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取消辩题论点

更新时间:2024-01-04 18: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取消?

一.考是最公平的竞争?

近年来,除了考试加分违规事件,录取中的“冒名顶替”现象也屡被曝光,挑战着高考公平公正的底线。对于一些贫寒子弟来说,高考称得上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因此,他们发愤苦读,甚至举全家之力,为的就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如果高考不公平使他们丧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打击何其大。如果高考被非正义所侵蚀,那些希图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子弟,将因而愤怒、绝望,乃至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信任和敌视。

1. 录取中的“冒名顶替”现象:罗彩霞案 3. 加分政策本身就体现不公平

高考加分制度腐败现象。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据报道)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

如今的家长和考生通常是“高考未动,加分先行”,很多工夫都做在高考之前。近年来全国各地申报获得加分的考生越来越多,有的班级里“二级运动员”比比皆是,“少数民族”也不在少数,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使得那些无法加上分、平时刻苦学习的学生深感不公,对高考的公平、公正性产生了很大怀疑。而对于一个考生来说,二三十分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一旦加上分,基本上能让一名二本分数线的学生跃入一本分数线行列。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也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只要有加分项目存在,就会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关系、托门路,制造假材料、假证明,通过不法手段谋取用以高考加分的证明。而相关部门和一些不良官员也正是看中了高考加分这块权力寻租的大蛋糕,千方百计加以运用,甚至主动向一些领导干部了解有没有孩子参加高考,并指点此项加分政策的操作流程,运作成功后皆大欢喜。

至此,政府部门的官员、有权势的考生家长形成了一条相当牢固的“利益链”,方便了利益均沾,“腐败交易”也就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

与考试操作简便,能够抵挡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相比,几乎所有的加分政策都存在模糊空间;但仅仅依靠考试,又存在标准单一、不利于偏才怪才选拔、无法有效考核品行等缺陷,这又为加分政策继续保留提供了空间。因此,彻底取消加分并不现实。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考加分分为奖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从近年的新闻报道看,奖励性加分是加分腐败的高发区,因此很多人呼吁一刀切取消,但如果审视这些加分项目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修正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就会发现,如果取消奖励性加分,却没有建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高考升学录取将更强调分数一元标准,强化应试教育。

解决:解决当前问题的终极办法是把招生自主权返还给与招生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各个高校。如果分步走的话,第一步缩小加分范围,保留那些没有争议的加分项目,对所有争议的进行逐一审核。像独生子女这样在一些地区加分后会引起其他地区新的不公平的项目,像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这些本身就已经享受奖励的项目,像在汉族区域生活的少数民族加分项目,都需要以严格的标准,经过专业工作者而非行政领导人确定是否应列入加分范围。同时,压低加分额度,比如现在的20分分值太大,可以确定所有加分总分不超过5分。第二步先确定高校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认可加分。认可加分的学校依据加分后的分数录取,不认可加分的依据裸分录取学生。第三步最终实现完全取消加分,部分学校如果想招收一些有特长的学生,通过面试解决。或者说以学校的面试来替代加分。

4. 地区差异的录取线名额不同考题难易不同体现不公平

81个北京考生就有一个能上北大清华,而河南考生的命中比例只有近三千分之一 高考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更多的向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倾斜,导致同样的分数却不能接受同样的高等教育,使得这些城市出现了“低分数线,高录取率”比如,恢复高考20多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省每校每年招生不足百人,而在北京市则不少于500人,招生人数相差5倍。

恶劣现象:“高考移民”,最直接损害考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有移民机会的同样成绩的同一考生移民后可以顺利进入重点大学。“一些人千方百计到北京、上海等地买户口,或?移民?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发达地区享受优质教育,到偏远地区参加高考,形成了颇有名气的?高考移民?。” 有能力高考移民的都是有钱人,若是有钱人就有权利占高考的便宜,那就很不公平。而且侵害了移入地的考生的权利。

5. 城市、农村学生学习机会不公平

城市学生享受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好,随着额外的培训班、强化班等其他教育机构的加入,使他们掌握的学习方法就对一些,学习质量也会提高。而农村学生根本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6. 措施:这是破解一考定终身的有益尝试,通过结合学生平时的会考成绩,来综合评

估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避免学生一次发挥失利即成千古恨的现象。只是,中国的现实,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还不是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人治与人情的甚嚣尘上决定了,取消高考会导致作弊的空间加大,不公平会加剧。但这不是取消高考的错,不能因为法律有病,让高考改革也跟着病下去。应当修正的问题,显然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高考是“一分定生死”

1. 也许“文革”后的恢复高考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制度,但在二十年后的今天,这

被某些人称为“制约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 高考这一“认分不认人”的招生制度,使我们错失许多综合素质一流的可造之材。

2.

美国的SAT(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不是一年考7次,考生报一次名就可以考一次?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考试,对应的不是集中录取,而是大学自主招生。这种多次考,有三大特点,其一,每一次考试,都有效,都可以作为申请大学的成绩;其二,考试成绩不是派一次用场,有两年的有效期,也就是说,在两年之内,都可以用这一成绩去自主申请大学;其三,考试时间一般在3个多小时,属于学术能力评价,而不是单纯的学科考,这一成绩与考生的中学学科成绩、大学的面试考察等结合在一起,形成对考生的综合评价。

反对方:一年考多次,教学怎安排

正反:比如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属于一年多考类型。

现在高考科目太少,大学仅看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的成绩,这怎么能知

道这个学生适合学商还是学医?现有的高考科目并不能完全展现学生的特长和潜力,满足不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如果高考科目可以一年多考,那考的种类也应该增加,而且能自由组合。比如说,科目可根据专业需要分为不同难度,例如语文1、语文2(1为最难)等,还可以像自助餐一样分多种组合,比如工程技术类、生物医学类、商科和管理类等。这样,高校就能实行多轨化和分层次录取,不同的院校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成绩,这样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反方:“一年多考”需支付更多成本

正反:人才强国是王道。维护公平而有效的选拔纵然需要高额成本,但没有一项投资比人才投资更有价值。“一考定终身”的确能“省不少事儿”,但也能“坏不少事儿”。投资是博弈,高考早改革,博弈早双赢。 “一年多考”值得一试

其实,每年多次考试的方法早就有“早行人”。比如:加拿大每年都有多次省考。学生们可以在1月份考数学,5月份考化学,6月份考物理,如此等等。而且,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不用连续考两三天那么紧张;二是等于是给学生创造了多次机会,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僵硬格局,有利于构建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虽然这样一来,出题的工作量、监考的工作量、考生的考试费用等等都会大大增加,但笔者认为,可以把出题、监考、评卷、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全部转化为考试费用,让学生负担。多交一点钱,就可以大为减轻心理压力,增加了很多机会,何乐而不为?

而且,对于家庭经济确有困难而无法承受考试费用上涨的考生,可以考虑减少或免除其考试费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j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