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07: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 科 班 级 教 师 时 间 电 子 备 课 教 案
语 文 四年级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师: 周次 1 日 期 8.26-9.1 教 学 内 容 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3、《鸟的天堂》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 备 注 开学典礼、安全教育 6 2 9.4-9.8 3 9.11-9.15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9、《巨人的花园》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6 4 5 6 9.18-9.22 9.25-9.29 10.2-10.6 6 6 国庆节 6 语文园地三 13、《白鹅》 14、《白公鹅》 7 10.9-10.13 15、《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 17、《长城》 18、《颐和园》 8 10.16-10.20 19、《秦兵马俑》 6 9 10.23-10.27 语文园地五 20、《古诗两首》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线》 6 10 11 12 10.30-11.3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6 语文园地六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11.6-11.10 11.13-11.17 6 6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 29、《呼风唤雨的世界》 13 11.20-11.24 30、《电脑的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6 14 11.27-12.1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整理复习 6 15 12.4-12.8 6 16 17 18 19 20 12.11-12.15 整理复习 12.18-12.22 整理复习 12.25-12.29 整理复习 2018.1.1-1.5 整理复习 1.8-1.12 期末考试 6 6 6 7(元旦节)
小学全册教学计划表
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四年级 科目:语文 任课教师: 1、字的积累检测;我着重从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进行测试。2、 词的积累的检测;我对形容词、动词、名词、结构词、归类词予以及成语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测结果显示(1)词语掌握牢固,有错别字。(2)词的积累贫乏,还是停留在书面上。(3)成语的积累也肤浅,只集中在雪过的成语故事上,课外收集不够。(4)对词语的意思不能理解,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分析评估存在的问题是在上课时,对词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等方面不够具体,课后也为让学生多查字典,多背、多记。 3、句段方面的检测;我对学生的好句、好段(课文中的为主)进行了测试,评测结学情分析 果为: (1)基本句子掌握良好。(2)固定好句掌握不够扎实,积累也较少。比如:歇后语,记住前半部分,忘记后半部分;记住后半部分,忘记前半部分。原因是喻意不够清晰。名人名言有错字,弄错名人的姓名,积累的也少。谚语、俗语方面掌握还较好,但在分类别上还有模糊不能正确区别类别。 段方面是书本中要求掌握背诵的问题比大,但还是有个别忘记。课外积累较少,原因在于段的整体理解不透,归类描写收集不够。 综上所述,分析研究前活动开展前(1)学生只掌握部分文中的字词句段,对于字词的理解还不透彻。(2)句段的理解归类不够。(3)课外积累少之又少。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照专题编组,涵盖八个专题,分别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教材分析 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揭示学习要求,每组有三至五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面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八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全册教学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目标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全册教学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1.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全册教学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难点 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教学措施 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主备教师 课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参备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教 学 目 标 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难点 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课时安排 10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年级上册常规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1、《观潮》 总课时 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2-5页,课文及课后练习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改进意见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与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观潮
第一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二课时 1、《观潮》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2—5页,课文及课后练习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 改进意见 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课堂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练习与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一课 1、观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课时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课题 第一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总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科书6-9页的课文及课后练习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法制渗透:《自然环境保护法》 重点 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改进意见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法制渗透: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我们只有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才会有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课堂小结 你能当导游介绍大峡谷了吗? 练习与作业 完场家庭作业第二课 回家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型 新授课 分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13页的课文及课后练习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教 学 目 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 重点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改进意见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你有什么收获?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2课时 3、《鸟的天堂》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13页的课文及课后作业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改进意见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
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1课时 4、《火烧云》 总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16页的课文及课后作业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改进意见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 2.各种方式读课文。 练习与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课时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课题 第一课时 总课时 语文园地一 第4课时 口语交际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上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练习与作业 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 组内交流 口语交际 分组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一 总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写作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等够写出风景的独特之处。 等够写出风景的独特之处。 等够写出风景的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改进意见
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完成写作 你学会写作的吗?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一 总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 教 学 目 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标 重点 难点 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课堂小结 你喜不喜欢今天的学习? 练习与作业 回家把知道的对联读给父母听 改进意见
练习课 课时 课题 第4课时 总课时 语文园地一 第4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重点 难点 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计划
第二单元 主备教师 课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参备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隐蔽”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背诵《爬上虎的脚》全文。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4.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7.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8.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9.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10.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11.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隐蔽”等词语。 教 学 目 标 重点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背诵《爬上虎的脚》全文。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4.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7.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8.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1.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难点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3.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二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1课时 5、《古诗两首》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题西林壁 教 学 目 标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重点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难点 1、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改进意见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2课时 5、《古诗两首》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游山西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教 学 目 标 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重点 见解.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难点 见解.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改进意见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板书设计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1课时 6、《爬山和的脚》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生字词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目 标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重点 难点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方法 教师教授 师生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改进意见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同学们,你们认识爬山虎了吗? 抄写生字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2课时 6、《爬山虎的脚》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爬山虎的脚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重点 片段的方法; 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改进意见 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同学们,你们自己能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了吗? 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1课时 7、《蟋蟀的住宅》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生字词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改进意见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 ng)斜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分课时 课题 第2课时 7、《蟋蟀的住宅》 总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授课日期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课文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改进意见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
正在阅读: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03-08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1(唐诗部分)10-31
采油厂质量监督管理办法09-28
陕西省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2014届04-24
TSP的几种求解方法及其优缺点11-08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试卷09-06
2018年风电变流器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目录)03-20
论文格式模板范文手稿03-0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册
- 人教
- 教案
- 语文
- 年级
- 图文
- 小学
- 电子
- 关于世界无烟日的英语作文
- 010-质点、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 毕业设计翻译 10031124陈扬
- 2004年证券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基金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
- 国外关于食物安全的论述及代表性定义(1)(精)
-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 有效开展KYT活动为安全保驾护航 - 图文
- 陆机与七徵又作
- 专题26 高考大题专练(四)-2017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Word版含解析
- 理想信念教育方案
- 品质部上岗考试题
-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
- 等保测评概念
- 语文口语交际题目汇总46题(含答案)
- 浅析内部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构建
- 姐妹人性1500字作文
- 数学教学论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 图文
- 赴外学习考察党建工作报告
- 超市出纳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例文与超市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汇编 doc
- 标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