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1 2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多项选择题

【30199】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从总体上看呈加速趋势。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分别是( )。 A. 农业化 B. 工业化 C. 机械化 D. 信息化 E. 现代化

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30158】 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发表了《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篇著名的论文之后,经济学这一名称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开了。在这篇论文中,罗宾斯第一次正式地( ),并且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几十年来被经济学界所广泛采用。

A. 对以往的经济学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划分 B. 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 C. 定义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 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具有交换价值的、并为人所必须、有用或喜爱的物品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24818】 对于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马克思是从( )出发进行分析的。

A. 劳动过程 B. 交换过程 C. 消费过程 D. 流通过程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36】 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主要标志是( )。 A. 自立行走 B. 语言的产生 C. 劳动 D. 复杂思维

答案: C

论述题

【58569】 如何理解分工的内在矛盾?

答案: 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 分工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相互分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人

的个别劳动具有了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都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2)从工厂内部分工看,由于实行劳动分工,每个劳动者都只能承担某种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道工序。在这种结合劳动的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只是一个特殊的器官,执行一种特殊的职能。从而造成了各个局部的操作环节和局部的工人之间的全面的相互依赖。

在分工生产中,每一个人的劳动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是,这两种属性之间又存在着矛盾。从社会分工看,个别劳动能否通过交换被社会所承认,从而转化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这种转化不能成功,个别劳动就不能被社会所承认,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劳动就是无效劳动,就是一种浪费。从工厂内部分工来看,劳动的个体化导致了生产的专业化,提高了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导致了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片面化和劳动活动的单调化,造成了劳动者个人的畸形发展,制约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工所包含的这些内在矛盾是支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多项选择题

【30251】 从工厂内部的分工看,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A. 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和劳动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B. 减少了因工作的变换而造成的时间的损失

C. 缩短了制造一件成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节约 D. 有利于在工厂内部形成规模经济 E. 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革新

答案: A,B,C,D,E

多项选择题

【25062】 所有制这一范畴所表示的是狭义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即它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

A. 生产资料的归属 B. 生产资料的控制

C. 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 D. 剩余劳动的占有

E. 劳动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302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划分为( )几种形态。 A. 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现代资产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B.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C.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 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答案: A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8010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是从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其依据中不正确的是( )。 A.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B. 商品包含的矛盾隐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C.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D. 商品是一切财富的代表

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80101】 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的条件( )。 A. 对人有用

B. 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C. 具有稀缺性

D. 为交换或出售而生产 E. 具有竞争性

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30289】 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生产条件 B. 劳动强度

C. 劳动熟练程度 D. 生产规模

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80853】 商品的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货币价值量的关系( )。 A.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B.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也成反比 C.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D. 在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仅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E.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 A,D

论述题

【58570】 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微观作用,即择优汰劣,激励创新;二是宏观作用,即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价值规律的这两个作用是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第一、择优汰劣,激励创新。商品是按其社会价值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高,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的生产者,在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时,较小的个别价值会转化为较大的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货币收入;相反,只能获得较少的货币收入。这种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引起的收入差别,会引发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便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得到提高。

第二、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合理地分配由一定时期劳动人口数量决定的社会总劳动时间,即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任何商品生产者的产品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产品是否为社会需要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确定;另一方面,每个生产者又是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的。作为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价格波动,起着揭示这些信息的作用。社会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就会随着价格信息诱导下的生产决策变动,不断作

出调整,从而使前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得以实现。

多项选择题

【30277】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 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B. 劳动者的素质及熟练程度

C. 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D. 生产的规模

E.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3029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答案: C

简答题

【30258】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严格定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部门,由于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同,各自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同。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

单项选择题

【80102】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下列表现中,不正确的为( )。

A. 配置社会资源

B.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D. 引起和促进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30252】 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简单商品经济的特点在于( )。 A. 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B. 生产的目的为了交换其他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C. 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等价交换,不存在剥削关系

D. 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觉作用的支配 E. 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支配

