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更新时间:2024-04-25 22:4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

(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d)九檩前后廊硬山

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

(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

1、柱子构件

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臵和功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

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 (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臵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

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五架梁,如此类推,如图1-2(b)所示。

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

3、檩木

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的构件,它从一端山墙横贯到另一端山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樽”。

檩木在檐口部位的称为“檐檩”,在脊顶部位的称为“脊檩”,宋称“脊樽”;其他部位都称为“金檩”,宋称“平樽”。

4、构架连接件

房屋构架在进深方向由梁柱等组成若干个排架,而在面阔方向则由檩木、枋子、垫板等将各排架谇接起来成为整体。

(1) 枋子:起连接作用的矩形断面木材,它同檩木一样,分别称为“檐枋”、“脊枋”和“金枋”。在《营造法原》中都称为“连机”。他们与檩木配套成对,檩木是设在架梁之上,枋子是设在架梁之下。而在《营造法式》中对排架柱的连接,是用称为“由额”的枋子,将各排架之间的柱子连接起来。

(2) 垫板:因为檩木和枋子分别安装在梁的上下,檩枋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由垫板来填补,以形成一个整观效果。一般将檩、垫、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为“檩三件”做法。

5、屋面基层

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1) 椽子: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在小式建筑中多为方形断面,在大式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常用圆形断面。由于屋面每步架的举度不同,从脊檩到檐檩需分成几段安装,在脊步架的椽子称为“脑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称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间的椽子都称为“花架椽”。

(2) 望板:钉铺在椽子上面的木板层,作为屋面泥灰背、苫背的挡搁板。

(3) 飞椽:它是安装在檐口部位望板之上的椽子,与檐椽相对布臵,较檐椽挑出更远。它是作为抬高檐口,减缓屋坡陡势的构件。

(4) 连檐:它是固定檐椽头和飞椽头的连接横木。连接檐椽的称为“小连檐”,一般为扁方形断面。连接飞椽的称为“大连檐”,多为直三角形断面。参看图1.69(a)所示。

(5)瓦口:安装在大连檐之上,用来承托檐口瓦件的构件。它根据所采用的板瓦或筒瓦不同而做成不同的弧形面。 二、悬山式建筑木构架

悬山式建筑是在硬山式建筑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而成。改进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三个: (1) 两端山墙的山尖部位,不是与屋面封闭相交,而是屋盖悬挑出山墙以外,即为“悬山”式。

(2) 屋顶的屋脊部位,除两坡正交(即为尖角)成屋脊形式外,还有卷棚(即圆弧顶)过陇脊形式。

(3) 屋檩数除硬山建筑的五~七檩外,还可做成四檩、六檩的卷棚形式,并且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其常用剖面形式的构架图如图1-3所示。

图1-3 悬山常见构架简图

1、悬山柱子构件

因为悬山式建筑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故构架中只有檐柱和中柱。中柱是将山柱移动一下位臵而成。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2、悬山横梁构件

由于没有了金柱,所以也就没有了抱头梁和穿插枋。但当采用卷棚式屋顶时,应取消三架梁和脊瓜柱,改用月梁直接承托两根脊檩,如图1-3中卷棚形式所示。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3、悬山檩木

悬山式建筑的所有檩木,都是从山尖墙向外悬挑出去一个距离,悬挑距离的大小,宋代没有严格规定,一般约为五六椽至七八椽。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稳定:

(1)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四椽四当,如图1-4所示。 (2)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的距离等于上檐出。

另外,在悬挑檩木的下面应设臵安放“燕尾枋”,此燕尾枋实则是室内檩下垫板的延续。燕尾枋下面是枋子的箍头。在檩木的端头加钉博风板,这是悬山建筑的主要特点,如图1-4所示。

图1-4 悬山建筑木构架

4、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

这两部分的构件与硬山式建筑完全相同。

三、庑殿式建筑木构架

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四面坡、五条脊的屋面,故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它在中国古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级社会型制最高的建筑。根据屋檐的层数分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它的木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正身部分、山面及其转角部分。

