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V电缆分支箱生产工艺流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30 12: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00V电缆分支箱生产工艺流程

金属材料 根据钣金生产工艺守则:熟悉图纸领取材料,调整剪板机刃口间隙,有步骤下料,数控冲压加工元器件采购 根据图纸对元器件型号以及电气性能进行检查 板材下料,冲压 根据钣金生产工艺守则:调整定入库 打磨,喷塑 折弯,焊接 位尺寸,折弯成形,焊接固定位 电气元器件领用 根据钣金生产工艺守则:表面光洁度检验 根据一二次线加工和装配工艺控制文件:按图纸领取元器件,核对型号、数量,合理排列距离空间,按配线路径正确落料,并做标记套 柜体 产品装配 电气性能检验,成品检验合格 包装 出厂检验,并附报告 产品出厂

目的

为规范成套配电柜一次行线作业方法,使操作有据可依,使检验有据可依,使操作过

程规范,减少操作失误,特编制本文件。

1. 范围

本行线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南京正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各种配电柜、配电箱中一次行线、接线的配置固定等。

2. 引用标准

GB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JB∕T9661-1999《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GB2681-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JBT 2436.1-1992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第一部分: 0.5~6.0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1.1 本守则引用标准

(1)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2)GB5585.1-2005 《电工用铜、铝母线及合金母线 第一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 (3)GB5585.2-2005 《电工用铜、铝母线及合金母线 第二部分:铝和铝合金母线》 (4)GBJ14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 7251. 1-2005/IEC 60439-1:1999《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1.2 本守则适用于指导我厂生产的低压配电装置及其他非定型的各种电控设备中的主回路母线的选择、配制、加工制作、连接和安装。

产品主电路配线、制作和安装除应遵守本守则外,还应满足顾客的要求。 1.3 一次线的选择 1.3.1 母线种类的选择

根据用途不同,一次线材料分为硬母线和绝缘导线两种。

通常硬母线选用TMY矩形铜母线或LMY矩型铝母线,也可采用异型母线; 绝缘导线选用BVR或BV聚氯乙烯导线。 1.3.2 主回路母线截面的选择

一般应考虑短时产生的机械应力、热应力和正常的温升,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正常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不应造成载流部件的连接有异常变化。

一次线规格按照图纸要求确定;当图纸没有标明规格时,根据线路容量选用。 1.4 绝缘导线的加工及安装 6.4.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截面积为2.5~150mm2绝缘导线的加工及安装。

1.4.2 导线型号:BRV聚氯乙烯绝缘多股铜芯导线;R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软导线;RV-105耐热聚氯乙烯绝缘多股铜芯导线。 1.4.3 铜压接端头

铜压接端头的技术性能符合《导线用铜压接头 第一部分:0.5~6 mm2导线用电缆接头》(JB/T2436.1-92)及《导线用铜压接头 第二部分:10~300 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JB/T2436.2-94)。 1.4.4 捆扎材料

锦纶丝线、塑料绝缘单芯铁线、尼龙扎带。 1.4.5 端头塑料套管 端头塑料套管:黄、绿、红。 1.5 端头压接 1.5.1 准备工作

1.5.1.1 据导线和元器件的安装位置、敷设走向,计算出每根导线的长度。根据行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线束走线时要长出40~50mm,以防线束经捆扎、弯曲后长度不够,导线可用棉丝勒直,不得用台钳、刻丝钳强行拉直。 1.5.1.2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按图纸或工艺文件要求。

1.5.1.3 根据线径不同选取剥线钳或电工钳剥线头绝缘,剥线时不应损伤线

芯。线头绝缘剥去长度应按连接螺钉直径及连接方式确定在导线压接端头的部位剥除绝缘层,露出线芯的长度应略大于铜压接端头套管部分长度的2~3mm.