答案: A,B,C,E

多项选择题

【30305】 商品价值( )。

A.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B. 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C. 商品最本质的属性 D. 是历史范畴

E.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3026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是( )。 A. 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B.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C. 具体劳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D.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0137】 斯密在对\看不见的手\的分析中提到:\……他常常是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无意中为社会增加了福利,而且比他在有意为社会增加福利的时候干的更加有效\这句话向我们表明了( )。 A. 市场调节的有效性

B. 一般情况下,市场调节优于人为调节 C. 任何情况下,市场调节都优于人为调节 D. 市场经济的完美性

答案: A

简答题

【30232】 试述如何理解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答案: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这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使用价值,必须从事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并不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凭空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以特定的劳动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以适应自身的特定需要的过程。离开了土地、矿藏和其他自然物质,具体劳动创造不出任何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名言。

单项选择题

【80961】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间的关系是( )。 A. 使用价值是基础,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价值是根本内容

B.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237】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 )。 A. 两者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B.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 C.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

D. 前者创造的价值量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后者创造的价值量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30174】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 )。 A.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B. 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C. 商业及商人的产生 D. 农业与工业的分离 E.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答案: A,B,C

单项选择题

【30211】 价值是( )。 A. 商品生产的本质因素 B. 商品交换的形式 C. 商品的本质因素 D. 商品经济的实现

答案: C

第二章

多项选择题

【80105】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A. 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B. 市场的供求状况 C. 商品的价格水平 D. 存货周转速度 E. 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 A,C,E

单项选择题

【80082】 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 ) D. 世界货币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64】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 A. 具有使用价值 B. 是商品且具有价值 C. 是金银

D. 是商品流通的手段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0824】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A. 只是纸币的主要职能 B. 是货币的次要职能 C. 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D. 是货币的唯一职能

答案: C

辨析题

【30282】 价格标准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货币的价值尺度作为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是充当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因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货币具有为商品定价的功能。要用货币来显示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必须为货币确定一种计量单位。这种计量单位就是所谓价格标准。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日益成为价值符号,这些货币单位作为金属重量单位的意义逐渐在大众的意识中消失了,好像它们天生就具有计量价值的本领。这样,价格标准就常常被错误地等同于价值尺度。实际上,这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须知,价格标准并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它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虽然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要借助这种技术性规定来实现,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

单项选择题

【30238】 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价格标准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30175】 信用货币作为能够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具有双重性质( )。 A. 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 B. 一种可转让的所有权凭证 C. 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符号 D. 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换凭证

E. 以价值为基础的信用符号

答案: A,C

单项选择题

【80139】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 )职能派生出来的。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12】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 A. 可用观念的货币 B.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 必须用金属货币

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答案: A

论述题

【58572】 试述货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案: 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须从货币经济自身的特点来认识。货币经济同实物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其一、从货币对商品的实现过程的影响看,从商品流通过程看,商品首先必须卖出去转化为货币,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 马克思把它为\商品的惊险跳跃\。正常的货币流通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宏观上看,货币运动能否与商品运动相协调,不仅影响商品流通的时间和流通的费用,而且影响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制约着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分离开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化发展。货币化的发展不仅为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且为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

其二、从货币对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的影响看,货币的产生促进了储蓄与投资的分离,积极地影响储蓄和投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货币的引入使储蓄决策与投资决策发生分离,资本积累过程变成为储蓄和投资两个过程。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异位使得储蓄得以在广泛的范围内按照预期收益率产生的投资机会进行分配再分配,从而有助于提高储蓄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率。

其次,从投资方面看,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储蓄决定着投资;货币出现后,储蓄决策与投资决策分离,储蓄者想要进行的储蓄与投资者想要进行的储蓄并不一定相等。因此,货币经济条件下,政府能够利用货币政策积极影响投资过程。

再次,在货币经济中,由于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分离,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都借助于货币形式来实现,货币的变动必然对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现实经济中货币的变动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和途径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3023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 A.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造成的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

