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硐回族方言词汇探析及其文化学阐释

更新时间:2024-04-18 08: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献综述

回族是中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在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内都说着各地的方言。目前学术界对国内回族话的研究大致集中在语言演变、回族话中的禁忌与研究、境外回族用语研究等方面。 例如李生信《从语言接触理论看回族母语的演变》一文考察回族母语演变的历程,认为回族用语的转变是母语接触的结果;而马红艳《回族禁忌的社会功能探析》一文中谈到回族对禁忌习俗的保留, 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共同的民族情感;马占明《回族语言中的阿拉伯语词汇及其特点辨析》一文从词源的角度分析了会与语言中所保留的大量的阿拉伯词汇,并且认为回回民族形成以后,其语言由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由原来的多种语言变为汉语,但其中仍然夹杂着不少阿拉伯语词汇,渗透到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将会持续下去;林涛的《东干语在多民族语言接触中的变异现象》《中亚回族陕西

话与甘肃话语音的比较》, 杨建军《论中亚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渊源》为东干语的研究收集了宝贵的语料,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此外,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回族聚居区地方志中都对该地区的回族用语进行了描述,如《临夏市志》中对临夏回族用语进行了描述,又如柏莹《南京回族话探析》

马尚林《四川回族语言及其文化属性》等。这些文章从个案出发,)探讨了该地区回族用语性质、特点、成因及发展进程。

然而,云南省是我国回族人口分布的主要省份。据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云南全省回族共有521 561人,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回族人口中排行第 6位,是我国南方诸省、自治区中回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也是一个较大的民族,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排行第3位。 对于对云南回族话研究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空缺。 在云南居住的回族人口大约有50多万,他们与各民族交错杂居,于是形成了“藏回”“白回”“傣回”等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群体。分布在云南各地的回族,在竭力保持自身民族特性,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同时,又积极地向其他少数民族学习,以此来适应多元的社会大环境。对云南回族话的研究主要有马利章的《试析云南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波斯语词汇》《云南回族语言文化构成分析》,陈翠珠、杨春艳《云南寻甸回族语言独特性分析》,冯佳《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曲硐回族“攒言子”》,马亚娟《曲硐“攒言字探析”》。其中马利章教授的文章主要是对回族话中所保留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梳理和释义,追述了云南回族话与伊朗文化的历史渊源,探析了云南回族话语用的避讳心理。而陈翠珠、杨春艳《云南寻甸回族语言独特性分析》则是对云南寻甸回族话的特殊性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未分析其形成原因,也未从动态中考察寻甸回族话的发展与演变。其中所叙述的“攒言字”与冯佳《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曲硐回族“攒言子”》马亚娟《曲硐“攒言字探析”》中的“攒言字”又有很大的区别,二者所论述的“攒言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以致于目前的学术界对“攒言字”的界定尚未得到统一。冯佳《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曲硐回族“攒言子”》,马亚娟《曲硐“攒言字探析”》以滇西最大的回族聚落—“曲硐”为个案,从“攒言字”的界定、内容、词源、语用特点、使用情况、文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探析,但仍然未能对“攒言字”的形成、发展作出系统的梳理和今后的演变作出预测,同时也忽视了在曲硐回族方言词汇中存在的大量的马帮黑话与歇

后语在曲硐回族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云南回族话的研究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于词汇特点、词义阐释、文化渊源。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曲硐回族话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发现曲硐回族话既是对自身伊斯兰文化的部分沿袭和保留,同时又是对多元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曲硐回族话已大量借用普通话,以致于在宗教用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动词与阿拉伯语名词性词汇、波斯语名词性词汇相搭配的动宾结构。而与曲硐回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歇后语也在悄无声息地消逝、隐匿,看似拥有无限的再生能力的曲硐回族“攒言字”,也在随着人口的流动,渐渐凸显出了它的区域局限性。由此三方面看来,曲硐回族话虽然具有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特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曲硐回族话的生态境况也十分令人担忧。方言词汇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风俗等,仅凭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的口耳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有些方言未能通过文字的记载,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因此撰写方言志,弘扬本地文化,抢救曲硐回族话的工作势在必行!