1.5.1.4 铜压接端头表面不应有毛刺、裂纹;接缝处焊接平整;银镀层光亮、无斑点等缺陷。

1.5.1.5 使用BRV多股导线时,应在端头出压接经过电镀处理的铜制冷压端头。冷压端头的口径应与导线线径匹配;当导线截面积在6 mm2以下时,用手

动冷压钳压接,当导线截面积大于6 mm2时应采用液压钳压接。压接时其钳口要根据线径对号选用,压接后端头不得松动。 1.6.2 端头压接的技术要求

1.6.2.1 端头采用冷压接,导线、端头、压接冲模必须匹配。

1.6.2.2 6~16 mm2导线的端头压接可以用长柄手动压接钳压接。25 mm2及以上导线的端头压接应当采用端头压接机或用压接冲模在冲床上压接。

1.6.2.3 端头压接前应在导线两端套上相应规格、颜色的塑料套管。端头应压紧,不得过紧或过松,压好后的截面积应等于或略大于截面积与端头套管截面积之和。检验导线端头是否压紧可进行耐拉力试验,拉力负荷值按下表的规定。试验时不应产生端头与导线间的滑动、导线在压接部位断裂或拔出、端头变形等缺陷。 导线端头耐拉力试验的拉力负荷值 热循环 导线额定截面 试验电流 通电时间 AC min A 71 95 124 154 190 238 288 336 397 448 541 632 压接电阻试验电流 DC A 8 10 13 15 20 25 30 35 40 45 55 65 短时耐受电流试验值 AC A 1200 1920 2750 3000 5000 6300 8800 13000 14000 18500 26600 28000 拉力负荷值 N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5 60 90 800 980 1200 1500 1800 2200 2800 3500 4100 4200 4500 4700

1.7 导线弯制

导线在端头压接好后,应按导线在成套柜中的实际位置和走向,进行弯制(弯曲),截面较小的导线可以捆扎成束弯制;截面积较大的导线可以单根弯制(弯

制可以用手工,也可以在弯曲机上进行)。弯曲内半径应不小于导线绝缘外径的2~3倍。 1.8 导线的连接与安装

1.8.1 导线应按成套柜的主电路图的要求进行安装(敷设)。较小截面的导线应按单回路、多回路进行捆扎,但不应超过三个回路(每三相为一个回路);较大截面积的导线只能按每个回路捆扎;很大截面的导线应单根敷设,不必

捆扎成线束。

1.8.2 每个线束或每根大截面导线应当在适当位置进行固定,以便在电路发生短路时,所产生的应力不会导致导线过大的移动或损坏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

1.8.3 导线在安装好后应保证接线正确,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并不影响导线的散热,也不影响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1.8.4 多根导线配置时应捆扎成线束,一般用尼龙拉扣或螺旋管捆扎成圆形。线束配置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线束应用吸盘与箱体固定,水平时每300mm、垂直时每400mm固定一次。

1.8.5 当导线根数较多时也可敷设于走线槽内,走线槽断面应切割整齐。

1.8.6 导线接头需弯曲成圆形时,弯曲直径大于紧固螺钉直径0.5~1mm,圆圈与导线绝缘层之间相距2mm,弯曲方向与螺钉紧固旋转方向一致。

1.8.7 导线与元件接点或母线连接时用螺钉拧紧。每个端子的接点上只允许接一根线,特殊情况时可以接两根线,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连接可靠及满足GB7251产品标准的有关要求。

1.8.8 连接到发热元件上的绝缘导线应考虑到发热对绝缘导线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绝缘导线与发热件间的距离见下表。 电器元件、电子元件等发热件之间保持距离 发热件 上 方 侧面 10 10 20 30 30 30 下方 10 10 20 30 30 30 (W) 元件允许60o 元件允许50o 7.5 15 20~50 75~100 150 200 30 30 100 100 150 150 40 100 200 300 300 400 选用BV、BRV 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 20 20 40 40 40 40 1.8.9 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绞接点或焊接点,接线应尽可能在固定的端子上进行。 1.8.10 一次母线上连接二次线时,需在母线上单独打孔,用螺栓紧固,或采用母线无孔连接技术,用连接件连接。 1.9 检查

检查一次线的选择、制作、连接和安装是否符合以上各条工艺要求。

2. 母线及相应电流等级对照表见

2.1 EGH1-80: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电流等级 主母排规格(mm2) 配电母线电流 配电母线规格 3200A TMY-3×(100×3) 1200A~400A Π型排1600mm2 2500A TMY-2×(100×10) 2.2 EGH1-100: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电流等级 (mm2) 配电母线电流 配电母规格

2.4 EGH1(4000A~1600A/65kA):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额定电流(A) 水平母排尺寸(mm2) 4000

6300A 5000A 4×(100×10) 4000A 3×(100×10) 主母排规格TMY3×(120×10) 2.3 EDJ:主母

2000A 1600A 1000A 630A 400A 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

Π型排3根 Π型排3根 Π型排3根 Π型排3根 Π型排3根 (300mm2) 160A 下表

线(1600mm2) (1400mm2) (800mm2) (400mm2) 电流等级 母排规格 630A 500A 400A 40×4 300A 250A 30×3 选取:

200A 100A 30×10 50×5 垂直母排尺寸(mm2) 3×(100×6) 3×4(10×80)

3150 2500 2000 1600 3×2(10×100) 3×2(10×80) 3×(10×100) 3×(10×80) 3×(100×5) 3×(80×6) 3×(80×5) 3×(50×6) 2.5 GCS、GGD(In=4000A~2500A ,Icw=80kA):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主母线电流等级 母排规格TMY(mm2)