C. 资产阶级自身发展的要求 D.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要求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30225】 资本主义至今为止,经历了( )发展阶段。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殖民主义 E. 经济全球化

答案: A,B,C

单项选择题

【30161】 自由竞争最根本的前提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 B. 资本的统治

C.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

D. 关于自由竞争的各种政策规定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082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A. 是在封建社会完全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是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C. 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D. 是与商品经济共生共灭的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0084】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存在多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软弱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的弊端 C.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足 D. 市场失灵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80828】 资本原始积累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主要方式有(A. 圈地运动 B. 海外殖民

C. 资本对劳动力的买卖 D. 国家立法

E. 通过商品经济对农业的渗透

。 )

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30265】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特征是( )。 A. 私有财产制度 B. 雇佣劳动制度 C. 自由竞争制度

D.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187】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 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D. 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91】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有经济的本质是( A.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B. 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C. 对私人资本具有强有力的调控能力

D. 国有经济充当着为私人资本服务的角色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30213】 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 )。 A. 市场国际化

B. 科学技术超越国界 C. 资本国际化

D.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答案: C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30188】 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 D.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答案: B

。 )

单项选择题

【30162】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80143】 剩余价值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B.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生产剩余价值

C.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D.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E.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仍然发挥作用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30240】 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获得的价值属于( )。 A. 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80108】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什么意义( )。

A. 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B. 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C.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E.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答案: A,B,C,D

多项选择题

【80107】 资本总公式\′\适用于( )。 A. 商业资本 B. 产业资本 C. 流通资本 D. 借贷资本 E. 可变资本

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80119】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 )。 A. 按个人付出的社会劳动量进行分配 B. 反对剥削,实行平均主义 C. 一切劳动都平等,都没有差别

D. 反对剥削,反对平均主义,承认能力和贡献上的差别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答案: D

论述题

【58573】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1)剩余价值规律规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要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都作为资本的要素存在着。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资本主义生产必然服从这个动机--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服从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并受到剩余价值规律的制约;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对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单项选择题

【30214】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D. 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80110】 劳动之所以不能成为商品的理由有( )。

A.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的价值也应由劳动决定。这是同义反复 B. 劳动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不能够独立存在,所以工人不可能将它在劳动市场上与资本家相交换,从而不可能成为商品

C. 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价值规律必须进行等价交换,这不符合剩余价值规律

D. 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要实现利润,就要进行不等价交换。这不符合价值规律

E.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这是不合理的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25164】 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时,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 )的关系。 A. 独立自主 B. 利用外资 C. 艰苦奋斗 D. 扩大内需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80086】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 A

第五章

单项选择题

【30267】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运动的理论前提是( )。 A.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原理 B.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C. 劳动二重性理论 D. A和B

答案: D

辨析题

【30230】 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叫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

答案: 错。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被使用或因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固定资本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或油性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或无形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不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廉价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简答题

【30310】 什么是资本周转?它与资本循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 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就是资本周转。 由资本周转的定义可以看出,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阶段性组成,而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又有所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实现过程,而资本周转则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与价值增殖有关的问题。与此相适应,考察它们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哪些阶段,要采取哪些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在条件:考察资本周转,则是进一步分析影响资本价值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对于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又是什么。

辨析题

【30178】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新的价值。

但是,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一方面,资本家需要把货币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劳动力商品,这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出售,剩余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单项选择题

【30241】 社会总产品的( )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前提;社会总产品的( )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A. 价值补偿 物质补偿 B. 物质补偿 价值补偿 C. 价格补偿 使用价值补偿 D. 使用价值补偿 价格补偿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189】 在购买阶段,资本家手中的货币同一般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他所购买的是生产资料和( ),即生产所需的物质要素,为( )的生产准备条件。 A. 劳动 商品