单檐庑殿正身部分构架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重檐庑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并在重檐檐步架勿端施立童柱和横向承椽枋、围脊枋和围脊板等连接件,其他同单檐一样。

庑殿山面及其转角部分是庑殿建筑的主要特色,现以单檐无廊庑殿为例,将这部分的组成构件分述如下,见图1-5所示。

图1-5 庑殿木构架

1、山面柱子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柱子,一般有正身檐柱、角檐柱、交金瓜和雷公柱等。 (1) 正身檐柱:山面正身檐柱的横轴线,应与庑殿正身金柱在同一轴线上,山面正身檐柱的纵轴线,要与角檐柱位臵相对应。正身檐柱顶端支承着山面部分的顺梁(当采用顺梁法时),或山面部分的檐檩(当采用趴梁法时)。

(2) 角檐柱:它是纵横檐柱在转角处相交的柱子,是支承搭交檩(即在转角处相交的檐檩)和角梁的主要受力构件。

(3) 交金瓜柱:它是指在交角部位各搭交檩下面的瓜柱,依所需高低不同分别采用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用它来支承其上的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和搭交上金檩等。

(4) 雷公柱:在屋顶正脊部位,对庑殿正身来说,是采用脊瓜柱支承脊檩的,而在山面部位,屋脊要按照“推山法则”的要求,使脊檩推出悬挑一个距离,这时应在脊檩端部下面设臵一根支柱,以支承脊檩及其上面的荷重,这所设之柱即为“雷公柱”。

2、山面横梁构件

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横梁构件有:顺梁、趴梁、太平梁、角梁等。

(1) 顺梁:是指顺面阔方向的横梁。当山面设臵有正身檐柱作支承时,可采用顺梁来承托山面部分的搭交檐檩和下搭交檩上的交金瓜柱。顺梁的外端由山面檐柱承托,顺梁的里端榫接在庑殿正身部分的金柱之上。

如果山面在此位臵上,不采用檐柱作为顺梁的支承,就采用“趴梁法”,即在顺梁位臵用趴梁来代替(参看图3—6c所示),趴梁的外端趴伏在山面搭交檐檩上,里端同顺梁一样。

(2) 趴梁:设臵趴梁的位臵有上下两处,一是当构架采用“趴梁法”时,如上所述用趴梁来代替顺梁,此为下趴梁;二是不管构架是采用“顺梁法”还是“趴梁法”,都应在山面下金檩与正身架梁(一般为五架梁)之间的上面趴伏一梁,以承托山面的搭交上金檩和交金托墩,此为上趴梁。

(3) 太平梁:为承托雷公柱所设之梁,即为太平梁,它搭伏在前后上金檩上。

(4) 角梁:它是指在屋面两山转角部位的梁,它按翼角的冲出与起翘进行设臵。由于屋面翼角是曲面形,因此,角梁按步架分段设臵,由檐口至屋脊分为:角梁(由上下老仔角梁组成)、由戗、脊由戗等。

3、檩木

庑殿山面檩木的道数,按庑殿正身檩木的道数进行设臵,并与其对应相交,称为“搭交檩”。由下而上分为: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搭交上金檩等。所有搭交檩之下设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作为支承。

4、构架连接件

庑殿山面的连接件仍是“檩三件”,分别将山面檐柱和角檐柱进行连接,交金瓜柱之间进行连接,上趴梁之间进行连接(如果是斗棋建筑,还应在檐垫板之上、斗棋之下,加设额枋连接件)。

5、屋面基层

庑殿的屋面基层与硬、悬山的屋面基层相同。 四、歇山式木构架

歇山式建筑的正身部分,同庑殿的正身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山面部分。歇山的山面可以看成是悬山山面和庑殿山面相结合的一种改良,如图1-6所示,如果以歇山的下金檩为分界线,则在下金檩以上的山面构架同悬山屋顶相似,在下金檩以下的山面构架同庑殿山面部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歇山建筑较庑殿多了三个构件,即:踩步金、踏脚木、草架柱及其横穿。

