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备考讲义
更新时间:2023-11-18 11: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政治经济学讲义的作者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政治经济学讲义(2015)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经济”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1)古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来源于“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原意是“治理国家”、 “拯救庶民”。
(2)西方语言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οικονομ?α,原意是“家庭管理”。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他把奴隶主对奴隶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首次用“Oikovouia”一词来概括。
(3)近现代的“经济”是一个多义词:①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②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③指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总称。④指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省。
2.“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由来与演变
(1)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政治经济学”一词是由“经济学”演进而来的。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经济论》。
(2)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这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是涉及国家和社会的经济问题。
(3)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1890)一书。此后,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又逐渐用“经济学”一词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3.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最初的理论考察,但这种考察的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并且只是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做一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而只是为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准备了条件。
(2)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流域的时候开始的,这一转变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才完成。古典政治经济学克服了重商主义只局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缺陷,将研究重点转向了生产领域,使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得以创立。
(3)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历史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在西欧主要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充分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客观经济条件。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1
史舞台,迫切需要创立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而是建立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19世纪的西欧,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达到空前水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了剩余价值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丰富了的营养。②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学者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永恒的自然的制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提出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系列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2)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自己。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首先在于它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其次,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政治经济学的一切科学真理,不可能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2.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1)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学说,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斯大林对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规律作了新的探索和概括。
(2)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探索和提出了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3)邓小平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质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又代表和体现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1.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能动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
(3)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因此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
(2)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类型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②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又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3.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1)政治经济学不能脱离生产力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因为: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②生产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①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③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含义
3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2)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但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如价值规律。(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重商主义者采用的是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运用科学抽象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
(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使用的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不具有丝毫的科学意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2)科学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3)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见教材)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内涵
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它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4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和历史进步性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商品经济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克服了自然经济的诸多弊端,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第二节 商 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①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②是社会的使用价值;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物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这种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价值。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和最本质的因素
(3)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价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无法自我表现出来,交换价值则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交换价值是一种相对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是商品缺一不可的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体现社会经济关系;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同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不可兼得。
二、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就是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 (2)抽象劳动就是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5
式上。
(2)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就是说,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连续不断地经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地进行转化,顺序地改变它的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及其与资本循环的关系
资本周转是指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2.资本的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持续的时间,是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总和。资本的生产时间是资本处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和原材料储备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3.资本的周转次数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u(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U表示“年”,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资本的周转次数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按反比例变化的。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
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
(1)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是依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后者是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进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不同影响;而后者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3.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1)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上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磨损。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也叫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精神磨损有两种情况:第一,由于技术进步,出现了更便宜的机器设备,使已在使用的机器设备贬值。第二,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出了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贬值。
(2)固定资本因磨损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补偿过程,叫做固定资本的折旧。按固定资本磨损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叫做折旧费。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价值的
16
比率叫作折旧率。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2)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如下:预付资本一年内的总周转次数=(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
2.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2)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 (3)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 2.年剩余价值率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通常用Mˊ来表示。Mˊ = mˊv n / v (2)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在质上不同。 m' 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 '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其次,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 M '一般大于 m'。
第 六 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资本运动及特点
1.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2.社会资本运动
社会资本运动是指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 3.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
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是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1)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考察社会资本运动之所以要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是因为社会资本运行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只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7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补偿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预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所以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因为:首先,只有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以货币形式收回其价值,补偿了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其次,只有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购买到相应的产品,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实物形式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三、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
(1)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分为三部分;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其中,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v和m是新创造的价值。
(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I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II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
(3)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和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正是以这两个基本原理作为前提,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和实物实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科学地揭示社会总资本运行的规律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解决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再生产问题上长期没有提出也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如下:
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 2000c + 500 v + 500m= 3000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实现的: (1)I4000c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2)Ⅱ(500v+500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3)I(500v+500m)和Ⅱ2000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即Ⅰ(v+m)=Ⅱc。这
个条件反映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派生实现条件
(1)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供给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2)第Ⅱ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和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
18
系。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第Ⅰ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 +Ⅱc或Ⅰ(c+v)>Ⅱc。
(2)第Ⅱ部类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用的部分。用公式表示: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略)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即第I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1)I(c+v+m)=I(c+?c)+II(c+?c), 即第I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2)II(c+v+m)=I(v+?v+m/ X)+II(v+?v+m/ X),即第II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含义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快。
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3.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第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作为客观规律,揭示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在个别时期、在特定条件下消费资料生产的迅速增长。
第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而孤立地片面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1.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19
2.经济危机的实质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过剩。
3.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原因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3.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三、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一,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第二,危机的破坏程度较战前大大缓和。 第三,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出现“滞胀”现象。
第 七 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成本价格
1.成本价格的含义
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2.成本价格对企业经营的意义 (1)成本价格是企业经营盈亏的标志。
(2)成本价格的补偿是企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 (3)成本价格的高低是企业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3.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成本价格的出现,抹杀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混淆了二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二、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这一具体形态。 2.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1)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都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二者在数量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0
正在阅读:
政治经济学备考讲义11-18
20XX年小学德育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12-11
2018体训队计划04-18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五、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教04-08
乡镇十三五期间及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工作安排08-05
烧结工艺理论知识(全面)10-08
省培儿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5-0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常见误区03-09
下半年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考题精选04-1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11-2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政治经济学
- 讲义
- 备考
- 03 地下室钢筋绑扎分项工程质量管理
- 2018年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总结、自查汇报、整改措施(共6篇)
- 2011年计算机二级Access全真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综合计算题(有答案)
- 平价版的“信心一号”:丹拿Contour S1.4音箱 - 图文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库2
-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指导:应急应变题型变化趋势
- 委托代建及项目回购协议书
- 新约概论
- 原创 暑假辅导班九年级 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 学案
- 古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
- 平均住院日总结分析
- 汽车传动系
- 老年护理复习资料
- XX毕业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 生存分析-随机森林实验与代码
-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重点要点整理
- 劳动法练习题2
- 汽车发展历史