B. 劳动力 剩余价值 C. 劳动 剩余价值 D. 劳动力 商品

答案: B

简答题

【30284】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答案: 二者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的意义不同、内容不同。1.标准上:一个是根据价值周转的方式,一个是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2.意义上: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解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资本剥削程度;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解释它们对资本周转的影响,进而阐述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价值生产的影响。3.内容上:不变资本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指劳动力。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等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原料材料等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单项选择题

【80087】 社会总产品是一定时期(通常一年)( )。 A. 社会各个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生产资料总和 B. 社会各个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生活资料总和 C. 社会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总和 D. 社会各个部门创造的所有新价值的综合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80826】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职能形式分别为货币资本、( )和商品资本。 A. 借贷资本 B. 预付资本 C. 不变资本 D. 生产资本

答案: D

辨析题

【30204】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

答案: 错误。

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不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而是同一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完成不同的具体职能,最终实现价值增殖。从资本循环过程本身来看,它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有机统一。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整个资本的循环以三个阶段的相互转化为前提,只要其中的某一阶段发生了中断,资本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资本增殖的目标也不能如期实现。

多项选择题

【80852】 在资本周转中,以下哪些因素对流通时间有影响( )。 A. 市场供求状况 B. 产销距离的远近 C. 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 D. 信息传递的快慢 E. 生产劳动效率的高低

答案: A,B,C,D

单项选择题

【30292】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I(c+m)=II(c+m) B. I(c+m)=II(v+m) C. I(c+m)=IIc

D. I(c+m+v)=II(c+m+v)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15】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中,所谓的\惊险的跳跃\是指(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售卖阶段 D. 消费阶段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4993】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80109】 以下各项中,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 A. 奶牛场的奶牛 B. 肉食加工厂的奶牛 C. 机械制造厂制造的机器 D. 食品加工厂的机器 E. 农牧场的饲料

答案: A,D

第六章

多项选择题

【30279】 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在于( )。 A. 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 B. 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 C. 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 D. 信用能缩短流通时间 E. 信用能加速资本的积聚

答案: A,B,C,D,E

辨析题

【30256】 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该相当于平均利润。

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从而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他要求得到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他要求获得经营利润。但是,双方的要求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共同获得。于是,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一般而言,利息率都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单项选择题

【30190】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 成本价格的形成 B.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 价值的形成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80085】 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 )。 A.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资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68】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以及追加资本的投资收益不同 B. 农业工人本身的劳动能力不同 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D. 各个地主要求的地租数额不同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80090】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 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 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D. 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80088】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所(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耗费的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耗费的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80113】 劳动生产率的总体提高导致( )。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 C. 单个商品价值量下降 D.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E. 利润总量的提高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3029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 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以及追加资本的投资收益不同 B. 农业工人本身的劳动能力不同

。 ) 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D. 各个地主要求的地租数额不同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1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 A. 同一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 国内企业和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结果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0089】 生产成本这个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真相,因为它混淆了(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区别 D.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别

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30173】 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 A. 剩余价值率 B. 资本的有机构成 C. 资本周转速度

D. 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E. 生产技术水平

答案: A,B,C,D

单项选择题

【30242】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中的( )。 A. 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 B. 垄断利润的转化形式 C. 企业利润的转化形式 D.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80112】 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A. 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B.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D. 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E. 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 ) 答案: A,B,E

第七章 辨析题

【3030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其垄断地位服务的。

从阶级性质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资本主义\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在经济目的、形成方式、运行规律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的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根本要求,但不能说其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单项选择题

【80091】 垄断的实质特征是( )。 A. 独占 B. 腐朽性 C. 寄生性

D. 获取垄断利润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30165】 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

A. 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B. 垄断消除了竞争

C. 垄断虽然没有消除竞争但大大削弱了竞争 D. 垄断使竞争消除了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80092】 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是( )。 A. 规定垄断价格 B. 资本输出 C. 商品 D. 参与制

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30306】 垄断价格是( )。

A. 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B. 垄断组织购买原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C.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D. 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 E.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答案: A,B,C

