太符合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于是他们开始自发建立一些家庭式宗教团体。通过访谈和结合问卷,对于大学生建立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原因,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果说宗教对于大学生首先形成的是一种信仰,不如说宗教对于大学生首先是一种纽带作用。宗教可以通过一种大家普遍认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把一些陌生的个体联结在一起,从而给予这一群体关怀和认同,也使得这一群体的成员彼此亲切和团结,使他们有了共同的信仰、认同、宗旨和理想目标。这对于处于“原子化”状态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解决良方。

对于大学生来讲,宗教团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他们脱离家庭这个初级社会

群体中获得这些东西的另一渠道,虽然是从亲人关系到陌生人之间产生的所谓“兄弟姐妹”的关系,但是这些也已经往往超过了普通的同学朋友关系,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些通过宗教联系的“兄弟姐妹”却有着空前的团结,共同的宗教活动使得他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行动,共同的信仰使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念,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情,经验和情绪,使得心理上增加了更多的安全感,获得了更多的充实和信赖,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其实,大学生之所以在家庭式宗教团体得到归属感除了心理上的归属感之外,他们和新认识的“兄弟姐妹”具有共同的信仰,更加亲密,更加团结,除了可以共同分担痛苦之外,有时候还可以得到实际的帮助,促进事情的解决,从而使得社会关系网从宗教层面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2、大学生信仰宗教和家庭式宗教团体的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13.25%的人信仰宗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还有18.07%的人宗教信仰不确定,如果通过传教活动或者是身边人的影响,这一部分人非常可能进入信仰宗教的行列,所以,就目前而看,宗教信仰的发展迅速,并且在我国大学生群体里,宗教信仰的潜在人群占有巨大的部分。

在大学里家庭式的宗教团体也慢慢的从暗处浮出水面,开始进行一些比较公开的传教和读经活动,宣传宗教思想,有25.3%的大学生知道周围有这种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存在,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大学生“原子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团体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扩大的趋势。

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自发性。这些组织团体大多是大学生自己自发建立的,不经过外界的传教或者是不良群体的煽动或影响,属于大学生自发的宗教信仰行为

建立时间短。这些群体往往建立时间都不长,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

规模小,数量少。这些团体在一个大学中也仅有几个,并且一个团体的组织人数在十几个人左右。

发展迅速。虽然现在组织规模较小、人数较少,但这些思想在一届届的大学生中传播速度惊人,随着社会发生更加剧烈的变迁,社会原子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里表现的更加突出,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发展会越来越快。

有规律的活动。除了大的宗教节日以外,家庭式宗教团体会以周或月为单位开展定期活动。

团体内部无明显的等级。由于是大学生共同自发组织,在团体内部无明显的等级分化,遵循宗教教义互称“兄弟姐妹”。

传教的主动性。加入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大学生会不断主动传播教义,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这个团体。

这些特点使得家庭式宗教团体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新鲜的事物和不可忽视的存在。

笔者在校园里多次遇到这样的传教活动,更多的朋友也曾经交流过类似的事件,这些宗教团体的活动增多也使我们更加关注这些宗教信仰本身以及内在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3、大学生建立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影响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大学生信仰宗教和建立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原因,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大学生建立了家庭式宗教团体,这一行为首先对于成员本身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大学生自发的克服抵制“社会原子化”的行为,加入团体的成员一方面获得了心灵上的集体归属感,获得了一种群体的接受和承认,满足了自

身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更加笃信教义的神圣,从而使他们继续传教,招揽新的成员进入家庭式宗教团体。

这一群体的建立对于其他的大学生来说,使得他们更多方面的接触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有一部分宗教信仰的潜在者或是“原子化”的新个体会进一步接触宗教,从而成为家庭式宗教团体的新成员。大部分大学生则持无所谓的心态面对这些宗教团体,还有一些大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对于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避之不及,对于传教行为也完全排斥,认为这些活动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虽然小,但是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这些行为势必会对学校环境和国家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学校,这些小团体成为了一些非正式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会对学校整体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些组织不断传教,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政府来说,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由于数目多,规模小,非常难以管理,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鞭长莫及。但是这些宗教团体的逐渐蔓延会对政府的社会建设形成一定的影响,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没有保障,而且不排除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举行一些反政府活动的可能。所以政府为了维稳的目的,也想推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五、对于学校和国家政府的建议

