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课文“留白”之处,生成无言的精彩

更新时间:2023-10-13 0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于课文?留白?之处 生成无言的精彩

作者:刘海燕 工作单位:安宁区万里小学 联系电话:13239688816 【内容摘要】

留白,是中国画中所独有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丰富画面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发掘出那些留白之处,以用作阅读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 课文?留白? 阅读教学 精彩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整合,强调课文教学应该体现发展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中,流淌着的是执教者创作的智慧,学习者交流的灵性,参与者共享的快乐。课文?留白?强调的正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一节奏,填补了对话间隙留下的真空地带。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时,于吸收与运用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阶梯,于理解与体验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留白?资源,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呢?这需要教师有双?慧眼?,有颗?慧心?。

一、在课文留白处,激发想象,加强语言训练。

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作者故意的一种模糊表达,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放飞思维的?空白?。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留白?。 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中这些独有匠心的?空白点?,巧妙地创设好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相信,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丰盈自身个性的体验与感悟!

《秋思》这首古诗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思念家乡?这个主题单元的一首诗。诗的第一句这样写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此处作者在洛阳城里所见除秋风外还可能触及与之相关的许多事物,诗中为读者?留白?。教学时学生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诗句的含义,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作者客居洛阳城,见到了秋风,就是见到了什么?学生由一?秋?字,联想到萧瑟的秋天来了。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秋天来了,作者见到了秋风,还见到了什么??学生脑海中储存的关于秋天的意象纷纷涌现出来: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树上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一吹,树叶一片一片地落下来;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百花谢了;还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燕子飞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方飞去。这时,我进行小结:是啊,秋风使秋叶纷飞,落红满地;秋风带来了凄凉和寂寞,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时,他想写一封家书给家乡的亲人。他会给哪些人写信,写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诗人,你就把你写给亲人的信,给大家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能结合当时的情境迅速描摹出?家书?的内容,拓展了阅读教学的空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父亲在地震发生后牢记他对儿子的承诺,坚持不懈地寻找儿子的精神令人感动,可是文中在突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时,对于儿子的描写非常简略,我及时捕捉文章在此处的?留白?,从课文中的这句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切入,启发学生说说此时废墟下的阿曼达

正在干什么。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明确了阿曼达也很?了不起?。

二、在课文留白处,培养语感,进行习作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利用课文?留白?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就文章的布局谋篇而言,经常会出现情节上的跳脱,内容上的空白。文章中的留白,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电影中的空镜头,让学生享受到了想象的自由与曼妙。《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随文练笔。

课文《凡卡》结尾处写到:凡卡把那封写给乡下爷爷的信塞进了邮筒,然后?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他在梦中看见了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两处省略号,省去了对凡卡悲惨身世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使凡卡的命运显得愈加让人同情。课文此处的留白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的学生写到:?爷爷不久就来到了城市,找到了鞋匠阿里亚希涅的鞋铺,领回了小凡卡,因为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和孙子在一起……?;有的学生写到?凡卡在鞋匠店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趁老板和老板娘不注意时,偷偷跑出来,搭上一辆回老家的马车,回到了爷爷的村子里,和爷爷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再如《穷人》一课。插图的留白之处,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美。

学生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眼睛盯着他们,慈祥地说。

?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了西蒙,无论生活多困难,我也要把他们抚养长大。?渔夫弯着腰,轻轻地拉着帐子,用灯照了照他们,握着拳头肯定地说。

?对,为了西蒙,一定要把他们养大成人。?桑娜同意地连连点头。

这样,留白填补了,课文的内涵也更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全面、深刻了;这样的阅读使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更读懂了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课文解读,这一?留白?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最好载体!

三、在课文留白处,延伸拓展,彰显文本的人文内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把语文定性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用优秀的作品陶冶人?——文本阅读,实际是一个意象充实、填补、再创造的过程。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则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加上文学作品往往表达含蓄、情感内敛,这样就会出现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在此处进行拓展,无疑是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充分彰显出文本的人文内涵。 《长相思》一词,插图中词人站在营帐外遥望远方,使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通过引导学生纷纷说出此时的诗人看到了塞外冰天雪地,营帐中烛光点点;听到寒风朔雪的萧瑟之声,风中隐隐传来的笛声;此时的诗人想到故园的温暖与宁静,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

一句?故园无此声?道出了作者心里所有的情愫,同时丰富了?故园?的意象。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课文结尾部分写到:?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部分,课文写得较简略,我捕捉到这一激发学生民族精神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观看电影,写读后感。通过这些拓展,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深恶痛绝,对清政府的腐败咬牙切齿,对中国人的软弱扼腕叹息,纷纷表达了为了国家的强盛,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心愿。

国画中善用?留白?,能让?无画处皆成妙境?。文本中,如果我们能挖掘?留白?点,巧拉?留白?线,放飞学生想象,也能进入?言语交际训练?的新境界,进入?习作教学训练?的新境界,进入?闪烁人文光芒?的新境界,此谓?无字处皆成妙境?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j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