第八章

单项选择题

【30191】 从资本积累的规律看,资本的有机构成具有( )的趋势。 A. 基本不变 B. 不断提高 C. 不断下降 D. 时升时降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166】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 )的更新。 A. 预付资本 B. 流动资本 C. 不变资本 D. 固定资本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80145】 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 )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A. 资本积累 B. 价值实现 C. 资本增殖 D. 资本主义生产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8009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 )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A. 资本家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 B. 工人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 C. 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 D. 工人占有资本家生产资料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8009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 )为基础的剥削制度。 A. 生产资料私有制 B. 雇佣劳动制 C. 生产社会化 D. 社会分工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17】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A. 成本价格

B. 生产价格

C.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8083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和( )之间的矛盾。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生产社会化

D. 劳动力的商品化

E.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答案: C,E

单项选择题

【80094】 资本积累的规模与剩余价值的量成( ),与劳动者的工资成( )。 A. 正比 正比 B. 正比 反比 C. 反比 反比 D. 反比 正比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294】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平均利润率的( )趋势。 A. 上升 B. 不变 C. 下降

D. 时升时降

答案: C

简答题

【30206】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相比性质有何不同?

答案: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商品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只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以超经济强制为基础的。第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与以占有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小商品生产有着本质的不同。

单项选择题

【24956】 生产力状况是指( )。 A. 生产力变化和生产力发展 B.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C. 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结构 D.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主体

答案B

单项选择题

【30288】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 A. 生产资料 B. 劳动产品 C. 物质生产 D. 社会生产力

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121835】 简化的基础货币模型中,决定非银行部门持有现金比率的因素有( )。 A. 国民收入水平 B. 税收与收入之比率

C. 用现金购买商品的价格与支票购买商品价格的差异 D. 社会总产品及其增长率 E. 国有经济所占比重

答案:ABCDE

第九章

单项选择题

【80096】 国际经济一体化,从根本上说( )。 A. 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B. 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C. 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产物 D. 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70】 ( )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 A. 贸易全球化 B. 金融国际化 C. 生产国际化 D. 产品国际化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218】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所以,世界的经济秩序主要体现了( )的利益和要求。 A. 世界各国 B. 发展中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121808】 经济全球化势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国家主权,同主权国家发生矛盾。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超越可概括为两种主要形式,即主权销蚀和主权转移。主权销蚀是( ),主权转移是( )。 A. 有形的、自觉的;无形的、非自觉的 B. 有形的、非自觉的;无形的、自觉的 C. 无形的、非自觉的;有形的、自觉的 D. 无形的、自觉的;有形的、非自觉的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80850】 从价值上看,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出口那些( )、( )的商品。 A. 国内生产成本低 绝对利益高 B. 国内生产成本低 比较利益高 C. 国外生产成本低 比较利益高 D. 国外生产成本低 绝对利益高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3022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组成是( )。 A. 国际贸易中建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界银行 E. 亚洲开发银行

答案: A,C,D

单项选择题

【80100】 所谓有形的主权转移,是指主权国家为了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把国家主权(迄今为止主要是经济领域的权力)部分地转移给某些( )。 A. 贸易伙伴 B. 联合国 C. 经济大国

D. 国际性经济组织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80098】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 )和统一( )的趋势。 A. 资本市场 货币体系 B. 资本市场 价格体系 C. 金融市场 价格体系 D. 金融市场 货币体系

答案: D

论述题

【58590】 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答案: 一是贸易的全球化,即相当规模的商品交换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使国际贸易的流量大幅度的增加,一国进出口的扩大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必须的前提,揽括了所有世界经济主体的世界市场出现了。

二、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国际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国际化的推动。

三、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最高形式。生产社会化不仅要冲破地区、部门等因素的限制,在一国范围内充分发展起来,而且要冲破国界的限制,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当一国的社会生产过程越出国家疆界以后,它就转变为国际性的社会生产过程,国别的社会化生产也就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社会化生产。这样,生产社会化就推动国别再生产过程实现了国际化,即生产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企业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中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劳务活动,获取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生产与贸易的机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生产国际化也大大优化了全球的资源配置,节约了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发挥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多项选择题