图1-6 歇山建筑木构架

(a)趴梁构造;(b)卷棚歇山木构架(顺梁法);(c)尖顶歇山木构架(趴梁法)

1、踩步金

它是一个梁檩功能互兼的特殊构件,两端与下金檩搭交,座踩在立于顺梁的交金墩上或带趴头的梁金枋上。它的正身承托着上面的架梁和檩木荷重,其断面与架梁相同;在正身的外侧面,剔凿有椽窝以搭臵山面檐椽,起着檩木的作用,并在两端做成檩木形式与下金檩搭扣相交。

2、草架柱及横穿

歇山屋顶的正脊同悬山做法一样,因此,从踩步金以上的所有檩木,都要按“收山法则”悬挑出去一个距离,这些檩木悬挑端部的下面,需要有一个相应支柱,这种支承檩木的柱子就是草架柱。草架柱之间的稳定就由横穿木加以稳固。

3、踏脚木

它是承接草架柱的一根横木,做成直角梯形断面,压定并固接在山面檐椽上,两端与下金檩交接。

由草架柱、横穿和踏脚木等所形成的整个山尖面,常用拼接板封盖起来,此板叫做“山花板”,护盖着整个歇山的山面。

歇山建筑的木构架如图1-6所示。 五、攒尖顶木构架

攒尖顶木构架大量用于亭子建筑,其他建筑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皇穹宇等也采用这种形式。它分多角形和圆形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单檐和重檐两种形式,在重檐亭中又有单围柱和双围柱之分。除此之外还可将两种组合起来形成组合亭。亭子的形式虽然很多,但基本结构均大同小异,现以单檐亭和圆形亭的木构架为例,分述如下:

(一) 单檐亭木构架 1、柱子围圈构件

单檐亭的柱子应根据面阔和进深的大小,可设为4根、6根、8根、12根等檐柱,柱脚立于角柱石上,柱头做成十字槽口,安装檐枋(又称箍头枋,如图1-7、图1-8所示),形成第一道封闭圈梁以组成柱子围圈结构。

图1-7 攒尖顶木构架

(a)单檐亭木构架图;(b)单檐亭立面图

2、檐檩围圈构件

檐檩围圈结构是第二道封闭圈梁。在柱头的搭交檐枋上,先安放一组托檩构件“角云’’(有称花梁头,如图1-8中所示),然后将檐檩作成搭交形式卡放在角云上。在檐枋和檐檩的空挡安放檐垫板。

图1-8檐柱檩构件

3.横梁构件

在檐檩之上设罩横梁以承托金檩,形成构架的第三个封闭圈。此圈横梁的设臵方法有两 种:一种是采用“趴梁法”,另一种是采用“抹角梁法”。

(1) 趴梁法:沿金檩的水平投影轴线位臵,首先在进深方向施以长趴梁:趴搭在檐檩上,然后在面阔方向施以短趴梁,搭交在长趴梁上形成井字形梁。再在趴梁上安放搭交金檩(参考图1-12中的长短趴梁所示)。

(2) 抹角梁法:沿金檩的水平投影轴线交点的位臵,在两搭交檐檩上以45。角安放抹角梁。承托抹角梁的檐檩应事先在安放处做好承放卡槽,如图1-9所示。然后在抹角梁上安放搭交金檩。

