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八风理论对中风病的临床启示

更新时间:2023-05-27 01: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提供的文档全部免费分享,只想多结善缘。

维普资讯

中医文献杂志

经典与临床

九官八风理论对中风病的临床启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沙,10 7周德生长 40 0 )

摘要:九宫八风理论通过取类比象,空间、间、将时自然气候、治社会、体结构、政人生理病理、防养生等综合预

成系统,以太一移日朝八风占常变。对中风病的病因、病住、病机、证候、治法、药等临床实践均有指导意义。本方文第一次征引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以释中风病的辨证论治特点。 关键词:九宫八风理论奇经八脉中风病辨证论治中医学术发掘

九宫八风类比归属系统

养生等综合认识,形成了一个以八卦为共同中心的 八大子系统。根据《灵枢 九官八风》篇的记载,九宫

九宫八风理论渊源于易学,古人根据天人相应八风类比归属未脱离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取观,运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时间、空间、自然气候、类比象方法论, 其归属情况如表 1所示。 政治社会等与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防预表 l九宫八风类比归属表:

天行健,体运动速度最快。天一生水,一自天太 叶蛰之宫开始,西往东九步左旋一周,为黄道,从即坤

太一移日朝八风之常变

1常——实风 .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终而复始,复归于原四时八节的正常气候,有生长化收藏的固有具位。清 王夫之说:天无度,以太阳一日“人所行之舍为之度;天无次,人以月建之域为之次。故九宫八方规律,”是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灵枢 九宫八风》篇

说: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 岁美民安少病矣。“”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都包括了一定的时间区域和空间层次;而八大子系长养万物。八风皆因其位而得其时,”虽有太过不统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蕴涵了一年的时间迁移生,及之常度,仍为正常变化之季风气候,其病变仅局限和空间变幻,自然包括了气候嬗变和季风流衍。 于各子系统中。如谓: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八节之立名,原无深意。以八卦为纲的每个子系统,一

3— 3

我提供的文档全部免费分享,只想多结善缘。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期

木,扬沙石,以其所主占贵贱 (衰 )”各盛。

立论的,包括伤寒、温病、疫疠

等。后世六经辨证、卫

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容量的差异,季大陆热于气营血辨证、夏三焦辨证等,均基于风邪由浅入深、变海洋,季则又冷于海洋。海陆的冷热变化影响了化多端、冬留而成病的思维定势。然而,细绎九宫八风它上空的大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温越低,空气理论,阴阳五行理论一脉相承,不是单纯为外感与决

密度越大,气压就越高。所以,冬季亚洲内陆形成一立论的,于内伤而言更有其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故个冷性的高气压,东方和南方海洋上形成热性低气有真中、中之辩。清 类林佩琴说:类中实与外风无“压,夏季的情况正好相反:陆上形成热性低气压,涉,大 经所谓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也。”而海洋上形成冷性高气压。好比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高气压区的空气不断地流向低气压区,这就是中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季盛行偏南风的主要原夏因。这种一年中风向发生规律性的季节更替现象,一

临床启示

中风病与时节、风、候变化的剧烈程度有季气关,与社会环境、活方式、质、格特征有关,生体性与

就称为季风。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原发病、病、并发治疗情况直接相关。《问 素通评虚[八风之常,季风向偏北,自陆上以吹入海实论》“击偏枯, H冬“日: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那么,”o

中”竺可桢语 )故为叶蛰;季风向偏南 .白海上膏粱厚味是虚风之变。八风中以谋风、 (,夏“弱风、折风、

凶风归属于脾胃、小肠、大肠,明消化系统功能障说转变之时期”故有仓门仓果之称。婴儿风、风、,弱大碍及饮食不节是中风的重要病因之一。另外,临床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刚风、大凶风之称谓,实亦不上多见肥贵人中风,明体质肥胖和运动差异也是说同时间、同方向的气候名称而已,不但包涵了不同强重要的病因。由于非外感因素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度、同秉性的特征在内,其主要侵害部位和引发引起身中阳气的变动,不故侵扰其他部位,此即化风,也的疾病特征是有差异的。对这种规律的认识,了传称为虚风。形成