【80962】 贸易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一系列指标之上( )。 A. 国际贸易额高速增长

B. 国际贸易联系强度大幅度上升 C. 贸易范围基本接近极限 D. 贸易依存度增加

E.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等日趋严重

答案: A,B,C,D

单项选择题

【80963】 生产国际化,各国企业按照( )原则,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中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劳务活动,获取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生产与贸易的机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A. 绝对利益 B. 相对利益 C. 比较利益 D. 经济利益

答案: C

第十章

单项选择题

【30271】 一般地说来,共产主义所有制下的生产力基础是( )。 A. 公有制 B. 按劳分配 C. 按需分配

D. 生产的社会化

答案: D

简答题

【30259】 简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导作用有何意义?

答案: 首先,国有经济是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相适应的,集中在能源、交通、通讯、金融、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国家从全局和长远的需要出发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总体结构,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其次,国有经济是公有制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公平与效率、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统一;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国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加速国内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经济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单项选择题

【30193】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以后,还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的最初任务是( )。 A. 消灭阶级 B. 消灭国家 C. 消灭商品生产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80836】 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 A. 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B. 建立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 C

论述题

【58592】 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组成内容。

答案: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这一判断表明,①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这样既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根本问题作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中共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定义。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中共十六大进一步阐明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和要求。

(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中国改革的性质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的方式上强调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在判断改革成效的标准上,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改革。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新的体制。

(5)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认识到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6)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一理论不是凝固不变的,它要不断反映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完善。

单项选择题

【80834】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 消灭剥削 B. 消除两极分化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19】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 A. 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B.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80958】 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结底,要以( )为标准。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E.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定

答案: A,B,C

单项选择题

【121805】 以下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分工消失

B. 按需分配

C. 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D. 社会化大分工细化、完善

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121833】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在各个经济领域都占绝大比重 E. 不应涉足竞争性领域

答案: A,B,C

多项选择题

【30177】 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是从人类公平、正义等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C.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动力规律的深刻分析 D. 科学社会主义热衷于设计和描绘未来社会的细节

E. 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答案: B,C,E

单项选择题

【3016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地继承( )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 保守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论 C. 封建的社会主义理论

D.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80959】 以下各项中,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有关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的是( )。 A. 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工作的首位,尊重农民权益,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保护农业发展,大力增加农业投入,推广科教兴农,加快城镇化进程 B. 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D.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E. 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30245】 以下选项中,( )是旧中国的官僚资本不具有的性质。 A. 国家垄断的性质

B. 民主革命的性质 C. 封建性 D. 买办性

答案: B

第十一章 多项选择题

【80960】 以下属于建国初期传统计划经济中国家行政手段的是( )。 A. 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产品统一调拨

B. 在价格上,国家对农产品实行垄断低价,对工业品特别是加工工业产品实行垄断高价 C. 资金分配上实行供给制

D. 生产管理上实行以实物指标为主的指令性计划 E. 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分配方式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8012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 A. 在流通领域中发挥自发的调节作用

B.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自发调节生产,达到生产与需要的平衡 D. 完全摆脱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答案: B

论述题

【59195】 试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在中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建国初期经济极端落后,现代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国内国际的阶级斗争非常尖锐。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严重制约着国内资金积累能力的提高,当时的历史环境也不允许我们通过大规模的引进外资来弥补国内资本积累的不足。在这种条件下,为了在较短时期内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摆脱国内外面临的种种困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加速资金积累,集中国内有限资源,加快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集中的计划经济正是当时这种粗放型发展阶段的产物。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还与以下一些特殊的条件有关:

(一)中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比较的落后的基础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传统。

(二)在建国初期,中国既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经验,又缺乏成熟和具体的理论,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照搬苏联的模式。

(三)由于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因而存着盲目冒进、急于求成的情绪,易于导致唯意志主义和对行政方法的迷信。