#03配电母线电流等级 母排规格TMY(mm2) 1500A 120×6 1000A 100×6 800A 80×6 600A 50×6 400A 40×6 4000A 4×(100×10) 3150A 2×(100×10) 2500A 2×(80×10) 2.6 GCS、GGD(In=2500A~1000A ,Icw=50kA):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电流等级 2500A 2000A 1600A 10×80 1250A 8×80 1000A 6×80 600A 60×6 400A 50×5 母线规格 TMY 2×(80×2×(8×(mm2) #02垂直母排电流等级 #02垂直母排规格TMY (mm2) #03垂直母排电流等级 #03垂直母排规格TMY (mm2)

10) 1250A 80×10 1250A 120×6 100) 1000A 80×8 1000A 100×6 800A 80×6 800A 80×6 600A 60×6 2.7 GCS、GGD (In=1600A~600A ,Icw=30kA):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电流等级(A) 母排规格(mm2) 2.8

1600 (60×10) ×2 1250 80×8 1000 60×8 800 60×6 630、600 50×5 GCS、GGD (In=6300A

~4000A ,Ue=400V,Icw=100kA):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取:

主母线电流等级 母线/绝缘导线规格TMY(mm2) 配电母线规格: 主母线电流等级 1800A 6300A 6×(120×10) 5000A 4×(100×10) 4000A 3×(100×10) 1600A 1000A 630A 400A 母线/绝缘导线规2×(60×2×(1002×(60×2×(40×2×(30×格TMY(mm2) 取:

主母排电流等级 主母排规格(mm2)TMY 垂直母排电流等级 垂直母排规格(mm2)TMY 1800A 100×6 1600A 100×6 1000A 60×6 630A 40×6 400A 30×6 6300A 6×(10×120) 5000A 4×(10×100) 4000A 3×(10×100) 10) ×6) 6) 6) 6) 2.9 GCS、GGD(In=6300A~4000A , Ue=690V,Icw=100kA):主母线截面根据进线电流按下表选

3. 目的

为规范成套柜二次行线作业方法,使操作有据可依,使检验有据可依,使操作过程规

范,减少操作失误,特编制本文件。

4. 范围

本行线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南京正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各种配电柜、配电箱中二

次行线、接线的配置固定等。

5. 引用标准

GB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JB∕T9661-1999《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GB2681-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JBT 2436.1-1992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第一部分: 0.5~6.0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6. 职责

生产部门二次行线作业人员负责按照此指导书要求进行二次行线作业,质检部门按照此指导书要求进行检验。

1、二次线加工和装配工艺规范

1.1 材料

1.1.1 绝缘导线

1.1.1.1 绝缘电压:应不低于设备的额定绝缘电压。

1.1.1.2 导线截面积:一般二次线路为1.0~4(平方);弱电线回路1.0(平方)及以下。 1.1.1.3 导线颜色:一般导线为黑色,PE线为黄、绿色间隔(全长)。 1.1.1.4 规格:一般为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注:如产品制造规范接线图(接线表)中已规定了绝缘导线的规格、截面积,颜色时、施工应按规定选用。按要求领取导线及辅助材料,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时应注意】 1.1.1.5 按接线图或布置图要求将元器件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并可靠的固定。

1.1.1.6 导线按相或极选用颜色时,导线颜色应符合表一的规定,而一般情况下,除接地保护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零线采用染蓝色线外其它不须标明电路特征的辅助回路,宜采用黑色。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照施工说明中的要求选择颜色; 无特殊要求时,按照下列规则选择颜色: a.整个装置及设备的内部布线一般为黑色 b.零线和中性线:淡兰色 c.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 d.交流三相电路的:A相:黄色 B相:绿色 C相:红色

表1 类别 相序或极 颜色 A相 L1 黄 B相 L2 绿 交 C相 L3 红 流 中性线 N, 黑 中性保护线 黄绿相间 PEN 保护线 PE 黄绿相间

类别 相序或极 正极 L+ 负极 L- 接地中性线 M 直流

1.1.1.7 二次回路有大线连接时,导线选择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用大线选择见表2。

表2 常用导线的载流量

安全载流量(A) 标称截面S(mm2) 12 0.75 15 1 18 1.5 25 2.5 34 4 43 6 60 10 80 16 100 25 130 35 注:标称截面S≥4mm2为大线部分。

1.1.1.8 常用铜冷压导线接头的规格见附录表1 1.1.1.9 行线槽

根据线束的大小选择PVC型行线槽,行线槽的材料一般为阻燃型(至少应为自熄型)ABS塑料,行线槽的规格尺寸见表3使用行线槽行线时,只需将导线直接放在槽内,不需捆扎,完工后将盖子盖上.