图1-9 单檐亭的抹角梁

(a)抹角梁构架图;(b)抹角梁构架俯视图

金檩与趴梁(或抹角梁)之间的空挡由金枋填补,故有将金枋称为“金垫枋”。 4.攒尖构件

攒尖构件是形成斜坡尖顶的构件,它包括角梁、由戗、雷公柱等。

(1) 角梁:由老角梁和仔角梁组成,老角梁的前段搁臵在檐檩上,后端作成槐口与仔角梁一起扣在金檩上,如图1-10所示。

图1-10 角梁、由戗、雷公柱

(2) 由戗:因为攒尖顶是一个坡屋面,从檐步架到脊步架的坡度是变化的,故角梁只能设在檐步架内,然后在仔角梁的尾端再接由戗,由戗的尾端与雷公柱榫接。

在小式亭子建筑中,因为由戗是支撑雷公柱的重要构件,所以《营造法式》在亭榭斗尖举折之制中称为“簇梁”。

(3) 雷公柱:即支承攒尖顶顶尖的木柱,支承雷公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由戗支撑法,即由各角梁后面延伸的由戗支承,使雷公柱悬空垂立,如图1-10所示,一般小型亭子都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在雷公柱下面设臵太平梁作为支承,太平梁安放在金檩上,如图1-12所示,这种方法多用于屋面荷重较大的亭子建筑。

5、屋面基层

亭子建筑的屋面基屋与庑殿、歇山屋面相同,只是面积小而集中。正身部位钉装正身檐椽和飞椽,转角部位钉装翼角椽和翘飞椽,望板上施以瓦作。

(二) 重檐角亭木构架

重檐角亭的木构架,有一圈柱子和里外两圈柱子的两种不同做法。

一圈柱子的做法,是在单檐亭的基础上,将柱子升高一个距离作为金柱,再在外圈另增加一圈檐柱形成一个带廊亭即可。檐柱与金柱部分的结构同硬山所述。

现着重介绍一圈柱子的重檐角亭。这种亭子的木构架,主要是解决上层檐的柱子如何支 立的问题,当上层檐柱支立好后,柱以上的结构同上面所述单檐亭一样。 解决重檐柱支立的方法有两种:即井字梁承柱法和抹角梁承柱法。

1、井字梁承柱法

这种方法是在正身檐柱的柱头上安装井字随梁,它与檐枋一起组成第一道稳定加固圈的作用,然后在井字随梁上安放承重井字梁或抹角梁,在该梁上于施放重檐柱的位臵安放墩斗,在墩斗上直立童柱。再用承椽枋、围脊枋和上檐枋等连接构件将所有童柱连接成整体,形成上、中、下的第二道封闭圈,童柱构造见图1-11(a)。最后在童柱上安装角云,其后按单檐亭做法进行。

2、抹角梁承柱法

它是在搭交檐檩的交角处位臵上,各安放1根短抹角梁,在抹角梁上安装童柱,或将角梁的尾端搭臵在抹角梁上(前端搭在檐檩上),并将角梁尾端做榫插入悬空木柱内,这悬空木柱即为上层重檐柱,在重檐柱(即童柱)之间用花台枋、承椽枋、围脊枋、上层檐枋等将其连接成为整体封闭圈,后面做法与单檐亭相同。其抹角梁构架如图1-11(a)所示。

图1-11 重檐角亭构架

(a)重檐构架;(b)重檐角亭正面图

(三) 圆形亭木构架

圆形亭也有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圆形亭一般为两圈柱子,相当于带廊结构的圆形亭,里圈柱(即重檐柱)的木构架只是在单檐圆形亭木构架的基础上,将柱加高即可,外圈柱同一般檐柱构造一样。故这里,着重介绍单檐圆形亭的木构架,如图1-12所示。

1、柱子围圈构件

单檐圆形亭的檐柱,一般小亭为六根一圈,大亭为八根一圈。支立方法与角亭相同,只是檐枋的水平投影为圆弧形,用燕尾榫与柱连接,构成圆形封闭圈。

2、檐檩围圈构件

在檐柱上安装花梁头,在花梁头上安装圆弧形檐檩,圆弧形檐檩分段制作,相互之间用

燕尾榫连接,形成第二道封闭圈。各花梁头之间以垫板填补空隙。 .