(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盛行对领袖人物及其思想盲目崇拜的倾向,这种倾向不适当地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加以绝对化,妨碍了人们对于这些理论的科学认识和发展与创新。

单项选择题

【30194】 兰格模式中,中央计划当局采取( )得出\均衡价格\体系。 A. 试错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微调法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20】 过去一个世纪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 )。 A.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 如何实践计划经济

C.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80849】 从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 )经济体制。 A. 高度集中的计划 B. 完全的市场

C. 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0272】 兰格模式中,\均衡价格\体系的产生依赖于( )。 A. 市场 B. 企业

C. 经济活动当事人 D. 中央计划当局

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8010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这里的经济机制包括( )。 A. 供求机制 B. 政府干预机制 C. 价格机制 D. 激励机制 E. 竞争机制

答案: A,C,D

辨析题

【302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根本性差别。

答案: 错误。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存在根本性差别。这表现在无论哪种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在决策结构上实行分散决策;在信息结构上通过价格体系进行横向信息传递;在动力结构上以微观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作为动力源;在分配结构上按提供的生

产要素的多少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收入分配;在协调方式上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间接调控相接。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不是一种可以脱离开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基本制度而独立存在一种技术性工具,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市场机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单项选择题

【80115】 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时,目的在于( )。 A.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B. 完善经济结构

C.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D.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46】 市场社会主义中的兰格模式又称( )。 A. 兰格-米塞斯-哈耶克模式 B. 兰格-泰勒-哈耶克模式 C. 兰格-勒纳-泰勒模式 D. 兰格-米塞斯-泰勒模式

答案: C

第十二章 单项选择题

【30221】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寻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 )结合起来的具体途径。 A. 计划经济 B. 公有制经济 C. 市场经济 D. 商品经济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195】 对于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形成来说,改革的方式是内生于( )的。 A. 改革目标 B. 改革的成本 C. 改革的收益 D. 改革的条件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80117】 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形成的核心问题是( )。

A. 改革的成本和收益 B. 改革的性质和目标 C. 改革的方向和方式 D. 改革的环境和条件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024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所有制形式都是与特定的( )相联系的,都具有相对的效率优势。 A. 生产关系 B. 经济发展阶段 C. 意识形态 D. 生产力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30273】 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 ),使得中国的以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的双轨过渡成为可能。 A. 排斥性 B. 一致性 C. 兼容性 D. 适应性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97】 ( )是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以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公平和在更大的程度和范围上实现社会自觉有计划发展的物质基础。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 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21】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寻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 )结合起来的具体途径。 A. 计划经济 B. 公有制经济 C. 市场经济 D. 商品经济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80144】 以下属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特点的有( )。 A. 连续性 B. 稳定性

C. 渐进性 D. 全面性 E. 整体性

答案: A,B,C

多项选择题

【30228】 国有大企业主要实行股份制或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是国有大企业改革的主导性思路。

A. 股份化 B. 公司化 C. 私有化 D. 法人化 E. 独立化

答案: A,B,D

多项选择题

【30254】 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步向前迈进,表现在( )。 A.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

B. 以实行增值税和分税制度为中心的财税改革初步完成 C. 外汇体制由双轨制并为单轨制

D. 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E. 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冗员的安排等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答案: A,B,C,D,E

简答题

【58283】 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 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在改革的性质和目标上存在着的根本差别。中国经济改革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的经济改革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必然要在改革中寻求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自由与秩序、稳定与变革、局部与整体、改革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的结合,归根结底,要在工业化、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稳定与发展中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苏东激进式改革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单项选择题

【30170】 以下属于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共有的是( )。 A. 紧缩货币 B. 放开价格

C. 全面推进私有化

D. 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答案: D

辨析题

【30283】 公有制与市场机制是水火不容的。

答案: 错。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既非水火不容,又非水乳交溶,它们的关系要比人们所想象的复杂得多。认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经济与市场机制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从而传统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可以不经任何调整就可以与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这可能是一种很不现实的想法,但是,断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对立的,也缺乏足够的理论与现实根据。中国的改革经验证明:商品关系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在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固定、简单和机械式的对应关系,处理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应当从实际出发。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是具有兼容性的。

