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英语气系统对比及翻译――以《匆匆》中语气词及其译文的对

更新时间:2023-04-11 11: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6.2011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呵浅谈汉英语气系统对比及翻译

——以《匆匆》中语气词及其译文的对比分析为例

安珂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本文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人际功能框架,以朱自清的《匆匆》一丈中的语气词及其英译丈(张培基译本)为对比语料,浅析汉英语气系统表现形式的对比及语气词翻译过程中的语气等效问题。

关键词:人际功能;语气词:对比;翻译:语气等效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1009.018(2012).02-0596.02

一、引言

人际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包括语气系统(mood)和情态系统(modally)。其中语气表明说话者的话语角色,情态表明说话者对人和事物等的情感、态度、判断等等。

话语角色有四种t提供信息。索取信息,提供物品或服务,索取物品或服务。其对应的旬式为断定旬,疑问旬。和祈使句。情态又分为模态和意态。模态是是与非以及程度的判断,包括通常性和可能性i而意态指发话人的主观意愿,包括责任和意愿。评价系统是Martin(2000)在人际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个子系统,共有三大次系统t介入,包含借言和自言;态度,包含判断/裁决、情感和鉴赏;级差,包含语势(弱势和强势),和聚焦(钝化和锐化)。

那么汉语中的语气系统是否对应韩礼德系统功能中的”mood”

呢?吕叔湘(1982:257)把语气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语气为“概念内容相同的语句。因使用的目的不同所生的分别”。广‘义的语气包括语势和语意,语意指“正和反,定和不定,虚和实等等区别”;语势指“说话的轻或重,缓或急”。笔者认为。汉语的语气系统不仅仅指系统功能语法中的“mood”,而是对应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这两部分,当然也包含了评价系统。

二、汉英语气系统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及翻译

经统计,《匆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语气词表达语气,“呢。罢,啊”,主要在疑问旬和陈述句两种句型中出现。而其英译文的表现形式则多式多样,使用最多的是具有情态意义的词汇和疑问句,其次是陈述旬、感叹句和其他(包括不译和漏译)。

分析发现,英语中没有直接的词汇对应汉语中的语气词,英语中主要通过句法手段和具有情态意义的词汇来表现语气。汉英语气系统表现手法的不一致对汉语语气词中译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屈承熹和李彬(2004)认为“吧”可以译为“aren’tyou,Let’s,OK...well…”:王建国(2007)提出旬末疑问词“吧”可以用“eh”,“Iguess.Ithink,Isuppose”,或是用S.v非正常疑问旬的形式等等来翻译:唐叶青、李东阳(2007)认为汉语语气词可以用情态例来表达,如情

596

念动词must,may等。_i=『}‘t情态附加讲如Perhaps.please等,讯‘£和情态隐喻Ithink,Idoubt簿。

本文认为,语4e词的翻译要遵循“语2C等效”原则。但是汉订}语气词表达的语气很微妙,如何予以确定呢?

如前文所述,语气对应语言的人际意义,凶此确定语气词表达的语气应从分析语气词的人际意义着手。胡明扬(1988)提出了确定语气词语气意义的五种方法:(1)去掉语气助词;(2)去掉或改动其它语气成分;(3)改变语调;(4)换用语气助词;(5)分析整个语气系统。下文举例对文中语气词进行分析。

(一)I、我们的曰予为什么‘去不复返呢?/2、我们的日了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啊?/3、我们的日子为什t么一。去不复返?

(二)l、我何曾帮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啊?/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l、与2、和3、对比可看出,增添或去掉“呢”并小能改变索取信息这。一话语角色,11}』l用“呢”比用“啊”和不用语气词的疑心语气要弱,语气也更客气委婉。此外,2、问句的话语对象更聚焦于听众,而1、句的话语对象更聚焦于说话者本人,刁i像是在问别人,更像是说话者本人抒发自己的困惑和疑虑。

而例2中,由于“何曾”一词增强了作者感叹的语气,在此疑问的语气已经降低到了极点,从例2中的4、我们也可看出,改变原句的语调为陈述或感叹,也是可行的。

(三)1、我办裸裸来到这世界,枷艮问也将赤裸裸的叫去罢?/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问也将赤裸裸的凹去?/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问也将赤裸裸的回去。

1、与2、比较,¨J发现“罢”j扫?J‘以起到改变话语角色的作川——将提供信息的话语角色转变为了索取信息。tⅡ足与(b)比较发现,“罢”字的疑问语气非常弱,皓含了一.币IJ断定的语气,也是平I|l中值情态。