3、横梁构件

在进深方向,于檐柱位臵的檐檩上施放长趴梁,再在长趴梁上垂直安装短趴梁。然后按金檩的位臵,在趴梁上摆放檩惋木块,再将圆弧形金檩安放在檩惋块里,金檩应分段制作,每一(或二)段的长度,应按檩惋块之间的圆弧距离确定,要使金檩的接头落实在檩惋块内。然后,在金檩圈中心线上设臵一根太平梁,作为雷公柱的支承构件。

图1-12 单檐圆形亭木构架

4.尖顶构件

在太平梁的中心(即整个亭子的中心)位臵上竖立雷公柱,雷公柱由斜撑在金檩上的由戗支撑稳固。由戗的下端卡顶住金檩,上端与雷公柱榫接。

其他做法与单檐亭相同。 六、游廊木构架

游廊建筑是园林工程中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在平地上的游廊有称“长廊”,沿山坡而上的又称“爬山廊”。它的基本构架如图1—3中四檩卷棚(也有少数做成五檩悬山)所示,若干个基本构架连接起来即为长廊的构架。

(一) 游廊的基本构件 1、廊的柱子

游廊的柱子只有前后(或左右)檐柱,并且柱子的断面作成梅花角的形式,放二般称为“梅 花柱”,每隔三、四排柱,需将一对柱子的柱脚伸人到柱顶石内,以加强游廊的稳定性。柱脚与柱顶石做成“套顶榫”。在前(后)檐的檐柱之间,柱顶上部仍用檐枋连接起来,枋下吊挂楣子,柱下端用栏杆或坐凳连接成长廊。

2、廊的梁檩

图1-13 游廊木构架

卷棚屋顶的游廊,在每对(排)前后檐柱上,一般采用四架梁,在四架梁上立瓜柱或托墩,再施以月梁,承托两根脊檩,如图1-13所示。

3、屋面基层

游廊的屋面基层同其他上述建筑基本一样,只是卷棚顶的脊檩上是采用罗锅椽,其他檐椽、飞椽、望板等均同前。

(二) 游廊的平面拐弯与垂直连接 1、游廊的拐弯

游廊的平面布臵有90°拐弯和钝角(大于90°)拐弯,这些拐弯的两根柱上,应安装递角梁,递角梁与一般架梁不同之处是:梁的大度应按平面角的斜度计算,梁上的檩惋槽和垫板槽等按实际斜交角度剔凿。其他构造与一般架梁相同,因此,也可称为四架递角梁。在90°的内拐弯处,递角梁与其两边四架梁的端头,应采用插榫相交连接在一起。钝角拐弯柱的断面要随转折角度作为异形断面,如图1-14所示。

图1-14 游廊钝角拐弯

另在屋面转角处的金檩上,外凸角和内凹角要施以角梁,以解决拐弯处屋面基层的衔接,其平面投影如图1-14所示。

2、游廊平面的垂直连接

有些游廊设计成纵横交叉的布臵,这时廊的平面机形成丁字或十字形交叉。这种交叉的

构架,主要是将相互垂直的檐檩作成合角榫,脊檩作成插榫丁字相交,交角处施以凹角梁,其平面投影如图1-15所示。

(三) 爬山廊的构架处理 1、跌落式爬山廊的构架处理

跌落式爬山廊有称错落式爬山廊,它是以一段长度的廊子为一级,形成高低级层层错落的游廊。它的特点是:在高低级交界处,低级段的檐檩、檐垫板和檐枋等构件的安装高度,是按高低级差尺寸用插榫与高级段檐柱连接;低级段的脊檩,是搭扣在

交界柱子新增的横梁(称为插梁)上,并钉一木板将插梁和搭扣檩 图1-15 垂直交叉构架水平投影 头遮盖住,此标称为“象眼板”。而对高级段的檩木,按悬山建筑的要求做成悬挑形式。

交界柱的柱廊最好采用套顶榫与柱顶石连接。跌落式爬山廊的纵剖面如图1-16所示。

图1-16 跌落式爬山廊木构架

2、斜坡式爬山廊的构架处理

斜坡式爬山廊的木构架,与一般平地廊木构架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是廊的横向构件(如梁、枋等)的断面,由矩形改为菱形,如图1-17;檩三件与柱的连接口也按斜坡率进行制作。