a. 行线槽的使用必须符合合理、美观、省料的原则。 b. 行线槽的安装螺钉不应有损伤绝缘导线的可能。 c. 对横向、竖向行线槽汇接处应吻合,无明显缝隙。

表3 走线槽尺寸系列(mm) 宽 45 55 35

高 65 50 50 1.1 .10 捆扎材料

捆扎材料可用单芯塑料绝缘铁芯线、尼龙扎带,推荐采用尼龙扎带。尼龙扎带的形状,尼龙扎带的长度有(3×100、4×150)mm若干种。参见附录表2。 1.1.11 号码管

号码管的尺寸一般根据线径的大小来规定,规格有1平方、1.5平方、2.5平方、4平方、6平方等若干

1.2 绝缘导线标记(线号)

1.2.1 绝缘导线标记目的,是用来识别导线所连接的电路及相应的端子,以便电器设备

运行维护及测试。

1.2.2 绝缘导线的标记必须安照电气接线图或接线表的要求制作。 1.2.3 制作方法

绝缘导线标记一般在号码管打印机或电脑套管印号机上印号,标记制作好后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和褪色

1.2.4 所配导线的两端应用号码管,号码管的编号应正确,发现有错时,不得用笔擅自涂改,应通知打字员重新打印号码。号码的视读方向在装配位置以开关板维护面为准,字的顺序见图1

1.2.5 各导线号码管长度应基本一致。

1.2.6 线束中导线不能有明显的交叉现象,应横平竖直,导线弯曲改变方向时,用手指或圆嘴钳弯曲,不得用尖嘴钳等锋利工具弯曲导线。

1.2.7 号码管在绝缘导线上的放置位置见图1

S10 S10 S10 S10 S10 S10 S10 S10 图1

a) 裸端头的管部应套入标记套管内,避免带电裸露部份外露。(见图2)

图2

b) 标记套管的文字符号应朝外或便于观察的一向。

合格

合格

1.3 焊接材料

不合格

在二次行线中,个别端头允许焊接,焊接为松香焊锡丝,焊剂为中性焊剂(松香的酒精溶液),不允许使用氯化锌酸性或其它碱性焊剂。 1.4 工具

接线常用工具见附录表3

1.5 标签

1.5.1 开关柜中安装的各种设备、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应按照电器接线图或接线表的要求安 装或粘贴该元件项目的标签。

1.5.2 标签可以是塑料的或不干胶纸制作的,制作方法:机器制作。

1.5.3 标签的粘贴位置,一般应放在元件的左上角或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个别情况左上角不能粘贴时,可粘在元器件正上方或就近适当的位置

1.5.4 各接地点处应贴地线标签 ,元器件符号牌应粘贴于接线面对应元器件邻近柜体或安装支架(安装板)上的明显位置,不得贴在元器件本体上。为避免引起误解,应粘贴于元器件的左上方45度位置。符号牌粘贴方向,内装式元器件为正视方向镶入式元器件为反视方向(板后)。书写标注代号要求字迹清晰端正,字体统一匀称。元器件符号牌粘贴后不应被线束遮挡。 1.6 行线工艺

1.6.1 行线的基本要求

1.6.1.1 端子排上短接件连接的时候,必须将短接件两侧的毛刺修剪好后再连接到端子排上,反之柜体将会出现短路或烧毁的情况。

1.6.1.2 导线及线束应排列均匀、合理,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1.6.1.3 导线不允许承受应力,以免影响导线的正常运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线位的

圆弧过渡。

1.6.1.4 线束可以制成圆形线束,线束捆扎点间距,视线束大小定100~200mm。 敷设时要求排列整齐美观,线束要用夹持件固定,被金属夹持件夹紧部分的导线要用绝缘布缠绕4层再进行夹紧,线束用缠绕管包绕,缠绕管圈与圈之间应保持3~5mm间隙或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缠绕,线束应用尼龙扎带与敷设面扎牢,绑扎间距参照线束捆扎点间距。当线束需要转弯时应有适当弧度,弯角半径不得小于线束直径的二倍,不允许打死弯和出现硬角。端子排和元器件上的拱头线可不进入走线槽或扎入线束。

1.6.1.5 在有可能移动及弯曲的线束,如跨门的线束必须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线束用塑料缠绕管缠绕,并且要留有足够长的余量,同时应在线束的两端加以固定,以免因移动或弯曲时产生的应力而损坏导线,见图3

图3

1.6.1.6 线束通过活动部位时,应采用多股软线,进门线束两端必须用支持件夹紧,中间段长度适当,应以能保证门的自由开启和不损伤导线为原则。根据走线方向,线束可布置成“U”形或“S”形,当门关闭时线束不得靠紧,并和附近元件保持安全距离,见图4。