(叫)1、太阳他有脚啊。/2、太lj}f他有脚。

+作者简介:安珂(1988一),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与教学。

NO.6.2011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田

l、句比2、句的情感哎突i_}j.强调了“_太阳他有脚”这个事实。uJ见“i啊”行强化焦点、增强情感色彩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语气词表达的完令肯定的语气倩值设为1.完全疑问的语气信值设为.1,按照以一}:方法对余文所有语气词分析可得出,《匆匆》中语气词所表达的人际意义是

表1

\\语≮河

\啊罢呢人际意义\\\

信值I/2112;-l/2—3“语气类型断定/疑问断定/是非疑问特殊疑问

情态意义中值情态低值主观可能

弱化情感和断

评价意义情感突出缓和语气

定语‘t

因此,汉炎语‘C的等效问题可以从信值、语气类型、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这四个层面来评判。比如:

例I英译文用了情态动词”should”,属于…种高值情态,表达种强烈的语气,与“昵”的人际意义不符合,笔者认为使用中值情态的情态动词”would”更适合。

例3中,张的译本将中值情态的疑问语气词“罢”译为信值为l的肯定句,显然改变了原句的人际意义。笔者建议可改译为“Ihavecometothisworldstarknaked,andinfiletwinklingofalleye,perhapsTamtogobackasstarknakedas

ever?”。用S—V非正常疑问句的形式和“perhaps”表达原句低值丰观可能的疑问语。e。

例4的英译文中用“too”增强fU了语4C,强化_r“thesunhasfeet”这一事实.较好地再现了原文-"啊”的人际功能。

例2翻译过程小使川_:r语。t隐喻.这样是否可行呢?例2中,

由于“何曾”一词增强了作者感叹的语气,在此疑问的语气已经降低到了极点,作者不是在发出疑问。而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信值为正,并且从2(d)中也可看出,改变原句的语调为陈述或感叹,是可行的。此时,用语气隐喻的手法来翻译比较合理。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匆匆》一文中语气词及其英译文的对比分析,发现汉英两种语言表现语气的手法存在很大差异。汉语是意合语言,讲究意味和神韵,因此,一个语气词可能体现多种复杂、微妙的语气,要借助语境仔细揣摩才能体会:而英语是形合语言,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同的意义,因此英语中的语气多是通过句法手段、情态词汇、s.V-ql-j_E常疑问句等形式体现的。尽管汉语语气词中译英的手段有很多,但是“语气等效”这个原则不能变,需从信值、语气类型、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这四个层面分析原文语气词的人际意义以确定其丰富的语气内涵,再调用各种英语手段再现原文的语气。

参考文献:

【1]Martin,J".R.BeyondExchange:APPRAISALSystemsinEnglish[C].S.HustonandG.Thompson.EvaluationinText:AuthodalStanceandtheConstructionofDis—cours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2】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J】汉语学习,1988,(6).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屈承熹,李彬.论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及其英译一以“-寸的语篇功能为例[J】.外语学刊,2004,(6):1.32.

[5]唐叶青,李东阳.汉英语气系统对比分析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7,

(3).

[6】王建国.荚汉疑问句等级对比与翻译一以《茶馆》翻译为训J]国外外语教学,2007,(1):37.54.

(上接第595页)传达原义的摹本意心。然而,当教师引入丫异化|,|勺翻译策略之后,学小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课堂。t氛活跃.师牛之阃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过程中能够摆脱逐词逐句对应翻译的狭隘观念,进而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宏观的把握翻译过程,基本体现出了文化因素,能主动对文化特色词进行推敲斟酌。

五、结论

翻译过程中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再现原文韵味有利‘丁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在英语翻译课堂练习中,教师适当的引入异化的翻译策略,自‘利于挝高学生在课堂翻译练习中的兴趣,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师生之问订了良好的课常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相K。同时。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过程tIt能够摆脱逐词逐句对应翻译的狭隘观念,进而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宏观的把握翻译过程,基本体现出了文化因素,能主动对文化特色词进行推敲剖酌。

参考文献:

[1】Bassneit,Susan&LefevereAndre,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

London:PinterPublishers,1990.

[2]VenutiL.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5./

[3】包通法.跨丈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域或厘定的哲学

思辨(J】.上海翻译,2005,(4).

【4】黎土旺.文化取向与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5]王宁.解构、后殖民和文化翻译——一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

[6】徐瑶.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经典外译蓑略探索【J】.外语教学,2009,(3).

[7]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4,(2).

[8】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9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ip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