曲硐回族话特殊性探析及其文化学阐释

【摘要】曲硐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落,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曲硐回族的方言词汇涉及宗教信仰、马帮黑话、攒言字等诸多方面。通过笔者的调查、搜集和整理,本文从方言与文化的角度对曲硐回族话进行了阐释,初步探析了这些方言词汇的特殊性,并对其生态境况表示担忧。

【关键字】曲硐回族;方言词汇 ;文化学阐释

曲硐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的永平县,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落。永平县地处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之间。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全县土地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境内有昆畹公路(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大瑞铁路穿过,地理位置优越,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穿过,关山锁钥,地址险要。

永平县境内居住着22个民族,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属世居民族。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84789人,汉族1053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99%,少数民族794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3.01%。其中:彝族51078人,占总人口的27.64%,回族14537人,占总人口的7.78%,白族6954人,占总人口的3.76%,傈僳族3581人,占总人口的1.94%,苗族2386人,占总人口的1.29%,其他民族124人,占总人口的0.07%。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

曲硐回族是永平县境内的世居民族。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境内的曲硐村,

是一个拥有七千多人的回族聚居村。位于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交界处,东临银江河、西靠小狮山、南邻大保高速、北依320国道,是一个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将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马帮文化、边屯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地,同时又是一个有着温泉、美食、古道、古城和浓郁回族文化的地方。据曲硐村内的大坟院石碑记载:“元十一年,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瞻思丁大阿訇第七代孙马德清为云龙、永平始祖,其子马国栋为曲硐始祖”。由此表明,曲硐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

汉语被广大回民普遍使用, 大约始于明清之际。一方面与当时统治者的政策有关; 另一方面, 也与日益扩大的商业贸易和频繁的社会生活交往有关。 以致于到现在,大多数回族不通阿拉伯语、波斯语, 汉语成为了回族的民族通用语。但由于回族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素质以及人口来源的多元性, 使得回族语言到现在仍保留有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曲硐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曲硐回族除了在节日活动或平时到清真寺做礼拜念阿拉伯语的经文以外,其他与各族人民交易往来,通用语是汉语,但其中又有一些特殊性,据笔者调查、整理,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宗教用语

回族至今没有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在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仍然使用汉语,但由于宗教信仰和历史因素,曲硐回族的方言词汇中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于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文释义和阿拉伯语) 1. 甲:“阿塞俩目,阿莱依困。” 乙:“外莱依库塞俩目。”

2.少窝(晌午)些了,礼“撇身”得了(无番拜的名字和阿拉伯语) 3.“肉”也“苏”了麦。(说“肉”不说“茹”,以区别于非穆斯林的民族对“肉”的称呼,说“苏”不说“肥”,同样出于避讳心理) 4.大清八早呢,“铃梆”响了,怕是哪个“归真”了。 5.洗好“阿木得斯”么我们克看“马依台儿”。 6.那个“哈里非”叫呢“梆格儿”也好了麦。 7.我们听马阿訇讲“瓦尔兹”。 8.要回来礼“尔德”呢!

9.今晚来我们家守“盖德尔”。 今年我们做“古萝波”,宰了一只羊。(古尔邦节的音译,伊斯兰教重大的 节 纪念 )

10.我做好“堵阿”了。

11.头年呢“路海尔”,要好好”搭救”她呢。(“路海儿”即灵魂之意,“搭救”就是亡人的亲人以亡人名义施散钱物,以此为亡人获得善功,祈求真主赦免亡人的罪过,为亡人争取进天堂的机会。)

12.身子要干净,“依比利斯”就不会来打搅你了。 13.在坟前要念“讨白”。 14.甲:“塞瓦布!” 乙:“阿米乃!”

15.礼完“主麻”么来我们家听经。

16.马阿訇平安归来,“知感”主啊!(专用以表示对真主的感激)

17.大家都是“朵斯梯”,不是“卡非嘞”,有话好好讲嘛!肉 卡 朵

民族离开文化都不能存在, 民族文化通过一系列要素表现出来, 其中宗教、语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之一, 不同民族首先因语言的不同而区分开来,突出自己的民族特征,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相交融而形成的,伊斯兰文化作为回族文化的核。由上可知,曲硐回族的方言词汇在宗教方面的用语中多为名词性词汇,而这些名词性词汇与汉语的动词搭配,形成动宾结构,如礼“撇身”、洗“阿木得斯”、看“马依台儿、叫“梆格儿”、讲“瓦尔兹”、礼“尔德”等。这些独特的组合形式体现了其方言词汇的特殊性。

经堂语随着回族的居住特点存在于各个不同的方言区中, 并且发挥着“通语“和 “准通语”

[ 1] 杨占武. 回族语言文化[M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6.)的作用。这些外来词夹杂着汉语,既是母语文化的遗存,表现了宗教用语在民族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是对汉语的吸收和借鉴。语言转化生成论认为,当一个民族的语言同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出现语言转化,必然会把一个民族的语言成分带到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 二、亲属称谓和名字

回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但我国的穆斯林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坚持一夫一妻制。在曲硐回族的亲属称谓也与其他民族有些区别。