不大于50不小于20不小于60不 小 于 1 0 0平 铺 束 线 圆 束 线

图4

1.6.1.7 线束的捆扎应挺直,不得有明显的扭曲与导线交叉。 1.6.1.8 线束的捆扎不应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 1.6.1.9 禁止使用焊接或交接的方式加长导线。

1.6.1.10 穿越金属板的导线或线束,应有塑料护齿条或绝缘护套以保护导线。 1.6.1.11 导线及线束不应紧贴金属板、金属构件或裸母线敷设,应在导线及线束下垫绝缘套或套绝缘套管

1.6.1.12 每个线束都应捆扎固定,应不因元器件的操作产生移位及晃动。 1.6.2 行线方式 1.6.2.1 嵌入式

把线束嵌入PVC型塑料槽内,走线槽可以用底部的螺钉固定在开关柜上,槽内线束可以捆扎,也可以不捆扎,但应排放整齐。 1.6.2.2 固定式

1)将圆形线束均匀、整齐地固定在塑料线夹、自贴吸盘上或固定在金属条架上 2)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一次线与二次线应分开走线,尽可能各在一侧。

3)相同型号规格的装置内接线方式及排线走向应完全一致,同一柜体内多排并行的导线在转角位置上应保持整齐,间隔均匀。

4) 至接线端子排处的导线分列(导线分列是指导线由线束引出有次序的接向端子) 1.6.2.3 单层分列

当接线端子数量不多,可采用单层分列,为了使导线分列整齐美观,一般可从终端端子开

始,自左自右(或自右至左),导线按端子的顺序水平排列。 1.7 导线端头的加工和连接

导线端头加工的好坏是保证接线连接可靠和电路正常运行的关键,导线端头及连接处不允许有氧化层和任何污染物。

1.7.1 断线应用断线机断线,并严格按断线机操作程序进行,若无断线机则按 1.7.2 操作

1.7.2.1 多股软导线在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加终端附件(线鼻子或冷压端头),线芯不得有松散或断股现象。

a)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绝缘层,钳口与线径配合适当不得损伤线芯。

b) 将线芯穿上线鼻子,线芯穿过线鼻子压接部位后,线芯外露长度为0.5~1mm,用冷压钳压接,压接时,不同规格的接线鼻或冷压端头应用冷压钳上对应规格的钳口压接,加压至钳口完全闭合。

c) OT、UT型冷压端头用冷压线钳进行压接,将端头放入冷压钳相应规格的钳口处,加压至钳口完全闭合。

d) 打开冷压钳,将端头拿出即可。

e) 以上线鼻子压接后用力拔一下线鼻子,线鼻子不允许松动或脱落。

(对于不使用的线头(如设计修改取消的导线)剪断后,其线芯侧应用绝缘胶布包扎起来,尽量隐蔽,不要将其露在线束表面。)

1.7.2.2 冷压端头接好后应逐一检查,外形端正。压接不合格端头见图5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见表4,冷压端头与导线承受的拉力负荷不小于表5规定的数值。 检查方法:

a.抗拉强度检查:先将导线夹紧固定,再用弹簧拉力秤钩住压接端头孔直 接测量;

b.压接点接触电阻检查:通以上表所示的直流值,用直流压降法测定端头和导线压接部分的电阻以及相邻同长导线的电阻值(精确到微欧姆10-6Ω),其连接部位电阻值应低于同规格同长度导线的电阻值。

c.导线压接端头的部位剥除绝缘层,露出线芯的长度应略大于铜压接端头套管部分长度。

压力不足 压力过

导线穿入过多

图5续图5

导线穿入不足

导线压痕偏心

部分导线未插入

表4 冷压故障 压力不足 压力过大 导线插入不足 导线露出太多 压痕偏心

故障原因 大规格冷压端头用大规格钳口冷压 小规格冷压端头用小规格钳口冷压 导线未全部穿入 剥除绝缘层部分太长 冷压端头放置在钳口的位置不对 选择合适的冷压端头和钳口 重新压接端头并拧紧 应全部穿入后再冷压 应控制剥头尺寸 应控制端头放置位置 解决方法 部分导线未插入 多股导线未拧紧 表5 与端头配合的项号 端头规格 导线截面㎡ 1 2 3 4 5 6

热循环 温升试验试验试验通电电流值 电流时间AC 值AC min A A 6 9 12 16 21 28 36 10 14 18 24 32 42 54 0.5 1.0 1.5 2.5 4.0 6.0 0.5 0.75 1 1.5 2.5 4 6 45 短时压接耐受 电阻电流试验试验电流 值AC A 1.8 60 2.7 90 3.6 120 4.8 180 6.3 300 8.4 480 11 720 拉力负荷值N 预绝缘端头 60 90 100 140 190 275 360 裸端头 75 120 160 220 320 500 650