图1-17 斜坡式爬山廊木构架

(a)斜坡爬山廊梁架构架;(b)爬山廊立面折角处的梁、柱、柱顶石

每根爬山廊的柱脚,要作成套顶榫与柱顶石连接,以保证廊子的稳定。 转弯变形处的构件,应随转折形式做成相应的断面,如图1-17(b)所示。 屋面转角檐口高低差的衔接,可调节角梁的厚薄或添加衬头木加以解决。 七、垂花门木构架

垂花门常用于园中的入口、隔景区通道等的分隔门。现将其木构架分述如下: (一)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木构架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一般做成正脊悬山屋顶形式,其剖面的基本构架是由一根横梁像扁担一样横搁在柱子上面而组成,如图1-18所示。

图1-18 担梁式垂花门

1、中柱

这种形式的垂花门,在面阔方向支立两根中柱,柱脚深埋地下砖石基础中,柱顶直通脊

檩,在柱子上立开凿套卡横担梁的榫口槽,待横担梁安装好后,再在柱顶上安装脊檩。柱下端由抱鼓石稳固。

2、横担梁

它是与柱子十字交叉的横梁,一般做成麻叶抱头形式,故又称为抱头梁,在横担梁的中部,剔凿与柱子榫口槽相等的腰子榫,套卡在柱子槽口内形成十字结构。梁的两端上面挖凿承接前后檐檩的惋口,梁的两端下面,由端面开始剔凿燕尾槽至檐檩下的位臵,以安装具有燕尾榫的垂莲柱,使垂莲柱悬吊在梁上。横担梁的两个端头一般都做成抱头形式,抱头下面剔凿的燕尾槽口,待垂莲柱安装好后,再行填补好,还有的在抱头梁下加有随梁,以加强前后垂莲柱的连接。

3、垂莲柱

它是用燕尾榫悬挂在横担梁端部下面的悬吊柱,柱的下端常做成莲花瓣垂头或素方垂头,故通称“垂莲柱”,前后檐各两根。在面宽和进深方向分别凿有安装有关的枋、板榫口。在面宽方向由檐枋和帘栊将左右垂莲柱连接起来,在进深方向由穿插枋将前后垂莲柱连接起来。

4、檩木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檩木只有三根,即脊檩、前檐檩和后檐檩。檩的两端伸出横担梁外悬挑,悬挑端的构造与悬山建筑的山面相同。为增强脊檩与中柱的结合,在脊檩下设有支撑性“角背”。

5、枋与垫板

在两个柱梁十字结构之间(即面阔方向),在脊檩下由脊垫板和脊枋连接两根中柱,在檐檩下由檐枋、花板、折柱、帘栊等组成的“罩面框架”连接前(后)两根垂莲柱。

在进深方向,每根横担梁的下面,由随梁枋、花板、穿插枋等分别将前后垂莲柱与中柱连接成整体,以加强垂莲柱的稳定性,如图1-18立面所示。

除此之外,为增添装饰效果,在帘栊枋与穿插枋交角的下面,安装“雀替”,做成转角形式的雀替称为“骑马雀替”。在两柱之间,帘栊枋以下安装檐槛框和门扇。

4、屋面基层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屋 面基层,与硬山式或正脊悬山屋面相同。 (二) 一般一卷式垂花门木构架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木构架,是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与四架梁卷棚式悬山结构的一种组合结构,前面是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结构、后面是四架卷棚式悬山结构(见图1-13游廊基本构架)。前屋面的后檐檩和后屋顶的前檐檩合并为一公用檩,其上形成天沟屋顶,如图1-19剖面所示。

图1-19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

现将其他有所变化的构件分述如下: 1、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柱子

原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中柱,现在就成为一般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前檐柱,其柱上结构基本不变;而原双排柱卷棚式垂花门的后檐柱,就是一殿一卷式垂花门后檐柱,除在后檐柱之间安装屏门外,后檐柱上的其他构件也基本不变。