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虽然现在还是一个处于萌芽和地下的组织,但是它发展迅速,规模和数量渐渐扩大,并且逐步开始走向公开。对于这个组织,我们没有无法明确论它的优劣,但是从它兴起的原因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学校和政府确实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对于大学生“原子化”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实行一些方法和政策来解决大学生日益增多的问题。

大学是大学生的与国家社会联系的一个中间组织,如果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讲没有办法起到一个中间组织的联系作用,那么大学生就会产生深刻的归属感缺失。当代大学应该搭建一个集体的平台,除了让那些乐于展示自己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参与到大学集体生活外,更多的也应该让那些内向的、更加保守的学生同样可以享受到集体的归属和团结。大学不应该是一个完全信马由缰的地方,大学是人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平台。在大学里,学校承担的责任其实很多,除了学业上的责任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确实是非常值得学校关注和重视的,学校确实应该更贴近大学生的集体需求。集体归属感的缺失在当代确实与大学制度分不开,大学应该深化改革制度,让大学是既是每个大学生的大学,又是集体的大学。通过一些更加紧密的活动使得单个群体走向集体,在集体中实现自己本身的价值。

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虽然实行,但是我国对于宗教信仰整体来说是一个比较严格的环境,所以宗教总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首先,基于信仰可以解决大学生或者更多人的“原子化”,政府应该适度放开对宗教的严格控制,使得人们思想渐趋自由。其次,家庭式宗教团体由于规模小,植入民间较深,政府管理往往鞭长莫及,只能是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如果政府真正要控制家庭式宗教团体的不断增长,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原子化”问题,解决大学生日益突出的集体归属感缺失以及心灵空虚等问题。需要政府从根本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育理解和教育方法,提倡素质教育,能够在大多数方面消除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的差异,减少从校园走向社会阶段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渐趋平缓的从教育入手,真正解决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这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

六、研究的创新和价值

对于此次大学生宗教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纯粹是出于偶然的机会,由笔者在大学中偶遇的一次传教行为开始,传教者也同样是大学生,于是笔者与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与探讨。生发出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于是开始了本文的研究。

1、研究角度

关于大学生的宗教研究问题也不少,包括当今的现状和原因,许多研究都有比较详细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但是本文所采取的却是一个独特新颖的角度,从大学中的家庭式宗教团体入手,来研究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自发性。这些组织团体大多是大学生自己自发建立的,不经过外界的传教或者是不良群体的煽动或影响,属于大学生自发的宗教信仰行为

建立时间短。这些群体往往建立时间都不长,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

规模小,数量少。这些团体在一个大学中也仅有几个,并且一个团体的组织人数在十几个人左右。

发展迅速。虽然现在组织规模较小、人数较少,但这些思想在一届届的大学生中传播速度惊人,随着社会发生更加剧烈的变迁,社会原子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里表现的更加突出,这些家庭式宗教团体发展会越来越快。

有规律的活动。除了大的宗教节日以外,家庭式宗教团体会以周或月为单位开展定期活动。

团体内部无明显的等级。由于是大学生共同自发组织,在团体内部无明显的等级分化,遵循宗教教义互称“兄弟姐妹”。

传教的主动性。加入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大学生会不断主动传播教义,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这个团体。

2、原因分析

立足于大学生家庭式宗教团体,笔者进行了许多方面的调查和讨论。在访谈中,笔者发现了许多的群体成员都提到了加入团体的原因有大学生活中集体归属感缺失,个人原子化明显这个层面,从而挖掘出了 “社会原子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找到了这一大学生加入家庭式宗教团体的重要原因。

社会的剧烈变迁使得大学生日益进入“原子化”的问题中去,许多大学生由于还缺少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所以导致了集体归属感的缺失,心灵孤独寂寞空虚,加入家庭式宗教团体这个集体对于他们有了极大的吸引力,并且暂时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3、建议提出 针对于大学生“原子化”产生的家庭式宗教团体,主要应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集体归属感的缺失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可以改善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对于家庭式宗教团体的形成,本文建议政府应该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这种大学生独立解决心理问题的行为,同时学校和政府应该共同努力,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应对大学生“原子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jr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