辨析题

【30309】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 对。全球化首先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一种历史进步,全球化加速了资源的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了科技发明、普及和运用,为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推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促进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它是机遇,更是挑战。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从制度上看,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着全球化的性质、方向、进程及主要游戏规则,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资本主义深深的烙印。由于减弱了主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广泛和充分的表现: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经济的不平衡以及世界广大地区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发展;对于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因此,中国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全球化与国家自主发展的关系。实现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单项选择题

【80116】 以下四种改革方式的称谓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一个是( )。 A. 激进式改革 B. 渐进式改革 C. 休克疗法 D. 大爆炸

答案: B

第十三章 多项选择题

【801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关于劳动力资源采取市场化形式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要求劳动者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流动,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这是劳动力采取市场配置的技术基础

B. 企业是生产资料的产权主体,劳动者是劳动力的产权主体,两者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需要按照成本和收益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自由结合,对劳动力质量进行社会评价。这是劳动力采取市场配置的制度基础 C. 劳动力采取市场化方式配置时,具有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交换相同的形式和本质

D. 只有从生产过程和所有制基础这个层面,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资源采取市场配置方式区别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交换的本质

E. 在公有制经济关系中,劳动力的配置是商品性与非商品性的统一

答案: A,B,D,E

多项选择题

【80126】 激进式改革包括( )几个部分。

A. 稳定化 B. 私有化 C. 自由化 D. 制度化 E. 市场化

答案: A,B,C,D

单项选择题

【30298】 实现收入分配上公平与效率的兼顾,需要( )。

A. 社会主义制度为兼顾公平与效率提供了制度基础,因此只要坚持公有制,就能实现公平和效率。 B. 大力促进市场机制在实现分配效率中的作用

C. 创新现行的体制结构,在宏观上实现公平,在微观上保证效率 D. 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直接控制,实现公平与效率

答案: C

多项选择题

【80842】 以下经济学家中,( )是兰格模式的始作俑者。 A. 泰勒 B. 兰格 C. 勒纳 D. 米塞斯 E. 哈耶克

答案: A,B,C

多项选择题

【80124】 以下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构成部分的是( )。

A.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B.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C. 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D.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E.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答案: A,B,C,D,E

论述题

【58598】 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含义?

答案: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有两方面的含义: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意味着把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结合。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标准支配着收入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所有权标准支配着收入的分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收入分配中,劳动标准和所有权标准,二者兼而有之。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还意味着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

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的分配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因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要借助于价格机制来实现。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要素的市场配置过程,既是所有权的交易过程,同时也是所有权的实现过程,即所有者凭

借所有权获取等于要素价格报酬的过程,在这里按要素分配就是按所有者提供的要素和要素的价格来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劳动不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对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只能借助于商品交换实现的价格量作为衡量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尺度;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可能是纯粹的,其实现过程和实现程度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按要素分配的影响。这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意味着劳动和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应当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区分开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和物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的积累和资本积累,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高。

单项选择题

【30171】 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 A. 私营经济 B. 个体经济 C. 集体经济

D. 股份合作经济

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12184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 )。 A. 在决策结构上实行分散决策

B. 在信息结构上通过价格体系进行横向信息传递

C. 在动力结构上以微观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作为动力源 D. 在分配结构上按提供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收入分配 E. 在协调方式上市场自发调节与宏观间接调控相结合

答案: A,B,C,D,E

单项选择题

【80837】 政府实行的调节性收入是( )。 A. 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 B. 按资分配的一部分

C. 按公平原则获得的社会分配 D. 按市场经济规律获得的收入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0274】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是( )。 A. 按劳动价值的多少来进行收入分配 B. 按资本贡献的大小来进行收入分配 C.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多少进行分配

D. 生产要素所有者以其要素参与收入的分配

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80851】 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i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