1.8 采用螺钉、螺母固定导线端头时,应采取防松措施,如果使用一只螺母紧固导线

端头时,应在螺母下面加一个弹簧垫圈,若不使用弹簧垫圈时,应使用两只螺母锁紧,螺母拧紧后螺栓头部应高出螺母2~5牙。

1.8.1 螺母压紧绝缘导线或冷压端头后,螺母或垫圈至导线绝缘层(或导线号码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mm,不允许将导线绝缘层(或导线号码管)压在螺母或垫圈下面。 1.8.2 在一般的元器件接线端子上,连接导线的根数不超过两根,对测量仪表、分流器、电阻器、及变阻器等小型元器件的接线端子应尽量只与一根导线连接。当元器件本身有引

出线接入电器时,若原来的引线长度不够则应以端子排进行过渡,不允许悬空连接。同一个接点最多只允许接入二根导线。

1.8.3 接至电器元件端子及端子上的连接导线,应留有足够的余量,并弯曲成有规则的曲线,大小、方向应保持一致,力求美观、整齐,接线端头的长短、走向、布线应当方便维护与检查。

1.8.4 所有螺钉紧固件,必须加弹垫、平垫、螺钉、(螺母)进行紧固。

1.9 在强电回路中,当导线与发热元件(电阻)连接时,导线应剥去40mm以上

的绝缘层,套耐热瓷套再进行连接。

1.10 由一次母线引出二次线或二次线接入一次母线时,需在母线上靠近边缘

应涂上823固体薄膜保护剂以防腐蚀。见图7:

3510绝缘层10mm

的地方钻孔Ф4.5用M4螺钉固定,导线的绝缘层应适当剥长。遇到铝母线时,在接触面上

母排图7 1.11 当元器件本身有引出线接入电器时,若原来的引线长度不够则应以端子排进行过

渡,不允许悬空连接。

1.11.1 同一个接点最多只允许接入两个冷压端头。见图8:

图8

1.12 导线在接入元器件接点前,应留有适当余量,方法有二:一是进入接点前的导线弯成弧形;二是在Ф8的圆棒上缠绕5~6圈,然后接到元器件接点上,见图9:

图9

1.12.1 各接地线连接处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漆或锈斑。

1.13 二次行线作业完工后应对照此工艺要求进行自检,并填写《装配流程卡》,经质检检验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附表4 剥线工具 端头型号 剥线钳 绿色滑块调至(9-10)约(13mm) 绿色滑块调至(11-12)格约(14.5mm) 选用工具 描述 鼻子套入导线, 并放入冷压钳模具口,压到自然弹开为止(不要压到绝缘护套) 鼻子套入剥好的导线上,并放入相应的(按导线的线径来选择档位0.75、1.5、2.5)冷压钳模具档位压到自然弹开,(2.5和4平方)线径导线通用2.5档压接,带压痕的一面放在鼻子突出的一面 成品 凤凰鼻子 (1.5、2.5平方) 凤凰鼻子 (4平方) 菲尼克斯冷压钳 压痕在凸面的中间 OT、UT铜鼻子 (≤4平方导线) 绿色滑块调至(5-6)格约(9mm) 冷压钳

航空插鼻子 绿色滑块调至(6-7)格约(10mm) 鼻子套入剥好的导线上,并放入相应的(按导线的线径来选择档位0.75、1.5、2.5)冷压钳模具档位压到自然弹开,(2.5和4平方)线径导线通用2.5档压接,因为是圆柱体的鼻子,压痕没有特别的要求 压痕没特别要求