1.阿搭。 2.阿拔 3.阿爷。 4.妈妈。

5.与“白”相关:亲昵之意

阿白 白白

大白(三用) 小白 阿白姐

大白叔 (白叔为女性专用,女性地位) 小(阿)白耶 大(阿)白孃 白孃(孃)

“白”有亲昵之意,在亲属称谓中加“白”字,凸显亲切之感,这在当地其他民族的方言词汇中是没有的。 而回族小孩在出生后,除了有家族惯有汉语姓氏的名字之外,家中长者还会请来阿訇为其取“经名”。(加去经名的意义和每个经名的含义)

1. 这件衣服你拿给“赛里麦”家补哈麦。 2. “尔林”呢修车技术哈是不错呢。 3. “尔索”呢理发店搬了。 4. 阿訇:“你们呢经名叫嘛?”

新郎:“”

新娘:“法图麦。”

5.“索里海尔”家呢姑娘嫁给哪家?

经名是每个曲硐回族穆斯林身份的另一种形式,在曲硐回族的观念里,它是进入后世时自己对自己的身份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在婚丧场合,相关的宗教事务人

员都会问及当事人的经名。上述五个例子中,在曲硐村都可以找到本人,经名多取自《古兰经》中的圣贤,为避免重复,曲硐村的回族常常在经名之前加上当事人的职业,加以区别。如:修车呢尔令、理发呢尔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曲硐回族中直接以经名作为乳名的人多为70后,乃至更早的几代人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几乎没有发现在80后——00后的年轻一代中以经名作为乳名的现象,而是在曲硐回族的三大姓(白、沙、马)后面直接取上汉语名字。当然,有的家庭为提醒孩子,让孩子记住自己穆斯林的身份,还会在汉语名字中加上富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字,因而有叫伊涵、乐伊、星月、伊娜的人。 二、 黑话和俗语 (一)马帮黑话

马帮是云南自古以来直至新中国建立以前各民族商品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据《汉书·西域记》记载: “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买??驴畜负粮,??行者骑步,绳索相引??畜坠,未半抵谷尽靡碎; 人堕,势不得相收视,险阻危害,不可胜言。”[2](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云南的马帮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云南回族史》中记述了元明清之际回族马帮的贡献的: “云南的富商大贾通达老挝、泰国、缅甸及印度等外域历史悠久,而省内商贩运载货品贩卖于各府县之间,也普遍雇佣以回族马帮为主的马帮运输。回族马帮正式见于记籍始于明,而盛于清。明代,首先以回族为主的马帮见于文献者,其途程有六??在上述各路驿站中,尤以滇西回族马帮自大理到缅甸一路最为主要。”66([3]杨兆钧. 云南回族史[M]. 昆明: 南人民出版社,1994)永平县位于大理的西部。古称博南,是古代马帮运输的必经之道,这一段西南丝绸之路便被称为“博南古道”,而曲硐便是博南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永平县位于博南山区,瘴气很重,沿途多崇山峻岭,自然环境复杂,匪患颇多。与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的是, 回民除了以务农和从事手工业为生以外, 还十分热衷于经商。曲硐回族的马帮多来往于大理、保山,也有从事省际运输的。博南古道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段落。这些段落历时近两千年,深深的马蹄印烙在泥泞的古道上,站在历史的今日,当你凝眸望去的时候看去,依旧可以想象出当年商旅来往骡铃阵阵,骡铃阵阵响彻滇西大地的壮丽景象。马帮中的赶马人分为“马锅头”和“马脚子”两种。马锅头就是马帮的头儿,是一队马帮的核心领导人物。他负责各种采购和买办,联系生意,在野外开烧吃饭时,也要由他掌勺分饭分菜,故称为“锅头”。马脚子们大多出生贫穷的寒苦之家,为生计所迫才从事赶马的营生。笔者的曾曾祖父罗 在民国时期便是曲硐当地的大马锅头,来往于保山—大理——洱源——桥后一线。《古兰经》和圣训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论述是穆斯林个体

经济活动的宗教道德规范,伊斯兰允许正当合法的经营,个体有自主选择职业或谋生渠道的自由。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借诈术而侵蚀别人的财产,惟借双方同意的交易而获得的除外。”[4](4:29)故回族有经商的传统,赶马路上的不太平,加上

当时沿线还有其他民族的马帮,如白族马帮、彝族马帮、藏族马帮,而这些民族又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出于信息的交流和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在曲硐回族的马帮中便出现了限于曲硐回族马帮人员使用的的黑话,如: 1. 爷起数(赶马路上发现土匪时说,目的在于提醒赶马的队伍,以防土匪抢劫。) 2. 缩!(赶紧跑的意思)

3. 黄煎了!(约对方走的意思) 4.嘚嘶、老宋(假的,不真实的) 5.数字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i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