以吹上大陆”故为上天;,至于春秋二季,“风向

则为

统医学的基本框架,构建了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 唐 王冰指出,凡一日“之中亦有四时之气,十二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时之中亦有十干之分”故以四时十干之风分属五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太占在脏,当以类求,可拘泥”“不。宋 括指出,沈五运六气百姓。《灵枢 九宫八风》篇强调,太一在中宫之日有之常变非“定法”,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所占也如“, 变,占在吏。吏者最小之官,上 (欺土之母火 )下凌亦异。八风的特异性亦随时节、属地而变,《随故素 (土之子金 )乘所不胜(,土之所克水)而侮其所胜 (土问 风论》归纳为:风者,病之长也,“百至其变化,乃之克木 )甚者暴死,者仆击神乱,者身偏不用、,重轻 为他病也,常方,无然致有风气也。”舌謇语暗、口眼歪斜等。虽云风气通于肝,生于脾,2变——虚风 .

内风实关于五脏;云邪气独留,虽营卫衰少,疾实巅

自然界有台风之变,有寒流和热流之异。若关于气机逆乱,素问 也故《脉要精微论》厥而为巅有“

非其时而有其气,甚则风从冲后而来,完全违背了其疾”之说。联系另外三条经文,素问 《生气通天论》 自然规律,则为虚风。《灵枢 九宫八风》篇指出:虚谓: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风伤人也,杀,害者。八风之中,何季风失其目盲不可以视,主主”任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 汩汩时节同时亦必失其方位,化为异常之季风,其病变超乎不可止。《”素问 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谓“ 出了各子系统范畴,成为多系统乃至整体病变,故为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反则死也。《不”素邪风、贼风、虚邪、邪气、疠气。如《灵枢 岁露》篇说:问 脉解篇》:善怒者,日煎厥。说明季节变换、谓“名” 若人气血虚,皮肤缓,腠理开,乘年之衰,又“逢月之情志不调、作过度等因素与中风的关系密切。而劳空,失时之和,为贼风所伤,谓三虚。《宫八其病机关键在于,因是”九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降出入升风》篇指出:三虚相搏,为暴病暴死。““则”其有三虚失其常度所致病位在巅,即奇恒之府脑髓也。 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这种正虚邪侵的”明 李时珍说:奇经八脉“以六合言也” J【。九宫 2发病学观点,直占据传统医学的主流地位。由于以天体运行区分六合,一八脉以气血流注区分六合。 年月时辰无法改变,惟有避其有害气候,调其气血虚损, 以适应气运寒温变化。“避虚邪之道,故如避矢石然。”

《奇经八脉考》“日: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内踝而上行于由

毋庸讳言,虚风、贼风、邪风等名称都是为外感营分,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跻起于跟中,所循外踝 -——

3 — 4 -—

我提供的文档全部免费分享,只想多结善缘。

维普资讯

中医文献杂志

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跻起于跟中,内踝上行于身之方,循如刘完素地黄饮子 3或王学权集灵膏e治肾为 j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跻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主,缪希雍滋生青阳汤【或胡光慈天麻钩藤饮【治 3 J 3 J行于身之后,阳脉之总督,日阳脉之海;脉起肝为主,为故任王清任补阳还五汤 L或孙思邈小续命汤 L 3】 3】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阴脉之承任,日阴为故

治肺为主,张仲景风引汤【或许叔微小风引汤[治 3 J 3 J

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脐上行,冲于上,夹直为诸脉脾胃为主,瑭安宫牛黄丸【或局方活络丹[治心吴 3 J 3]之冲要,日十二经之海;脉则横围于腰,如束为主,故带状等等,或培养滋填宣通以扶其正,潜镇顺降或