附表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符号 DL WJ G WSJ LH ZCH YH BCJ HQ ZJ HC HWJ TQ TWJ LJ HJ YJ 文 字 解 释 继路器及其辅助触点 温度继电器 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 瓦丝继电器 电流互感器 重合闸继电器 电压互感器 保护继电器 合闸线圈 中间继电器 合闸接触器 合闸位置继电器 跳闸线圈 跳闸位置继电器 电流继电器 合闸继电器 电压继电器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符号 JSJ YZJ ZXJ WH XKJ 文 字 解 释 加速继电器 电压中间继电器 指挥信号中间继电器 有功电度表 选控继电器 VARH 无功电度表 XCJ KK FJ HK ZZJ ZK XZJ CK XJJ XK TBJ 选测继电器 控制开关 复归继电器 转换开关 重复中间继电器 自动开关 信号中间继电器 测量转换开关 信号监察继电器 信号转换开关 跳跃闭锁继电器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TJ SJ TJJ CJ XMJ GJ JJ XJ SXJ RJ YXJ BSJ HZ 跳闸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同步检测继电器 差动继电器 信号脉冲继电器(冲击继电器) 功率继电器 监察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 事故信号中间继电器 热继电器 预告信号中间继电器 闭锁继电器 频率表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K YJJ MK A LK V XWK W XD WAR LD STK QA 刀开关 压力监视中间继电器 灭磁开关 电流表 联动开关 电压表 限位开关 有功功率表 信号灯 无功功率表 绿色信号灯 手动同期转换开关 起动按钮 附表5 序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符号 HD RD GD JRD WS RRD FM KM DO RKM JL XM HA RXM TA SYM 文 字 解 释 绿色信号灯 熔断器 光字牌 击穿保险 位置指示灯 弱电熔断器(热线轴) 蜂鸣器 控制回路小母线 电笛 弱电控制回路电源小母线 警铃 信号回路电源小母线 合闸按钮 弱电信号回路电源小母线 跳闸按钮 事故音响信号小母线 序号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符号 YM L ZM D 文 字 解 释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小母线 电感 转角变压器小母线 二极管 XDC 蓄电池 BG Z DS R LP RF QP BD 晶体三极管 整流器 电磁铁 电阻 连接片 附加电阻 切换片 白色信号灯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FA +SM ZXA (+)HM YJA FM YA YBM SA RM THM ZYM TQM C 复归按钮 闪光信号小母线 指挥信号按钮 合闸电源小母线 中央音响信号解除按钮 辅助小母线 试验按钮 预告信号小母线 事故按钮 掉牌未复位“光字牌” 同期合同小母线 指挥装置音响小母线 同期电压小母线 电容 附表6 小 母 线 名 称 控制回路电源小母线 信号回路电源小母线 用于不发遥远信号者 事故信号小母线 用于直流屏 用于配电装置 用于发遥远信号者 用于配电装置(瞬时动作信号) 预告信号小母线 瞬时动作的信号 延时动作的信号 用于直流屏(延时动作信号) 控制回路断线预告信号小母线 灯光信号小线 配电装置内的信号小母线 合闸小母线 “掉牌未复归” 光字牌小母线 指挥装置的音响小母线 自动调整同波的脉冲小母线

文 字 符 号 +KM -KM +XM -XM SYM 1SYM 2SYM 3SYM YBM 1YBM 2YBM 3YBM 4YBM 5YBM 6YBM KDMⅠ;KDMⅡ;KDMⅢ (-)XM XPM +HM +HM FM PM 2YM 1T2M 2T2M 直流控制和信号的电源及辅助小母线

周期装置试前时间的整定小母线 周期装置发出合闸脉冲的小母线 隔离开关操作闭锁小母线 旁路闭锁小母线 厂用电辅助信号小母线 母线设备辅助信号小母线 闪光信号小母线 交流电压、周期和电源小母线 同期小母线 待并系统 运行第系统 1TQM 2TQM 1THM 2THM 3THM GBM 1PBM 2PBM +CFM -CFM +MFM -MFM +SM TQMa TQMc TQM1a TQM1c YMb 1YMa 1YMc 1YMN 1YML 1YMX 2YMa 2YMc 2YMN 2YML 2YMX ZYMa ZYMc QYMa QYMc 9YMa 9YMc 1DBM 2DBM 3DBM YQM 公共的B相电压小母线 第一组母线系统或奇数母线极的电压小母线 第二组母线系统或偶数母线极的电压小母线 转角变压器的辅助小母线 电源小母线 发电机电压备用母线的电压小母线 低电压保护小母线 母线切换小母线(用于旁路母线电压切换)

附表7 产品类别代号 产品名称 系列代号 U型 UL型 O型 T C型 J型 针状型 连接型

主要参数 导线额定截面/紧固件直径 导线额定截面/紧固件直径 导线额定截面/紧固件直径 导线额定截面/紧固件直径 导线额定截面/紧固件直径 导线额定截面/针直径×针长度 导线额定截面/长度 特征代号 U UL O C J Z L JT-带绝缘套 JTK-带喇叭口绝缘套

1. TU1型裸端头结构图和外形尺寸

附表8 型号 TU1-0.5/2 TU1-0.5/2.5 TU1-0.5/3 TU1-0.5/3.5 TU1-0.5/4 TU1-0.5/5 TU1-1/2 TU1-1/2.5 TU1-1/3 TU1-1/3.5 TU1-1/4 TU1-1/5

导线额定截面 紧固件直径(㎡) (m) 2 2.5 3 3.5 4 5 2 2.5 3 3.5 4 5 0.5 0.75/1.0 B 4.5 5.5 6 7 8 10 5 6 6 7 8 10 外形尺寸 ㎜ L 11 12.4 13.5 15 15.4 17.2 12.8 13.7 14.5 15 16.4 18.2 D 2.2 3.2