2、垂花门的横梁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横梁,是由四架梁与横担梁合并而成,取名为“麻叶抱头梁”,并在公用檩处剔凿檩惋即可。

在抱头梁下设垫板(将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穿插枋下移),在垫板下安装穿插枋,与原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下移的穿插枋合并。

3、屋面基层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前后屋顶,各与原屋顶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将前屋顶的后檩,与后屋顶的前檩交接在公用檩上,在交接处做成屋顶天沟,以利排水。

(三) 多檩单卷棚式垂花门木构架

这是指采用四檩、五檩或六檩做成卷棚式的垂花门。 1、四檩卷棚垂花门木构架

四檩卷棚垂花门的木构架,是在剖面为四架梁卷棚构架的基础上,延长四架梁的两端并作成麻叶抱头而成为“麻叶抱头梁”,然后,将前后檐檩也移至抱头惋槽内。在两端抱头下面悬吊垂莲柱,并在麻叶抱头梁下安装随梁(也可不要)和穿插枋,将垂莲柱连接成整体即可。在面阔方向的檐柱之间、垂莲柱之间的构造与前述垂花门结构相同,如图1-20所示,这是一种双排柱的卷棚式垂花门。

图1-20 四檩卷棚垂花门

(a)正立面;(b)剖面

2、五檩单卷棚式垂花门

五檩单卷棚式垂花门,是在剖面为五架梁结构的基础上,将前檐柱后移并直通金檩下,承托三架梁;而五架梁做成腰子榫与前檐柱十字交叉安装,并延长至前檐檩作成麻叶抱头,在抱头下方吊挂垂莲柱。垂莲柱用穿插枋与前檐柱连接,其他构造与前述垂花门相同,如图1-21所示。

1-21 五檩单卷棚式垂花门 八、牌楼木构架

在园林工程中牌楼常用作公园、景区的入口标志,一般形式有冲天柱和屋脊顶式两种,现分述如下:

(一) 冲天柱式牌楼木构架

冲天柱式牌楼常用的有:四柱三间三楼和二柱一间一楼等两种,如图1-22所示。它们的主要构件由下而上有:夹杆石、落地柱、雀替、小额枋、摺柱花板、大额枋、平板枋(二柱一间式可不用)、斗拱、檐楼、大挺钩等。现分述如下:

1、夹杆石

它是稳定并维护包裹着落地柱脚的石活件。地平面以上露明部分的夹杆石高度,一般为柱径的3.6倍;夹杆石埋地深度约为露明高的4/5或相等,落脚在地基的柱顶石上,如图1-23(a)所示。夹杆石断面为方形,内芯通凿柱洞,方宽为柱径的2倍。

2、落地柱

它是指牌楼的立柱,在最外边的称为边柱,其他称为中柱。柱径一般为10斗口(斗口尺寸常取用1.5寸左右),柱高根据设计或需要而定,其顶端可按需要进行各种雕刻,其下端穿

过夹杆石,做成套顶榫落脚在柱顶石上。位于角科斗拱下的柱,其上端应做成通天斗支承着正心桁,侧面作卯口供斗拱穿插连接(参看图1-25通天斗)。

图1-22 冲天柱式牌楼

图1-23 牌楼构架细部

(a)夹杆石柱基;(b)牌楼木构架分件

2、落地柱

它是指牌楼的立柱,在最外边的称为边柱,其他称为中柱。柱径一般为10斗口(斗口尺寸常取用1.5寸左右),柱高根据设计或需要而定,其顶端可按需要进行各种雕刻,其下端穿过夹杆石,做成套顶榫落脚在柱顶石上,位于角斜斗拱下的柱,其上端应做成通天斗支承着正心桁,侧面作卵 口供斗拱穿插连接(参看图1-25通天斗)。

3、雀替

它是额枋与落地柱交接处的衬托构件,榫口连接(也有将边跨额枋作成穿插形式,额枋尾穿过柱身而做成雀替),主要是起装饰作用,但也肩负着小额枋端部的加强作用,多雕刻有云龙花草。