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 J”奇经八脉迂曲枝蔓,纵横开泄以祛其邪,必以脏腑经络的整体平衡为落脚然成网,中阴维、其阳维、罡、跻、、、七脉均点。麻福昌根据九宫八风理论,阴乔阳冲任督以病灶为中心,病在上行至头部,脉总束诸脉,诸经上下往来而损灶局部从左到右、上到下取九个阿是穴组成“群带随从穴益,故奇经八脉与脑髓、骨骼、节、肉、关肌筋腱、肤阵式”,刺治疗肌腠硬积、结肉痿所致的局部皮 J针筋等部位濡养温煦直接相关。倘若气血循奇经逆向运硬化,疗

效显著,说明调整经络整体平衡的重要性。行太过,则变动生风;经流溢蓄积奇经不足,四正则

李时珍说:奇经治法“或发中兼补,中兼利,中兼补燥海衰落而脉道涩滞;甚者,奇经精亏阴虚则阳亢风火升发,润中兼温养,或温补,或收涩,诸例不同,亦病煽动,升降不及,出入受阻,诸邪内生,此虚彼实,虚机之活法也。”实夹杂;奇经气血升降涨落失度,其根源在于十二正参考文献经之病及五脏六腑之病,且奇经之虚实与脏腑经络

之虚实不完全同步,故中风之病有不同临床表现。 根据九官八风理论的类比归属推衍之,中风病的辨治以肾为君,以肝为相,以肺为将,以脾胃为吏,

1林之光 .中国的气候恧其极值[ . 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 9 5、 9 5:

2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 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055 20:,4, 5. 9

以心为百姓。杂合用药,因病之情,极时之变。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上病下治。阳化内风巅疾,可治奇恒之府及奇经八脉,亦可治脏腑经络。风多兼夹,治

3周德生 .脑卒中良方[, 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034, 20:96 64,9, 5,, 3, 2, 0. 3, 5 2 21 3 6 3

4王学权 .重庆堂随笔[ . 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8:9 1 72 . 9

风必治痰、治火、治气、治瘀、治虚、治实。暴厉之风, 多变之病,因闭脱而死,每或瘫久而痿,用而枯,废故救治者必在急,康复者必在恒。后世治疗中风的名

5麻福昌 .八卦九宫穴治疗局部硬化 2例[]中国针灸,99 7 J. 19( )2 5 7 . 5:7~2 6

(收稿日期:0 6 7 1 2 0—0—1)

文献文摘 清末北京中医发展概述

自1,年鸦片战争爆发后, 80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守旧与变法构成政治夹缝、东西古今之争形成文化旋涡以及社会文化转型导致思想彷徨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清末的北京,既是全国中医药事业的缩影,又是中西医学交流激荡、竞争图存的龙头城市。北京中医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太医院风雨飘摇,医院应时而生。清朝道成以隆,医院管理逐步废弛,辛丑条约),官太《后东交民巷被剐为使馆区,太医院只得借御医白文寿宅第应羞,又

移至北池子大悲观音院,后光绪二十八年才于地安门外皇城根另建新暑,处在风雨飘摇的境地中。在太医院行

将灭亡之时。伴随光绪实施新政的影响,北京予 10 9 6年和 1 0年, 9 8先后建起了内城官医院和外城官医院,这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两所近代公立 医院,打破了太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京城的医疗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2中医人才聚集,、分布不匀。清官每在帝、有后痰时,招聘全国名医进宫诊治,偶获殊效,则滞留左右,这样一来, gr m步增加编外医生。聚集宫中的医生经常受遣为官吏和上层人士治宫 e

病。扩大了御医的诊疗群体。尽管如此。真正的京城平民还是缺医少药的。3医学成为京都培养中医师的近水楼台。同治六年,、馆太医院的教习厅改为医学馆,中相当部分是在京医官子弟和平民子弟,其对推动北京中医教育、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人传统的师承教育仍在继续。4西学东渐,、中医自强。西方医学的传播对中医是一个挑战,京城的中医师和全国中医师一样,刻苦钻研医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自立以

自强,是由于中西医学的竞争图存正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的产生营造了良好氛围。

峻 .北京中医,072()l1 20,62:l .

3—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hw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