TU1-1/6 TU1-1/8 TU1-1.5/2.5 TU1-1.5/3 TU1-1.5/3.5 TU1-1.5/4 TU1-1.5/5 TU1-1.5/6 TU1-1.5/8 TU1-2.5/3 TU1-2.5/3.5 TU1-2.5/4 TU1-2.5/5 TU1-2.5/6 TU1-2.5/8 TU1-4/4 TU1-4/5 TU1-4/6 TU1-4/8 TU1-4/10 TU1-6/4 TU1-6/5 TU1-6/6 TU1-6/8 TU1-6/10

1.5 2.5 4 6 6 8 2.5 3 3.5 4 5 6 8 3 3.5 4 5 6 8 4 5 6 8 10 4 5 6 8 10 12 15 6 6 7 8 10 12 15 6 7 8 10 12 15 8 10 12 15 18 10 12 12 15 18 21.1 24.1 13.7 15.7 16 16.4 18.2 21.1 24.1 15.7 16 16.4 18.2 21.1 24.1 18.5 19.2 22.1 25.1 29.3 20.6 21.3 23.1 26.1 30.3 3.5 4.2 5.2 3.2 2. TU1型裸端头结构图和外形尺寸

附表9 型号 TUL1-0.5/2 TUL1-0.5/2.5 TUL1-0.5/3 TUL1-0.5/3.5 TUL1-0.5/4 TUL1-0.5/5 TUL1-1/2 TUL1-1/2.5 TUL1-1/3 TUL1-1/3.5 TUL1-1/4 TUL1-1/5 TUL1-1/6 TUL1-1/8 TUL1-1.5/2.5 TUL1-1.5/3 TUL1-1.5/3.5 TUL1-1.5/4 TUL1-1.5/5 TUL1-1.5/6 TUL1-1.5/8 TUL1-2.5/3 TUL1-2.5/3.5 TUL1-2.5/4 TUL1-2.5/5 TUL1-2.5/6 TUL1-2.5/8 TUL1-4/4 TUL1-4/5 TUL1-4/6 TUL1-4/8 TUL1-4/10 TUL1-6/4 TUL1-6/5 TUL1-6/6 TUL1-6/8 TUL1-6/10

导线额定截面 紧固件直径(㎡) (m) 2 2.5 3 3.5 4 5 2 2.5 3 3.5 4 5 6 8 2.5 3 3.5 4 5 6 8 3 3.5 4 5 6 8 4 5 6 8 10 4 5 6 8 10 0.5 0.75、1.0 1.5 2.5 4 6 B 4.5 5.5 6 7 8 10 5 6 6 7 8 10 12 15 6 6 7 8 10 12 15 6 7 8 10 12 15 8 10 12 15 18 10 12 12 15 18 外形尺寸 ㎜ L 12.5 14 15 16.5 17 19 14 15 16 16.5 18 20 23 26 15 17 17.5 18 20 23 26 17 17.5 18 20 23 26 20 21 24 27 31 22.5 23 25 28 32 D 2.2 3.2 3.5 4.2 5.2 6.2

3. TO1型裸端头结构图和外形尺寸

附表10

型号 TO1-0.5/2 TO1-0.5/2.5 TO1-0.5/3 TO1-0.5/3.5 TO1-0.5/4 TO1-0.5/5 TO1-1/2 TO1-1/2.5 TO1-1/3

导线额定截面 紧固件直径(㎡) (m) 2 2.5 3 3.5 4 5 2 2.5 3

0.5 0.75、1.0 B 4.5 5.5 6 7 8 10 5 6 6 外形尺寸 ㎜ L 11.3 12.8 14 15 16 18 13 14 14 D 2.2 3.2

TO1-1/3.5 TO1-1/4 TO1-1/5 TO1-1/6 TO1-1/8 TO1-1.5/2.5 TO1-1.5/3 TO1-1.5/3.5 TO1-1.5/4 TO1-1.5/5 TO1-1.5/6 TO1-1.5/8 TO1-2.5/3 TO1-2.5/3.5 TO1-2.5/4 TO1-2.5/5 TO1-2.5/6 TO1-2.5/8 TO1-4/4 TO1-4/5 TO1-4/6 TO1-4/8 TO1-4/10 TO1-6/4 TO1-6/5 TO1-6/6 TO1-6/8 TO1-6/10

1.5 2.5 4.0 6.0 3.5 4 5 6 8 2.5 3 3.5 4 5 6 8 3 3.5 4 5 6 8 4 5 6 8 10 4 5 6 8 10 7 8 10 12 15 6 6 7 8 10 12 15 6 7 8 10 12 15 8 10 12 15 18 10 12 12 15 18 16 17 19 22 25.5 14 16 16.5 17 19 22 25.5 16 16.5 17 19 22 25.5 19 20 23 26.5 31 21 22 24 27.5 32 3.5 4.2 5.2 6.2 4. TU型绝缘端头结构图和外形尺寸(包括带喇叭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jf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