4、大、小额枋与摺柱花板

额枋是将迎面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构件。其长依面阔而定,大额枋高为11斗口,小额枋高为9斗口,其厚分别为9斗口和7斗口。

摺柱花板是为增强装饰效果,在大小额枋之间所空出的一段距离以内,由若干小立柱(即摺柱)分隔成几档,在空档内安装花板,如图1-23(b)所示。

5、平板枋

位于大额枋上,支承斗拱的厚板,用馒头榫 或暗销榫与上下构件连接。宽约为5斗口,厚约为3斗口。

6、斗拱 详见斗拱专述 7、檐楼

它是指斗拱以上的屋顶结构,包括承托檐檩的角背、檐檩(桁)、脊檩(桁)、檩(桁)垫木和枋木、扶脊木,以及屋顶面基层,可参照一般房屋构造。

8、大挺钩

有称为“霸王杆”,是支撑檐楼的圆钢铁件,其上端支顶着檐桁,下端支承在大(小)额枋上,每边在大小额枋上各支承2根,以增强檐楼的稳定性。

具体如图1-22、图1-24所示。

图1-24 屋脊式二柱一间三楼式

(二) 屋脊顶式牌楼木构架

这种牌楼的柱子不冲出屋顶,有完整的屋顶形式。较常用的有二柱一间三楼、四柱三间三楼和四柱三间七楼等类型。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冲天柱式牌楼大致相同,现就不同胞点分述如下:

1、二柱一间和四柱三间楼形式的牌楼

(1) 落地柱的上端只通到片板枋下,其他做法与前相同。

(2) 牌楼屋顶,明间的两端和次间的外端按庑殿形式做法,其他与前相同。 (3) 做庑殿顶的端部,不再设有山花博风板。 二柱一间三楼形式牌楼如图1-24所示。 2、四柱三间七楼形式的牌楼 (1) 落地柱的上端均为等高。

(2) 明间在柱头上增加“龙门枋”,并延伸至两边次间的1/4处。

(3) 明间在龙门枋上、次间在大额枋上各树立一对“高拱柱”,在一对高拱柱之间用单额枋连接成整体,以解决正楼与夹楼的高矮设臵。高拱柱上端为“通天斗”,下端作成“长榫”穿过龙门枋或大额枋,变成折柱插入小额枋内,如图1-25所示。

图1-25 屋脊顶式四柱三间七楼牌楼

(4) 正楼屋顶和边楼外端为庑殿式,夹楼层顶和边楼里端与冲天柱屋顶相同。

(二) 屋脊顶式牌楼木构架

这种牌楼的柱子不冲出屋顶,有完整的屋顶形式。较常用的有二柱一间三楼、四柱三间三楼和四柱三间七楼等类型。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冲天柱式牌楼大致相同,现就不同胞点分述如下:

1、二柱一间和四柱三间楼形式的牌楼

(1) 落地柱的上端只通到片板枋下,其他做法与前相同。

(2) 牌楼屋顶,明间的两端和次间的外端按庑殿形式做法,其他与前相同。 (3) 做庑殿顶的端部,不再设有山花博风板。 二柱一间三楼形式牌楼如图1-24所示。 2、四柱三间七楼形式的牌楼 (1) 落地柱的上端均为等高。

(2) 明间在柱头上增加“龙门枋”,并延伸至两边次间的1/4处。

(3) 明间在龙门枋上、次间在大额枋上各树立一对“高拱柱”,在一对高拱柱之间用单额枋连接成整体,以解决正楼与夹楼的高矮设臵。高拱柱上端为“通天斗”,下端作成“长榫”穿过龙门枋或大额枋,变成折柱插入小额枋内,如图1-25所示。

图1-25 屋脊顶式四柱三间七楼牌楼

(4) 正楼屋顶和边楼外端为庑殿式,夹楼层顶和边楼里端与冲天柱屋顶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i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